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8章 一起来啃苹果吧
作者:俗人小黑|发布时间:2024-06-29 18:15:26|字数:9444
吃苹果节是什么鬼?
10天内吃掉数百万斤苹果。
这样的新闻顿时就席卷了整个互联网。
而与此同时,全国各地,近百家万星广场上都堆满了如山一般的苹果。
此时此刻,大家才明白,陈思林和汪东到底打的什么主意。
虽然说整个“吃苹果节”花费高达数千万,但是就眼下产生的话题热度,却还真的很难说值不值。
“败家败出新花样,败家败出新高度。”
“是败家?还是一场精彩的品牌营销?”
“一场精心策划的营销活动,这真的是败家子的杰作吗?”
……
媒体纷纷报道这个事件,而万星广场的堆积如山的苹果也成为了一大亮点,网络上到处都充斥着,那壮观的苹果山的照片。
同时,吃苹果节也开始逐渐地被人们所好奇,所接受。
所谓的吃苹果节,寓意在于,所有人都可以参与,免费吃苹果的活动。
而且全国的万星广场上都推出了吃苹果大赛。
所有人都可以直接参加,不限次数,不限男女老少。
在1个小时内吃掉最多苹果的人,将进入下一轮的吃苹果大赛。
再进行区域晋级淘汰赛,最终选取千人进入最终决赛。
而决赛将由电视台进行全程直播,最终获得苹果王的人,将会获得百万重奖。
一开始还有些人怀疑,这个吃苹果节到底靠不靠谱,可是事实证明,免费的东西,还是很吸引人的。
对于其他的普通人而言,就算不参加啃苹果大赛,也能够通过吃苹果获得奖励,奖励就是吃多少奖多少。
一时间,全国各地的万星广场,人山人海,到处都是手拿着苹果在啃食的人。
“这里是南州万星广场,我们可以看到,整个万星广场,已经是人山人海,保守估计有数千人正在参与‘吃苹果节’。”
“有大人,有小孩,有老人。”
“我们来采访一下参与吃苹果节的群众。”
“这位先生,你好,我是南州日报的记者,能采访一下您吗?”记者问到。
“可以,嗝……”那名年轻人打了个饱嗝说道。
“您是来参加吃苹果节的吗?”记者问到。
年轻人点了点头笑着道:“是啊,我都吃到打嗝了,说实话,从来没有一次吃掉这么多苹果的。”
“你觉得这个活动怎么样?”记者又问道。
“我觉得很有意思,我是南州大学的学生,我们班的同学都来了,这里是南州,这些苹果都是南州产的苹果,算是来支持一下吧,我觉得这个活动很有意义,男女老少,都可以参与,而且没有任何门槛,只要来了去领一张吃苹果节的入场券就可以参加。”年轻人说道。
“你吃了多少个苹果了?”
“12个!吃的胃都泛酸了。”年轻人说道。
“哇12个啊,那你怎么没有去参加苹果王大赛?”记者好奇地问道。
“12个并不多,高手在民间啊,虽然苹果王大赛的最低要求是一小时内吃掉10个苹果,但是事实上,太多高手在,我这个成绩根本就入不了围啊。”年轻人说道。
“不会吧?那么能吃?”记者一脸惊讶。
“谁说不是呢?我一个同学,是我们班成绩最好的,一个小时吃掉了18个苹果,他入围了,据我所知,南州万星广场,目前为止成绩最好的是一小时吃掉32个苹果,平均一分钟多吃掉一个苹果。”年轻人说道。
……
“吃苹果节,十几万人同时吃苹果打破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吃苹果节,广告也疯狂,数百万斤苹果,每一个苹果上面都贴上了S&Y等服装品牌的标签。”
“数百人因为吃了太多苹果而进医院……”
不得不说,不管这个吃苹果节的活动褒贬如何,但是起码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这的确是一个极为精彩的营销案例。
万星广场在这几天基本上都是人满为患,仅仅一天时间,就消耗掉了几十万斤苹果,甚至还有网友戏言,几百万斤苹果好像根本就不够吃啊。
而关于吃苹果节的话题,几乎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话题。
还有一个让南州这边高兴异常的是,因为吃苹果节,南州苹果一举成为了全国最有名的苹果产地。
为此南州市官方还特意发文再一次感谢了万星集团,感谢了陈思林,汪东等人。
谁也没想到,一次看似败家的行为,结果竟然闹出了如此巨大的动静,几乎达到了全民皆知的地步。
甚至与,因为参与人数众多,大众参与热情高涨,央视等官方喉舌也纷纷报道了吃苹果节引发的盛况。
汪东和陈思林两人也一再被人提及。
“66666,汪大少和陈大少完全可以归为败家子中的典范啊,人家败家都能败的这么清新脱俗。”
“汪东和陈思林用实际行动告诉那些后来者,什么才是真正的第一败家子,这种败家方式,一般人还真学不来。”
“目前为止,参与吃苹果节的人次已经高达百万次,然而汪东和陈思林手中的苹果却已经被吃的差不多了。”
“果然我大华国还是吃货的国度!”
