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卖技术


  灵月历3007年年假期间,灵月的变化能很轻易的用肉眼判断。
  此时它距离大地较近的时候只有不足二十万千米,满月时夜晚的光照强度能达到十年前的三倍,几乎和白天时阴雨状态差不多。
  此外灵月绕行大地的速度在变慢,轨道方向也在变化,正月初一的当天,因灵月遮挡的关系,日出比前后两天晚了二十分钟。
  通过这些证据,都能证明“灵月蔽日”不是个形容词,它真的会影响到阳光。
  制造局财务转到玉石峰之后,生物组一直有保留,第二届制造局组建后沈文剑说和了几次,现在他们的费用也有三万多两。
  虽然不多,也有了些成果。
  如地下室环境的粮食作物栽培、兔子的人工繁殖等。有用的不多,扩散出去对大伙多少还是有些好处的。
  年后从外公口里得知有不少人在闹幺蛾子。
  从近到远来。
  原大赵地区去年出现了贩卖人口的修士、武林人士的混合组织,虽然还没成气候就被玉剑山打掉,同时也证明该地区长期分治的状态下,已经很难对民众的道德水准提出什么要求。
  玉剑山也不是管杀不管埋的,这个混合组织里愿意通过做事挣个活路的,被飞艇打包送到空寂岛那边,一部分帮忙管着新扩建的树胶园,一部分给了批工具开了一处小铜矿。
  就在这种状况下,去年更东边的周唐终于发动了对大赵领土的收复进程。
  周唐自大赵崩解时,就一直打算留到自身不太稳当时,通过开疆扩土聚拢民意。
  但从局外人的角度看,只怕是续不了多长时间。
  两个问题,给官府做事的人员和实际的作物产量。
  两个问题都和灵月的显著变化有关。
  万魔吞天的事情随着灵月的靠近,在民间流传的真假信息已经越来越多,很多有些家底又没有太多牵绊的,纷纷卷了细软到山里去避难。
  到山里避难有没有用且不去提,各国官府中做事的人流失严重就是现实。
  在识字率连5%都很勉强的社会里,这种人员流失带来的影响很大,难以通过补充岗位恢复原有的行政效率。
  作物产量的变化则是接下来几年的事。
  玉剑山天文台的观测显示,随着灵月轨道逐渐与太阳轨道重合,预期在三年内日照率会下降7%到10%。
  看起来数字好像不大,但日照率的下降会引起年均气温下降,降雪期会更长。
  另外还有个状况暂时无法证明是否与灵月靠近有关。
  借助飞艇部人员的外地采样,科研部确认去年既3006年,巨浪江以北地区空气湿度有所增加。
  这本来是飞行安全的一部分,只要没发生降雨本来不该被注意的,可是全年平均值比前一年高出20%,就绝对不正常了。
  假如它与灵月有关,接下来冬天变长、平均日照减少,再加上阴雨天增加,可想而知本来两年三熟的地区一年能种一季主食都烧高香了。
  人口的分布是和粮食产出相关的,饿极了的人太多,各个官府就会倒霉。
  反正各国此时的情况都很糟糕,大一点的还好,国土小的差不多都崩了,而且预期还会越来越糟糕。
  有玉剑山飞艇经营的范围内,只有天青国一枝独秀。
  因为神女青炼的存在,或许还有她背后团队的功劳,天青国人的恐慌情绪最低,整个体系仍平稳运转着。如果他们能有办法把减产的问题改善,说不定天青国真能撑到降临日都存在着。
  幺蛾子最大的,还是老对手圣月教。
  圣月教被连年挤压,现在实际控制范围连两千里都没有了。
  在这个面积下,圣月教人员和普通人的比例达到平衡,普通人不会再出现体温恢复正常的情况,修士们已经不能继续利用小蜜蜂压缩空间。
  圣月教肯定没有那么多人,修士们推测里面有很大一部分是当地的修士,被迫转修了天魔功。
  若只是维持这样的状态,自然也算不得幺蛾子。
  事情还是要回到普通人社会逐渐解崩。
  圣月教控制地区周边,有几个小国发生了当初大赵的状况,产生了大波的流民与匪徒。
  圣月教被怀疑用遁地法于防御薄弱区偷偷溜过防线,在生乱地区造出一些天魔。
  如果是个正常社会,少量天魔闹不起风浪来,前面圣月教也弄了几次,都是很快被扑灭。
  而在已经解崩的国度,镇里的民众拼死把烽火点燃,没有响应,一个小镇的人被天魔吃光了,半个月后旁边数十里外的城里还不知道!
