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7章 绝望


  出城联络城外的人!
  盯着许成林,靳辅低声问道。
  “你现在和城外有联系?”
  “有那么一点……”
  许成林这边的正要回答,忽然,靳辅的小妾惊慌地进来,将他们之间的谈话打断了。
  “老爷,大事不好,不好了……”
  本就是色目人的小妾脸色煞白,用生硬的汉话哭嚷着。
  “衙门中已经乱起来了,马上就要你杀我,我杀你了,老爷你再不过去看看,就没法收拾了……”
  闻言,靳辅大惊失色道。
  “什么事?怎么回事?萍喜!怎么回事?”
  面色惶恐的小妾连忙答道。
  “老爷不是叫他们把马杀了吗?大家都只分一斤肉,衙门里的人全都是一样。可是苏明亮那狗奴才倚仗着老爷对他的信任,他不但非要多切肉,而且还要把马心肺什么的拿走不可。分肉的说不行,旁边的人也说不行。他马上就拔出刀子,嘟嚷着:‘你说不行,我连你的心肝一起吃掉!’分肉的人一看他要动手,一边赔笑着劝他,一边赶快多割了些肉,往他手中一扔,故意把肉丢到地上。苏明亮弯下身去刚要拾肉,分肉的奴才就的跳起来一刀将他砍死了。苏明亮的刚死,衙门里的人就都围上去,说要分他的死尸,也有说不行,不同意分他的肉。两边越吵越凶,眼瞧着就要动手了。老爷,你赶快去吧,马上就要出乱子了……”
  色目小妾进靳府已经十来年了,汉话虽然说不流利,但却也还算利索,说的倒也还算清楚。
  靳辅都没等她说完,就立刻就往偏院奔去。许成林怕他处理不当,紧紧地跟在他的后边。到了偏院分肉的地方,一群人正在那里争吵着,他们都把刀拔了出来,没有刀的就找根棍子握着,眼看马上就要互相厮杀起来。
  眼前的这一幕,让靳辅勃然大怒,冲上去就要破口大骂。
  “老爷……”
  许成林连忙在背后拉了一下他。靳辅这才猛地省悟,明白眼下决不是怒骂仆人和衙役的时候,再骂的话,就是火上浇油,没准会真出什么乱子。
  略作思索,靳辅就走前两步,双膝跪到地上。
  “诸位,你们赶紧杀了我吧,你们既然想吃肉,就把我杀了,然后肉分给你们吃了吧,不要吃别的人。”
  原本怒气冲冲,眼瞧着就要打起来的众人,一看老爷跪在地上,都害怕起来,有的赶紧去搀他,更多的慌忙跪下磕头,喊着“不敢”,也有些人偷偷溜走。
  见大家都不再争吵,靳辅才站了起来,吩咐说:
  “现在的情况,大家都差不多,你们挨饿,我靳某人也没吃饱过,你们每人有一斤肉,可以暂时填填肚。还剩下来的肉,我靳某人决不会私自吃掉,明天再给大家分一次,马皮、心肺、大肠什么的还能炖些杂碎汤。苏明亮跟我多年,也是出过力的人,我不能看他被众人吃掉,更不能看到大家互相残杀,你吃我,我吃你。我现在只求你们将他埋起来,让他安心地归天去吧。”
  说到这里,靳辅不由得落下泪来,同时不住的朝着众作揖。
  跪在地上的众人连忙磕头答道。
  “请老爷放心,我们马上就去埋他。”
  然后就有人去抬苏明亮的死尸。
  他的尸体被埋到什么地方,靳辅并不关心,也不在意,他很清楚,也许这边刚埋下去,就会有人把尸体挖出来,然后被切下来炖成一锅汤,可那个时候,就不是他所能问得了的了。
  随后,靳辅又嘱咐管家亲自到厨房看着收拾马皮、马肠、心肺等杂碎,吩咐他先炖一锅汤,让大家每人都吃上一碗。然后,才同许成重新回到签押房来。坐下以后,两人却是相对无言,只是不时叹气。
  尽管两人相对无言,只是不住长叹,但他们两个人却知道,现在已经到了生死关头,是时候商量一下对策了。
  沉默了一会儿,靳辅看看许成林,许成林看看他,终了,靳辅还是忍不住问道。
  “你确实能联系到城外?”