“马丹的,现在一听到苹果我就想吐,作孽啊!”
有意思的是,吃苹果节的火热程度竟然出乎了所有人的预料,几百万斤苹果看似很多,可是分到近百个万星广场之后却就显得有些不够了。
仅仅三天时间,竟然就快被吃光了。
而与此同时,汪东和陈思林,再一次告诉大家,什么叫做财大气粗,什么叫做不差钱。
他们再一次私人发布公告,表示,不需要担心吃苹果节的苹果不够吃,10天时间,能吃多少他们就能提供多少。
而也有人看到了这个活动背后蕴含的商机,于是,让汪东和陈思林惊讶的事情发生了。
来自国内的好几个苹果种植地区,竟然都纷纷表示可以免费提供苹果供吃苹果节使用,但是在苹果山却需要贴上他们的地方的品牌标签。
他们傻吗,一点也不傻,虽然无偿提供了苹果,但是却也因此打出了名气。
花个几十万上百万的打广告,还真的很难有这样的效果。
比如南州苹果,此前并没有形成一个品牌,可是经过这一次的吃苹果节,南州苹果一举成为众所周知的苹果。
第924章
作为吃苹果节的始作俑者,汪东和陈思林,骚包地屡屡登上了许多媒体报纸的头版头条。
结果在采访当中,嘚瑟的,得意忘形的两位,却是不小心透露出了一个劲爆的消息。
原来这个事情最初竟然是叶秋为他们出的主意。
“又是叶秋!”
为什么要用又呢?
这是许多网友的第一反应。
“我就说嘛,汪东和陈思林,哪里会有那么厉害,原来背后有叶秋这个大神在出谋划策!”
“叶神,地球太小了,你还是回火星吧。”
“苍天啊,快点收了叶秋这个妖孽吧。”
“怎么哪都有他的事儿啊。”
……
叶秋没想到最终自己还是被卖了,好在这段时间他一直躲在家里,不然的话估计又要烦了。
而汪东和陈思林两人却还一副我们不能忘记叶秋你的功劳的模样,让叶秋气的牙痒痒。
吃苹果节的风潮还没有完全褪去,很多人就已经开始期待明年的吃苹果节了。
一开始汪东和陈思林根本没想过把这个所谓的吃苹果节办下去,可是结果却出乎了他们的预料。
第一届吃苹果节,竟然如此的成功,自然而然地就会让人期待第二届。
而万星集团这边也觉得,这个吃苹果节是一个很不错的营销噱头,所以就想继续办下去。
同时许多苹果产地的商家也表示,如果有第二届的话,他们愿意无偿提供苹果。
而很多这一次没参加过吃苹果节的网友也纷纷表示,期待明年的吃苹果节。
汪东和陈思林都有些傻眼了,特么的,他们在这之前根本就没想过,把这个吃苹果节长久地办下去,可是没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事实上什么事情都逃不过一个利字,今年,南州苹果算的上是获得了最大的宣传,自然而然地让其他苹果产地眼红不已。
不过今年是例外,南州只是捡了个便宜,明年的话,就未必是南州苹果打头了。
全国性的活动,席卷互联网的话题性,对于苹果品牌的宣传效果那是杠杠的。
立竿见影的效果就是,南州苹果一下子成了香饽饽,保守估计,明年的南州苹果肯定不会再出现滞销的局面。
全国苹果产地众多,滞销的也多不胜数,谁不希望能够通过这样的活动,花小钱办大事?
