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7章 新书又来袭


  国家教育部关于蒙童读物的征集活动,暂时告一段落,但《三字经》却依旧是网络上最火热的话题之一。
  另外,因为《三字经》一书的特殊性,其实体书出版的相关手续,一路上开绿灯,申请的出版刊号,在第二天就批复下来。
  这一度让其出版社感慨不已,其它书籍申请一个出版刊号,少则一两个星期,多则上月,甚至是数月。
  与《三字经》真是不能比。
  刊号已经下来,剩下的事情就快了。
  3月27日,《三字经》实体书全国同步发售。
  实体书的内容除了“三字经”全文之外,还有王学军的注释,以及相关人物和典故的详细介绍。
  售价不贵,统一零售价单册十元,这也是考虑到《三字经》的特殊性质,而制定的价格。
  《三字经》实体书一上市,全国各地都开启了抢购热潮。
  尽管实体书里的内容,都可以在国家教育部官网免费观看,但显然,大部分的人,还是愿意花上十块钱,购买一本实体书。
  甚至还有人两本、三本、多本的买。
  不只是因为实体书看起来方便,更是因为这样的瑰宝作品,让他们有一万个理由前去购买。
  自己阅读,送人,收藏等都可以。
  《三字经》首批次印刷的200万册,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就被全国各地的顾客抢购一空。
  那些稍微去得晚一些的顾客,当他们兴冲冲的让老板拿《三字经》时,却被老板告知,已经售完。
  “我擦!这才开售多久?这速度也太快了吧。”顾客们心中郁闷,准本前往下一个地点购买。
  然而又被告知,下一个地点也没了,不要去白跑一趟。而且,不仅下一个地点没了,下下个地点,整个城市,甚至是全国,都没有货了,要买的话,只能明天请早了。
  “我擦!”顾客们不禁更加郁闷,但也没有办法,只能悻悻的离开。
  好在他们已经熟知《三字经》的详细内容,否则,绝对会更加的郁闷。
  ……
  面对一家家书店、报亭,不停的崔货,出版社痛并快乐着。
  虽然单册定价不高,但如此恐怖的销量,绝对让他们赚得盆满钵满。
  当然,其作者李凡也一样会赚得盆满钵满,他们与李凡签署的出版合同,李凡没要版权费,而是和出版社采用利润分成的方式。
  销量越高,出版社赚得越多,李凡自然也赚得越多。
  只是,市场虽然大,但生产成册需要时间,三天时间日夜不休的赶工,在保证质量的前期下,堪堪赶出来200万册,却是半个小时不到就卖完了。
  现在,印刷厂依旧还在争分夺秒的赶工,但一天出厂的册数也不会太多,面对那么多的书店、报亭,该如何分配货源?确实是一件让人头疼的事情。他们并不愿意得罪任何一家书店、报亭。
  这也是他们痛并快乐着的原因。
  ……
  三圣村。
  出版社的“烦恼”,与李凡并没有什么关系,李凡正提着一摞书,在村子里颇为悠闲的走着。
  这一摞书总共50册,全都是崭新的《三字经》。
  是不久之前,出版社的某一负责人送到村子里来的。
  李凡依旧在农庄办公楼里接待了他,负责人把书送给李凡之后,便匆匆告辞而去。
  现在出版社正是最忙的时候。
  李凡拿出一本书看了看,无论是纸张质量,还是印刷质量,都非常满意。
  “看来,以后出版其余实体书的时候,倒是可以考虑与这家出版社合作。”李凡一边走,一边在心里嘀咕了这样一句。
  将书提回家里放好,这些书是李凡准备拿来送人的。
  之后,拿了两本,前往郑洁的缘来居。
  两位老人对《三字经》的评价同样极高,送两本实体书给他们,想必二老会很高兴。
  果然,接到李凡送的书,两位老人都非常满意的点点头,直言李凡这小子还是挺懂事。
  这自然惹得李凡白眼直翻,不过,本着尊老爱幼的原则,不跟两位老人“计较”。
  ……
  不少的侦探迷们今天去买《三字经》实体书,都没有买到。
  心情本来颇为郁闷,但当他们回到家里,翻开今天刚买的最新一期的《传奇》之后,郁闷的心情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取而代之的巨大的惊喜和兴奋。
  因为,在这一期的杂志首页上有一则广告,或者确切的说,是新书的预告。
  而能让侦探迷们如此惊喜和兴奋的新书,自然就是李凡的第二部侦探破案类作品了。
  预告中说,李凡侦探破案类的新书,将在下一期的《传奇》杂志上,开始连载。
  至于新书叫什么名字?是关于哪一个人物的故事等,却是并没有做介绍。
  整个预告非常简单,一副人物剪影图像,再加上几句话,就没有其它的内容了。
  不过,对一众侦探迷来说,有这么一个简单的预告,就已经足够了。
  下一期?那就是3月31日那一天了。
  这个惊喜来得突然,侦探迷们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准备。他们原本以为,李凡侦探破案类的新书,会等上一段时间才能够和大家见面。
  却不曾想,这么快,这么突兀的就来了。
  这突如其来的惊喜,让网络成再一次为了侦探迷们,发泄兴奋情绪的载体。
  “这一期《传奇》中预告,想必大家都看到了吧。我只能说这突如其来的惊喜,吓了我一大跳,不过,我喜欢。”
  “真是没想到李凡大大这么快,就开这类型的新书了,我之前还以为至少要等上一、两个月呢。”
  “新书啊,不知道这一次又会是关于哪一位人物的故事?真是太期待了。”
  “嘿嘿!这个我知道,据我观察,预告中那一副剪影图像,正是宋慈。新书一定是关于宋慈的故事。如果不是,我直播吃键盘。”
  “握草!楼上明明就是在蒙,却说的头头是道。成,已经截图,坐等楼上吃键盘。”
  “唉!在看到今天的预告之前,我对新书固然期待,但并不着急,心想晚一点就晚一点吧,并没有关系。可现在知道新书下一期就将开始连载之后,我反而变得着急起来,只盼着时间快一点到31号。”
  “同楼上,我也有这样的感觉,这倒是颇有些奇怪。”
  “……”
  ……


第八百零一章 小伙子,不要入戏太深
  网友们对破案类新书的期待,李凡在网络上也有所了解,对于那个从人物剪影图像,就猜测出是宋慈的家伙,李凡也不得不表示一下佩服,还真让他给猜中了。
  等到3月31号那一天,那家伙估计会非常的得瑟。
  走在村子里,李凡明显感觉到春天的气息越来越浓,处处鸟语花香,树木抽新芽,一片生机盎然。
  来到村子的游客,也明显也之前多了许多,这本来就是踏青游玩的最佳时节。
  溪水沟里,落河边上,每天都有许多摸螃蟹、钓龙虾的游客,玩得不亦乐乎。
  游客们摸起来的龙虾、螃蟹可以免得带走,农庄分文不取。
  这更是吸引着游客们纷纷来到落河边,溪水沟里。龙虾、螃蟹可都是美味,很多游客都喜欢吃。
  而且,三圣村的这些螃蟹、龙虾,也远比其它地方的美味。
  农庄里,新租赁下来的幸福村的土地,也早已经改建完成,开始了正常的营业。
  一切的工作有条不紊。
  ……
  时间过得很快,一转眼便来到了3月31号这一天。
  无数侦探迷们翘首以盼的日子,终于到了。
  早上,某报亭前。
  一个20几岁的年轻小伙子,刚从报亭老板的手里,接过最新一期的《传奇》,便迫不及待的将杂志翻开。
  没过多久,小伙子忽然哇哈哈的仰天大笑,笑得很是夸张。
  报亭老板和周围其余买杂志的人的目光,全都盯着小伙子看,均在想:“买到期盼已久的杂志固然兴奋,但这小伙子也太夸张了一点吧。”
  小伙子自己却是兀自未觉,依旧沉浸在自己的兴奋当中。
  旁边一个30岁左右的眼镜男子,看着小伙子,很想弄明白小伙子为什么这么兴奋?
