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4章 罪臣
作者:无语的命运|发布时间:2024-06-29 02:53:51|字数:8774
对于搭乘商船离开了本土,前往平南任职的顾衍生来说,他从不曾想到会在河口见到陛下。在得知陛下诏见时,在来的路上,他反复考虑了很长时间,见到陛下应该说什么?
是请罪?还是讲述自己的委屈?
直到马车停下的时候,顾衍生才终于想通一些。
什么都不说。
雷霆雨露皆是君恩!
罪也好,委屈也罢,作为大臣的总要受着,更何况,他还不是普通的大臣,他是宫廷侍从官,几乎等同于皇帝的家臣,即便是受点委屈,那也是理所当然的。
看着顾衍生如过去一样见礼,除此之外似乎没有任何异样,朱明忠只是笑着说道。
“听黄百川提到你在河口,想着在你去平南之前,总是要见一见的。”
陛下的话,让顾衍生暗自庆幸自己的选择,无论是请罪或是表述委屈,显然都不合适,唯一的选择,就是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
庆幸之余。顾衍生连忙谢恩道。
“陛下百忙之际,仍然想着臣,臣无以为报,唯有尽忠职守,死而后已,以报君恩。”
随后,他们谁都没有提中都发生的事,陛下没有提,顾衍生同样也没有提,而只是在那里谈笑风声,就像故友于他乡重逢似的,看着眼前的这一幕,黄百川的心底尽是惊诧,他实在是想不明白,为什么等于变相流放的顾衍生没有丝毫的抱怨,更想不通,他为什么绝口不提中都的事情,甚至就连陛下,也像是什么都没有发生似的。
这是为什么?
当然,没有任何人会回答他这个问题,现在,这只是看起来再普通不过的餐宴。
喝着冰镇的米酒,感受着酒水的冰凉,朱明忠不得不感慨国人竞奢绝对是有“传统”的,比如冰,这个看似不起眼的东西,在国内夏天以及南洋的流行,就是一种象征。
而这些冰并不是被制造出来的,而是从遥远的北方运来的。甚至可能是从北海或者滨海等地。冰块运输,完全使于偶然,经过多年的发展,经济发达、人口众多,但是肉类供应匮乏的南方和富产牲畜的北方之间出现了严重的供需失衡。因为在运送途中,无法避免肉类腐败变质,而大量人口涌入城市促使长江流域的人口暴增,当地的肉类供应无法满足不断上升的需求。
同时,对东北大平原的开垦使得牧场主拥有庞大的牛群,却没有相应数量的消费人群,尽管他们可以制作咸肉,但是相比于咸肉,人们更需要新鲜的肉食。是冰块为人们找到了出路,最终打破僵局。为了把新鲜的肉类运往南方,然后在当地存放于当地的冰窖中,借助冰窖里存放着的冰块,实现肉的冷冻,然后于夏天出售。
可是相比于庞大的市场,冰窖的数量是有限的,它们不可能长期储存足够上千万人食用的肉类。最终,还是一家商行想到了办法,他们与聘用一名工程师来建造一种先进的冷藏车,其实也就是把冰窖装到了车上、船上,即便是在盛夏,也可以通过把新鲜的肉类,在冰块的冷冻下,运往南方各地。而为了储存鲜肉,冰库也遍布南方。
在冰块与肉类上应用的同时,面对炎热的夏天,一些商人敏锐的看到了商机——冰的商机。冰可以为屋内降温,也可以制作冷冻饮料,在炎热的夏天,一杯冰镇的凉白开或者水果,足以让任何人为之愉悦。
不过,它的价格是昂贵的,但也正因为昂贵,才会成为夏天里富人炫耀财富的工具,就像现在,这屋内的清凉,实际上,也是因为有冰在降温。
很奢侈,但确实很舒服……感叹着世人的变化,收回心神后施奕文笑着说道。
“爱卿有这个心就行了,你到平南之后,准备做些什么?”
