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直言不讳
作者:我叫排云掌|发布时间:2024-06-29 09:40:00|字数:6806
按照历史课本上的说法,大齐王朝的经济发达,达到了小农经济的顶峰,已经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大老爷觉得这么说不太妥当,或者说出现了工业化的萌芽更为准确。
资本是趋利的,玩工业绝对没有办钱庄票号赚钱,这是肯定的事情。
大齐没有闭关锁国,相反在大老爷当内阁首辅时的推动下海贸繁盛,大齐特产茶,丝绸和瓷器销量一年超过一年,催生出了大量的工坊作为外销产品的生产基地。
工坊虽比不得现代时期的工厂,可规模却也不容小觑,动不动就招募数百工人同时劳动,源源不断的生产出合格的外销产品。
可以说,沿海之地工坊密布,自然需要大量的工人填充。
哪里的空闲劳动力最多,自然就是农村了。
想要招募大量合格的青壮劳力,开工坊的财主们,就要从地主们的手中抢夺农村青壮,这一下就激起了矛盾。
地方宗族的头面人物,哪一个不是地主?
他们肯让宗族里的青壮去工坊打工才怪,青壮要是都跑了谁来为他们种田种地?
地方宗族在某些时候,确实能帮朝廷管理地方,维护好地方秩序。
可到了封建王朝经济腾飞的时候,却是不折不扣的利益受损者,没有强有力约束的话,想要从他们手里抢夺青壮劳力根本就不可能。
当今为这事伤透了脑筋,那些工坊主的能量可是不小,有的甚至还是皇商之流,跟当今都能扯得上关系。
可当今身为皇帝,又不好以势压人,再说了那些宗族大佬都是地头蛇,想要地方官府压人也不一定压制得了哇。
这时候,当今很是想念大老爷的强硬手段。
大老爷当政期间,姿态真是强硬得不象话,地方势力根本就没胆子反抗,大老爷可是一点都不会客气,动不动就能叫地方势力倾覆,一点顾忌都没有。
这样的手段叫人心寒,大老爷当政期间朝廷的政令十分通畅,凡是出现问题的地方,不管官员要倒霉,当地的地头蛇都得一起完蛋。
旁人还不能说大老爷做得不对,这就是大老爷最厉害的地方。
他一心为公,所有的手段都是按照朝堂律令行事,凡是被针对的存在和势力,无一不是触犯了朝廷法律的存在,被灭被整只能怪他们首先不守规矩。
可以说,大老爷还是内阁首辅的时候,虽说不能威压天下,却是大齐朝廷从开国至今,威势最盛的一段时期。
也是当今害怕大老爷做大,将权柄集于一身可能对于皇权有碍,这才将大老爷从内阁首辅位置上弄下,不然此时当今也用不着头疼了。
只需朝廷一纸公文,地方上的宗族就算再不情愿也只得老实低头。
不低头不行啊,大老爷的威风不是吹出来的,一声令下就能将违抗命令的宗族给拆了,谁也受不了这样折腾啊。
眼下的内阁虽然还算得力,却是少了大老爷在时的霸气凌然,叫当今心中很是不满却又无可奈何。
“贾恩侯,你对眼下的大齐有什么看法?”
心中有事,当今下意识开口问道,话一出口便觉不妥,不过他也没怎么在意,问出来就问出来了,没什么大不了的。
“鲜花着锦,烈火烹油!”
大老爷倒也没有虚言,悠然道:“已经到了一个极限,要是能迈过去又是一番天地,迈不过去的话……”
说到这,他顿了顿不想继续下去了,当今年纪大了估计也听不得逆耳之言。
“怎么样?”
当今却是没有打算放过的意思,催问道:“吞吞吐吐可不像你的风格啊!”
呵呵……
“不进则退!”
既然当今诚心诚意的开口问了,大老爷就大发慈悲的把心中想法说出来就是,希望当今不要感觉不爽才好。
果然,当今脸色一沉颇为不喜,却也没有呵斥大老爷危言耸听。
他还算比较克制,也知晓大老爷的说话风格,倒没有真的生气,只是心情有些不爽罢了。
对于经济当今不甚了解,却也能从史书上看到一些端倪,每每一个王朝达到极盛之时,就开始了走下坡路,最后直到王朝灭亡都没能覆起。
究其原因,不外乎就是土地与人口的矛盾无法得到缓解,最后恶性循环走入死地。
当今对此门儿清,可却不认为大齐眼下有这样的麻烦。
眼下大齐工商繁茂,各地工坊林立,最主要的矛盾却是工坊缺少工人,与地主争夺青壮劳力引发的一系列麻烦。
当今不认为大老爷看不出来,既然没有多言那就说明这厮也没想好解决之法,当今倒也不生气直接转移了话题,问起忠顺和义忠两位皇室大佬在外海的基业问题。
大老爷倒也没虚言哄骗,先说明自己没有亲自到这两位的地盘去过,知晓的信息都是手下汇总而来的,至于真不真实他不敢保证。
两位皇室大佬的实力相当强劲,两人占据的海岛面积虽然比不得大老爷占据的地盘大,却也不算小了。
“土地肥沃极易开发,矿产丰富粮食不仅能够自给自足,甚至还能大量出口换取其它物资!”
