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9章 谋朝篡位
作者:星辰玖|发布时间:2024-06-29 02:47:31|字数:4812
嘉靖驾崩,未立太子,大明朝堂出现了一段权力真空期,内阁首辅严嵩成了整个大明的实际掌控者,甚至,谁来继任皇帝他都能左右。
这种事情,在其他朝代都相当罕见,不过,明朝却出现过很多次,而最近的一次,就是正德驾崩之后,嘉靖继位之前。
那时候,大明朝堂也出现了一段权力真空期,内阁首辅杨廷和也成了整个大明的实际掌控者,不过,原因并非正德未立太子,而是正德根本就无后,当时,杨廷和很快便按祖制选定了正德的堂弟,也就是年幼的兴献王朱厚熜继承了大统。
杨廷和并未眷恋权力,明武宗正德皇帝驾崩的当天,他便和司礼监请出太后懿旨,正式宣布兴献王朱厚熜为皇位继承人,第二天,他便派出了使节团前往安陆迎兴献王朱厚熜来继位,做的可谓干净利落。
这事,到了严嵩这里,却是拖泥带水,一点都不爽利,嘉靖都驾崩好些天了,后事都办完了,他竟然还没奏请太后,宣布继位人选。
他为什么这么做呢?
一开始,他只是想压倒杨聪和阳明一脉,扶皇四子景王朱载圳继位,好继续糊弄皇帝,继续做他的权臣。
但是,这会儿,他享受了几天掌控朝堂大权的爽利之后,想法却已经悄然改变了。
如果,能把景王朱载圳捏在手里,继续掌控朝堂大权,那岂不是想干什么便能干什么!
他还只是想过过掌权的瘾而已,严世蕃却早就有了谋朝篡位的想法,当内阁首辅哪里有当皇帝爽啊!
于是乎,这对父子又密谋开了。
这天,严府的密室内,严嵩和严世蕃父子相对而坐,对望良久。
严嵩考虑了一阵,终于率先开口道:“东楼,杨顺就快率军赶到京城了,你觉着,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做?”
严世蕃闻言,毫不犹豫的道:“杨聪肯定要死,最好给他安个谋逆之罪,抄了他的家,诛了他的九族,惠安杨家,那可是出了名的有钱,他家的钱甚至比我们严家的钱还多。”
诛人九族,貌似有点过分了。
但是,皇权争夺就是这样的残酷,胜利者对于失败者必须赶尽杀绝,要不然,就是养虎为患,人家随时可能反扑。
严嵩又考虑了一阵,这才缓缓点头道:“嗯,杨家必须连根拔起,那么,其他人呢?”
严世蕃阴恻恻的道:“其他人,那也是同党,是帮凶,就算不诛九族,那也得斩首示众。”
好吧,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杀就杀吧!
严嵩喟然长叹道:“阳明一脉官员可不少,到时候,恐怕血流成河啊!”
严世蕃依旧阴恻恻的道:“这算什么,哪次皇权争夺不是如此,当初成祖夺位,英宗复辟,那都是血流成河。爹,我们可不能光盯着阳明一脉下手,有些人,我们也必须杀了!”
严嵩想了想,随即恍然道:“你是说陆炳和那些偏向杨聪的公侯勋贵吗,杀他们恐怕没那么容易吧?他们手底下可都是有人的。”
严世蕃轻蔑的道:“他们手底下那点人马在边军精锐面前就是个屁,这些人,当然必须杀,不过,孩儿说的也不是他们,而是杨顺和其手下的亲信将领。”
啊!
你小子,莫不是疯了,自己人都杀!
严嵩不解道:“为何连他们都要杀?”
严世蕃紧接着便解释道:“爹,您想啊,杨顺手握兵权,掌控整个京城之时会乖乖听我们的命令吗?他就不会起异心吗?”
这个,还真不好说,人,一旦没了约束,便很有可能会肆无忌惮,无法无天。
严嵩闻言,缓缓点头道:“你说的对,这个杨顺,留不得,他手下的亲信将领,也得找个由头清理掉,问题,我们又派谁去掌控蓟州镇边军精锐呢?”
严世蕃胸有成竹道:“这事还是不要假他人之手的好,到时候就由孩儿亲自去掌控蓟州镇的边军精锐吧,正好,孩儿手底下也有几个精通兵法的幕宾,让他们出任领兵将领即可。”
这事,聊到这里貌似就差不多了,严嵩连连点头道:“那行,就这么办,杨顺率军进京之后,我们便找个由头请杨顺和其手下将领来赴宴,趁机将他们拿下即可。你赶紧去准备一下吧,到时候可不能出什么乱子。”
这就完了?