而对于万星集团而言,这10天的吃苹果节,万星广场几乎是把区域内的其他的商业广场都直接干趴下了,对于万星集团而言,这种低成本高回报的好事又哪里会错过?
而陈思林看似在这次的吃苹果节当中获利最少,可是实际上却不然,虽然在苹果上贴上服装品牌的标签看似有些奇葩,但是当量变引起质变之后,却又不同了。
S&Y的品牌的知名度一下子就打开了。
而如果是打广告,请明星代言等等所花费的钱也不止这个数字,但是却未必能达到这样的效果。
最后是对于大众而言,吃苹果节的魅力在于有便宜可占,吃苹果免费,吃多少还能带多少,不用花钱,就有好处,干嘛不参加?
还有那吃苹果大赛,反而成了最后的点缀。
可以说这是一次多方共赢的活动。
甚至于很多公关公司,广告公司,都在事后对这次的吃苹果节的成功进行了分析和研究。
一些高校甚至直接将这个案例列为学生的期末考核的题目。
吃苹果节,这个由两个闲的蛋疼的家伙即兴而为,结果却创造了巨大的影响力,辐射全国,席卷互联网,更是让这个新出现的节日,堂而皇之地被大众接受,期待。
就算是叶秋也没想到结果竟然会是这样。
……
再火热的话题,也有冷却的时候,吃苹果节的热度渐渐地淡去。
一切又归于平静,这天叶秋接到了一份邀请函。
叶秋每天都会收到许多邀请函,但是一般的邀请函,一般直接由助理团队处理掉,只有比较重大的,比较重要的邀请函,才需要叶秋自己来决定。
这张邀请函是来自华国编剧协会的邀请函,新一届的华国编剧大会即将召开,虽然叶秋在编剧协会只是挂了名,平时根本就不参加任何活动,但是谁也无法忽视叶秋,也不可能忽视叶秋的影响力。
叶秋虽然不是职业编剧出身,但是却是华国最有名的金牌编剧,他的作品,至今为止还没有失败过,而且更可怕的是,叶秋的作品,每一部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以往的华国编剧大会,也会给叶秋发邀请函,但是一般叶秋都还是很少会去参加的。
其实编剧在华国的地位并不高,比起演员,导演等来,编剧的位置一直都很尴尬。
除了一些改编的作品能卖的上高价以外,很多编剧,收入比那些导演,主演来,简直是少的可怜。
目前华国除了一些顶级的编剧以外,很少有编剧的收入能够和那些明星相提并论的。
就目前而言,比如电视剧,一部电视剧,一个编剧一集能够卖出10万的价码就已经算是一线水准了。
可是这个价格对于演员而言,他们一整部电视剧剧本,甚至可能拿到的钱还不如一个演员一集的片酬。
特别是随着近年来,小鲜肉等等偶像明星的片酬飙升,甚至有的小鲜肉偶像明星,一部电视剧的片酬能高达上亿。
而这基本上是编剧一辈子都无法达到的。
虽然很多人都强调剧本对于一部影视作品的重要性,剧本剧本,一剧之本,但是事实上,编剧的待遇,一直以来都是最低的。
编剧大会的宗旨是为了培养更好的编剧,为了让编剧之间能够进行沟通,发展壮大编剧团队,但是最重要的一个目的却是为了提高编剧的身价。
今年的编剧大会,是由深蓝影视集团,芒果影视集团等和华国编剧协会联合主办的,所以,这一次不但是编剧协会这边的会长亲自致电邀请叶秋,叶秋的老熟人,深蓝电视台的台长,深蓝影视集团的董事长,以及芒果电视台的台长,集团董事长,都亲自打来电话邀请叶秋参加这次的编剧大会。
所以叶秋哪怕是看在他们的面子上,怎么的也得去露露脸。
只是让叶秋为难的是,这一次编剧大会设立了一个名编剧演讲环节,而大会主要演讲嘉宾,按照那边的说法是,非叶秋莫属,按照他们说的,在华国,编剧圈,没有谁能比的上叶秋了,如果叶秋不上台,还有谁有那个资格为来自全国各地的编剧们演讲?
