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5章 渡口大战(下)
作者:话凄凉|发布时间:2024-06-29 03:15:29|字数:6273
明军的火铳多,整个横阵前排都是火铳手,而金军的火铳少,在对射中吃亏就不可避免了。
明军两轮排枪过后,见金军阵型松动,将官一声令下,士卒便纷纷插上铳刺,列阵突刺。
一瞬间,如一堵堵红墙一般的明军士卒,迅速向黑色的金军撞去,而金军阵列中的冷兵器小队,也立刻迎击上来。
很快双方士卒冲过弥漫的硝烟,已经可以看清了对方的面容,明军士卒列墙而进,金军则分成了近百个冷兵器小队,基本是模仿戚继光的鸳鸯阵。
五十步的距离很近,明军第一排铳手已经挺起了火铳,铳刺在阳光下寒光闪闪,金军各小队前的士卒,则将盾牌收拢,贴近身躯,即掩护自己,也掩护后面的长枪手。
“嘭”的一声,两军撞在一起,刚一照面,明军就陷入了不利的地位。
金军在阵线中,才用的是火枪队,夹着冷兵器小队的编制,就像是一架钢琴的琴键,对射时,火枪队前出,冷兵器落后一些,冲击时,冷兵器则上前近战。
金军在编制中保留的这些刀盾和长枪手,虽然火力输出不急明军,可是近身搏杀,他们立刻就发挥了冷兵器近战厮杀的优势。
金军小队前面是刀盾手,中间是长矛,而火枪手则退到了最后。
他们每十来人为一个小队,每个小队间又有间隙,明军火铳手端着火铳,用铳刺突击正面,金军有刀牌手格挡,有火铳手放冷枪,冲到金军小队的缝隙间,又有两面刺来的长矛。
在对射中取得优势的明军,冲近之后,反而陷入了劣势,前排的明军铳手顿时就折损大半,特别是冲入金军小队间隙的明军,几乎很快就被矛兵捅死。
“不要往里冲!”一名明军百户见此,厉声大喊。
他是十多年的老行伍,这是明军几年前的战法,他清楚的很,连忙呵斥属下不要往里冲。
金军阵中,盛嘉定看见红色的明军,犹如撞上了一堵黑墙,明军在金军正面突进,诱敌入内加以绞杀的传统战法下,被杀得节节后退,他立时拍了个巴掌,大喜道:“军门,咱们赢了!”
似乎是为了印证他的话一般,明军后面忽然一阵金声响起,冲撞在一起的明军开始向后撤退。
鸣金声一起,在战场后方的李来亨,便带着护卫,拥着大纛旗向北撤退。
战场上最先转向的是后面的长枪兵,其次是接触不深的铳手,然后是陷入厮杀中的明军,也慌忙后撤。
三千金军士气大振,哪能让明军撤退,他们纷纷前涌,撵着明军追杀,向北而去。
“哈哈哈……”旁边的金军将领见此,都兴奋的大笑起来,盛嘉定当即抱拳道:“军门,全军追击吧!咱们一鼓作气,直接夺下渡口。”
赵良栋笑了笑,“自然要追,不过不能一起上!盛副将,你带两千人,立刻加入追击。记住了,不管发生什么事情,都不要管后面,你只管往前冲,一路杀到吴堡渡口,就算一件大功。”
说着赵良栋看了下山坡方向,然后盯着他,严肃道:“明白吗?”
盛嘉定微微一愣,片刻间就反应过来,随即郑重抱拳,“军门放心,末将明白了!”
