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报仇雪恨
作者:星辰玖|发布时间:2024-06-29 02:47:31|字数:4696
话说东瀛弹丸之地,银子会比堂堂大明王朝还多吗?
还别说,东瀛的白银的确比大明还多,至少这一时期是这样的。
根据后世的史学家统计,从东瀛战国时期到东瀛江户时代,总计三四百年时间里,日本出产的白银占到了整个世界白银出产量的三分之一!
而这一时期,还有另外一个出产白银比较多的地区,那就是美洲,产量同样占到了世界白银产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也就是说,大明、莫卧儿、波斯、大食、欧陆列强等当时比较强大的国家白银出产量都不多,整个亚欧非所有国家加起来白银产量还没东瀛多!
那么,这一时期东瀛的白银产量到底是多少呢?
这个杨聪其实也不是很清楚,按他的估算,一年一千万两左右应该是有的,东瀛那些诸侯可是有钱的很,据汪直说,这些家伙买东西那都是用车拉银锭子,一车银锭子足有上万两,而一个诸侯随随便便就能拉出个十来车!
这时候的东瀛,各路诸侯都打疯了,为了维持战争开支,他们都在疯狂的开采银矿,再加上东瀛的银矿储量足,纯度高,产量自然是相当的惊人。
就按一年一千万两计算,十年就是一亿两,一百年就是十亿两,而东瀛战国时期大概始自大明成化年间,至今大约已有百余年时间,也就是说,这会儿东瀛市面上流通的白银大概有十亿两左右。
东瀛的白银是如此之多,而物资又相对匮乏,再加上连年征战,老百姓都在忙着躲避战乱,根本就没多少人从事生产,所以,东瀛物价是出奇的高,高出大明十倍都不止。
可以说,东瀛那些诸侯都是抱着银锭子的穷光蛋,穷的就只剩下钱了!
那么,怎么才能把东瀛的白银全“抢”过来呢?
直接出兵,攻占东瀛吗?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因为这会儿的大明经不起这么折腾。
要知道,这会儿的东瀛可不好惹,别看人家各路诸侯打来打去打了将近百年,貌似乱成了一锅粥,一旦遭遇外敌进攻,那就不一样了。
这会儿的东瀛其实已经进入战国后期,如果大明全面入侵,指不定就会成为他们统一的契机。
战国一统之后的东瀛有多强大呢?
这个史料也是有明确记载的,因为东瀛战国时代结束以后张狂无比的丰臣秀吉便发动了朝鲜战争,意图以朝鲜为跳板,征服大明。
这家伙狂是狂,但人家有狂的本钱,他手下的倭兵林林总总加起来足有五十余万,两次入侵朝鲜,他都发动了三十余万大军!
三十余万大军啊,明军就算是再强悍,那最少也要十余万大军才能与之抗衡,结果就是,大明朝两次都派了十多万大军去支援朝鲜,每次都打了个两败俱伤。
就这,还是属国朝鲜为了抵御倭兵入侵拼命协助所致,如果单靠大明,想要取得这样的战绩,最少也要出兵二十万以上。
当然,历史上的明军肯定没有现在的明军厉害,不过,万历朝鲜战争,明军的装备其实也不差,火枪和火炮都是有的,而且还有天下最为精锐的两支劲旅,戚家军和川军,战力就算比这会儿的明军精锐差,那也差不到哪里去。
因此,杨聪得出一个结论,这个时候,如果想全面攻占东瀛,最少要组织二十万大军,至于耗时多久,那还得看人家的抵抗强度,如果人家拼了命的抵抗,耗时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东瀛人会拼命抵抗吗?
这点,不用怀疑,东瀛人那是出了名的不要命,打起仗来,那就跟疯子没多大区别。
所以,要全面攻占东瀛,就得做好持久战的准备,十年,那都算是少的了。
二十万大军,十年,要消耗多少粮饷呢?
按普通边军精锐粮饷来计算,每人每月最少是三两往上,二十万精锐,一个月消耗的粮饷就是六十万两往上,一年就是七百多万两,十年就是七千多万两,就这,还不包括伤亡将士的抚恤和武器装备的损耗!
七千多万两啊,永庆这会儿就算是发了笔横财,国库也才三千来万两,就算张居正推行新政,大明每年的税赋收入最多也就能达到四五百万两,也就是说,这十年时间,大明朝廷官员不吃不喝,不拿一文钱俸禄,全力支持东瀛大战才有可能把东瀛给打下来。
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别说十年不吃不喝,十天不吃不喝那都是会死人的,大明这会儿压根就经不起这么折腾。
兴许,再过个几十年,等大明慢慢强盛了,朝廷也有钱了,拿下东瀛就简单了,不过,这会儿,的确不是拿下东瀛的良机。
那么,怎么办呢?
