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8章 发现


  时进六月,朝廷又一次开始准备着往海州避暑,除了留守的官员之外,朝廷中枢全都会随皇家一同迁往海州。几年来,大明上下,似乎已经习惯了这些,当然,随之相对应的是,每年的避暑,都会有大笔的开支——额外开支多达数十万。
  这显然不是明君所为,对于一直以来主张“开源节流”的传统士人来说,这似乎又是一个证明,证明今上“昏庸”的明证,不过,民间的清议,并无法阻止朝廷每年往海州避暑的行为。往年如此,今年亦是如此。
  其实,从进入六月开始,大明的中枢就已经开始着手前往海州避暑的准备了,或许他们偶尔会在言语上表示一下对每年避暑的开支浩大的不满,但是每到六月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的收拾准备,以前往海州避开酷暑。
  人嘛,总是说一套做一套,由奢入简难,习惯了享受之后,也就自然而然了。甚至他们早早的就把心思放到了海边,而作为一切的始作俑者的朱明忠,同样也对今年的避暑满怀着期待,不过即便是如此,他仍然不能表现的太过急切。上午处理完政务之后,他就按之前的计划,带着带着艾米尔和哈妮克孜两个人出了宫,直奔城中央的皇家公园。
  所谓的皇家公园,并不仅仅只是“皇家的公园”,实际上,它是皇家送给国民的一座公园,占地不下百亩,在公园之中,还有供剧团演出的舞台,天天有各种戏曲、杂耍等演出。入门后,一片绿草茵茵的广场。广场上辟有极为少见的飞龙岛,岛内有龙形的木船数只,机器开动,龙船腾空飞旋,使游客像坐在神龙身上飞天翱翔。飞龙岛西边是诸葛亮八阵图,一排排挤得密密匝匝的树丛,布置成曲曲折折的小道,人们走了进去,迷了途就无法找到出路;只听得男女老少在迷阵中嬉笑狂叫,闹成一片。
  而本就是少女的艾米尔和哈妮克孜两人,一踏进园门,就被这公园给吸引了,只见广场上已经有不少游客,男人无不是衣冠楚楚,女子则是身着色彩鲜艳的长裙,无不是打扮的花枝招展。他们的身份各异,既有商人、也有文人,当然也有夫人、小姐,免不了的还有些妓女,也有带着眷属的外地游客。
  他们有的坐龙船作乐,有的进八阵图入迷,嬉戏,而对于艾米尔和哈妮克孜两个来自西域的女孩来说,这园中的热闹景像,立即让她们沉迷其中,不进的发出惊喜的尖叫,而游客们偶见这两个相貌与汉人迥然不同的女子,也会为她们的美艳所惊呆,她们压根就没有想到自己的相貌有多么的瞩目,只是欢喜的于园中游玩,而陪着她们一同的朱明忠,却感受到了周围投来的目光,此时一身普通文士打扮的他,能够感觉到从进入公园开始,在她们吸引别人的注意时,他同样也为别人所注意,似乎大家都在羡慕着他的艳福。
  来到一处舞台,听着那节奏鲜明的奥斯曼式的乐曲,只见台上几名面带薄纱的阿拉伯舞者在那里的摆动腰身,正在那里表演着肚皮舞,随着她们腰身随节奏不断加快速度,那台下设的数十个圆桌旁的公子阔客们,无不是纷纷叫着好,他们一面喝茶,一面和身旁的妓女打情骂俏,有的勾肩搭背,有的嬉脸押笑。
  对此,朱明忠只是微微一笑,他甚至有一种错觉,也许,这就是所谓的“盛世迹象”吧,或许,他无法阻止这种奢侈纵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乱世之中,这一切都是不存的。
  “她们跳的没有我和而对于哈妮克孜跳得好,要是陛下想看的话,今天回到宫里,我和她一起跳给您看。”
  注意到陛下似乎在盯着那几个舞者,艾米尔有些吃醋的说道。在她看来,那几个女子除了身材比她更丰满之外,其它的根本就无法与她相比。
  “行,回宫后我要好好的欣赏一番!”
