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90章 决定


  不是警示,而是提醒!
  尽管只是一场梦,但是这场梦却让朱明忠想了很多。
  在梦中之所以会看到一个落后的未来,其实恰恰就是他一直以来所担心,随着人类现代文明的起源地向大明的转移,与欧洲各国在工业革命后接连遭遇的战争以及国家间激烈的竞争不同。
  在大明以及诸夏之间,却没有这样激烈的竞争。没有了国家间的激烈竞争,技术的进步是缓慢的,甚至是滞后。就像另一个时空中的英国一样,即便是有着国家间的激烈的竞争,但是在第二工业革命中他们却陷入了衰退,当后起的国家采用新技术和新设备时,英国还在使用旧机器设备。在资本家看来,拆毁旧的还可以继续使用的机器设备,换上新的机器设备是不划算的,这就阻碍了英国工业的进步。
  就一定程度上来说,这也正是朱明忠所担心——竞争的淡化,让科学家和资本家都失去了进步的动力,而这将会导致梦变成现实,而这恰恰是朱明忠所不能接受的,毕竟,现在他的推动下,华夏文明已经提前了百年进入了工业革命。
  可,怎么办呢?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在梦中的遭遇总是有一些记忆的碎片凌乱的出现在朱明忠的眼前,似乎总是在那里提醒着他,提醒着他有关未来的另一种可能。
  而这种可能却压的他有些喘不过气来。
  也正因如此,朱明忠才会来到大名鼎鼎的清河书院,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此时的清河书院可以说得上是大明的学术中心,当然这个学术中心所研究的并不是儒学,事实上,儒学早已经被划分到哲学的范畴内。
  即便是最顽固的儒家学者,在朝廷全力推广实学的三十年后,也非常清楚儒学已经成为昨天的文章,甚至就连同作为儒学发展的实学,也被诸多现代学科所取代,在一定程度上,即便是实学,也仅仅只是修身养性的哲学。
  其实,在过去的三十年间,朱明忠一直在通过设立社学、县学、府学的方式,推行具有17世纪特色的义务教育,而包括清河书院在内的各地书院,则是这个体系中的高等教育。
  来到清河书院的时候,朱明忠径直去了“产业展览馆”,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这里是大明最全面的技术展览馆,从这里可以一窥大明科技的全貌,即便是其它书院的发明不会放到这里进行展示,但至少可以从侧面了解一下这个时代的大明,究竟走到了那一步。
  从进入展览馆的那一刻起,朱明忠就和其它的游客以及参观者并没有任何区别,他就像是一个来自己偏远地区老人一样,有时候会在某一台蒸汽机的前面沉思良久。
  经过二十年的不断改进,蒸汽机早已经发展的极为成熟,而在展览馆中,不仅可以看到最初的原始而简陋的蒸汽机,同样也可以看到最新式的高压蒸汽机以及多胀式蒸汽机。
  “多胀式蒸汽机……嗯,在另一个时空应该是1860年左右的发明,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差不多应该等到1870年前后才被应用于在船上……”
  回忆着曾经看过的资料,朱明忠看到一旁这个三胀式蒸汽机模型的一旁,有一张油画,那是韩国的“望乡号”快速蒸汽船,一艘时速15节的4500吨的铁木结构快船,是老六的韩国首先应用了这种技术。
  “嗯……”
  抿了下嘴唇,朱明忠默默的点了下头,或许是因为他的教导,孩子们都非常关心科学,甚至在孩子们中间,有好几个更愿意做个科学家,而不是国君的。
  “也不知道,其它各国有没有跟进……”
  朱明忠自言自语道。
  然后他半闭着眼睛,核计着蒸汽的效率,作为一个工科男,他清楚的记得,在另一个时空,初期蒸汽机的蒸汽压力仅为0.11~0.13兆帕,19世纪初才达到0.35~0.7兆帕,20世纪20年代曾用到6~10兆帕。在蒸汽温度上,19世纪末还不超过250℃,而到20世纪30年代曾用到450~480℃。