严世蕃有些意犹未尽道:“爹,您就没想过我们将景王扶上位之后的事情吗?”
严嵩有些莫名其妙道:“将景王扶上位之后将其捏在手里不就成了,到时候,我们还不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你就这点出息,权臣,能有什么好下场,你就算权力再大又如何,当皇帝的要想收拾你,有的是办法。
严世蕃阴恻恻的提示道:“爹,历朝历代的权臣可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就好比西汉时的霍光,权力大吧,连皇帝都能废立,结果又如何,霍光刚一死,霍家便被满门抄斩,一个活口都没留,爹,您不想孩儿还有您的孙儿全死光吧?”
这!
严嵩闻言,不由脸色大变,他当然不想自己的儿孙被人满门抄斩,杀个精光。
问题,就算他这会儿权倾朝野,只手遮天,也不一定能把权力移交给自己的儿子严世蕃啊。
要知道,严世蕃可是个没有参加过科举的监生,能当上六部尚书就顶天了,进入内阁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当内阁首辅,那更是想都不用想,没人会同意的。
也就是说,一旦他年老而死,内阁首辅之位必定会落在旁人手里,到时候,景王难道不会趁机报复,将他们严氏一族赶尽杀绝!
这个,是很有可能的,你把人捏在手里当傀儡,人家不想尽办法报复才怪。
怎么办呢?
严嵩只感觉一阵头晕,一时之间,他竟然想不出什么对策来。
他忍不住焦急道:“这又如何是好?”
严世蕃闻言,独眼中冒出一股狠辣之色,阴狠的道:“很简单,父亲大人可学那魏王曹操,请加九锡,孩儿便学那魏太子曹丕,请景王禅位!”
卧槽,这岂不是谋朝篡位!
说实话,严嵩还真没这想法,他只是想当个权倾朝野,只手遮天的权臣而已,当皇帝,他压根就没想过。
不过,想到以后景王有可能加诸于严氏一族的报复,这皇位,貌似还真得夺过来!
他沉默了一阵,随即悠悠的道:“爹老了,也没多少日子了,你想怎么做,爹也管不上了。”
第一二〇章 谁想造反
严嵩和严世蕃都以为,杨顺所率的蓟州镇边军精锐已然快到京城了,却不曾想,俞大猷早就率军在通州附近设伏,等着杨顺率军来自投罗网了。
这天早上,还未到辰时,密密麻麻一大片明军陡然出现潮白河东侧。
这里离通州已不到三十里,过了潮白河,就是京城地界了,再往前行,要隐藏行踪恐怕就很难了。
杨顺打马来到最前方,脸色复杂的看了看潮白河上的石桥,随即咬牙大喝道:“传令,全军急速前进,直奔京城,中间不得停歇。”
他的想法很简单,既然隐藏不了行踪了,干脆狂奔过去,让京城附近的禁军和锦衣卫措手不及。
应该说,他的想法是不错,大军狂奔到京城最多也就两个多时辰,这点时间,京城附近的禁军和锦衣卫的确来不及反应了。
可惜,他犯了个致命的错误,那就是没有派斥候分散开来,仔细查探。
通州附近的地形虽然以平原为主,官道两侧还是有些低矮的山丘的,随便哪个山丘后面,藏个上万人马都没有问题。
而这时候,俞大猷已然趴在河对岸最高的山丘顶上,用望远镜仔细观察着蓟州镇边军精锐的一举一动。
这帮家伙,竟然跑开了。
不是往后跑,而是往前跑!
也就是说,蓟州镇边军精锐正全速进入他设置好的包围圈。
这个杨顺,就这水平还领兵?
俞大猷忍不住摇了摇头,脸上也露出了些许不屑之色。
这杨顺的表现,也太差了!
不到半个时辰时间,上万蓟州镇边军精锐便已全部通过石桥,来到了潮白河西岸。
是时候收网了!
俞大猷毫不犹豫的抬手一挥,大喝道:“伏军尽出,将他们围起来。”
一阵令旗挥舞,官道两边的山丘后面突然响起一阵滚雷般的喊杀声,不一会儿,一万五千蓟州镇边军精锐便被四万东南军围了个严严实实。
此时,杨顺都已经吓懵了。
怎么可能?
京城附近怎么可能有这么多人马?
