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8章 天下谁属(4)


  汉永始十年七月,天子以‘朕德薄而无后,有伤祖宗之德……英国公世子章,亲朕皇叔,世宗之苗裔,允文允武,德才无双,朕见贤而喜……乃问有司,有司皆云:今能安天下、保社稷者,非英国公世子不可……其令宗正,策英国公世子章,为皇太叔,为天下储,社稷保!’
  于是,今年连两岁都没有,刚刚会叫阿妈、阿爹的张章,莫名其妙的披上了章服,戴上了九琉,然后被自己老爹,抱到了宣室殿上。
  然后,在京文武两千石及有司司曹主官、鹰扬旅校尉以上军官及关内侯以上的贵族,乌泱泱的两千余人,在这宣室殿中,集体对着一个两岁的稚子,顿首而拜:“臣等恭问皇太叔安!”
  自然,接着就是大赦天下。
  为了让天下人更加清楚,并记住汉室法统,将要从刘氏转移到张氏身上的未来。
  张越更是放出了他憋了许久的一个大招:太学、武苑扩招!
  以皇太叔得策,命太学、武苑今年的录取名额,各增加五千个!
  同时,增加今年考举的录取范围。
  这两个组合拳一下来,整个天下,都沉浸在了‘国家有储’的喜悦中。
  统治阶级,特别是地主、富商与权贵们,拍手称快。
  原因很简单,能考上太学、武苑的,自然大多数都是他们的子侄。
  当然了,寒门士子也有机会。
  但那太渺茫了!
  可以说是万中无一!
  旁的不谈,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与练习、复习的强度,就能让上层人家的子侄,将寒门子弟远远的甩在身后。
  寒门学子再刻苦,能比得上那些从小就有名师教导,蒙学开始,就不计成本的做着各种习题册,数年甚至十余年题海战术磨砺出来的精英?
  至于考举,那上层的优势就更大了。
  都不需要出盘外招,单单就是一个知识储备与见识差距,就足够让他们将绝大多数的重点职位包揽。
  哪怕张越拉偏架,也拦不住这些人在国家关键机构与关键部门中的位置越来越多。
  所以,这其实就是定向的在对上层统治者释放福利。
  而且是光明正大的释放福利!
  自然,哪怕是最顽固的铁杆汉家忠臣,也没办法拒绝这样的好处。
  更何况,这种人其实早就已经差不多绝种了。
  士大夫们,更是在得知了这个事情后,立刻就开始全方位洗地了。
  “这怎么能算篡国呢?”
  “英国公世子也是世宗之后,大汉苗裔啊!”
  “什么?你居然说‘出嫁从夫’,南阳公主既然出嫁,其子嗣就不该被视作刘氏之后?”
  “汉律上可不是这么说的哦!”
  “就是民间的女儿,嫁出去后,也是有权力继承父母遗产的呀!”
  “不然,何必给嫁妆呢?!”
  “所以啊……公等何须惊慌?”
  “皇太叔未来即位,吾等依然是汉臣,依然有汉禄可食!”
  “至于天子改姓张了……”
  “尧舜禹,异姓而王天下,其法统从未断绝!”
  于是,地就被洗的干干净净。
  舆论上,特别是各大学派的报刊,在审查官员的督促下,纷纷发表文章,无限跪舔长安的决定和天子圣旨。
  许多不要脸的人,甚至将此事与当年尧传舜联系起来。
  汉家尧后,而张氏舜后的说法,一时流行天下。
  广大人民,自然是士大夫们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特别是在张越的基本盘,齐楚的东南之地与河西四郡,各地百姓,纷纷欢庆起来。
  烟花爆竹的销量节节攀升。
  而在朝中,两千石列侯们,更加开心。
  因为,如今皇太叔既立,那自然,大家伙都成为了从龙功臣。
  于是,论功行赏,人人有份。
  执政们,纷纷从候爵,变成了公爵。
  便是出外的执政,也得到了晋升。
  张安世封夏国公、丙吉封楚国公、王莽加虞国公。
  而作为皇太叔的生父,张越更是直接晋为英王。
  南陵公主也成为了英王王后。
  此外,张越长嫂被尊为秦国夫人,亡兄被追封为秦国公,张越的三代先人,也都得到追封。
  总之,就是一场热热闹闹的分蛋糕。
  大家都分到了好处,得到了利益。
  人人开心,人人高兴。
  除了小皇帝。
  但没有人关心这个小皇帝,也没有人在乎他的想法。
  在这纷纷扰扰中,前线再次传来捷报——王师克定沩水,直趋大夏故地,并土五千里,有三十五小王来降!