  “刚刚突破2兆帕,这样看来,现在蒸汽机的技术水平,差不多是19世纪60年代的水平,这一块的技术进步倒是挺快的……”
  对比着蒸汽机压力、转速,朱明忠在心里自言自语道。不过他很清楚,这种技术进步,在某种程度上与他的拔苗助长有很大的关系,在蒸汽机开始投入使用的最初的几年间,他曾多次点拨过,其实就是将一些关键的技术构思告诉研究人员,从而推动了大明蒸汽机的技术发展。
  从蒸汽机到纺织机,再到车床、到铣床……在展览馆内,朱明忠呆了差不整整一天。在这里他真正第一次静下来心里,去看待这个时代的科技,呈现在他眼前是一个刚刚拉开序幕的时代——蒸汽机为大明的工业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各种由动力驱动的产业机械——纺纱机、织布机、机床等如雨后春笋一般的相继发明出来。
  虽然在朱明忠看来,许多机械设备看起来极为简陋甚至可以说极为原始,但是这些原始的机械,其实正是工业革命正在不断推进的证明。
  蒸汽机——皮带——天轴——皮带——生产机械……
  这是正是另一个时空中,工业革命的发展方向,也正是工业革命彻底改变了世界,改变了人类文明。
  从蒸汽机到内燃机、电机,然后……
  在离开了展览馆之后,朱明忠静静的坐在书院的池塘边,就那么闭着眼睛,回忆着人类科学文明的发展历程。
  “现在的大明,整体上差不多相当于19世纪30年代的技术水平,偶尔也有领先,但是整体的理论基础差不多是18世纪中期的水平……”
  可是这一切又有什么用呢?
  再一次浮现出那个梦境里看到的,浮现在那里看到一幕幕,朱明忠想了很多,最终所的问题都回归于一个问题上——竞争。
  “竞争……”
  念叨着这两个字,朱明忠沉默了很长时间。
  在清河书院呆了一天,朱明忠并没有得到答案,甚至心情比来之前还要沉闷一些,在来书院之前,他曾试图在这里得到一些答案,但是来到书院之后,非但没有找到答案,甚至加重了他的忧虑。
  一边是远远领先于时代的机械技术水平,而另一边是相对滞后的基础理论科学。
  在后世上学的时候,朱明忠和许多那个时代的大学生一样,只是学习教学范围内的东西,他学的是机械制造,自然的对机械制造更为精通一些,对冶金等材料工程也有一定的了解,但是对于基础科学理论,却并没有太多的涉猎,――呃,尽管他在数理化方面的学识不差,但是对于许多基础性的理论知识却并没有太多的涉猎,尽管来自未来的他,是站在人类几百年的科学积累上,但是对于许多基础理论学识,大多数人都是一知半解的,甚至根本就不曾了解过。
  不过,即便是如此,许多只知皮毛的理论基础,对于这个时代的学者而言,无疑也是极为重要的启示。
  也许,应该留下来一些什么!
  想到这,朱明忠的脸色顿时有了些异样的变化。
  如果利用好了,这可是个超级金手指啊!
  就像微积分,整个十八世纪,微积分的基础是混乱和不清楚的,不过即便是如此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这门学科仍然在得到了完善,如果能够把自己掌握的知识,系统的整理出来,或许那些知识只是一些皮毛,但是在牛顿等那样的学者大师得知了,或许真的可以加快推动基础理论的发展。
  当然,还有其它的知识。
  猛的站起身来,在这一瞬间,朱明忠似乎找到了自己接下来应该做的事情,作为皇帝,他自认为自己做的还算不错,不仅彻度改变了大明的命运,而且建立起了有史以来最为庞大的帝国,但是在另一方面,似乎自己应该再做些什么。
  “或许没有太过激烈的竞争,但是至少,至少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未来的发展……”
  就这么做出这个决定之后,朱明忠离开了书院,再次回到皇宫之后,就像是重新回到了年青时一样,整个人都充满了斗志,几乎每天都会伏首于案前,在那里凭着记忆回忆着自己所学习过的内容。
  这还是第一次,朱明忠系统的整理自己所学习过的内容,许多凌乱的、分散的知识,在不断的整理中,被回忆了出来。
  “父皇这些天一直呆在书房?”