面对皇帝陛下的询问,顾衍生自然是把自己的想法一一道出,无非就是推行教化,普及社学,当然还有就是维持与土官的关系,让土官心愉诚服的接受大明的教化。当然,他并没有强调“改土归流”,按照朝廷的计划,实施“改土归流”的前提是50%以上的土人会说国语,这是一个基本前提。
尽管没有强调,但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自己的构想,其实他本身就有自己的想法,毕竟,身为平南总督,他必须要考虑那里的将来,而所谓的“将来”,其实也就是“改土归流”。
“……当然,能否成功实施‘改土归流’,最关键的因素是人,是当地的土人!”
顾衍生看着陛下,缓缓道出了自己的想法。
“在针对西南土司问题上,陛下曾经说道‘改土归流’成功与否,表面上看来,朝廷与土司之间的斗争,其实本质上应该是朝廷与土官在争取土民,土民才是争取的对象,只要我们把土民争取过来,那么,土官也就是孤掌难鸣,也就不攻自破了……”
在顾衍生提到西南土司时,朱明忠微微点头说道。
“千百年来,土官之所以能够对抗朝廷,根本就是人,只要把人争取走,也就是釜底抽薪之计。”
提及此事时,朱明忠显得有些得意,从古至今面对西南山苗土司,历代王朝都没有太好的办法,最终都是承认他们的治权,用表面上的臣服换取国家的统一。可土司的反叛却不绝于史书。
怎么样处理土司?
兴乾朝同样也面对这样的问题,相比于他人调动大军强调,朱明忠换了一个方式,将怀柔的对象从土官变成了土人,从通过怀柔土人去瓦解土司。
“陛下,‘下山为汉,官府授田’,原本受土司压榨的土民无不纷纷逃出大山,没有百姓作为支持,土官也就掀不起大浪了,西南自此平稳,全赖陛下当年定策。”
“其实,当年令尊也是出力颇多的,这件事,说起来容易,具体实施的时候,很多问题,都是令尊处置的。”
提到顾炎武,再看着顾衍生,朱明忠心里难免有些愧疚,用故友的儿子作亲儿子的磨刀石,这……哎,这或许就是君王成长的过程吧。
“全是陛下圣明,家父不过只是按陛下旨意办事而已。”
拍着陛下的马屁,顾衍生又继续说道。
“陛下,其实,我们完全可以在平南,推行类似的办法。”
“说来听听。”
“众所周知,平南本是外番土司,土人大都未受教化,于土司中,土人全都是土官的奴婢,生杀大权皆由其掌握,其种地收益也尽归头人,土人只有裹腹的口粮。尽管朝廷屡屡下令,要求其善待土人,但往往不为土官所理睬,朝廷也只能于城市周边推行法令,在过去的多年间许多土人不堪暴虐纷纷逃往朝廷控制的城市,而当土官往城市拿人时,往往会与县衙官员发生冲突,这也是最近几年,平南局势紧张的原因之一。”
平南并不太平,不太平的原因,就是土官与流官之间的冲突,甚至朱明忠相信,如果不是因为在那里维持着大量的驻军,恐怕当地早就有反弹了。
“那以你之见,应该怎么办?”
作为河口总督的黄百川,同样竖起了耳朵,尽管在这里没有类似的问题,但不代表以后没有,毕竟,他的心里已经有了计划,至少在离任之前,解决掉真腊,到时候,到时候难免会碰到类似的问题。
“关键在于,朝廷与土官之间,没有就这个问题达成协议。”
“协议?”
眉头微皱,不等朱明忠开口,一旁的朱和垊就打破沉默反问道。
“顾总督的意思是让土官同意土民出山?如果本王没有记错的话,当年为了让土司同意的土人下山,朝廷可是没少费心思,甚至这个同意,根本就是打出来的,那些土官,你不打他们,他们又怎么会同意土人下山?”
“大王,即便是现在土官也没有同意土人下山啊!”