不拿下东瀛,又怎么去“抢”人家的银子呢?
这个,杨聪自有妙计。
这天,登莱水城,战舰云集,大明水师和东南军精锐皆齐集于此,听候内阁大学士、太师、惠安侯杨聪的调遣。
这太师之职是永庆硬塞给杨聪的,毕竟,平定西北,彻底解决鞑子之患那可是天大的功勋,不给点奖励那是不可能的,在永庆的一再坚持下,杨聪也只能接受这太师之位了,他也因此成为大明朝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几个正一品大员之一。
当然,这个屈指可数指的是活着的时候晋升正一品的,死后追封的不算。
杨聪高坐于登州卫指挥使衙门大堂,威严的扫视着手下的将领,沉默良久,这才吐气开声道:“诸位,东瀛倭寇侵扰我大明沿海多年,以致生灵涂炭,老百姓苦不堪言,朝廷也因此损耗了不知多少钱粮,我们的将士也不知付出了多少伤亡,你们说,这个仇,我们要不要报?”
那当然是,“要”!
十余名将领齐声怒吼,那声浪简直震的人耳膜嗡嗡作响。
杨聪微微点了点头,随即朗声道:“好,这次,我们就让东瀛倭寇好好看看,入侵我们大明是什么下场!”
他当然不能说我们要去东瀛“抢”光他们的银子,倭寇入侵那的确是事实,报仇雪恨那也是天经地义,这么好的理由不用那就是白痴了。
紧接着,他又严肃的道:“据查,东瀛倭寇幕后指使者乃是东瀛肥前国平户藩的大名松浦氏,所以,这一次,我们首要的目标便是拿下平户藩,逮住松浦氏。至于东瀛其他各路诸侯,但有敢冒犯我大明天威者,必诛之!”
第一五〇章 檄文
《汉书·朱博传》有云:
合下书佐入。
博口占檄文。
檄文特指用于晓谕、征召、声讨敌人或叛逆的文书。
所谓“师出有名”,在古代,檄文可是个很重要的东西,你要想跟人开战,就得以檄文的方式说明开战的原因,要不然,那就就是“师出无名”,会遭到别人的谴责,甚至会有人趁机联合其他人收拾你。
历史上,最有名的檄文当属建安七子之一陈琳所作的《为袁绍檄豫州文》,据传,曹操看了此檄文直接吓出一身冷汗,后面陈琳为曹操所俘,曹操不但没有杀他,反而任命其为司空军师祭酒,至于原因,就是因为他檄文写得太好了。
这檄文可不是华夏所独有,自古,华夏之属国,每逢与敌开战之前,大多都会作檄文以壮声威,甚至,就连东瀛都有此习俗。
比如,万历年间,东瀛关白丰臣秀吉入侵朝鲜之前就曾传檄文与朝鲜国王宣祖李昖,其大致意思就是说:
大明皇帝,昏庸无道,神仙托梦,令其讨伐,今欲借道朝鲜,讨伐大明,你小子同意还是不同意?
朝鲜乃是大明藩属,又不是他东瀛藩属,国王李昖自然不可能同意他的无理要求,丰臣秀吉就以此为借口,率军入侵朝鲜!
丰臣秀吉找的借口可谓胡编乱造,无耻之尤,估计就连他自己都不信,他纯粹就是在东施效颦,惹人笑话。
这檄文的作用本就是昭告天下,告诉大家,我进攻敌人是对的,敌人就是十恶不赦,该打!
丰臣秀吉大概是误解了这檄文的意思,认为只要随便找个借口开战便成,结果自然是徒增笑柄耳。
这一次,杨聪也作了一篇檄文,名字就是《讨东瀛倭寇文》。
这篇檄文,作的就精彩了。
檄文开篇,便列举了历朝历代很多例子,证明我泱泱华夏,从不持强凌弱,欺负别人,但是,如若有人敢欺凌华夏,我华夏热血男儿定然会奋起反抗,讨还公道。
紧接着,他又列举了倭寇在东南沿海的所作所为,证明这帮家伙就是帮毫无人性的海盗,土匪,人人得而诛之。
最后,他直接指出,东瀛肥前国平户藩大名松浦氏就是倭寇的首领,正是因为有了松浦氏的支持,倭寇才能漂洋过海,抵达大明沿海劫掠。
所以,大明决意讨伐松浦氏,为沿海死难的同胞报仇。
东瀛诸国,最好不要参与,但凡敢支援松浦氏者,亦当倭寇首领论处,杀无赦!
