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1章 影响深远的一次聚会
作者:千年静守|发布时间:2024-06-29 13:06:10|字数:7480
房间里静悄悄的,一个在老单位只是个助理工程师、连工程师都评不上的年轻人,到了林鸿飞的公司之后竟然成为了一个核心项目的副总工程师,这……以前总认为现在的国有企业总体上是好的的东方正父子两人,不得不开始深刻的思考一个问题:现在的国企,问题真的有自己想的那么轻吗?国企的亏损,真的是不适应市场经济的原因吗?
“爸,爷爷,我是这么想的,既然国家想让我们公司做一个开路先锋,为现在正困在泥沼里的国企们摸索出一条脱困的道路来,就应该允许我们走和国企们不一样的道路,既然现在这条路已经证明不好走了,我实在是想不出为什么国家还想着让我们公司重复这条路,我们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胜利了,是给大家提供了经验,失败了,也给大家提供了一个教训,一枝独秀不是春啊。”
“可是,这……”老爷子竟然罕见的踌躇了起来,“这里面的牵扯太大了……”
“这就是老人家为什么要提倡改革开放、提倡摸着石头过河啊。”林鸿飞道。
老爷子顿时悚然一惊!
良久,他终于缓缓的点了点头,“好,这个事情我和大人亲自沟通一下。”
“谢谢爷爷,爷爷英明。”林鸿飞心中顿时大喜!
若是这件事能够得到老爷子和老人家的首肯,成功的可能性将会超过7成……这已经是很高的比例了。
“谢我什么,”老爷子一声苦笑,“我要是英明,就应该早发现这些问题才是,至于让你个小家伙来看我的笑话?”
林鸿飞摸着头,不好意思的“嘿嘿”笑了起来……
※※※
“对了,这次中航工业拆分之后,估计你的待遇要调整一下。”走出门口,东方正道。
“啊?”林鸿飞应了声,心里却没怎么觉得奇怪,自己现在不但是正厅级企业:共和国联合通讯公司的董事长,同时也将会是拆分之后的共和国航空制造集团的董事长,响当当的副部级央企,但自己现在的行政级别只是正处,一个正处管着一个副部级央企,本身就是一件怪异到了极点的事……抛开还没有拆分的中航工业不说,就只说联合通讯,也不可能让自己一直都是个正处。
“你年龄还小,行政级别提升是不可能了,但待遇方面,会从现在的享受副厅级待遇改成享受正厅级待遇,若是中航工业一分为二,你的待遇……为了工作方便,应该会比照同等央企的领导人。”说到这,就连东方正都不由得感慨自己女婿的好运道:既然已经享受这个待遇了,只要这小子自己不犯严重的错误,将来就一定会走到这个位子,最重要的是这小子还年轻,还有大把的将来……自己是多大年龄才敢奢望一下正厅级的?可这小子,甚至在正处的时候摸一摸副部的待遇?虽然只是享受这个待遇,但就这个“享受XX级待遇”,也不知道让多少人为之打破了头。
“正处享受副部级待遇?”这次林鸿飞是当真镇定不了了,不由得咧开了嘴巴:林鸿飞是政治白丁不假,但不是政治白痴,他实在是太清楚这个安排意味着什么了。
这么说来,自己在有生之年绝对会列入国家的高级官员的行列?想到这,林鸿飞心里不由得有些唏嘘:当很多人还在拼了命的想要跨过副处和副厅这两个门槛的时候,自己的前途竟然已经被注定了吗?这可真是……哈哈哈哈,老天有眼呐!
“嗯,”东方正应了声,随即又给林鸿飞解释道,“官方正式文件上应该不糊这么说,直说是参照同等级级别企业领导人给予配给待遇,不过实际上就是享受副部级待遇……之所以这么安排,就是因为你年龄和资历太浅了,20多岁就享受副部级待遇,你让那些老同志们怎么看?”