目光转向十八皇子,顾衍生继续说道。
“他们只是同意,如果土人逃到山下,不派人追捕,并不是同意土人下山,换句话来说,土司就像是一个监狱,朝廷划定好区域,在这个区域内的事务,朝廷不干涉,但是土人逃出了土司,土司同样也无权追捕土人,一句话,只要逃出来,就可以获得自由。”
“即便是这样的条件,当年想让土司们答应,朝廷也是没少费心思啊!”
笑看着顾衍生,朱明忠反问道。
“你有什么办法,能让平南的土官同意这个条件?在不大动干戈的前提下。”
面对陛下的询问,顾衍生笑道。
“陛下,想让他们同意这个条件,简直是痴人说梦!”
一声“痴人说梦”,引起了所有人的兴趣,朱明忠也放下了酒杯,颇感兴趣的看着顾衍生。
而黄百川则好奇的反问道。
“既然是‘痴人说梦’,那顾总督准备怎么办这件事呢?”
黄百川好奇,朱和垊同样也很好奇,或许,将来他并不需要面对类似的问题,但并不妨碍他进行一些学习。
“皇上……”
面对陛下投来的目光,顾衍生并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下桌上的水果,然后取过来两个火龙果,拿起一个火龙果猛然用力往桌上一拍,将它几乎拍个稀烂,然后又拿起另一个火龙果,握在手里作力一砸,砸烂了大半,之后他把两个火龙果放到桌子上,然后才继续说道。
“其实,现在平南土司反弹,他们反弹更多的只是表达不满,他们非常清楚,自己没有任何能力反抗,在那里有得是土兵,等待着平叛获得军功,等待着军功后封赏勋田。可不满的情绪却在一天天的堆积着,早晚有一天会暴发,一但他们发现机会,势必会暴发出来,但是现在,他们不敢,既然无力更无胆!”
将两个烂的了火龙果摆到面前,顾衍生冷冰冰的说道。
“他们为什么不满,无非就是因为他们认为朝廷包庇土人,土人只要逃出来,官府就会百般包庇,完全不顾及他们的利益,这一点,就像我们在西南一样,只不过,我们在西南强迫土官接受了这些条件,要么接受,要么去死。没有其它的选择,就像……”
指着面前的两个水果,顾衍生说道。
“就像这两个烂水果一样,对于他们来说,根本就没有选择,无非就是一个稀烂的,一个烂一半的,这是一个选择题,面对朝廷的弹压,他们往往会选择……”
拿起那个还剩下一半的火龙果,顾衍生冷笑道。
“至少,这个还能吃上几口,至于另外那个,没有人会选择。”
“两害相较取其轻。”
略点下头,朱明忠看着顾衍生,基本上已经猜出了他的办法。
“你的意思是给土司一个选择。”
“陛下,强硬的同时,作出适当的让步,可以解决很多问题,现在土司因为土人逃亡,对官府心生不满,那么臣到那里,就去化解他们的不满,零刀子割肉不觉痛,换一个法子来,他们觉得的官府包庇,那么,我就包庇,而且要光明正大的,征得他们同意的包庇!”
猛的睁大眼睛,黄百川盯着顾衍生,目中尽是疑惑。这不是激变吗?相比于他的惊讶,朱明忠反倒很平静,只是示意他继续往下说。
“不过,要求他们认同官府包庇的同时,臣还会作出让步,准许他们派人到城内抓捕逃亡的土人,但是,如果那个土人已经逃出来一年。土司就不能再抓捕。也就是说,他们有一年的时间,去抓捕逃亡土人!超过时间,那个土人就可以获得自由。”
微微一笑,朱明忠看着顾衍生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那些土人需要怎么逃脱追捕呢?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汉化,他们会主动的换上国服,也会主动的说国语,毕竟求生的欲望总能激发出人的潜能,而为了逃避追捕,他们往往还会作出另一个选择,就是托庇于某个国人家中……”
在顾衍生的话音刚落,黄百川就急声说道。
“你这办法其实说白了就是换个笼子!”