  犹豫片刻,走上前去问道:“这位兄弟,你买是的《传奇》杂志,敢问,你如此兴奋大笑,可是因为,这一期的杂志上,有李凡的新书?”
  小伙子正兴奋呢,听到有人跟他说话,眼睛一亮,点头道:“没错。”
  眼镜男子疑惑道:“可是兄弟,你这是不是太夸张了一点?我也是来买《传奇》的,也是李凡大大和侦探类作品的书迷,对于李凡大大的新书,我也同样期待了几天。但也不至于像你那么兴奋啊!”
  小伙子摆摆手,说道:“我这么高兴自然还有别的原因。你不知道,几天前我在网上说,我通过那张剪影图像,可以直接判定那张剪影人物,就是宋慈。如果不是,我就直播吃键盘。结果,许多网友不信,纷纷截图说要和我打赌。我自然不惧……”
  小伙子越说越得意,越说越兴奋,只是他的话还未说完,就被对面眼镜男子的一声“握草”打断了。
  之后,就见眼镜男子满脸不可思议的看着他,说道:“原来你就那个要直播吃键盘的傻……这个……兄弟。”
  小伙子自然听得出来,眼镜男子最开始要说的是什么,只是他并不在意,反而还颇为兴奋地说道:“咦,你知道?难道你在网上看到了?”
  眼镜男子又道:“我何止看到,我还跟你打赌了呢。哦,对了,我也保存有截图。”
  小伙子一听,更加兴奋地说道:“这么有缘?这样也能碰到?你的帐号名叫什么?我看看我有没有印象?”
  眼镜男子道:“这的确太意外了,不过,也的确有缘。我的帐号名叫做‘一忘秋天’。”
  “‘一忘秋天’?”小伙子想了想,点头继续道,“的确有些印象,不过可惜啊,你们全都输了,哈哈!”
  眼镜男子道:“真的是宋慈?”
  “呃!”小伙子的笑声戛然而止,看着眼镜男子道,“你还没看?”
  眼镜男子摊摊手,道:“我这刚来呢,还没买杂志。”
  小伙子点头道:“原来如此,当然是宋慈了,不然我能这么高兴?我跟你说啊,你们肯定都以为我是胡乱猜测的,对不对?”
  眼镜男子道:“难道不是?”
  小伙子立马眉飞色舞地说道:“当然不是了,我是通过对剪影的仔细观察,然后综合分析判断出来的。现在事实证明我果然是对的。哇哈哈!从此之后,我将改名叫做林慈,又或者林拯,还有林仁杰也不错。嗯,到底用哪一个好呢?”
  小伙子摸着下巴,一副拿不定主意的样子。
  对面的眼镜男子满头黑线,暗道:“这小子不是个傻比,就是个逗比。不过,尼玛还真让他给猜对了,也难怪他这么得瑟。”
  想罢,眼镜男子摇摇头,转身在报亭里买了一本最新一期的《传奇》,然后翻开杂志。
  “《大宋提刑官》?”眼镜男子念叨了一句,然后又扫了几眼正文,发现主角果然是宋慈。
  之后,再看了小伙子一眼,嘀咕道:“真尼玛好运气。”
  ……
  与小伙子打赌的人,可远远不止眼镜男子一个。
  其余那些与小伙子打了赌的人,在买到杂志之后,也在第一时间把杂志翻开,并不是为了看,而是要确认一下新书的主人公是谁?
  他们还等着看小伙子直播吃键盘呢。当然,真吃是不可能的,但至少能好好的调侃调侃那小子,找些乐趣不是。
  《大宋提刑官》?嗯,似乎看不出主人公是谁,再扫两眼正文,应该就看得出来了。
  只是这一扫,扫出了阵阵“握草”之声,竟然真是宋慈。
  “那小子居然说对了,我勒个去。”打赌的众人一时之间,都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本来还想着好好调侃一下那小子,找点乐趣,现在看来,怕是要忍受那小子的种种得瑟了。
  而小伙子也的确没有让大家失望。在报亭前狠狠的得意了一番之后,回到网上,小伙子又把之前和他打赌的那些人,一个一个的揪出来,吹嘘一番自己是如何判定剪影就是宋慈的,最后还让大家称呼他为“林仁杰”。
  看来,他倒是把名字确定了下来。
  而那些与之打赌的人,在心里郁闷的同时,只想说,“小伙子,不要入戏太深!”
  ……


第八百零二章 梅城谜案
  小伙子与众人的赌约只是一个插曲,除了小伙子依旧得意之外,其余人的目光早已经集中到了,这部叫做《大宋提刑官》的新作品之上。
  宋慈,被称之为世界法医学的鼻祖,其名气比之狄仁杰,亦是不遑多让,书友们对其自然并不陌生。
  可以预见的是,在这部《大宋提刑官》中,应该会出现一些法医学上的侦破手段,书友们对此非常期待。
  这第一个案件名为“梅城谜案”。
  作品一开始便交代,南宋学子宋慈,在其父亲,著名刑狱推官宋巩的影响下,自小便着迷于断案释疑。
  后来在睡梦中,宋慈成功解开一个骷髅之谜,醒来后放出豪言,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
  与《少年包青天》一样,《大宋提刑官》一开篇,也同样先来了一个小案件热身,虽然这个案件,是在宋慈的梦里进行的,但终究也是案件不是。
  而宋慈“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的豪言壮语,也让一众书迷激动不已。
  只是,接下来的剧情,却是有些出人意料。
  一日,京榜题名的宋慈与同科好友孟良臣相邀酒肆,举杯畅饮。
  席间,孟良臣告诉宋慈,他已经请命受任梅城知县。
  宋慈深知梅城县地处偏远,人事艰险,前任知县竹梅亭上任仅半年,就不明不白地遇难身亡,宋慈对好友此去甚感忧虑。
  另外,梅城县已故知县竹梅亭之女,竹英姑怀疑父亲死的蹊跷,来到京城找到曾在衙门当过捕头,并有着“捕头王”之称的远房兄长商议,欲请当朝著名刑狱推官宋巩出马,查明父亲遇难真相。
  再接下来,宋慈完婚之日,任嘉州推官的父亲却迟迟未归。
  正当一对新人行三拜大礼之际,一辆马车冒雨而至,马车载回的竟是父亲宋巩的遗体。
  这一情节让一众书迷心中一声“我擦!”
  “李凡大大不厚道啊!就不能在完婚之后,再安排这样的情节么?”
  “在完婚后安排也不好啊,那是宋慈的父亲,而且还是著名的刑狱推官,突然间就死了,让人徒增伤感。”
  “说的也是,为什么就要安排宋巩身死的这一情节呢?难道李凡大大有什么用意?”
  “肯定是有用意的,难道宋巩是被谋杀?宋慈为找出杀害父亲的凶手,从而出道?”
  “我认为楼上的说法不对,宋慈要出道,完全可以另外安排一个案件嘛,又何必让宋巩老推官身死?”