“是,我能理解。”林鸿飞点点头,这个事情确实要低调,若是传出去,不知道会有多少眼红的不行的家伙心生不满给自己使坏呢。
“你心里有数就行,”东方正又吩咐了一声,“还有,这几天你就在家里住下吧,有老爷子亲自出面,估计最近几天就能够有大概的结果出来。”
“是啊,老人家的年龄毕竟也大了。”林鸿飞深有感触的道。
现在已经是94年秋天,老人家是在97年年初走的,也就是说,老人家的身体还能撑两年多的时间,时间确实是不多了。
※※※
虽然冰飞和西飞是否成建制的归属于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还没有最终确定,但西北计算机研究所将划归给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这一点却是没有了任何疑问,趁着这几天的功夫,林鸿飞将西北计算机研究所的负责人叫了过来。
虽然现在的林鸿飞还不是自己的顶头上司,但除非高层发生重大的变化,否则这事儿就是个板上钉钉的事儿,被林鸿飞召唤的西北计算机研究所吴文清没有推辞,沉吟了一下之后,随即表示愿意以私人的身份和林鸿飞见个面。
林鸿飞也理解,现在的西北计算机研究所毕竟还是隶属于中航工业的研究机构,按照道理来说,吴文清是不适合在这个时候和林鸿飞见面的,虽然用不了多久林鸿飞就会成为西北计算机研究所的直接领导人,但这个时候,该避讳的时候还是要避讳,低调一点总是没错的。
会面的地点被定在了某个酒店的包厢里,出于谨慎,林鸿飞并没有酒店门口迎接吴文清,而是直接将包厢的名称告诉了他,让吴所长自己直接进来。
“吴所长,这位是浪潮集团的董事长兼总经理方新竹同志,方总,这位是咱们中航工业西北计算机研究所的吴文清所长。”身为主人,林鸿飞站起身来给两方做着介绍,“吴所长,今天请您过来,就是有些想法,想要听听您的意见。”
“林总客气了,”吴文清客气的点点头,姿态放的很低,“方总的浪潮集团成功的做出了咱们国家的第一台小型机,我们听了可是大受鼓舞,咱们国家也终于能够做自己的商用服务器了。”
虽然方新竹和吴文清都是搞计算机的,但浪潮集团现在的主营业务就是做自己的品牌电脑和研发自己的小型机,和吴文清的西北计算机研究所搞的军用机载计算机系统差别不是一般的大,根本不是一个圈子里的人,两人没见过也是正常。
不过虽然没见过,但吴文清却听闻过方新竹的大名,浪潮集团也是国内著名的军工企业,为军队提供了很多装备,尤其去年他们搞出了共和国第一台小型机,引起了巨大的轰动,报纸上连篇累牍的报导,吴文清当时还颇为感慨,如果西北计算机研究所也能被国家如此放权就好了。
“哪里哪里,”吴文清很客气,方新竹知道这位吴所长在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地位,当然也不敢怠慢,笑道,“和吴所长比,我们浪潮集团就差的远了,我们就是沾了一个民用的光,吴所长您才是在幕后默默付出的人,待会儿一定要敬您一杯。”
“吴所长和方总认识?”林鸿飞有些“惊讶”的问。
“吴所长可是咱们国家计算机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方总可是咱们国家计算机领域赫赫有名的人物,我怎么可能不知道?”
两人异口同声的道。
大概是没有想到对方竟然和自己说的一模一样,两人略有些惊讶的对视了一眼,随即哈哈大笑起来,吴文清刚进来时的一点隔阂,伴随着三个男人之间爽朗的大笑,顿时消失的无影无踪!