说完他们便打马离去,不多时,两千多金军便跟在延川营后面,追击明军。
赵良栋一直关注着战场的局势,对他来说,金军胜的有些蹊跷。
明军最拿手的火炮没有出现,对射中占据优势的明军,在金军士卒出现一点混乱时,便放弃优势直接对冲,也太奇怪了。
金军将领大多研究过明军的战法,中原大战时,明军都是火炮轰击,排枪打到敌军崩溃后,才进行冲击,今天明军冲击的时间明显不对,而且就算冲击,明军的长枪手应该果断上前,但这次却全程都没参与战斗,只是跑来跑去,像是再演戏。
赵良栋已经断定,明军必然埋伏了伏兵,想要引他追击。
那他就随了明军的意,派五千人追击,留下四千人,看明军怎么办。
要是明军伏兵不出,那五千金军就撵着明军一直夺下吴堡渡口,要是伏兵一出,那他立时全军突击,拖住伏兵,还是让五千金军先夺了吴堡渡口。
想到此处,赵良栋脸上不禁漏出一股笑意,他对此战已有了八成胜算。
……
山坡顶上,王光泰见金军还有四千人马未动,眼睛眯了起来。
一万明军分成了三股,四千用来诱敌,两千在北面十里处压阵,防止诱敌的明军,稳不住阵脚,被一路冲到渡口。
还有四千人则由他率领,埋伏在山坡后。
明军一万,金军也是一万,正面对决明军并不惧怕,可是明军怕打成持久战,拉锯战。一旦托太久,河套和宁夏的金军杀到,那明军就完了。
所以明军选择伏击,这种能快速击败对手的方法。
“将军,现在怎么办?”一名明军千户,见两千金军从山坡下面通过,不禁急道。
王光泰却很淡定,“意料之中!”他说了句之后,转身看着那千户,吩咐道:“本将放轮炮轰击金阵,你率两千人立刻冲下山去,攻击那两千金军!”
……
赵良栋手勒紧了马缰,目光紧盯着山坡,他不相信明军伏兵能沉住气。
就在这时,几门铜炮,忽然从山坡背面推到了山顶。
这些炮事先已经装填好,明军一推上来,在金军发现的瞬间,便点燃的药引,山头立时一阵“轰”响,腾起几团白烟,炮弹直射入四千金军阵中,顿时惨叫声一片。
赵良栋的战马受惊,暴躁不安的打着转儿,他忙拉紧缰绳,控制住战马,而就在这时,山坡后一阵喧哗,两千多明军呼啸一声,向盛嘉定率领的两千多金军冲去。
盛嘉定心头一惊,金军也一阵慌乱,不过他得了赵良栋的吩咐,当即便是一声大喝:“不要理他们,给本将向前猛冲,不冲到渡口,都不许停。”
两千金军不理会冲出来的两千明军伏兵,将后背暴露给他们,继续追着前面的延长营而去。
稳住战马的赵良栋见明军伏兵冲出,立时大喜,一边夹马前冲,一边放声大吼道:“全军出击!”
四千金军紧随着赵良栋,趋之若鹜,金军纷纷怒吼着前冲,向明军的两千伏兵杀去。
四千人马杀到山坡脚下,赵良栋战刀往山坡一指,一名金将就带着三四百人,离开大队向山坡攀爬,去端掉明军的几门火炮,他则领着大队杀向伏兵。
整个站场,一下成了根甘蔗一样,前面四千明军奔逃,后面五千金军追杀,然后又有两千明军追杀五千金军,最后赵良栋又领着四千人,追杀那两千明军,像个几层的威化饼干一样。
可这还没完,山顶上又是“轰”的一声炮响,王光泰领着两千人,呼啸一声,从山坡上冲下,瞬间就冲垮了几百攀爬的金军,然后向赵良栋杀去。
赵良栋急忙勒住战马,他没想到居然还有明军,不过庆幸人不多,大概只有两千人,他连忙挥手道:“快列阵!先击败他们!”
战场上一团乱麻,近两万人,在黄河沿岸近十里长的道路上,厮杀到了一起。
盛嘉定领着两千人追上了延长营,五千人撵着四千明军走了近十里,前方突然出现两千列成整齐队形的明军。
李来亨一马当先,从明军留的缝隙间,疾驰着进入明阵,后面的明军也快速通过,明军立刻合拢了阵型,而追击的金军立刻陷入两面受敌的境地。
赵良栋被王光泰居高临下的一冲,双方绞杀再一起,两边的士卒大量死亡,不过金军人多,逐渐取得了优势。
赵良栋暗暗庆幸,还好明军不多,同时他又十分心急,想要尽快击败王光泰,然后赶紧向北突击,以免盛嘉定两面受敌。
他骑在马上左右砍杀,一刀捅死一名明军士卒,怒声吼道:“快,杀光他们!”
这时,南面的天空却忽然传来隐约的闷雷声,远处尘土遮天蔽日,大地开始颤抖起来。
交战的金军面面相觑,每个人眼中都露出了恐惧之色,这是骑兵杀来了,金军对此最熟悉不过了。
“军门,背后来了一支人马!”一名亲兵砍杀一名明军,冲到赵良栋身边,惊恐地大喊起来。
赵良栋脸色大变,心头如遭重击,但他马上明白过来,必然是绥德的叛军,假意突袭延安,实则绕道他的背后来了。
就在这时,四五百骑兵,后面跟着大队的步军,已经出现在金军后方。
王永强穿着他的明朝盔甲,一马当先,手里挥舞着一把板门大刀,放肆啸叫道:“杀啊!王某人来了!”
