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雷霆雨露(四)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4973
得到喜讯的武云迪连忙策马返家,堪堪到了门前,家丁仆人就喜滋滋地迎了上来打千行礼,“给大爷贺喜哪!”
武云迪意气奋发,挥了一个响亮的鞭花,哈哈大笑,一个轻纵,飞身下马,“阖府赏半年月例!”下了马连忙问总管,“妇人呢?”
“回大爷的话,大奶奶在内院,太后刚刚派了轿辇送回来的。”
武云迪疾步进了内院,走到卧室,放缓了步伐,轻手轻脚地上了台阶,生怕惊扰到内室,出来了一个丫鬟,看到武云迪,连忙行礼,“大爷。”转过头喊了一声,“大奶奶,大爷回府了。”
武云迪也来不及让人掀帘子,大步进了内室,看到帆儿笑盈盈得坐在炕上,武云迪连忙上前,“夫人。”
原本是笑脸相迎的帆儿看到武云迪,连忙板起了脸,准备下地,武云迪连忙说,“夫人,快快坐下。”帆儿也不理会,叫丫鬟扶着起来,甩着帕子利落地行了个大礼,“给大帅请安。”
武云迪住了脚,看着帆儿神色不同往日,心里咯噔一下,不明所以,却是一头雾水,“夫人你这是作甚?快快起来。”
帆儿也不站起来,“臣妾实在是不敢,就怕大帅一时间不痛快,又要打砸抢的了!”
听到这里武云迪怎么还能不知道是事出何处,来不及说话,帆儿站了起来,朝着站在厢房里头伺候的丫鬟们喝道:“见到大帅,还不大礼参拜!”
几个丫鬟颇为诧异,却也不能违背,只好委委屈屈地跪了下来,武云迪谄笑道:“夫人,何须如此兴师动众,我这个大帅,在府里头,还不是您说了算?”上前拉住了帆儿的袖子,帆儿连忙甩开,自己上了坑,背对着武云迪,“大帅,您可别把小女子捧杀了。小女子还没那个福分指派大帅您呢。”
武云迪连忙挥手叫满地的仆妇出去,上前揽住了帆儿的肩膀,帆儿挣脱了一番,见挣脱不开,也就随武云迪摆弄了,武云迪厚着脸皮,假模假样轻轻地锤着帆儿的肩膀,“夫人可别气坏了身子,若是气坏了身子,我这肚子里的孩子,岂不是心疼死了?”
帆静静地说道,“咱们这样的家,你虽然是军功卓越,可毕竟是包衣出来的,咱们原是比不上那些世代勋贵的人家,有了云贵妃,你这才入了太后的眼,得了这样的位置,赫赫盛名,自然我不是说你没本事,只是这有本事的人多了去的,八旗子弟也并不全是酒囊饭袋,为何是你独一个做了都统,又当了将军?无非是有了这个机遇罢了,我也原本也是奴才出生。”帆儿说着有些伤感,嗓子里有了哭腔,“只不过娘娘照拂,才让我入了叶赫那拉的族谱,又收了我做义妹,这风风光光地嫁给你,咱们家这才算是兴盛起来,这上上下下不知道有多少只眼睛盯着咱们呢,生怕找不出一点纰漏出来,你这个大帅倒是好。”帆儿啐了一口,恨恨得说道,“生怕别人不说你跋扈,还把人家的驿站给端了。”帆儿绕过身子,青葱手指戳了戳武云迪的额头,“真是四面威风的大帅啊。”
武云迪温顺地犹如一只小猫,一把拉住了帆儿的手,放在手里温存着,另外一只手环住帆儿的肩膀,让帆儿靠在自己的身上,嬉皮笑脸地说道,“太座有话,为夫怎敢不尊呢。”
“别嬉皮笑脸的。”帆儿板着脸,“今个入宫拜见太后,她老人家可是说了,弹劾你不尊臣体,目无法纪的折子多了去了,你自己说该怎么办?”
……
军机处给出奖赏曾国藩的爵位和原先历史上的一模一样,“一等毅勇侯”。
清的爵位分为三个系统: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和蒙古爵位。清朝依然施行王公侯伯子男爵位制度,也按照晋朝的宗王官于京师的制度。藩王不就藩地方,没有爵土。清朝爵位分为宗室爵位、异姓功臣爵位、蒙古爵位。宗室爵位分为十二等,每等若干级。十二等大致可分为超品、品级:超品: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公、将军。蒙古爵位一般按照宗室爵位例,同时保留原来的蒙古尊号,有时在亲王之上依旧设立汗号世袭罔替。异姓功臣爵位当然是封给异姓功臣的。公、侯、伯、子、男是其中的一部分。异姓功臣爵位分为九等。清朝的爵位分宗室、蒙古、功臣三种。清代的公、侯、伯爵均分三等,地位都是在一品之上。雍正以前,爵位没有名字,雍正之后,开始赐予封号,乾隆年间更是有四字封号的爵位,大家耳熟能详的尔康的原型,福康安,就是“一等嘉勇忠锐公”。
一等二等三等的,实在是麻烦,什么时候改了才好。太后暗暗思量,看到众人屏气凝神听着自己的话,也不卖关子,“先帝当年,御口天宪,破金陵者王!”