  朱明忠说话时,甚至用满含欲望的眼神在她们二人的身上扫视一圈,不得不承认,相比于汉家的女儿,她们更知道如何讨男人的喜欢,她们在床上可以“解锁”到极致。
  也正因如此,也总是会让人忍不住沉迷其中,只可惜,现在叶尔羌已经成为了过去,从西安传来的情报显示,一个月前,清军就已经占领了叶尔羌,叶尔羌举国上下的男人,除少数纳降之外几乎被屠尽,至于女子往往被掠分予旗人为奴。
  若不然的话,让他们再进贡一些倒也不错。
  叶尔羌没有了,不还有哈萨克吗?甚至还有俄罗斯。
  朱明忠的心里这么一想,似乎又为扩张找到了某种动力,当然这个念头随着女孩的娇笑而暂时打消了。
  稍作休息后,他们又去了动物园。皇家公园既是中都最大的一座公园,同样也是一个动物园,其园中圈养着来自各地的动物,而且不管长颈鹿等来自异域的动物,至于虎、豹、豺、狼、熊、獐、狍、鹿之类的动物,更是再寻常不过,自从公园开园以来,这里就是中都最引人的地方,对大人小孩都极具吸引力,各种各样的动物更是时而引起她们两人的惊讶声,一时间,这入耳的尽是她们惊讶的欢笑声,听着那入耳的娇笑,朱明忠的心情也变得极为舒畅,看着她们婀娜的身姿,看着那儒裙摆动的飘逸,心情大好的他,便随两女一同在这园中游耍,于他来说,这也是许久没有享受过的欢快了。
  终于,玩了整整一个下午。已经玩累了的三人又到园内的有一片碧水清澈、荷莲点缀的池塘边休息,尽管艾米尔和哈妮克孜已经很累了,但是当朱明忠坐下之后,她们仍然为他按摩着双腿,甚至艾米尔还跑去买来了水果,在哈妮克孜按摩的时候,于一旁喂着朱明忠,其中滋味自然让朱明忠甚是满意。至于周围的人,更是时而投来羡慕的眼神。
  “舒服吗?”
  哈妮克孜眨动着双眸看着陛下问道。
  “嗯,舒服是舒服,不过回头之后,你们两个应该去学学按摩,这手法还有待进步。”
  朱明忠倒是没有直接夸奖她们,听着哈妮克孜似乎有些不愉的哼声,他的心里微微一笑,一只手已经探上了她的腰间。
  “别,陛下,这里有……你看,这,这池子里是怎么回事?”
  感觉到陛下的手在腰间乱摸,哈妮克孜含羞带怯的说道,想要摆脱陛下的她,把目光投向池塘,这时她注意到池塘里的水变得有些浑浊。
  朝池塘里一看,朱明忠同样也看到原本应该碧水清澈的池塘,这时已经变得浑浊不堪了。
  “这水可真奇了怪了,方才还是一片碧水,现在却已经是这般模样。”
  “这有什么奇怪的,前几日,小弟所住村背井水上涌,并且井中发出声响,那声响可是如雷鸣一般……”
  恰在这里,不远处几个书生的话语传入朱明忠的耳中,让他的眉头一皱,或许对于别人来说,这不过只是“天生异象”,但是他的心里却涌现出一阵不祥的预兆。
  “井水上涌,声如雷鸣……”
  嘴里念叨着这个异样,朱明忠的眉头越蹙越紧,那种不的预兆,也变得越来越深了。
  地震!
  突然,他想起来而伴随地震的发生,像这种地下水位的异常变化,是可以作为宏观前异常观象的,而有就是这池水的突然浑浊同样也是征兆。
  难道是地震!
  对于经历过08年在地震的朱明忠而言,一些地震常识或许有些模糊,但是却仍然让他记忆犹新,尤其是震后的惨状。
  地震!
  地震!
  难道有地震要发生?
  就在这个念头冒出来的时候,突然朱明忠脸上笑容消失了,他甚至猛的一下站起身来,一个模糊的,甚至不太清楚的记忆浮现在他的脑海中。
  地震!
  没错!
  在17世纪的山东,将会发生一场地震,尽管记不清楚是什么时候了,但朱明忠清楚的记得,这场地震是中国大陆有史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方圆上千公里内都有震感。
  这场地震发生在什么时候?
  是康熙初年,到底是什么时间!
  站起身来的朱明忠双眼盯着那池塘,却怎么也想不起来,这场地震发生的时间了,毕竟那只是过去随意的浏览器而已,谁又能记清楚所有的一切呢?
  “怎么办?”
  盯着浑浊的池塘,朱明忠的眉头越皱越紧,他的呼吸也变得急促起来,就连同艾米尔和哈妮克孜也注意到陛下的脸色变化,不知道发生什么的她们,只是紧张的看着陛下,她们甚至变得有些不知所措。
  现在该怎么办?
  尽管此时的园中尽是一片葱郁,可是此时朱明忠所看到的却是一片肃杀的景象,面对这场随时有可能发生的毁灭性的地震,他突然变得有些不知所摸了。
  现在怎么办?


