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沾衣十八跌
作者:七死八活|发布时间:2024-06-28 13:48:21|字数:7328
“咦?大李今天的开局,听说是叫什么‘越南流’是吧,这个开局现在可是不多见了,马老师,这个下法为什么被称作是‘越南流’呀?”
申城一直是咱们国家的围棋重镇,比如今天,现场的挂盘讲解定在下午3点开始,现在都还没到2点呢,就已经有棋迷赶到酒店了,并且还是家长带着棋童居多。
既然棋迷都这样热情,那作为讲解者的马晓飞和唐初段当然也不敢怠慢,他们几乎从比赛一开始,就在那里做功课。
然而在做功课期间,唐初段却感觉自己搭档的状态有点奇怪,当自己这个“捧哏”问他这个“逗哏”问题的时候,他显得有点心不在焉,又像是有点精神恍惚。
当然喽,既然是美女嘛,当然是不愁没人搭理的,比如刚才这问题,马晓飞虽然没有说话,旁边自然有其他人接茬:
“为什么不多见?那还不是因为李襄屏喽。”
首先接话的就是张大记者,他对唐初段说道:“唐丽难道你没发现,李襄屏可是基本不下这个越南流的呀,他不仅不下越南流,甚至和这类似的变相中国流以及正宗中国流那些,这一类过去被称为‘快速展开型’的布局类型,他也基本不怎么下,你想想,既然李襄屏都不爱下,那这一类的下法当然就在职业对局中出现得少喽。”
唐初段毕竟在念书,并且她的志向也并不在职业围棋上,因此听到张大记者这话以后她来兴趣了:“真的呀?那李襄屏为什么不下这一类快速展开型布局呢?”
这个问题张大记者当然就回答不了,于是他也把目光投向马晓飞,而马晓飞这时好像也回过神来,他笑着接茬道:
“呵呵这个问题其实我也说不好,因为李襄屏虽然自己不这么下吧,但我也没见他出言否定过这种下法。”
说到这马晓飞稍做停顿,他又转向张大记者:“你说是不是?”
张大记者很快点点头:“没错。”——
而两人之所以会有这样的一问一答,那是因为李襄屏的那个“我想这样下”系列,现在依然还在“围棋天地”上火热连载中呢。并且到了现在,李襄屏的出稿速度不仅没有降低,甚至还有越来越快的趋势——
其他人不清楚张大记者可是知道:目前杂志副主编在王元八段手中积压的稿件,那按照正常速度再连载一年都够了,因此杂志社已经在考虑给这个专栏扩大版面了,甚至集结出版都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没有办法,因为这个专栏实在是太震撼太有颠覆性也太受棋迷欢迎了,因为这个专栏,连杂志的销量都涨老不少呢。并且这个专栏不仅受到棋迷欢迎,在职业围棋圈也受到广泛关注,其关注程度甚至还要超过吴清源先生的“二十一世纪围棋新下法”。
张大记者是杂志社内部人士,因此王元八段手中的那些稿件,张大记者自然也提前看过,他发现李襄屏虽然“创造”了很多新手新型也明确反对过很多下法吧,然而对于这几个“快速型布局”,李襄屏虽然自己不常采用,但也没在理论上提出反对意见。
这个插曲过后,马晓飞的声音再度响起:
