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0章 厚道的朝廷
作者:开荒|发布时间:2024-06-29 07:06:05|字数:8402
“大豪,这是什么粉条?还蛮好吃的。”
一座简陋的帐篷内,萧南雁坐在一张马札上,神色讶然的看着自己手里的木碗:“我吃过米线,面条,面皮,可从没吃过这东西,里面居然还有油花?”
他是出身河南的军户,家中世袭总旗官,所以能在这大日底下,有个临时的帐篷安身。
萧南雁手下的兵,就只能待在外面,在烈日底下狼吞虎咽。
他们并非没有营帐,可那边距离战场足有三里多地,在一个小山丘上。
而此时在萧南雁对面,也在吸嗦着粉条的,则是他的同事,同为总旗官的常大豪。
他们百户里面的一队火头军,全都由常大豪管着。
“好像是叫土豆粉,是汾阳郡王让人做的。兵部花了好大的劲儿从东面送过来,用于慰劳大军。至于这油花哪来的,我就不清楚了,似乎是用的猪油?今日忙得很,我没去火头军那边看。”
常大豪说到这里,就不满的斜目看了萧南雁一眼:“怎么这么多废话?还不快吃你的?信不信锅里面的土豆粉转背就没了?”
一碗土豆粉肯定是没法顶饱的,他们必须得就着粉条汤,再吃两到三个大馒头。
不过常大豪知道伙头军那边第一次做,没把握好量。那只大铁锅里边还有很多剩余,给他们这个百户八十多号人再舀半碗没问题。
此时所有人都在狂吃海喝,生恐落于人后。
萧南雁却吃了一惊:“这是土豆做的?你该不是哄我?”
他想起了这个月那些与小米一起煮的土豆,神色颇为复杂。
其实也不是不好吃,萧南雁第一次吃的时候感觉还是很新奇,很可口的,可连续吃一个月之后,就稍微有点抗拒了。
以往都是供应小米饭,可自从有了土豆之后,就是稀薄的小米粥加土豆,再加点盐,其中土豆就占了九成。
萧南雁感觉他们的粮官在糊弄人,他的部属也不止一次向他抱怨了。
萧南雁其实也知朝廷还算厚道的,以往在卫所,即便他这样的总旗官,也未必就能顿顿管饱。
可一来他们在前线挖土背泥,体力消耗确实挺大的;二来人欲贪心不足,这土豆偶尔吃着还可以,可天天当饭吃,确实受不了。
萧南雁没想到这土豆还能做成粉条,他想早该这样的。
这种土豆粉,他连续吃个几十餐都不会厌——
还是汾阳郡王厉害,居然能发明出这种吃食。
“我其实更喜欢早上的小米煮红薯,中午怎么不做这个?”
萧南雁想到早上吃的小米红薯粥,就不禁咽了一口唾沫。
那红薯很甜,像是糖一样,搭配小米粥,简直绝配。
他吃第一口的时候,舌头都快掉下来了。
萧南雁一生中吃过的甜食,绝不超过五十次,绝大多数还是孩提时代。
他感觉这红薯,比麦芽糖好吃多了。
据说此物,也是汾阳郡王从海外寻得,所以叫做‘冠军薯’。这是因汾阳郡王,曾领冠军侯的封号。
萧南雁正回忆着那滋味,却发现旁边百户大人的木碗已经快要见底。他当即趴下头,也开始狼吞虎咽。
不过就在这时候,帐篷外面传来了雷震一样的欢呼声。
“是羊!督粮佥书让人送羊过来了,十头!”
这帐篷内的几人不禁错愕的对视了一眼,然后百户官当即手按腰刀,大踏步走了出去。
萧南雁与常大豪放不下手里的土豆粉,他们一边端着吃,一边亦步亦趋的紧随其后。
这个时候,可能是周围各个营地都收到了羊,到处都是欢呼之声,竟如雷震一样响彻云霄。
当萧南雁走到火头军的地盘,挤开人群一看,发现里面果然有十只羊,正‘咩咩’的叫着,眼神似乎颇为惊恐。
萧南雁的眼里顿时不由冒出绿光,可随后他就不解的看向身边的常大豪。
“这真是奇了,朝廷咋这么大方?以往都是每十天吃一次荤的,这才隔了多久,好像才两天?”
他想这十只羊如果省着点吃,都够他们这个百户吃两顿了。
“我咋知道?”
常大豪翻了翻白眼,往那些羊旁边站着的一位文士走过去。
那是他们上面千户所的一位文书,负责督粮。常大豪作为火头军的主官,必须过去与此人签收交接。
此时的他也难免好奇:“老梁,怎么今天又送羊过来了?大前天不才送了五头?”
