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5章 卡住的泰坦
作者:十七筝|发布时间:2024-06-29 09:42:56|字数:4379
工头确实比之前的驾驶员要更擅长使用风镐一些,在弄懂了怎么操作采矿型泰坦之后,便很快用装备在采矿型泰坦上的风镐在面前的岩壁上继续着他们之前被打断的工作,并且很快便将一片岩壁破碎,变成了一地碎石。
只是当工头打算和往常一样,将这些开采下来的矿石清理出去的时候,却发现身上的这套设备限制了他的动作,一时之间僵在了那里。
“你可以把矿石捡起来,放到后面的矿斗里。”研究员以为他是不知道矿石该放哪里,于是出声提醒。
但陈新却拍了他一下说道:“他弯不下腰,捡不起来地上的矿石。”
被陈新这么一提醒,研究员顿时反应过来,赶忙来到了工头身旁,看了一眼他身上的设备之后,才赶忙说道:“他穿的是普通的防护服,后背的生命维持设备和简化机的结构顶住了,所以他才弯不下腰来,在原本的设计里,是可以蹲下来捡矿石的。”
对于这番解释,陈新倒是理解的点了点头,这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是泰坦,就算是简化的丐版,在上面搭载一套生命维持设备也是很简单的事情。
但是这样的设计在陈新看来却显得并不实用,因为防护服本身就带有生命维持设备,如果为了驾驶泰坦还要重新设计新的防护服就有些多余了。
至于说现在这个是怎么设计成这样的……泰坦驾驶员穿的可不是防护服,而是泰坦的驾驶服,他们身上的生命维持设备和普通防护服上的结构不一样。
这种问题在设计中其实挺常见的,因为研究人员最开始设计某样东西的时候,首先考虑的实现核心目标,解决有无问题,之后才是在实现了核心目标的基础上加以改进,添加其他设计目标。
在最终定型之前,一切都还是可以修改的,而这也正是测试的目的。
找出不足或者不合理的地方,进行修改。
不过看着工头在研究员和泰坦驾驶员的帮助下解开了身上的固定连接,从采矿型泰坦上下来,陈新皱着眉头来到这台简化版的泰坦旁边,示意几人让开,自己捡起地上一块较大的矿石,放进了矿斗里之后,才对工头问道:“你们一天要重复这样的工作多少次?”
“这我们没数过,一天几十次总是有的,这个和岩壁的硬度,还有我们干活的效率有关。”工头面对陈新,显得有些拘谨。
陈新点了点头,看向了研究员,对他问道:“我之前看原型机上还有大鳌辅助装卸矿石,为什么简化机上去掉了这个设计?”
“这个……”研究员被陈新问的一愣,缓了缓神才解释道:“那套设计不是很稳定,而且操作有点复杂,感觉不是很方便,加上成本方面的考虑,所以在简化版上就取消了这个设计,改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听到研究员这么说,陈新无奈的摇了摇头,对他说道:“虽然简化结构,降低成本很重要,但是你们这也做过头了啊!再复杂的设计,也比这样直接弯腰捡石头省力吧?”
“啊这……是我们考虑不周了。”虽然这个设计不是他改的,但此时研究员也只好背锅了。
事实上,在之前的实验室测试阶段,这台采矿型泰坦最初是保留了辅助机械臂来收集矿石,然后直接装到后面的矿斗里的。
但是因为是矿斗,并不是在标准泰坦上使用的矿舱,二者在结构上存在着一些差异,这也就导致了当简化机降低前身用两只机械臂收集矿石的时候,矿斗里的矿石会从里面滑出来。
虽然说加装一道隔板就能够解决问题,但当时他们为了简化设计,加上实际测试的时候,驾驶员弯腰捡石头也没觉得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所以也就去掉了相对复杂的机械臂设计。
然而此时听陈新这么一说,研究员也反应过来自己想差了。
实验测试的时候,他们只是破碎一块用水泥浇筑出来的模拟石块,就算用风镐打碎之后,也只是裂成几块,随手捡起来以外骨骼的出力来说,确实很轻松,只是弯下腰的事情。
但是对于矿井下的工人来说,这就意味着他们一天要弯几十甚至上百次的腰。
原本是为了工人提高生产效率,减轻劳动强度而设计出来的设备,反而增加了工人的劳累程度,这样的设计无疑是不可取的。
所以在陈新指出了这一点之后,研究员很快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才主动背了锅。
不过背锅并不是为了把这件事敷衍过去,研究员很快对陈新问道:“院士你觉得应该加回原本的机械臂设计吗?”