  尽管靳辅与城外有着联系,但是现在城外每每给他人回应都是稍安勿躁,总是让他等待。
  再这么等下去,即便是他不饿死,早晚也得被乱民杀死。
  “现在想联系明军,可不容易,不说其它,就是想进入明军的阵地,都不容易,毕竟,明军的火器不饶人,前些天有人拖家带口的想要逃过去,刚走了一半,就被地雷炸死了……”
  尽管提着死,可是许成林的语气却仍然显得很平静,随后,他压低声音说道。
  “不过,倒也不是没法子,陈总兵知道还有一条路,能和明军联络得上!”
  “还能联络得上?”
  靳辅压低声音说道。
  “这件事,你抓紧时间去办。我决不能坐等靖南瓦解,死于乱民之手!”
  网用纸包着,揣在怀里的头,朝家走的路上黄老六的手按着腰刀,不时的用警惕的眼神望着周围。偶尔的他会碰到一些路人,那些人眼神使他感到害怕,后背上一阵发凉。
  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他知道,只要自己显露出一丝怯意,没准走不了多远,就会从路旁窜出一个人来,然后对着他就是一刀,不消半个时辰,他就会变成别人的口中肉,腹中食。
  这年月,这靖南城里的头活着的人,就是书中的“两脚羊”。
  火红的夕阳笼罩着靖南城,到处都是红通通,可是落在黄老六的眼中,这一切却都是阴森森的,特别是红通通的夕阳把天映的红色,在他看来,更是恐怖到了极点,就像是……血味。
  一阵秋风吹来,黄老六感到身上一阵寒意。风,送来了一阵腥臭,这是什么味道?
  也许就是“两脚羊”的味道。人在饿急的时候,什么事情都能干得出来。
  作为衙役的黄老六这阵子,在衙门里见识过不少惨绝人寰的事情。别说是易子相食,就是虎毒食子的事情,那也是见怪不怪了。为了能够活命,城里头的人不知道干出了多少丧尽天良的事。
  “命啊……”
  黄老六长叹了口气,把怀里的那块肉揣的更紧了,这块马肉,又能让一家人多撑上几天。
  拐到回家的那个胡同里,当黄老六踏进巷子,想到自己正一个人走在空洞洞的胡同里,而且怀里头还揣着一块肉的时候,尽管手上按着腰刀,身上穿着衙役的号衣,可是他的心里头仍然不踏实,毕竟,人饿了什么事都能做得出来,那些人的眼里头可没有什么衙役,就是五品六品的大老爷,要是落了单不定也就变成锅里的肉了。
  “不成,得快点……”
  想到衙门里听说的事情,一个五品的老爷出了门,就再没回去的事情,黄老六不禁更加紧张了,他连忙加快脚步,希望尽快地赶到家中。尽管先前在衙门里吃了一碗马皮、马肠、心肮什么的炖成的一锅汤,但是因为长时间的饥饿,他的身上并没有什么气力,刚走了一阵就出了一身汗,还不断喘着粗气,心也越来越慌,跳得越来越快。
  “要不先缓口气……”
  这边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却听到背后有脚步声传了过来。
  “该不是……”
  心里紧张着,黄老六他回头一看,只见有两个人紧紧的跟着他。这两个人虽然看不清模样,可却能看出来他们的目光冰冷。而且他们俩显然比他强壮,走得也很快,离开他也越来越近。
  心里紧张到极点的黄老六,只感觉后背冒出一阵冷汗,他想要抽刀,但浑身却没有什么力气。
  “要不然,就,就把肉给他们……”
  这个念头刚冒出来,他就想着一斤肉怎么能保住自己的性命。
  看样子今个儿肯定会死在这俩人的手里了,自己会和那些失踪没了音信的人一样,被他们杀了,扔进锅里头,炖了吃掉。心里发悸的黄老六,又想到了他的妻儿,他们肯定也会饿死,不定,饿个差不多的时候,就会被人抢走,然后……
  想到妻儿可能也和自己一样,变成两脚羊,黄老六猛的一下有了力气,他一下子抽出刀来。
  在他抽出刀的时候,那两个人明显一愣,但却仍然朝着这边走了过来,他们的手中也提着兵器。
  盯着朝自己走来的这两人,忽然从旁边的另一条胡同中走出两个人,黄老六一看,总算是松下口气,来的是他的邻居,李铁柱和李铁塔,他们兄弟俩个,他们还背着火铳,身上穿着号衣,显然是刚从兵营里出来。
  他们俩没想到会在这里遇见黄老六,只见他面色惶恐,气喘吁吁的模样,李铁柱赶快上前喊道:
  “六哥、六哥,你这是咋了?”