他一边问,一边从文书手中接过账册,发现上面正是瘦羊十只的字样。
其实那些羊不瘦,还挺肥的。不过这是文书们惯用的伎俩,可免纠纷。
常大豪也就毫不犹豫的拿出自己随身的小印,在上面盖了印。
“你问我我问谁?”那位梁姓文书笑眯眯的说着:“据说后面还有,上面说是只要我们能攻到西安城下。以后每五天送一次羊,还是十只。我建议你们最好是做‘羊肉土豆汤’,又省肉又好吃,十只羊可以吃三餐。我在后面吃过两次,那味道绝了。”
常大豪就不禁错愕,心想上面怎么就这么大方?
三十天六十只羊,这得花多少钱?
旁边已经有人听到梁姓文书的话,于是整个营地,顿时一片的狼哭鬼嚎,欢呼之声震荡四野。
……
常大豪不知道的是,此时在宣府,有一位同样姓常的卫所小旗,正喜滋滋的拿着卖羊得来的钱走回家里。
此人名叫常清,他回家做的第一件事,就将兜里的整整十七贯银钱,都甩在了自家的饭桌上,也吸引了这屋里面所有人的注意力。
“这是什么?银灿灿的,是银子?”常清的婆娘吕氏惊讶的将其中一串钱抓在手里。
入手之后,她才发现这些银白色的钱非常轻,应该不是银子。
她再仔细看,发现这些银钱的上面是‘维新通宝’,背面则是‘一文’的字样。
上面还有麦穗的纹路,也不知是怎么雕上去的,花纹非常精美,外缘处还有着齿印。
这串钱里面还有着三十几个更大的钱币,都是维新通宝,背面的字样则分别是‘五文’,‘十文’,‘二十文’,‘五十文’。
吕氏惊奇不已:“这是钱?哪来的?”
“当然是卖羊得来的钱。”常清拂须一笑:“这是朝廷打造的新钱,三头羊卖给朝廷,一共得钱三十五贯。我把卖兽皮得来的铜钱,也都换了这种,一共二贯七百文。”
他一边说着,一边又拿出了二十个同样银灿灿的钱币,放在了桌上。
常清家的那三头羊,是之前大同之战,汾阳郡王大败蒙兀人之后赏赐下来的。
原本很瘦,常清家用了一年时间把它们养得肥肥的,然后又下了羊崽,剪了两轮养毛。
常清留了一头年轻的母羊,还有那些半大的羊崽,其它的都送去镇上卖掉了。
养羊其实不亏,去年南边有商人过来大量收购羊毛,价格挺高的。
不过今年他们家的田地欠收,常青不得不把羊卖出去,减轻家中的压力。
“三十五贯?这么高?”
吕氏吃了一惊,以往一只羊的价格,可只有八贯出头,也就是八两多银子。
她又拿起了桌上的钱币,发现这样式与之前那些钱差不多。
不过中间没有方孔,花纹也更加的精美,两面的字样则换成了‘维新银宝’,与‘一元’的字样。
“这是银子?”
吕氏用手掂了掂,发现这银元正是一两的份量,她再放入到嘴里面咬了咬,发现比正常的银子要硬。
“官人,你多换些这种银元不好吗?干吗换这些银钱?”
以前大晋的太祖与太宗年间,朝廷发行过一阵纸钞,叫做什么‘大晋宝钞’。
那就是些坑人的玩意,最后什么东西都换不了。
“你一个妇道人家,懂什么?”