“至于李襄屏为什么不喜欢这种下法呢?我估计还是和个人喜好有关,大家注意到没有,李襄屏其实一直喜欢那种更加简单粗暴的下法呀,就拿中国流和越南流这些下法来说吧,我们虽然称之为‘快速型’,但也只相比于更古典的日本围棋下法而言,这类下法还是要先过个门先或者搭个架子什么的,比如这些下法中的‘拆边’,这就是明显的‘过门’,而李襄屏呢,他干脆就连这个步骤都省略了,这才带来直接‘点三三’之类的流行。”
唐丽听到这笑道:“马老师,‘简单粗暴’可不是什么好词。”
这话一出众人都笑,马晓飞也笑着说道:“是呀,正是因为不是什么好词,所以那种直接点三三的下法刚出来的时候,那根本就不受待见啊,很多人根本就接受不了,可是现在呢?所以说围棋这种东西吧,有时候真是没什么道理可讲的,也不是所有东西都能用棋理解释清楚,总体上还是胜者为王赢棋为大。”
马晓飞顿了顿继续说道:“就拿今天这盘棋来说吧,如果这盘是大李赢了,那可能就会带动这个越南流的复兴,又有很多职业棋手会有样学样,可如果是李襄屏赢了呢,那可能就会让这个下法进一步销声匿迹……对了,这个下法为什么叫‘越南流’呢?这个我也有点奇怪。”
“这个名字也是李襄屏给取的呀。”
这回站出来解释的却换成老谢了:“虽然他跟我说,他是看到网上有棋迷这样称呼,所以他才跟着这样叫,可是我仔细查过,在他之前,那网上根本就没这种说法呀,所以他本人就是始作俑者没错。”
这时老谢也顿了顿:“另外大家听,越南流越南流,其实从这个名字就可以看出,襄屏可能从一开始就不待见这种下法吧。”
大伙就这样闲聊着,时间不知不觉来到下午2点半了,这时比赛进行了1个半小时,全局也下了60多手将近70手。
而在这个时候,其他人没发现唐丽倒是注意到:自己等下的讲棋搭档,他好像又陷入某种不知所谓精神恍惚的状态。
等时间来到下午2点55分,对局双方的保留用时即将用完,马唐二人也即将登上讲台的时候,唐初段不得不开口了,她必须询问一下搭档对当前局面的看法,不然等下很难配合:
“马老师,您觉得现在的形势怎么样呀?”
“现在这局面……”马晓飞像是刚回过神来,他摇头苦笑道:
“不好说呀,对于今天这局面,我是完全没有发言权……好了小唐,咱们上去吧,等下你就按照两分局面来讲就是……”
唐丽一脸疑狐跟着马晓飞上台了,只可惜她现在没能听到她师傅老聂的话呀,不然她听过之后,瞬间就能理解马小刚才的恍惚。
老聂现在在哪里?他现在当然在中国棋院,由于到下午4点的时候,他又要去朝廷台讲棋,因此他现在也在做功课。
“呵呵,撒豆成兵,一沾及走,襄屏今天是在施展沾衣十八跌的功夫吗?嘿嘿,他今天的下法,倒是和当年的马小很像啊,只是……”
“只是”什么当然就不用说出口了——
在李襄屏崛起之前,也就是在大李称霸棋坛那段时间,他当时最大的对手其实就两位,一位中国的马小另,一位是他的师傅老曹。
而无论是轻灵飘逸的“马小飞”,还是身轻如燕的“曹燕子”,他们的棋风其实是颇有相似之处的,那就是非常擅长“沾衣十八跌”这门功夫,他们也凭借这门功夫击败过各路好手,在世界棋坛建立了赫赫威名。
然而非常可惜的是,他们这门功夫在其他人面前好使,在大李面前却一点都不好使,无论是马小或者老曹,都曾经被大李揍得满地找牙。
可是今天,李襄屏竟然也施展出这门功夫,那么他在大李面前能好使吗?
