第476章 雷公电母(一)


  太后话里的意思紧扣“老臣”两个字,不知道内里的人还以为太后一直在嫌弃塞尚阿年迈无用了,没想到塞尚阿脸上露出了笑容,“谨遵太后旨意。”
  “是这个理儿,皇上刚刚亲政,凡事在外头,没有得力的人可用,你是珣嫔的父亲,自然是皇上最亲近的人了,有些话,皇上不见得方便直说,你们做臣子的,自然要分忧,不能让皇上为难,这也要看在珣嫔的份上。”太后让唐五福上茶,“我今日还叫人赐了安胎的补品给珣嫔呢,珣嫔这一胎,是皇上的第一胎,怕是福气大的很呢。”
  “是,还是要谢太后娘娘,寒门才有鸾凤之喜。”
  太后满意的点点头,转了话题,“你如今分管了什么?我倒是不知道。”
  “是理教院和理藩院。”塞尚阿说道,“恭亲王的意思,接下去,准备把八旗的事儿,也交给奴才办。”
  “八旗的事儿?”太后笑道,“那你可有的头疼了,崇绮上次闹出来风波,不过也好,轮到老子出面了。”太后问:“这两个院部,你准备怎么料理啊。”
  “凡事都有旧例可循,两院尚书自然会处置去,若是有不妥当的地方,奴才请旨办理就是了。”
  “你心里有皇帝,这很不错。”太后说道,“只不过,如今这大变革之世,凡为宰辅者,不可因循旧例,还应开拓创新才好,崇绮虽然丢了面子,可他这为国分忧,敢碰马蜂窝的胆量,我是极为赞成的,这理藩院是旧年就有的,可如今不同往日,权责大了许多,你不可不查。”
  理藩院如今可谓是藩属第一号需要进贡的部院,庆海自任理藩院尚书之后,罢黜西南土司三位,攻灭青海随从白彦虎叛乱部落十余个,尽数设置州县,又因塔其德尔部立嗣不尊蒙古旧俗,从郡王降为黄台吉;若无理藩院批准,诸王之子不得自行继承王位,浩罕如今的国主也只是自己封的,若是不到京中来让理藩院确认,他也只是一个僭越的伪汗,故此,他为了这个也需速速进京,其余藩属尽是战战兢兢,就连一直对着朝廷不甚恭顺的前藏,亦是上表恭贺皇帝万寿,活佛也欲进京朝见天子。世人又称“同治朝八大怪”:“理藩院,有妖怪。”形容理藩院充满着土人藩属等奇装异服之人。
  “还有这理教院,原本是没有的,亦是草创,礼部的僧道司挪了过来,还有总理衙门的传教司,管着这三教九流的人物,神神叨叨的居多,稍有不慎,阿古柏这样的旧例,恐又再生。”
  “是,所幸皇太后高瞻远瞩,降服了白莲教,如今白莲教尽数到了明面上,公开传教,这国朝就少了一个反叛的隐患,实在是神来之笔,妙不可言。”
  理教院大约是日后民宗委的样子,但是和后世的宗教势力削弱的不同,现在的中国,宗教势力还是很强的,且不说西北的回教,青藏的喇嘛教,北边的萨满教,还有道教,这在民众心里都有巨大的能量,宗教可以让人狂热,也可以劝人向善,全看怎么去利用。归降白莲教,这不仅仅是白莲教的愿望,亦是朝廷的需求,所以这才献上了白彦虎的人头,作为投名之状。
  为了应付洋人们的压力和西北叛乱,已经投入了太多的时间精力和金钱,要是能花那么一丝丝的钱和度牒,承诺绝不做杀降之事,把白莲教归顺了下来,实在是一本万利的生意,借着把祖庭赐在新疆的机会,让白莲教等宗教入新疆传教,冲淡伊斯兰教在此地的势力,百家争鸣,总比一家独大要好。
  但是白莲教到底是造反起家的,这是世人对他的看法,所以保不定他们还有什么别的心思,太后对于此事心里也有顾虑,只是不说出来而已,见到塞尚阿,又多啰嗦了几句,“你管的都是不是常人,辛苦些罢了,理教院和理藩院是一样的,百花齐放才是春满园嘛。”
  说了一些话,太后就让塞尚阿去见皇后和珣嫔,塞尚阿领了赏赐叩谢而去,太后闭目养神,过了一会,又觉得无聊了起来,叫唐五福,“无聊的很,看看有没有什么有意思的东西?有什么吃的吗?”
  “小厨房学了做西洋饼,准备给太后尝尝呢。”
  “西洋饼?这是什么玩意,拿上来瞧瞧。”
  拿上来一瞧,太后险些吐出了喝的茶水,什么西洋饼,不过就是面包而已,太后摆摆手,“拿下去拿下去,我最讨厌吃洋人的面包,不咸不淡,一点味道都没有。”
  “内务府的工厂新出了一种马车,用什么胶子放在车轮上,可以让马车不受颠簸。太后何不去瞧瞧?”
  “胶子?不会是橡胶吧?”太后对这个倒是来了兴趣,“这胶子那里来的?”
  “听是南洋一种树上流出来的树汁,运到国内,在上海制成的。”
  “果然是橡胶,马车呢?”