常清一声冷笑:“镇里面有识货的掌柜,说这银元的成色不足,里面混入了其他东西,只有八成足银。倒是这种钱,应该是铝做的。以前的铝粉可贵了,几乎价比黄金。
这次朝廷不知是发什么疯,居然拿铝来做钱,以后指不定会后悔。你看这色泽多亮多喜人?还轻便。何况我们千户衙门里的佥书也说了,以后大晋收税,就只收这种铝钱。最多三年之后,就会禁止铜钱与银两在市面流通。”
常清说到这里,神色洋洋得意:“这次朝廷在镇上收羊,大家就更愿意换铝钱。不过这种钱,千户所也没多少存量。我还是动用了老关系,才换了这十七贯。”
可此时的常清并不知,大晋工部制作这十七贯铝钱,所有成本加上人工费用都没超过一贯。
他一点都不知自己被朝廷薅了羊毛,还沾沾自喜的给自己倒了一杯茶:“过几天我还得去镇里一趟,据说朝廷不久之后还会将一笔新钱送过来,我得把家里的银子与铜钱都给换成这种。
我们千户所的佥书说让我们家继续养羊,数量越多越好,以后朝廷还会高价收羊的。还有羊毛,今年南边来的商人还会收得更多。
此外佥书特意交代,那些喜欢吃草根的羊要尽早宰掉卖了,尽量把那些羊毛出得多,不喜吃草根的羊留下配种。这是汾阳郡王亲自递下来的话,说是要培育羊种。我不太懂,不过既然是郡王殿下的交代,那就不可大意。”
吕氏不由精神一振,他们家的十二只羊崽,已经长到有半人高了。估计到十月份的时候,就能收割一次羊毛。
在卫所里面,那些田地都与他们家无关,常家私自开垦的十二亩旱田,也随时随刻会被朝廷收走。
只有这些牲畜,是真正属于他们的。
“还有,据说今年上面下发的年俸会是足量!到年底的时候,可能朝廷还会给我们分田。”
常清神色淡淡的喝着茶,眼里则发着光:“汾阳郡王已经给朝廷上了奏章,要将卫所中的军田,均分给我们军户。像我这样的小旗,可以得田百亩。”
吕氏听到这里,顿时双手一僵。她手中的银元,竟‘当啷’一声掉在了地上。
常清则毫不在意的继续说着:“虽然这些军田不准买卖,可以后这些地里的粮食,有一半都是我们自家的。据说北直隶已经开始分了,是由当朝刑部尚书亲自主持!
我原以为今年的庄稼欠收,日子应该会不太好过。不过若朝廷真的要分田,那么咱家的日子就得飞起来。汾阳郡王当真仁德,不但打仗厉害,也知道体恤我们这些草根军户。”
此时常清又深吸了一口气,压制住了激荡的心绪。然后他看着自己的婆娘,还有两个还未成年的儿子:“你们稍后出去一趟,把这事传给旗里面知道,让大家也乐呵乐呵。还有,从今往后,地里面的粮食都得好生照看了。既然朝廷如此厚道,那么咱家也不能亏心!”
第七三零章 左轮枪
北京城南的一座大型军营内,枪炮声阵阵齐鸣,白色的硝烟弥漫四野。
李轩正在此视察,只觉这股浓郁的硝烟味刺鼻之至。
不过似他这样的修为,已经可以任意调节自己的五感。
李轩一边想着那无烟火药不知何时才能量产,一边将自己的嗅觉调节到最低。
所谓的‘无烟火药’是到了近代才发明出来的一种火药,爆炸威力一般是黑火药的两到三倍,而且能迅速燃烧,几乎没有烟雾。
这不但可以让火枪的威力大增,还有利于将士们瞄准射击。
像他们现在用的黑火药,往往几轮射击之后,将士们就没法看清楚前面的情况。
他们只能排队齐射,形成密集弹幕。至于射不射的中,全看天意。
可如果换成无烟火药,那就没问题了。
这东西制造起来,其实很简单的。
李轩以前看过一个科普视频,是第一代的无烟火药。
这无烟火药其实已经被李轩制作出来了,不知是否这个世界较为奇怪的关系,威力非常强大,是黑火药的五倍。
可李轩还没能将之量产,他不知道浓硝酸与浓硫酸的大规模制取方法。
冷雨柔的专长是机关器械,在化学方面也是两眼一抹黑。
李轩没办法,只好高薪聘请了几位散修炼丹师,帮他研究这东西,可到现在都还没出成果。
正一教与全真教那边其实有更好的丹师,李轩却不敢用。
李轩对薛云柔自然信任无疑,他却信不过整个道门。
无烟火药这东西还是很重要的,可以打造射程更远,威力更大的枪炮,李轩必须牢牢掌握住无烟火药的配方。
就在李轩思忖之际,旁边的少傅于杰拂须道:“郡王殿下以为如何?”
李轩当即醒过神,他往前面看了一眼,就微微笑道:“阵列严整,变化自如,只以战阵而论,已经不逊于神机营了!可见少傅大人治军有方。接下来十团营可多在装弹速度上下功夫,如果要在草原上列阵野战,他们的射速还稍微慢了点。
再从三千营抽调一些骑军过来,让他们体会一下骑兵冲阵的感觉。还有,尽量让他们加强一下骑术的练习,本王不求他们能御骑冲阵,可借助骑马急行军的本事必须得有。”
此时他视察的并非是神机营,而是少傅于杰掌控的十团营。
两个月前,神器盟又向朝廷交付了四万四千杆‘符文燧发线膛枪’,还有三百二十门‘野战滑膛炮’。
此时神机营所有的枪炮已经装备齐整,这些枪械就被兵部拨给了十团营。
少傅于杰当即就装备出了四个全火器团营,然后紧锣密鼓的操练。
他今日请李轩过来,就是让李轩为这四个全火器团营查漏补缺的。
毕竟当今之世,李轩才是公认的兵法大宗师,全火器战法的鼻祖,有着莫大的权威。
“射速?”
