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章 教育


  七月二日,周星驰的《少林足球》在香港举行首映式。
  暑期档是电影市场最好的档期之一,虽然没拿到内地电影局的批文,周星驰还是坚持影片在香港上映。
  首映式的声势浩大。
  除了香港的媒体和电影人,更有内地媒体组团前往香港对首映式全程报导,由此可见周星驰的影响力。
  为了《少林足球》的宣传,周星驰邀请刘德桦演唱影片的主题曲。
  这场首映式成了香港影坛上半年的一桩盛事。
  黄勃作为好梦公司的代表参加了首映式,和周星驰合影,《我的野蛮女友》让他有了一定的名气。
  由于同样是走喜剧路线,香港记者问起黄勃对周星驰的看法。
  “周导是圈内的前辈,形成了自己的表演风格,塑造了众多经典形象,值得我们学习。”黄勃中规中矩的回答道。
  “在搞笑方面,你觉得周星驰和内地的葛优谁更强?”有记者提问道。
  “他们是两种不同的表演风格,如果说周导是搞笑天王,那葛老师就是幽默大师,都是我的榜样。”黄勃想了想,回应道。
  “你认为《少林足球》好看么?”记者追问道。
  “好看,和周导以前的影片一样好看。”黄勃如此说道。
  《少林足球》的首映式结束后,香港媒体和影评人评价不一,有褒有贬。
  有人追捧这是周驰持的转型之作,向电影大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在这部戏里,周星驰自编自导自演,还是监制,从选演员到写剧本,再到电影制作的每一个环节,他都亲自把关。
  这部电影可以说是周星驰意志的体现。
  在《少林足球》里他减少了招牌式的无厘头表演,没有了疯癫的喜剧效果,转而使用了大量的电脑特效。
  影片花费一千五百万港币制作了超过四百个特效镜头。
  周星驰想通过这部片子扩展自己的影响面,打入国际市场,他以往无厘头的表演只适合港台和东南亚等小范围的观众群体。
  欧美各国的观众很难接受,他有意识的在拍让所有人都能看明白的片子。
  足球是一项在世界各地影响力极大的运动,和功夫结合起来,会有看头。
  这正是遭到影评人诟病的地方。
  就是因为所有人都看懂了,缺少了惊喜,感觉影片没了意思。
  有人甚至说,没有了无厘头的周星驰要完蛋了。
  以前周星驰展现的是香港特有的幽默文化和市井精神,小人物的叛逆和颠覆,形成了周氏荒诞的表演风格。
  在《少林足球》中,表演变少了,细节匮乏,想象力不足。
  把周氏喜剧拍成了好莱坞的特效大片。
  大家是奔着周星驰去的,结果看到了和好莱坞同类型的影片,难免失望。
  客观的说,《少林足球》是一部优秀的商业电影。
  之所以有人抨击,估计是不能接受周星驰的转型,他们希望自己印象中的周星驰不要变,还是原来的模样。
  但是周星驰已经四十岁了,从星仔变成星爷,不可能还像以前那样表演。
  刘德桦都开始演父亲了,周星驰也不远了,年龄是演员迈不过去的坎。
  不管媒体和影评人如何评价,周星驰在香港的票房号召力毋庸置疑。
  《少林足球》上映第一天票房突破两百万港币,一周后票房达到一千三百万,接连打破香港电影票房的纪录。
  与此同时,《少林足球》违规上映的消息被爆出,面临内地总局的处罚。
  媒体就此事众说纷纭,什么高额罚款啊,封杀周星驰啊,小道消息层出不穷。
  林子轩一直在关注这件事,牵涉到香港和内地合作拍戏的标准。
  处罚的力度代表着总局的态度,也是今后电影公司做事的一个依据。
  在他看来,高额罚款不可能,有媒体传出总局开出了十倍的罚单,也就是《少林足球》在香港票房收入的十倍。
  这是谣传,不具有可操作性。
  如果要罚款,处罚谁呢?投资方还是制片方,或者说院线,这是一笔糊涂账,到时候会是一场漫长的官司。
  总局最多是禁止《少林足球》进入内地的电影市场。
  有鉴于此,正在拍摄中的《无间道》将来会制作三个版本。
  香港版、内地版和国际版,国际版要在欧美地区上映,剧情更刺激和黑暗,增加大量追逐和打斗的场面。
  内地版的尺度较小,结尾处刘德桦扮演的帮派卧底被抓捕,接受调查,暗示坏人难以逃脱司法的制裁。
  过了暑假,小雪就到了上小学的年纪,林子轩和慕姗姗操心起女儿的学业。
  如今国内流行起一种国际学校。
  由国外的办学机构和国内的商家联合办学,招收在国内工作的外国人的子女和国内富豪的孩子,学校内拥有各种豪华设施。
  包括游泳池、体育馆、健身房、科学实验室和先进的剧院。
  中学生每人配备一台最新款的苹果电脑,学校的教师是外籍教师,采用小班教学,每班不超过二十名学生。
  平时会有各种课外活动,像摄像、写作、绘画、音乐剧和环境保护等等。
  虽然收费高昂,但优越的教学环境,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极具吸引力。
  尤其是那些准备把孩子送到国外留学的家长,国际学校提供了热身的条件。
  在老百姓眼里,那叫做贵族学校。
  林子轩和慕姗姗到国际学校参观了一次,两人身边的不少富豪朋友都把孩子送了进去,建议他们也这么做,都是为了孩子。
  参观归来,林子轩有些犹豫。
  既然自己有这个条件,要不要让女儿接受更好的教育呢,不是说国内小学的教学水平很差,这是两种不同的教学模式。
  慕姗姗同样难以抉择。
  她一直想让女儿按照正常的轨迹成长,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
  她当初就是如此,上学期间衣着朴素,不张扬,没人知道她父母的职业,直到大学毕业被分配到华国电视台,大家才猜测她家境很好。
  只不过,国际学校的教学环境相当不错,做母亲的自然希望女儿更好的成长。
  这件事在家里讨论了几次,慕致远最终拍板决定,小雪进国内公立小学上学。


第七百零一章 态度
  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平是国内学校教育的弊端之一。
  富人家的孩子和普通人家的孩子,城里的孩子和农村的孩子,重点中学的孩子和非重点中学的孩子,得到的教育资源不同。
  根据二零零零年的统计数据,社会上层的孩子占了重点中学生源的六成以上。
  有六成以上的底层家庭孩子无法进入重点中学学习。
  重点中学又分为国家重点、省重点和市重点等等。
  这种划分意味着教育资源的倾斜,国家重点中学的教学质量和师资力量肯定比其他中学优越,家长都想让孩子上重点。
  普通家庭的孩子依靠考试成绩上重点,有钱人家的孩子即便考不上也会想方设法的让孩子到重点中学读书。
  于是就有了各种名目的收费,暗箱操作。
  教育资源的不公平影响到了千千万万孩子未来的发展。
  有人说农村孩子也能考上重点大学,也能创业成为富豪,还是看自身的努力。
  这样的例子不少,非常励志,但从整体成功的概率上讲,农村孩子远远比不上城市孩子,这是现实。
  “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自从独生子女政策实施以来,这句话时常出现在媒体上,挂在家长的口头上,为了孩子家长们操碎了心。
