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 边域
作者:无语的命运|发布时间:2024-06-29 02:53:51|字数:8655
天承十六年,位于亚伊克河口(乌拉尔河)的阿特劳,下了一场雨。
三年前,正是在这里,俄罗斯人和乌拉尔绊的哥萨克们,第一次见到了那些“留着辫子的魔鬼”——这是哈萨克人对清军的称呼。
十年前,虽然许多准噶尔贵族会到哈萨克汗国打秋风,但是却不足以对哈萨克汗国带来什么彻底的威胁。准噶尔人对于哈萨克汗国都只是皮癣之扰。尽管准噶尔人在不断的崛起。而在与布哈拉汗国之间漫长的争霸之后,哈萨克汗国已经早早的显露出了疲态。可是准噶尔人还无法构成实质性的威胁。
也就是在十年前,看似桀骜不驯的准噶尔人降服了另一群人——清国。也正是从那时起,“留着辫子的清国人”开始成为了哈萨克人眼中的魔鬼。几乎是在满清朝廷“迁都”天山脚下的盛京之后,对哈萨克汗国的进攻就从最初的“打秋风”变成了入侵。
而此时的哈萨克却是一团混乱,早在满清闯入西域的十多年前,准噶尔人的脚步就扩张至中亚草原地带。而在准噶尔人的进攻之下,哈萨克汗国一路溃败。最后撒勒哈穆·江格尔汗对准噶尔人提出决斗,结果被一位年轻的准噶尔武士杀死。所幸的是,在很长世间里,准噶尔人的扩张方向主要是向东和向南,因此并没有对哈萨克汗国造成进一步的破坏。
在清军入侵时,群龙无首的哈萨克汗国的苏丹们根本无法阻挡清军的进攻。尽管满清是如丧家之犬似的一路仓皇的逃到西域,可是拥有大量火器的他们,在哈萨克人面前却拥有着绝对的优势。就像当年闯入这里的蒙古人一样,清军在草原上的大肆屠杀、劫掠。
不过只是短短数年,那些曾经为夺取哈萨克汗而勾心斗角心怀鬼胎的苏丹们,除了少数几个逃到了俄罗斯,作为一个国家的哈萨克从消失了。甚至就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消失了。
阿特劳,这里与俄罗斯帝国只有一河之隔,也是小玉兹汗乌斯克逃往俄罗斯的最后一站,也是正是在这里,河对岸的哥萨克们见识到了什么是真正的野蛮——在亚伊克河边,近五万哈萨克人被屠杀,清军驱赶着他们在河边砍掉了他们的脑袋,无论老少。尸体被直接抛入河中,顺着河水飘至大海。
即便是残暴的哥萨克们,也被惊呆了。而在阿特劳以北百里外的萨莱楚克,那座差不多百年前就被哥萨克夺取的哈萨克城市,哥萨克们在城外与清军发生了冲突,清军的火铳、炮队重创了哥萨克。
在燧发枪的面前,俄罗斯人所依靠的火绳枪就像烧火棍一样。根本不是清军的对手。一场冲突之后,让俄罗斯意识到他们与清军的差距。
也正是从那时起,俄罗斯真正意识到,这个新邻居与旧邻居是截然不同的。为了避免激怒这个邻居,沙皇开始约束起哥萨克,命令他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向哈萨克渗透。
而清军显然也无意再向西扩张,实际上真正的原因是无力。
阿特劳成了为了“大清国”广阔疆域的最西端,而为了阻止来自西方的威胁,阿特克曾经的土制城墙被垒得更加厚实,而且依造西洋铳城的筑法,增加了棱角、铳台。
这里是大清国的最西端!
