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9章 入乡随俗


  所谓的神,往往不过只是人们在蒙昧时代对自然万物无法理解时,加以臆想、猜测出来的结果。打雷时的雷公、闪电的电母以及火神等等,诸如此类万物,大抵上都是人们对自然的无知所造成。
  而蒙昧时代之后,所谓的“神”往往是欺骗性,其传播者往往都是居心叵测。对于这一点,在华夏文明的历史上一直都有着清楚的认识,历史上无数次灭佛就是明证。至于什么“逢神拜神、逢佛拜佛。”在某种程度上,同样也是华夏对于宗教的态度,对于绝大多数人而言,顶多只是敬重,仅此而已。其实,在一定程度上,这种“敬重”的根本是文明的发达,越是发达的文明,越能理性的看待那些问题。其实,这也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了华夏文明相比西方文明的领先。
  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在与西方发生接触之后,天朝的人们最难以理解的恐怕就是他们对于宗教的虔诚,无论是基督教或是新月,都是他们所能不理解的。也正因如此,许多刚刚来到埃及的天朝人,根本就无法理解这里的所发生的一切。
  在狂热的喊声中,寺院被人们夷为了平地。在废墟之中,几十具尸体,清楚的表明着,狂热的背后存在着极为血腥的一幕,但是这一切,显然无法阻止那些狂热的人们。
  对于眼前的这一幕,在前往开罗的路上,顾度平已经见到了太多,从苏伊士到开罗,一路上,到处都可以看到这样惨状,他能做的仅仅只是把这一切纪录在书本上。
  “今年年初,埃及国王就的下令将城内所有的清真寺都改为科普特教堂,所有的非科普特教徒都被勒令改宗,凡是不愿意改宗者,不是被驱逐就是被杀害……据说在很多地方,都爆发了冲突,整个埃及,都是这样!”
  提及埃及发生的一切,前来迎接顾度平的李安脸上并没有丝毫的义愤,作为国王的家臣,他非常清楚,这一切不仅仅是迫于主教们的压力,同样也是为了埃及的未来,为了国王的统治,毕竟国王是科普特人的国王,这注定了他不需要把埃及镜内的非科普特人遭遇当回事儿。
  “这是可以理解的,将来,在君士坦丁堡,也许会进行的更加激烈。”
  顾度平淡淡地说着。尽管他是天朝人,但他却是拜占廷帝国皇帝的特使,他或许不能够理解这一切,但是他却清楚的知道,什么是“入乡随俗”。
  “这是必须的,或许,在我们看来,这似乎并不是什么问题,但是你不知道,在这里以及整个欧洲,在这些问题上的固执,是我们难以想象的,王上想要坐稳王位,就必须要入乡随俗,必须按照他们的游戏规则进行游戏,否则就会被推翻……”
  李安自然而然的提到了远在数千里外相隔重洋的英国所发生的事情,或许,也正是因为英国国王的统治被推翻,才让国王下定决心,在主教们的强烈要求下,在整个埃及境内,推行严厉的措施,强迫他人改信科普特教。
  “推翻,你说的是像英王詹姆斯二世一样?被他们自己人推翻了?”
  顾度平反问道。
  “对,英王是天主教徒,所以被新教徒推翻了,他所依赖的军队,甚至还是他一手创建的军队,根本就是一铳未放,就临阵倒戈了,这样的事情,不能不引起大王的警惕,在埃及,科普特与非科普特之间的冲突与矛盾,看似与英国有所区别,可实质上,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如果王上继续保护非科普特人,只是通过加派劳役、加征税收之类相对温和的办法迫使他们改宗,科普特人肯定不会满意,两选一……王上并没有什么其它的选择!”
  没有其它的选择!
  即便是身为国王,也有他们的无奈,更何况,这个国王的相貌等等与当地人又是截然不同的,尽管国王已经受洗改宗科普特教会,可这又怎么样呢?如果他不能做出正确的选择,民众最后仍然会抛弃他。
  “这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顾度平长叹了口气,然后他的眉头微微一挑,沉声说道。
  “不过,如果他们敢像英国人那样大逆不道的话,那么,大明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大明是绝对不会坐视不管的!