  这简直就是犁庭扫穴一般的速度与效率。
  到八月底,捷报再来:王师先锋克定大梁,伪魏大梁留守萧千墨引兵西走。
  于是,汉家疆土,直接来到了中亚与南亚之间的节点。
  同时也切断了卫律与李陵联系的通道。
  如此,整个身毒,已经是汉军的盘中餐。
  但打到这里,张越却及时的下令,暂时中止了进军,命令各部原地待命,同时发布命令,要求已征服地区的所有城邦、王国都选派代表,来到长安面圣。
  这其实就是要奠定下将来殖民统治的法理基础,并定下未来汉家在这些地区的权益。
  所以,张越就从故纸堆里,把宗周的朝贡体系擦了擦灰尘,挖了出来。
  然后指示御史台和尚书台,设计全新的朝贡体系。
  简而意之,就是要设计一套汉与各附属城邦、王国的分赃协议。
  而这一命令,其实也表明了汉家无意吞并葱岭以西、楚河以南的广大地区。
  更不会在当地实行直接统治、委派官员什么的。
  汉家只想要这些地方的资源、财富,并将之变成汉家商品的倾销地以及妹子的进口地。
  用资源、财富,来喂饱人口日益增加的汉室臣民的胃,同时,用大量的妹子来缠住那些精力旺盛的年轻人。
  让他们乖乖的上班、种地,为国家为天下发光发热。
  好叫汉室可以较为平稳的渡过,工业革命前后的危险时间。
  永始十年十一月,大梁的汉西域都护府都护、楚国公丙吉表奏长安,称使安西使团,已经抵达大梁,并带回一个李陵的答复:李陵放弃帝号,自称魏王,并请求天子册封,同时,将其领土西垂,海湾一角之土,敬献天子,为天子度假之地。
  张越闻之大喜,立刻派出自己的亲信胡建,命令他马上前往江都,并指挥刚刚建成的五艘远洋炮舰,横渡大洋,前往远西之地,接收当地,并在海滨择址建立港口。
  其名曰:镇西港!
  他更亲自以天子的名义下诏,将李陵所割让的那块海湾之地,并为汉家疆土,赐名‘远西郡’,为天子亲领之土。
  这当然是他在给自己的子孙后代谋福利!
  如此,即使未来,他的子孙的权力被彻底架空,变成今天的小皇帝一样的傀儡。
  也能凭借着那沙漠地下,无穷无尽的黑色黄金,子子辈辈衣食无忧!


后记(1)
  汉纪两百二十五年,兴平四年七月。
  一艘黑色的战舰,劈波斩浪,在风暴中依然坚定向前。
  战舰的桅杆上,黑色的龙旗,迎着风暴高高飘扬。
  穿着绛黑色的海军军服,胸前挂满了爵位勋章的将军,走到舰桥上的甲板,然后他看到了正在舰桥上抱着手沉默的一个年轻人。
  于是,将军对年轻人行了一个传统的,只有贵族之间才会互致的礼仪——他微微作揖,身体前倾,双手合十而拜:“世子殿下,您在想什么呢?”
  年轻人回过头,看着将军,也回了一个同等的礼节,然后答道:“不瞒君候,孤方才在想……”
  “一百年前,孤的先祖与刘氏、张氏的先祖,在长安城中共同立誓……”
  “以天下为重,共尊汉室,扶保社稷……”
  “从此海内归一,天下皆汉……”
  “是为中央之国,地上天朝!”