  无论贫穷或者富贵,每个家庭都是如此。
  林子轩参观的那所国际学校每年的学费是十五万,从小学到高中阶段,需要数百万的费用,招生的对象正是国内先富起来的那批人。
  对于这类贵族学校,媒体上不乏批评之声。
  认为这样教育出来的孩子容易互相攀比和炫富,脱离社会,割裂家庭,不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学校实行的是寄宿式的封闭管理。
  这是家里的老人反对的原因之一,他们希望小雪住在家里。
  而且,老人家的观念保守,不管什么国际化的教学理念,更为注重家庭教育,或者说是言传身教。
  林子轩和慕姗姗没有坚持。
  按照他们户口所在的片区,小雪将入读京城第二实验小学,这是一所京城较有名气的学校,教学质量很高。
  在国内,户口极为重要,人的一生都被户口所影响。
  户口决定了你上的学校,你的社会福利待遇,你的交际圈子,甚至谈对象结婚都和户口有直接的关系。
  七月十三日,京城获得了二零零八奥运会的主办权。
  消息传来,举国沸腾。
  国家领导人来到世纪坛,庆祝申奥成功,京城的百姓走上街头,欢呼庆贺。
  新闻媒体都在报道申奥成功的消息,电视上一遍遍的重播着申奥成功的画面,还有张艺谋制作的那部五分钟的申奥短片。
  这部申奥短片展现了整个国家的新风貌,通过快速的剪辑,富有视觉冲击力的画面,让人感受到一种自信和强大。
  不得不说,张艺谋在这方面很有天赋。
  他把摄影技巧和造型艺术做到了完美的融合,这是多年经验的积累。
  他擅长调度宏大的场面,制造美轮美奂的场景。
  这两年,张艺谋在电影方面没什么突破,无论是票房还是影响力都不高,不过他没有闲着,找到了其他工作。
  那就是大型的实景舞台剧,把演出搬到野外,和自然风光以及历史景观结合。
  这种艺术形式不是他的首创,却因为他被国内观众熟悉。
  林子轩和冯小刚等人聊过张艺谋,认为张艺谋是个妥协和坚持并存的性格。
  他不是那种一定要坚持自我的艺术家,他明白要做一件事就需要对各方面妥协,没有说撂挑子走人的。
  但在妥协的同时,还是会坚持一些自己的东西。
  看似矛盾,其实这才是真正的生活,生活就是不断的改变和适应。
  就算不拍电影了,他还能干点别的,而且能干的很好。
  冯小刚同样在不断的妥协,没有所谓艺术家的脾气,这样的导演容易获得投资商的青睐,因为他们不会让投资商亏钱。
  张艺谋这些年的电影都没有亏过,即便国内票房不佳,也能从国外收回成本。
  有媒体表示张艺谋近几年的电影离好电影还差了一口气。
  “那口气我很清楚,就是一个定位,当要求电影挣钱的时候,会差那口气,你心里想着怎么挣钱,就不纯粹了。”张艺谋回应道。
  相对来说,第六代导演往往是不管亏不亏钱,只拍他想拍的东西。
  他们很少考虑市场和投资,认为这才是对艺术的坚守。
  在这个市场经济的时代,张艺谋和冯小刚的选择才是大趋势,只考虑艺术,不考虑市场,国内的电影市场会越做越小。
  林子轩听说张艺谋有意拍摄武侠片,正在寻找投资人。
  这是《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奖的后续影响,《卧虎藏龙》还在北美的艺术院线上映,票房突破八千万美金。
  国外的艺术院线和主流院线不同。
  电影在主流院线一般只上映一个月,在艺术院线能上映三个月或更长的时间。
  《卧虎藏龙》在欧美等国掀起了一股武侠片的热潮,国内的投资人和导演们想借助这股热潮进入北美市场。
  投资人想赚钱,导演们想获得名气。
  张艺谋在西方具有知名度,是一个品牌,他只要表达出想拍武侠片的意思,拉到投资并不困难。
  他正在不断的摸索,从文艺片向着商业片转型。
  张艺谋比国内大多数导演看得都长远,文艺片的出路越来越窄,今后的电影市场是商业片的天下。
  他不介意拍商业片,这是他妥协的一面。
  李桉的片子也不是纯粹的文艺片,有商业的一面,要考虑观众的感受和票房。
  他现在接手好莱坞的超级英雄电影,是一部商业片,但他总想在商业片里加入文艺元素和人文关怀。
  就像在电影院里吃爆米花配可乐一样,要是端着一杯咖啡就不搭调了。
  虽然知道这样做可能导致影片的失败,李桉还是想把爆米花和咖啡放在一起。
  这就是坚持。
  坚持该坚持的,妥协该妥协的,这是一种生活态度。


第七百零二章 花儿们绽放的年代
  沪城,银都艺员进修学校。
  这是一所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业余艺术学校,开设有戏剧、表演和舞蹈等课程,教师多来自专业艺术院线的退休老师。
  国内像这样的艺术学校有很多,短期进修班三个月和半年,长期的有一两年。
  说实话,这种艺校的毕业证书并不被圈内认可,不过他们在演艺圈有一定的关系,让学生能进入剧组出演小配角。
  至于今后的发展,就要靠学生自身的努力了。
  进入这类艺校的学生有几种。
  一种是学习基础知识,为考入专业的艺术学院备战,把艺校当作跳板。
  另一种是想呆上半年,找机会进入剧组演戏。
  这比群众演员成功的几率更大,起点更高,怎么说也是上过艺校的,如果让导演在他们和群演之间选择,肯定选有表演经验的。
  这类艺校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学生涌入影视行业,但真正成功的不多。
  想想看,专业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都不一定有发展前景,何况是业余艺校呢。
  孙丽从部队退伍后,进入了这家银都艺校学习表演。
  她是沪城人,八二年出生,自幼学习舞蹈。
  后加入沪城东方小伙伴艺术团,到国外表演,十五岁初中毕业,考入沪城警备区业余文艺演出队,成为一名文艺兵。
  三年后离开部队,决定进入演艺圈。
  她在银都艺校一边学习一边等待着表演的机会,这一年孙丽十九岁。
  这期间,她参加了不少剧组的试镜,出演了一些可有可无的小角色。
  她意识到艺校的影响力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优质的资源掌握在影视公司的手里,只有和影视公司签约,才有机会出演主要角色。
  但全国像她这样的演员太多,没有拿得出手的作品很难引起影视公司的重视。
  这时候,新加坡一家电视台举办选秀节目,在沪城设立了考点。
  这个选秀节目叫做“才华横溢出新秀”,每两年举办一次,面向华人群体,在新加坡有着不小的知名度和收视率。
  电视台在沪城和花城等大城市设有考点,通过选拔就能前往新加披进行比赛。
  孙丽报名参赛,以深厚的舞蹈基础赢得了初赛的资格。
  她于五月二十七日赶赴新加坡,总决赛在六月二十九日举行。
  在新加坡的这一个月,她和来自新加坡、马来西亚、香港和台湾等地的选手比拼才艺,争夺最终大奖。
  新加坡电视台设有十个签约名额,只要获得奖项就有机会和电视台签约,出演影视剧和主持综艺节目。