第430章
换个笼子。
说白了就是让那些从土司里逃出来的,“主动”藏到国人的家中,至于如何藏那就是他们之间有事情了。
说白了,到时候也就是主仆之间的关系,毕竟,没有人会无缘无故的助人为乐。有付出自然有索取。至于他们索取的是什么回报,是为奴还是为婢或是为仆,那就与官府无关了,官府从不曾介入其中,至少在表面了看来。
看着沉默不语的顾衍生,黄百川的心里冒出一个念头——这家伙可真够“阴”的。
不过这种阴对大明、对百姓都是有好处的,即便是对土人也是有好处的。
但这似乎并不完美。
“这样,会不会太慢了?”
他口中的慢,指的是将来的“改土归流”,吸纳土人的过程太过缓慢了。
“慢是慢了点,就因为如此,土官们才会同意,才会选择这个烂果子不是?”
顾衍生直接了当的答道。
“而且慢点的话,到时候,才会有越来越多的土人希望来到我们这里,他们在土司所的亲人才会越来越羡慕他们,毕竟,人们的眼睛是雪亮的,好日子,谁不喜欢呢,即便是奴婢之间,也是有比较的。”
人性!
听着顾衍生的解释,黄百川将目光转向陛下,无论是内地亦或是将来平南对付土司,不仅仅是慢刀子割肉,更重要的是抓住了人性!
谁不想过好日子呢?
似乎,黄百川知道了,为什么每天都有从真腊逃出来的奴隶来到河口,那怕是在这里,他们自卖进入某人家里为家奴,他们也是心甘情愿的,因为至少在河口,家奴或许是奴婢,但也是受法律保护,也是作为人,而不像是在真腊,被当成任意欺凌甚至杀害的牲口。
略点下头,朱明忠并没有就他的这个办法给予任何评价,只是随口说道。
“有些事情慢慢来的好!”
这一句话,其实也就表明了他的态度,然后,他又问道。
“你刚从中都过来,最近可有什么事情?”
面对陛下突如其来的追问,顾衍生到也没有显露出任何不适应,而是立即回答道。
“回陛下,在您南行期间,有消息显示天竺海以及地中海上的多个港口都拒绝让大明船只停靠。现在,我们的船只甚至在威尼斯也被拒之于门外。”
“哦?这是怎么回事?”
朱明忠听罢,诧异道。同席的朱和垊和黄百川亦惊愕地看着顾衍生。众所周知,大明这些年的繁荣昌盛,靠的正是日益兴隆的海上贸易,海上贸易不仅让大明的丝绸、茶叶、瓷器等物产远销至世界各地,更为大明带来了数百万的工作岗位,造船、航海、贸易以及各类等等,在大明以及诸夏至少有上千万人直接或者间接参与其中。
也正因如此,大明海师的核心就是“保护航线、保护贸易”,这甚至也是大明在过去20年间海外扩张的核心因素。
“回陛下,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年,拒绝我朝船只的港口大都为奥斯曼帝国所属或者受期影响,比如威尼斯,他们倾奥斯曼鼻息度日,自然受其影响,加之我朝船日大量进入地中海,直接与他们发生竞争,所以,他们与奥斯曼一同封港,本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不过封港的具体的原因尚不清楚。”
顾衍生回答道,随后他又补充道。
“所有的情报,还需要开罗的进一步验证。”
因为埃及等原因,大明已经同奥斯曼断交,所以那一带的情报,都是通过开罗方收集,现在获得的情报,往往只是商船带回来的情报。
“又是那个奥斯曼帝国。这帮蛮夷,说白了就是欠收拾,陛下,以臣看来,现在既然西北战事已经结束,朝廷大可不必像过去那样对他们网开一面,直接派兵过去解决了他们,这样反而干脆利落一些。”
黄百川有些不屑地说道。