  尽管名义上是拜占廷帝国的大臣,但是在内心深处,顾度平仍然认为自己是大明人,这或许是每一个大王幕臣内心中最真实的想法,他们的内心深处,永远都抛弃不了对大明的情感,以至于在很多时候,有意无意的都会表现出这样的念头。
  “哎,老兄,道理虽然是这样的道理,但是却不能这么说……”
  尽管明知道身边的那些科普特士兵,根本听不懂自己的话语,但是李安还是刻意压低声音说道。
  “至少不能冠冕堂皇的这么说,毕竟,对于他们来说,在他们看来,他们的国王那怕是外人,既然成为了他们的国王,就必须是他们的人,就要和过去划上句号,就像荷兰执政威廉一样,他和荷兰之间就断绝了联系,甚至他当初带到英国的荷兰军队,很快也会回到荷兰,最后,威廉是威廉,荷兰是荷兰,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他们希望国上最好,也是如此……”
  尽管知道这个看法可以说是“天真至极”,但是谁都知道,这是事实,毕竟,对于那些人来说,他们在接受一个外国人作为自己的国王的同时,却又希望国王能够与过去一切两断。
  “人啊,总是如此的天真!他们在接受一个外国人作为国王的同时,就必须要面对随后可能发生的一切。”
  摇头轻叹着,顾度平不禁想到了他的王上,或许现在王上还没有戴上拜占廷帝国的皇冠,但可以肯定的是,有一天他一定会戴上那顶皇冠,到那时,拜占廷人是不是也会提出同样的要求?
  在这个想法浮现出来的时候,他却又摇头自嘲道。
  现在的土耳其,还有多少拜占廷人……或者说罗马人,想到拜占廷帝国的另一个称呼,顾度平却又想到另一个可能——埃及人愿意帮助罗马帝国恢复他们的统治吗?
  “这不可能!”
  没有任何疑问,亚历山大就大声反对道。
  “尊贵的陛下,对于埃及而言,目前最重要的事情是让异教徒皈依科普特教会,这才是最重要的,而不是去帮助一个什么罗马的皇帝,恢复他在罗马的统治,我的上帝,击败土耳其人,夺回伊斯坦布尔,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任务!”
  对于科普特人来说,拜占廷人就是罗马人,拜占廷就是罗马,至于拜占廷帝国就是罗马帝国,罗马帝国在千年前,也曾给他们有过不好的记忆,不过这些记忆早已经消失于历史之中,毕竟在阿拉伯人入侵后,入侵前的历史被称为“蒙昧时期”,那个时期的人们是“愚昧的”,“罪恶的”,但是众所周知,埃及所有的水利设施都是所谓的“蒙昧时期”留下来的,而在此之后,曾经养育千百万人的水利设施毁坏了,许多土地因为失去灌溉而日益荒芜。
  而对于科普特人而言,他们或许能够记住历史的辉煌,但是对于罗马帝国统治时期,这里发生的事情却是陌生的,当然,他们也没有兴趣,对于科普特人而言,他们最关心的还是异教徒的皈依,他们更为关心的是自己家的事情,至于罗马人的事情,那是罗马人的事情。
  “是的,陛下,埃及不需要招惹土耳其人,如果罗马的皇帝想经重新夺回他的国家,那么,他可以到罗马去寻求教皇的帮助,他为什么要来找我们呢?”
  既便是一直以来,都是国王的心腹存的安帕利,在面对“罗马人”的求助时,仍然表现出了强烈的反对,他或许支持国王,但并不意味着愿意拿埃及去冒险,
  “是啊,陛下,我们能够理解您想要帮助自己兄弟的想法,但是,陛下,您更应该站在埃及的立场上考虑问题,毕竟,您现在是埃及的国王……”
  面对大臣们的反对,朱和墨淡淡地说着。
  “既然如此,那此事就此搁置吧!”
  看似平静的他,实际上,内心深入压抑着浓浓的不满,甚至可以说是恼火,他知道那些人的潜台词是什么,如果可以的话,他们也许会说“你是埃及的国王,不再是大明的皇子,没有必要帮助你的兄弟”。
  即使是本王想要帮助自家的兄弟又怎么样?况且,难道你们一个个的就没有意识到,对于埃及而言这同样也是一个极为难得的机会吗?