  新加坡的电视台和国内不同,它是垄断经营。
  它的业务遍及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电影和数码媒体,是一家传媒集团。
  最终,孙丽获得了女子组的亚军和智慧大奖,却没有得到签约的机会。
  不过她在这次选秀上的表现赢得了不少的关注,刘德桦是决赛的评委之一,他称赞了孙丽的表现。
  与此同时,国内的一家时尚杂志刊登了一组少女的艺术照。
  照片上的女孩带着青春的青涩和懵懂,她叫杨蜜,京城人,不到十六岁。
  她出道很早,十年前就开始演戏了,是一位童星,在多部影视剧中饰演配角。
  这一年,杨蜜上初中二年级,她把自己的照片寄给了几家时尚杂志,获得了杂志社的青睐,从而走上了平面模特的道路。
  林子轩参加一场京城企业家的论坛活动,碰到了陈今飞。
  陈今飞主要从事房地产和建材生意,旗下的公司是京城最大的私营企业之一,在去年的大陆富豪榜上,名列第十二位。
  据说拥有上亿美金的资产。
  林子轩以往和他没有交集,这次是他主动来找林子轩攀谈。
  “林总,我有个干女儿在美国,最近要回来,一心想当演员,准备考电影学院,今后还请林总多多照顾。”陈今飞客气道。
  “陈总说那儿的话,以你的实力,开家影视公司就是了。”林子轩说笑道。
  “隔行如隔山嘛,我对影视圈不熟悉,你们才是行家,小孩子就让她玩几年,新鲜一阵子,以后怎么样还说不定呢。”陈今飞回应道。
  这倒是实情,有资本不一定能玩转演艺圈,花大钱拍烂片的例子并不少见。
  怎么样捧红一名演员,还是好梦公司更为拿手。
  “那行,有事儿你说话。”林子轩应承道。
  他没有答应什么,只是知道有这么个事情。
  一个礼拜后,一名叫做刘奕菲的十四岁女孩在陈今飞的带领下来到好梦公司,和林子轩见了一面。
  刘奕菲在美国生活了几年,形象不错。
  林子轩怀疑这和赵丽颖出演了《小雪的大冒险》有关,这部戏国外媒体有不少报道,赵丽颖在国际上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两人同样的年纪,刘奕菲或许是想走赵丽颖的路子,这才来到好梦公司。
  只不过,像赵丽颖那样的机会可不是随时随地都有的,好梦公司投入那么多资源才造就了一个赵丽颖。
  林子轩没有说破,鼓励刘奕菲认真备考,争取考上电影学院。
  如果有合适的角色会邀请她出演,锻炼一下演技,提升名气,安排一两个配角对好梦公司来说不成问题。
  至于说把刘奕菲签到好梦公司,林子轩压根没想过。
  这样的演员不好管理,后台太硬,说走就走,根本不在乎违约金,甚至人家自己弄个工作室或者影视公司都行。
  他不希望公司里有这种特例。
  “谢谢林叔叔。”临走前,刘奕菲礼貌地说道。
  “以你这么好的条件,如果能进入电影学院学习,在圈子里前景光明,我看好你将来的发展。”林子轩鼓励道。
  以林子轩在演艺圈的地位和以往的成就,这话传出去相当于替刘奕菲扬名。
  他看好的演员基本上都成名了,连黄勃也成了亚洲明星。
  林子轩这么说一方面是结个善缘,一句话的事儿,大家都高兴,就算不签刘奕菲,也没必要闹僵。
  其次这是实话,有了陈今飞的资源支持,刘奕菲想不出名都难。


第七百零三章 签约
  从新加坡回来后,孙丽明显感觉到了不同。
  虽然这个选秀节目没有在国内的电视台播出,但通过纸媒和网络的报道,让她不再默默无闻,有了一定的知名度。
  就此进入了影视公司的视线。
  沪城本地有两家影视公司和她进行了接触,讨论签约事宜,给予新人的待遇。
  孙丽还在犹豫。
  她在艺校里学习的不仅是表演,还有影视圈的基本常识,大家经常讨论哪家公司的实力强,明星多,容易出名。
  既然要签约,自然要挑一家有实力,待遇好的公司,她想再等等。
  京城获得了二零零八年奥运会的主办权,沪城举行了一系列的庆祝活动。
  孙丽参加了沪城电视台的一档庆祝晚会,需要表演一段舞蹈,如果是以前,她只能和其他舞蹈演员一起表演。
  在新加坡拿到选秀女子组的亚军后,就有了独自表演的机会。
  名气这种东西看不见摸不着,却能获得大家的认可。
  晚会采用录播的形式,孙丽来的很早,做好了准备,只是她要等到那些歌手大腕录好后,才能轮得到她。
  有些歌手来的匆忙,就是赶个场,电视台要配合他们的时间。
  孙丽一边等着,一边做热身运动。
  舞蹈不是上台就跳,要提前热身,让身体舒展开,才能在舞台上发挥出最佳的状态,否则身体僵硬,给观众不专业的感觉。
  虽然等了很久,她并没有不耐烦,部队的生活让她学会了忍耐。
  录完节目,她离开电视台,坐地铁回家。
  孙丽是单亲家庭,父母在她十二岁那年离异,她跟着母亲生活。
  当时她们没有房子,居无定所,只靠母亲做售货员的微薄工资过日子,处境相当艰难,父亲却不管不问。
  她对父亲有着不满,同时养成了坚强独立的性格。
  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母亲给她留了饭,聊起了女儿的前程。
  和影视公司签约是一件大事,母亲希望女儿在身边生活,孙丽则考虑的更多,母女俩开始了日常的互相说服模式。
  目前,国内的演艺圈大致分为三块。
  京城演艺圈、沪城演艺圈和花城演艺圈,最近崛起的湘南还不成气候。
  花城演艺圈只在粤语地区有影响力,沪城演艺圈在电影资源上稍显薄弱,远不如京城演艺圈的根基雄厚。
  这几年,沪城成为华国的经济中心,在娱乐产业上加大投入,奋起直追。
  除了邀请大导演和大明星来沪城发展,还打造影视人才的培养基地,沪城戏剧学院相当于京城的电影学院。
  好梦公司在沪城投资的电影院线享受各项优惠政策。
  如果在沪城创建电影公司,投资影视剧,前三年免税,沪城还拿出十五亿人民币建造了车墩影视城。
  孙丽对这些一知半解,这属于产业规划。
  她现在只是一个退伍没多久,刚进演艺圈的新人,考虑的是寻找演戏的机会。
  沪城这边的影视公司不行,找她签约的那两家公司没什么大明星,制作的电视剧都没怎么听说过,实力有限。
  只有进入大公司,才有更多的机会。
  这时候,她接到了一个电话,来自好梦公司的经纪部门。
  在艺校里,大家讨论最多的无疑是好梦公司。
  《卧虎藏龙》拿到奥斯卡奖,那么风光,《我的野蛮女友》让黄勃和高园园成了大众偶像,《白蛇传》捧红了刘滔和黄晓明,更别说还有冯小刚和葛优这样重量级的导演和演员。
  他们幻想着进入好梦公司,然后成名成腕。
  孙丽同样这样想过。
  而且,她的经历和刘滔有点像,都是文艺兵出身,退伍后进入演艺圈。
  “你们真是好梦公司?”孙丽怀疑道。
  也难怪孙丽怀疑,她没想到那么大的公司会关注到她这样的小演员。
  “放心吧,我不会骗你,我刚从国外回来,这一段挺忙的,抽不出时间到沪城见你,你能来京城一趟么?先过来看看,路费公司报销,怎么样?”电话那头传来一名女子的声音。
  “好吧,我过去看看。”孙丽想了想,答应道。
  “那行,准备好了打电话给我,我派人去接你。”电话里的女子沉声道。
  “不用,我自己去你们公司。”孙丽婉拒道,“到时候我找谁啊?”