“先帝当年苦恨洪秀全为患中国,又加之洋人叛逆攻打京津,两头难以兼顾,才不得不对着英法夷委曲求全,签订城下之盟,为此,先帝深恶痛绝,当年本宫服侍在边上,也是眼瞧得真真儿的,长吁短叹,致使夜不能寐,这破金陵者王的圣意,虽然没有明旨公布天下,可毕竟大伙也是知道的。”
皇太后的意思虽然未曾明言,但是在场的人无人不听懂了皇太后的意思,太后的意思是就要给王爵了?幸好军机处的人也早就议定好了章程,文祥是管着吏部的大学士,听到这话,磕了个头,从容不迫地回禀道:“启禀太后,南方各省办团练兴私军,是在太平天国篷勃兴起时江南半壁眼看不保,江山可能易手,而八旗绿营不堪作战,实在无法支捂的严峻形势下,两害相权之下作的权宜!”文祥知道皇太后最讨厌长篇大论,所以说话尽量简洁明了,也不那么云山雾罩的,再者,跪久了,自己的膝盖总是难受,“如今曾国藩已然是正一品协办大学士,又是疆臣之首,一应保举无所不应,礼部又加恩曾家三代,追赠诰命,这也是显示国朝已然按照功劳犒赏功臣,国朝惯例,除康熙朝三藩之后,只有福康安一人死后追赠郡王爵位,这也不过是追封而已,当年福康安屡立大功,平定金川,平甘肃回民之乱,再平定台湾,出击廓尔喀,最后病逝苗疆之乱,如此高宗皇帝才给予追赠郡王。”
廓尔喀之役后,大学士阿桂以未临行阵,奏让首功,福康安被列为首功之人。九月,赏一等轻车都尉,令其子德麟承袭。乾隆本欲给予王爵封衔,但因未克阳布,故就此裁抑,乾隆说:“福康安系孝贤皇后之侄,大学士傅恒之子,如果得成巨功,或可晋封王爵,在朕止以其勋劳甚大,用示酬庸,而天下无识之徒,或谬议朕厚于后族,破格施恩,传之后世,亦且以为口实,几与汉唐之宠信外戚者无异,朕将何以自解。而福康安父子兄弟,多登显秩,福康安又荷王封,富察氏一门太盛,于伊家亦属无益。”文祥将乾隆皇帝的话重新说了一遍,“论起内外武功,平定内乱,抵御外敌,曾国藩却又比不上终身为国尽忠的福康安了。”
“是,母后皇太后。”户部尚书沈兆霖对着曾国藩侵占户部之权十分的不忿,“江南各省厘金已然尽数解往雨花台大营,这宁波通商的关税也到了他手里,这就罢了,他原本就是提督浙江军政务的,但是他还将两广赋税一并截取,李鸿章和左宗棠上了好几次的折子,弹劾曾国藩的湘军横行不法,截获补给,导致两军无力北上,不得不惊扰地方,再有甚者,攻下江宁,户部原本想着拿着洪秀全搜刮江南的金银珠宝来填充国库,填补旧年留下来的窟窿,可曾国藩却上报洪秀全府邸并无金库,实在是有些不妥当。”
“是。”宝鋆也连忙说道,“京师有流言,曾国藩破了江宁,要有自立之心,这不是空穴来风的事儿,若非曾国藩有不驯之心,自然不会有这样的流言。”
“可曾国藩毕竟上了折子,裁撤湘军,曾国荃也请病休。”太后说道。
“这是他裁抑的法子,为的也是给自己一个体面。”宝鋆说道,“军机处给出的赏赐,淮军上下均是厚赏,曾国藩麾下凡是有功者,乃至马夫,无人不戴五品顶戴,或号称游击,这次赏赐,更是有若干承袭了世职,曾国藩虽然有功劳堪称自豪,可奈何若是没有母后皇太后和议政王为他撑腰,这些年的弹劾,也就没有他英雄用武之地了。”
宝鋆说完了,皇太后若有所思,一时间没有说话,恭亲王坐着看到里头纱帘的身影一动不动,也连忙开口说道,“若是太后觉得这平定发逆的赏赐不妥当,打回军机处再议便是。”
“也不必了。”太后果断爽快地说道,“议政王加食亲王俸禄,不许推辞,六爷。”恭亲王站了起来,正欲推脱,“这外头的大事儿,我一个妇道人家,哪里懂得,只有靠着你来帮衬着皇帝了,如今发逆剿灭,可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你这个双份,当得起。”
恭亲王也不好再推却,站了起来谢恩——成了议政王之后,恭亲王除了觐见的时候跪拜一次,就不用再跪拜了。
接下来就要说到曾国藩的酬功了,文祥还是那句话,“决不能晋封王爵、高爵重权、以长其羽翼、终生异心!”