  将军听着,肃然起敬,跟着感慨道:“开国元勋们,殚精竭虑,舍小家而用大家之义,放弃争议,以兄弟手足相待,父子叔侄论叙……”
  “这是吾等后辈所远远不及的,也是元勋们之所以被称为圣人,永为后世垂记的缘故!”
  一百年前,英王世子张章、唐王李玄机、汉王刘去病,在长安盟誓,约法天下。
  以汉为天下主,社稷王。
  汉帝之位,刘氏天子禅让英王世子章,而汉帝自去帝号,改称汉王,移身毒,最后建都身毒的滨海之地,称新长安(孟买)。
  但其实,彼时的帝王之位,已经只是名誉性质的头衔。
  国家真正的权力,归于内阁与州郡大臣、贤良文学共商会议。
  而且,因为张氏虎踞神州本土,刘氏则据身毒之土,李氏唐王,居于远西之滨。
  彼此相距遥远,以当时的条件,一年也未必能有几次官方往来。
  所以,彼时三王盟誓,以兄弟叔侄论叙有关方面的地位。
  张氏为兄,刘氏、李氏为弟。
  同时,有关各方,实行自治。
  各有各自独立的军事、外交、财政、立法与体制。
  但十年后,情况就有了新的变化。
  被汉军赶出身毒,流亡海疆的卫氏,横渡大洋,泛舟于扶桑,发现了殷商遗民所居的新大陆。
  随即卫律之子卫殷率军入主扶桑,重建大魏。
  然后,卫殷遣使来长安,与汉协商,由之,汉室大家庭多了一个以殷商大陆为地盘的新兄弟、新手足。
  其后数十年,不断有贵族、遗民,泛海西走,进入新大陆,割据那些未曾被魏控制的地方。
  于是建立起了数十上百个大大小小的公国、候国。
  而这些国家,一方面臣属建都于大梁(纽约)的大魏,另一方面,也受长安册封,为汉臣。
  至此,大汉帝国,形成了四个主要支系组成的帝国。
  东有中国,西有大唐,南有大汉,北有大魏。
  其中,中国依然实行执政大夫议政制度,并建立健全了贤良方士与郡国两千石共商的体制。
  还修正了法律,通过《天子之法》,实行大一统制度。
  既全国服从中枢,中枢服从丞相的体制,而丞相及中枢执政,则从天下郡国两千石中选拔,每任执政不得超过两任,且不得连任。
  更有潜规则,不允许同一家族(五代以内的血缘关系)之人,连续出任执政或者丞相。
  而移于身毒的汉王,则在新长安,建立了宗周的藩王体系。
  依托着身毒海滨地区,通过控制和扶持身毒土著的土王,进儿实现统治。
  至于远西的大唐,则实行着标准的军国体制。
  唐王威权自用,说一不二。
  一边捶打着那欧罗巴的罗马人和日耳曼、高卢人,一边从中国大量迁徙人口,争取移民。
  最奇特的,则是殷商大陆上的大魏。
  自从魏文王卫殷建都大梁后,这大魏就一边模仿和学习中国之制,也建立了执政大夫制度,一边又学大唐,强调魏王的地位与神圣。
  所以,就搞出个四不像。
  而大汉帝国,如此混乱和庞大的体系。
  自然是给子孙后代,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头疼的事情。
  到了如今,这种事情,综合到一起,已经是让这偌大的帝国,陷入了严重的争议与分歧之中。
  也就幸亏,当年那位丞相,如今被尊为圣王的英武王张子重,在其人生的最后几年,不顾老迈之躯,连续出访唐、汉、魏。
  又说服本土的贵族和官员,终于在其临终前,确定了最终的国家联合体制为联邦帝国!