也是大清国的鱼米之乡,亚伊克河的河水浇灌着河东岸的土地,那些所谓的清军中,有许多人曾经只是北直隶的农民,在清军跑马圈地时被掠为包衣,现在他们在这里重新拾起了旧业,开荒种田。
相比于北直隶,亚伊克河畔的土地是肥沃的,河边巨大的水车把河水引入灌渠,灌溉着渠边的田地,不过只是短短三年,这里就成为满清最大的粮仓,甚至被人称为西域江南。
即便是在西域,即便是现在,满清朝廷上下,仍然怀念着中原的美好,怀念着江南的富庶,或许,哈萨克广阔的大草地可以放牧、河边湖边的田地可以耕种,但总是比不上江南。
即使是在亚伊克河边,这个号称西域江南的地方,在寒冬时,风就像刀子似的刮在人们身上,割在人们的脸上,提醒着他们,这里不过只是西域,这里远不如江南的。
不过,到了夏天时,置身于城墙上放眼望去,视线所及方园百里都是一片绿色,到处都是庄稼,无处不是鱼米,仿佛真的就像江南似的。只让人们的心情也愉悦许多。
至少对于王明松的来说,这或许就是父亲口中的江南。
江南,到底是什么模样?王明松不知道,尽管离开京师的时候,他已经十二岁了,可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离开了江南,江南对于他来说,只剩下一个模糊的记忆,此时他的眼睛里,所看到这一切,或许就是江南了。
王明松的祖籍是苏州人,他的父亲当年从龙西狩时于户部当差,是一个不值一提的部堂官,可却也随着朝廷西狩。从京师到西安,从西安到盛京。也是在这个过程中,从汉人变成了旗人。
其实,谁都知道,这个旗人,不过就是一个名义,满八旗、蒙八旗、汉军旗,然后还有色目旗,在旗人之中,汉军的旗的地位,也就是比色目旗稍高一点罢了。
而所谓的色目旗,是那些投降大清的哈萨克人,虽然只有几万人,可也多少总让汉军旗稍微心宽一些,毕竟还有人的地位不如他们。
不过,对于这一切,王明松并不在乎,他是佐领,官职不低不高,在军中即便是上三旗的人,对他也要客客气气的,或许谈不上态度谦卑,可却也还算客气,但这种客气,到底是因为他的官职,还是父亲的官职,恐怕只有老天才知道。
到是那些色目人,在他的面前倒是态度谦卑,甚至为了讨好上官,不少色目旗的旗人都改信了喇嘛教,对此,王明松却是满腹的鄙夷,不过想想也释然了,他们为了讨好上官,甚至都能把妻女献上官,更何况只是改宗信佛呢?
想到那些色目旗人的举指,王明松心底只剩下的轻蔑,那些人除了迎奉拍马之外,什么都不会。
“佐领大人,统领大人请您过去。”
来到了统领府,进入府中时,看着地上的毛毯,王明松的眉头一挑,或许旗人瞧不起色目人,但是色目风格的毛毯看起来确实很奢华,但作为汉人,他却并不喜欢这种风格,进入厅中看到一旁坐着的两个俄罗斯人时,他心底的一丝轻蔑恰到好处的掩饰成为诧异。
“卑职叩见统领大人!”
双腿下跪,叩头,见礼,即便是他是统领,这礼数也不能废,更何况统领大人还是上三旗的。
“王佐领免礼。”
放下手中的茶杯,素丹都没有搭眼去看的王明松,而是直接命令道。
“这是罗刹国皇帝的使节鲍里斯·戈利岑,他带有罗刹国皇帝的信件,王佐领你负责他们送到盛京。”
从阿特劳到盛京,一路数千里,距离并不是问题,真正的问题是,在浩瀚的哈萨克大草原上,还有一些漏网之鱼,随时可以伏击清军,尽管有吸取入关后仍然让汉人反扑成功的教训上,为了能吃得香睡得好,所以自从进入西域以来“尽行剪灭,永绝根株”就是满清的政策。
在过去的三年间,清军按皇上的命令随水草扫荡草原,可仍然难免有少数漏网之鱼,那些人出没深山中,遇禽食禽,遇兽食兽,遇人即食人,不时截杀清兵并劫掠军资、牲畜。
一路上,王明松显得有小心翼翼的,总是会不时的派出游骑侦察。
鲍里斯·戈利岑这位摄政王索菲娅宠臣瓦西里·戈利岑的弟弟,看到王明松小心翼翼的模样,故意说道。
“将军阁下,看来这里的强盗确实不少啊!”