  处理完手头的事务之后,从女官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时,朱和嘉的眉头皱了皱,已经年过三十年他,早就退去了当初身上的稚气,整个人都显得极为沉稳。
  “是的,太子,这阵子陛下几乎很少从书房出来,即便是用膳,也是让人送进御书房,偶尔的还会传诏书院里的博士过去。”
  女官垂首轻语道,然后又特意补充道。
  “另外,陛下还下令在宫中另外营建一处保险库……”
  父皇这是怎么了?
  朱和嘉不禁有些疑惑了,尽管这两年他越来越多的履行监国之职,可是他知道,父皇在一直看着他。
  有时候,难免他会出一些错,但是,父皇却很少会提醒他,只是等到错误显现出来,甚至等到他去补救的时候,才会随意的问一下。似乎,对于父皇而言,他更愿意作一个旁观者。在一旁静静的看着他成长。
  但是那个时候,父皇至少在那里看着,那里像现在这样,根本就不闻不问。
  “知道保险库是建在什么地方吗?”
  皇宫内有多个保险库,里面存放着大量的珍贵字画、古物,当然还有大量的金银珍宝,这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事情,甚至在皇宫里还有一个面积不菲的皇家的私库,其中存放着数百万两黄金,尽管黄金并不是大明的法定货币,可是皇家仍然大量存放黄金,这些硬通货都是为了应对将来的不时之需。
  当然,皇家在银行里同样存放了大笔的现款,甚至皇家还拥有自己的银行。这也使得宫内并不需要大型的金库,可是父皇现在的举动,让朱和嘉感觉有些匪夷所思,毕竟,宫里并不差一个保险库。
  难道说,父皇还有什么私房钱?
  在心里冒出这个念头的时候,朱和嘉差点没笑出声来,或许对于过去的皇帝来说,皇帝富有四海是虚,可是现在的皇家在父皇的操持下,可是真正做到了富有四海,每年皇家投资的各种收益不下数千万两,在这种情况下,又岂需要什么私房钱。
  既然没有,那为什么还需要另建保险库?
  “回殿下,就在内苑御书房。”
  什么!
  朱和嘉的眉头皱得更紧了,内苑御书房不同这间御书房,这间御书房是皇上接见大臣的地方,而内苑御书房那可是父皇的私人书房,父皇在那里修建保险库,真的是……让人想不通啊!
  在那种地方修建保险库本身就是有些匪夷所思。
  几天后,当朱和嘉诏见皇家营造处的负责人时,在得知了皇宫内营建的保险库面积时,更是疑惑了起来。
  这些年他发现自己似乎并不怎么了解父皇,就像现在。他根本就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在那里修建一个保险库,而且根本就没有那个必要。
  “父皇准备做什么?”
  紧皱着眉头,朱和嘉的心底浮现出各种各样的念头,但是,最后这些念头却都被他自己给推翻了。
  至少有那么一瞬间他想要去当面问一下父皇。问问父皇到底为什么要在那里修建一座保险库。
  但是这个念头也是一闪而逝。现在履行着监国责任的他。似乎并不应该把精力放在这种小事上面,可是人总是会有一些好奇心。
  尤其是对于他来说更是如此,毕竟一直以来他最崇拜的就是父皇。父皇的一些异样的举动难免会让他有些好奇,而这种好奇心一旦生出,一时间总是无法控制的……


第496章
  终于,朱和嘉不是没有按耐入内心的好奇,他还是决定去见一下父皇,在他来到内苑御书房的时候,看到父皇正在那里看着着什么。
  “你来了!”
  在看到儿子后,朱明忠并不觉得的意外,毕竟,在皇宫中营造这样的工程,要是说朱和嘉没有一点好奇,那可真就的不正常了。
  “是为了金库的的事?”