第925章
近年来,随着IP的概念开始逐渐走红,一个大热IP往往能够卖出天价,而且IP原著作者甚至能够参与到最终的影视作品的收益分成当中,但是原创编剧的身价虽然有所提升,但是却依然无法和热门IP作者相提并论。
今年的这场华国编剧行业大会,算是这些年来,规模最为庞大的一次大会。
今年这场编剧大会,最受瞩目和关注的人有两个,一个自然是基本上战无不胜的叶秋,但是叶秋又不能算是专业的编剧范畴。
因为叶秋的剧本很少直接拿出来卖,更多的是以编剧+投资方的形式出现。
而在华国目前的大环境来说,像叶秋这种模式却是很难实现。
但是叶秋的眼光是出了名的毒辣,而且最让国内的编剧们眼红的是,叶秋的作品,不但能在国内成功,而且还能够扬威海外。
另外一个备受瞩目的是袁志,和叶秋不同的是,袁志从在国内影视圈出现以来就是备受争议的人物。
因为他从一开始就是好莱坞剧本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推崇者,他本人也从未否认过这一点。
袁志是编剧出身,但是在编剧上,他在好莱坞混迹多年,可是却从未获得肯定和成功,但是回国之后,袁志却一发不可收拾。
而袁志成功的秘诀就在于大IP+小鲜肉,可以说,国内的小鲜肉天价片酬的事情,也和袁志有很大的关系。
袁志的公司捧红了好几个小鲜肉明星,可谓是一遭成名天下知。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成功的太容易了,所以导致袁志的自信心膨胀,又或者是其他原因,袁志经常会“口出狂言”,最受争议的是袁志在一次演讲当中提出的“编剧和剧本没有那么重要”的观点。
事实上,这一次编剧大会,之所以会邀请袁志这个堪称“编剧公敌”的人来参加这一次的编剧行业大会,却是和叶秋有关。
照道理说,编剧行业大会的宗旨之一是在于提升编剧的身价,可是袁志的观点却和这个宗旨恰恰大相径庭,没理由请他来泼冷水。
可是偏偏最终不但邀请了,而且还邀请袁志在大会上进行演讲。
表面上说是,行业需要不同的声音,实际上却是因为,编剧协会想要打压袁志的那一番“编剧和剧本没那么重要”的言论。
因为虽然袁志的话,让很多编剧都极为不满,但是因为袁志的一连串的成功,却是反而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
觉得他言之有理,因为他的话,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据可依的。
往往编剧们的反驳却是那么的没有底气,可是这一次不同。
叶秋和点金影视的成功,秘诀在哪里?
可以说和袁志的观点恰恰相反,几乎是公认的,点金影视的那些影视作品的成功,最重要的恰恰是剧本!
因为叶秋的剧本足够精彩,所以那些作品才会那么的成功,这几乎是公认的。
或许其中有别具一格的营销推广模式的作用在内,但是不管是电影人,还是大众,却都公认,最关键的恰恰是剧本。
所以,某种程度上来说,叶秋和点金影视和袁志的观点,恰恰是针锋相对的。
而这一次大会邀请来了叶秋,显然就是想要借叶秋之口,对袁志的观点进行压制。
袁志因为连续的成功,使得他的话极为有分量,一句话,一百个一千个普通人说出来,或许都未必有什么影响,但是如果是像袁志这样的一直走在成功的道路上的,影响力巨大的人来说的话,那么就不同了。
很多人会觉得,人家说的没错啊,否则的话,他的那些成功,又是怎么来的?
