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1章 操控未来


  帕特里奇被叫过去的时候,奥康纳已经送走了除加布里埃尔之外的其他人员。
  “将军,在谈正事之前,你可以看看这几份文件。”奥康纳一边说着,一边朝橱柜走了过去。“这是我刚刚与几个政党代表、国会领袖达成的协议,保证能在近期生效。需要来点什么吗?”
  “这……”帕特里奇朝总统看去,才发现总统是在问他想要喝点什么。“随便吧,黑咖啡,不加糖。”
  “牛奶?”
  “不,也不要。”
  总统亲自动手准备咖啡的时候,帕特里奇翻开了第一份文件。
  虽然上面没有任何标志与记号,但是陆军中将立即发现,这不是一份普通的文件,而是一笔政治交易。
  从本质上讲,这是一份与军事采购有关的文件。
  按照这份文件的规定,除了兑现之前已经承诺的数千亿美元的战争采购之外,奥康纳还将批准一份涉及到上百个军事项目的“一揽子军事采购项目”,启动数十个已经封存、或者已经下马的装备项目。
  最大的受益者不是军队,而是军火商。
  只简单翻看了一下,帕特里奇就意识到,在总统煮咖啡的时候,那些刚刚离开白宫的政客已经在加长型的林肯牌房车中打开了香槟,迫不及待的庆祝刚刚取得的收获,而且也确实值得让他们庆贺。
  有理由庆贺的,还不仅仅是军火商。
  这份文件不但拯救了如同洛克希德-马丁与波音这样的军火巨头,也拯救了成千上万家中小型二级供货商,从而拯救了美国经济,拯救了整个美国!
  虽然帕特里奇不是经济学家,除了经济人公司邮寄给他的投资收益报表之外,他与经济界没有任何往来,但是凭借经验与阅历,陆军中将非常清楚,这才是四年前那个发誓要解决金融危机、帮助美国渡过难关的总统针对美国的经济问题开出的良方。
  只有这个办法,才能让美国走出阴霾。
  一份由军火行业辐射到各行各业的,总价值上万亿美元、实际能够带动数十万亿巨大社会投资的军事采购与研制计划。
  谁也不能否认,美国的军火商是直接受益人。
  拿为空军生产战斗机的洛-马公司来说,随着FB-22战斗轰炸机项目从设想变成真正的研制计划,并且提前拿到了足以保证该项目不亏本的二百六十八架的生产合同,就能让该公司的两千多名设计人员、一万多名生产线员工在未来数年之内衣食无忧,也能让该公司的股东获得数十亿美元的分红。
  同样获益的,还有波音公司。在JSF项目中落败的X-32战斗机得到重视,将在五角大楼的监督下,发展成“外销战斗机”,成为自F-5之后,美国生产的第一种专门提供给盟国的战斗机。更重要的是,这种代号XF-32的战斗机分为两个级别,其中高性能型号不亚于美军的F-35,低性能型也比F-16好得多。
  海军方面,“福特”级航母的建造加速、“朱姆沃尔特”级驱逐舰获得额外订单、“弗吉尼亚”级攻击核潜艇的采购规模扩大、“自由”级与“独立”级滨海战斗舰的作战指标全面提升,都让通用船舶与诺思罗普这两家美国最大的舰船建造企业获益匪浅,也让那些参与了建造工作的美国军火商获益匪浅。
  相对而言,获利最多的还是为美国陆军提供武器装备的军火商。
  小布什执政期间,在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的主导下,美军的轻型化建设进行得如火如荼。虽然在接下来的几场战争中,美军的轻型化受到质疑,特别是在伊拉克,“悍马”与“斯特瑞克”等轮式车辆的生存能力受到严重考验,而“艾布拉姆斯”与“布雷德利”等履带式装甲平台有了用武之地,但是综合而言,在低强度战争中,轻型化的美军仍然能够凭借强大的火力支援与空中掩护击败敌人。
  台海战争爆发前,美军仅剩下一个重装甲师,即在韩国驻扎了数十年的第二步兵师。
  第二步兵师能够得到保留,还得拜两年前的半岛危机,如果不是韩朝炮战,恐怕这个第八集团军的主力师也像其他美军部队那样,把“艾布拉姆斯”与“布雷德利”封存入库,全部换成“斯特瑞克”了。
  事实上,第三步兵师能够带着那么多重装备参战,就是借了第二步兵师的光。