在全局才80手棋左右的时候,那当然没人能回答这个问题。因此在眼下,大家只能猜测李襄屏的动机,以及就事论事的客观分析当下形势。
“嗯,我现在突然发现,李襄屏的棋风好像发生了某种转变啊,至少比以前变得更加全面了……”
在中国棋院,老聂继续在那高谈阔论:“要说在早两年的时候,襄屏虽然也一直赢,但他的赢棋方式其实比较单一,如果剥离他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新手新型,我认为他赢棋的内核,或者说他赢棋的最大依仗,那还是他那超强的战斗力呀,就是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超强战斗力,啧啧,真不知道他这种高超的战斗素养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说到这老聂摇摇头,他当然不会知道,由于前期主要是老施在下棋,而老施的战斗素养,那当然是在中古棋环境中培养而成。
“……可是最近呢,我却发现他的棋风发生某种转变了呀,或者说又有升级了呀,他的新手新型依然层出不穷,但内核却不再一味依靠蛮力了,比如说前两天对小李那两盘……嘿嘿,大家都说小李的棋风阴柔诡异,可在这两盘棋中,李襄屏表现得更诡异,更加异想天开,不错不错,真是不错……”
连连感慨完之后,老聂还显得意犹未尽,于是他继续说道:
“既然风格变得更加全面了嘛,我倒觉得他今天的选择也好理解,这毕竟是快棋嘛,既然是快棋,那么那种一竿子插到底的下法其实是不合适的,很可能没有那么多时间计算,反倒是这种沾衣十八跌一般的快速游走下法……”
没错,老聂这话其实已经点明李襄屏的策略了,他赛前还真就是这样想的。
至于说效果……
比赛还在一步一步继续。
第四五零章 养肥了弃
下午3点钟,也就是马晓飞和唐丽刚登上讲台的时候,对局室内的大李刚落下一手棋,这是全局的第81手。
等李襄屏看清这手棋,他下意识的伸手扶了扶这枚黑子,然后直身,双手抱头,身体后仰,像是想从一个更高的位置重新审视这盘棋——
大李刚才这手并没什么特别之处,只是棋盘某局部一个正常定型手法而已,并且这手棋也并没出乎李襄屏的预料,他在这手棋之前就预想过,对手这时应该会下在这里。
而李襄屏之所以会在这个时候稍作停顿,那完全是因为比赛用时的缘故——
李襄屏今天的比赛用时其实控制得不错,到现在大李已经进入读秒了,而李襄屏还有8分钟的保留用时。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李襄屏觉得自己需要好好利用一下这8分钟时间,判断一下形势,梳理一下思路,省得到进入读秒之后手忙脚乱。
在正常情况下,职业棋手的审局,一般是从形势判断开始的,因为这是确立自己之后对局思路的基础,不过在今天,李襄屏却没有这样做,他一没有去进行很精确的点目,二也没有过多去分析双方的厚薄——
而李襄屏之所以这样,这并非他不知道形势判断的重要,更不是他想标新立异,完全是由今天这盘棋的特殊格局决定:
李襄屏今天采用的是一种撒豆成兵般快速游走战术。
而大李开局就祭出“越南流”,这当然也是一种快步调的下法。
既然是快速对快速,双方都高速运转,那么这样的棋下起了,双方通常都不肯轻易在局部定型的,会在棋盘上留下很多不确定因素——
比如今天这盘棋下到现在,大李刚才的第81手,他只是准备在第一个局部定型而已,而除了那个地方之外,棋盘上还有四五个地方没有定型呢,那些地方都充满了种种不确定性。
那么面对这样的格局,精确点目的意义其实就不大了,在大多数时候都是无用功。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在这种格局下,实空的平衡是非常容易被打破的——
打个比方,比如李襄屏的下一手棋,他在局部选择一种注重实地的定型下法,没有问题!只要他自认为能承受住大李后面的攻击。
这时选择一种放弃部分实地,然后保持全局性攻势的下法,同样没有问题!前提是李襄屏认为自己后面的攻势能给自己带来足够的利益。
而在这时选择一种相对胶着注重维系平衡的下法呢?这当然就更加没有问题。
李襄屏是这样,其实他的对手同样也是这样。
这就是这种格局的特点。
正是因为这样一种特点,这当然就让精确点目的意义不大了——李襄屏可以有自己的思路,但在这时候他却无法左右对手的想法。
那么现在的问题就来了:面对这样的格局,什么才是正确的思考方式呢?