第170章
  “陛下,请让臣把话说完。臣……适才皇上说的对。可是……有时候,说得对,不一定做得的对!”
  还不等钱磊把话说完,朱明忠已是勃然大怒。他“砰”地一拳重重地击在龙案上,案上放着的茶杯、甚至就连果盘也跟着跳起来,然后又跌在地下,顿时摔得粉碎。
  “那你告诉我,朕该怎么办!”
  怒视着钱磊,朱明忠大声怒问道。
  殿外侍候着的女官宫女们听见动静,全都围了上来。可是,没有旨意,却谁也不敢进去。这些年,她们可是从来没有遇到陛下会发这么大火,若是搁以往,她们就赶快跑去内阁大臣们请来劝解。
  可是,现在五位阁辅都在这里,还有谁能劝得动陛下,况且,谁不知道,不到了气极时候,陛下是绝不会这么生气的。
  顾炎武看着陛下那气得发疯的样子,他自己也是十分无奈。他知道陛下的出发点是因为关爱大明的百姓,可是,万一要是没有事情发生的话,非但陛下会成为笑话,甚至就连同大明朝廷也是威信尽失。
  思忖了片刻,顾炎武用平静的声调说。
  “陛下,臣以为,此事固然牵涉到千万大明百姓的安危,但是陛下以为,若是由朝廷发出预警,令山东百姓暂时居于棚中,若是有地震发生,天下百姓自然感激陛下,可若是没有呢?到时候又有多少百姓会明白陛下的爱民之心?到那时,只恐怕不但陛下的威严尽失,恐怕就连忙朝廷也是威信扫地……”
  顾炎武越说声音越大,他最后甚至激动的说道。
  “陛下,或许陛下有通天之能,能勘知地震,但臣等以为,此事绝无通知百姓,令天下臣民,人心惶惶的必要,毕竟……朝廷的威信更重要!”
  “那就以朕的名义!”
  朱明忠盯着顾炎武说道。
  “朕以中旨令各地官府张贴告示,让百姓作好防震。”
  “陛下,此事万万不可!”
  朱大咸也是刚一听到陛下的打算,就立即大声阻止道。刚才他没有说话,是因为想要靠其它人阻止陛下,可谁曾想,陛下却想要一意孤行。
  “臣以为此事万万不可!”
  吴有才也是跟着付议。五位阁辅,有四个已经出言反对了,他们反对的理由都很充分——朝廷的威信,当然还有就是害怕引起百姓的恐慌。
  也就在这个时候,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在了杜立德的身上,与其它四人不同,黄机的出身谈不上光彩,他是崇祯时的进士。伪清顺治元年,以顺天巡抚宋权荐,授中书科中书。后来直至顺治十六年,加太子少保衔,不久因事被夺衔。同年擢升尚书。
  按照这样的出身,是不可能做到阁辅,但是几年前,在要求事清官员弃暗投明时,在大明仅只占据江南的时候,已经官至尚书的杜立德,就弃官逃离京师,举族迁往江南,尽管当时无论郑成功或是朱明忠,都曾有意留他于幕中,但是他却选择了永历,他前往万年朝廷任职。
  而杜立德入阁,是王忠孝去世前的推荐,王忠孝之所以推荐他,是为了稳定人心,毕竟,现在大明的朝廷之中,有至少五成官员身有污点,而杜立德入阁,在某种程度上,表示朝廷的继往不究。
  也正因为明白这一点,所以杜立德虽说身为阁臣,但是却很少表态,他往往只是随大流,遵从主流决定。
  可是现在,当其它四位阁臣和陛下的目光都投在他身上的时候,他知道,自己不可能再像之前那样随大流了。
  “杜立德,你说,朕应该如何?难道,你也认为朕应该视若无睹吗?”
  “臣以为,以为……”
  犹豫中,杜立德心里泛着苦,一边是皇帝,一边是阁臣,现在他该怎么办?
  相着吱呒着说不出话业的杜立德,朱明忠在一旁说道:
  “杜立德,你是知道的。朕当年起于草莽,若是万事顾忌,恐怕早就当了满清的顺民,游走于江湖,凭着那点医术,想来倒也自在,可是,若是那样的话,又与行尸走肉有何区别,朕当年往江阴投兵,为的并不是恢复我朱家的天下,为的是我大明百姓,为的是我百姓作为人,而不是异族的奴隶……”
  朱明忠说的是实话,其实当年,他并没有想到今天,当时他唯一的想法就是能抵抗到什么地步就抵抗到什么地步,甚至从一开始就定下了开拓台湾的计划,就是为了将来逃往台湾,甚至逃往菲律宾,为的是什么呢?