  这不是怕麻烦别人,而是保持警惕。
  社会上的骗子不少,打着影视公司的幌子骗钱骗色,上当受骗的人有苦难言。
  “我叫叶晶,你来了报我的名字。”小叶回应道。
  小叶的确很忙,在英国三个月的时间累积了不少事情,助理都是新人,做事情难免有疏漏的地方,她要逐一核查。
  还要替手下的演员争取各种资源。
  比如今年的电视金莺奖,能不能给刘滔争取一个观众最喜爱的女演员奖。
  虽说刘滔的演技不是那么好,可在年轻观众中很受欢迎,这种奖项由观众投票决定,有操作的空间。
  倒不用花钱刷票,只要在投票前为刘滔加大宣传,肯定能影响到一批观众。
  小叶把王保强从《英雄》剧组里拉了出来。
  好梦公司正在筹拍一部军旅题材的电视剧,这部剧集合了公司的一批青年男演员,包括黄晓明、夏雨和张涵予等人。
  或者说是好梦公司一众青年演员的集体亮相。
  这是一部纯粹的男人戏,讲了在新世纪里军队的建设和士兵的成长。
  “也不知道那导演怎么想的,他要你们先把这部戏排成话剧,在舞台上演出,等你们演熟了再拍电视剧。”小叶挂了孙丽的电话,抱怨道,“你没演过话剧,能不能演好?”
  “没问题,我可以学。”王保强坐在小叶的对面,保证道。
  话剧因为要直面观众,非常考验演员的表演和应变能力,能把话剧演好,演电视剧一般没有问题。
  导演想把这部戏排成话剧在部队里演出,看看士兵们的反映。
  再讨论剧本还有什么欠缺的地方,力求较为真实的表现现代军营的生活。
  一方面锻炼演员,一方面丰富剧情,只有打动士兵,才能打动观众。
  “我给你报了一个短期的表演班,你去上上课,充实自己。”小叶安排道。


第七百零四章 主动性
  正规的艺术院校开设短期的进修班,京城电影学院和戏剧学院都有。
  进修班也叫速成班,讲课内容分为两部分,一个是基础,一个是实用。
  老师不会那么系统的讲解表演知识,只让学生对表演方法有个大概的了解,到剧组后再通过实践积累表演经验。
  这不算是骗钱,只能说是各取所需。
  小叶给王保强报的是京城戏剧学院的进修班,一年时间,一边学习一边排演话剧,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戏剧学院重视理论基础的教学,刚好弥补王保强知识层面的不足。
  这期间,他还可以继续在影视剧里出演配角。
  小叶并不清楚公司对王保强的后续安排,不过从这部叫做《士兵突击》的剧本里她能看出公司的重视。
  《士兵突击》是一部群戏,王保强扮演其中一个角色,戏份很重。
  相比较而言,黄晓明等人都已成名,王保强还不被观众熟知,能拿到这个角色连小叶都觉得奇怪。
  按照上面的说法,这是公司里青年演员的一次集体演出。
  “机会难得,你可要把握住,碰到问题就提出来,我来解决。”小叶提醒道。
  “我知道了,叶姐。”王保强答应道。
  王保强离开后,小叶翻看着孙丽的简历,这是林总交待的任务。
  据说是因为刘德桦夸奖了孙丽,引起林总的注意,在看了孙丽的选秀录像后,决定把她签到好梦公司。
  小叶听说过这个选秀节目。
  新加坡的电视台闹得挺大,在京城、沪城、花城和长安四座城市设立考区,先是各个考区的比赛,再是华国区的比赛。
  他们邀请了国内演艺界的名人作为评委。
  刘德桦是新加坡总决赛的评委,香港明星在拍电影期间还会抽时间拍广告和参加各种社会活动。
  对刘德桦这样的明星来说,片酬不是他的主要收入来源。
  广告和商业演出才是重点,他在内地的出场费要几十万,不过就是露个面,唱首歌的事儿,来钱很快。
  想到刘德桦,小叶不由得想起了在香港的黄勃。
  七月份,《我的野蛮女友》在日韩等国上映,引起轰动,票房一路攀升。
  尤其是年轻观众,是观影的主力人群。
  以往在这两个国家卖座的华语片都是港片,程龙的功夫片最受欢迎,如今要加上这部爱情喜剧片了。
  黄勃和高园园前往日韩宣传,受到热烈欢迎。
  这样的结果让国内媒体和影视公司始料未及,《我的野蛮女友》俨然有横扫亚洲的趋势,大家都在琢磨原因。
  是因为剧情反传统,还是说这类爱情喜剧有市场……
  有人提出一个观点,新一代的年轻观众成长起来了,这些年轻人厌倦了旧有的东西,他们喜欢叛逆和颠覆,与众不同。
  亚洲各国的年轻人虽然生活在不同的国家,但心理需求大抵相似。
  《我的野蛮女友》符合新生代观众的口味,这是电影成功的主要因素。
  如今国内四五十岁的导演在怀旧,拍摄六七十年代的故事,第六代导演把目光放在社会边缘群体上,拍摄乏人问津的文艺片。
  林晓玲关注新一代观众的需求,这才有了电影的成功。
  或许电影人应该重视年轻人想看什么,他们才是这个社会的未来。
  小叶挺看重这件事,研究了不少评论和好梦公司自己的分析报告。
  在英国的这三个月,她和国外的经纪人有过接触,发现国外的经纪人不是演员的保姆,他们需要掌握各方面的知识。
  不仅替演员选择合适的剧本,规划演员的演艺道路,还精通电影制作的方方面面,从预算到宣传,简直是全能型的人才。
  他们会分析一部电影的得失,避免下次出现类似的错误。
  和电影公司的老板,以及制片人据理力争,主动性非常强。
  国内的经纪人更像保姆和管家,或者是联络员,没有深入到电影的制作环节,专业性不强,掌握不了主动,没有发言权。
  这和国内影视行业的大环境有关。
  导演是剧组的中心,经纪人插手太多容易引起导演的反感,结果适得其反。
  从英国回来后,小叶看到了差距,决心严格要求自己,她要把这个行业摸透,不能是一知半解的状态。
  以前她不会想着给王保强报个表演班,她觉得这不是自己的责任,要看公司的安排,她只是个小经纪人,没有那么大的权利。
  现在她看问题的方式变了,从照顾演员到培养演员,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小叶意识到要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站在一定的高度看待经纪人的工作。
  对于小叶的这种转变,林子轩乐见其成。
  他站在影视公司老板的位置考虑问题,一家公司难免出现演员离开的情况。
  这有多方面的原因,要么觉得钱拿少了,要么觉得公司不公平,要么是想要更好的发展前景。
  好梦公司暂时没有发生演员离开的事件,主要是营造了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
  而且,这些演员还没到大红大紫的时候,有些大红大紫的演员心态比较平和,野心不大,这才维持住了局面。
  但这种局面肯定会被打破。
  随着社会资本的涌入,将出现越来越多具有强大背景和实力的影视公司,开出演员无法拒绝的条件,特别是对成名演员而言。
  被挖角是正常现象。
  也有演员选择自己开工作室或者影视公司,自己当老板赚钱。
  今后的影视行业向着多元化发展,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局面,如何处理各家影视公司的关系,应对演员离开的问题,需要认真对待。
  影视公司和演员之间有经纪人做纽带。
  在国内,经纪人和演员隶属于影视公司,这种模式限制了双方的发展。
  如果演员想出演其他影视公司的戏,替他们赚钱,就可能产生矛盾,好梦公司的电影需要其他影视公司的演员,也要协调双方的关系。
  经纪人夹在中间,平衡影视公司和演员之间的纷争。
  怎么解决被挖角的问题,怎么让演员和影视公司和睦相处,林子轩觉得经纪人是其中的关键,他想做一个实验。


第七百零五章 成就感
  林子轩的想法并不复杂,就是在合适的时机把经纪部门的一部分分离出去,成立一家独立的经纪公司,和好梦公司脱离关系。
  好梦公司继续保留经纪部门,为那些没有野心,愿意留在公司的演员服务。