  随后,朱和墨的眼睛在众臣的身上打量着,然后说道。
  “可是,你们不要忘记一点,对于埃及而言,或许去帮助罗马人看起来是一个非常荒诞的事情,但是你们不要忘了,支持他们的并不仅仅只有埃及,还有天朝……”
  盯着那些大臣,朱和墨刻意加重了“天朝”两字,与其它的话语都是科普特语不同“天朝”的发音,就是大明官话的发音。
  在他提到“天朝”的时候,几乎所有人的神情都是微微一愣,自从埃及获得独立以来,对于天朝他们越来越了解,同样也深知天朝的强大,他们当然知道,天朝的支持意味着什么,如果天朝决心支持罗马皇帝,当然这是肯定的,毕竟罗马皇帝继承人的丈夫是天朝的亲王,在某种程度上来说,与他们的国王一样,天朝是不会放弃对亲王们的支持的。
  这甚至也是他们主动邀请大明的皇子作为皇帝的原因……可是,这种支持又会达到什么程度?他们很难想象,天朝会派出他的军队帮助他们的皇子打下一个国家,即便是当年埃及的独立,天朝也没有派出他们的军队,只是国王的近卫军以及天朝雇佣兵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如果没有天朝的直接支持,谁能击败土耳其人?
  对于这些知晓自身力量的大臣们而言,他们并不愿意冒险,并不愿意冒着得罪土耳其人的风险,参与到这件风险极大的事情之中。毕竟,在他们看来,现在的环境,无疑是最为安全的,运河区的割让,让埃及不需要再去考虑来自土耳其或者阿拉伯的入侵,至于海上的威胁同样也不需要考虑,毕竟,天朝有舰队驻扎在地中海。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冒险去得罪土耳其人,主动的去激怒他们呢?
  “陛下,天朝的支持或许可以帮助罗马人,但是现在的埃及内部有着太多的问题需要解决,所以还请陛下三思……”
  三思!
  面对这群极为短视的大臣,朱和墨的心底涌起一阵浓浓的无力感,他知道,即便是现在自己拿出耶路撒冷,恐怕也无法说服这些人。
  “他们没有同意?”
  在朱和墨回到后宫的时候,王后玛丽亚一见他的面色很难看,就明白了结果。
  “在他们所有人看来,什么都没有让异教徒皈依更重要的事情,当然,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害怕土耳其人的报复,害怕激怒土耳其人!”
  面对着王后,尽管两人是政治联姻,但自从结婚以来,王后一直都全力支持着他,在绝大多数时候,王后都是朱和墨最信任的人,想到之前的遭遇,他忍不住抱怨道。
  “他们根本就不知道,那怕是我们置身之外,战争爆发之后,土耳其人都不可能因为我们没有参与其中,而对我们心怀仁慈,对于埃及而言,唯一的选择就是倾尽全力支持罗马,支持他们夺回自己的国家……”
  面对神情中依然恼怒不已的丈夫,玛丽娅笑着说道。
  “需要我做些什么吗?”
  玛丽亚的语气非常认真,她的家族对于朝中的大臣有着超出想象的影响力,这也是当初她会成为王后的原因。
  “也许,我可能说服父亲,让他……”
  摇了摇头,朱和墨拒绝道。
  “不,玛丽亚,现在还不到时候,他们必须要自己知道,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


第463章
  清晨,尼罗河上太阳初升,在和熙的阳光将远处的堤岸,河上的帆船都罩上一层薄薄的金色,波光粼粼的河面上倒映着缥缈的帆影,尼罗河在清晨时分给世人献上了一幅最美的画卷。
  对于埃及人而言,尼罗河是他们的生命之河,每年7月尼罗河的洪水开始泛滥,到9月和10月的时候才退去,埃及人把这称为“泛滥季”。泛滥季的时候,洪水会漫过尼罗河两岸土壤,水位会大大高涨,把高处洼地灌满了水。待洪水退去后,土壤异常湿润,同时,尼罗河留下的泥沙富含有机质和矿物质,堆积在两岸,可供种植农作物。而且尼罗河的每次泛滥,稀释了土壤中的盐分,让土地适于耕种,这样就解决了土地盐碱化问题。
  千百年来,一直如此。尼罗河的谷地和三角洲两个部分,因为水源充足,土壤肥沃,成为埃及主要的人口聚集地和农业区。
  曾几何时,在阿拉伯入侵之后,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科普特人失去了所有的土地,作为异教徒的他们不能够拥有土地,只能作为佃农。千年来,他们都是这样生活着。
  而这一切,在数年前,随着科普特人的起义而被终结——土耳其和马木留克的统治被推翻了。曾经属于马木留克的土地被分配给了平民,当然,那些异教徒并不是分配的对象。
  当科普特人在那里为赢得了自由和财富而欢呼雀跃的时候,谁都没有注意到,曾经属于马木留克老爷们的宅子同样迎来了他们的新主人——那些相貌与他们迥然不同的天朝人,成为他们的“邻居”,当然他们并不单纯意义上的“邻居”,他们是国王陛下的近卫军,是国王从天朝带来的军队,作为国王的卫兵,他们留在了埃及,作为帮助埃及赢得自由的回报,他们继承了马木留克们的部分财产,成为了埃及乡间新的主宰。
  清晨,当淡青色的袅袅炊烟从家里厨房烟囱冒出来的时候,几个鼻青脸肿的人哭喊着闯进了这座宅邸。
  “老爷,老爷,您一定要救救我们……”
  寂静的院子里,哭嚷声异常的刺耳。
  被吵醒的赵铭功打着阿欠,伸着懒腰走了过来,看到跪在地上的人,便随口问道。
  “阿扑杜拉,你这是怎么了?”