  为得是给中华文明保留一丝希望,让中华文明不至于因为满清的奴役变得面目全非。当然,也是为了将来的反攻,即便是“三藩”的时候没有机会,等到“鸦片战争”之后,等到满清的统治已经无力维持的时候,也许,他的子孙后代,就有机会恢复华夏文明。
  甚至在那个时候,他的心里最大的梦想就是恢复大明天下,永历或者别人也好,谁做皇帝都行,只要能恢复中国。当时他的想法就是这么简单,可却没想到,最后自己居然当了皇帝。
  或许,现在朱明忠成了皇帝,或许他想到的是千方百计的维持朱家的统治,但并不意味着,他会放弃本心,就像现在,他无法坐视一切的发生。
  郯城大地震!
  凭借着记忆,朱明忠总算是想起了地震发生了什么地方,是山东的郯城!这次地震是中国大陆东部板块内部有史以来最强烈的一次地震,地震造成的损失难以想象。
  或许在历史上不过只用了些许文字来描述,但是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朱明忠不敢去想象,地震之后,那些地震会有多么凄惨。
  无论是坐为皇帝,或者是做为普通人,他都不能够坐视这一切发生,而不去制止他。
  尽管并不知道时间,但从表现出来的异相来看来,朱明忠相近地震会在近期发生,这也是他希望由朝廷发出警告的原因。可相比于他,阁臣们所想的却截然不同,一来是因为他们不相信,因为古往今来,没有人能预测地震,二来是因为他们觉得,此事对朝廷的威信有影响。如果地震没有发生,那么朝廷必然将威信扫地。
  顾虑重重之下,自然会竭尽全力反对。
  “当时,朕没有任何顾虑,所思所想者,无非就是天下百姓!好,既然你们都觉得的朝廷会威信尽失,那么,朕就以中旨令山东以及周边200里内的官府督促百姓暂时居于院中,旷野……”
  “陛下……”
  不等顾炎武说话,朱明忠便怒道。
  “怎么,难道朕连这道中旨也不能发吗?”
  中旨是皇帝自宫廷发出亲笔命令或以诏令不能正常通过内阁同意,所以只能直接交付有关机构执行,这也是宫廷与朝廷发生冲突的表现,所以,一直以来,朱明忠几乎很少发出中旨,所发出的往往也只是与皇家或者宗室有关,而与朝廷很少有关系。
  “陛下,此为乱旨!”
  一直沉默不语的杜立德猛然咬牙说道,
  在说出这句话的时候,他只觉得的后背冒出了冷汗,尽管大明皇帝不像满清皇帝那样滥杀,但是这句话说出口之后,他仍然想到了无数种可能。
  “陛下……”
  “好……很好!”
  怒极反笑的朱明忠盯着杜立德,他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就是这么一个从满清那边过来的,居然敢说这是乱旨。
  “你们是不是都想说,这是乱命,尔等皆不奉诏是不是!”
  五位阁臣被陛下这么一通训斥后,他们都是垂下脑袋,或许陛下可以发作了一顿,但是他们所想的确实如此——此乱命,臣不敢奉!
  尽管没有人说话,但他们选择作沉默作了回答。
  “臣等,请陛下收回成命!”
  不等顾炎武把话说完,朱明忠便怒吼道。
  “滚,都给朕滚!”
  怒火中烧的朱明忠这时只想将他们赶出来,他的心里头这份窝囊就别禔了。他怎么也想不通,自己明明是皇帝,是不是对他们太过宽容了,居然一个个的都敢不奉诏了。
  难道他们就不知道,这涉及到千百万百姓的性命吗?
  瞧见陛下怒形于色的模样,顾炎武、朱大咸、钱磊、吴有才和杜立德心里也是一阵郁闷,陛下那么精明强干的一个人,为什么在这件事上不讲道理呢?难道陛下就不知道,他们是一心一意地为国家着想,也是为百姓着想,想要救百姓是好,可若是朝廷威信尽失,又如何能为万民造福。
  作为陛下近侍女官,宁云婷同样也感受到陛下的怒火,当然也知道五位阁臣坚持的本意。他们之所以如此,也是为了朝廷,为了陛下,当然同样也是为了大明的百姓。
  “云婷,给朕拟旨,令山东省巡抚……”
  见陛下怒气冲冲的让自己拟旨,作为女官的宁云婷本来并不适合发言,但犹豫片刻后,她还是说道。
  “陛下,方才几位阁臣所言不错,若是陛下令官府不许百姓居于家中,实为乱命,臣以为,若是不妨换个说词……”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