※※※
“是这样……”酒过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感觉气氛差不多了,林鸿飞放下筷子开口道。
林鸿飞一开口,吴文清和方新竹的表情顿时就严肃起来,也随着放下了筷子,他们都明白,恐怕今天晚上林鸿飞请自己两人过来吃饭,要说的就是这件事。
“我请两位来的意思呢,一个是大家之后可能要有些合作,咱们先见个面混个脸熟,另一个,我有些想法,但我对计算机这一块不是很熟,想要请两位帮我参详一下。”
“林总客气了,”林鸿飞说完,吴文清就开口说道,“林总在经营领域的能力和远见,我们都佩服不已,有林总给我们带路,我们还有什么好担心的?有什么问题,您尽管问。”
刚刚谈话的时候,吴文清已经知道了现在的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已经是浪潮集团的股东之一,在惊讶之余,却也凭白多了几分亲近之意:西北计算机研究所将会成为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航空制造集团的下属单位,浪潮集团也有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的参股,从这个角度来说,两家公司是同一个老板,算得上是兄弟单位,自然要多亲近亲近才是。
第一四七零章 半导体工业的曙光(1)
“是这样,我个人有个想法,准备上马中央处理器项目。”
“CPU?”林鸿飞的这话一出口,吴文清和方新竹顿时大惊失色,随即真个人都狂喜不已:林鸿飞决定上马CPU了?但短暂的兴奋之后,吴文清和方新竹就只剩下苦笑了,两人对视了一眼,吴文清开口道,“林总,不瞒您说,我们这些搞计算机的,做梦都想搞出咱们中国人自己的中央处理器来,可是,难啊!西方在计算机技术和晶元制备技术方面对咱们国家的封锁,你根本想象不到。”
“是啊,前段时间咱们国家现在想要从美国或者欧洲引进一套5英寸晶圆制备设备,但欧洲人和美国人根本就不卖给咱们。”方新竹跟着苦笑点头。
晶圆是制造CPU必须的东西,而CPU的发展一直都是共和国在半导体行业最深的痛,这一点,哪怕是20年之后也不例外,没有取得什么太大的进展,比如大名鼎鼎的龙芯,当时林鸿飞还很为龙芯的突破而感到骄傲,但查了下资料,龙芯竟然还是由意法半导体给代工的,自己不能生产,当时一颗心就凉了半截:尼玛这玩意儿不能自己生产,设计出来有毛线的用?
上一世,除了做个愤青骂几句之外,林鸿飞也没有其他的办法,CPU是被西方严格对华封锁的技术,CPU的生产和制造技术、晶元的生产和制造技术,共和国根本就拿不到,但这一世,林鸿飞想要尝试一下:就算在商用和民用领域没法取得突破,是不是也可以尝试在其他领域取得突破?
“两位可能误会了,我要做的不是IBM power和Inter 386、486这样的商用和民用的这种CPU,而是工控芯片和各种专用型的CPU,比如机载和弹载计算机上的CPU、数控加工设备上的数控CPU以及汽车电喷电控系统的芯片等等这一类,”林鸿飞摆摆手,“您们说的这种技术我知道,很难引进,但弹载、机载计算机以及数控加工设备、单喷系统等这些设备上面使用的中央处理器,对性能和处理速度的要求不高,倒是对可靠性和容错能力的要求更高一些……”
说到这,林鸿飞扭头看向吴文清,道,“吴所长,咱们所从搞了这么多年的计算机技术,您觉得,这种专用的计算机中央处理器有没有搞头?如果联合你们两家单位,我再想办法申请国家在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扶持,能不能搞好?”