作为河口总督的打交道的他,对于奥斯曼的名声早就有报耳闻。对于他们玩的那些手段也是深恶痛绝。两百年多来,他们在充当东西方贸易的中间人同时,不断在海上袭击、敲诈勒索金钱和财物。百年前,当葡萄牙人在海上击败了奥斯曼,将他们的海上力量赶出天竺海之后,封锁就成为他们经常使用的一种手段,其目的无非就是为了敲诈金钱。
大明的商船之前也经历过多次这样的“封港”,大多数时候,都是通过出点钱来解决问题。
对于黄百川的建议,顾衍生只是是微微一笑,然后说道。
“派兵确实简单,但是在派兵之前,必须要弄清楚这些事情。奥斯曼人这次的封港可不比以往。以往那些都是那些帕夏、领主的小打小闹,无非就是为了弄两个钱,所以事情往往很容易解决。但这次封港的命令来自奥斯曼国的上层。而且封港涉及到奥斯曼所有的港口,甚至还包括威尼斯等受其影响的地区,且几乎在同一时间。由此可见奥斯曼方面肯定是早有预谋的计划。就目前掌握的情报来看,仓促派兵,不仅不能解决问题,甚至可能导致我们陷入他们的阴谋之中。”
听顾衍生这么一说,朱明忠的神色也跟着凝重起来。他思略了一下然后说道。
“那荷兰呢?荷兰人的船队目前在天竺海受阻了吗?”
尽管这些年在大明的竞争下,荷兰人的商船队被严重削弱,但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他们仍然活跃在世界各地。
“从各商号的报告来看,荷兰船只也一样被奥斯曼人拒之门外了,不过,在地中海方向,他们的商船仍然可以自由进出。”
顾衍生如实回答道。
“嗯……”
皱起了眉头,朱明忠沉默了下来。
“父皇,这会不会是奥斯曼人针对我们在埃及等方向的行动?”
尽管年年青,但朱和垊凭着对某些事情的了解,隐约觉得这一事件,肯定和大明在那里的行动有关系。
“陛下,要是这样的话。不如就调派一支舰队去‘慕夏港’增强那里的力量,毕竟,如果奥斯曼有所异动的话,那里很有可能就是最前线。”
顾衍生直接建议道。
他口中的“慕夏港”,就是后世的赛德港,与赛德港一样,慕夏港也是因为开凿苏伊士运河而修建的,与运河区一样,都已经被割让给了大明。考虑到苏伊士运河将来的重要性,所以在与埃及签署条约时,大明是用200万两银元直接买下了运河区。
“只是派舰队估计不能有效的威慑他们,臣以为还应该再派去一镇陆师。”
再派一镇陆师!
对于这个建议,朱明忠在心里思索片刻,然后说道。
“奥斯曼方面的事情,就这么去办,不过朕还需要一个更为详细的计划。黄卿家,随后从你这里拍一封电报给中枢,让五军都督府开始着手制定计划吧。”
在作出这个决定之后,朱明忠扭头看着黄百川问道。
“黄卿家,你觉得在菲律宾问题上,我们应该持什么态度?”
菲律宾!
听到这个地名的时候,所有人无不是有些惊讶的看着陛下,一直以来,对于菲律宾,这个在西班牙治下的地区,大明内部的观点都是泾渭分明的分成两派,一边是主张赶走西班牙人,因为那是西洋人在南天门以东最后的据点,应该将他们赶走。而另一边,又有很多人主张暂时容忍,毕竟大明需要西班牙的白银,毕竟,大明并不出产白银,只能通过贸易获得白银,而西班牙又掌握着世界上绝大部分银矿。也就是这个无法回避的现实,令大明一直容忍西班牙在菲律宾的存在。
而现在,陛下的问题,让黄百川意识到,陛下对菲律宾的态度也许发生了一些改变。
“回陛下,臣以为,无论如何,在菲律宾的问题上,我们已经给了西班牙人足够的耐心。”
黄百川直接说道。
“况且,我们现在在北美,已经拥有足够的力量,足以对抗西班牙人的威胁!”