  “说的也是,那李凡大大为什么要安排这样一个情节?让人伤感的同时,又好生疑惑。”
  “……”
  父亲突然间意外身死这样的情节,对一众书迷来说,并不是不能接受。
  只是,这样的徒增伤感的情节,如果没有什么特殊的用意,作者这样安排,就有些值得商榷了。
  当然,书迷们相信李凡一定是有他特殊的用意的,只是大家想不到而已。
  带着心里的疑惑,书迷们继续往下看。
  心中悲痛的宋慈检查父亲的遗体,发现父亲是中毒而亡。
  难道是谋杀?就在宋慈悲愤之际,同样悲痛的老管家,将宋巩的遗书给了宋慈。
  遗书上有宋巩死亡的原因。
  宋巩是服毒自杀。
  宋巩四十年刑狱从无错案,然而最近一个案子,宋巩却是误断命案,这也是宋巩一生,唯一的一桩错案。
  就是这唯一的一桩错判命案,让老推官服毒自杀以死谢罪。
  而且,在老推官的遗书中,还给宋慈留下一道,“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
  这让从小立志子承父业,豪言“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的宋慈,从此心灰意冷,整日以酒浇愁。
  偏偏接下来,又传来宋慈好友,梅城县新任县令孟良辰,在赴任途中,死于驿站起火的恶讯。
  好友孟良臣的猝然遇难,使宋慈更加焦灼不安。
  想要前往事发地点,调查好友遇难的原因。却又因为父亲“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不敢前往。
  书迷们看到这里,无不在心里长长的叹了一口气。
  为老推官的自杀谢罪感到深深的惋惜,同时对老推官留给儿子的遗命,也非常的理解。
  “老推官为一桩错判命案就自杀谢罪,实在是太让人遗憾了,也是整个大宋朝的损失。”
  “老推官让儿子终身不得涉足刑狱,估计也是担心儿子赴他的后尘。”
  “自然是那个原因了,父亲嘛,肯定不希望自己的儿子赴他的后尘。对此,我们完全可以理解。只是,老推官此举,有些不够大义。”
  “的确,他让宋慈终身不得涉足刑狱,那这个世界上,怕是要多出不少冤案、错案,多少无辜之人含冤而死。老推官的确自私了。当然,站在父亲的角度,我们完全理解。”
  “不过,老推官应该知道,宋慈有‘此生必得成就刑狱伟业’的志向,他弄出这么一个遗命,不是让宋慈进退两难吗?看宋慈现在整天焦躁不安的样子,着实有些可怜。”
  “哎,正因为老推官知道宋慈有那样的志向,才会留下那样的遗命不是。焦躁不安一段时间,总比枉送了性命好不是。”
  “好吧,的确是这么回事。”
  “……”
  书迷们这一次的观点很一致,在认为老推官有私心的同时,也对老推官的私心非常理解。
  并没有人说老推官的做法不对,只是有些苦了宋慈了。
  当然,书迷们也知道,宋慈是肯定会涉足刑狱的。
  不然,就不会有这部书了。
  因此,书迷们对接下来,宋慈是如何放下心中的包袱,开始涉足刑狱的?充满了期待。
  当然,对梅城县两任知县,均是意外身亡的真相,也同样充满期待。
  只不过,要知道这些,需得等到下一期的《传奇》杂志了,这一期《大宋提刑官》的连载,已经结束了。
  在这一期的《大宋提刑官》中,除了开篇部分,宋慈在梦中揭秘的一个小案件之外,还并没有涉及到真正推理破案的内容,但书迷们却同样看得非常过瘾,对后面的故事,更是充满期待。


第八百零三章 老推官的良苦用心
  三圣村。
  李凡在网络上看了一会儿,书迷们对《大宋提刑官》的议论。
  看到大家基本上都一致认为,老推官给儿子留下的,“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是因为自己的私心,是不想让儿子赴自己的后尘。
  但事实的真相真的如此吗?李凡嘿嘿的笑了笑,过几天,等书迷们知道真相的时候,想必一定会为自己现在的看法,感到后悔。
  那时候关于老推官的说法,绝对会是另一番完全不一样的景象。
  与之前的童话作品《皮皮鲁与鲁西西》一样,《大宋提刑官》的开始连载,也同样引起了各方的关注。
  很多媒体同样在第一时间,进行了相关报道。
  不少的非侦探迷们,也同样在网络上对《大宋提刑官》议论纷纷。心中只是感慨,李凡出作品的速度,未免也太快了一些,而且还是完全不同类型的作品。
  另外,正在进行《少年包青天》剧本改编的于海,也同样在第一时间关注。
  很显然,只改编一部破案类作品,于海觉得并不过瘾,他火热的眼睛,又盯上了《大宋提刑官》。
  而对于侦探迷来说,其余各方对《大宋提刑官》的关注,也让他们看得津津有味,他们很喜欢看那些非侦探迷们,对《大宋提刑官》的评论。
  当然,他们最感兴趣的还是关于《大宋提刑官》的本身,之后的几天时间里,他们关于《大宋提刑官》的种种议论,几乎就没有停过。
  第一期连载里留下的悬念,着实让他们的心里痒得厉害,只盼着时间能够过得快一些,也好让他们早点看到后面的内容。
  在他们急切的期盼中,时间终于来到3月4号这一天,新一期的《传奇》发行。
  和之前一样,一众侦探迷们在报亭里,买到最新一期的《传奇》之后,或就在报亭附近,或回到家里,又或是去到别的地方,选了一个让自己舒服的姿势,然后心满意足的翻开杂志,继续《大宋提刑官》的刑侦之旅。
  心想:“在这一期里,宋慈应该就会涉足刑狱,前往梅城县调查相关案件了吧。”
  而宋慈心中的郁结,是如何打开的?
  一众书迷们,非常期待!
  在这一期的一开始,捕头王和已故梅城县县令竹梅亭之女竹英姑找到宋慈,想要请宋慈前去梅城县,调查两任知县意外身亡之谜。
  宋慈本人自然也非常想去,只是父亲的遗命,又绝对不能违抗。
  宋慈去留两难,心烦意乱。
  然而,宋慈母亲的一番话,却让宋慈突然间翻然醒悟,心中的郁结顿去。
  母亲告诉他,父亲把《疑案录实》留给他,对于从小就立志成就刑狱伟业的他来说,无疑是留给他的最珍贵的东西。
  原来,老推官在留给宋慈“终身不得涉足刑狱”的遗命的同时,还留给了宋慈另外一样东西,老推官用一生心血所著成的《疑案录时》。
  之前,宋慈被父亲的遗命所困,并没有想到父亲同时又把《疑案录实》留给自己的用意。
  直到母亲的那一番话,才让宋慈突然明白,父亲临终前的良苦用心。
  原来,老推官并不是要关闭宋慈成就刑狱伟业的大门,而是要把自己血的教训,深深的刻在宋慈的生命记忆中。
  老推官用自己生命的代价,给即将走上刑狱之路的宋慈,留下一个震聋发聩的警示,人命大如天!
  老推官是希望宋慈在刑狱断案之上,务必要小心谨慎,切不可错判,伤了无辜之人的性命。
  他的确是怕宋慈赴他的后尘,只不过,他怕的是宋慈赴他错判命案的后尘。
  宋慈的郁结已去,祭拜过老父亲之后,带着捕头王和竹英姑,毅然踏上了前往梅城县的路程。
  宋慈翻然领悟父亲的良苦用心,而一众书迷看到这里,心中却是猛的一颤。
  错了,错了,他们都错了,他们都误会了老推官。
  老推官哪里不够大义?哪里有私心?老推官明明是用心良苦。
  而老推官对宋慈的良苦用心,又何尝不是对他人生命,对人间正义的良苦用心。
  书迷们的不算脆弱的心,被触动了,他们为之前对老推官的误会,感到非常的自责和羞愧。
  “老推官当真是用心良苦,我之前还说老推官不够大义,我在这里要真诚的对老推官说一声,‘对不起’。”
  “在宋慈感悟的那一刻,我的心猛的一颤,老推官是一位伟大的父亲,更是一位无愧于天地的好官。”
  “是啊!看到这里,更是为老推官的自杀感到深深的惋惜。”
  “人命大如天,这几个字,竟让我的眼睛,微微有些湿润。”
  “人命大如天,是老推官留给宋慈震聋发聩的警示,又何尝不是留给我们每一个人的警示?”