  在登上台岛的时候,第三步兵师的主战装备全部来自第二步兵师,实际上,就是第三步兵师与第二步兵师交换了番号。没有交换的,只是两个师的指挥机构。这也没办法,毕竟第二步兵师是保护韩国的关键力量,在韩国坚决不同意的情况下,为了半岛局势,美国也不可能强行抽调第二步兵师。
  这下,也就不难明白,美国为什么要把日军顶到前面去了。
  按照计划,第二个赴台的美军部队是第一装甲师,而这也是美军唯一保存了有限装甲力量的部队。所谓有限,也只是保留了编制,让部队进行相关训练,却没有实际配备应有的装甲力量。受此影响,第一装甲师才不得不派到第二的位置上。如果按照正常编制,第一装甲师将成为最先登上台岛的美军部队。
  问题是,第一装甲师的整训情况并不理想。
  帕特里奇接管指挥权之后,把第一零一空中突击师派上去,除了增强立体进攻、避免与中国军队打阵地战之外,也有第一装甲师没有做好参战准备有直接关系。
  要想扩大战争规模,最大的问题不是没有军队,而是没有合适的军队。
  台岛上的战斗表明,对付萨达姆军队与塔利班的战术根本派不上用场,与中国军队交战只能是硬碰硬的战斗。
  问题就在这里!
  虽然美军有不少的主战装备,那些撤下来的“艾布拉姆斯”与“布雷德利”并没全部卖给盟国,也没有送回钢铁厂做回炉处理,而是封存了起来,也能在几个月内启封,重新装备部队,但是即便是M1A2色P也不见得比中国陆军的99B好多少,在台岛战场上,96式痛揍日军90式的场面给美军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中国空军与海军不怎么样,可是谁也不敢低估中国陆军。
  对于靠装备吃饭的美军来说,保持装备上的优势是取得胜利的重要基础。
  为此,美国联邦政府肯定得为冲锋陷阵的美国大兵提供更加强大的主战装备,比如早在十多年前就已上马,经过了四位总统的M1A3主战坦克、M2A4步兵战车、“十字军”自行榴弹炮、RAH-66武装直升机等等。
  这些装备,都是应对冷战时的敌人、也就是前苏联的钢铁洪流设计的。
  虽然中国不是苏联,但是中国陆军的战斗力不见得比苏联陆军差多少,特别是在保卫本土的战斗中,中国陆军肯定会非常顽强,所以美国陆军需要这些武器,并且用这些武器来打赢这场战争。
  当然,也许有人会说,现在才上马,肯定来不及了。
  在此之前,帕特里奇也是这么认为的,他制订的所有战争计划都立足于美军现有的武器装备,从没考虑过那些只停留在设计图纸上的武器。
  直到这个时候,他才发现,情况比他想像的好得多。
  拿M1A3来说,虽然早在十多年前,那个来自阿肯色州、被拉链丑闻搞掉的民主党总统住进白宫之后就被打入冷宫,但是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不久,受美军在城市战中的糟糕表现影响,通用动力公司获得了一份合同,以“城市战坦克”的名义,重新启动了M1A3的研制计划。
  接下来数年间,通用动力公司不断加大投入,把这个原本针对城市战的改进计划变成了全面改进,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成效。
  两年前,半岛局势恶化后,通用动力公司获得了由五角大楼通过国防情报局拨付的秘密款项,制造了十二辆M1A3的样车,交付给美国陆军进行性能测试。
  按照测试报告,M1A3的性能比M1A2色P提高了百分之一百五十到百分之两百。
  果真如此的话,别说超过中国的99B,把德国人引以为傲的豹2A7都压了下去,绝对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主战坦克。
  至于具体性能指标如何,帕特里奇并不关心,也没有必要去关心。
  其他几个地面主战平台的研制与生产工作与M1A3非常类似,即便像RAH-66这种烧钱的计划都被秘密保留了下来,并且在过去几年间完成了基础开发与军队测试,剩下的只是拿到订单后大批量生产了。