“这一点我没有发言权,要问这位工人师傅才行。”陈新指了指面前站着的工头,对研究员说道:“到底好不好用,要他们这些实际使用者用过才能给出最直观的答案,是不是要改成机械臂辅助收集矿石的结构,还是让他看看是怎么回事再说。”
“好的,我明白了。”研究员点了点头,没有再多说什么,只是将目光看向了身后刚才众人过来的通道,等候着原型机的到来。
只是等了好一会也不见原型机下来,倒是驾驶员自己从一旁的升降梯下来了。
“抱歉院士!原型机体型太大,在下来的时候卡住了。”原型机的驾驶员一脸的无奈和沮丧,好不容易捞到了泰坦的驾驶机会,结果却因为体型缘故被卡住,他这是丢人丢大发了。
陈新听到这话,脸上的表情顿时也是一惊,诧异地问道:“怎么卡住的?在哪卡住的?”
“就在上面的坑道,我本来进来还是很顺利的,并没有遇到什么阻碍,但是上面下来的坑道突然变窄,就把机体卡住了。”驾驶员说到这里,也是一脸的委屈。
本来只是一次测试,加上之前的通道都顺利通过,他也就马虎了一下,结果没想到因为光线太暗,他没注意前面的坑道突然变窄,于是乎就被坑道的洞壁卡住了。
第四百九十二章
最终在简化机和几名装备了外骨骼的矿工的帮助下,被卡住的泰坦总算顺利脱困,测试得以重新顺利进行。
不过这一次驾驶原型机泰坦的是驾驶员而不是矿工。
毕竟是真正的泰坦,必须要接受专业的训练才能开得起来,不是普通矿工能玩得起来的。
而看到了真正泰坦的开矿效率,无论是矿工还是矿场的技术员,都对这种大型机器赞不绝口,尤其是看到泰坦能够一边继续对岩壁进行破碎,一边还可以用下腹的两只机械大鳌不断的将矿石塞进肚子后面的矿舱,这就更让他们眼睛发亮了。
虽然说现代科技的发展已经让工矿产业脱离了原始而繁重的体力劳动,但现在这种大环境下,这座矿坑所采用的还是相对原始的体力劳动模式。
工人用风镐去破坏岩壁的结构,使其破碎变成矿石,然后人工将这些矿石装到矿车上,再从地底运输到地面。
不是矿场不想使用新技术,而是他们确实没有那个钱采购新型采矿设备,国家虽然也在大力组织生产,但这种东西总是供不应求,工厂生产出来也是先紧着要紧的大矿山去使用,像这种开采量不大的小矿山,也就只能靠风镐搭配人力了。
这没什么别的优点,唯一就是胜在劳动力成本低和设备的便宜。
但这并不意味着矿场上的人不希望有好的劳动工具,能够提升他们的劳动效率。
只是看着原型机,工人们虽然眼睛发亮,但技术员却只能心中苦笑之后打消了买这个的念头。
他当然能够看得出来原型机的好,但同样他也能看得出来这原型机的贵,这种贵重物品就算真的量产了,也不是他们这个小矿能玩得起的。
相比而言,他反而觉得是在下面看过的那个简化机更有可能为矿上装备上。
“这位师傅,你觉得这个捡矿石的两个大夹子是有必要的吗?”陈新找到了之前的工头,向他询问着。
工头认真的盯着原型机下方那两个大鳌仔细看了看,这才对陈新认真的点头说道:“很有必要,有这个,我们就能一直钻,不用停下来捡矿石了。”
显然,工头对这项可以节省很多事的设计感到非常满意和向往。
不过他也明白原型机这种东西不是他们能惦记的,说完便又补充了一句:“其实我觉得之前那个挺好的,改进一下设计就很棒了,这个虽然好,但是太大了,井下用不太现实。”