  跪在院子里的是他的佃户,当年因为整个埃及所有土地都属于马木留克,所以需要对土地进行重新分配,而分地是按照“谁耕种谁拥有”的原则,不过非科普特人除外,而那些非科普特人的土地成为了新王朝权贵们的财产,而国王的府卫获得了相当一部分土地。
  尽管大多数普通士兵拥有的土地不能与王朝的权贵相比,但是却仍然能让他们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而正是那些非科普特人的耕种保证了他们的生活。在某种程度上而言,他们同样也是这些人的保护者。
  “尊敬的老爷,我们的房子被人夺走了,女儿也被抢走了……”
  跪在地上的阿仆杜拉哭诉道。
  按照天朝的习惯,埃及人早就习惯了“老爷”这个称呼,在过去的几年,这些“老爷”们,一直都是他们的保护者,这也是阿扑杜拉跑过来寻求保护的原因。
  “老爷,我一直都是您最忠实的仆人,每年都会按期交租,从不敢耽误,也是在您的保护下,我和家人才能平安无事,但是现在,那些暴民却不顾我们接受您的保护的现实,抢走我的财产,女儿,这根本就是对您的不敬啊……”
  听着阿扑杜拉的哭诉,赵铭功的脑海中立即浮现出了阿扑杜拉家去年交租时,那个在一旁边站着的女孩,女孩的相貌娇美,笑容更是迷人至极。她居然被人抢走了!
  这还了得!
  强抢民女!
  本老爷我也只是在心里想想而已,那些暴民怎么敢如此大胆!居然敢来真的!
  “阿扑杜拉,你放心,有老爷我在,自然会还你一个公道的。”
  就在赵铭功的话声落下的时候,门外又传来了一阵喧嚣声,然后一阵人涌了进来。
  “阿扑杜拉,就知道你在这!”
  领头的里克一看到跪在那里的阿扑杜拉等人,立即嚷喊道。
  “你以为来求老爷,就可以了吗?”
  里克冲着赵铭功鞠躬道。
  “尊贵的老爷,请原谅我们的冒失,我们之所以来到您的府上,是因为根据国王的法令,所有的异教徒都必须皈依教会,否则将不会受到法律以及任何人的保护,老爷,过去你是他们的保护者,但是现在,如果他们不皈依教会,那么您就不能再像过去那样保护他们……”
  里克的直言,让赵铭功的脸色微微一变,他不是不知道这个法令,甚至之前的府卫会议上,已经明确要求他们不要介入两者的冲突。对于他们来说,不介入科普特人与非科普特人之间的冲突,无疑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说的简单,可实际上,对于每一个在这里定居的府卫而言,这些非科普特人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佃农,同样也是他们的财产。
  “那么,是不是也规定了,他们只要皈依了教会,我就可以继续向她们提供保护?”
  “没错!”
  里克直接了当的回答道。
  “阿仆杜拉,你愿意皈依教会吗?”
  看着跪在地上的阿仆杜拉,赵铭功反问道。
  “如果你愿意皈依教会的话,并且接受洗礼,我仍然可以作为你的保护人。保护你的家人和财产。”
  “这,这……”
  就在阿仆杜拉犹豫的时候,赵铭功又抬头盯着里克说道。
  “里克,阿仆杜拉的女儿在那,我也要征求她的意见!”
  突如其来的问题,让所有人无不是微微一愣,在里克还没回答的时候,赵铭功又说道。
  “里克,你要知道,如果她皈依教会的话,是受我保护的,如果你敢伤害的她的话,就不要怪老爷我的铳子不认人!”