  中国是兄长,其他三国是弟弟。
  兄长负有对弟弟们的责任与义务。
  弟弟们则为了对兄长感谢,愿意将外交、军事的权力上交哥哥。
  各国只保留最基本的军事权力,譬如警卫、护军、卫生医疗等等。
  但遂行战争的军队,则全部受长安指挥。
  此外,各国还同意,愿意修改各自的法律和制度,使其不与中国的根本法违背。
  所谓根本法,便是俗称宪法的那十二部法律。
  此外,各国还上缴了大部分的财政权,只保留一部分税收,用于维持本地地方官员的开支。
  当然了,做出了这么多牺牲。
  作为本土的中国,牺牲也很大。
  不仅仅是经济上,要扶持这些落后的欠发达的弟弟们。
  更要全面负担各国的国防与海防,同时还要承担起救灾和赈灾的责任。
  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正治上的让步了。
  丞相,这一代表天子,遂行统治的职位以及辅佐丞相的执政大夫们,也需要由三国的两千石、贵族们选举。
  而且,为了照顾这些弟弟们,三国在选举中还颇有优势。
  一般,只要一国横下心来支持某位候选人,丞相未必能选上,但执政大夫却稳稳的。
  在史书上,这些事情,自然是被记录伟光正。
  天子、英武王、魏文王、汉宣王、唐明王,个个都是为国为民,个个都是舍小家而顾大家。
  但只有局中人才知道,当年的事态有多么凶险!
  年轻人就深知这一点。
  他看着脚下的这艘钢铁战舰,以及舰首那三联装的巨大炮口。
  便想起了自己祖父和自己说过的事情:“永德三十二年正月,汉丞相英王张毅,亲乘伏波号战列舰,率一百三十二艘战舰组成的无敌舰队,巡游四海,舰队所至,所向睥睨!”
  “罗马庞贝港,因其不臣,而被三轮炮击,毁于齑粉!”
  “于是,英王幸成纪港,与明王会……明王退而语左右:英王虽老,其人如虎,孤与英王会,只觉如芒在背,如针在身,只能唯唯喏,三拜而稽首……”
  所以,哪有什么舍小家顾大家,哪有什么元勋先王,弃小义而归中国,天下兄弟手足如一家。
  分明就是人家,巨舰大炮,不敢不服!
  想着这些事情,年轻的唐王世子,便抚摸上了自己腰间的唐王佩剑。
  这时,前方忽然有灯光照射而来。
  在风浪的尽头,一座巨大的军港,已是近在眼前。
  “新江都到了!”将军看着前方的港口,欣喜不已。
  而年轻的唐王世子也连忙探头看去,就见那军港前方,有一艘巨舰,正在准备入港。
  庞大的舰身,宛如海岛一样,一座座巨大的炮口,让人望而生畏。
  “这是长安号吧!”
  “传说排水量八万吨的巨舰……”唐王世子感慨着:“汉洋舰队的旗舰!”
  将军却是摇摇头,道:“世子,您看,这艘的弦号是甲乙,乃是长安号的姊妹舰雒阳号,去年刚刚入役的东海舰队旗舰……”
  “雒阳号既来,安乐公主殿下,应该也到了……”
  年轻的唐王世子顿时就苦瓜着一张脸。
  如今,随着大汉帝国的不断发展,各国王室基本都已经丧失了权力,或者主动放弃了干涉正治,转而开始歌舞升平,玩起了垂拱而治。
  但王室的年轻人,却都要作秀。
  或参军,又入学,与平民同在。
  这样才方便那些御用文人和保皇党的人,在报纸上吹嘘‘王室有贤才,天下有福’。
  安乐公主殿下,正是如今的天子爱女。
  同时也是所有王室成员恐惧的源头。
  因为这位公主殿下,年不过二十,就已经大汉东海舰队的军候。
  从小到大,这位殿下都是标准的别人家的孩子。
  各国王室子弟,无不活在这位殿下的阴影下。
  更麻烦的是——这位殿下,迄今未婚。
  而张家天子,素来都是爱女狂魔——因为那位英武王在世时,就以爱女而天下知名。
  所以之后历代天子,为了标榜自己乃是真正的武王后裔,也都开始了秀爱女天赋。
  而如今的天子,即位已经十五年了,但却只有这么一个女儿!