赵良栋惊得面如土色,后悔不已,颤声大喝道:“后撤,快随我突围!”
第1337章
赵良栋见叛军杀至,心里大惊,他已经足够谨慎,可未想到还是着了明军的道。
他原来以为李来亨大意轻敌,以为明军骄纵,没把他放在眼里,却没想到明军却是故意卖他一个破绽,伏兵之后还有伏兵。
他虽然谨慎,但是毕竟算是后起之辈,同打了几十年仗的明将相比,还是有了一定的差距。
其实金军这些年来,也几乎是年年作战,攻川蜀,打山西,参加中原大战,又抵御准格尔南侵,灭叶尔羌,对阵罗刹国,可以说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将领也都得到了一定磨炼,只怪赵良栋与李来亨、王续这种明军的老油条相比,他还是差了一点。
如果是吴三桂、孟乔芳这些金军的老油条过来,或许又是另一番场面。
现在九千金军被明军分割成了两快,盛嘉定的五千人已经与赵良栋的四千人,完全隔绝开了。
王永强领着近四千多人马,忽然从后杀入,为首的几百骑兵,飞快的撞入金军后阵,近四千金军顿时就陷入两面夹击之中。
王光泰见王永强连着砍翻几名金兵,金军开始混乱,他一刀砍死一人,大笑道:“给本将杀!”
赵良栋知道中计,也管不了前面的五千金军,他一拔马缰,便往西面突去。他心里很清楚,他再不走,就会被明军和叛军合围,现在先撤,或许还能躲过一劫。
不得不说,金军和明军这些年,都有很大的变化,要是以往的军队,发现中了埋伏,必然早就混乱,可是金军虽慌,建制却都还在。
这主要是得益于金国像明朝一样,对于底层军官的培养,也大办武学,正是有大批底层的军官稳住了手下的士卒,金军才败而不乱。
这时金军都慌了神,可是在军官的指挥下,却纷纷跟着帅旗向西突围。
王永强很快就发现了金军的意图,骑马奔驰着去堵金军的出路,大队的叛军也分出千人,向西面包抄。
几百骑兵撞入金军之中,战刀挥砍,金军惨叫着在地上翻滚,瞬间如坠地狱。
赵良栋见走投无路,眼睛通红,挥舞着战刀怒吼,“冲出去,杀出一条血路!”
他高举战刀,一马当先,身后亲卫拥着帅旗紧随在后,背后插着背旗的金军军官和大队的金军士卒也跟着他,怒吼着向拦截的叛军冲锋而去。
“砰砰砰”的铳响声中,金军被打倒一片,就在这时,在王永强后面,忽然传来一阵呐喊,数百金军忽然杀到,远处同明军哨骑纠缠的金军骑兵,也赶来支援。
赵良栋看见此顿时大喜,那是他派往绥德的一千人,没想到这个时候杀到了。
数百金军在叛军背后放了一排铳,打死近百叛军,造成了一个缺口。
赵良栋不敢迟疑,夹马冲出,后面近千人马紧随着涌出,但缺口很快就被明军关闭。
赵良栋骑在马上,回头看了一眼被包围的两千多金军,他不敢停留,带着不到两千败兵向西逃窜。
王永强带着三百多骑追了一阵,金军钻入沟壑,攀爬上高地,摆脱了追击。
剩下两千多金军,被六千人马围困,为首一员金将被火铳打成筛子,惨叫一声,从马上载落,他身边的金军也被明军成片射杀。
战斗又打了两刻钟,只剩下千余金军,他们才沮丧的器械投降。
黄河边上,到处布满了战死的尸体,金军士卒在明军的看押下,排成队列,丢弃兵器和旌旗,一个个都是垂头丧气。
王光泰踩在一面写着“延川营”字样的金军营旗上,对王永强道:“王将军在这里收拾战场,我率兵去支援大帅。”
说完,王光泰便翻身上马,领着两千明军,向北而去。
人马走了大概十里,便见一座土山下面,旌旗猎猎,杀声和铳声漫天传来,整个山头和山脚都硝烟弥漫。
王光泰疾驰到土山脚下,只见接近八千明军,将土山围得水泄不通,大概数千多金军残兵,则困守山顶,死战不降,将攻山的明军部队,给撵了下来。
山顶上,盛嘉定正咆哮着指挥金军士卒放铳,射杀攀爬的明军,一名亲卫看见南面又来了数千明军,顿时大惊,“将军你看!”