  冷冰冰的威胁,让里克的心头猛然一颤,想到伊娜娇美的相貌,有些心痛的他还是强撑道。
  “阿仆杜拉并不愿意皈依!伊娜也没有皈依……所以……”
  “阿仆杜拉,我再问你一遍,你愿意皈依教会吗?”
  面对老爷的喝问,知道没有选择的阿仆杜拉绝望的点了点头,然后痛苦的闭上眼睛。
  “我愿意,我愿意皈依……”
  皈依教会只是一个形式,对于科普特人来说,他们知道那些异教徒选择皈依教会,背叛过去的信仰,那么任何一个异教徒都有权杀死他们,所以,那怕只是形式上的皈依,也是一种背叛。
  这一天,在村子里的教堂中,阿仆杜拉和他的家人、朋友,一同皈依了科普特教会,尽管他们中的许多人心里万分的不舍,但是迫于现实的压力,他们同样还是做出了对自己最为有利的选择。
  在强颜欢笑的皈依之后,在教堂里又举行了一场婚礼,阿仆杜拉看着他的女儿伊娜嫁给了赵老爷,成为他的第四个妻子。尽管现在的科普人重新成为了埃及的主人,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一夫多妻制,毕竟,按圣经之中记载同样也是支持的一夫多妻制的。
  相比于之前的强颜欢笑,看着女儿嫁给了尊贵的“赵老爷”时,阿仆杜拉的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在他看来,女儿的出嫁无疑是一件大好事,能够嫁给“赵老爷”,不仅是极为光彩的,而且他的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甚至就连之前殴打他的里克,看着他的目光也发生了变化,有一种莫名的敬畏。
  当阿仆杜拉为自己的身份变化而沾沾自喜的时候,在开罗的王宫之中,顾度平反问道。
  “这么多人嫁给保护者,难免有些趁火打劫的嫌疑吧!”
  面对顾度平的反问,朱和墨笑着说道。
  “如果仅仅是从某些方面来说,确实是如此,但是,你要知道,这几乎是一种不可避免的,自然而然的事情,就埃及来说,当年入侵这里的阿拉伯人有多少人?他们的后裔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其实除了宗教上的皈依之外,更为重要的就是融合,民族的融合,这个融合的过程从来都不是温文尔雅的,而是充满血腥与暴力的,就像在罗马(拜占廷帝国是近代欧洲对他们的称呼,帝国的君主和臣民都自认为是罗马人),在土耳其人的弯刀下,现在还有多少罗马人?屈指可数,不过短短两百年间,生活在那里的罗马人、斯拉夫人就有数以百万计的人变成了土耳其人,仅仅只是宗教吗?当然不是!”
  摇了摇头,朱和墨沉思片刻,然后说道。
  “男子最大之乐事,在于压服乱众,战胜敌人,夺取其所有的一切。骑其骏马,纳其美貌之妻妾。”
  尽管年青,但是身处异域的朱和墨对于这句话有着他自己的理解。
  “或许,铁木真的这句话看似野蛮至极,但一语道破了民族融合的本质,所有一切华丽的词藻,不过只是掩饰罢了,任何一个文明,他的民族属性都是随父不随母的。实际上,所谓的融合,说白了就是和谁上床的问题!”
  听着眼前的这位大王在那里的瞠目结舌的讲着“上床”的问题,顾度平不禁有些难以适应,其实他根本就不知道,当年这位大王与陛下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也曾面红耳赤过。
  “我们不说当年蒙古人如何抢别人的妻妾,靠着生下来的娃娃发展壮大的。就说眼下吧,为什么本王支持王卫‘趁人之危’,说白了,就是想要扩充王卫的力量,那些王卫他们与本王一样,是天朝人,他们是本王最信任的人,他们的妻妾,或许都是刚刚皈依的异教徒,但是却不能改变他们生出来的娃娃有着天朝血统的关系,不能改变他们是华夏人的事实。现在王卫有一万五千六百人,他们如果每个人娶纳十个妻妾,生个妻妾生出5个子女,那么二十年后,王卫和他们的家人就会超过百万之数,不过只需要几代人的时间,当年万余人的王卫,就会壮大到不逊于科普特人的存?趁火打劫?”