  这就更加加重了这位安乐殿下的名声与地位。
  于是,汉、唐、魏,从君王到大臣到国民,无不殷殷期盼着自己的世子,可以抱得美人归。
  唐王世子来此,就是来相亲的。
  除了他,魏王世子和汉王世子,也都在磨刀霍霍。
  想到这里,唐王世子便从自己的口袋里,翻出一张照片。
  黑白色的相片上,一位身穿着标准的海军黑色军服,戴着一顶平顶帽,持着利剑,站在巨大的炮口前,英姿飒爽的公主,正在挥手微笑。
  而这张照片,也是目前天下知名度最广的照片之一。
  就在此时,远方忽然传来汽笛声。
  唐王世子闻声看过去,却见是两艘小小的汽轮船,在风暴中慌不择路的疾驰。
  而在他们身后,一艘挂着汉王旗帜的海警船穷追不舍。
  “这样的天气,居然都有人敢犯禁出海……”唐王世子叹道:“他们不要命了吗?!”
  如今的中国,是真正的地上天朝,中央之国。
  中国宪法明文规定,所有海滨的所有产出,全数归于天子所有。
  因为这是上天给天子的产业。
  但天子仁德,准许中国人民从海洋中采用属于他的资源。
  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这样做。
  为了长远发展和子孙后代,宪法授权各联邦王国,制定符合区域和地区资源现状的政策。
  实行配额捕捞。
  于是,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非中国人该怎么办?
  答案当然是禁止!
  在从前,这个问题不大,有能力出海进行机械化捕捞的,只有中国人。
  但最近十几年,随着本土的产业升级,大量淘汰的蒸汽船被卖给了各地的土著。
  这些人无法得到配额,就只能从事运输业,靠给企业和官府转运物资,赚点辛苦钱。
  但,毫无疑问,利润最大的依旧是捕捞业。
  所以,违禁之事,层出不穷。
  唐王治下还好,大部分居民早已经归化。
  但汉王之地,却是出了名的混乱。
  特别是随着汉王地区承接了来自中国本土的工业转移,劳动力需求暴增,大量土著进入城市。
  这个问题便层出不穷。
  所以,汉王的海警队伍,连年扩编。
  到得如今,已经拥有了上百艘海警船和渔政船,准备打击违法捕捞和非法捕捞。
  自然,土著卖来的汽轮船,是怎么都跑不过这些汉王从中国本土的江都造船厂订购的船只的。
  所以,没多久,海警船就追上了那两艘逃窜的汽轮船。
  接着,就是端着钢枪的海警警员,登上了那两艘船,将船上的人一个一个的抓进了海警船。
  等待他们的将是劳役和严苛的处罚!
  但,年轻的唐王世子,一点都不同情这些人。
  在他前面的将军,看到这一幕更是吐了口吐沫:“他们这是自找的!”
  “自作孽,不可救药!”
  想当年,江都候辛庆忌,初建江都城,好心好意,要将仁义与王化推广给这身毒的土著。
  结果,他们选择了拒绝,并进行了反抗。
  自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想在这片土地上推广王化与仁义。
  最多,接收一批高层贵族和土王子弟,将这些人培养成士大夫。
  而这些新兴士大夫们,在接收了汉家的文化与教育后,在城市中,在遇到中国人时,个个都是满嘴子曰。
  但回过头去,欺压自己人,毫不手软。
  迄今为止,这片土地上的土著,都是有等级的。


后记(2)
  在引水船的引领下,唐王世子所乘坐的战舰,缓缓的在驳船牵引下,入驻军港的泊位。
  巍峨的舰船,抵靠码头。
  旋即,码头上传来了钟鼓琴瑟之声。
  乐队开始奏响大唐王室,颂扬其先祖的《唐王破阵乐》。
  说的是唐武王李陵在临终时,回忆自己一生戎马生涯,并追述先祖老子李耳的光辉一生,并教训世子明王李玄机,要求他立誓扶保大汉,以天下为己任的故事。
  乐声开始激昂而宏大,仿佛有万马奔腾。
  随后渐渐低回婉转,悠扬慷慨。
  最终,乐声悠扬,似沉沉低吟。
  年轻的唐王世子,在乐声中,从舰桥上走下去。
  身着传统的汉军黑色甲胄的仪仗队,立刻全体敬礼:“致敬!贤明的唐王,老子之后,天下之子,西垂之主!”