  这些被生造出的天魔一边吃会一边变强,还会把极少数人变成天魔炮灰。
  等修士们发现状况时,情况已经很严重,三个城市二十几个小镇都没活人了。若不是冲天的煞气被远远路过的修士发现,还不知道会发展到什么地步。
  天魔成了魔头,天魔炮灰里也有少数实力不弱的。
  发动大面积围剿,前后死了三百多修士,才总算把这帮天魔平了。
  做完这场,事情尴尬起来。
  修士们占据要地围着圣月教感染的地区,就投入数千修士,现在要把更外围已经崩溃的地区也纳入监视,人力无论如何是不够的。
  有人提议干脆把圈里的人全杀光,理所当然的遭到绝大多数人反对。
  如果大家真能做出这种事,早不来围圣月教了,在背后偷偷捅刀子多好,说不定早就变成比圣月教更可怕的存在。
  当然反对者中也不是都从道德出发,有不少的人只是单纯考虑屠杀这么多人的业力太重,只怕过不得降临日。
  既然不能杀光,讨论过后,只能加派人手对后方区域做日常的巡视。
  加派人手后,玉剑山金丹弟子和传功师叔加起来已经有五十个常驻在那边,如果还是灵月历2990年之前的状态,等于占用了六分之一的中坚弟子,哪里受得了。
  很多门派对再次加派人手都不满,不少阳奉阴违的,说是有三十人,真一查,最多二十来个。
  外公黄大发说完状况,问道:“掌门要我问问你,看看能不能把小蜜蜂制造技术卖出去,如果能卖,卖多少合适?”
  小蜜蜂无疑是很好的人力替代方案,它可以用筑基都没到的弟子去操作。难怪年前的一个多月里居然又有八十多架小蜜蜂的订单。
  “小蜜蜂有些材料只有部里才能做,如果要卖技术,需要重新做新的方案,三月弄出来吧。价钱嘛有个五万八万的就够了,卖太贵别人会私下里交易。”
  古老和他的充能器开发组已经进入新充能器的运转测试阶段,把木元灵石充能器的改进往后排一排,能挤出时间做一份常规材料的小蜜蜂制造方案。
  什么?卖材料?
  那还不如卖技术呢,让大家都增加点实力,说不定万魔吞天之后就多几个帮手。


第一百七十六章
  由于中途拉了不少活给工程部,还有一架玉石峰插队的飞艇,原本在三年内造完的飞艇拖到现在还有两架。
  这两架倒不用那么急了,按照四十天周期来做,把人挤出来做小蜜蜂的订单。
  说起来盟友们送到玉剑山来的人真的水平都不错。
  含岗前培训在内四年时间,这些人里已经产生了八个工程师,十一个特级技师。
  这些工程师和特级技师,接触到双符文定式后惊为天人,也深深为科研部的气魄震慑。先不提忠诚的问题,他们还是更愿意在科研部认真做事,以获得学习更多知识的机会。
  沈文剑重新考虑后,让陈飞在工程部组建了工程部开发组。
  之前打算由充能器开发组来做的外销版材料替换设计,就由工程部开发组来做。充能器组还是要挤出两个人,充作工程部组首次做设计工作的教师,免得他们真的只替换材料,搞得功能下降太多。
  外销版的制作方法流出无需担心,里面的高级导灵钢等几种材料外面也找不到。
  即使真的有门派发起狠来找到几种材料的替代品或自己开发出来,也不用太在意,因为去年设计院原料组已经提出了全新的导灵钢制备理论,今年原料组预算会追加二十万两,很快就会有结果。
  新的导灵钢制备理论,是一种铁基化合物与银、稀土材料等形成的合金,沈文剑不知道原料组是怎么个脑回路,看着研究报告,觉得里面的铁基化合物跟铁基超导材料差不多意思。
  沈文剑自己不是搞材料学的,今天的原料组已经走的比他远多了,希望降临日能多留下几个吧。
  工程部做完两架飞艇和小蜜蜂订单后会不会闲下来?