  摇着头,朱和墨笑着说道。
  “对那些人是趁火打劫,可是对我们来说,却是机会难得,而且,在这过程中,还有一个此消彼涨的过程,有十几万适龄的埃及女子嫁给华夏人,那怕她们过去是异教徒,那么皈依后的那些人,就可以少生育几十万人,华夏人的数量就可以增加几十万,其实这样的事情,在南洋已经变成了现实。”
  还可以这样?顾度平不禁有些发愣,听着大王提到南洋,他自然想到南洋这些人迅速膨胀的人口,在华夏人口膨胀的背后,在融合的背后,没有人会去在乎土人的命运。
  “那,怎么就能保证,华夏的女子不会嫁给外人呢?”
  诧异之间,顾度平反问道。
  得益于父皇的教导,对于许多问题,朱和墨并没有丝毫的迂腐,而是继续说道。
  “‘嫁汉,嫁汉,穿衣吃饭’,说的就是女子嫁给了丈夫,丈夫就是她的一辈子穿衣吃饭,女子在择夫的时候,肯定要考虑夫家的财产地位,就像在这里,王卫领地千亩,住大宅享美妾,本就是再正常的事情,试问他们的女儿是否愿意嫁给那些于田间终日劳作的寻常百姓?”
  这倒是事实!
  世间又有多少不计贫贱的“奇女子”,毕竟世间多俗人。可也就是这些俗人保证了民族血脉的传承。
  或许,对于埃及,顾度平是陌生的,但是他却去过南洋,过去在南洋目睹过的,不曾考虑过的许多事情,现在与大王的话互相印证之后,反倒是可以理解了。
  点了点头,顾度平先沉思片刻,然后才看着眼前的这位大王问道。
  “王上,那么,是不是说,将来,罗马帝国恢复了在君士坦丁堡的统计之后,我们也应该推行类似的策略?”
  ……


第464章
  君士坦丁堡!
  尽管顾度平从没有去过那里,甚至对于那座城市以及罗马帝国的了解,都是通过文字,但是并不妨碍他站在罗马帝国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
  毕竟,他的大王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更准确的来说,是王后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他们的统治必定会得到恢复。
  “土耳其人是什么人?他们是西突厥的混血后裔,说白了,就是一群被在唐朝时被赶出天朝的丧家之犬而已,他们一路打到了中东,用了几百年的时间,从罗马人的手中征服了安那托利亚的大部份地区,然后他们是怎么做的?”
  看着顾度平,朱和墨一边反问,一边解释道。
  “他们掠夺罗马人的妻女为妻妾,而占有越多的妻妾,这样就可以生下更多的子孙,可以进一步状大自身的力量,经过数百年的征服、掠夺,他们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最终,在两百多年前,他们完成了对罗马帝国的征服,在他们征服罗马帝国的时候,那里还有几百万罗马人,可是现在呢?几乎都已经消失了,为什么会这样?罗马人去那里了?”
  面对大王的问题,顾度平的眉头紧锁着,他犹豫着回答道。
  “似乎,还有一些罗马人在当地坚守着。”
  得益于军正司对土耳其的渗透,顾度平知道在土耳其境内除了许多斯拉夫人没有改变信仰之外,还有许多罗马人没有改变信仰,当然,他们数量极少,更多的是希腊人,亚美尼亚人,但实际上,他们仍然是罗马人,至少是罗马人的一部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亚美尼亚籍士兵竟然成为了东罗马帝国的军队主力。一些人更少靠此平步青云,成为类似希拉克略这样的军人皇帝。只不过,他们对于罗马的印象早已经远去,他们一直都称自己是亚美尼亚人。
  “但是许多人,都已经改变了信仰不是吗?而且人数也在不断的减少,罗马人去那里了?”