  看到他们俩,黄老六明白自己得救了,总算是长松了口气。
  “回家哪,你们这是刚从营里回来,还带着火铳哪……”
  再一回头,那两个人已经停住了脚,他们迟疑片刻,扭头走了。看着转身离开的两人,李铁柱差不多明白了。
  “他们是抓羊的?”
  抓羊的,这是城里的人对有些人的称呼,他们会在城中抓那些落单的“两脚羊”,这阵子不知多少人只身出去,没有了音信。
  手中提着个布包的李铁塔抱怨道。
  “六哥,你也太不小心了。这是什么时候啊,你居然敢一个人出来?”
  “这不是得到衙门里当差嘛……”
  黄老六解释道。
  “在衙门里当差,总还能混上一碗稀粥,能给家里省一口粮食。我不能眼看着一家老少都饿死不是。”
  李铁塔诧异的问道。
  “衙门里还有粮食?”
  “那有什么粮食啊。都是大老爷从自己的嘴里省出来的……”
  黄老六颇为感激说道。
  “大老爷到底跟别人不同!他从自己口粮里省出粮食来,每天保着大家伙吃上一顿稀粥,虽说吃不饱,可却也能吊着命!要是不死,我一辈子不会忘下大老爷的恩情……”
  “靳大人倒也还算厚道……”
  李铁柱点头说道。
  “可不管怎么样,以后一个人还是小心些,还是和衙门里的人结成伙出来安稳。”
  黄老六连连点头说道。
  “这次是我太大意了!刚才那两人肯定是在追我,要是你们晚来一步,我可就完了。你们两个怎么会这时候回来?营里头不是当两天差,歇两天嘛?”
  “营里头现在也供不上粮了,现在是当一天差,歇两天,这样就能省一天的口粮……”
  李铁塔骂道。
  “龟孙子,那些个主子总是想从咱们的口里扣食吃,一个个的都是什么玩意儿……”
  “可不是,让他们卖命,还他么的不给咱们粮吃,再这么下去,不等明军打过来,咱们自己个就饿死了……”
  他们兄弟两个一替一个的抱怨着,到最后,李铁柱骂骂咧咧的说道。
  “他么的,实在不行,老子就逃了,逃出去,他娘的,就是让地雷炸死,也比饿死强!”
  “可不是,即便是炸死,那总能落得全尸吧,搁这死了,指不定这边一埋,那边就让别人吃了……”
  “哎,眼下这靖南就像地狱一般,但凡有条活路,还是尽早打算的好……”
  黄老六叹了口气,然后把他们两个打量一眼。
  “你们俩个不是城外当差嘛?那你们知道,出了城,怎么到那边嘛?”