“本宫明白了。”太后点点头,“不过一等侯还是委屈了曾国藩,加一等,封公吧。”
“军机处各位,并内阁,吏部、兵部都要封赏,这个是同治朝一等一的大喜事儿!”太后喜滋滋地声音响起,简直就不容人继续再就曾国藩的爵位之事再争论,众人看着恭亲王的身影,恭亲王没有丝毫反应,大家也不说话,只是磕头应了下来。
太后自然是最高兴太平天国覆灭,这第一紧要的,就是说明自己个的儿子是天命所归,刚刚改元登极不到半年,纠缠了整个咸丰十一年,把整个中国搞得天翻地覆的太平天国之乱终于宣告平息,金陵的陷落,表示着国内的局势开始走向平静,就算还有石达开在贵滇一带折腾,不过那里已经是帝国的中心地带了。平息内乱不再是国内政事的主线,用后世的话来说,“应该把工作重心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这也比历史上提早了两年平定了太平天国,并将太平天国的势力从另外一个时空之中的长江中下游,江浙皖赣四省之地的巨大老虎,变成了龟缩芜湖到苏州湖州一个狭长的三角地带,所幸流毒不甚,这也是自己的一个胜利吧,杏贞志得意满,“这全赖将士用命,中枢一心,才有如此大功。”说到这里又忍不住唏嘘,“本宫也不枉费先帝信任了。”
“全赖太后洪福。”众人也连忙山呼,恭亲王继续说道,“是,请旨,这曾国藩该封几等公?”
“二等公便是不错,毕竟也要给他留点余地,将来再接再厉,不过叫礼部好好得想个封号出来,四字公虽然不妥当,三字还是可以的。”太后定下了规矩,“将来若是曾国藩再有这灭国之功,封王的机会自然也是在的!”杏贞心里其实是很不舒服的,对于曾国藩的态度也不如从前那样的信任,谁叫他当年咸丰皇帝号召天下勤王之师北上护驾的时候,天下督抚各个相应派出兵丁,就算是两广总督黄宗汉也派了几百总督标丁北上勤王,当然,这几百人还没走到,《天津条约》就签订了,可这观望之心,就唯独这曾国藩一人才有!曾国藩居然没有派军北上,李鸿章率军北上的时候,还被曾国藩呵斥一番,要知道江忠源都派了蒋琦率领八千人北上的!
当年若不是自己亲临前线,武云迪、李鸿章奋力死战,再有僧格林沁老练毒辣,瞅准机会一击而中,这会子,呵呵,自己不是已经废了后位,就被肃顺灰溜溜的压在身下不敢啃声了。
咳咳,这个略微不甚文雅,不再提了,当年若是那战输了,结局真是不堪设想,中国人向来都是这样,成王败寇,当年若是输了,那便不是如今圣明果敢的皇太后,而是红颜祸水,干涉朝政,导致战火连天,洋人入侵的妖姬了。
太后想到这里还是忍不住后怕,幸好是赢了,不然这时候就算恨死曾国藩也是无用,幸好赢了,这会子对着曾国藩的怨怼也不算强烈,公事公办,当然了,对着军机处的意思,也没必要对着干,不封王,那便是不封罢了。
“是,请旨,曾国藩上裁撤湘军折,和曾国荃祈求病休折,该要如何处理?”
“军机处的意思是?”太后摊开右手,仔细地打量了自己的护甲,那上头的猫眼石和松绿石熠熠生辉,太后不说自己的意思,先听军机处的。
“如今江南尚未彻底少清发逆余孽,若是急着裁军,怕是逆贼又要死灰复燃,但这会子又怕惊扰地方太甚。”文祥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众人皆知,包括在珠帘后头的母后皇太后也知道,“这惊扰地方”怕不仅仅是吃拿卡要,更有杀良冒功之事,“故臣等以为,曾国荃可病休,湘军裁撤暂缓。”
“这样便是很好,军机的意思透彻。”太后赞许了一番,“富贵不返乡,如衣绣夜行,谁知之者!楚霸王尚且如此,更别说是曾九帅了。”太后也难得说笑一次,“曾国荃刚刚发了财,罢了,就让他衣锦还乡好好荣耀乡里吧,到时候请内阁的大学士给他们家写个匾额,曾国荃病休这准了,将来若是再用到他,起复便是。湘军裁撤,不准,再下一道旨意,叫曾国藩约束好部署,功是功,过是过吗,若是仗着功劳就肆无忌惮做不法之事,那是不成的。”
第二日,武云迪上折请罪,军机处议定:罚俸半年,免健锐营都统一职,降为守备,仍领健锐营,并严旨申饬。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