于杰蹙着眉:“我已经让他们在努力练了,可一直没能达标,不知可有什么秘诀?”
他也感觉十团营装弹速度太慢了,一百个呼吸才九发的装弹速度,远远没达到李轩定下的标准。
李轩听了之后,却哈哈大笑:“哪里能有什么秘诀?无非是孰能生巧,实弹射击。我们神机营在练习装弹的时候,一天就要发射二十发,十团营这边五天才一次吧?少傅大人你还是舍不得钱。”
于杰若有所思,心想这枪弹可贵得很,而且膛线磨损后也要钱修复。
不过最近朝廷有钱了,而且是很有钱。
于杰也就不在意的微微颔首;“我省得了。”
他随后又神色异样的问:“这次请汾阳郡王过来,其实还有一事。我听说工部那边每天的银元产量,已达三十七万枚,户部每日从市面上收回白银三十八万两,铜钱一百万斤?”
李轩就有些不解的侧目看着他:“少傅大人有话直说。”
于杰也就真的直话直说了:“于某以为,朝廷或可追加订单,再订购二十万杆‘符文燧发线膛枪’,还有相应的火炮。”
这么大的军备采购,于杰肯定没法独吞的。可哪怕只拿到其中的一半,就可将他手下的‘十团营’与‘五军营’全部火枪化了。
他以为李轩一定会同意,可李轩的面肌却微微一抽:“二十万杆?那就是一亿二千万两,朝廷现在哪里还能拿得出这笔钱?”
“如何就拿不出来?”于杰的神色有些不虞:“让工部与内官监多买两个铸币机,想要多少银元就有多少。你们收了那么多的铜,正可用来铸枪铸炮。”
这个时代铸枪铸炮,最好的材料就是铜。
青铜虽然比铁更重,却不易生锈,且延展性好,不容易炸膛,而且加工方便。枪管炮管也可以做得更薄,大幅度的减轻重量。
即便是神机营打造的‘符文燧发线膛枪’与‘野战滑膛炮’,也是内嵌铜胎,外裹钢铁。
当然他们使用的青铜与铁,都是特殊的工艺与配方。
李轩听了之后就哭笑不得,心想朝廷自然是想印多少银元就能印多少,吃亏的却是我家‘神器盟’啊。
他这也算是搬石头砸自家脚了,从新年之后开始,户部就开始拿‘银元’来支付神器盟的账单了。
朝廷明旨诏诰,维新银元当银一两,神器盟不能不认。
可李轩当初设定银元成色的时候特别心黑,银元里面的银只有七成五,其他两成五都是铝与铜。
然后当户部给神器盟支付银钱的时候,李轩就感觉特别的别扭。
感觉是自己薅了自己的羊毛,他与冷雨柔还不能不认,如果连神器盟都不认朝廷的银元,那么这银元哪里还有通行天下的可能?
不过短时间内,冷雨柔是不打算再接朝廷订单了,她准备先将手里的上千万枚‘银元’花出去再说。
否则这生意怎么看都是亏——
何况神器盟现在的产能,李轩另有用处,而且十万分的火急。
李轩叹了口气:“少傅大人,帐可不是这么算的。如果少傅有暇,或可读一读本王写的《政论》。”
其实是亚当·斯密《国富论》的古文版本,不过李轩没有照搬。
他认为《国富论》里面有许多不对的地方,不能完全走资本主义那一套。
还有一些理论在这个时代不合时宜,甚至惊世骇俗,所以在言辞中稍加修饰了一番,甚至是直接省略了。
“少傅大人如果读懂了,就可知这钱币不可滥发,否则这钱就会越不值钱,昔日大晋宝钞之所以贬值到一文不值,就是因朝廷滥印滥发之故。而钱币贬值,也不利于新币发行,终究还是百姓受累。”
李轩的想法是在这三年内,将朝廷的银元发行量限定在两万万元,各种币值的铝币则是总计四万万元左右,由此保持民间对新币的饥渴。
虽然朝廷已经明旨诏诰,说是要在三年之内废除铜钱与银两,可李轩知道以大晋现在的交通条件,是不可能做到的。
这封诏书只是为制造民间的紧迫感,帮助他们发行新币。
等到三年之后,民间适应了银元与铝币,这套货币体系就可以稳定下来。
少傅于杰的脸色,顿时就微微一沉。
他自然拜读过李轩的《政论》,也惊叹于李轩的才华,更知钱币滥发,对天下百姓没有好处。
可他一来认为以神器盟的体量,完全可以吃下这笔钱;二来他之所以这么急于将十团营与五军营全数武装,是有其缘由的。
“我听监国长公主说,郡王殿下认为今年蒙兀人与我朝必有一战?”