  他口中的那边,指的是明军那边。
  “那边?不好过啊,到处都是地雷不说,他们还拿火铳瞄着咱,这边不被地雷炸死,指不定也会被火铳打死……”
  听着他们两人的话。默默无言的黄老六,跟着他们一同往家走去。
  转角经过一家门洞大开的人家时,黄老六和铁柱、铁塔两兄弟不约而同地投了一眼,只见这家的房门大开着,里头早已是空无一人。
  “别看了,开着门,人肯定没了……”
  黄老六叹口气,然后朝着远方看去,最后抿抿嘴说道。
  “呆在这城里头,早晚得死……”


第418章
  从天寒地冻的初春再到盛夏,再从盛夏到凉意逼人的初秋,被围困的靖南城,在长达七个月的围城中,已经濒临绝境,粮食、青菜和柴火一天比一天困难起来,一开始朝廷还有粮食,可是随着粮仓被烧,大量粮食被焚,朝廷发放的粮食也就越来越少。先是减量,然后是施粥,最后,在一个月前,干脆连那阵粥也省了。
  如果不是因为旗丁皆兵,每个月男人们还能在营中领取十斤粮食,再加上院子里种的土豆在那里吊着,不知多少人得饿死,不过即便是如此,饥饿仍然是不可避免的,毕竟相比于人口,家中于墙边院里种的土豆总归是有限的。
  饥饿的阴云在过去的几个月里一直笼罩着这座城市里的所有人。尤其是当饥饿驱使着人们把尚未成熟的土豆挖出来裹腹的时候,一切似乎都已经注定了。
  早在两三个月前,一般小户人家就已没法过活了,而那些有钱的人家则想尽一切办法囤积各种粮食,他们知道在围城的时候,粮食就是命。越囤积,粮食越恐慌,粮价越上涨。粮商们因为粮食的来路已断,不愿把全部粮食卖完,往往借口没有粮食而把大门关了起来,哄抬市价。开始时官府三令五申,严禁粮食涨价,要粮商一定得按官府规定的价格出售。不但禁止不住,反而促使家家粮店闭门停售。随后官府就严禁粮商闭门停售,价格可以不限。这样一来,粮价就像洪水泛滥,不停地上涨。只有那些有钱有势的人家才能买到粮食,穷家小户望天无路,哭地无门,只好等着饿死。
  到了秋天,城内本就不多的粮铺也纷纷关门了——无粮可售了!
  不过即便是如此,街上仍然有些铺子在做着买卖,老鼠肉、两脚羊肉,大抵上也就是诸如此类的肉食,就那么直接挂在街上。夏天时百文钱一只的老鼠,这会已经涨到了数百文,至于两脚羊也涨了不少。
  对于城内发生的一切,尽管身处深宫之中,但是玄烨仍然了如指掌,不过,作为皇帝,他并没有任何办法,甚至于有时候,他宁可自己变成那些每天只需要为食物发愁的百姓,也不愿意去面对眼下的国事。
  王化行降了!
  这个消息传来的时候,玄烨惊得半晌都说不出话来。尽管在王化行投降之前,他就已经收到从南方来的密奏,在那些人的密奏中,提到了杰书被太子斩杀,提到了太子夺取兵权,也告诉他南方的形势。
  在接到那些密奏后,玄烨整个人都处于惊慌之中,随后他明白了太子为什么会杀杰书,为什么要自毁长城,是因为他的那道旨意,让太子感觉到了威胁。
  “那个废物怎么就不能体谅为父的苦心啊!”
  看了他们的密奏,玄烨恼怒的漫骂道,继而甚至放声痛哭,了解儿子的他很清楚,杰书死后,南方的驻防是指往不上了,无论如何,他那个儿子,都不会再领兵回援了。
  对儿子的了解,让玄烨很清楚,他那个儿子绝不会冒险来救他。
  “这个孽子!”
  又一次,痛骂一声,玄烨的脸色变得铁青。
  原本得知杰书的死讯后,尽管他也曾为之愤怒,可是,也就只能如此了,尽管他曾通过信鸽带去了一封封情深意切,充满父爱的信,但是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没有丝毫音信。
  再然后,就在他慢慢平静下来时,又一个消息传了过来——王化行降了!
  王化行投降的原因是因为太子派他领兵北上救援靖南——领兵两万!这不是让王化行送死吗?
  难道那个孽子就不知道这样逼人送死,必定会把人逼反吗?
  尽管恼怒,但是玄烨却没有任何办法,毕竟,他困在靖南城中。
  这会,面对杰书死死,王化行投降的局面,玄烨所能做的也就是叹息了,叹息着自此之后太子身边剩下的全是庸才,叹息着大清国的气数将尽了。
  太子拥兵自重,不愿来救。
  王化行投降。
  想到这一切,玄烨在心中伤心地叹息说:
  “唉!亡国之相啊!”