  有想法的演员到新的经纪公司,和经纪公司重新谈条件,签合同。
  这样的人公司想留也留不住,不如放手,给他们发展的空间。
  一家独立的经纪公司有不少的好处,它可以去挖其他影视公司的演员。
  如果好梦公司出面挖墙脚,容易引起两家影视公司的纠纷,经纪公司本来就是培养演员的,出面正合适。
  它还可以用多种方式发掘演员。
  好梦公司采用的是精英模式,签入公司的演员都有成名的机会,从短时间看,让公司星光璀璨,拥有众多明星。
  但林子轩清楚,这种模式无法长久,公司要做成百年企业,就要改变。
  经纪公司采用淘汰制,派出星探四处寻找好苗子,签进公司,只是不能保证成功率,竞争相当残酷。
  这才是发掘演员的正常流程,而不是依靠林子轩的超前眼光。
  经纪公司的合作方式更为灵活多变。
  它不光和好梦公司合作,还和其他影视公司、电视台、各类媒体合作。
  和演员签订不同的合约,提供不同的服务,把经纪工作专业化。
  而且,它不仅签演艺圈的明星,还有体坛明星、艺术家和文艺圈的著名作家,业务范围更广,涵盖多个行业。
  这种模式在好莱坞早已有之。
  好莱坞的大型经纪公司旗下有世界顶尖的导演和巨星,和电影公司合作拍片,提供各式各样的经纪服务。
  电影公司只要有一个项目,经纪公司选出合适的导演、演员和幕后制作人员。
  这叫做打包服务。
  可以说,经纪公司在好莱坞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当然,国情不同,经纪公司的发展前景也不同。
  国内同样有类似的经纪公司,但规模太小,眼光太短,发掘出来的演员往往是向影视公司输送,从中获得收益。
  再说,有华影集团这种巨无霸在上面,经纪公司想像好莱坞那样根本不可能。
  林子轩是想在规则允许的情况下做个实验,看看最后发展到什么地步,或许会有惊喜也说不定。
  他在培养小叶的能力和她今后的班底。
  国内的影视资源大多掌握在影视公司手里,一家独立的经纪公司很难生存,所以需要一批明星作为班底,才有筹码和影视公司谈判。
  小叶的个人能力,明星的名气,和各方面的关系,是能否成功的要素。
  这个过程可能需要几年的时间,也可能要十年以上。
  到了他觉得小叶能独立经营一家公司的时候,就是实验实施的阶段。
  林子轩会为小叶提供初期的启动资金,相当于风险投资,这和好梦公司无关,是他个人的一个投资项目。
  他希望今后国内出现一家真正专业的经纪公司。
  只有专业化才能为演员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一个大明星让自家亲戚当经纪人,这人不具备专业素质,无法提出专业的意见。
  国内的影视行业不成熟,经纪人是一个方面,混淆了经纪人和保姆的概念。
  如果国内演员到国外发展,就能明白经纪人的重要性,像李桉这样的大导演在好莱坞同样要听取经纪人的建议。
  不是说好莱坞的经纪人制度就非常完美,也存在种种弊端。
  比如经纪公司注重利益,非常现实,抛弃那些失去价值的演员,追捧大明星。
  他们影响电影的制作过程,操纵媒体,为了利益不择手段。
  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完美,林子轩不能保证自己的想法最终能得到好的结果。
  这就是一个实验,能不能成功还不确定。
  至于小叶能达到什么高度,要靠她自身的努力。
  其实,看着一个自己培养出来的人一步步的成长,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情。
  七月下旬,孙丽坐火车来到京城,为此她花了几天时间说服母亲。
  天气有些热,火车站上还有一些奥运五环旗,这是庆祝申奥成功留下的痕迹,在不远处的墙上,写着“京城欢迎你”的字样。
  在来之前,她打听过好梦公司的地址和路线,坐地铁和公交车都能直达。
  这两年,京城的轨道交通建设很快,缓解了市民出行的压力,很多景点和商圈附近都有地铁站。
  孙丽出了地铁口,稍作打听,找到了好梦公司。
  好梦公司的员工突破七百人,包括好梦院线的职员,整栋写字楼的五个楼层都是公司的办公场所。
  平时在公司的只有一两百人,大多在外拍戏和做宣传。
  光《英雄》剧组就带走了两百多人,影视基地还有一两百人,留在公司的以创作部门和后勤部门为主。
  孙丽来到公司前台,碰到一个短发微胖的女孩,看着眼熟。
  “你不是小青么?”孙丽惊讶道。
  在《白蛇传》的众多演员里,海青饰演的小青让观众不知道说什么好。
  她演的小青活泼有趣,演技在线,但观众普遍认为这个小青有点胖,网上有网友戏称她为胖青。
  海青觉得挺委屈,她为了出演《白蛇传》特地瘦身了,锻炼了两个月呢。
  “是啊,我在这儿体验前台的生活,你找哪位?”海青热情道。
  海青七月份刚从电影学院毕业,和好梦公司签约,正在参加公司的入职培训,中午无聊跑到前台义务帮忙,那位前台的妹子吃饭去了。
  “我叫孙丽,找叶晶,是你们公司的经纪人。”孙丽回应道。
  “叶姐啊,你等会,我打电话问问。”海青熟练的拨打起公司的内线电话。
  小叶进入公司快两年了,从新人混成了老员工,加上最近她手下的黄勃和刘滔陆续走红,还有幸运的赵丽颖,她在公司里名气大增。
  大家都知道经纪部门出了一个好运气的经纪人,她接手的演员不知怎么的就出名了,也有人说和林子轩有关系。
  海青在拍摄《白蛇传》期间认识了小叶,一起吃过饭。
  “叶姐在上面,你到楼上的经纪部,第三个办公室就是。”海青交待道。
  孙丽谢过海青,走进了好梦公司。


第七百零六章 交流
  等到前台小妹吃饭回来,海青继续参加下午的培训。
  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人力资源部门的培训内容逐渐丰富,除了要了解公司的运作模式,还组织了促进员工之间交流的活动。
  这些员工来自各个部门,互相认识有利于今后工作的开展。
  海青是这批培训人员中唯一的演员,性格活泼,和大家相处的不错。
  她是金陵人,自幼学习舞蹈,十七岁进入苏省歌舞剧院成为一名舞蹈演员,拿过舞蹈奖项,擅长编舞。
  不过由于跳舞时腰部受伤,她随后考入京城电影学院表演专业。
  当舞蹈演员那会还好,每天都要练舞,注重保持形体。
  进入电影学院后,或许是以前过的太辛苦,海青走上了自我放飞的道路,在饮食上不那么节制,从九十斤猛增到一百三十多斤。
  就这样成为微胖界的一员。
  在同学眼里,她是女汉子一枚,在她身边特有安全感。
  去年有了出演《白蛇传》的机会,海青捡起了老本行,为了瘦身每天坚持做运动和跳舞,效果明显。
  和以前相比,她如今的形体已经很好了。
  《白蛇传》让她在观众中混了个脸熟,不算是走红,观众知道她演了小青,却还没有记住她的名字。
  有了这层关系,她毕业后顺利签入了好梦公司。
  事实上,现在好梦公司签的演员越来越少。
  一家公司的资源和容积有限,把演员签进来,就要提供资源培养,不能耗费人家的青春,给耽误了。
  目前公司容不下那么多演员。
  好梦公司正处在转型期,能不能成为国际化的影视公司就看这几年的发展。
  公司的资源集中在几个大的影视项目上。
  像《小雪的大冒险》,有两亿五千万的银行贷款,《英雄》投资一亿五千万,如此以来,用在其他项目上的资金就要削减。
  林子轩在签约方面非常谨慎,只有等到公司走上国际化,有了更广阔的空间,扩充了容积,才会签下更多的演员。
  他今天没什么事儿,过来和新职员聊一聊。
  对于新职员来说,这是难得的机会,不是谁刚进公司就能和老总近距离接触。
  林子轩和他们提到公司的发展规划,鼓励他们用国际化的眼光看待这个行业。