大老爷悠然笑道:“两位王爷掌握的地盘都只相当中原三到五省之地,掌控起来更加轻松简单,最关键的是没有中原那些势力盘根错节的地方宗族,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利益集团!”
“因为两位王爷所占之地的特殊环境,必须拥有强悍的军队弹压土著部落,所以两位王爷手下的人马不仅数量可观,而已战力相当不弱。不是我说大话,大齐这边估计也就边军能压他们一头而已!”
“至于两位王爷此番回来的目的,是想要讨一个封国名号,好在外海更好的发展壮大,当然同样希望能够招募更多的中原人才和百姓过去!”
听了大老爷比较详细的解说,当今的脸色颇有些难看。
本来按照他的想法,皇帝就是皇帝,既然他之前能在夺嫡之争中胜利,自然还能继续压制那两货。
可是大老爷的一番解说,却叫他心中迟疑起来。
“贾恩侯,按你的意思朕该不该答应他们的无礼要求?”
当今把皮球踢给大老爷,不过他的心思已是昭然若揭,不然提什么‘无礼要求’啊,显然当今心中极不情愿。
“应该答应!”
大老爷却是没理会太多,也不在乎当今突然变得难看的脸色,自顾自悠然道:“说实在话,两位王爷跟我的势力,可以说算是大齐的海上屏障!”
“哼,什么海上屏障?”
当今没好气道:“不要往自个脸上贴金!”
大老爷哭笑不得解释道:“陛下,此时海洋上的霸主不是大齐,而是来自万里之外的西洋人!”
“那又如何?”
当今对此不屑一顾,冷然道:“大齐境内又不是没有西洋人存在,他们的实力也就一般罢了!”
“呵呵,陛下可能有所不知!”
大老爷说话相当直接,一点也没给当今留面子:“要不是西洋人内部纷争得厉害,以他们在海洋上的实力,完全可以将大齐变成彻底的内陆国家,甚至片帆不得入海都能做到!”
“贾恩侯,你不要胡说八道!”
当今脸色一沉,冷笑道:“你这是在外头吃了亏,心中害怕了么?”
“我怕什么?”
大老爷嗤笑出声,一点都没客气直接道:“先不说我在外海争抢地盘时根本就没吃过亏,就说那帮西洋人要是聚集上百艘远洋战船,直接横扫大齐沿海城镇怎么破?”
当今心头猛的一跳,虽然他不信西洋人有这样强横的水师实力,可大老爷的话却叫他心惊。
忠顺和义忠,还有眼前这位三家联合拿出的三十艘远洋战船,往通州外海晃荡,就叫当今寝食难安了,要是西洋人聚集百艘战船横扫沿海城镇的话,当今顿时惊出一身冷汗。
“陛下,眼下的大齐沿海城镇的经济,可是占据了大齐经济的不少经济份额,尤其那些遍地开花的工坊,给国库带来海量税收!”
大老爷轻笑,直接道出了当今心中的担忧:“一旦沿海城镇出事,大量的工坊受战时影响被迫关门的话,后果可是相当不妙!”
自然不妙!
不说每年的海量税收,单单工坊关门导致的失业潮,还有后续因为经济恶化,导致的一系列社会问题,都不是开玩笑的。
说句不好听的,一个不好可能南方沿海彻底糜乱。
到时候,原本的赋税重地,可能变成需要朝廷财政支援的糜乱之地,一进一出的变化相当惊人,甚至会导致朝政动荡,反正影响相当恶劣就是。
想想当初朝廷严重依赖两淮盐税的日子,那真是各种希奇古怪的事情都冒了出来,每年都会因此利益纷争,倒下大片的官员,这样的事情只是想想都叫当今感觉头疼。
“陛下不要忘了,我们三家大力收拢大齐境内的无地流民,这才是大齐的土地与人口的矛盾,一直都没有爆发的主要原因啊!”
大老爷直言不讳道:“陛下可得想清楚了,千万不要意气用事!”