  唐王世子连忙回了一个军礼,郑重而严肃。
  一辆悬挂着汉王王室旗帜的马车,驶到唐王世子面前,穿着代表刘氏王室明黄色的儒袍的宫内大臣,从马车上走下来,来到唐王世子面前,屈膝而拜:“奉汉王命,臣汉宫内尚书大臣张奉安,恭迎世子殿下!”
  唐王世子立刻上前回拜:“不敢,有劳汉王世叔,有劳张尚书……”
  但心里面却不免有些吐槽,这老刘家的食古不化!
  长安那边的张氏天子,早就弃用了马车这种东西。
  如今出行,都是乘坐长安汽车厂专门为天子打造的装甲车。
  而在大唐,成纪汽车制造公司出产的甲壳车,也是风行一时。
  去年光是在大唐境内的二十三郡就卖了三十万辆出去!
  反正,大唐旁直属天子的远西郡,这些年每年都发现了油田。
  动辄产量就是几十万吨、百万吨。
  烧油和用气可便宜了!
  而在殷商大陆那边的卫家,也同样很豪气!
  老卫家这些年迷上了养牛,一口气开了几百个牧场,专门向本土倾销牛肉、猪肉和鸡肉。
  一年就能卖去上千万吨的肉类。
  搞得本土的畜牧业几乎破产,数不清的农民开始给中枢写信,要求控制老卫家的倾销行为。
  不过,中枢根本不理会这些事情,只是要求农民转行,并且愿意提供贷款。
  没办法,大魏那边,是本土最重要的市场之一。
  本土生产的机械和工业产品,有一半是卖去大魏和大魏控制的殷商诸陆。
  有四千万的工人,要靠殷商的市场。
  而且,殷商廉价的肉类和粮食供应,也能很好的缓解这些年来,因为通货膨胀给工人造成的问题。
  毕竟,当年那位圣王就说过了——民有食则不乱。
  老百姓,特别是城市里工厂里的工人,只要肚子不饿,就不会造反的。
  想着这些事情,唐王世子就已经乘坐着汉王派来的马车,驶向皇宫方向。
  一路,在军队的护送下,穿过繁荣的街道,进入烟囱林立的工厂区。
  于是,唐王世子看到了数不清的肤色漆黑的工人,从工厂中鱼贯而出的壮观场面。
  “这些年,汉王为了发展工业,雇佣的土著是越来越多了啊……”唐王世子忧心忡忡的道:“汉王就不怕这些人闹出问题来吗?”
  本土前些年,可是在墨家和法家的鼓噪下,开始了一场为期数年,声势浩大的‘大上书’活动。
  上百万工人,同时走出工厂,在墨家和法家的贤良文学率领下,浩浩荡荡走向未央宫。
  向张氏天子和当政诸公上书。
  要求天子出面,向中枢施压。
  要求中枢约束各方,优化工作条件和薪酬待遇。
  最终,已经整整五十年没有干涉正治的张氏天子,再次干政。
  天子的声音,通过全国广播,出现在了每一个人耳中。
  广播中,当政天子宣布实行全国紧急状态,并承认在过去,对人民尤其是工人,亏欠太多。
  于是,他宣布,立刻终止本届中枢,解散本届贤良文学与州郡大臣协商会议。
  全国在半年内,重新选举。
  于是,就选出了一个有浓厚墨家和法家色彩的中枢。
  十二执政,有一半都是法家、墨家出生。
  就这样,四时辰工作制度,被立法确认,最低薪酬制度也得到立法。
  同时,还宣布禁止一切人身束缚。
  那是十五年前的事情了。
  那事之后,当时的天子宣布退位,理由是‘祖宗法度,天子干政,乃不得已为之之事,今朕干政,虽为天下,乃不得已为之,但为祖宗计,朕当退位,以警后来者!’。
  于是,天子退位,太子登基。
  张氏再次巩固了自己在天下士民中的光辉形象。
  保皇党大吹大擂,百姓感激流涕,宪法派更是和打了鸡血一样。
  联邦各国的报纸与舆论也跟着鼓吹,说什么‘中国之制,普天之制’,结果就把欧罗巴各国都给忽悠瘸了,大量人才流失,好不容易派去联邦王国留学的留学生毕业后一个也没有回去,都留在了中国‘为普世之真理而建设’。
  然而,唐王世子知道,也是从那时候开始,中国本土才开始向外转移工业。
  钢铁厂、机械厂、纺织厂,纷纷迁徙出去。
  本土留下的都是高精尖的产业。
  也是从那时候起,汉王控制的资本,开始大力承接来自的纺织与钢铁产业。
  因为缺乏劳动力,所以不得不雇佣附属汉王的土王土著们。
  听到世子的疑问,在世子身旁服侍的一个女官笑了起来,答道:“世子殿下放心,这些土著翻不了天!”