答案很简单:把思考的重点要放在那些没有定型的地方,权衡各种定型手法的利弊,更重要是要搞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找准当前局面下的重点。
而这个,就是李襄屏需要在这8分钟之内完成的事情。
现在的李襄屏当然也不算是菜鸟了,既然明确了方向,因此他在很短时间内,就把注意力集中到棋盘上3个地方——
现在全盘总共5个未定型之处,其中2个被李襄屏暂时搁置,因为这两个相对孤立,和棋盘其他地方暂时并没有多大联系,因此属于正常的官子定型,在中盘阶段暂时不用考虑。
“……那么在剩下三个当中,到底哪个才是全局的重点呢……”
带着这样的想法,李襄屏很快把目光投向棋盘左上角的一块黑棋了——
李襄屏首先注意到这里其实非常正常,因为黑棋的这一大块,现在暂时还没活透。
虽然这一块肯定没有死活之虞,李襄屏也根本没想过要杀死黑棋这一大块,但无论怎么说,这一块也算是黑棋的弱点,可能存在被利用的地方。
更重要的是,这一块可能还是黑棋全盘唯一的弱点呢(其他两个地方都是白棋更加薄弱,因此算是白棋的弱点),既然这样,李襄屏首先看向对手的薄弱之处,这当然也是人之常情。
“那么要怎么追究它的包围呢……”
李襄屏的大脑开始高速运转,可是他按正常的思路计算3分钟之后,他不易觉察的微微皱了皱眉头——
不是因为别的,因为这一块是人家黑棋唯一的弱点呀,而在围棋当中,“一块孤棋难攻”,这基本就是铁律。
仅仅这个也就算了,更重要是李襄屏计算过:在大李下了黑81之后,那个地方定型完毕依然是人家黑棋的先手。
本来就“一块孤棋难攻”,人家还能先手处理、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按照正常思路白棋想占到什么便宜当然很难。
“既然正常思路不行,那么看来只能剑走偏锋喽……”
李襄屏盯着黑棋这一大块,又看看自己那两个薄弱之处,就在8分钟时间即将告磐的时候,一个作战计划逐渐在他脑海中成型……
裁判的读秒声音开始在耳畔响起了,57,58……
李襄屏开始落子,前10手棋没什么,那基本都算“官着”,李襄屏就是跟着黑81在棋盘右边一带定型而已。
等到李襄屏落子白90,这个局部完成,先手归李沧浩,他可以抢先处理左上角的那一大块。
李沧浩的黑91同样没有花费多长时间,他应该是在李襄屏之前长考的时候就想好对策:
一手漂亮的“尖冲”!
这手棋只从局部来看,那无论如何都算是好棋,既补强了自己那一大块,又间接压缩白棋阵势。
一石二鸟啊,在中盘阶段能下出这种一石二鸟一子两用的招法,这在大多数时候都算是好棋。
只不过非常可惜,这手棋在李襄屏的预料当中,他不仅预料到这手棋,并且认为这手棋已经露出破绽了——
是那种为了追求高效率露出的破绽!
李襄屏的白92同样是机会不假思索,而这手棋,就是他刚才整个构思的第一步,这是一步普普通通的“单关跳”,别看招法普通,但在这手棋之后,一个庞大的作战计划就此展开。
李襄屏注意到:当这手棋出现在棋盘上之后,大李明显愣了一下,可以看出这手棋应该是出乎他的预料,为了这手棋,他甚至不惜连续“打将”两次,多争取到2分钟来寻找应对之策。
而在这2分钟时间李襄屏当然也没闲着,毕竟时间紧迫啊,他前面的8分钟其实并没有完全算清,他现在需要算得更远一点。
“我这手棋到底成不成立呢……”
实话实说,在这个时候,李襄屏其实并不知道。
当然他更不知道的是,当这手棋传到外面以后,传到隔壁马晓飞的手中,还有传到远在千里之外老聂手中,这两位中国棋坛的巨摩竟然产生截然不同的反应。
先说老聂的反应,在这个时候,老聂已经来到朝廷台演播大厅了,只不过直播还没开始。当他第一眼看到这步“单关跳”,老聂立马喜笑颜开:
“哈哈好!”