第三百七十七章
“朕如何选择,还轮不到你来指手画脚!”
当今满脸不悦,摆手道:“你退下吧!”
直接将大老爷赶出皇宫,当今的心情却是糟糕到了极点。
有时候说真话,真的很叫人不爽啊。
“老大回来啦,这次准备在家里待多久?”
另一边,荣庆堂里热闹非凡,可以说得上四代同堂了,见到大老爷进来齐齐上前见礼,老太太却是一点都不客气直接问道。
“估计会待上半年左右吧!”
大老爷笑道:“看到府里兴旺,我的心总算放下了!”
说笑一阵,老太太挥手叫不相干的子孙和媳妇离开,屋子里只留下琏二和政二老爷,还有贾珠三人,就连心爱的宝玉都被赶走,她要跟大老爷说一说正事,可惜贾环不在京城,不然这里也有他的一席之地。
“老大,当今没有为难你吧!”
老太太总算脑子不糊涂,在不偏心的时候还是相当敏锐的。
大老爷和忠顺亲王以及义忠郡王搅合在一起,三方联合组建了一只规模不小,实力强悍的远洋战船船队,一直在通州外海晃荡叫朝廷心神不宁,当今能有好脸色才怪。
见旁边坐着的几位脸色都变了,大老爷轻笑道:“老太太放心,这次由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的人马冲锋在前,我不过就是个打酱油的存在,当今就算有火也会找他们两家,就算真把火发到我头上也不用在意!”
说到这儿,大老爷顿了顿傲然道:“说句不客气的,我真要是放肆,当今又能耐我何?”
霸气,嚣张,还是那个威压天下的大老爷!
“别把话说得这么满!”
老太太不满道:“你倒是不怕当今针对,可府里和琏二他们呢,可经不起当今惦记!”
“老太太放心就是,只要当今脑子还没糊涂,就不会做这样的蠢事!”
大老爷笑道:“今时不同往日,无论是两位王爷还是我,都在外还立下稳固根基,当今要是不想丢脸的话,不会轻易针对我们出手的!”
“说清楚点,老大你和两位王爷在外海的地盘,究竟是怎么回事?”
老太太摆了摆手,她可不会听大老爷的吹嘘就放心,没好气道:“外海蛮夷之地,就算发展又能发展到什么地步?”
天朝上国的傲气,简直深入到了中原之民的骨子里。
不管是当今还是老太太,说起两位王爷还有大老爷在外海的基业,语气中自然而然带着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气,叫大老爷又是好气又是好笑。
老实说,中原的生存环境其实算不得最好,南海还有美州那百年的环境还有资源,比起中原这边强多了。
当然这些大实话,大老爷是不会轻易说出口的,就算说出来也不会有人相信,又何必浪费口水叫人耻笑。
大老爷简单将两位王爷,还有他在外海的基业情况述说一遍,最后笑道:“尽管人口不多,可两位王爷和我打下的基业联合起来,实力还是相当强悍的,尤其是在海洋上的实力,压着大齐水师狂揍没有丝毫问题!”
话虽然说得霸气,大老爷心中也是这么想的,可很明显老太太他们心中的想法不一样啊。
估计是觉得大老爷地盘上的人口太少,就算发动了全部人力,能够发挥出来的力量也是有限得很。
只能说,大齐的环境和中原历史,限制了他们的想象。
大老爷自然不会跟老太太争辩这个,笑道:“老太太放心就是,我们三家要是没把握,这次就不会贸然返回了!”
“这话还象些样子!”
老太太点头道:“老大,你说皇帝会同意你们的要求么?”
此话一出,旁边一直端坐的琏二,还有政二老爷和贾珠等人的呼吸一促,满脸热切望了过来。
“不敢说一定成功,起码也有七成左右的把握吧!”
大老爷沉吟着开口:“主要还是看当今对于大齐到底有多看重,愿不愿意大齐继续发展上去,不然一切都免谈!”
“老大,你这话什么意思?”
老太太一脸迷糊,不明白大老爷的话,究竟是什么含义。
不要说老太太,就是琏二这样的内阁阁老,此时也是一脸懵比,同样表示听不太懂。
按他的想法,大齐自然是发展得越快就越好么,他想不出当今拒绝的理由。
“你难道看不出来?”
大老爷淡然开口:“大齐的经济继续发展下去,得利最大的将是工商两行,作为王朝根基的乡绅地主将受到巨大冲击?”