  “……”
  宋慈将会如何打开自己心中的郁结?一度是书迷们最期待的悬念之一。
  现在,悬念被揭晓,书迷们的心却是有些沉重。
  很多的书迷都在心里,默默的表达了对老推官的敬意和谢意。
  感谢老推官给世间培养了一个,清正廉明,断案如神的提刑官。
  接下来,宋慈和捕头王、竹英姑三人来到梅城县,果然发现梅城县水深难测、暗含杀机。
  初到时,因为当地官吏早有准备,使得宋慈处处碰壁,处境艰难。
  然而,宋慈还是凭借自己敏锐、细致入微的观察力,以及高超的勘验手法,丰富的法学知识,拨开了笼罩着梅城县的层层阴云。
  最后又巧设棋局,让一众狡猾的奸佞小人,自己主动的露出破绽,从而将背后的黑手一网打尽。
  也揭穿了一直伪装成好人的知州卢怀德的真实面目。
  而卢怀德,正是梅城县两任县令意外身亡的幕后凶手。
  至此,梅城县谜案成功告破,笼罩着梅城县的阴云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朗朗乾坤。
  凶手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前任县令竹梅亭,以及好友孟良辰的亡灵,也得到了告慰。
  宋慈的初次出山,就建下奇功,令朝野震动,被破格擢升大理寺正六品主事,被派往外省担任提点刑狱。
  他洗冤禁暴,扶良惩恶,破了一桩又一桩的疑难谜案,成就了大宋提刑官的赫赫威名!
  ……


第八百零四章 没有必胜的把握
  《大宋提刑官》之“梅城谜案”,在第二期的连载中结束,宋慈正式踏上,充满传奇色彩的刑狱之路。
  在“梅城谜案”中,宋慈除了细致入微的观察,精彩的逻辑推理之外,还用到了法医学上的刑侦手段。
  比如,用酽醋和酒泼地,原本并无血迹的地面,浮现出大片的血迹。这就表明,此地正是死者被杀后的卧尸之地。
  这让一众书迷们大呼过瘾,直呼宋慈不愧是世界法医学的鼻祖,在大宋时期就掌握了这等手段,怎一个“帅”字了得。
  同时,更是对接下来的案件充满期待。
  当然,网络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有大片的赞誉之声,就少不了质疑之声,甚至是嘲讽之声。
  宋慈巧破梅城谜案,并不历史上的真实事件,它只是现代人创作的一部小说。
  那么,用酽醋和酒泼地,致使血迹浮现的神奇手段,与其说是宋慈的,那还不说是其作者李凡的。
  很多人质疑甚至是嘲讽,说李凡把这样的法医学手段,用在古代人宋慈的身上,是不合适的,宋慈怎么可能掌握这样的刑侦手段?
  很显然,那些质疑和嘲讽的人,只知道宋慈是个有名气的古代人,其余的便不甚了解。
  他们提出质疑,也未必就是对李凡有什么意见,他们只是自以为找到了李凡新书的一个大破绽,有些洋洋得意,想要赚取一些眼球。
  只是,有人告诉他们,“宋慈本来就是南宋著名法医学家,中外法医界普遍认为,宋慈在近千年之前,就开创了“法医鉴定学”,被尊为世界法医学鼻祖。
  其著作,《洗冤集录》五卷,是我国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也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广传国内外,对医学的发展有重大贡献。
  请问,你还认为李凡把一些法医学手段,用在宋慈的身上,是不合适的吗?”
  其结果,自然是那些质疑和嘲讽之人,面红耳赤,偃旗息鼓。
  没有了那些质疑和嘲讽之声,一众侦探迷们欢呼雀跃,继续在网络上热议宋慈的破案经过。
  ……
  三圣村。
  李凡从电脑前起身,活动了一下身体。
  他刚刚已经把《大宋提刑官》的11个案件,全部码了出来,并且全部打包发到了唐权的电子邮箱。
  剩下的,让其在《传奇》上慢慢连载就可以了,李凡是不用再管了,只需偶尔上网看一看,书迷们的评价就可以了。
  除了《大宋提刑官》之外,其余正在连载的作品,也都已经有了足够的存稿,李凡暂时不需要天天码字了,小日子又悠闲了许多。
  ……
  在悠闲的时光中,时间一天一天过去,正在连载的几部作品,也持续火热。
  一转眼,武侠类作品《书剑恩仇录》的连载已经结束。
  与此同时,与《书剑恩仇录》同期发行的那一批武侠作品,也全都先后完结。
  其中自然也包括剑一神的《流星剑》。
  由于外界对《流星剑》的评价颇感,剑一神自《流星剑》开始连载之后,就过得非常的惬意。
  现在《流星剑》完结,更是信心满满,又高调十足的宣传自己的新作品。
  对外宣称,新作品将全面超越《流星剑》,最后还有意无意的表达了,想要与古庸的新作品一较高下的意思。
  只是,这一层意思表达的非常隐晦,而且还有多种解释,就像之前的“一如既往”一样。
  对于剑一神来说,他所要表达的意思,不管有多隐晦都没有关系。
  因为,自然会有人替他把隐晦的意思挑明,而他需要做的,便是既不承认,也不否认,一切全凭武侠迷们随意议论。
  而替他把隐晦意思挑明的人,之前是在侠迷部落论坛,马甲帐号为“未卜先知”的武侠作者,指尖为王。
  现在,除了“未卜先知”之外,剑一神也拥有了一批自己的铁杆粉丝,虽然数量还不多,但足可以替他完成许多事情。
  就像目前在武侠圈子里,被炒得很热的一些话题一样,“剑一神希望用新作品与古庸切磋一二,而古庸却避而不战。”
  剑一神的铁杆粉丝们自称为“剑家军”,这段时间在网络上很是活跃,也很高调。
  这或许是受到剑一神高调风格的影响,又或者说,他们自己本身的行事风格,在之前就很高调。
  这或许也是他们成为剑一神铁粉的原因,剑一神的行事风格,符合他们的胃口嘛。
  他们也喜欢这种高调行事的感觉,这能够让他们感到一种,人挡杀人,佛挡杀佛的霸气和舒爽。
  “剑一神武侠新书将于5月1日起,在《大武侠》火热连载,这将是一部全面超越《流星剑》的巨著。”
  “剑一神作品将会一部更比一部好,而不像某些人的作品,只能够在原地踏步。”
  “剑一神5月1号发新书,无数武侠名家避其锋芒,不敢与之同一时间发新书。”
  “剑一神打算用新书与古庸切磋一二,古庸却迟迟没有回应,是不敢,还是不屑?”
  “我看当然是不敢了,因为,现在的古庸已经没有了必胜剑一神的把握,与其冒着可能会输的风险与剑一神切磋,还不如不闻不问。这样,有很多人还会认为,他是不屑与剑一神切磋,是绝对稳赚不赔的买卖。”
  “其实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古庸其实也愿意与剑一神切磋。毕竟,他还是很自负的,也未必会怕剑一神。只是,他的创作速度赶不上剑一神。5月1号,他没有新书可发,又拿什么来切磋呢。”
  “……”
  “剑家军”们很活跃,也很高调。刚开始时,其余的中立武侠迷们,纷纷呵斥他们自信过了头,有些嚣张了。
  但中立武侠迷们越是呵斥,“剑家军”们反而越高兴,甚至还承认他们的确是自信过了头,的确有些嚣张,但他们就是要这样说,谁让古庸一直迟迟不做回应呢?让人想不怀疑都不行。
  再说,他们也未必就是自信过了头。古庸的作品在原地踏步,这是不争的事实,下一部作品定然也是同样的水准。
  而剑一神的新作品,将会全面超越《流星剑》。
  两者此消彼长,古庸的确没有足够的把握赢剑一神。
  听“剑家军”们这样说,中立武侠迷们渐渐沉默。
  一是因为那些人你越说他,他越来劲,那又何必再浪费口水和精力。
  二是因为,“剑家军”所说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李凡的确是应该没有必胜的把握,这才避而不见。
  因为,在很大一部分中立武侠迷的心中,之前埋在心里的,“古庸将无法再创作出更好的作品”的那一根刺,现在依旧还在,并不曾消失过。
  ……


第八百零五章 时代文学奖
  三圣村。
  缘来居前,郑洁的小菜园郁郁葱葱,各种各样的蔬菜,长得好看又喜人。
  郑洁、梁生二人正在菜园里忙碌,李凡闲来无事,也在这里帮忙。
  梁生问道:“凡子,你的武侠新书准备的怎么样了?”