“没有办法,草原上沃野千里,却人烟稀少,难免有些鸡鸣狗盗之徒。”
王明松的回答,让鲍里斯·戈利岑的心里掌握了一个信息——清国人口稀少。
其实在过去的多年间,俄罗斯一直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满清,但是所了解到的信息非常有限。只是知道他们曾经居住在远东一带,后来他们进入了中原,击败了明国,然后被明国人赶到了中亚。除此之外,对于满清的了解,恐怕也就仅仅局限于这是一群“魔鬼”。
而这一次,之所以派出以鲍里斯·戈利岑为首的使团,就是为了了解满清,以便同他们共同对抗明国——十几年来,俄罗斯在远东与明国人打了太多的交道。那些汉人在取代了清国在远东的统治后,就开始于远东屯田移民,很快,源源不断的移民开始出现在远东各地,随着移民出现的还有大队的明军。
早在十几年前黑龙江流域站住脚的明清军,迅速扫荡雅克萨的外围据点。精奇里江流域和黑龙江下游的俄军先后覆灭。最后只剩雅克萨一座孤城,但就是这座孤城,在十三年前,就被明军拔除了。
可是明军向西进军的脚步并没有停止,他们像当年俄罗斯人进入西伯利亚一样,一步步的向西进军,现在,他们的身影甚至出现在贝加尔湖一带。那些曾经归顺了俄罗斯的鞑靼人,很快就归顺了明军,就在今天春天,莫斯科得到了从西伯利亚传来的消息,雅库茨克被当地的鞑靼人攻克,那些鞑靼人归顺了明国,接受明国的统治。
明国在西伯利亚咄咄逼人的攻势,让莫斯科上下,无不是忧心如焚,在西伯利亚的多次交手,让他们认识到明军的实力,认识到两国之间实力差距。本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策略,才有了现在鲍里斯·戈利岑率领使团访问的举动。
访问的同时,尽可能的探取清国的情报,同样也是鲍里斯·戈利岑的任务。毕竟,在莫斯科还有一个声音——明国或许阻止了俄罗斯在西伯利亚的脚步,但是清国却很有可能是另一个蒙古。
清军在哈萨克的杀戮震惊了俄罗斯上下,同样也唤醒了他们沉痛的记忆,让他们记忆起了当年蒙古人是如何杀戮俄罗斯人。所以,对于俄罗斯而言,清军同样也是他们的威胁,这甚至也是俄罗斯在与清军接壤的地区修建要塞的原因。
“阁下,如果抓住那些强盗会怎么办呢?”
“对于那些强盗,自然不能存有姑息之心,必须尽行剿戮。所余的妻女,可以酌情分别赏给官兵为奴……”
提及大清对付强盗的法子时,王明松没有丝毫不适,甚至就是他自己,还有四个哈萨克奴婢。再加上之前赏赐的色目婢,她们为他生下七个孩子。
不过,现在那些奴婢却有了新的去处——从哈萨克草原上掠来的女子,可以卖到蒙古,一个女子可卖十几两银子,那些蒙古人买来奴婢后干什么?没有人在意,在过去的几年间,这甚至成了大清国的经济支柱,甚至向南方的扩张与其说是扩张,倒不如说是为了掠夺女子为奴。巨额的利润,使得大清国上至皇上,下到普通的旗人,无不是参与到这种奴隶贸易之中。
不过,这一切,与王明松没有任何关系,因为驻地的原因他没有办法参与其中,这也是他希望能够碰到强盗的原因,希望不至于空着手抵达盛京。
“也许,这一次回到盛京之后,应该想办法让父亲看看能不能托人把我调到南方去……”
想到在阿特劳没有一丝油水的日子,王明松的心里更加期待着能够去南方,心有所思的他,压根就没有想到,鲍里斯·戈利岑这个看起来并不怎么起眼的罗刹人,在不断的试探着他。
“杀了他们?那为什么不能招抚他们呢?他们也是很好的战士,完全可以为你们的皇帝征战啊?”
“就因为如此,所以才是个麻烦啊!”