  那是不可能的,活已经早就准备好了。
  新工作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是土元灵石充能器的制作,另一部分是工厂区的重建。
  明年既3008年,制造局会有一小部分人离开,他们的充能器就不由制造局做了,制造局接下来除了一些大型零部件加工工作,会全力进行矿石的提炼,帮玉剑山储备原材料。
  工厂区的重建也是下了很大决心决定的。
  工厂区现在有很多乱七八糟的东西,科研部自己还很少利用。
  比如当初沈文剑做的煤气生成装置就一直在部里,现在飞艇用的煤气都是煤矿那边生产的,部里这台只做实验时会临时启动一下,其实根本没必要,要用煤气或煤焦油,去飞艇部取就行了。
  还有一些小工厂,如树胶厂、机床厂要更新升级设备,小钢厂现在也很麻烦,打算拆做两部分,一部分在制造局建新的小钢厂,科研部的钢厂要全面更新,只造特种钢。
  热灵转换阵列,煤粉动力炉又要换代,五万热输出的不太顶用,两台已经无法支撑风洞的再升级,还要加一台十万的。
  此外,工厂区还需要几个大厂房堆积些不好放仓库的成品合金型材、树胶制品,以便无人可用时还能造点东西。
  飞石的浮力与稳定度是有极限的,综合考量的结果就是先移动煤粉炉,把整个工厂区拆掉,土层打薄一大半进行重建。
  三月初三,青柳成丹的日子。
  很让人意外,青柳成丹后,居然能用两条腿走路,不像红豆当时跟个尸体样的飘来飘去。
  磕磕碰碰的,很勉强的走近围观沈文剑几个。
  张了张嘴,果然还是说不来话。
  “红豆负责教青柳说话,香湘先借几套衣服给青柳,让她以后还你。”
  随随便便安排完,把家里交给殷铃、红豆和青柳去折腾,两人马上回部里继续忙活。
  空间箱子组上回提了个失败产品,羞恼至极,互相骂了几场,沉下心来从基础理论推导,在年底到三月间先后做出三个版本,终于在第三个版本时,通过了法术的连续强震实验,保持着内部空间的稳定。
  提到古老那,古老拿不定注意跟沈文剑商量,又安排了抗压实验,高频振动实验,抗风蚀/老化实验。
  拿到实验报告,刘香湘直接批了四个箱子上飞艇参与白煤的实际运输。
  空间道具和别的东西都不太一样,能把它做出来,甚至能降低些成本,并不意味着能够做出大幅度的改进。
  空间箱子组折腾了几年,才把成本从五万两降低到两万两,空间比去年失败的版本小了些,只有七十二立方,勉强与又涨价了的储物袋子性价比相当。
  涉及到亚空间的定式变量规则都是很古怪的。内空间为六十立方时,是个稳定空间,它不一定在缩小到五十立方米后也是稳定空间,向上也一样,特别没规律,而且就算放大后空间稳定了,材料不行也会引起崩溃。要继续改进,根本是个碰运气的过程。
  因为时间的关系,就不指望空间箱子组再做什么新版了,全部精力都去想办法,用机械装置从空间箱子进行取、放动作,希望能赶上第三个火箭的发射。
  四月底,天仙级一号中轨道试验火箭全部件终于完工,轨道计算在玄学计算机的帮助下先一步完成,一堆设计院和工程院的人员移动到发射场进行组装,随行的还有竹石峰调来的几名师叔,和科研部全部十名安全官。
  工程院人员除了帮忙做简单的火箭零部件组装,还要负责发射架的固定爪安装。
  折腾到六月一号。
  天仙级从论证、设计、零部件实验、制作、组装直到今天加在发射架边,历时两年。
  含中轨道任务上面级、本次任务设备、燃料,总发射质量615吨。
  发射任务,从山上又调来两个师叔和一个副主管,安全官全部留下,科研部人员全部回部里,仍在天基情报中心控制发射。
  同样的,如此大动静,又引来一大堆充灵石的家伙看戏。
  “哇!好大!”