  李凡答道:“新书啊,差不多了,下一期就可以开始连载了。”
  “下一期?”梁生道:“那不就是5月1号,那剑一神似乎也是5月1号发新书?”
  李凡点头道:“是啊,那些所谓的‘剑家军’,这段时间可不消停。我估摸着有许多非武侠迷们都知道,有一个叫做‘剑一神’的,很牛逼的武侠作家,要在5月1号那天发新书了。”
  梁生笑道:“那小子的确够高调,不过,倒的确有资格被称为天才。《流星剑》我看了,的确是不错。这一次的新书号称全面超越《流星剑》,也不是不可能。”
  李凡道:“的确是有可能的。”
  梁生又道:“你与他同一时间发新书,外界肯定会以为,你同意了与他在新书上切磋一二。”
  李凡笑笑,说道:“不管我同不同意,外界都会把我们的新作品,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即便是我把发新书的时间,错开5月1号,结果也是一样的。”
  梁生道:“这倒也是,那你可有赢他的把握?”
  李凡道:“那谁知道呢,也许他真是一个不世出的天才,上一本书连一半的能力都没有发挥出来,这一次的新书来个彻底大爆发,说不定就把我比下去了。”
  “哦,是吗?”梁生道,“那我倒是很期待,看他是如何把你小子比下去的?”
  李凡无语道:“我说梁老,你这似乎有点幸灾乐祸啊!”
  梁生哈哈一笑,又道:“小子,我听到一个消息,我想你肯定会非常感兴趣。”
  “哦?”李凡奇道:“什么消息?”
  梁生道:“你可知道我国设立的文学奖中,最权威的是什么奖?”
  李凡翻了翻白眼,说道:“当然知道了,华国时代文学奖嘛,两年评选一次。不仅是我国最权威的文学奖,即便是在国际上,也拥有很高的权威性。我说梁老,咱好歹也算是文学圈里的人,怎么可能连这个都不知道嘛。”
  梁生又是哈哈一笑,说道:“没错,而且下一届评选就在今年年底。这你的确知道,但你不知道的是,从今年开始,武侠小说也有可能获得评选资格。”
  “武侠小说?”李凡一愣,说道:“这不可能吧,在时代文学奖的评委会眼里,武侠小说不是没有资格被称为文学吗?根本就不入流。甚至是很多的普通民众,也都是这样认为的。武侠小说还能有资格,被时代文学奖提名?”
  梁生轻叹一声,说道:“的确,在之前,武侠小说在很多人眼里,根本就是不入流的存在,是绝对没有可能获得,时代文学奖的评选资格的。但现在不一样了,自从你的《越女剑》横空出世之后,武侠小说在你的带领下,已经慢慢开启了全新的时代,影响力也越来越大,甚至已经被时代文学奖的评委会注意到了。”
  说到这里,梁生看了看李凡,非常欣慰的笑了笑,继续道:“当然,现在也就是有评委会成员提议,最终成不成还不好说,但至少有点希望。因为,有成员提议后,评委会就会展开讨论,最后投票表决。我给你说,这些都还是秘密,并没有向外界公布,你小子可不要在网上去宣传,免得媒体,武侠作者,武侠迷,以及一些普通民众因此而躁动。”
  李凡无语,我像是那种喜欢在网络上煽风点火的人吗?随后又看着梁生,疑惑道:“我说梁老,既然是秘密,那你是如何得知的?”
  梁生得意一笑,说道:“你别看我已经封笔多年,但我在武侠小说界还有一些地位,在时代文学奖评委会里也有一些人脉,我正是在那里得到的消息。”
  李凡嘿嘿一笑,说道:“那是,梁老在武侠小说界的地位,比小子我要高多了。”
  李凡这话并不含什么情绪,而是说的事实。李凡不管如何牛逼,在武侠小说界也还只是一个资历尚浅的新人,其目前的地位还不能与,第一个提出新派武侠小说概念的梁生相比。
  梁生摆摆手,笑骂道:“你小子可别给我戴高帽,听着怪难受的。”
  李凡哈哈一笑,继续与梁生“没大没小”的说笑了几句。
  又过了一会儿,李凡离开了缘来居,路上,心里一直在想着梁生说的,武侠小说有可能获得,时代文学奖评选资格一事。
  如果此事成真,华国的武侠作者们,估计会激动的喜极而泣,彻夜流泪。
  即便是他们不能得奖,也是如此。
  因为,华国时代文学奖,不仅是全国最权威的文学奖,在国际上也有很高的权威性,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文学奖之一。
  而武侠小说一旦获得,时代文学奖的评选资格,就代表着文学界对武侠小说的承认。
  从此之后,武侠小说将会是文学的一个分支,而不再是现在的不入流,很多人都看不上的局面。
  而武侠小说作者的身份,也绝对会瞬间翻身把歌唱,比之前,不知要上升多少个档次,走出去,那也是非常有地位的人了。
  是以,武侠作者们怎么激动,都不为过。
  只是,李凡估摸着成功的可能性很小,至少从目前来看,是这个样子的。
  现在的武侠小说,虽说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全新时代,但可读性强的作品并不多,也没有出现让人叹为观止的巅峰神作。
  是以,可能性很小。
  不过,李凡的嘴角微微上扬,现在不行,不代表以后也不行。
  华国时代文学奖的颁奖典礼上,是一定会出现武侠小说的身影的。
  今天是4月28号,距离5月1号新一期的《笑江湖》发行,还有两天的时间。
  对于剑一神有意无意,想与自己在新作品上一较高下的心思,李凡自然非常清楚,只是他并没有什么兴趣。
  倒不是他看不起剑一神,而是与其较量,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


第八百零六章 《碧血剑》
  李凡并不想与剑一神较量,不过,也正如他给梁生所说的一样,即便是他对此并不做任何的回应,外界也一定还是会,把他和剑一神两人的新书,放在一起做对比。
  对此,李凡也只能顺其自然。
  至于新书用哪一部作品?李凡选择的依旧是前世金庸先生的作品,《碧血剑》。
  《碧血剑》是金庸先生的第二部武侠作品,也是金庸先生自己不太满意的一部作品,曾经对其作了两次规模颇大的修改,增加了五分之一左右的篇幅。
  相对于金庸先生的其它作品,《碧血剑》的影响力的确一般,在艺术成就上也只能排在金庸作品的末端。
  相对于金庸的其它作品,《碧血剑》显得有些乏善可陈。
  但还是之前说的一句话,金庸的作品,就没有庸品。
  即便是《碧血剑》这样排在金庸作品末端的作品,也不失为武侠小说中的典范作品,也同样有许多值得人津津乐道的地方。
  《碧血剑》一反常态,是金庸先生寻求的一个新的突破,全文采取了一种特异的结构。
  明面上的主角袁承志,其实并不是《碧血剑》的真正主角。
  《碧血剑》中的真正主角,是一直没有在书中正式出场的,袁崇焕和金蛇郎君夏雪宜两个人。
  金蛇郎君夏雪宜也是《碧血剑》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其半正半邪的艺术形象,大大的丰富了,武侠世界中人性的复杂性。
  《碧血剑》明面上的主角袁承志,性格并不鲜明,没有什么特色,刻画得并不算太成功。
  但对于金蛇郎君夏雪宜的刻画,却极其成功。
  他正邪参半,在其余温家人眼里,是个十恶不赦,残酷冷血,令人谈之色变的危险的人物。
  但在温仪的眼中,却是那样的善良、温柔。他多情,痴情,有情有义。
  这样的人物,即便是放在所有的武侠小说中,也足以堪称经典。
  这也是李凡这一次选择《碧血剑》的原因之一,如此经典的人物,如果不能够出现在这个世界,未免就太可惜了。
  还有两天,《碧血剑》就将和这个世界的武侠迷们见面,金蛇郎君夏雪宜,想必也会成为,这个世界经典的武侠人物之一。
  另外,在这几天,已经发行或者将要发行武侠新书的人,并不止是李凡和剑一神两人。
  另外还有不少的武侠作者,都会在这段时间发新书。
  其中还包括,作品口碑并不比剑一神差,只是相对要低调一些的,尚不二、肖凉、云华生三人。而他们发行新书的时间,也同样是5月1号。
  只是,以落叶无声、大力一笔等武侠四大家为首的武侠大家们,依旧没有什么消息,似乎是真的打算就此沉寂下去了。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卧龙、青云、司马、倪哥,这香江武侠四大家,也同样已经沉寂了很长一段时间。
  ……
  回到家里,李凡打开电脑,在侠迷部落论坛逛了一会儿。
  “剑家军”依然高调,依然在对剑一神的新书大吹特吹,即便是没有多少武侠迷理会他们,他们仍然乐此不彼。
  当然,在吹嘘剑一神新书的同时,也不忘宣传古庸避而不战一事。
  “5月1号马上就要到了,到时候大家都去支持剑一神,放心,新书绝对不会让你们失望。”
  “说的好,至于古庸的书嘛,就没什么必要去看了。这一次,他的新书绝对没有剑一神的新书好看。当然,古庸也未必会在5月1号那天发新书。”
  “到现在都还没有反应,也没有出个新书预告,我估计是不敢发了。”
  “……”
  这段时间,“剑家军”们,过得非常的惬意,在侠迷部落论坛出尽了风头。
  只是让他们稍微有一点疑惑的是,为什么任凭他们怎么吹嘘剑一神,针对古庸,都不见古庸迷们出来反驳他们?