王明松摇头说道。
“想要睡踏实,就必须消除隐患,要不然……西域往西可就没有西域了!”
第267章
西域往西可就没有西域了!
每一个撤到西域的旗人都知道,西域,或许是他们的最后一站了,也正因如此,他们不敢有丝毫的懈怠,甚至不敢招抚太多的哈萨克人,谁知道那些人将来会不会谋逆?
到那时,大清国还往那里撤?
鲍里斯·戈利岑当然不知道这句话中的含意,也不知道对于满清而言,西域可能是他们最后落脚的地方,为了能够睡得踏实一些,为了不再像当年被汉人赶出中原一样,再一次变成丧家之犬,他们选择将这片土地上原本生活着的人们彻底的抹去。
在接下来的一路上,鲍里斯·戈利岑不断在王明松的身上试探着,很快,他就得到了许多过去不曾掌握的信息。比如清军在南方的与布瓦汗国、波斯、布拉哈汗国以及浩罕汗国的冲突从不曾停止过。
“看来,至少在短时间内,清国的的注意力,应该是在南方。上帝保佑,让这些异教徒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杀得筋疲力尽的时候,俄罗斯将会取代他们在这里的统治……”
鲍里斯·戈利岑的祈祷中,使团一行终于来到了盛京,也就在即将抵达盛京的时候,随着一声汽笛声,远处一个喷吐着烟雾怪物轰鸣着驶来的时候,只让鲍里斯·戈利岑和所有的使团成员无不是惊恐的睁大眼睛,看着那轰鸣着的怪物。
“魔鬼!一定是鞑靼人从地狱请来的魔鬼……”
使团的神父,甚至惊恐的拿出十字架,他大声的诅咒着那个怪物,在他的眼中,这个喷吐着黑烟,发出巨大轰鸣声,甚至还喷火焰的东西,肯定是鞑靼人从地狱请来的魔鬼。
尤其是当它驶过时,看着它拖曳着数节车厢,咣铛作响的在远处经过时的,神父更是吓的直接坐到地上,嘴唇间喃喃着。
“魔鬼、魔鬼……”
看到这一幕,王明松等人无不是心情舒畅的哈哈大笑起来,甚至在嘴里嘲笑道。
“丫就是一群没见识的乡巴佬!”
“可不就是一群乡巴佬嘛!”
……
在众人的哄堂大笑中,鲍里斯·戈利岑的双眼盯着远去的火车,目光中尽是狂热,尽管他被这怪物给吓了一跳,但是他几乎立即认了出来——这就是火车!
“阁下,这,这是火车吧!”
即便是火车已经远去,可是鲍里斯·戈利岑仍然激动的看着它驶去的方向,神情中尽是向往,他没有想到会在这里看到火车。
作为俄罗斯的贵族,通过接触到的荷兰、法国以及英格兰书籍,他知道在明国有一种不需要马拉,只需要有煤,有水,利用蒸汽作为动力的火车以及船舶。火车、轮船在欧洲早就引起了轰动,只不过,对于火车和轮船,欧洲人的了解是极为有限的,甚至只有西班牙人有幸见到过轮船——现在欧洲的商船只能抵达南天门,只占据着菲律宾的西班牙人,曾近距离目睹过轮船。
火车是什么模样?
没有人知道,但欧洲的学者们,无不是为之神往,甚至有不少欧洲学者,之所以离开欧洲,并不仅仅因为在一部部著作之中,明国是如何的接近“地上天堂”的描述,不是因为相比于富饶宁静的明国,欧洲就像是的一座粪坑,而是因为蒸汽机,因为火车,因为轮船,当然还有开放的学术氛围,让欧洲的学者们甘愿抛弃自己的国家,不远万里前往明国。
“嘿,终于碰到一个有见识的,这就是火轮车,知道不,一辆车的力气能顶一百头牛!”
对于王明松的炫耀,鲍里斯·戈利岑压根就不在乎。他只是眼巴巴的看着这火车,在这一瞬间,他作出了一个决定,无论如何都要近距离的观察那个火车。
“我的上帝,这可真是一个奇迹。这么说,你们也有蒸汽机了?”