琏二先是一愣,而后反应过来默然点头。
毕竟是内阁阁老,大老爷只稍一提醒,他就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了。
用不着说得太远,眼下的大齐沿海一带,早就出现了这样的状况。只是沿海省份不是山多就是滩涂多,田地本就稀少地主乡绅集团力量不强,相反随着海贸兴盛工商繁盛,影响力自然与日剧增。
这些地方因为地理环境因素,暂时还没闹出太大动静。
可这样的趋势要是蔓延到内陆产粮大省,怕是矛盾不可避免,到时候当今和朝廷应该站在哪方,就是个叫人头疼的问题。
大家都没错,也没触犯国法什么的,只是根本上的利益冲突,根本就没办法调和,朝廷的态度至关重要。
“老爷,这样的事情还真是不好轻易决断!”
琏二苦笑,只要一想到以后会遇到的麻烦,就忍不住一阵头疼。
“哼,你这个内阁阁老怎么当的?”
大老爷没好气道:“不说你要敢为天下先吧,起码得有超前的眼光和意识,大齐能迈过这道槛,以后的发展不可限量,迈不过去的话眼下的局面,已经算是大齐能够达到的顶峰了!”
在座的,包括老太太都是一愣。
他们对大老爷的话有些不以为然,可想到大老爷当初的‘丰功伟绩’,却没有底气开口反驳。
“如果大齐跟我们三家搞好关系,互通有无的话还能继续维持眼下的繁荣很长一段时间!”
大老爷昂然道:“可要是当今不答应的话,大齐就要由盛转衰了!”
“好大的口气!”
老太太没好气道:“也不怕风大闪了舌头!”
“老太太不知,我这话却是有原由的!”
大老爷淡然解释道:“历来王朝气数由盛转衰,无外乎土地跟人口之间的关系失衡!”
说到这儿他顿了顿,见老太太他们表示理解后,这才锦绣道:“可我们三家的存在,能够将大齐这边过多的百姓分流出去,让人地矛盾延缓爆发或者干脆不爆发!”
这下,别说老太太和琏二了,就连最为迟钝的政二老爷都反应过来,大老爷确实没有大话。
三家在外海的地盘,加起来虽然比不得大齐广阔,可有不少堪比江南的膏腴之地,起码能够吸收数千万百姓也不会感到费力。
整个大齐的人口不过两亿出头,要是被三家分流数千万,人地矛盾会被大为延缓,也就是大齐能够保持更长时间的鼎盛状态。
想到这里,屋子里的气氛一缓,老太太等人的心情都变得轻松起来。
他们觉得,只要当今脑子不糊涂,基本上会答应三家的要求,只是一个封号罢了,又不要朝廷出钱出力,干什么不答应?
可惜,朝廷那边倒是打算松口,可当今那头却是迟迟没个反应。
大老爷沉得住气,可忠顺亲王和义忠郡王两家的代表,却是相当不满,频频出入宫廷希望当今尽快给出答复。
不管同不同意都要给出个准话,反正三家也没指望大齐过日子。
催促朝廷的事情自有手下去办,大老爷则空闲下来,有心思和功夫查看贾氏家族的内里细节。
这边,大老爷在族学的先生住处,竟然发现一面古怪镜子。
本来只是一面造型普通的铜镜,现在大家都在用玻璃镜子,以前的铜镜已经快要退出历史舞台。
只是,大老爷竟然从这面古朴铜镜身上,感应到丝丝诡异气息。
顺手拿起来一看,正面黄蒙蒙的镜面上,竟然诡异的浮现了一副骷髅头颅,随着大老爷的脑袋移动而移动。
尼马,这竟然是大老爷的头颅骨!
幸好大老爷心理素质过硬,对于镜子中白森森渗人的头颅骨,并没有太大反应,要是换个寻常人等怕是要吓得尖叫出声吧。
心中一动,想起了红楼世界一面赫赫有名的镜子,不正是显露了如此诡异异象么?
翻过镜子查看背面,果然镜面中很快出现一位千姿百态的妖娆女子,一颦一笑无不带上万种风情。
也就是大老爷心如止水,经历过现代之时的阅片无数,对于这样的画面早已能做到无动于衷,只是这时代的先生们怕是没这份定力啊。
风月宝鉴!
仔细打量了一下,果然在铜镜边缘花纹装饰中,发现了这四个字。
僧道那两货难道还没放弃祸害贾氏宗族的想法?
大老爷脸色平静,心中却是杀意沸腾。
真真不知死活!
喊来这面铜镜的拥有者,竟然是一位贾氏学堂培养出来的玉字辈秀才,被学堂聘任专门教导学中蒙童。
看他脸色苍白双目血丝密布,身子虚弱的样子,显然伤了本身精气。
“这面铜镜,哪来的?”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