  曾几何时,玄烨不愿意去面对现实,在过去的一年中,他曾经有过各种各样想法,甚至也曾动过与大清国共存亡,用自己和朝廷的死去换取大清国的未来,但是面对明军深入的现实,在王化行等人的劝说下,他又动了旁的心思。
  “以靖南为诱饵,使其专心于靖南,待明军聚兵于靖南时,再调南部驻防兵,里应外合,包围明军将其重创,进而以战求和……”
  以战求和……
  又一次,玄烨的脑海中浮现出了当初王化行跪在地上说出的这番话,也就是王化行的话,让他看到了生的希望。
  就像最后一根稻草似的,绝望的人总希望抓住它,可是现在,那根稻草却一下被夺走了。非但夺走了,甚至还把所有的希望都给撕的粉碎了。
  怎么会这样呢?
  又一次,玄烨想到了那个梦。正是因为那个梦,才让他做出了那个决定。
  难道朕错了?
  “不,朕没有错,只是太过信任太子了……”
  是的,太信任太子了。
  “他到底还是年岁太小啊,怎么能担起得那样的重任呢?即便是朕,当年要不是太皇太后在一旁招应着,不定要犯下多少大错。”
  玄烨自言自语的说道,然后,他坐在那里,又一次浮现出了太皇太后的身影,想着太皇太后,他发现现在自己连个商量的人都没有了。
  太皇太后已经走了,就剩下自己了。
  “太子那边应该也是如此吧,哎……”
  想着太子身边,也是没有个商量的人,玄烨突然之间,发现自己错了,甚至可以说大错特错,当年自己的身边有太皇太后,可是太子呢?
  明珠,明珠不过就是个奴才罢了。
  又岂是个能商量的人。
  “哎,说到底,总归是明白的太晚了,要是能早点明白就好了,只是……”
  猛然坐起身来,玄烨自言自语道。
  “现在还有机会吗?”
  心里这么想着,玄烨对太监吩咐道。
  “去,请礼亲王和索额图过来。”
  也许,应该听听他们的意见,看看他们有没有什么好的建议。
  差不多过了小半个时辰,一个太监掀开帘子,礼亲王岳乐走在前面,索额图跟在后面,他们两人一进来,就跪到玄烨的面前叩头。
  任由他们两人跪在地上的玄烨直接问道。
  “礼王,城上守御如何?明军有何动静?”
  岳乐连忙答道。
  “回皇上,目前,虽然明军没有什么异常的举动,但是现在人心纷乱,营中兵卒皆无战意,若非是明军阵前有大量地雷阻挡,只恐怕早就有人降了他们,如今王化行降明后,军心更是混乱非常,众心更加瓦解。”
  岳乐倒也没有隐瞒,有些事情是瞒不住的。
  “尤其是目下,营中粮食日益困难,每天都有兵卒饿死,臣以为,长久以往,只恐怕明军尚未攻城,城中军队就已经悉数饿死了?”
  然后岳乐痛心疾首的地说道。
  “皇上,目标前城内粮草日益减少,当初坚守所图,不过是为了与南方驻防旗兵汇合,合师破明,如今南方旗兵久侯不至,援兵不至,城中人心难免瓦解,若是再久待下去,只恐怕军民必将饿死于城中,虽然奴才们都有与主子共存亡的心思,可如此饿死,却也是恒古未有之事……”
  岳乐突然说不下去,伏地泣不成声。索额图也默默流泪,他现在甚至后悔,当初为什么不能与明珠一同随太子南下,否则又岂会有今日之祸,当然,没有皇上的同意,他是不能随太子南下的。
  只是现在太子……哎,大难来时各自飞啊!
  太子这么一飞不当紧,可把满城的老少爷们都给坑了,原本他们还指往着太子领兵过来,把他们救出这死城,可是现在,除了困死、饿死在这里,还能有什么法子?