  “父皇,儿臣不知道父皇为什么要在这里修这么一个金库。”
  朱和嘉有些不解的问道。
  “其实,也不是金库。”
  朱明忠指着面前的图纸说道。
  “其实也就修了一个保险库,这个保险库只有一个入口,就是在这里……在这间书房,除此之外就没有其它的入口了。说是金库,其实就是一个高一丈重量超过100吨的钢筒。钢筒外面用钢筋水泥墙加固……”
  听着父皇的解释,朱和嘉的脑海中浮现出一个词——大号保险柜。
  “大型保险柜?”
  “对,就是一个大型保险柜!”
  点了点头,朱明忠说道。
  “朕今年已经六十岁了,所以就想着是不是应该留下一些什么。”
  说话的时候,朱明忠从一旁的保险柜中取出一本笔记,说是笔记其实也就是一本目录。
  “所以,朕打算用接下来的时间,把自己所知道的都经记录下来了,记在这里……”
  按着那个笔记本,朱明忠坐到了办公桌后。这个笔记本上详细的记着他所掌握的知识以及各种分类,当然还有对未来两三百年内,大明科学技术的一些纲领性的引导,这种引导是为了避免大明的科学技术走上歪路或者停滞不前,当然,这些现在并不方便给朱和嘉看。
  “父皇,这……”
  看着那个笔记本,既然是没有打开,朱和嘉也知道这个笔记本的份量,在他少年的时候,从父皇那里学到了许多的知识,当时还不觉得有什么,但是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他却多次发现那些知识是划时代的,其中一些知识随便拿出一个来,就可以在学术界引起轰动,而现在父皇要把这些东西都抄下来。
  “都在这里?”
  “不,这只是目录,有许多东西要慢慢的回忆一下,太凌乱了一些。”
  或许是因为穿越后遗证的关系,早在几十年前朱明忠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提高了许多,很多只看过一次的资料文章,只要仔细回忆一下,就能回忆出文章的内容,但是因为看过的太多、太杂,一时间很难整理出所有的资料,所以只能一边回忆,一边整理。
  “所以,朕才要在这里建一个保险库,毕竟,那里面的东西,不能轻易告诉外人。”
  见朱和嘉似乎有些不解,朱明忠解释道。
  “有些东西,现在传出去,并不一定是件好事,这个怎么就呢?将来可以做为一个拐杖,但有一天总会丢掉,嗯,作为皇家的拐杖其实是不错的,皇家的产业未来可以通过……”
  突然,朱明忠像是想到什么似的,止住了话声,整个人愣愣的坐在那里,然后坐在那里,凝眉思索着。
  对!
  没错!
  对,就是这样,自己怎么把这个忘了呢?
  引导!
  为什么不能通过设立皇家公司的方式,去引导技术发展呢?就像皇家……不对,未来的皇家公司可以直接投资开发新技术,并且加以应用,不愿意采用新技术的企业最终会被市场所淘汰,从水力到蒸汽动力不就是如此吗?相比于水力的低效率,蒸汽机的高效成功的降低了成本,而相对应的以蒸汽机作为动力的机床等设备的加工精度、速度有限,远无法同电动机相比,等到电力在皇家企业得到应用时,面对皇家企业的技术优势,其它企业势必会跟进。
  优胜劣汰!
  或许国家间不会有关系国家存亡的军事竞争,但是企业间的竞争,未必会轻松多少。甚至还更残酷,更无情一些。
  至于在学术界,完全可以通过学术奖励的方式,激励学者们从事学术研究,比如设立诺贝尔奖……嗯,可以设立类似的皇家奖项,以高额的奖金刺激学术界从事学术研究,推进社会科学水平的发展。
  没有国家间的竞争,那就用市场竞争取代,甚至对学术,也可以用相应的激励机制促进它的发展。甚至还可以……就是保险库里的笔记,将来也可以拿出一部分给自己的儿子们。
  他们作为自己的儿子,理所当然的应该从父亲这里分享到相应的知识财富,可是,这样会不会导致有些知识提前外流?完全没有任何理论基础?