  贸易全球化,电影同样如此,今后和国外合拍的影片将越来越多。
  不光引进来,还要走出去,这个行业有着无限的可能,当然,未来是美好的,眼下还需要脚踏实地。
  这些不是套话空话,站在他的位置,眼光已经不局限于国内的电影产业了。
  但这些新职员需要从底层做起,绝大多数人走不到高位,或许还会离开这个行业,没有那么美好的未来。
  好在他们正年轻,听到林子轩的话,有些激动,似乎未来就在自己手里。
  进入好梦公司,就是梦想开始的地方。
  “林总,你怎么看待咱们的审查制度?”在交流环节,有员工大胆提问道。
  “我觉得有进步,在九十年代,禁影片和禁导演是常见现象,我们当时弄了一部《编辑部的故事》,没有电视台敢播,你们能想象么?后来的《海马歌舞厅》,在播出期间被停了。”林子轩回应道,“这类剧集放在现在都没问题,大众的思想和社会风气逐渐开放,审查自然就宽松了,今后应该会更好。”
  林子轩知道年轻人比较急躁,总想着一步到位,恨不得明天国内就实行电影分级制度,向着好莱坞看齐。
  他们认为审查制度是华国电影发展的最大阻碍。
  不可否认,审查制度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国内电影的题材和创造力,但不是阻碍电影发展最主要的原因。
  工业化的基础,专业人才的培养,资金的投入,院线的建设……
  这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国内影视公司用的摄影机大多是从国外进口的设备,因为国外的设备质量高,拍出来的效果好,这就是工业基础。
  这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说拍几部大尺度的文艺片就能攻陷好莱坞了。
  审查制度的放开不会一蹴而就,是和社会的开放程度相对应,社会开放的程度高了,审查自然而然的就放松了。
  “当然,这不是说我们什么都不做,干等着就行了,作为电影人,应该积极的争取一个宽松的创作环境,这需要大家一起努力,你们也是其中的一份子。”林子轩鼓励道。
  “林总,文艺片真的没市场了么?怎么才能挽救文艺片?”有人请教道。
  这应该是一位文艺片爱好者,看得出是真心在问这个问题。
  “实事求是的说,文艺片的市场在变小,这有多方面的原因,商业片的冲击,观众兴趣的改变,票房因素,文艺片沦为小众。”林子轩分析道,“但不是说文艺片就要消失了,而是需要找准定位。”
  “咱们公司投拍了多部文艺片,像以前的《小城之春》和《回家》,今年的《盲井》和《卡拉是条狗》,尝试为文艺片找到新出路。”林子轩继续道,“我相信只要定位明确,质量有保障,加大宣传力度,文艺片也有生存空间。”
  “林总,我们听了您的好多事迹,您能不能给我们讲几个?”有人提议道。
  林子轩在国内的影视行业是个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流传着不少小故事。
  “什么事迹啊?都是八卦吧。”林子轩说笑道,“那好,我就说说自己的一点体会,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京城广播电台,和你们一样,刚刚毕业,踏入社会,每天骑将近一个小时的自行车上班。”
  “在电台的少儿栏目组,我第一个月干杂活,第二个月负责拆听众的来信,给听众写回信,写信的大多是孩子,说起来挺枯燥。”林子轩讲述道,“我发现在那些来信中,大多数孩子提出想听新的故事,可当时的童话故事都太老了,我就想能不能自己给孩子们编童话故事。”
  “我想说的是你们今后的工作可能很枯燥,但要学着主动,不能被动的工作,说不定就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林子轩总结道。


第七百零七章 处罚
  在一家公司里,往往存在这几类员工。
  第一类听上级的话,按部就班的完成工作任务,兢兢业业,任劳任怨。
  第二类有自己的想法,主动做事,态度积极。
  还有一类偷奸耍滑,得过且过,最后一类能力很强,但不安分,总想着跳槽。
  作为公司的老板,林子轩需要第一类员工,重用第二类员工,观察第三类员工,开除第四类员工。
  能力强容易走上公司的领导岗位,这种人一旦跳槽,对公司的伤害更大。
  人力资源部门每个季度都会做一份职业评估,尤其是对公司各部门的领导,林子轩根据评估和自己的观察做出判断。
  这个判断肯定不是非常准确,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林总,你这是鼓励我们改行啊?”下面有人打趣道。
  进入好梦公司的员工大多是艺术院校毕业,性格外向。
  林子轩刚才说从播音主持到写童话故事,的确算是改行,或者说是不务正业。
  “改行又不是坏事,冯导以前做美工的,改行当了导演,你们里面要是也能出个冯导,都改行我也支持。”林子轩说笑道。
  培训课结束,林子轩看到了海青,把她叫了出来。
  “你是黄雷的学生吧?”林子轩询问道。
  “是的,黄老师带我们这一届。”海青回答道。
  由于郑洞添、林晓玲、俞飞鸿、徐静蕾和于东等人的关系,好梦公司和京城电影学院具有深厚的合作基础。
  于东是电影学院管理专业毕业,在招聘的时候自然倾向于电影学院的学生。
  所以,好梦公司里有个电影学院的小团体。
  林子轩是广播学院毕业,公司里也有不少广播学院的学生,相对来说,京城戏剧学院在好梦公司里的存在感最低。
  不过林子轩和戏剧学院的关系也不错,姜文、陈道明和徐帆都出自戏剧学院。
  公司规模大了,就会形成各种小团体,目前电影学院占据上风。
  “黄老师多才多艺,唱歌演戏教书做导演,样样精通,有机会和他合作一把。”林子轩称赞道,“你刚进公司,有什么意见可以提出来,主动一点,演员要有自己的想法。”
  海青在林子轩面前有些拘束。
  整个大学期间,她过的挺焦虑,特别是到了大三,别的同学出去拍戏,她因为形象的问题找不到戏拍。
  影视行业说的现实点就是要看脸,容貌决定着能不能在这行混饭吃,漂亮的女演员能轻易获得角色。
  海青在电影学院是学霸,班里的学习委员,但并不能帮助她得到演戏的机会。
  同学们都没想到,她竟然幸运的进了好梦公司。
  海青打听过,这是林总的决定。
  “我能不能不演古装戏啊,大家说我演古装太可乐了,没有古代女人的感觉。”海青想了想,提了一个要求。
  “这样啊,你的确不太适合古装,培训结束后你先到都市剧组吧,看看有什么合适的角色。”林子轩安排道。
  好梦公司的电视剧制作部门下面分成几个工作组。
  有专门拍都市剧的,有武侠剧的,还有历史剧和神话剧,每个组有固定的导演和幕后工作人员。
  这就是专业化和精细化。
  以往公司规模小,人手不足,拍一部戏大家都来帮忙,不分组别,现在为了提高效率和质量,明确分工。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专精的领域,历史剧和都市剧的拍摄手法显然不同。
  比如张纪钟擅长历史和武侠题材,赵宝刚习惯于都市题材。
  只有在自己精通的领域才能制作出优质的影视剧。
  当然,这种做法局限了导演的发展,也有导演擅长多种题材,不能一概而论。
  只不过,在大公司需要这种精细化的划分,公司越大,分工越明确。
  聊天的时候,林子轩发现海青偷偷看了一下手表。
  “怎么了?有事儿?”林子轩好奇道。
  “我晚上有个话剧表演,不过就是晚上演,不耽误白天培训。”海青解释道。
  “咱们是影视公司,不用按时上下班,演员的时间更自由。”林子轩不在意道,“我支持你们演话剧,这是好事儿,你们的话剧怎么样?”