  大概翻完这份文件,帕特里奇不得不相信,美国才是这场战争的主角。
  如果没有料到会有这场战争,那么惜钱如命的政客会批准这些装备项目?要知道,当初被拉姆斯菲尔德砍掉的军事项目中,绝大部分都是因为耗费过高,作战效费比太低。秘密启动这些项目,需要的不是决心与运气,而是对未来的准确判断。
  毫无疑问,亲自操控比任何判断都要准确得多!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二百零一章 军事援助
  “不要觉得惊讶,对我们来说,这是胜利的基本保证。”奥康纳端着两杯刚煮好的咖啡走了过来,“你应该能想到,文件中提到的装备开发项目在四年前就已经秘密启动了,我们不是执行者,而是受益者。”
  帕特里奇接过总统递来的咖啡杯,他并没怀疑总统的话。
  即便在正常情况下,任何一个大型装备的开发与研制工作都得花上好几年、甚至是十几年,更别说秘密开发了。奥康纳住进白宫还不到四年,他能够参与与了解的军事装备项目肯定寥寥无几。
  这应该算得上是小布什的政治遗产吧。
  “法案生效之后,这些装备项目很快就能得到落实。”奥康纳坐到了帕特里奇对面的沙发上,“按照规划,除了海军的扩建工作有点难度之外,空军将从明年年初开始将规模扩大百分之二十五、准备更多的先进战机,陆军与陆战队的扩充整编工作将在下个月开始,除了改编原有的作战部队之外、还将新增几个师的兵力,并且提前在国民警卫队进行动员,为扩大战争规模做准备。”
  说完,奥康纳朝坐在一旁的加布里埃尔看了过去。
  “这些都有详细的计划,等下我们再讨论。”
  帕特里奇点了点头,把目光转向了总统。
  “当然,并不是所有装备计划都由我们承担。”奥康纳是个政治家,而不是军人,所以更加关心得失,而不是作战行动。“你也知道,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装备发展计划,不但是最近二十年之最,也超过了冷战中的任何一个时期。以我们的国力,不是不能承担,而是代价太大了,所以必须让盟国分担。”
  帕特里奇微微皱了下眉头,似乎不大明白奥康纳的意思。
  “经过反复商量,我们已经决定,将逐步解除针对日本军事实力与国防建设的限制性措施,使日本获得真正的军事力量,成为一个体制健全的国家。”
  “这与装备发展有什么关系呢?”帕特里奇故意装着没有搞明白。
  “按照日本现在的基本政策,就算能够大规模生产武器装备,也不能出口,哪怕是一颗子弹。”奥康纳笑了笑,说道,“只有解除日本受到的束缚,才能充分调动与发挥日本的战争潜能,让日本为我们、也为其他盟友生产足够多的武器装备。不管怎么说,作为八国集团成员国,日本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工业国之一,还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与大批技术工人,而这些都是无比宝贵的财富。”
  “关键是,日本很富有,也很有野心。”加布里埃尔补充了一句。
  帕特里奇露出了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似乎搞清楚总统的意思。
  “这些都不重要,哪怕是一条温顺的看家狗,被拴了几十年,解脱束缚之后,都会有所表现的。”奥康纳一直在仔细观察帕特里奇,他早就看了出来,陆军中将并不像表现得那么无知。“按照协议,在解除日本的军事束缚之前,我们将逐步为日本提供一些必要的武器装备与军事技术,比如把诺思罗普公司在二十年前开发的YF-23的相关技术提供给日本,帮助日本在两年之内开发出一种能与F-22A媲美的重型战斗机,并且以联合营销的方式,推广到全世界。其他方面,在另外一份文件里说得很清楚,我就不一一介绍了,而且我对这些方面的事情也不是太熟悉。”
  帕特里奇犹豫了一下,拿起了奥康纳指给他看的那份文件。
