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飞骑报捷(二)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3829
安德海连忙率着宫女太监整整齐齐地跪下山呼,“恭喜皇太后,贺喜皇太后!”
慈禧眼角笑出了泪花,巨大的喜悦犹如热水一样浸润了自己的整个身子,虽然舒服之极,但是却丝毫感觉不到懒洋洋,全身上下都充满了昂然斗志,慈禧眉毛一挑,这会子已经到了四点多的时候了,天麻麻亮,“派人去找值班的军机章京,告诉六爷,江宁有消息来了!”
于是又吩咐宫人梳洗打扮,准备在养心殿和军机们议事,才弄好冠冕,杨庆喜进来通报,“钟粹宫太后来了。”
慈禧放下手里的波斯进贡的螺子黛,微微诧异,怎么这会子她来了?哦,想必也是知道江宁克复的好消息了,“快请进来。”
慈安进了储秀宫东暖阁,对着坐在梳妆台上的慈禧太后请安行礼,“姐姐,妹妹恭贺姐姐!”
“妹妹快起来。”慈禧摆摆手,拉起慈安,携手和慈安东西对坐在炕上,“上茶。”吩咐完杨庆喜,对着慈安笑道:“妹妹这时候怎么过来了?”
“我听说了江宁有来了好消息,特来恭贺姐姐。”慈安太后恭顺地说道,这时候慈禧依然穿戴好朝服,虽是藏青色的龙袍大褂,可帽子鲜红,朝珠明亮,这会子又是极为高兴的,骨子里透着一副气宇轩昂的样子出来,相比之下,穿着日常一件绛红色戴着旗头的慈安被映衬暗淡无光了。
“是呀,这么些年,终于盼到了,全赖祖宗庇佑,将士用命。”慈禧太后眼眸明亮,炯炯有神,“发逆覆灭就在眼前了!”
这是应该高兴的绝大喜事,但慈安太后深深地叹了口气,忽然伤感了,却又不肯让眼泪流落,只拿着一块绣花绢帕,不住揉眼睛、擦鼻子。这个举动,把伺候的太监们,弄得惊疑不定,但谁也不敢去探问。站得远些的便窃窃私议,江宁来的奏折,怕不是什么好事,否则,“东边”何以伤心呢?
慈禧太后原本想开口询问,突然又想到了什么,便不再开口,只是长长得叹了一口气,她是了解慈安所以伤心的原因的,必是由这个捷报想到了先帝。十一年的皇帝,几乎没有一天不是在内忧外患之中。由得病到驾崩,虽说是溺于酒色所致,但那种深夜惊醒,起身看各省的军报,不是这里兵败,便是那里失守,尽是些令人心悸的消息,加以要饷要钱,急如星火,这样的日子,也真亏他挨了过去。
“唉!可怜!”慈安太后终于抒发了她的感慨,“盼望了多少年,等把消息盼到了,他人又不在了!”
“是啊,可谓是两个天生的对头了。”慈禧太后点头,前些日子,在江宁未曾传来洪秀全身亡消息之前,京中就已经传闻,洪秀全乃是瘟神转世,下凡就是为了和咸丰爷作对的,咸丰皇帝宾天了,洪秀全也该随咸丰爷而去了,“妹妹也别太难过了,如今该把这好消息告诉先帝,本宫准备让七爷去先帝灵前告祭,你也去奉先殿告诉列祖列宗,告诉先帝爷。”慈禧太后一丝丝的悲伤随即消失不见,却而代之的是一种睥睨群雄,顾盼生姿,舍我其谁的天姿,“好叫先帝爷知道,咱们,没把这差事办砸了!”
慈安点头,泪眼瞧着慈禧,点点头,站了起来,“是,我知道了,这就去奉先殿。”两位太后携手出了储秀宫,慈禧太后对着慈安说道,“这些年你阿玛在宁波府当差久了,功绩甚是卓异,本宫想着,如今皇帝登基了,京中洋务、财计倒是用得着他,再者,太后的亲身父亲,长期在外头当着外官,也是不像样,你看如何?”
慈安太后感激万分,扶着慈禧上了撵轿,“全靠着姐姐罢了。”
“过些日子就等好消息吧。”慈禧太后点点头,安德海带着太监宫女朝着南边走去,慈安太后在储秀门前看着迤逦远去的一行人,呆立了片刻,也转身回了钟粹宫。
全班军机大臣,恭王、文祥、宝鋆、李棠阶、曹毓瑛早就在军机处待命,喜讯虽好,苦于未见原奏,不知其详,内城破了没有?洪秀全虽已于三月上旬,服毒自杀,他的儿子,被“拥立继位”的洪福瑱,可曾擒获?尤其是伪“忠王”李秀成,此人雄才大略,不可一世,如果他漏网了,太平天国便不算全灭。
大家正这样谈论着,宝鋆忽然想起一件事,“今天该递如意吧?”