“是有此事。”
李轩神色淡淡:“这不是显而易见?今年天寒地冻,蒙兀人不南下的话,这日子可就难过的很。也先忍了第一年,忍不了第二年。他若不来,这瓦剌大汗的位子就坐不稳当。”
也先这个瓦剌大汗,蒙兀国师,其实就比部落盟主强一点。
此人的战略决策,必须在很大程度上考虑众意。
当草原上的大小部落都有了南下抢一波的想法,即便也先再怎么不愿,也必须遵从部众们的想法。
“——何况他若不能再取得一场类似土木堡一样的大胜,又如何能重建威望,帮助他篡夺大位,成为全蒙兀的大汗?
我听说去年四月也先退回草原之后,一直都没有立新的蒙兀大汗,鞑靼瓦剌二部之政,悉由其决。可这终究是名不正言不顺,草原当中有许多人心存不满。”
于杰不由微一颔首,他认同李轩的判断。
一年前李轩虽然大胜蒙兀,生擒脱脱不花。可当时参与此战的,基本都是鞑靼部与朵颜三卫。
那些瓦剌人部族不是很服气,他们认为晋人之胜,更多是因脱脱不花这个大汗的愚蠢,是晋人取巧所致。
这些瓦剌人,还没领教过全火枪战法的威力——
“以于某猜度,这必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战,也先一定会全面动员,规模也必定远超于去年的大同之战。可也先深悉兵法,他绝不会与我军决战,必定是以四面侵袭,迫我分兵为主。”
于杰面色凝冷:“如果没有三十万火枪兵,我们如何保障城墙之外那么多的新建卫所,还有那些投靠我朝的牧民?”
如果这一战,大晋只是防御,那么长城之内应该是能安然无恙的。
可长城之外的态势,又将回到一年之前。
于杰不到不得已,绝不能接受这大晋的新复之土,又从他手里失去。
“所以我让神机营与十团营都操演骑术,准备将他们当成骑马步兵使用。届时他们的机动力,应当不在蒙兀铁骑之下。”
李轩想了想,感觉这言辞,还不足以说服于杰。
于是他又屏退了左右,让所有人都退出到了五十丈之外。
李轩这才拿出了一件器物:“说来也巧,我正想让兵部下一笔订单给军器监与内兵杖局,定制这种枪械。”
于杰接过之后凝神细观,然后现出了惑然之意。
李轩拿出的这把枪很短,还不到人的小臂长,枪把前还有一个奇怪的轮子。
就在于杰仔细研究的时候,李轩的唇角微扬道:“我把它叫做左轮,这把枪针对第二门武修的有效射程只有不到十丈,却可在一瞬之间连发六枪。它的价格就便宜多了,只需要八十两纹银。”
由于枪身更短,也不需要高达几百丈的有效射程,所以造价就便宜的多了。
且制造的工艺也简单得多,军器监与内兵杖局那边就可以造,不过造枪的材料得从神器盟拿。
于杰的瞳孔中现出了一抹亮色,他没有轻信李轩之言,而是一颗颗装好了弹药,亲自走到靶场里面试验。
就在于杰手中连续六声枪响之后,这位当朝少傅就面现异泽的看向李轩:“你准备下多少订单?”
“十五万!”
李轩比了一个数字:“需要银元一千二百万,我认为这个数字,朝堂诸公更能接受。”
于杰心领神会,这十五万把左轮枪刚好能装备‘三千营’的三万骑军,还有北直隶与大同,蓟州的十二万卫所骑军。
“太少了!”少傅于杰摇着头:“就定在二十五万!于某以为,神机营与十团营也可以装备一些!”
他认为这种左轮枪,不止是适合骑战,也尤其适合近距离的步战。
李轩面色就有些异样,虽然他把这生意甩给了军器监与内兵杖局。
可问题是这左轮枪的关键材料,还是得由神器盟提供。
于杰这边看来是心意已定,不会再退让了,可他该怎么忽悠冷雨柔与自家大嫂接下来那上千万成色七成五的银元?
李轩又想到自己手中的那数千万两现银,不禁暗暗一叹。
心想自己为国为民,大公无私到了这个地步,也真是世间少有了。
他现在只想全力稳住物价,只要物价不涨,那么这笔银钱的实际价值就不会缩水。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