就像后世的马阿里,在他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之后,往往他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许多人解读的焦点。
但是相比起袁志来,叶秋显然更大牌,更有影响力。
所以,这一次基本上叶秋是被邀请来,和袁志打擂台的。
叶秋听到编剧行业协会的会长说起袁志的事情的时候,也是诧异无比,他没想到,原来编剧协会打的是这个主意。
不过有过后世的经历的叶秋,对于袁志的观点谈不上反对,但是也谈不上赞同。
编剧和剧本说重要也重要,说不重要,也不重要,一部影视作品的成功,能够影响到的因素太多了。
比如当下而言,IP+小鲜肉模式可谓是无往不利,很多热门IP被改编,往往很粗暴,主演更是被人诟病只有脸没有演技,但是却就是能够无往不利。
而往往人们关注的焦点也发生了变化,开始忽略剧本,剧情,转移到主演有没有演技,投资大不大等等上面来。
是典型的演员成就作品的范例,这里不是说演员演绎又多么精彩,而是说,演员的影响力盖过了作品本身。
往往很多人根本不在意这部作品到底如何,而是冲着演员去的,再加上人多有从众心理所以,才会造成这样的局面。
袁志近期可谓是得志意满,手底下的一手捧红的小鲜肉,被他炒作到天价,他也开始从此前的大IP+小鲜肉模式转移到了,纯小鲜肉模式!
结果让袁志很满意,此前他还会去购买一些热门IP然后再进行运作,可是现在,他已经直接不去浪费那购买IP的钱了,直接让公司的编剧团队写一个剧本,然后套上小鲜肉,结果效果竟然不比大IP+小鲜肉的模式。
连续的成功,轻而易举的成功,也让袁志开始膨胀,所以才会在公开场合说出了,编剧和剧本没有那么重要的言论。
……
“很多人都觉得,好莱坞的编剧的地位比国内的要高上许多,但是事实却并非如此。”
“除了一些顶级的编剧,一般的编剧在好莱坞只能沦为流水线作业的一员。因为编剧其实真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重要。”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很多好莱坞的电影,其实框架和剧情都是雷同的,但是却往往能够大卖。这是为什么?”
“我说的编剧和剧本其实并没有那么重要的观点,在座的诸位很可能都不赞同,但是我要指出的一点是,好莱坞很多剧本往往只是给电影提供了一个方向,在真正最终定稿之前,剧本可能会经过许多工业化流水线作业的填充和修改。”
“原剧本的编剧,也就是署名的编剧,其实起到的作用真的没那么大。”
第926章
“我不否认有很多影视作品,剧本成就作品,但是更多的却是金钱,明星,营销推广成就作品。”
“当然这纯粹是我个人的观点,仅供大家参考。”
“我知道很多人对于我公司出品的那些作品很不喜欢,觉得,那些小鲜肉明星没有演技,纯粹是靠脸吃饭,可是这就是市场,我认为,想要获得成功,首先要尊重市场的选择。”
“他们能够有那么大的流量,那么多的粉丝,说明了这是市场的选择,说明了目前的市场是真的需要他们,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演员可以卖演技,那么为什么不能卖漂亮?这是一个整体的市场反应,和选择。”
“随着影视作品越来越多,创新的余地其实也越来越窄,我不是否认创新的好处,其实换一个思路,以前卖点是剧情,是演技,现在卖点是帅气,是漂亮,是酷,这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创新不是吗?”
“投资有风险,趋利避害,如何控制风险,抵御风险,才是关键,影视是一门生意,不能纯粹的以艺术的角度去考虑,买有群众基础的IP是降低风险,邀请当红明星出演,同样的是抵御风险,别觉得自己的作品卖不出好价钱就是别人没眼光,而是出于风险考虑,显然原创剧本不如热门IP。”
“……”
袁志在台上巴拉巴拉地说了一大堆,台下的编剧们听了有的若有所思,但是更多的却是恼怒不已。
其实袁志的一些观点还是不错的,只不过,触动到了太多编剧的神经了。
特别是近年来,有一种观点,那就是好莱坞电影完全是靠砸钱,堆特效,完全不讲剧本。
成王败寇,历史由胜利者书写的道理放在影视圈也同样适用。
袁志比起大多数编剧来都更成功,所以他说的话,哪怕是你不认同,但是却也很难提出反驳。
因为他成功了,所以他的观点,就有了令人信服的基础,而你的观点再好,但是你失败了,那么是不是也意味着你的观点从一开始就是错误的?