  作为埃及国王的朱和墨,自然很清楚土耳其的现实,反问之余,他又用感叹的语气说道。
  “其实,这种事情是不可避免的,而作为征服者的他们,拥有的财富以及天然的地位,这有助于他们获得优先繁衍后代的权力!当然,这是在和平时期,实际上,在被征服的早期,而被征服的对象,就因为女子大量被掠夺,人口繁衍就成了问题,就像罗马人,在土耳其人征服后,数以十万计的罗马女子被土耳其人掠夺,大量女子被掠夺,罗马人的繁衍就成了问题,数量自然越来越少,即便是现在没有灭绝,也从当年的主人变成了微不足道的少数族群。如今真正的罗马人可能只剩下几十万,而拥有罗马人血统的土耳其人呢?他们作为外来者征服了那片土地,却成为那片土地上的多数族群。这些所谓的土耳其人,基本上都是土耳其父亲和本地母亲的后裔。他们就是利用这种融合,让罗马人消失于历史之中,罗马人如此,巴尔干等地的斯拉夫人从同样也是如此。”
  顾度平点了点头,他的语气变得有些沉重。
  “其实何止是罗马人消失了,就像在西域,当地的土人也是趋于消失,清虏杀入西域后,尽杀其男子,尽掠其女子为妻妾,如此一来,才用一代人的时间,从区区十数万人膨胀为数百万人的大族,现在看来,古往今来,但凡是征服者,大抵上,也都是如此,以掠人妻妾,灭人之族。”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顾度平只觉得的后背猛然冒出一阵冷汗,一阵寒意涌上了心头,他想到了满清,想到了当年满清对华夏的占领,他们在北直隶、山东等地地大掠包衣,不就是变相的掠人妻妾,如果没有陛下中兴大明,也许几十,几百年后,天下的汉人会不会也像罗马人一样,消失于世间?
  看着若有所思的顾度平,朱和墨知道他也许正处于惊愕中,其实他自己第一次从父皇的口中知道所谓“进步”以及所谓的“融合”时,也曾为之震惊不已,甚至在很长时间里,都会为这个真相而惊愕。但这是事实,铁一般的事实。
  “其实,我华夏先民大抵上也是如此。”
  在顾度平尚未回过神来的时候,朱和墨又继续说道。
  “什么是‘扶夷归夏’?所谓的‘教化四夷’不过只是为‘融合’寻找一个理由和高尚的借口罢了,先易其信仰、夺其财富,再灭其文字、灭其历史,再占其妻女。如此所谓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便消亡于历史之中,不,是融合入这个大家庭之中!”
  融合入大家庭之中!
  这是多么高尚的言语,但这个时候听起来,又是何等的讽刺。
  “那么南洋土人……”
  话到嘴边,顾度平突然止住了。
  何止是南洋的土人,广南人、缅人、以及朝鲜人,甚至还有蒙古人、女真人,他们将来会如何呢?
  答案是显然易见的。
  他们同样也会融入这个大家庭之中,成为家庭的一分子。
  面对顾度平的问题,朱和墨微微一笑。
  “在土耳其,在过去的两百多年间,在巴尔干很多地方,都出现了新的土耳其人,将来,当罗马帝国的解放的时候,土耳其人的弯刀会被罗马帝国的短剑所取代,而到了那个时候,等待那些人的是什么呢?是新一轮的融合……不,应该说是进步,文明的进步!”
  朱和墨并没有回答他的问题,而是又一次提到了罗马。
  “在重新征服的过程中,罗马帝国也会面临着与埃及同样的问题,居于弱势地位的被征服血统会被征服者的血统所取代,而这个血统到底是希腊人的、还是亚美尼亚人的,或者是华夏的,就在于将来的罗马帝国如何操作了,至少在埃及,我正在通过一切手段,保证这个血统上变化,朝着对华夏有利的方向的发展,未来的埃及人是什么?科普特人?当然不是,现在纯正的科普特人又有多少,但可以肯定的一点是,随着夏人血统的膨胀,这里的许多事物必定会改变。毕竟,至少在未来一两百年内,王卫和他们的后代在财产和地位上,相对于普通的科普特人,都处于优势地位,或许科普特人夺回了他们的国家,但可以肯定的是,除了少数的权贵获得了权力,大多数科普特人,只能在底层挣扎,其未来命运自然可想而知。可,王卫和他们的后代却不同,他们或许不是马木留克贵族,但实际上,又有什么分别呢?地位上以及经济上的劣势会直接影响到他们族群的繁衍!”
  朱和墨的笑容依然是灿烂的,但是他的言语却是冰冷无情的。甚至,没有任何人怀疑,这些话如何传出去会引起什么样的轩然大波,但是对此朱和墨并不担心,因为王宫里的侍卫都是华夏人。
  “……一百年、两百年,哦,也许三百年后,埃及就会以一种极为特殊的方式融入华夏,就像东夷,西戎,南蛮,北狄一样融入大家庭里,你看……”
  指着窗外数尺外站着的王卫,朱和墨感叹道。
  “你看,这些王卫才是我华夏真正的好儿郎,如果没有他们去征服异族的女子,我华夏又怎么可能在再一次教化四夷呢?”
  呃……现在这个“教化四夷”怎么听起来那么别扭呢?