听到工头这么说,陈新看了一眼眼前巨大的原型机,想到它刚才居然会在坑道里卡住,便很难不赞同工头的这番话。
他认真想了想,也觉得确实是如此,巨大的泰坦体型庞大,就算采矿型特意缩减了身材也是一样。
相比起简化机那基本上和外骨骼差不多的结构以及体积,再对比一下原型机的身高尺寸,陈新也觉得还是小一些的在矿洞里更实用。
毕竟狭窄的矿井坑道之中,像原型机这种大型机一旦被卡住,那造成的影响将会效果堪比矿难。
而简化机则不同,相对小巧的结构也带来更轻便的重量,使其可以在遇到危险时不会因为体积太大而耽误事。
所以在经过了这一次的实地测试之后,陈新心中已经对量产采矿型泰坦的方案有了想法。
结束了在矿井的测试,陈新一行人重新回到了研究中心。
巨大的原型机自然被开进了仓库依旧待命,但简化机却被拖到了实验室,准备马上将刚才产生的想法付诸实践。
原本被拆掉的机械臂被加了回来,矿斗也重新打开了一个入矿口,就放在了两条机械臂的中间,看上去挺像是一只螃蟹的前脸。
看到这种设计,陈新并没有迟疑和犹豫多久,就将这份设计稿子毙掉了。
这种一看就是将原来的设计重新加回来的东西只是解决了现在的问题,而没有解决之前的问题,不然的话陈新看到的设计草图上,就不会只是完全照搬原型机的设计了。
不过虽然毙掉了稿子,但陈新却给出了他的方案。
“将两只机械臂设计成可以翻转一百八十度就好。”陈新直接在研究员提交上来的设计图上进行了性能的修改,并且说道:“不需要拘泥于从下面的嘴吧矿石塞进去,直接让机械臂翻转180°,然后扔进矿斗就好了!我们造的是工业机器,并不需要太新颖或者体现高技术的设计,能够运行平稳,或者解决有无就已经很可以了。”
听到这话,研究员顿时有一种被拓宽了思路的感觉,同时也明白陈新这种直接让机械臂翻转180°的做法远比自己那种在矿斗上开门的想法要简单直接粗暴得多,但也同时解决了工人需要每天弯腰很多次以及矿斗里的矿石会滑落这样的问题。
“那院士,这个可以定型生产吗?”看着已经被陈新改动过了的设计图,研究员向陈新询问着。
因为往常陈新制造的上基本总是设计图出来就可以量产了,陈新很少会多次去修改自己的设计,所以研究员采有此一问。
不过这个问题,陈新并没有回答,只是冲他摇了摇头。
“先改好之后,做几台样机,送到之前那个矿井,继续测试,并且记录所有工人使用之后的反馈。”陈新对技术人员吩咐着。
技术人员自然也懂得样机需要测试,于是没有再多问,点了点头便拿走了图纸。
看着技术人员离开,陈新摸了摸自己的下巴,觉得那台原型机虽然不能量产,但也不是说完全没用了。
它的设计虽然有一定的问题和不足,但不可否认,这种非人形的泰坦设计很是开拓了陈新的思路,让他对泰坦的设计有了新的想法。
“先拿这个练练手,把它好好改造一下吧!毕竟是耗费了那么多资源造出来的东西,就这么堆在仓库里可就太浪费了。”陈新挥手用纳米分子投射出了那台原型机的结构,开始思考怎么修改。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