等他笑过之后,他又对今天的讲棋搭档徐颖三段说道:
“襄屏的这手棋漂亮啊,弃子争先,思路灵活,嗯,这真是高者在腹,从这手棋就能看出,襄屏的境界那真是提高了呀。”
徐颖盯着那手棋看了一会之后说道:“是呀是呀,这手棋的思路倒是非常的灵活,黑棋这是准备弃子经营模样是吧?可是聂老师,白棋就这样被人切下一个子,实空损失很大不说,还让人家黑棋唯一的弱点都消失了,这样做难道不可惜吗?”
“嗨!这有啥可惜的……”
老聂一边说着这话,一边随手在棋盘上摆了一个参考图:
“徐颖你看,这个弃子你看到的是可惜,而我看到的是正好甩掉包袱呀,要知道白棋原型是有两处薄味,现在正好甩掉一处,因此李襄屏这下法那是完全符合棋理的呀,至于你担心失血过重……你看你看,白棋只要抢到这里……这里,我真不知道你有啥好担心的,白棋的成空潜力完全能弥补刚才的损失嘛,嗯不错不错,襄屏能下出这步单关跳,不仅说明他的境界有所提高,还说明他现在的头脑非常清醒。有望!我认为今天这盘棋有望……”
老聂当然不知道的是,正当他在京城没口子表扬李襄屏的时候,他刚才摆的那个参考图,其实也出现在现场大棋盘上面,并且马晓飞给出了另外一种解读。
唐丽初段:“马老师,如果能形成这样的转换,那好像白棋的形势能够满意吧?”
马晓飞一笑:“假如真能下成这样,那毫无疑问是白棋满意的,只可惜呀,我担心大李根本不会如襄屏的愿,唐丽你看……”
说到这马晓飞也开始摆参考图,并且他摆的参考图其实也和老聂的差不多,只不过在白棋的角部多也一个交换而已。
一个“托”和“扳”的交换。
“……唐丽你看,当李襄屏下这步单关跳的时候,我认为黑棋的这步托是时机,在这个时候‘托’,那白棋多半就不敢用强吧?他最好的应手可能也就是这步‘扳’,那么有了这两手交换以后,这局面可就大不一样啊。”
“就……就这样一个交换还能影响全局呀?”
“怎么没有影响?影响大了。”
说到这马晓飞看来唐丽一眼,然后他又往棋盘上丢了一枚棋子。
这是一枚黑子。
“且不说有了这个交换之后,黑棋就有了很多余味了,最起码白棋在经营模样的时候,襄屏就不敢开劫了吧,而一旦不敢开劫,那白棋的下法肯定就要受到很多牵制,另外还有,就算我们抛开做劫的因素,唐丽你看这里……”
马晓飞指着他刚摆上去的那枚黑子说道:
“黑棋因为有这个地方的接应,那到最后收官的时候总能便宜一点吧,虽然这里的便宜不算多,可能也只是2目强一点,但就今天这局面呀,这两目棋可能就会致命。”
“那,那马老师咱们现在就点点?”
说到这两位讲解者开始在大棋盘上忙碌开来,他们摆了还几个收束方案,然后一遍一遍清点目数。
5分钟之后,马晓飞歪着脑袋盯着大棋盘愣了出神。
“马老师,马老师……”
马晓飞苦笑:“现在看来襄屏的这个弃子转身计划很可能不成立呀,假如大李真下这个托的话……当然喽,我接着下肯定不行,但人家襄屏就不一样啊,说不定他还真有其他办法……”
不大一会功夫,最新棋谱传出来,马晓飞果然不亏是最了解大李的对手之一,大李的实战还真就下了那步“托”。
只可惜马晓飞虽然了解大李,却还不算特别了解李襄屏,因为李襄屏后面的下法,直接让他目瞪口呆:
“啊!?这……这是什么意思,难道是……养肥了弃……”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