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发展准则(1)


  于小伟组织、领导和积极参加黑社会组织罪一案,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随着案件的持续发酵,涉案人员之广,级别之高,让所有人为之咋舌。
  于小伟刚被专案组羁押时,态度一如既往地骄横,于小伟说杨志远这是在打击报复,故意整人,我合法经营,能有什么罪?
  吴彪问:“贩卖毒品是合法经营?卖淫嫖娼是合法经营?开设赌场是合法经营?私藏枪支也合理合法?请问你于小伟遵循的是哪国法律?”
  于小伟狡辩,说:“金色豪庭的事情与我何干,法人代表是肖虹羽,这等事情,你问肖虹羽去,问我干嘛?”
  吴彪就把肖虹羽承认于小伟才是金色豪庭真正的幕后大股东的证词摆了出来。于小伟还是不认账,说这是在诬告,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吴彪再把何刚、邱建强等人的证词一一摆了出来,于小伟的气焰才没那么嚣张。
  随着邱海泉、费嘉伟等逐一被省纪委调查,于海天被中纪委调查,开始认罪;李参照替于小伟抵罪入狱一案被重新提起,于小伟承认自己杀人的录音带曝光;还有肖虹羽承认自己为于海天情妇的事件经过,于小伟预感大势已去,不再是什么“合法经营,能有什么罪”,而是“谁谁谁收了我多少钱,金色豪庭为某某某提供了几次色情服务”,随着于小伟记忆力的逐渐恢复,会通市的其他漏网之鱼也一一入网,大鱼小鱼一条不留,经过清污去垢,会通的政坛终于云开雾散,开始重现原有的纯净。
  随着反腐工作的一步步深入,会通又有两位重量级的人物涉案:会通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会通市的一名副市长先后被省纪委带走。此案并没有就此画上句号,全国人大会后,本省最具爆炸性的一条新闻在坊间流传开来。省委专职副书记郭建明于某天晚上被中纪委从省委带走,很显然,郭建明不可能与于小伟直接有染,他是被其他想戴罪立功的人供述出来的,至于此人为谁,无法论证,有人说是邱海泉,也有人说是于海天,但不管怎么说,郭建明被“双规”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因为省委随即在内部通报了郭建明涉嫌收受贿赂、并涉及其他重大经济犯罪的违法事实。
  于小伟一案至此才算告一段落。
  在郭建明被中纪委“双规”后不久,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进驻会通,开始对会通的干部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对于干部考察组的到来,会通的干部并不感突然,反而觉得这次考察组的到来比预计的要迟。
  年初的会通市人大会,并没有因为邱海泉、费嘉伟被“双规”而对空缺的二名副市长进行补选,一来是因为邱海泉、费嘉伟在人大会即将召开前夕被“双规”,事发突然,时间仓促,来不及对人选进行考察;二来因为邱海泉、费嘉伟的问题还在核查阶段,省纪委不可能这么快就将邱海泉、费嘉伟的违法事实查清,在案卷没有移交给司法机关之前,邱海泉和费嘉伟还可以暂且称作同志,所以在年初的人大会上并没有进行副市长的补选。
  于小伟一案,会通市委市政府两边前后涉案的在职领导多达四人,而职位多达六个,市委常委出现3个空缺名额,副市长同样也是空缺3人,现在于小伟一案已近尾声,情况已经明朗,现在仍旧在会通政坛抛头露面的,不管是市委常委还是政府的副市长,也无论是下面的县处级干部,都经受住了此案的考察,留下来的,都是行得直,靠得住的干部。会通市委市政府要运转,不可能让这么多重要职位长期空缺,此时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下来,恰当其时。
  这次带队到会通市进行干部考察的考察组的组长仍旧是省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周泰飞,和杨志远都是老熟人了。周泰飞和杨志远握手时,用了点力,说:“杨市长,真没想到,我们又见面了。”
  这个“见面”自然不是说平时那种普通的见面,杨志远上省委办事,组织部就在省委大院里,杨志远倒也和周泰飞见过两次,周泰飞这是说的干部考察一事,杨志远笑,说:“上一次部长考察杨志远同志,我还在社港,一眨眼就是二三年了,时间过得真快。”
  “是啊,真快!”周泰飞感慨,“你们成长起来了,我们也就老了。”
  杨志远笑,说:“部长哪里老了,年轻着呢。恭喜恭喜!到时喝一杯?”