  至少可以给他们一部分!
  没有竞争,可以制造竞争!
  让国家的竞争,从军备竞争变成技术上的竞争,他们会走上这条路吗?
  朱明忠的心里并没有答案,但是除此之外,他并没有其它更好的选择,毕竟,就他本人来说,好不容易通过分封,确实了诸夏体制的他,绝不愿意看到诸夏陷入战争的局面。
  但是诸夏之间的战争,可以避免吗?
  一百至两百年内,若许不会爆发。南洋诸夏需要时间去消化人物,去抚夷归夏,而新夏、北美诸夏需要时间充实人口,两百年后,当南洋诸夏完成了抚夷归夏的进程之后,他们还会满足于现状吗?
  看到父皇突然陷入了沉默,朱和嘉并没有打扰他,只是站在那静静的看着父皇。
  也许父皇现在在考虑着非常重要的问题。就在这时,朱和嘉听父皇问道。
  “焱儿,假如有一天,南洋诸夏完成的土民教化,华土无别,士民皆华的时候,你觉得,他们会满足于现在的国界吗?”
  出人意料的问题,让朱和嘉微微一愣,好一会才说道。
  “父皇是担心将来南洋诸夏会爆发争霸之战?”
  其实在国内,一直有这样的担心,毕竟春秋战国的历史清楚的告诉世人,天下纷争是不可避免的。
  “帝国会议那里到时应该可以介入……”
  “没有意义!”
  朱明忠摇头说道,作为帝国会议的缔造者,他比谁都清楚帝国会议的作用。
  “帝国会议的介入前提是大明介入,而外交是一个好东西,一个优秀的外交官也许可以说服大明在此期间保持中立,毕竟,谁都无法预料到几百年后会发生什么,如果当时国内发生经济危机,如果当时分身乏术,谁知道呢?总之,这不是没有可能的,一但保持中立,也许就会有一国在南洋崛起,也许还有北美……”
  对于新夏是否崛起,朱明忠并不担心,毕竟,或许那里面积辽阔,资源丰富,但是相比于北美和南洋,新夏崛起的可能性并不大。
  “父皇,如果父皇有这么方面的担心,大可以下祖训,要求后世子孙若互相讨伐,可以……除其国!”
  儿子的建议让朱明忠笑了笑。
  “这样的话,朝廷是不是就有借口除其国了?”
  摇摇头,朱明忠说道。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甲申天变的教训,朕不能不吸取,分封诸夏不仅仅是为了拱卫中央,同样也是为了确保华夏文明的传承,无论将来一国一地发生什么样的动荡,都可以确保文明的延续。”
  “父皇多虑了。”
  曾经去过北疆的朱和嘉的笑道,
  “或过去,无论是东北的女真人还是草原上的蒙古人,对于中原都是威胁,可是现在,自从我大明官军装备了线膛铳、野战炮之后,一夜之间,他们就变成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牧民了。他们不可能再给中原造成任何影响。”
  能歌善舞热情好客……
  好吧!
  这就是现在的蒙古人,他们的驯服当然不是因为宗教,而是因为火铳、因为野战炮!
  “但是内部呢?”
  看着儿子,朱明忠的语气显得极为认真,神情也很严肃。
  “你能保证,将来不会再出现一个李闯,甚至……”
  甚至……将那个念头从脑海中甩去,朱明忠用平静,且又有些无奈的语气说道。
  “也许有一天,会有另一个李闯出现,谁知道呢?秦始皇没要想到陈胜吴广,李世民没有想到黄巢,就是高皇帝,又岂曾想到会有李闯?世间没有绝对,两百年后,如果子孙不争气的话,会不会再出一个李闯?”
  父皇的发问,让朱和嘉皱紧眉头说道。
  “可是现在的官军非常强大,而且武器极为先进,怎么会……”
  “怎么不会呢?”