  “是个小剧场,没什么观众,大家伙就是为了兴趣。”海青回应道。
  国内的话剧市场不景气,话剧演员的收入普遍不高。
  像冯远证,在圈子里很有名了,可也只拿几千块的工资,远没有影视剧赚钱,能坚持演话剧的演员都是对舞台表演的热爱。
  七月底,总局正式发文对《少林足球》在香港违规上映做出处罚。
  处罚决定包括暂停《少林足球》主要制作方香港星辉公司、环宇公司在内地的各项电影业务。
  《少林足球》在内地合拍方因监管不力,被通报批评,并停止引进《少林足球》到内地公映等。
  这个处罚明显留有余地。
  没有像媒体传言的那样直接封杀周星驰,不准周星驰在内地参加各种活动,只是暂停了周星驰的公司在内地的电影业务。
  如今《少林足球》在香港的票房即将突破五千万港币,周星驰获得了成功。
  在这种情况下,总局的态度颇为微妙。
  一方面表达了处罚的决心,否则今后这种情况会经常发生,香港电影人不把内地的电影局放在眼里,另一方面留下缓和的空间。
  “暂停”意味着不是永久。
  只要周星驰的认错态度良好,这件事其实没什么大不了,但如果周星驰一意孤行,不给总局面子,那这个“暂停”会一直暂停下去。
  看到这个处罚决定,林子轩放下心来。
  这说明总局在对待内地和香港的合拍片上相当谨慎,特别是在香港电影市场不景气的情况下,更为慎重。
  如此以来,林子轩就有信心让《无间道》在内地上映。
  在《无间道》的上映档期上,香港方面建议在十二月底的圣诞节档期。
  香港虽然有国庆节,可只有一天假期,对他们来说,十月份不是个好选择。
  林子轩因为不想让《无间道》和《小雪的大冒险》撞到一起,坚持十月公映,档期虽然重要,影片的质量更重要。


第七百零八章 主次
  《少林足球》被禁事件媒体报道一阵就过去了,老百姓只当热闹来看,不过在圈内影响要大一些。
  从中折射出香港电影人和内地电影局的一次博弈。
  香港电影人的心态较为复杂,他们还生活在过去的荣光里,放不下架子,觉得以前怎么来,现在还怎么来,凭什么要改变。
  香港电影的主管单位叫做电影发展局,以为香港电影提供服务为主。
  也具有监管职能,首先是烟火特技。
  由于涉及到安全问题,拍摄火爆等场面,要有执照,技术人员都要参加考试。
  还有一条法规,规定如何使用和烟火相关的器具,发展局会派人查看具体的使用情况,主要看技术人员是否拥有工作执照。
  其次是电影分级的监管,香港实行的是电影分级制度。
  最后是外景的使用,比如需要拍摄政府的办公大楼,发展局就充当联络中介。
  实际拍摄中,警察等相关部门会具体管理与各自部门职能相关的场面,发展局主要是监督摄制组,看有没有根据申请进行拍摄。
  由此可见,电影发展局和电影人之间没有主要矛盾,主要是服务方面的职能。
  就像拍摄《无间道》这类的警匪片,发展局有一套《电影拍摄指南》。
  剧组需要警方的指导,或者使用枪支等专业的道具,可以在这本指南上找到要联络的部门和人员,大概需要多少经费等等。
  警察部门也有相对应的公共关系科负责处理电影的拍摄事宜。
  即使是在警察局或者监狱拍摄,只要协调好,都没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当香港电影人来内地拍戏或者想让影片在内地上映的时候,就会碰到各种问题。
  正如《少林足球》要不要改名字的问题,周星驰觉得我这是在宣扬少林功夫,为什么要改名字,在香港就不会有人反对。
  这是两种不同体制和规则的碰撞。
  还有内地电影的分级制度,其实一直都有电影人呼吁,但实施起来并不容易。
  在大城市还能管控,到了底下的小县城和乡镇,怎么控制,你说这部电影有凶杀暴力镜头,不让未成年人观看,电影院根本做不到。
  这和不让未成年人吸烟一样,规定了也没用,小卖部照样把烟卖给青少年。
  只有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才能推动电影的分级制度。
  香港电影人正处在一个抉择的阶段,他们想进入内地,但又不满内地电影局的各种限制,不愿意妥协。
  《少林足球》是这种境况的一个缩影,周星驰刚好赶上了。
  因为媒体对他和《少林足球》的关注,让这件事成为了新闻热点。
  当确定了《少林足球》无法在内地公映后,香港媒体开始讨论《无间道》会不会同样遭到禁映的下场。
  两部电影都是大投资和大明星,香港和内地的合拍片。
  相比较而言,《无间道》的问题更严重,牵涉到帮派和毒品。
  香港的帮派片从没有被大陆引进的先例,这一次不知道能不能破例,媒体把目光聚焦到了好梦公司身上。
  这家内地最大的民营影视公司有多大的能量,就看《无间道》能不能过审了。
  “我们制作了两个版本,内地版本在剧情上做了一些删改,相信这部电影应该能顺利的进入内地市场,和观众见面。”于东面对记者自信道。
  《无间道》的最终剪辑权在好梦公司手里,拍摄的时候就做了准备。
  孙丽在京城住了一个礼拜,对好梦公司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今年年初,有家南方的报纸评选出了国内演艺圈的四小花旦,包括俞飞鸿、徐静蕾、章子贻和周讯,她们都是七零后出生的女演员。
  评选的标准包括演员的代表作,拿奖的分量和知名度。
  章子贻在拍了张艺谋的电影后,又接拍了程龙的电影,走向了国际。
  周讯这两年凭借文艺片在国际上拿了奖,出演的电视剧被国内观众熟知。
  四小花旦中,好梦公司占了两位,还不包括今年在亚洲走红的高园园。
  高园园的走红过于突然,名气有了,还缺少重量级的奖项,没有奖项始终得不到圈内人的认可。
  其他还有刘滔等人,好梦公司优秀的女演员太多了。
  孙丽感觉压力很大,想在这群女演员中混出头可不容易,她还不是科班出身,也许在其他影视公司更容易成名。
  而且,一旦签约今后就要在京城长期生活。
  作为沪城人,住惯了弄堂,对京城有种陌生感,不习惯,还要和母亲分开。
  她暂时没有能力买房子,把母亲接过来一起住。
  孙丽经过慎重考虑还是和好梦公司签了合同。
  她的性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不怕压力,同时还有经纪人的劝说。
  “咱们公司在资源分配上还算公平,会给每位演员创造机会,刘滔和你的条件差不多,进公司就是主演。”小叶举例道,“还有黄勃,熬了一两年,凭着《我的野蛮女友》走红了,大家都有机会。”
  小叶发现自己手下的演员都不是科班出身。
  黄勃是酒吧驻唱歌手,刘滔是文艺兵,王保强是群演,赵丽颖上了半年艺校,这个孙丽同样如此。
  林总怎么想的,就不能安排一个电影学院毕业的演员么?