“先在这里给你们透个底,我们公司在美国有一家搞电控电喷研发的科研机构,现在他们生产的电喷控制系统下个月就可以交给我们做测试,如果咱们自己能够生产这类芯片的话,以后我们公司的汽车全部采用自己的……预计10年后,仅我们公司一家在电喷系统方面对芯片的年需求量就有数百万枚。”
其实林鸿飞还是少说了,他怕吓到了吴文清和方新竹:需要用到芯片的可绝不只是以轿车为代表的乘用车,卡车、工程车辆也是芯片的消费大户,尤其是工程车辆,由于其起需要做的动作复杂,甚至需要多枚芯片来配合,只要芯片的质量没有问题,单单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以及附属关联企业一年能够消化的芯片就能多达上千万枚。
单单是古齐省工业制造有限公司一家就能够消化数百万枚芯片?刚刚还对林鸿飞这个异想天开的想法感到好笑的吴文清和方新竹,眼睛顿时一亮:工控芯片和汽车ECU芯片不同于普通民用级电脑芯片,处理速度不可同日而语,更新换代的速度很慢,若是电脑和服务器上用的这种芯片,以共和国的实力来说却是有些为难了,但若是这一类的芯片……
两人对视了一眼,犹豫了良久,才道,“若是能够得到国家的支持,或许能有些希望,但需要的时间比较长,我觉得最少需要10年以上的时间才能够真正实现商业化,主要是在半导体技术和设备方面欧美国家对咱们封锁的很厉害,连台稍微好点的光刻机咱们都买不到……”
两人的担心不是没有道理,但林鸿飞却是笑了,“两位的担心自然是有道理,但设备方面的问题,我们其实还有其他的渠道来解决。”
“嗯?”听林鸿飞这番信心满满的话,吴文清和方新竹俱皆是一愣,随即便是满脸的不肯相信:设备好引进?不说最好的极紫外(EUV)光刻机,就连深紫外(DUV)光刻机咱们都是拿着钱也买不到,只能买最落后、技术含量最低的紫外(UV)光刻机,你说这东西还搞?那你先给咱们搞两台深紫外光刻机试试。
吴文清和方新竹眼神中的含义当然没有瞒过林鸿飞,林鸿飞也不以为意,实在是这个时代的人,因为信息的局限性,如果不是刻意的去收集,很多东西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道,“其实我们可以从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想想办法的。”
“你是说去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挖人?”吴文清作为国内计算机领域的大拿,对于前苏联以及现在的俄罗斯的情况还是很清楚的,立刻就摇头道,“不行的,当年苏联解体后,苏联半导体元件部门Erbrus的Pentroski去美国的时候,带走了300余人,几乎把整个苏联该研究方向的精华全都带去美国了,咱们就算去俄罗斯淘弄,也淘弄不到多少有真本事的人。”
“我没说人呐,我说的是80年代苏联从西方弄到的那些设备,”林鸿飞道,“现在国内有种说法,说苏联的解体是因为在半导体技术革命的时候没有跟上,走了岔路,导致苏联在半导体技术方面被美国给落下了三十年,您两位不会也是这么认为的吧?”
“这都是外行人的说法,还有些政治……”方新竹失笑的摇头,“真正的行内人谁会这么说?从苏联没解体时的技术实力来看,并非如很多人想象的那么落后,虽然和美国相比落后了不少,但这是跟美国这样的Bug比,若是同其他国家比来还是不遑多让的,在整个80年代,世界半导体工业两个级就是指的美过和苏联,其他的国家如日本、欧洲等都不够格,当然了,这两个级之间的差距也是非常巨大的,美国要遥遥领先了。”
“确实,现在对苏联半导体工业的看法带着很多恶意抹黑的成分,”吴文清跟着补充了一句,“和大多数人想象的不同,在解体前苏联不但不是一个在半导体和微芯片方面极度落后的国家,反而是一个整体体系非常完善,整体技术实力仅次于美国的国家,苏联著名的半导体元件制造部门乌克兰科学研究所、白俄罗斯明斯克半导体研究所、Erbrus等单位,年生产数量以万计。”
“不仅是苏联,华约的计算机技术也是非常不错的,比如东德的德累斯顿由于有Robortron等公司而号称东方硅谷。说起来就算是现在苏联解体了,德累斯顿的技术实力也依旧很强大,如英飞凌的总部就设立在那里,还有AMD的欧洲研发中心。”