对菲律宾的容忍,并不仅仅只是白银,更重要的北美,面对在美洲经营近两百年的西班牙,想经开拓北美殖民地的大明只能作出某些妥协,在完成力量的积聚之后,接下来的问题也就简单了。
听黄百川提到北美,朱明忠微微一笑,这些年的妥协,就是为了让北美殖民地在战争期间拥有自保的力量,然后他说道。
“确实是时候,不过就整体上来说,时机还不够成熟,而且我们必须要考虑大明的全球利益……”
全球利益!
这是一个极为新鲜的名词,在朱明忠提到这个名词的时候,顾衍生的眼前猛然一亮,至于黄百川也是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
“陛下指的得奥斯曼?”
看着他们的反应,朱明忠的心里微微有些感慨,在另一个时空中,人们往往喜欢用“明清”去描述这两个截然不同的朝代。当人们看到清末,国人面对洋人、火车、电报等新事物时的恐慌、敌视、愚昧的拒绝以及抵制时,理所当然的认为明朝也是如此,似乎好的都是满清的,不好都是明清都有的。
但是实际上呢?
在利玛窦给教廷的信中清楚的记述了明人的强烈“好奇心”,对于他这个西洋人“好像发了狂”,来访者络绎不绝,就是想了解西方的事情。不能和他见面的人则通过书信来往,他收到很多信件,有的人完全不认识,但乐于在信中和他探讨天主教、科技等各方面的话题。
一个民族有如此旺盛的好奇心,是最为难能可贵的。也正是这个好奇心,让大明了解到了世界。天启年间的《职方外纪》,提到了欧洲的众多主要国家,竟然包括乌克兰、斯堪的纳维亚诸国与希腊等和中国全无交往的国家,人文自然地理描述基本正确。欧洲的欧罗巴说法,亦是明人首创。明人对中国以外世界的认识,超乎我们的想象。在和葡萄牙、西班牙等殖民者的交战中,明人更认识到只有加强武器装备才能“制夷”的不二法门,因此热心学习、引进西方的火器,并迅速缩小了双方的差距。
而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尽管对欧洲更加了解了,但是明人对于欧洲、对于世界的好奇并没有消失,反而越发的浓厚了。甚至于面对大明的发达,明人不但没有因此洋洋得意,反而还会寻找对方的长处,加以学习,这种主动的好奇与学习是最让朱明忠欣慰的。
而现在,官员们可以很轻易的从自己的一句话中,推断出自己的想法。这正是因为他们对世界的了解,如果没有对世界的了解,又怎么可能会说出这样的观点。
“陛下,要是从奥斯曼的角度来看,也许我们可以就菲律宾问题,和西班牙人达成某种协议,陛下。”
黄百川提出这个建议时,顾衍生不禁看了他一眼,目光略微发生了一些变化。
“说来听听。”
“陛下,在奥斯曼的问题上,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和西班牙人的利益是一致的,毕竟,他们因为宗教等原因,两国之间互相敌对多年,既然我们已经决心瓦解奥斯曼,那么为何不考虑与西班牙人结盟呢?”
“和西班牙人结盟?”
顾衍生盯着黄百川,突然意识到,这恐怕是一直以来大家所忽视的一个选择。
“是的,陛下,就是和西班牙人结盟,当然我们和西班牙人谈判的时候,并不需要提什么瓦解奥斯曼,而只需要提到一个地方就可以了。”
见陛下一直没有说话,黄百川的话声顿了下。若有所思的看了眼黄百川,朱明忠反问道。
“你是说耶路撒冷吧!”
“陛下圣明!”
恭维着陛下的同时,黄百川继续说道。
“陛下,于西洋人的眼中,耶路撒冷具有极为特殊的意义,萨拉丁占领耶路撒冷之后,欧洲的天主教徒就失去了耶路撒冷,直到今天,我相信,面对耶路撒冷这个诱惑,西班牙人必定愿意将菲律宾拱手相让!”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