  “如此山峦一般,真能上天?”
  旁边有人摇头:“俺看不行,此物上万石,怕是飞不得当初那般快。”
  四十二米高的物体,就算隔着三里地,也能看到那东西比旁边的树木高出太多。
  “玉剑山把这些东西送上天到底做甚么?”
  “据传是为其盟友于万魔吞天之后,可联系玉剑山之物。”
  “此言当真?”一堆人看过来。
  ……


第一百七十七章
  众人说话间,天基情报中心已经完成发射读数,火箭点火。
  几百吨的物体动起来,拖着巨大的蓝白火焰,直挺挺的往上飞,气场立刻让所有围观群众闭了嘴……多数是张大嘴。
  很快就有曾经见过上一次发射的人看出不同:“咦!那东西居然换了方向,莫不是不往九天上去了?”
  火箭此时一边做着翻滚动作,一边产生了倾角,斜刺上去。
  然后又是上回见过的柱型音爆云。
  它的出现,围观修士中有经验的根本不动,看着新来的追出去,不管有没有追出去的,火焰几乎同时消失在视野里。
  天基情报中心。
  “高度78千米,分离倒计时开始。”
  本次发射,自玉剑山到海龙山段,布置了数十个大功率中继天线,而且还由玉剑山出钱,在海龙山设置了第一个外地卫星信号塔。
  可惜没有画面,大屏幕上除了高度、时间、速度,只有沈文剑自己做的动画演示。
  这个动画演示由一个小阵法储存和产生变量,算是较为简单的模拟。
  “二子级准备完成!”
  “高度85千米,倒计时十秒,九,八……”
  “二子级燃料阀动作正常,真火阵法充能完毕。”
  “三、二、一。”
  没有人按按钮,大家只是通过通传,来确定是否需要人员介入。
  “脱离成功,二子级航迹、速度正常。”
  “耶!”
  “搞定!”
  负责一子级监控的几个工程师跳起来互相拍手。
  不过他们的工作还没完,拍完手立刻坐下。
  “一级火箭减速板开启正常。”
  “陀螺仪运转正常,发动机再启动检测中。”
  “回收信号已经发出。”
  回收组提前两天已经到了海龙山暂住,一起去的还有科研部的一代飞艇,一级火箭用二代飞艇可运不回来。
  那边处理一级火箭的回收程序,其他人都紧紧盯着上面级的情况。
  二子级启动时,大气已经极为稀薄,不到两百秒的时间里,二子级就把上面级推到200千米的高度,速度达到6千米每秒。
  有灵石供能的二子级要比正常火箭的工作时间长一些。
  “高度220千米,二子级分离程序倒计时。”
  “三子级推进准备中。”
  “高度230千米,速度七千,倒计时十秒。”
  “激流阵法准备完成,真火阵法准备完成。”
  和一级与二级不同,三级的燃料只是辅助作用,主要通过首次实验确认的,可在外层空间以灵石能源保持效能的各种阵法组合而成,算是类等离子推进器,也有一点点液氢液氧燃料,在几个必要的点使用。
  三级的推进器推力很小,如果在地表,就算没有整流罩都推不动自己。
  “二子级脱离,整流罩脱离。”
  二级脱离的时候三级需要几秒才启动,此时正好是丢掉整流罩的好机会。
  “三子级姿态正常,推进器正常启动。”
  “确认整流罩信号位置,脱离成功。”
  接下来是个非常平稳的上升段,推进器只需要维持速度不下降即可。
  冷场了一阵,才有后续的动作:“高度五百千米,近地情报测试机准备出舱!”