  作为读书人的顾度平的脸颊不由微微一红,他所想的不是那四个字中的另一层含义,而是想到了自己纳的色目婢,过去纳色目婢不过只是因为好其年青貌美而已。可是现在他却突然意识到,在此之外,还有另一层极为重要的使命,是为了教化四夷,是为了抚夷归夏,是为了……
  哎,突然,顾度平的心里又生出一种疲惫感,他意识到自己根本就没有私人的时间,白天他为大王劳心劳力,晚上同样还要继续从事着教化伟业。
  哎呀!
  这么看来,还应该再纳几房美妾,主纳妾可不是为了个人的私欲,而是为了保证文明的传播,为了推行“教化”。
  这真是……辛苦啊!
  看着那些年青的正值壮年的王卫,顾度平的心里不禁对他们心生佩服之情,他们如此公而忘私的日夜操劳的,实在是难得的很、辛苦的很,也着实让人佩服的很。
  当然,朱和墨当然不知道,顾度平的脑海子在想着什么乱七八糟的事情,不过,即便是他知道了,也会觉得很有道理。
  相比于顾度平瞬间的胡思乱想,朱和墨更多的却是在那里感慨着历史。
  “想我华夏两度陆沉于异族,虽然历尽劫难,亿兆人死难,但到最后居然还可以保全种族,只能说是天佑了,或许,这也就是天命在我华夏的证明吧!”
  闻言,想到罗马帝国境内的罗马人已经趋于消失,顾度平有些沉重的点了点头。
  “可不就是如此,兴许这就是天降大任于斯人也的命数吧!”
  这样的说法,顾度平自己都不相信,也就是随口一说而已,随后,他看着似感叹不已的王上问道。
  “王上,这边没有回施的余地了吗?”
  顾度平之所以会来开罗,并不是为了寻求支持,而是为了与埃及达成盟约,但是现在看来,埃及这边的阻力太大了。
  “那些人只想着自扫门前雪啊……”
  这么感叹一声,朱和墨有些沉闷的说道。
  “本王倒是有意签署盟约,而且本王也知道,这次机会难得,可是,他们如此敌视,本王又能奈他们何?”
  身为王上,也有身为王上的无奈,或许,对于科普特人,对于整个埃及,朱和墨都有着完整的计划,这个计划会在未来一代人、两代人、三代人,甚至十几代人的时间里不断的推行,但是却无助于眼下的局势。
  “小臣知道王上难为,只是,如果没有埃及的帮助,只恐怕大王在短期内,是无法返回罗马的。”
  顾度平的语气难免有些失望。
  “九哥这些年都等了下来,还可以再忍上几年的。”
  朱和墨笑了笑,然后他朝着窗外看了一眼,又继续说道。
  “等到苏伊士运河修通之后,孤以为父皇必定会派兵助他的,现在,这件事之所以被耽误到现在,归根结底恐怕还是因为运河,想要用兵土耳其,势必需要派出陆海军,可要是从好望角劳师远征,势必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再等等吧,我想,再过几年,等到运河修通的时候,时机差不多也就成熟了……到那时,我这边差不多也能稳定下来,应该能抽出一些力量帮助九哥。”
  因为都是自家兄弟,朱和墨能够理解九哥朱和堓的无奈,在所有的成年亲王之中,只有他没有就国,甚至他的国还停留在纸面上——或许在名义上他拥有“罗马帝国”的继承权,但是除了王妃陪嫁的帝国皇冠和帝国的继承权,其它的一切都是虚无缥缈的,现在甚至他们的儿女都已经行开笔礼了,可是“帝国”却连影子都没有。
  可是再焦急,又有什么意义?
  “王上,大王自然知道运河不筑通,天朝断然不会劳师远征,只是,于大王看来,一味的等待无助于将来,如果他想要夺回罗马的皇冠,不能仅仅只是等待着天朝的帮助,所以……”
  顾度平的回答,让朱和墨陷入沉默中,站在九哥的立场上,他可以理解九哥的想法,但是站在国君的立场上,埃及现在能够给予九哥的帮助是极为有限的,即便是签署了盟约。又有什么意义呢?
  没有天朝派出的军队,仅仅只是凭借九哥,又怎么可能夺回属于他的皇冠呢?
  面对沉默不语的大王,顾度平抿了下嘴唇,然后说道。
  “王上,大王需要你们的支持,需要所有的王上给予他的支持,毕竟,大王是诸夏之中,唯一一个国土为外人占据的大王。”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