  彼此都是哈哈一笑。周泰飞笑,说:“考察结束,是该好好喝一杯。”
  杨志远恭喜什么?周泰飞是组织部老资格的副部长,担任常务副部长也有多年,再往上走,就遇上了仕途中的一道坎,因为省委组织部长是省委常委,副省级,中管干部,位置特殊,从来都是在省委常委中分工调配,不存在由常务副部长直升的例子,周泰飞至此也就遇到了仕途的瓶颈,如果年纪尚轻,周泰飞还可以到下面去任一届市委书记,过渡一下,然后再回省城任副省长什么的,一级级攀登。但岁月不饶人,周泰飞已经五十好几了,再下去折腾似乎没有必要。有传言,明年人大会后,周泰飞将到人大任副主任,这也算省委对周泰飞这些年任劳任怨工作的肯定,毕竟省人大副主任是副省级,现在的副主任一职,一般都是由退居二线的省委常委或者是副省长担任,周泰飞由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就任省人大副主任,也算是官升一级。杨志远恭喜的就是这个。当然这只是传言,但杨志远知道这个传言实为真实,因为据他所知,省委已经找周泰飞谈过话了,中央的考察组也已经对其考察过了,只待明年的省人大会一开,周泰飞就可走马上任。
  但周泰飞所言的“好好喝一杯”其实还有另一层意思,杨志远当时没有听出来,事后一回味,周泰飞原来是另有所指,只是他当时没去想,也根本不可能去想当这一层。
  全市干部大会随即召开。在进行民主推荐环节,台下的干部在推荐表格上填写名字,周泰飞则与戴逸飞、杨志远在旁边的小会议室里短暂地交换了一下意见。
  周泰飞说:“会通这次因为于小伟案,牵扯很广,会通的干部一时只怕有些青黄不接,省委明确指示,为了安抚会通广大干部的情绪,这次副市级领导的考察人选将充分听取戴书记杨市长的意见,市里认为有优秀的干部可供推荐,由市里推荐,如果不尽人意,才由省委从外市调派干部。”
  周泰飞这话是什么意思?周泰飞这是在告诉戴逸飞和杨志远,他们这一票很重要,如果戴逸飞和杨志远推荐同一人,如果此人在随后的民主测评和考察中,如果没有人向考察组举报其有违法乱纪的行为,此人将获得省委的认可,作为副市长的有力人选,在明年一月的人大会上,提交市人大代表表决通过。
  戴逸飞和杨志远感谢省委的信任,表示一定尽力配合干部考察组的这次考察工作,把真正为人民谋福祉,有能力的干部推荐给组织。
  在随后的推荐中,杨志远向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推荐江中县委书记方炜珉、市发改委主任邬启亮为副市长的人选。市委常委、市政法委书记的人选,杨志远没有推荐,杨志远从心里认为吴彪合适,但吴彪到会通就任市公安局局长尚不及一年,按官场惯例,吴彪进常委至少需要三年时间,如省委对吴彪予以重任,则属破格提拔,杨志远想了想,市政法委书记一职空余,没有推荐,吴彪这一年来在会通的成绩有目共睹,他相信市政法委书记一职如果省委有意从会通公检法主要领导中选拔,在民主推荐这一关,吴彪的胜算最大。
  本次考察组还遵照省委的指示,对市委市政府班子进行全面考察,民主推荐会一结束,戴逸飞和杨志远随即也成了被考察对象,按规定与考察组保持距离,选择回避。
  杨志远从前年11月到会通紧急就任,至今整整一年半:挽恒星食品于将倾之时;救民于危难之中;荷塘决堤,让市民们见识杨志远的铁骨柔情;铁腕反腐之举的刚毅刚强,又让全市干部群众见识了什么叫无私什么又是无畏。
  此次考察,所有的干部对杨志远的考评可以用众口一词来形容,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力挽狂澜,中流砥柱!