“啊呀!这倒忘了。”恭王说,“赶快派人去办。”
这是多少年来的规矩,凡是国家有大喜庆,臣下照例要向皇帝递如意,象今天这种日子,如意是非递不可的。
就在这时候,军机处的“苏拉”来禀报:母后皇太后已临御养心殿,传旨即刻进见。时间仓促,即使象恭王那样,府里有现成的如意,也来不及取用,只好作罢。
如意虽不递,颂圣之词不可少,所以一到养心殿东暖阁,恭王首先称贺。母后皇太后自然也有一番嘉慰之词,然后把原奏发了下来。殿廷之上,不便传观,由宝鋆大声念了一遍,殿中君臣,殿外的侍卫、太监,一个个含着笑容,凝神静听。
“十五日李臣典地道告成,十六日午刻发火,冲开二十余丈,当经朱洪章、刘连捷、伍维寿、张诗日、熊登武、陈寿武、萧孚泗、彭毓橘、萧庆衍,率各大队从倒口抢入城内。悍贼数千死护倒口,排列逆众数万,舍死抗拒。经朱洪章、刘连捷,从中路大呼冲杀,奋不顾身,鏖战三时之久,贼乃大溃……”
由于慈禧太后不明白江宁的地势,于是籍隶江阴的曹毓瑛,作了一番“进讲”。他为慈禧太后指陈,曾国荃奏折内所称的“外城”,就是明朝洪武年间所建的都城。原有十三个城门,本朝封闭其四,剩下正阳、通济、聚宝、三山、石城、仪凤、神策、太平、朝阳等九门,用火药轰开的倒口,是在太平门,正当玄武湖东南。再往东去,就是钟山,洪军在此筑了两个石垒,称为“天保城”、“地保城”。这年二月,曾国荃夺下“天保城”,江宁合围之势已成,三月间再夺下“地保城”,则江宁的克复,不过迟早间而已。
“那么内城呢?”慈禧太后又问。
“内城就是明太祖的紫禁城,本朝改为驻防城,那是不相干的!外城周围九十六里,城基是花岗石,城墙是特制的巨砖,外面再涂上用石灰和江米饭捣成的浆,坚固无比,这一破了外城,江宁就算克复了。”曹毓瑛以他在军机处多年的经验,复又指出:“想必就在这一两天,曾国藩还有奏折来,那时候克复江宁的详情,就全都知道了。”
“那么。”慈禧太后问道:“咱们眼前该怎么办?”
“当然是先下个嘉慰的上谕。论功行赏,总要等曾国藩把名单开了来,才好拟议。”恭王这样答奏。
“好!马上写旨来看了,让江宁的折差带回去。”
于是曹毓瑛先退了出去,拟写谕旨,除了对曾国荃所部不满五万,在两年的工夫中,将江宁城外的“贼垒”,悉数荡平,现在复于“炎风烈日之中,死亡枕藉之余”,力克坚城,归功于曾国藩的调度有方,曾国荃及各将士的踊跃用命,表示建此奇勋,异常欣慰以外,特别许下诺言:“此次立功诸臣将伪城攻破,巨憝就擒,即行漏沛恩施,同膺懋赏。”写完送进殿去,先交恭王看过,然后呈上御案,太后一字未动,原文照发。
“还有。”慈禧太后想起一件事,“南边来的奏报说曾国藩被人称之为‘曾剃头’?对民间杀虐过甚,有伤皇帝仁德。”慈禧太后一副冠冕堂皇,“议政王,江南的民心还是要的,扫除发逆自然是不能有妇人之仁,但江宁已破,发逆指日可平,你瞧着,该怎么办才好?”
恭亲王微微思索,便回道:“下旨各地官兵不得杀俘,不得骚扰地方,若有违旨者,严惩不殆。”
“可!”慈禧太后点头,“江南各地今后要办洋务工厂,刚开始艰难些,银钱也不够,不如就将这些从逆之人充为工人,所以,只要是投降者,一概不杀。”
“喳。”恭亲王又问,“那若是洪秀全之子,和伪忠王等人呢?”
“也不得擅自杀戮。”慈禧太后果决地说道,“若是擒住,一概交江忠源收监,这些人,本宫还有大用处。”恭亲王领命,又说了一些户部奏销的事儿,母后皇太后自然没有不准的理,这会子她早就按捺不住心里的激动,翘首期盼得等着江宁的捷报了。
在兴奋焦灼的心情中,等到月底,曾国藩的捷报终于到了。出人意料的是,领衔的不是一手料理军务,主持全般战局的曾国藩,而是坐镇长江上游,因为倚任胡林翼而得克保富贵的协办大学十湖广总督官文。曾国荃拼命争功,而他的长兄则刻意谦让,这两兄弟的性情,何以如此大异其趣,一时都不免困惑。
由官曾会衔的奏折中和折差所谈,京中知道了当时克复江宁的详情。自龙膊子掘地道,轰出太平门二十余丈的倒口,是李臣典的倡议,而且就由他在“地保城”与江宁城上,清军与洪军炮火互轰、昼夜不绝的苦战中,加紧开挖。到六月十五,地道完工,随即填上六百多袋火药。这天早晨,“忠王”李秀成,还抽调了一批死士,出城猛扑,湘军几乎支持不住,功败垂成。
第二天,也就是六月十六,在直射的烈日之下,引发了药线。事先由曾国荃召集部下诸将,征询志愿,排定冲锋的序列。原籍贵州黎平的朱洪章打头阵,第一队从倒口冲上去,“忠王”李秀成亲自领兵拦截,四百多人,全数阵亡。等前仆后继的第二队两千多人,一鼓作气冲了上去,才算站住脚,于是后队续上,分成三路,中路猛冲,左右两路绕城抄袭后路,洪军始有崩溃之势。
血战到夜,只见各处伪王府,纷纷起火,据说“幼主”洪福瑱阖门自焚,而“忠王”李秀成却是被擒了。
“洪秀全之子自焚了?”慈禧喃喃自语,想了一会,似乎另外一个时空里,幼天王奔走于金陵郊外,被人生擒之,不管如何,若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终究是后患无穷,慈禧眉头微皱,一扬眉,“诏令曾国藩务必找出来,此人下落不明,怕是此后江南难以安宁!”
“喳,李秀成已然就擒,李鸿章来报,说是曾国藩已然审讯李秀成了。”
“如今既然江宁已平,那就不能军法从事了,一概贼酋应由中枢处置,议政王,这一节你要好好叮嘱两江官军。”
“喳。”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