  “在北五所呢。”
  太后决定去瞧瞧,只带了一个唐五福和一个安茜,闲庭信步逛出了门,她也知道自己如今在大内,谁见到了自己,都要行礼,这样鸡飞狗跳的,不免有些烦闷,于是沿着寿康宫往北顺着城墙根儿走,如此过来躲过了许多烦恼,虽有一些侍卫在巡逻,倒也不甚打扰,太后背着手,哼着歌儿往前走去,如此绕了一大圈,宫中鲜少有大树,西北角的地方,倒是种了许多松树,松树上还有几只跳来跳去的小松鼠,见到人来,连忙跳到了远处,太后拿了几个松果来掷松鼠,倒是个个落空。
  到了西北角,转向东行去,过了英华殿,就到了内务府的地方,这里原本是一片空地,自从内务府办了工厂之后,这里倒是成了工厂执事太监的办公之处,这里到顺贞门,出宫极为方便。太后正准备径直走过去,却被里头传出来的只言片语吸引住停下了脚步。
  “嘿嘿,说好了的撤帘归政。”宝鋆连连冷笑,“这又忍不住见大臣了,王爷,您看看,这是成什么事儿了。”
  “他们两个,一是承恩公,一个是内大臣,论理儿,太后召见也算是没错。”朱学勤说道,“配蘅兄,不必如此。”
  “这见了,若是只谈及内廷和亲戚之事,我倒是也罢了,可这必然是不可能的,皇上为什么要让塞尚阿和曾国藩进军机处,咱们谁都明白,要来分权呢!”
  恭亲王沉默不语,论起来,似乎是自己亏了,军机处进了三个人,自己的铁杆只有一个,但是沈桂芬素来有权谋,而塞尚阿和曾国藩也不是一路人,这倒不是值得警惕的,警惕的是为什么储秀宫又见大臣了,这是做什么,太无聊了吗?
  沈桂芬低头沉思,许久才抬起头来,止住了宝鋆的唠叨:“太后是遵守法度的,不合礼数的,自然不会做。”
  “同治朝不合礼数的事儿多了去了,还差这么一遭啊。”宝鋆说道,“我倒也不是对着西太后不尊敬,只是这军机处本来就人多,人多心不齐,再加上皇上倔强,若是再有人搅混水,西天请来如来佛祖,那极好,咱们就顾着窝里斗,什么差事都别办了!”
  沈桂芬苦笑地看着恭亲王,大家都看着恭亲王:“且看看吧。说不定太后只是无聊了呢。”
  “那英桂应下来的差事,是务必要做的了?”文祥问道。
  “是。”恭亲王点点头,“不拘太后想去西郊做什么,总比在宫中要好。”
  总比在宫中继续想指挥朝政要好。
  大家心领神会,文祥咳嗽一声:“教育部上了这个折子,想必太后也是关心的。”
  宝鋆又是皱眉,但是也知道这件事:“这事儿本来是内宫折腾出来的,再交回去,也是正常。”
  “今年是同治十二年了。”恭亲王说道,“明年就是她四十岁的大生日,咱们今年就先热热手,先操办起来,办的热热闹闹的,总要让皇太后高兴就是。”
  宝鋆板着脸,说到底,这“热热闹闹”还不是靠银子堆出来的?所幸昔日改革了钱币,用铜元银元弄了不少钱息出来,不然大家还有好日子过嘛。只是恭亲王也有道理,若是能用庆典把太后打发了过去,不用她老人家继续操心外头的事儿,这就是最好了。
  “太后说想去清漪园。”朱学勤突然说道,“清漪园的规模旧了些,素日都是不去的,怎么突然想去了?难不成,太后想修园子?”
  “那里来的钱修园子!”宝鋆跳了起来,嚷嚷道,“圆明园这可是万园之园,那里的景色还不够看的吗!还修什么清漪园,我可是拿不出银子了!”
  恭亲王皱眉:“这不至于吧?宫里头没有说起过这事儿。”
  “太后是没说起过,保不齐皇上会说,王爷,您想想,清漪园是谁修的?修给谁的?”沈桂芬说道。
  恭亲王默然,清漪园是高宗皇帝修起来供自己的母亲崇庆皇太后居住的园林,是彰显天子孝道的最好方式,他烦躁得紧,不过心里却也明白那位西太后的为人。“太后不会的,她不是这样的人,你就说同治以来。”恭亲王笑道,“营造了什么东西吗?可都是火车官道电报英烈祠这些东西,旧年皇帝想修缮寿康宫,都没成呢。”
  “就算皇上想修,太后也不会准许的,她虽然喜欢干政,可私德无亏呢。”
  “什么修园子?”太后穿戴好了衣服,准备出顺贞门,过了几日这天是去清漪园的日子,皇帝前来伺候太后起驾,顺便说起了这件事,太后戴起了护甲,“我只是去看看而已,大家都说什么三山五园,可我除了圆明园和香山,别的园子都没去过,趁着如今空,出去玩玩,谁说我要修园子,还亲自去清漪园勘测了?哎,这流言真是,啧啧啧。”
  “园子已经很够住了,还修什么,若不是为了皇家的体面,要我说,这些自己不住的园子都要开给老百姓游玩,宋朝的金明池边上,一年也有几天可以让大家进去随意参观的,第一,不至于没了人气,免得衰败,第二,还能赚钱,赚来的钱,可用作修缮维持之用,可谓是一举两得,十分方便,只是,你也知道,哎,皇家的体面,罢了,这事儿也只是我心里想想而已,其实我这出去,不完全是为了清漪园,皇帝,我明告诉你吧。”太后笑眯眯地说道,“清漪园是其次,我是想去皇庄上瞧瞧那些欧洲带回来的学者。”


因顾惜朝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