“不过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就悲催了,首先是华约的东方硅谷划给北约了,乌克兰也分了,白俄罗斯也分了,苏联时代的半导体和芯片巨头就剩一个Erbrus在苦苦支撑,这还没完,冷战刚结束,Erbrus曾经的5人小组其一成员就带着数百个好苗子跑美国去了,嗯,就是林总您刚才说的Pentroski带着300多名前苏联的半导体精英集体去了Inter这个事。所以啊,苏联一解体,对于俄罗斯继承自前苏联的半导体工业的打击是毁灭性的,苏联的仅次于美国的半导体工业到了俄罗斯时代,仿佛在一夜间就回到了石器时代。”
一说起当年强盛至极的苏联红色帝国轰然垮塌,吴文清和方新竹、林鸿飞都是唏嘘不已:在苏联解体后,才有的英国、日本等的群魔乱舞。
日本的所谓“技术立国”是在这几年才提出的口号,苏联还强盛的时候日本就是个卖房地产的国家,当年日本人狂妄的叫嚣“东京周围的地价就能买下整个美国”,当时日本主要就是资本主义世界工厂,做代工的,便宜的芯片都发包给它生产,当年某石原就说过:没有日本的芯片,战斧的精度要差10倍。不过高精尖的东西就基本没有了,比如什么光刻技术啊,什么CPU架构啊,这些是真正大国玩的东西,只有美国是一流,苏联二流,其他国家全部不入流,这些技术当时的日本连毛都碰不上。
当然,日本人嚣张之后的结果大家也都看到了,美国人利用广场协议狠狠的抽了日本人一记响亮的耳光。
也就是自苏联解体之后,在这些特别高精尖的领域日本人才算是开始牛逼了起来,什么佳能、NEC、东芝和nikon才算开始猖狂。
“说起来,苏联在超精密加工技术上和美国差距其实也不大,其实在精密、超精密加工和特种加工领域,前苏联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超精密加工技术和工艺与物理学基础研究的水平有很大关系,在这个方面正好是苏联的强项,苏联人在数理基础研究上的实力还是很雄厚的,使得他们在特种加工、超精密加工方面都有自己独特的优势。”
技术人员话最多的时候就是和技术人员聚在了一起谈技术问题和发展方向,林鸿飞和不例外,林鸿飞站在一个商人和技术人员的角度说起了一些话,这些话之前从未有人说过,让吴文清和方新竹觉得耳目一新之余,仔细一品,却又觉得大有道理……“所以啊,严格来讲,苏联半导体工业落后美国,除了决策层的失策和半导体设备的落后以外,最重要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苏联的半导体设备长期不能实现商业化,走不出实验室的大门,导致投入和产出眼中不成比例,直到80年代中期才有了突破,可惜,没过几年苏联就解体了。”
“但是哪怕是如此,在解体之钱,前苏联在半导体和芯片产业方面的技术水平在欧洲至少也不比德国差,虽然他们没有象英飞凌这样的大企业,但是有为数众多的很有技术特点的中小型的IC企业,光刻机前苏联自己就能够生产,只是和荷兰ASML比起来差的太多而已,用自己生产的很不划算,西方在光刻机这方面可是对苏联人可是敞开大门的,整个八十年代到现在,只要毛熊有钱,菏兰人连极紫外光刻机都卖给他们!条件比中国好的多了。”
用后世一句比较贴切的话来说,就是:苏联当年也是逆天的存在啊,可惜被美帝给忽悠瘸了。
“什么?苏联人那里有ASML的极紫外光刻机?”吴文清猛地站了起来!
“是。”林鸿飞笑眯眯的点点头。
“那……”吴文清顿时一脸希冀的望着林鸿飞,但随即,眼中的光芒又暗淡了下去,“这又有什么用……”
“多少还是有些用处的,”林大老板笑眯眯的回答道,“吴所长不清楚,但方总应该是知道一些的,这些年我们公司拼了命的在俄罗斯以及前苏联的各个加盟共和国收破烂,不仅搜罗到了很多前苏联在材料领域的资料和生产设备,也搜集了一些其他行业的资料和生产设备……”
“有半导体行业的?”这下子,吴文清和方新竹两人都忍不住了,猛地站起身来,一脸狂喜的望着林鸿飞:这可真是……难不成天上真的掉馅饼了?
“有,不但有几台ASML极紫外光刻机,还有一些6英寸晶圆的生产设备和苏联当年在半导体以及芯片方面的研究资料,两位若是准备接这个担子,我看看能不能从老毛子那里再淘弄点好东西回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