所以,编剧协会才会邀请叶秋来,因为比起袁志来,叶秋显然更成功。
当袁志下场的时候,现场的掌声寥寥,但是袁志却一点也不放在心上,因为比起台下的大多数编剧他显然更为成功。
当叶秋上台的时候,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刚刚袁志先生的那个观点,剧本和编剧没有那么重要,我只想说,完全是扯淡!”
叶秋一上来就毫不客气地否决了袁志的话。
台下的编剧们一个个都笑了,而袁志的脸色却是刷的一下变得难看无比,如果是其他人说这话,他根本不会在意,可是叶秋是谁?他的话,却是根本让人无法反驳。
因为你袁志是足够成功了,可是那也要看跟谁比,如果和现场的大多数编剧比,那么的确如此,可是如果和叶秋比,那还是算了吧,根本不是一个档次的。
在袁志心里,此刻叶秋就是大魔王,就是大反派。
叶秋却不以为意,笑着说道:“我记得网络上流传着一个观点‘好莱坞电影就知道靠堆钱,就知道高科技与视觉效果,完全没剧本!’”
“此话最早谁先提出的,无从考证,但后来继续去这么说的人,却绝不在少数,也这句话更不是只说过一天两天。而使令人惊奇的是随着一些学院派电影人对此的盲目推崇与北美电影人对此的长期沉默,外加好莱坞烂片的逐渐增多,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日积月累,此观点反却如真理般根深缔固,实在是令人匪夷所思!”
“事实上,包括在场的诸位,怕是也有一些人抱有这种想法,凭心而谈,这句话中是不是存在着一种吃不到葡萄便说葡萄酸的不良心理,亦包含着对好莱坞电影的彻底的鄙视与否定。可如此一来,也可引发另一个问题:为什么要看不起好莱坞电影?或者这么说吧,我们有什么资格去看不起好莱坞电影?”
“其实不仅仅好莱坞电影,一些国内的商业大片,比如我点金影视出品的《变形金刚》《钢铁侠》等等,也有不少人说剧情空洞,俗套。”
“我不是唯成功论者,但是不客气地说一句,我们华国的很多编剧最大的问题就在于,总是抱着一种排斥成功者的心理,这样的想法,只会让人故步自封,无法进步。”
“早在百年前的人都知道,师夷长技以制夷,好莱坞电影或许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的优点更多,或者说他们更懂市场,更重视市场。”
“当然,不是所有的好莱坞电影模式都适用于我们华国,比如袁先生推崇的好莱坞的剧本流水线作业。”
“那么反过来,就因为好莱坞流行的剧本流水线作业,就说编剧不重要,就说原创不重要,创新不重要,同样是扯淡。”
“现如今,随着影视行业的发展,有人说创新的余地越来越窄,我不否认这一点,但是不代表创新不重要。”
“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偶像剧流行的时候,很多人也骂过,可是它就是有市场,这是市场的选择,但是问题在于,市场是在不断变化的,观众的口味也是在不断的变化着的。”
“在我看来,任何模式都不可能是永久的,偶像剧流行过,但是现在呢?是不是过时了?没有内容的综艺大电影,流行过,但是同样的现在呢?IP+小鲜肉模式,褒贬如何我们不谈,但是同样的它也要遵循市场的规律,任何一种东西,看的久了,看的多了,都会审美疲劳。”
“唯独不会过时的就是创新,创新!这里指的创新不是只抛弃过往的东西,而是指在现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
“有人说出奇制胜只能是一时的无法长久,可是事实上出奇制胜,一次是出奇,到了第二次,那就已经不是出奇了,那么无法制胜是不是很正常?”
“比如偶像剧,真的完全过时了吗?未必吧?美帝的几部当红的吸血鬼题材的剧集,在北美,在我们华国都有着很高的收视群,可是其实归根结底来说,它们还是偶像剧,只是在偶像剧的基础上,添加了吸血鬼,狼人等等元素,在我看来这就是创新。”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