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雷霆雨露(三)


  于是他问:“什么叫‘里里外外’?你部里怎么啦?”
  “还不是为了慈禧太后万寿那天的那一道恩旨。”
  这一说,恭王明白了。慈禧太后万寿那一天,特颁上谕一道,军兴以来,各省的军需支出,无需报销,但自本年七月初一以后,仍按常规办理。这道谕旨,表面说是从户部所请,实际上是恭王的决定。他的想法是,历年用兵,都是各省自己筹饷,纵有所谓“协饷”,由未被兵灾的各省,设法接济,一半也是靠统兵大员的私人关系,宛转情商得来。朝廷既未尽到多大的力量,此时自不宜苛求,而且一笔烂帐,不知算到什么时候才能了结?倒不如索性放大方些,快刀斩乱麻,一了百了,倒也痛快。
  这是个颇为果敢的决定,不但前方的将帅,如释重负,激起感恩图报之心,就是不相干的人,也觉得朝廷宽厚公平,显得是有魄力的宏远气局。然而户部、兵部的司员书吏,正摩拳擦掌,要在这一笔上万万两银子的军需奏销案中,狠狠挑剔指驳,不好好拿个成数过来,休想过关。这一来,万事皆空,自然要大发怨言。
  宝鋆看到恭王的脸色,猜到他的心情,随又说道:“我也不理他们。这也好,正因为他们大失所望,愈见得这件事办得漂亮!真的,背地里谈起来都这么说:除了恭王,谁也没有这么大的担当。上万万两的军费支出,说一声算了就算了,这是多大的手面哪?”
  随便几句话,把恭王心中的不快,一扫而空,代之而起的是贵介公子,脱手万金,引人啧啧惊羡的那种得意的感觉。
  ……
  太后打发了德龄,转过身看着热闹非凡的御花园,仿佛是一个存在在另一个次元冷眼旁观的人,什么时候起,自己已经是对这些热闹的东西不感兴趣了?总是喜欢呆在一个角落里默默地看着大家嬉闹?
  大概是从咸丰皇帝仓皇逃离北京之后吧,没有了依靠,所以生活里的小趣味全部烟消云散了。
  若是脱离了凡人的兴趣爱好,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杏贞摇摇头,准备融入这个热闹的氛围,突然人群之中一阵骚乱,不少宫女围住了一个地方,“快去看看。”杏贞连忙吩咐唐五福,自己也起身走了过去看个究竟,排开人群,只见帆儿脸色苍白得倚在一个宫女的身上,“这是怎么了。”安德海连忙扶住帆儿,“脸色实在是吓人。”
  “快叫太医。”太后连忙吩咐,原本放着风筝的冯婉贞也丢下风筝走了过来,“叫太医瞧瞧,先把人带回储秀宫。”
  太医急忙赶来,不多会,就从储秀宫里传出了喜讯,“启禀太后娘娘,武夫人有了身孕,已经三个月了!”
  太后闻言大喜,别的人犹可,只是安德海脸上露出又喜又悲的神色,冯婉贞也呆呆地盯着脸上泛白,却又是脸带红润的帆儿,帆儿脸上泛出了红润,眼角露出了泪花,“你说的可是真的?”
  “微臣敢以性命担保,夫人确实已经怀孕了!”
  “好好好,刘太医是最擅妇儿科,脉息必然是无误的。”太后大喜,随即唏嘘不已,“自玉嫔的二阿哥出生之后,这六宫之中,竟然再无一人怀孕,如今你有了身子,可见这是个吉兆。”听到好消息,自然心情愉快,“快快快,五福,传轿辇,等会将帆儿送出宫去。”
  众人连忙恭喜帆儿,又恭喜太后,冯婉贞神色复杂地看着一副母性光辉帆儿,定了定心神,整理衣服,行了个福礼,“恭喜福晋。”
  安德海也连忙对着太后笑道,“如今帆儿姑娘有了身子,太后这一半的心事儿就放下了。”
  “这是自然。”太后点头,大手一挥,豪迈地说道,“都给我听好了,御药房,御膳房,都要好生伺候帆儿!”
  “喳!”