  她只是这么想想,心里明白公司在资源方面对她做了倾斜。
  不说对刘滔和黄勃的照顾,光一个赵丽颖就让她接触到了更高的层面,认识到了和国外经纪人的差距。
  手下有个国际影星是一种底气,小叶现在做事更有主见和决断了。
  有媒体把好梦公司称为造星工厂,意思是进了好梦公司就代表着成名。
  小叶清楚演员能不能成名要看公司的重视程度,是公司在造就演员,同时演员成名后回馈公司,这是一种良性循环。
  要把主次弄清楚。
  “我手底下只有两名女演员,刘滔和小颖都走上了正轨,你过来我会替你争取好的资源。”小叶保证道,“我既然签了你,就会对你负责到底。”


第七百零九章 配合
  好梦公司创作部门的一间会议室内,正在进行《士兵突击》的讨论会。
  与会者包括导演、编剧、几位主要演员、八一电影制片厂的顾问和京城话剧院的舞台指导等人。
  这部戏是和八一厂合作拍摄。
  八一电影制片厂是国内老牌的电影厂,主要制作战争和军旅题材的影视剧。
  在国内,想拍这一类型的影视剧需要和相关部门协作。
  比如八一电影厂,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和公安部下属的金盾影视中心。
  与这些单位合作,一方面让剧本更为真实,突出主旋律和宣传作用。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审查需要,他们不负责审查,但熟悉审查的诀窍,提出有价值的建议,这就是顾问的作用。
  八一厂还能提供军营作为拍摄场地和各种服装道具。
  至于京城话剧院的舞台指导,是因为《士兵突击》要采用话剧和电视剧相结合的方式,先排演话剧,再拍电视剧。
  等到电视剧播出后,话剧继续公演,以后还会拍电影版。
  这是一种各种艺术形式互动的新尝试。
  用话剧作为基础打磨剧本和演员,再用影视剧带动话剧市场,这种互动有可能带来双赢的局面。
  好梦公司没做过话剧,这次是和京城话剧院合作。
  话剧这些年市场不景气,其中一部分原因是受到了影视剧的冲击,能在家里看电视谁还到剧场看演出啊。
  话剧在剧场演出,主要收入来源是出售门票,没有广告赞助,观众流失严重,造成话剧市场的萧条。
  艺术说起来高雅,没钱也玩不转。
  由于缺乏资金,京城话剧院每年排演的大戏越来越少,更没有精力创作新戏。
  话剧想走出困境,需要开放思想,和影视行业挂钩,注重宣传,利用明星的号召力吸引观众,不断的推陈出新。
  艺术和商业的结合才是这个时代的主流。
  在这部戏里,王保强扮演许三多,黄晓明扮演成才,许三多的老乡,五班的班长,夏雨扮演史今,三班的班长,陈昆扮演伍六一,三班的副班长,张涵予扮演袁朗,大队的中队长。
  黄勃因为宣传《无间道》,以及出演《无间道》的续集,只在电视剧中客串。
  这是好梦公司青年演员的阵容。
  张涵予和夏雨是京城戏剧学院毕业,黄晓明和陈昆是京城电影学院毕业,只有王保强不是科班出身。
  科班出身的演员在学校都有表演话剧的经验,会排演毕业大戏。
  只是在剧院公演的机会不多。
  来自京城话剧院的舞台指导认为应该使用专业的话剧演员,话剧和影视剧的表演形式不同,一旦站在舞台上,就不允许犯错。
  而且,话剧由一个个戏剧片段组成,跳跃式进行,和电视剧的连续性有差异。
  他只负责提出建议,决定权在好梦公司手里。
  刚开始排演话剧肯定是用公司的演员,等到电视剧播出后,这些演员估计也没时间演话剧了,那时再把这部话剧交给京城话剧院运作。
  事实上,除了王保强,其他演员很忙,都有戏拍。
  但《士兵突击》是公司重点打造的电视剧,就算再忙也要参加。
  “我知道你们忙,各人把时间安排好,十月份进行彩排,争取年前在部队公演,这是慰问演出。”导演安排道,“明年三月份开机,你们做好准备,要在军营里训练一个月,练出点士兵的气势来。”
  八月初,《无间道》杀青,进入后期制作。
  电影在香港的宣传工作如火如荼的展开,投入三百万港币,设计了多幅海报,出现在地铁站和巴士上。
  香港的两家电视台定期播放三分钟的电影片花,全港人都能看到。
  海报有三种,一种是刘德桦和梁朝维的两人对决,一种是四大影帝同时亮相。
  还有一种是五人的海报,加上了黄勃。
  以黄勃如今的知名度,具有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何况还是唯一的内地演员,好梦公司肯定要制作一款有黄勃的海报。
  在《少林足球》拿到超过五千万港币的高票房后,香港电影人暂时对市场恢复了信心,认为这是市场回暖的表现。
  香港观众没有抛弃他们。
  他们期望《无间道》再接再厉,创造佳绩,给投资人增加信心,盘活市场。
  加上刘德桦在香港演艺圈二十年的人脉关系,不少明星为影片捧场宣传。
  九月底,《无间道》将在香港的好梦影院举行首映式。
  这家影院是好梦公司收购的电影院,花费上千万港币,隶属于好梦院线。
  经过内部改造,翻修一新,趁着《无间道》的首映正式开业。
  在香港经营院线比内地宽松,只要影院符合放映条件,无不良记录,就能拿到经营许可证,但后续的经营并不轻松。
  香港是个竞争激烈的商业社会,所谓强龙不压地头蛇,好梦公司要保持低调。
  《无间道》在内地的宣传工作准备就绪,不过没有启动。
  林子轩虽然有信心,可也要等待电影审核通过后才能大张旗鼓的宣传,否则就有虚假宣传的嫌疑。
  接受记者采访的时候只能含糊其辞,说是有希望在内地上映,正在争取等等。
  实际上,《无间道》由于涉及到帮派题材,又有香港的四大影帝出演,早就成了媒体的热点,宣传只是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经过大半个月的后期制作,《无间道》的内地版出来了。
  内地版削减了帮派争斗,对警察死亡的场面采用暗示手法,没有直接的镜头,增加了黄勃的戏份,影片的结局刘德桦因为被人举报遭到抓捕。
  好梦公司把影片送到总局,总局相当重视。
  香港的娱乐媒体和电影人都在盯着这件事,他们想知道内地电影局的态度,到底什么样的片子能在内地上映。
  警匪片和帮派片是香港电影的主流之一,如果《无间道》能够在内地上映,代表着香港的警匪片有了新出路。
  经过电影委员会的审查,《无间道》拿到了电影局的公映许可证。
  电影局在向香港电影行业释放信号,内地有内地的做法,不配合的就会被禁,配合的自然放行。


薪越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