  “且不说,他们能来汉王治下,这本身已是洪恩浩荡……”
  “生活比他们从前好了不知道多少倍!”
  “彼辈又素来逆来顺受,以非暴力而闻名……”
  “最重要的是……汉王内阁,向长安中枢申请,得到了三个装甲旅的增援……”
  “彼辈若敢反抗……”
  “真以为,吾国的机枪不利,装甲不坚?!”
  唐王世子听着,却是想起了当年,本土的资本猖獗的盛况。
  那时,传说资本大鳄袁家,直接养了装备上千挺机枪的私人武装,工人胆敢暴动,就是用机枪扫射,制造了臭名昭著的庚子大惨案!
  直接导致了袁家的倒台,也导致了中枢出台了《反资本法》,强制的解体了许多垄断性的大企业和大家族。
  但那是本土。
  有着数不清的报纸在盯着,有着大批精力旺盛正义感过剩的年轻人鼓噪。
  在这身毒,若汉王用机枪扫土著,装甲压工人。
  恐怕本土那边会装作不知道。
  所以,唐王世子叹道:“或许,人生就是这样吧!”
  “他们要怪,就只能怪他们非是汉人吧!”
  如今,这世界,汉人与汉人,简直是两种生物!
  按照欧罗巴那边的人说法是,汉人占据了地球上百分百的海洋资源,百分九十的黄金、石油、天然气、铁矿石、铜矿石资源。
  同时,还占据了地球上最好的牧场,最大的农场。
  全球最长的十条河流,有七条是汉人的。
  最高的二十座高山,有十三座是‘中国神圣不可侵犯之领土’。
  所以,即使如今汉家人口,已经突破了四万万,占据了全球人口的五成。
  但,如此庞大的人口,却没有任何饥荒之虞。
  本土的工人,甚至可以得到四时辰工作制与最低薪酬制的保障。
  哪怕是联邦王国内部,汉人也是衣食无忧,中上层更是可以获得整整十二年的教育时间。
  而走出联邦王国的直属地区,看看外界,情况就是截然不同。
  遍地饿殍,满目疮痍。
  欧罗巴的罗马人和高卢、日耳曼之间的战争,持续了三十年,迄今都没有消停的迹象,数百万人在战争中死去。
  昆仑州各邦,为了向长安朝贡的资格,打了十五年的朝贡战争,死去了整整五百万人!
  北地的匈奴,在冰天雪地的匈奴地和侵略的罗马人,也打了差不多断断续续一百年的战争。
  从冷兵器时代,打到了排队枪毙时代,如今更是进入了火炮对轰的时代。
  双方边境上的堑壕,挖了三千多里,埋设的地雷,超过了一万万颗!
  而反观中国呢?
  据说本土那边,开始了新的工业革命。
  燃气机和电机,被广泛应用。
  墨家主持的墨苑,更是宣布,将在明年,发射一颗火箭,实验登天之事。
  至于跨洲际的飞行,在十年前就已经开始了。
  冰箱、电视机、摩托车,也开始陆陆续续的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
  正应了去年长安时报的社评:这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放下车帘,唐王世子就笑了起来,他道:“吾辈能生于这个时代,生为汉人,中国贵胄,何其幸也!”
  ……
  (全书终)

============================================================

要离刺荆轲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