  “臣妾逾越了,请太后恕罪。”帆儿连忙谦虚说道。
  “对了。”太后突然想起了什么事儿,脸上露出了喜滋滋的笑容,“传旨去丰台大营,让武云迪休息一天,回来瞧瞧自己的媳妇,如今你可是。”太后对着帆儿笑道,“可是武家的大功臣了。”
  “是。”帆儿眼中有了水意,回想起有些事情,不由得有些梗咽,“这是太后的恩德庇佑臣妾。”
  “你倒是没有以前爱说笑了。”太后笑着说一句,冯婉贞站了起来,朝着太后行礼,“娘娘,我有些不舒服,想下去歇息一会。”
  “恩去吧。”太后点头,然后对着帆儿说道,“既然有了身子,就要好好养着。”
  次日军机处进宫议事,说起曾国藩的事儿,太后问起市面上的谣言,恭亲王虽然不以为然,但也慎重地对太后提议:“虽然这流言蜚语滑稽无比,可也是无风不起浪,曾国藩如今攻灭发逆,江南各军,一干将领犒赏尚未发下,人心不稳,若是有人煽风点火,生出许多事端,那反而就不美了。”
  文祥接着说道,“如今各军已经上报有功将士,奴才也以为不宜再拖,有功不赏,军心怕是不稳,再者,曾国藩上折子请裁撤乡勇,若不封赏,裁撤也是无从谈起。”这也是等于曾国藩和军机的一个默契了,我裁军表示我绝无异心,那你们总应该把赏赐发下来,叫儿郎们安心荣耀返乡吧?
  太后不直接回答这个问题,“曾国荃祈病休,这个折子大家怎么看?”
  “回太后的话,这曾国荃的意思向来也是曾国藩的主意,曾国藩也上了折子要裁撤湘军,奴才以为,这是曾国藩忠心的意思,防微杜渐,不惹人非议,奴才请准曾国荃病休,并裁撤湘军,以彰显国朝保全忠臣之意。”宝鋆说道。
  “议政王也是这个意思?”太后不置可否,问恭亲王。
  “军机处议了一下,这曾国荃不妨先准许病休,只是这湘军尚未克尽全功,江南到底未曾底定,还是不宜裁撤,等日后天下太平了再裁军便是。”
  太后点头,“这话不错。”
  “所以还请太后示下。”恭亲王从袖子里拿出来一本折子,交给了杨庆喜,“这是内阁军机处会同吏部、兵部拟好的奖励将士乡勇的折子,还请母后皇太后定夺。”
  “已经拟好了?那就拿上来吧。”太后喟叹,“本宫原本是难以定夺,既然议政王你拿了方案出来,那便是极好了。”
  恭亲王有些惶恐,“请太后恕奴才等内阁擅自主张之罪。”
  “无妨,议政王无需请罪,祖宗家法,原本是没有宰相之职,奈何国朝政务繁多,故设置军机处担任宰相之责,所以,今个本宫把话说清楚,各位千万不可妄自菲薄。”
  “是,敬遵太后教诲。”军机处大臣连忙齐声说道。
  太后翻开了折子,从头到脚粗粗得看了一遍人名,随即放下,干脆地说道:“不妥当。”
  满室皆惊,众人跪在地上,忍不住面面相觑,领班军机章京曹毓瑛的脸上甚至已经沁出了细汗。
  “请太后示下。”恭亲王连忙说道,太后要捣什么鬼?难道是对着自己预备拟定的这件事不满意?
  “头一个议政王怎么不在里头,议政王虽然未曾亲临前线,可毕竟是运筹帷幄,坐镇中枢,指挥调动的,昔日高宗皇帝平定台湾林文爽之乱,论述功劳,坐镇中枢的阿桂和调度粮饷和珅定为首功,率领将士杀敌的福安康不过是次功,这单子里,怎么没有议政王的名字?”
  这原本就是想让皇太后自己个提出来的,曹毓瑛长长舒了一口气,文祥连忙说道,“奴才们愚钝,请太后责罚。”
  “责罚自然谈不上,军机诸位大臣自然也是有功劳的,先帝驾崩,皇帝登极,满朝板荡,全赖一干老臣呕心沥血,才把局面勉强维持了下来,这功劳,本宫和皇帝心里是有数的。”坐在帘子前头的皇帝也连忙点头。
  “所以我看着这名单里头没有议政王,这是不妥当的一点,发下去重新再议。”
  “是。”众人无人不惊叹于太后的有条斯里,这空着恭亲王的名字,也是恭亲王的铁杆,宝鋆想出来的主意,试试看,皇太后是不是还是对着恭亲王一如既往的信任,如今这么一试,果然是圣眷犹隆。
  叫军机再议,主动权却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君者,怕还是不要直接表示自己的意思才好,太后默然沉思,若是加恩多了,怕是恭亲王恃宠而骄,加恩少了,又怕他心存怨怼,反而不美,不如就让军机自己个议,议出来的恭亲王自然不会过分,也不会委屈了自己个,无非是些钱,或者爵位罢了,华而不费也。
  “还有。”明黄色细纱帘后头的皇太后满服朝冠,珠光宝气,带着紫金福禄寿三星高照护甲的手,拿着那个折子递给了杨庆喜,杨庆喜绕过帘子,带着一股清新的香风,将折子交给了议政王,议政王坐在锦墩上,站了起来接过折子,继而凝神听着母后皇太后的吩咐。
  “曾国藩的爵位似乎也不太妥当!”


因顾惜朝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