  要知道,古庸迷们的人数,是远远超过他们的。
  难道古庸迷们也默认了他们的观点?觉得无法反驳,这才不敢出声?
  好吧,虽然他们足够自信,但也知道那是不可能的。
  其实,他们还挺希望古庸迷们,能够出来反驳反驳他们的,大家你来我往,才更加的热闹,更加的有趣不是。
  现在,他们一方人演单簧,惬意是惬意,但总感觉少了一点什么。
  ……
  属于古庸迷的一个交流群。
  “这几天,自称‘剑家军’的那些家伙,在侠迷部落论坛里很嚣张嘛。”
  “我们不理他们,他们估计还以为我们怕了他们了呢。”
  “那些家伙你越理他们,他们越来劲。我们还是听古庸大大的,完全不理会就行了。”
  “古庸大大这一次在5月1号发新书的消息,没有向外界公布。那也是不想让他们更加来劲。”
  “群主大人在不在?古庸大大有没有说他的新书叫什么名字?”
  “我在呢,嗯,古庸大大刚给我回了私信,新书叫做《碧血剑》。”
  “《碧血剑》?名字挺好听的,难道和《越女剑》有什么关系?”
  “应该没有什么关系吧,再过两天就知道了。这一次定然比上一次更加热闹。”
  “武侠能有现在的盛况,那完全就是古庸大大带动起来的,也就‘剑家军’那些家伙完全不知道感恩。”
  “连剑一神都不懂感恩,更何况他的粉丝。”
  “剑一神的粉丝们本来就和他是一丘之貉,不然,也不可能成为他的铁粉。”
  “……”
  ……
  “剑家军”高调,古庸迷低调,中立武侠迷沉默旁观,这便是这段时间武侠迷们的主要格调。
  而他们,都对5月1号的到来非常期待。
  而这一天,转眼即到。
  5月1号。
  对于全国各大报亭来说,今天是一个绝对的好日子。
  因为,《笑江湖》、《大武侠》、《武侠志》、《湖小说》、《巨匠》,这五家发行量最大的武侠类杂志,都是在今天发行新的一期。
  这绝对是一个赚钱的好日子。
  只是,一个之前从未出现过的奇怪现象,让一众报亭老板有些哭笑不得。
  ……


第八百零七章 金蛇郎君
  是怎样的一个奇怪现象,让一众报亭老板哭笑不得?
  原来,今天到报亭来买武侠类杂志的人,不管来人是准备买哪一本杂志,几乎都会让老板拿一本《笑江湖》给他们看看。
  那些没有打算买《笑江湖》的人,伸手接过老板递给他们的《笑江湖》,随便翻了翻之后,又把杂志还给了老板,似乎是在找寻什么东西一般。
  刚开始时,老板们并未在意,可随着时间的过去,几乎所有的客人都是如此。
  一位老板终于忍不住问道:“这位兄弟,你们可是在找什么东西?”
  被问之人答道:“算是吧,我想看一看古庸今天有没有发新书?谢啦,老板,还给你。”
  原来是这样,得知原因后的老板哭笑不得,刚开始还以为今天所有的顾客都要买《笑江湖》呢,现在看来是自己想多了。
  当然,大部分顾客都会买《笑江湖》,古庸的影响力毕竟非同小可。
  而购买《笑江湖》的人,除了古庸迷和大量的中立武侠迷之外,还有很多的“剑家军”,他们也同样买了《笑江湖》。
  他们之前并未打算买《笑江湖》,因为他们以为古庸这一期不会发新书。
  在购买《大武侠》的同时,顺便让老板给了他们一本《笑江湖》,准备确认一下。
  而这一翻开,却是看到了古庸的新书。
  尼妹,之前看古庸一直没有回应,也没有发新书预告,还以为他不会在今天发新书呢。
  却谁知竟然一声不响的发了新书。
  “剑家军”们先是一愣,随即又隐隐有些兴奋,发新书好啊,这本来就是他们期望的。
  不管古庸有没有答应与剑一神切磋,只要他发了新书,那外界就会当他同意了切磋。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剑家军”毫不犹豫的买了《笑江湖》。
  “剑家军”如此,而对于大多数中立武侠迷来说,当他们看到今天的《笑江湖》上,有古庸的新书时,也显得很是兴奋。
  只是他们的兴奋,与“剑家军”有些不一样。他们之前见古庸一直没有对剑一神的挑衅做出回应,也一直没有发新书预告。
  虽然他们不相信古庸会怕剑一神,不敢与之切磋,但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一点担心和失望。
  现在,他们看到了古庸的新书,心里才长长的舒了一口气,古庸还是之前的古庸。
  古庸这一次发新书,除了古庸迷知道之外,并没有向外界公布,但就在新一期《笑江湖》发行的第一天,几乎所有的武侠迷,都知道了古庸的新书。
  只是不同的武侠迷,有着各自不同的心思。
  但不管武侠迷们有着怎样不同的心思,有一点却是一样的,那就是大家都知道,古庸与剑一神两人的新书对比,势必会成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武侠小说界的焦点之一。
  当然,想要对比,那就必须得先把两人的作品看熟。古庸的新书叫做《碧血剑》,而剑一神的新书叫做《陌刀》。
  一剑一刀,倒似天生就要针锋相对一般。
  翻开《碧血剑》。
  第一章里首先阐明了本书的时代背景。
  明末,社会动荡,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在东北的满族部落却开始崛起,举兵南侵。
  蓟辽督师袁崇焕屡破清兵,击毙清太祖努尔哈赤,后却被崇祯皇帝下狱。
  半年后,崇祯皇帝以“咐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疑则斩帅”等罪名斩杀袁崇焕。
  而《碧血剑》的时代背景,正是袁崇焕被崇祯皇帝所杀之后。
  袁崇焕作为明末抗清名将,武侠迷们基本上都不陌生。
  只是,袁崇焕是一个争议颇大的人物,后世对其评价,例来也是褒贬不一,武侠迷们对其,没有太多特殊的感情。
  当然,这不是重点。重点是《碧血剑》的背景,似乎又要与真实的历史相结合了。
  这让一众武侠迷们隐隐有些兴奋。
  因为,古庸的成名之作,在华国武侠小说史上,有着特殊重要意义的《越女剑》,就是一部背景与真实历史相结合的作品。
  作品中,范蠡、西施、勾践、夫差等历史人物,与小说虚构人物完美融合,让人叹为观止。
  也正是《越女剑》,让外界知道,古庸一定对我国的历史有着非常深入的研究。
  现在,古庸很明显又要把他深厚的历史功底,运用在《碧血剑》之中了。