  考察组的成员也有对杨志远知之不多之人,一看会通的广大干部群众对杨志远的评价如此之高,而且众口一词,千篇一律,觉得有些不可思议,在形成考察报告之前,不免心有疑虑:评价如此之高,会不会有问题?
  什么意思?自然是窜通之意,以为是杨志远先行做了工作。别人不了解杨志远,周泰飞还能不了解,他呵呵一笑:“杨志远这人我了解,广大干部群众对他评价如此之高,很正常,当年我到社港去考察他,广大干部群众对他的评价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如果我们的党员领导干部都像杨志远这样,一心为公,我们考察组的历史使命也就完成了。”
  有成员问:“组长,那这个报告怎么写?”
  周泰飞说:“实事求是,该怎么写就怎么写。”
  大家都笑,说这么一来,整个报告花团锦簇,赞美之词比比皆是,省委还不得怀疑我们考察组在会通得了杨市长什么好处。周泰飞笑,说能得什么好处,杨志远同志自从那次干部大会之后,踪影全无,连影子都见不到一个,这是什么?这就是自信。作为领导干部,其实就该这样,我自己做了什么,我自己知道,功过任人评说,淡然待之,比跑官要官,苦心钻营要好多的。
  杨志远这些天其实并没有跑远,他这些天沿河堤一线跑来跑去,除了十八总老街就是他那十五公里画廊。
  尽管成立会通高新技术孵化园的报告已经按程序逐级上报,规划设计的初稿也已经成形,但还有诸多细节需要考虑,杨志远这些天整天和规划设计专家登高望远,对孵化园的规划设计稿进行进一步地修改。杨志远提出,这十五公里新区,首先要突出的就是“画廊”这两个字,其次才是园区的功能,所有的规划设计都要与西临江融为一体,唯有如此,才能风景这边独好,风景如诗如画。
  杨志远这是在为5月中旬的港澳洽谈周做准备。本次洽谈周,会通重点推介的项目就是十八总老街改造成古镇项目和会通高新技术孵化园整体开发项目。孵化园项目目前尽管还没有得到批复,但杨志远相信这个项目迟早会得到批准,现在有必要先行一步,做些前期工作,一旦得到批复,此项目就可以立马动工。按目前的规划,孵化园项目投资巨大,至少需要五百亿,杨志远计划循序渐进,将孵化园一分为五,先用一两年的时间,开发第一段土块,成熟了,再开发第二块。杨志远不想急于求成,还是按原来所想的那样按部就班地进行,即便是他杨志远栽树,后任市长乘凉也无所谓,因为最终的受益者还是会通的百姓。
  现在会通市高新技术孵化园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的框架已经建了起来。孵化园股份公司其实有些像会通来料加工产业园管委会,但它与管委会又有所不同,产业园管委会是政府框架,有工商、税务、国土、公安等等下设机构,孵化园则按股份公司的形式,没有政府的下设机构,只有董事长、总经理,而且孵化园股份具备开发主体、投资主体和经营主体。
  孵化园既然是股份公司,它就肯定有诸多股东,有股东它就得遵循商业模式,需要实现盈利,它靠什么盈利,自然不能靠卖孵化园的土地赚钱,如此一来,那还叫什么孵化园,叫房地产开发公司岂不更直接。
  房地产市场这一两年发展迅猛,早就今非昔比,杨志远当年在省城给周至诚当秘书时,房地产市场一片惨淡,省城榆江的商品房均价才1500元一平方米,现在多少,4500元一平米,简直就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杨志远所住楼盘的开发商开源房地产公司的老板盛子华熬过那段低迷的日子,现在已经成了省城榆江的排得上号的地产大亨。