  想到这,索额图不禁悲从心中来,哭更是情深意切了。
  见两位大臣哭,玄烨也不禁心生感伤,恨恨地说道。
  “明人残暴,围城不攻,焚我粮库,所为所图,都不过是为了饿死咱们旗人罢了!明人如此狠毒,意图饿死数十万旗人,能岂能配得上天朝上国?配得上礼义之邦?”
  这样的话,从玄烨的口中自然是笑话,毕竟论到狠毒明军显然比不上清军,而处于绝望中的玄烨,似乎也只能这样安慰自己了。毕竟在陷入绝境的时候,但凡是人总会把责任归于敌人。
  索额图也接着说道。
  “明人残暴,实在是匪夷所思,想我大清当年对明人何等宽容,不曾损其宗庙,并且葬崇祯,礼待旧臣,而今日反观明人如何待我?其只想饿死我等大清军民,古往今来,又有何人曾有如此暴虐之行径,臣以为,既然明人如此残暴,那么我大可破釜沉舟,领兵出城,与其决战,在期杀出重围,而不是坐以待毙。奴才于危难之际,已经决心以一死报主子,只要主子一声令下,奴才必定冲杀在前,拼下性命,也给主子杀出一条生路!”
  说完,索额图又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叩头。
  看了着跪在那叩头大哭的索额图,玄烨颇为感动的说道。
  “索额图,你家世代忠心,朕又岂能不知,于你,朕还是有用的,君臣患难与共,你的性命可万万不能如此赔上……”
  想着现在还有一丝突围的可能,玄烨转脸上向岳乐问道:
  “礼王,如果现在突破的话,有多少把握?”
  听到皇上的这一句话,岳乐的肩膀微微轻颤,然后磕头没有再说话。
  几分把握,岳乐一时间答不出来,见他不说话,索额图便说道。
  “王爷,这杀出重围有几分把握,您总得给个话啊!皇上在那等着呢!”
  索额图的发问,让岳乐又一次磕头,良久之后,才说道。
  “回皇上,今日不同往日,如果是两个月前,皇上有此问,臣有十成把握杀出重围,护送皇上与朝廷南下,但是目下军心纷乱,城中军队饿死甚多,一但突围,臣担心兵卒败而继降,到时候非但杀不出重围,反倒全军覆灭啊!”
  闻言,玄烨愣了片刻,他半晌都没有说出来话,尽管他知道局势于大清国非常不利,但却没有想到,居然会这般不利。
  “王、王爷,你,你这是危言耸听!奴才、奴才们都是主子的奴才,只要主子下旨,奴才们必定会尽心效命,为拼尽全力帮主子杀出一条生路!”
  又一次,索额图磕着头,流着泪说道。
  “主子,请主子下旨突围,奴才亲自领兵,就是死,也得把主子安全的送出靖南,只要主子到了南边,与太子汇合了,我大清国就还有得救,奴才求主子下旨!”“咚咚”的磕着头,索额图尽是一副忠心耿耿的模样,看着他这副模样,玄烨的心底不由一阵感叹,要是当时把索额图派到太子身边,太子会不会做出其它的选择?
  自己怎么就选择了明珠了呢?
  明珠那狗奴才,当真是不堪大用啊……
  岳乐也在一旁跟着磕头道。
  “皇上,臣领兵守城,深负陛下,死有余辜、死有余辜!”
  看着岳乐磕头请罪,玄烨不由的长叹口气,然后说道。
  “朕清楚记得,当初守城的时候,礼王你就建议朕离开靖南,只是那个时候,朕所思所想,是为了保住大清国的一丝元气,想要破釜沉舟,可……现在看来,是天意如此,既然天意不在我,即便是勉强挣扎又有什么用呢?朕虽深居九重,日理万机,可是你如何治事勤谨,朕全知道!什么死有余辜的话,就不要再说了,”
  心灰意冷的玄烨摆了摆手,然后看着他们两人说道。
  “看样子,大清国的命数也是如此,造化弄人啊,想当年,我大清入关时,气势何等之盛,而今却落得这步田地……哎!”
  长叹一声,玄烨冷冷的说道。
  “朕、朕不甘心啊,不甘心啊!为何他朱明忠能力挽狂澜,而朕却……不甘心啊!”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