  不知道在《碧血剑》中,又会出现那些历史人物?一众武侠迷们对后面的内容,更加的期待。
  继续往后面看去。
  袁崇焕死后,只有七岁的幼子袁承志,被袁崇焕的一众旧部将救出。
  之后,朱国安等袁崇焕旧部将,教袁承志读书写字,习练武功,希望他长大之后,能够为父亲袁崇焕报仇。
  再之后,在机缘巧合之下,袁承志又在李自成部下崔秋山处,学了一套武功“伏虎掌。”
  看到这里,一众武侠迷们已经确定,袁承志定然就是本书的主角了。
  没想到主角竟是袁崇焕之子。
  当然,这是古庸虚构的,历史上的袁崇焕,可没有一个叫做袁承志的儿子。
  但正是这种虚构,让一众武侠迷们大呼惊奇,武侠小说还可以这样设定,虚构一个历史名人之子作为主角。
  古庸此举,怕是又会给这个世界的武侠作者们,打开一条新的思路。
  古庸果然还是古庸,始终走在武侠小说的前面。
  除了主角袁承志之外,又一个历史名人的出场,也让武侠迷们眼睛一亮。
  这个人便是李自成,虽然还不算正式出场,只是间接性的介绍了一下,但终究也算出场了不是,在后面,应该会有李自成的正式戏份。
  众武侠迷们之前还在想,《碧血剑》会出现那些历史名人?却不曾想,这么快就出现两个了。
  虽然这两个都属于争议颇大的人物,但终究是名人。袁崇焕已死暂且不说,现在武侠迷们非常好奇,李自成在《碧血剑》中会有着怎样的故事?与主角又会产生一些什么样的交集?
  再之后,又是一番机缘巧合,袁承志拜在了华山派掌门,“神剑仙猿”穆人清门下。
  “神剑仙猿”穆人清的武功,在当世,算得上是天下第一。
  在华山之上,穆人清的好友,铁剑门掌门,“千变万劫”木桑道长,也教了许多本事给袁承志。
  此外,袁承志还在华山上,悬崖峭壁的一个涯洞中,发现了一具遗骸。
  这一具遗骸竟然是,江湖上无数人谈之色变,半正半邪的“金蛇郎君”,夏雪宜。
  “金蛇郎君?”不少的武侠迷因这个名字一窒,他们第一感觉,这个名字很怪异,却很帅气。第二感觉,不像是好人。
  ……


第八百零八章 出彩的配角
  尽管武侠迷们看着“金蛇郎君”的名字,就感觉他不是好人,而且从书中现有的描述来看,其也的确不能算是好人。
  但不知为何,一众武侠迷却感觉金蛇郎君非常吸引人,他们都非常想要知道,在金蛇郎君的身上,有一些什么样的故事?
  从文中片面的描述上看,不管金蛇郎君是不是好人,但其一定是一个武林中响当当的人物,武功也非常高。
  然而,这样一个武林中的大人物,为何会一个人孤零零的死在,这华山之巅的一个涯洞之中?
  身边连一个尽孝的人都没有,遗体也没有入土为安。
  直到十几年之后,遗体变成了一堆枯骨,才在机缘巧合之下,被袁承志发现,这才得以入土为安。
  一代武林怪杰落得这样的结局,不免让人唏嘘不已。
  在侠迷部落论坛,金蛇郎君也成为了武侠迷们热议的焦点之一。
  “看完了《碧血剑》今天的连载,不知为何,老是在想着金蛇郎君夏雪宜这个人。”
  “我也是,这个人明明就不是好人,却总有一种无形的魅力在吸引着我,很想要知道在他的身上,都有着什么样的不为人知的故事?”
  “我想,金蛇郎君的身上,肯定有许多特殊的故事。不然,他怎么会一个人死在这华山之巅。”
  “从金蛇郎君留下的陷阱,以及武功秘籍来看,他显然并不是意外死在这里,而是故意选了这么一个地方让自己死去。那么,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很明显,与他身上所发生的故事有关。只是可惜,在他身上到底发生了什么样的故事?怕是只能靠我们自己臆想了。”
  “是啊,主角袁承志在金蛇郎君那里,得到了金蛇郎君的传承。金蛇郎君的任务,就算是完成了,以后定然不会再出现了。”
  “这不废话吗?金蛇郎君都已经死了,还能怎么出现?借尸还魂不成?我擦,这又不是鬼怪小说。”
  “可惜了啊,我感觉古庸大大如果能够,多给金蛇郎君一些笔墨,金蛇郎君一定会成为一个经典的武侠人物的。”
  “嘿嘿!我怎么感觉金蛇郎君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呢?古庸大大在后面,一定还会继续写金蛇郎君。不要问我为什么,我也不知道,只是一种感觉而已。”
  “那我们希望楼上的感觉是正确的,‘金蛇郎君’这名字,一看就是有故事的人。”
  “……”
  在今天连载的最后,出现的金蛇郎君夏雪宜,虽然只是一具遗骸,但却抢了不少主角袁承志的风头。
  这完全出乎所有人的意料。
  ……
  大武侠杂志社,主编汪阳的办公室。
  汪阳的手里拿着最新一期的《笑江湖》,眉头微皱。
  过了一会儿,助理敲门进来说,“主编,唐先生来了。”
  汪阳点头道:“请他进来。”
  来人正是真名叫做唐一攀的剑一神。
  “主编。”剑一神喊了一声。
  汪阳点点头,道:“小唐,古庸的《碧血剑》你应该也看了,你如何评价?”
  剑一神似乎早有准备,闻言直接答道:“除了把小说背景与真实的历史,结合在一起之外,并没有什么太高明的地方,主角的性格现在还不是很清楚。只是,在最后出现的那个金蛇郎君,有些抢戏。可以说,在这前三章里,给我印象最深的,并不是主角袁承志,而是那金蛇郎君夏雪宜。”
  汪阳点头道:“我的感觉也是这样,而且其他应该还有不少人的感觉,也是这样。这也是让我有些疑惑的地方,古庸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配角,来抢主角的风头?配角出彩,固然是极好的,但如果配角出彩到抢了主角的风头,这未免就有些本末倒置了。按理说,古庸是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
  剑一神道:“主编,这个问题我也想过,这应该是古庸自己也知道,他在创作上,比之前面的作品,已经不会再有太大的进步,这才另辟蹊径,塑造了金蛇郎君这么一个人物。不过,这并没有什么用,金蛇郎君现在固然出彩,但终究只是配角,而且已经死了,过段时间之后,读者们自然也就把他忘了。”
  汪阳点点头,说道:“如今也只有这种解释。小唐,这《碧血剑》抛开金蛇郎君不说,已经并不比你的《陌刀》优秀了。你加把力,把《陌刀》后面的故事好好打磨,超越古庸,已经是可以预见的了。”
  剑一神听后大喜,激动道:“主编,你真的这样认为吗?”