鲍里斯·戈利岑得到了肯定的答案,甚至在看到盛京的城墙时,王明松指着城外的一个有几个大烟筒,那烟筒里正在喷吐着烟雾的地方说道。
“你瞧,那里头就有蒸汽机,告诉你,爷们的火铳就是用蒸汽造出来的。”
“我的上帝,真的吗?那里有蒸汽机?而且还有十几台!”
看着鲍里斯·戈利岑那副如同刘姥姥进大观园的模样,王明松和他身边的兵丁无不是涌起一阵得意感,那种高高在上的感觉,着实让他们舒坦至极。而在接下来的几天之中,鲍里斯·戈利岑更是让整个大清国上下,无不是感受到了什么是“天朝上国”的感觉,所有人都飘飘然然的。
来到盛京之后,似乎盛京城里的每一样事物在鲍里斯·戈利岑以及俄罗斯使团成员的眼中,都是新鲜的而令人惊奇的,每一个与他们接触的清国人都能从他们的身上,感受到身为大清国人的骄傲。
至于鲍里斯·戈利岑更是动不动就惊叹“我的天,这是上帝的神迹,粉末居然能像石头一样坚硬”、“我的上帝啊,蒸汽居然可以推动钢铁”……
不过只是短短几天,鲍里斯·戈利岑就已经赢得了大清国君臣的好感,西洋人的那种夸张,正好迎合了清国人的脾胃。让这些丧家之人总算是感受到了一丝“上国”的体面。
来自俄罗斯的“色目人”俨然成了大清国君臣眼中的知书达礼的客人。然而这些人并不知道,在夸张的背后,鲍里斯·戈利岑是如何用费尽心机的试图窃知蒸汽机的秘密。
“这么说来,那鲍里斯·戈利岑对火车很感兴趣了?”
在宫中的玄烨在得知鲍里斯·戈利岑又一次去了火车站时,他放下毛笔问道。
“是的,主子,那鲍里斯·戈利岑成日里都在打量着火车,臣觉得,若是那火车若是个女人的话,估计他就会娶回家了。”
明珠笑着答道,然后他又说道。
“真不知道,不就是一个火车吗?这鲍里斯·戈利岑怎么就这么着迷。”
“西洋人就好这个。”
若有所思的玄烨随口说道。
“就像那钟表什么的,西洋人总喜欢这样的玩意儿,与我们全然不同。”
思索片刻,玄烨看着明珠问道。
“明珠,你说要是朕把这火车送给罗刹国皇上怎么样?”
玄烨之所以会冒出这个念头,是因为鲍里斯·戈利岑对火车的着迷,让他看到另一个可能,利用火车交好俄罗斯沙皇的可能。
“主子?这可是份大礼啊!”
明珠看着皇上说道。
“虽说铁路这玩意儿,咱们确实不需要它,可再怎么着,这30里的铁路,也是咱们花十几万两银子才建成的,就这么送给罗刹国,会不会太可惜了?”
这条铁路修的确实不容易,不说花的银子,就是那蒸汽机,那铁轨无不是盛京兵工厂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才造出来的,就那,其中的不少东西,还是从大明走私过来的。前前后后费了四年的时间才修成,半年前才开始使用,其实所谓的使用,也就是偶尔在铁轨上跑上一趟,把煤从矿上接到城外。
“反正,朝中不也争了有阵子了吗?这铁路于我大清国来说,非但是无用的废物,而且,万一要是明军打过来,这铁路只会为明军所用,所以这铁路是万万修不得的,以免将来资敌……”
其实,修建铁路,说到底,还是和明朝学的。可等到修成之后,这朝中就是争论不断,不是因为那火车头爱出故障,而是因为在所有人看来,火车对于大清只有害处,没有好处。
对此,玄烨也是深以为然,铁路于大清国来说,确实没用鸟用。甚至于他都有些后悔修这几十里的铁路,现在大清国弄点银子可不容易,也就是靠着向明国走私点羊毛,向蒙古卖点奴婢弄点银子,一下花了十几万两,怎么能不心痛。有这么些银子,还不如从明国走私几千支线膛铳。
不过鲍里斯·戈利岑的出现,倒是让本来有意下旨折掉那火车的玄烨,眼前灵光一闪。
“明珠,你说,要是罗刹国的国君,也像是那个什么鲍里斯一样,喜欢火车那样的玩意儿,朕籍此和罗刹国亲近一二,能不能说服他们与朕联手,将来与明国为敌?”