这家伙,檄文传到东瀛,松浦氏吓得差点没尿裤子。
开什么玩笑啊,大明如此泱泱大国,竟然跟他一个小小的平户藩开战,有没有搞错!
要知道,他平户藩并不是什么大藩,人口全加起来也只有十余万而已,藩兵数量那更是少的可怜,总共才几千人,跟大明比起来,那就是个屁。
不带这么持强凌弱的好不好?
松浦氏收到檄文之后,连忙向东瀛各路诸侯求援,扬言大明朝这是要入侵东瀛,大家不能坐视不理啊!
可惜,各路诸侯都收到了大明的檄文,他们心里也相当的清楚,肆虐大明东南沿海的倭寇,的确就是松浦氏给弄过去的。
这事要说起来,还要追溯到北元时期,当时的元世祖忽必烈要求东瀛效仿朝鲜,率众来朝,可惜,东瀛不答应,于是乎,北元朝廷便组织了两次讨伐,征讨东瀛。
当时,的确是北元朝廷有点过分了,人家不来朝拜你便出兵讨伐,实在有点说不过去,东瀛自然是拼命反抗,结果,北元大军两次讨伐都没把人家给揍趴下,反倒把人家揍出火来了。
于是乎,松浦氏便开始组织流浪武士、浪人,甚至是商人前去朝鲜和北元沿海劫掠,美其名曰报复北元的入侵。
一开始,各路诸侯和大将军足利尊氏对他们的行动是比较支持的,毕竟,北元的确入侵了东瀛两次,报复人家理所当然,而且当时的东瀛深处南北战争,到处都是战败之后失去主人的流浪武士和浪人,这些家伙除了打架闹事抢东西就没别的事干,与其让他们在东瀛抢,还不如让他们去朝鲜和北元抢呢。
到了后面,大明击败北元建立政权,按道理来说这些个倭寇就不该再去大明沿海劫掠了,因为进攻东瀛的毕竟是北元朝廷,不是大明朝廷,北元朝廷欺负你了,你找北元的敌人大明报复,这事实在有点说不过去。
但是,这时候东瀛已经进入战国时期,大将军足利尊氏早玩完了,各路诸侯基本是谁都不尿谁,再加上松浦氏从劫掠中尝到了甜头,不愿收手,所以,这倭寇之乱到了明朝也没结束,断断续续的,甚至大有愈演愈烈的架势。
说实话,这倭寇跟其他各路诸侯的关系并不是很大,松浦氏也没给他们什么好处,这会儿人家大明找上门来算账了,关他们屁事啊!
如果大明只有朝鲜那样的实力,明显干不过东瀛,可能,各路诸侯还会联合起来,帮松浦氏把人家给收拾了,然后乘势打到人家家里去。
问题,大明的实力根本就不是东瀛可以比拟的,各路诸侯加起来都不一定是人家的对手,跟人家打,寻死呢?
这会儿大明的檄文可发的到处都是,檄文的最后也说的很清楚:东瀛诸国,最好不要参与,但凡敢支援松浦氏者,亦当倭寇首领论处,杀无赦!
松浦氏组织流浪武士和浪人去大明劫掠本就不对,这点东瀛各路诸侯都清楚,你个倭寇头子,老是组织流浪武士和浪人去大明劫掠,你是发财了,我们却跟着背上了倭寇的骂名,谁他吗是倭寇啊,我们都是正正经经的诸侯好不!
再说了,大明的实力那可不是吹出来的,没有任何一路诸侯是其对手,这点东瀛各路诸侯更清楚。
总之,讲道理,松浦氏明显理亏,讲实力,没人干的过大明,这会儿丰臣秀吉还只是个小屁孩呢,东瀛可没人敢去捋大明的虎须,所以,东瀛各路诸侯都选择了明哲保身,压根就不搭理松浦氏。
至于大明是不是真来入侵东瀛的,这个还有待观察。
如果大明把松浦氏给收拾了就算了,这就证明,人家的确是来报仇的。
如果大明把松浦氏收拾之后还找各种借口进攻其他诸侯,那就是大明的不对了,到时候大家再联合起来给大明对抗也不迟。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