  汪阳点头笑道:“当然,你自己不也是这样认为的吗?”
  剑一神呵呵一笑,说道:“主编,有你的肯定,我才更加自信。”
  ……
  武侠迷们看完了《碧血剑》,在对《碧血剑》种种热议的同时,也没有忘记把《碧血剑》,与剑一神的《陌刀》相比。
  《陌刀》主要讲的是,江湖上的各路人马,为了抢夺一把陌刀大打出手。
  最后,这把陌刀却是被一个少年,在无意之中得到。
  之后,少年又无意中发现了刀中的秘密,从而正式踏入江湖,在江湖中所经历的种种故事。
  当然,今天的连载,仅仅只是到少年无意中,发现刀中的秘密时结束。
  总的来说,《陌刀》在质量上还是非常不错的。
  虽说开篇有些模仿古庸《侠客行》的嫌疑,但终究还是加入许多自己的东西。
  在今天的连载中,为后文所留下的悬念也很吸引人。
  每个人都对少年正式踏入江湖之后,会发生一些什么样的故事,充满期待。
  是以,武侠迷们对《陌刀》的评价,还是非常高的。
  把《陌刀》与《碧血剑》相比,仅从故事的可读性上看,倒也不遑多让。
  但《碧血剑》中的金蛇郎君一出,《陌刀》就需要暂避其锋芒。
  当然,这只是一般看法,每个人的心中,也都有着自己的看法。
  有人觉得《碧血剑》要比《陌刀》好看,但也有人认为,《陌刀》比《碧血剑》好看。
  这注定会是一个争论不休的话题。
  ……


第八百零九章 风景比之前更美
  三圣村。
  李凡也看了剑一神的《陌刀》,从客观上来讲,开局还是非常不错的,留下的悬念也很大,很容易吸引读者继续往下读。
  如果《碧血剑》没有金蛇郎君这个大杀器,还真不一定会比《陌刀》好。
  毕竟,没有金蛇郎君的《碧血剑》,的确算不得有多优秀。
  但是,这种假设是不能成立的,如果没有金蛇郎君,《碧血剑》也就不叫《碧血剑》了,也不会是前世金庸先生的作品了。
  随后,李凡又登录进侠迷部落论坛。
  此时的侠迷部落论坛非常的热闹。
  最活跃的依然是“剑家军”,正激情满满的讨论着《陌刀》的剧情和人物,顺带时不时的贬低一下《碧血剑》。
  而且,还贬低的非常理直气壮,一个配角完全抢了主角的风头,而且还是一个不算好人的配角,这怎么能行呢?
  读者嘛,带入的都是主角,那肯定只能主角牛逼,只能主角出风头嘛。
  现在倒好,一个不算好人的配角,抢了主角的风头,这很明显就是作者的笔力程度没有把握好,又或者说是作者想当然了,完全不管读者们感受。
  “剑家军”们贬低起来,完全是毫无压力。
  这样的观点有一定的道理,是以,也有一些人赞同,但更多的人却是反对。
  不用古庸迷出马,一些中立武侠迷就先干上了。
  仅用些许的笔墨,就把一个亦正亦邪,不算好人的人,写得这样出彩,这样吸引人,给人印象深刻,这分明就是作者的笔力非常强劲才对。
  谁说配角就不能出风头了?不能牛逼了?我们就喜欢金蛇郎君,就想知道金蛇郎君身上的故事。
  我们还可以肯定,金蛇郎君在《碧血剑》中,一定会是非常经典的人物。
  把主角写经典相对容易,但要让一个配角成为经典,这就需要作者极深的文字功底了。
  部分中立武侠迷的这一反驳,可谓相当的漂亮,引得古庸迷们纷纷为其鼓掌,“干得漂亮!”
  而“剑家军”们,自然不可能就此偃旗息鼓,他们反而比之前更加的兴奋,这正是他们一直想要的结果。
  于是,他们整装待发,又反扑了过来。
  双方就这样来来往往,把好好的一个侠迷部落论坛,搞得乌烟瘴气。
  但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这样的感觉,就是需要这样的气氛。
  是以,他们又唯恐天下不乱的一会儿支持这边,一会儿又支持那边,把整个侠迷部落论坛,搞得更是乱七八糟。
  当然,在论坛里,也不是所有的议论都和《碧血剑》,或者《陌刀》有关。
  尚不二、肖凉、云华生三人的新书,也同样有很多人讨论,他们三人的新书质量,未必就会比《陌刀》差。
  只是,他们三人没有剑一神高调,粉丝更是不像“剑家军”那样嚣张,作品也没有与《碧血剑》产生什么话题点。
  所以,他们的新书,从人气上看,似乎要比《陌刀》差上很多。而从质量上看,其实不然。
  但外界的一些非武侠迷们,知道《陌刀》,却不知道他们的新书。
  从这方面看,剑一神和“剑家军”们的高调嚣张,倒是也有不小的好处。
  ……
  在侠迷部落论坛逛了一会儿,李凡关了电脑,来到村子里面。
  已经到了五月,天气已经慢慢变得热了。
  但三圣村背靠高耸入云的白云山,村子里面也到处都是绿树成阴、小桥流水,地理环境得天独厚。
  在村子外面感觉热,但一踏进村子,就会感觉凉爽许多。
  即便是在村子里游玩,做些轻微活动,也不会感觉热,非常的舒爽。
  是以,现在来村子的游客,与前两个月相比,不仅不见减少,反而还越来越多。
  这里景色美,活动多,空气好,感觉还凉爽,更有免费的龙虾、螃蟹等美味可以自己捉,运气好还能整点野味。
  游客们想在这样的天气出门游玩,三圣村显然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李凡走在村子里,他也觉得村子里的景色越来越美了。
  天气热了,美女们的裤子越来越短,热裤、短裤悉数上阵,一双双白花花的大长腿,直在眼前晃悠,这样的景色,显然要比之前美得多。
  李凡正在欣赏美景,电话却是突然响了起来,拿出一看,是老朋友,著名诗人白易。
  白大诗人可不会没事就给李凡打电话,他给李凡打电话,一定是有什么事情。
  李凡有些疑惑的接起电话。
  “哈哈!李老弟,没打扰到你吧?”
  “白老哥,没呢,啥事儿啊?”
  “李老弟这段时间的档期可有空?我和韩会长,还有老柳,想要邀请你来京城游玩一番。”
  “只是游玩一番?”
  “咳咳,当然,有一个‘华外儿童文学交流峰会’,李老弟作为当今最著名的童话作家、儿童文学家,自然是我们最想要邀请的对象。”
  “‘华外儿童文学交流峰会’?什么时候?”李凡问道,他倒是没有问白易的诗词协会,什么时候管起儿童文学方面的事情来了?想必白易也是受人之拖。
  “5月5日到5月8日,除了李老弟之外,我们还会邀请阳洁、余清等著名的儿童作家。本来还打算邀请郑老的,但郑老谢绝了,说有你们年轻人就够了,他就不来掺合了。李老弟,能来吗?”
  “可以,没有问题。”
  “哈哈!那我可就放心了。”
  挂了电话,李凡在心里琢磨着,在这个时候举办什么,“华外儿童文学交流峰会”,不知道会不会和即将到来的六一儿童节有关?
  六一儿童节是国际性的节日,除了华国之外,还有很多的国家都有这个节日。
  而“华外儿童文学交流会”,顾名思义,就是华国和外国的儿童文学交流了。
  只是有哪些外国国家?现在还不得而知。
  对此,李凡自然不会拒绝,这对他来说也是好事。
  至于京城,无论是前世还是今生,李凡都还没有去过。
  现在,他倒是有机会前去走一走了。
  ……


在乡下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