看这些人的装备,又是火枪,又是火炮,又是战车的,这绝对是杨聪手下的人马,因为只有杨聪手下的人马才会配备如此多的火枪、火炮和战车。
这下完了,他手下人马已然被围的严严实实,想跑都跑不了了。
他当然知道严嵩招他来是干什么的,严嵩就是让他来收拾杨聪的,这下好了,他竟然被杨聪手下的人马给围住了。
正当他惊慌失措之时,俞大猷突然打马上前,朗声道:“杨大人,你为何私自率军直奔京城,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他这话其实不是说给杨顺听的,而是说给所有蓟州镇将士听的。
这些人,估计还不知道杨顺带着他们来干嘛呢!
果然,他的话音刚落,蓟州军便一阵骚乱。
开什么玩笑?
造反!
谁想造反了?
如果杨顺平时对他们好倒还罢了,跟着杨顺造反兴许还有点奔头,问题,杨顺一直都在变着法子欺压他们,平日里,这家伙不但克扣粮饷,还强迫他们去开荒种地,为其种粮谋利,这家伙,简直就是把他们当牲口使唤,他们会跟着杨顺造反才怪!
杨顺一看手下的反应,连忙大喝道:“什么造反,本官是奉了首辅大人之命,前往京城维持治安。你又为何私自率军出现在这里,难道你想造反不成?”
他这是典型的猪八戒耍把式,倒打一耙。
反正大家都是来助各自的主子争夺皇位的,谁还会有正式的调令不成?
我这奉了首辅大人之命,起码还说得过去,你呢?
没想到,俞大猷竟然从怀里掏出一张公文,朗声道:“本官可是奉了兵部调令,前来守卫京城的,你呢?什么奉了首辅大人之命?首辅大人什么时候有权调动边军了?你们是串通好了,准备造反吧!”
杨顺闻言,心里一慌,这家伙竟然有兵部调令,难道,朝廷早就有人察觉了首辅大人的计划?
这个时候,他已然是骑虎难下,就算察觉了又如何,退,他是不可能退的,因为退一步就是死!
他只能硬着头皮道:“什么兵部调令?谁知道你是不是伪造的!本官可是真奉了首辅大人之命进京维持治安,识相的,赶紧给本官让开。”
这就有点胡搅蛮缠,不讲道理的意味了。
俞大猷把脸一板,朗声道:“没有兵部调令,擅自调动兵马,就是造反,本官念在你们都被严嵩这个大奸臣蒙蔽,暂且饶了你们这一回。所有人听着,凡是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如若胆敢反抗,皆按谋反之罪论处,株连九族!”
这话他可是运用真气,全力喊出去的,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
一边是畏畏缩缩,胡搅蛮缠,一边是正气凛然,中气十足,到底谁想造反,不问自知。
蓟州镇的边军将士早就对杨顺恨之入骨了,这会儿,他们哪里会跟着杨顺去造反,也不知是谁先把兵器给丢了,紧接着,“噼里啪啦”一顿乱响,几乎所有蓟州镇边军将士都把手中的兵器丢在了地上。
俞大猷见状,不由松了口气。
杨聪说的没错,这些人压根就没想造反,他们只是被杨顺和严嵩给骗来的。
现在好了,不用大动干戈便将这帮人降服了,要真打起来,他虽然可以摧枯拉朽般的将这帮人歼灭,但是,杀的却是自己人,那时候,蓟州镇的边防就等于是废了。
能不动手,那自然是最好。
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杨顺如果能对手下将士好点,又怎么面临这众叛亲离之局。
这会儿,他也只能痛苦的拔出佩剑,往地上一扔,随即绝望的道:“俞大人,我真没想过要造反,我只是奉命行事而已,还请大人明察!”
俞大猷见这家伙拔出佩剑,还以为这家伙要自刎你,不曾想,这家伙竟然是想求饶!
还好这家伙没自刎,要不然就麻烦了。
他微微点头道:“嗯,本官都说了,放下武器者,既往不咎,你放心,本官不会说话不算数的。”
杨顺闻言,不由激动的连连拱手道:“多谢俞大人,多谢俞大人。”
没想到,俞大猷喘了口气,又继续道:“不过,你毕竟私自将蓟州镇边军拉到了这里,已然有了造反的嫌疑,如果你想证明自己的清白,还得好好表现一番才行。”
这个时候,杨顺还能说什么,手下人都投降了,他已然没了一点还手之力,他只能按俞大猷说的去办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