盛嘉定扭头过来,看了一眼,王光泰领着两千多明军,加入围困的行列。他脸色顿时一寒,知道赵良栋肯定不能来救他了。
“杀!给本将杀,打死这群直娘贼!”绝望的盛嘉定青筋直跳的怒吼着。
攻到半山腰的明军,如同潮水一样,从山坡上退下。
此时天色以晚,明军不再进攻,而是在山下构筑工事,搭建营寨,围困山头。
山顶上的金军则一片凄惨的景象,士卒们抱着兵器,倚靠在一起,都默不作声,只听见柴堆燃烧的啪啪声响。
山下明军营寨内,王光泰等人来到李来亨的大帐,里面被火炬照得通明。
在李来亨的帅案上,摆着一个简易的沙盘,展示的正是附近一带的情况。
“大帅,山顶什么情况?”王光泰进来之后,开口问道。
李来亨招了招手,让他一起看沙盘,然后说道:“五千金军被歼灭两千多人,剩下三千多人,逃到了这座山顶上困守。白天本帅已经攻了两次,不过金军意志很顽强,并没有打下来。”
这一战明军务必速决,怕的就是金军结寨对持,拖延时间。毕竟两军装备差距并不巨大,军队也都经过多年的战争磨砺,如果一方采取守势,那恐怕就要打很长段时间。
金军还有两路人马过来,他们能耗,但是明军却耗不起。
王光泰心中有些担心,“大帅,河套和宁夏的金军,用不了多久就会杀来,咱们可得快些解决山上的金军。金军既然被困,陷入了绝境,何不招降试一试!”
“这个已经试过了。”李来亨道:“不过金将盛嘉定并没有归降的意思,还将本帅的使者赶下山,并扬言让本帅只管攻打。”
金国朝廷对盛嘉定不错,他女儿还嫁给了韩朝宣的三公子,长子给豪格做侍卫,次子在长安武学学习,他对金国忠心耿耿,不会投降明朝。
王光泰皱了皱眉头,李来亨却指着沙盘道:“这件事不用急,金军仓皇败退到此,选了这座土山,虽说不易进攻,但其实也不利于久守,本帅把他的水源一断,然后架炮轰击,金军撑不了几天。”
次日,明军的火炮拉来,在山脚下一字排开,一团团的硝烟腾起,山顶被打得泥土飞溅。
三千多金国残兵,抱着兵器躲在坑道内,不敢出来,明军也并未攻山。
当日夜晚,四更时分,近百名金国士卒偷偷下山,摸到土山东面的黄河边上,便一头扎入河水中,猛喝几口,然后又将身上背的水壶装满,又用锅和头盔装了些,便往回走,但就在这时,周围“砰砰砰”的一阵铳声响起,近百金军便在火铳喷发的火焰中倒下大半。
这些金军片刻间就被杀完,数百明军从黑暗中走出来,用插着铳刺的火铳或者长枪,拨动金军尸体,发现没死透的,便补上一刀,结束他们的痛苦。
山上的金军水源断绝,又被火炮猛轰,被困三日后,盛嘉定领着残兵连夜突围,不过明军早有防备,金军又被赶回了山顶。
接下来几日,金军尝试多次突围,除了极少几人趁着夜色冲出之外,大多数人都被赶回山顶,金军取水的行动也都失败,反而在黄河边上留下一地的尸体。
七日之后,水源断绝的金军彻底绝望,明军乘势攻打山头,金将盛嘉定自刎而死,剩下的金军纷纷投降,结束了这场持续多日的大战。
赵良栋逃出重围之后,仓皇奔回延安,一万金军只剩下不到两千人。不久之后,又有金军逃回,带来了盛嘉定战败自杀,五千金军全军覆灭的消息。
绥延巡抚董宗圣大惊失色,忙命守军紧守延安城。
到此时,金军快速夺回吴堡渡口的计划已经失利,延安的一万金军惨败,那从河套南下,以及从宁夏东进的金军得到消息后,必然不敢贸然攻入绥德和榆林,以免遭受延安金军一样的挫折。
明军在陕北已经站稳了脚跟,绥延巡抚不仅没有实力再次出兵,连自保都成问题。董宗圣只能立即向长安报告这个不幸的消息。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