主子的问题,让明珠立即明白主子为什么要送这份大礼,他连忙叩头说道。
“主子圣明,奴才觉得得,现在罗刹国与明朝肯定也不对付,奴才先前从鲍里斯那知道,这几年罗刹国让明朝逼的往西退了上千里,这罗刹国派使团过来,罗刹国这时候派鲍里斯过来,肯定是他们在西伯利亚那边让明国挤兑的撑不住了,方才派人来向大清国求援……”
“嗯,确实如此,”
点点头,玄烨继续说道。
“所以,朕寻思着,把火车送给罗刹国,想来他们也没见过这样的稀罕东西,要不然,那鲍里斯也不会成日往车站里穿。”
“主子圣明,奴才听说那罗刹国国君不过就是一黄口小儿,想来其正是好玩,这火车送过去,势必会让其沉迷于其中,待到将来我大清重新入主中原,主子再用兵罗刹,如此天下既可尽归我大清!”
作为奴才的总能找到理由去拍主子的马屁,明珠的话让玄烨听着很是舒服,不过他却摇摇头说道。
“天下尽归我大清,如此大可不必,这天下何处比得了中原?就像这西域,荒凉如此,实在不是及中原,若是那罗刹国能派兵与朕合兵一处,共讨明国的话,莫说是一辆火车了,难于是把这西域都让予罗刹国又有何妨!”
即便是已经离开中原十年了,玄烨仍然无法忘记中原,无法忘记京师,忘记那里的一草一木。
至于这西域,在他眼中根本就是不值一提的地方,只要能重新回到中原,这西域大可随时放弃。
“主子所言甚是,这西域确实难及中原万一,也就是那明朝的朱皇帝,才会把异域当成宝,早年间,他可是强迁百多万陕西百姓往满洲,往黑龙江那边,奴才觉得,也就是到那时候,陕西百姓才知道,那明国的朱皇帝肯定比不得主子,心里肯定恨不得随着主子一共撤到西域……”
明珠的这番对比,让玄烨的心头一乐,然后他摇头说道。
“明珠,这就是你不懂了,明朝之所以移民,为的是实边,当年满洲有多少生女真?可现在还有多少?他是害怕将来生女真,再一次变成腹患,所以,才要移民,满洲的汉人越多,生女真的日子就越不好过,人也会越来越少,几十年,一百年后,那里就会与内地无二。”
说话的时候,玄烨又站起身来,他走到一旁的地图架上,那架上贴有一副大副的地图,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南洋,天竺,这是大明绘制的地图。
“明珠,你看现如今,在南洋单是大明的封国就不下三十国,即便是将来,咱们再次入主中原,想要彻底解决明朝,就非得一国一国的打,这得多少年啊……”
盯着地图,玄烨的语气显得有些沉重,尽管奴才的话听着顺耳,可是大清与明朝之间实力上的差距,他又岂没有自知之明,更何况即便是打下了明朝,往南还有几十个“小明国”。
“主子,那些明国封藩,不过就是癣疥之痒,只要我大清重新入主中原,想要解决他们,不过只是轻而易兴之事罢了……”
对于明珠的话,玄烨倒也没有反驳,而是微微点下头,解决南洋诸国,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前提是必须要先把明朝给解决了,可问题是,大清国现在有这个能力吗?
对于自身的处境,玄烨又怎么可能不清楚,现在大清国不过就是在西域苟延残喘罢了。可玄烨并不甘心,不甘心像现在这样苟且偷生。
“明珠,你看,这是罗刹,这是我大清,而这里……”
手着着地图南方面的一个位置,玄烨看着那里说道。
“如果再加上吴三桂的话,大清国、罗刹、吴三桂……我大清就中兴有望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