  想到另一个时空中,欧洲的王冠接连落地的一幕幕,朱明忠说道。
  “在李闯起兵的时候,官军同样很强,几千官军就可以追着几万流寇打,可最后呢?流寇越打越多,将来……朕不知道,你也不知道,所以,朕才觉得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有诸夏在,至少……”
  将来,皇家也有个去处。当然这样的话,朱明忠并没有说出来,而是看着儿子语重心长的说道。
  “至少,咱们家的统治可以继续延续下去,在南洋,在北美,在新夏……”
  好吧,其实和文明并没有太多的关系,归根结底还是与一家一姓有关,人总是自私的。朱明忠同样也不例外。
  “父皇,儿臣以为,以这样来看的话,未来的诸夏,难免仍然会爆发争霸之战,到时候,还是百姓生灵涂炭!”
  “没有办法避免了?”
  “除非朝廷在时机合适时除其国!毕竟,国有强弱,兄弟之间都有吵架的时候,更何况,将来,随着血缘亲情越来越淡,儿臣以为诸夏纷争是不可避免的。”
  抿了下嘴,朱明忠长叹口气。儿子的话告诉了他一个事实,有些事情是不可能回避的。
  听到父皇的长叹,朱和嘉便出言安慰道。
  “父皇,儿臣知道父皇是在忧心将子孙们的将来,可是,儿孙自有儿孙福,两百年后的事情……谁又能说得准呢?”
  儿子的安慰让朱明忠苦笑道。
  “人老了,有些事情,看不开啊!罢了,罢了……将来,但愿他们不会……哎。”
  摇头叹息之余,朱明忠看着笔记本说道。
  “这里面的东西,大抵上都是留给你的,强干弱枝,虽说诸夏皆是华夏,可大明才是根本,可你的其它兄弟也要分上一些,朕会给他们一些的……”
  停顿了一下,朱明忠看着儿子。
  “你应该明白这些笔记本上的东西意味着什么吧?”
  朱和嘉点了点头,神情严肃的说道。
  “父皇,儿臣知道!这里面的很多东西,都远远超过这个时代的科学水平!”
  “确实如此。”
  点头之余,朱明忠又继续说道。
  “在这些笔记里,记着许多为父学过的知识,如果利用得当的话,在未来的两百年内,都可以引领大明的科学发展,这一点,你要控制好,不仅仅是你,还有未来两百年内的大明皇帝,要学会引领世科学的发展方向,这一点,朕会在未来的几十年里,尝试着建立一个机制,把皇家公司有效的利用起来。当然这本笔记里还有一些划时代的武器,那些武器都可以改变战争,甚至可以左右战争的胜利,所上面的内容尽可能不要外流,如果,我是说如果,整个基础水平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研究一下,提前掌握那些武器!也许将来你的子孙能用得上,谁知道呢?”
  当然,在笔记本里,有许多内容是对17世纪的世界来说是毫无意义的,比如说核裂变、聚变等等,即便是放到一百年后,指不定也是天方夜谈,可200年后呢?也许那个时代就已经有了技术突破,这些东西会在皇家传下去!
  对于皇家而言,有百利而无一害。
  父皇的叮嘱,让朱和嘉的心里突然冒出了另一个念头——父皇是在那里学会了这一切。
  是所谓的那个师傅吗?那个师傅真的存在吗?
  “有些事情,你就不要去猜了,朕现在也不会说的。”
  朱明忠自然清楚儿子心里想什么,但凡是人,总是有好奇心的。
  “不过将来,等朕离开人世的时候,自然会告诉你真相的,你是太子,是大明将来的皇帝,自然应该知道真相的。”
  “父皇正是……”
  不等儿子把话说完,朱明忠就拍着他的肩膀说道。
  “好了,你我父子两人,就不要弄那些空话了,往后,朝中的事,你多问一些,朕……”
  看着这间书房,朱明忠笑了笑。
  “会在这里把这些笔记都完善起来,尽量就不要打扰朕了……”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