  房地产市场一景气,许多的城市开始将房地产开发作为城市的支柱产业,杨志远对此并不认可,因为现在的房子已经不再是房子,它已经蜕变成一种理财产品,起到了一种增值保值的作用。将房地产开发作为一个城市的支柱产业,对城市的现任者来说,卖地收税都来钱快,财政增收明显,日子滋润,又有政绩,自是不亦乐乎,但对于后来的接任者来说,只怕不是好事,毕竟房子是不动产,成交之后放在那,不转手,就不可能产生新的财税,一旦地产失去了增值保值的作用,那对这个城市就是一个毁灭性的打击,这个城市就会变成一座空城死城。房地产市场当年不景气时,盛子华那垂头丧气的样子,杨志远不是没有见过,现在景气了,能长久的景气下去?看看那么多楼盘一到夜里就黑灯瞎火,入住率惨淡就可以看到将来的危机。
  所以杨志远从一开始就不准许让孵化园成为一个名义上的高新区,实际上的地产项目。杨志远始终认为只有将孵化园打造成真正的高新高尖企业生长的乐土,让会通孵化园成为一只真正会下金蛋的老母鸡,给会通带来源源不断的财富,会通的子孙后代才能真正受益。
  而这次把孵化园拿到港澳洽谈周上去,杨志远不是去招商,而是去招股,欢迎有实力的并且看好孵化园未来的财团参股孵化园,让孵化园成为一个真正的股份公司,规范化公司。
  在杨志远的规划中,孵化园公司将来的利润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来,基础设施、水务、环保、旅游、物流等产业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初开始盈利能力可以肯定是微乎其微,但一旦孵化园成了气候,盈利能力就会大大增强;二是,积极探索创新发展的模式,投资参股所有的入园企业,这就有些像创投公司,投资入园的公司将在引进创新型企业方面发挥巨大的作用,这更能让孵化园对入园企业保持审慎的态度,也就是说宁缺毋滥是孵化园的发展准则。
  杨志远在市长办公会议上说:“相对于发展地产,我们现在是难许多,苦许多,有些自讨苦吃的意思,但是我们难过苦过之后,我们会通市的百姓会因此受益。地产呢,受益人是谁,是政府,而老百姓除了忍受高房价带来的痛苦,似乎什么也得不到,这样的政绩,我们这一届政府班子,不要也罢。”
  寻开平说:“我在想,若干年后,当孵化园内高新企业林立,那时的会通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景。”
  杨志远说:“一定是云淡风轻天蓝地阔,人人安居乐业,生活无比美好,风景这边独好。”
  刘鑫平笑,说:“跟杨市长在一起,总能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激情。”
  那天会后,舒韶华特意来到杨志远的办公室,舒韶华不是来接着谈孵化园项目的,因为舒韶华至今还兼着市政府秘书长一职,他来,是来告诉杨志远,省委组织部干部考察组在会通的考察工作行将结束,市委那边的黄天鹏秘书长来电话问市长怎么安排?
  杨志远说:“怎么?周部长他们就考察完了?这么快?不管怎么样,粗茶淡饭还是有吃一餐的,我说好了要和周部长喝一杯的,你和天鹏秘书长联系一下,今晚戴书记杨市长宴请考察组的同志。”
  舒韶华问:“什么标准?天鹏秘书长其实想问的就是这个,他不好把握。”
  杨志远笑:“饭菜酒水简单就好,但诚意却要十足。”
  舒韶华笑,说:“这可不好把握。”
  杨志远笑,说:“具体情况你们两位秘书长自行把握,市长只给指示。”
  杨志远这个指示还真让舒韶华和黄天鹏头痛了好一阵子。最后舒韶华干脆选址在农家乐,摆了一桌露天酒席,旁边是一池塘,正是人间四月天,夜风习习,杨柳青青,吃着农家小炒,倒也别有一番情趣。
  周泰飞说:“虽然戴书记杨市长略显抠门,但我却喜欢这样,轻松,没有负担。”
  戴逸飞和杨志远哈哈一笑。


罗为辉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