  马上被丢出去的,是测试机,算不得人造卫星。
  测试机也有长焦拍摄能力、通讯能力、少量备用能源与热阵列储能机构,但是本次任务主要是保障中层测试卫星的成功入轨,其他位置丢出去的能不能进入稳定轨道,可能还需要点运气。
  运气好,入轨时速度正确,而且轨道中不碰到奇怪的障碍物,说不定能转上几年。运气不好也能有半个月。
  “固定器脱离,近地情报测试机出舱确认。”
  “姿态调整中。”
  “调整完毕,进入轨道转移。”
  三子级还在飞,接下来分别在一千千米和两千千米高度各丢下一个测试机,后面两个测试机,都是武器试验平台,三千千米丢下中轨道试验卫星一号,六千千米三子级脱离,留下试验卫星二号。
  一次成功丢下五坨!
  可惜到底有没有成功入轨,现在还是迷……因为玉剑山现在的卫星信号网最远只延伸到海龙山,近地测试机飞出一定距离就联系不到了,中距离的也多不了多长时间。
  “都回去休息,八小时后一组过来接班。”沈文剑开始赶人。
  近地轨道测试机如果没碰到异常状况,一号机十个小时就会绕轨一周,而工程师们为了火箭发射,已经几个月没好好休息过了,哪怕几个小时也能保证后续的工作更稳妥。
  沈文剑是不能休息的。
  确认一级和助推器已经被回收组找到,只有些变形,借助连接到海龙山的信息网拿到照片,还能修,松了口气。
  他还要等空寂岛的回报,看看那边的信号塔完成的怎么样了。
  空寂岛在南边,把它的信号塔做起来,是为了能在轨道出现偏差时进行手动修正。
  还是同步卫星好,一旦到位,就能直接把信号扩展出去上万公里,中间也不需要中继天线了。
  几个小时很快过去,幸亏空寂岛那边在沈文剑的要求下,在没做完的信号塔上接了个带过去备用的小雷达,没有错过轨道有少许偏离的近地情报测试机。
  手动修正轨道偏差,并得到几张分辨率偏低的奇怪图像。
  “什么东西?黑漆漆的。”
  “这张……好像是岩浆诶。”
  “背面不应该跟我们的浮空山一样吗?怎么这么奇怪?”相信天圆地方的也同样觉得奇怪。
  “还是太近了,看不到大一点的情况。”
  沈文剑也翻了翻,好像都是些沙地或熔岩地,也想不出整体是个什么状况。
  又等了两个小时。
  “二号测试机失踪了。”
  ……很遗憾,一千千米高度丢出去的测试机不知道哪去了,反正没经过现在的信号覆盖范围。
  接下来是三号测试机。
  三号测试机的轨道很稳定,与玉剑山的垂直位置偏差只有一百千米。
  所以它通过天基情报中心和海龙山信号塔,可以传回两个批次的数据,虽然轨道更高,清晰度居然和一号测试机相当。
  看过三号测试传回的图片,沈文剑心中大概有了谱。
  似乎是个完整的星球被撞缺了一大块,却不知道为什么没有通过自转恢复球形。
  这个缺口有多大,虽然还没有拍到全景,大概也能想象,重心的变化足以证明行星受到的创伤有多大。
  被撞掉一块的行星上,居然还有稳定可供碳基生物存活的环境,不愧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酒杯中的胖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