  奥康纳只是点了点头,并没阻止帕特里奇。
  总统说得没错,在这份目录性的文件中,把对日军事援助说得非常透彻,除了总统提到的YF-23项目之外,还有数十个军事项目,涵盖了陆海空三军,其中甚至包括一些战略性的援助计划。
  空军方面除了YF-23项目之外,没有什么好说的了。日本在两年前就决定采购F-35战斗机,而且是该型战斗机的第一批采购国。
  一直以来,日本就希望购买像F-22A这样的重型战斗机来替换F-15J(采购F-35是为了替换服役四十多年的F-4EJ),对抗中国空军日益庞大的重型战斗机机群,但是受美国国会通过的法案限制,日本的这一请求并没得到准许。
  在这个时候,美国向日本提供YF-23的技术,可谓意味深长。
  从表面上看,要想在短期内废除国会立法,肯定是不太现实的问题,因此将F-22A出售给日本仍然困难重重。
  为了保证日本在西太平洋地区拥有绝对制空优势,不但能与中国空军的J-11与J-13系列战斗机抗衡,还能与周边其他国家任何一种战斗机抗衡、比如俄罗斯的T-50抗衡的先进战斗机,美国就得为日本提供与F-22A类似的重型战斗机,而唯一的选择就是在ATF计划中落败的YF-23。
  实际上,美国此举更有深意。
  当初,YF-23败给YF-22,不是不够先进,而是过于先进,造成研制与生产都变得不太确切。F-22A的造价都高达两亿美元,而更加复杂的F-23的造价肯定高得多,那么采购数量就少得多。在F-22A都已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情况下,美国空军有必要花更高的价格采购另外一种打遍天下无敌手的重型战斗机吗?
  问题是,过了十多年,随着T-50从试飞走向试生产,F-22A的地位受到了挑战。
  虽然在台海战争中,F-22A在制空作战中的优势仍然非常突出,但是实战证明,与当年的F-15A一样,F-22A是一种较为单纯的制空战斗机,即便拥有不错的对地打击能力,在执行打击任务时,也很容易被击落。
  美国空军承认战损的几架F-22A都是在执行轰炸任务时被击落的!
  正是如此,美国空军启动了FB-22A的研制与生产计划。这是一种在F-22A的基础上开发而来的战斗轰炸机,其基本结构与F-22A非常相似,只是取消了尾翼,机身放大了百分之二十,以牺牲空战能力来提高轰炸能力。
  问题是,美国空军肯定需要一种更先进的重型战斗机。
  受战争影响,美国空军不大可能立即着手开发一种更先进的战斗机,毕竟在空中战场上还没有一种战斗机能够对F-22A构成威胁。
  结症就在这里,如果等到威胁出现再来开发新式战斗机,那就来不及了。
  向日本提供YF-23的技术,再由诺思罗普公司出面,帮助日本开发一种不亚于F-22A的先进战斗机,就是在为美国空军的长远发展考虑。在这种新式战斗机上,肯定会采用很多连美国空军都没有用上的先进技术,等于让日本掏钱做实验。等到这些先进技术成熟,并且通过实战证明是可行的,美国就能凭借更加强大的航空技术实力,在极短的时间内开发出更加先进的第六代战斗机,或者用其改进F-22A。
  总而言之,美国不但没有吃亏,还占了天大的便宜,让日本为天价开发费用买单。
  海军方面,美国没有做出原则性的让步,没有向日本提供包括核动力、电磁弹射器等等能够用于进攻性舰艇的基础技术。也就是说,日本海军仍然是一支以防御为主、兼顾远洋反潜与舰队防空作战的区域性海军。
  虽然“珍珠港事件”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但是美国不会忘记这个除了“911事件”之外最惨痛的教训。
  当然,在防御性技术上,美国还是非常大方的,向日本提供了最新版本的“宙斯盾”系统与最新型号的“标准”系列防空导弹,还帮助日本改进了SH-60J与MH-60J直升机,甚至答应在日本的大型反潜驱逐舰服役之后,出售MV-22“鱼鹰”倾斜旋转翼飞机,以及更先进的综合反潜系统。
  要说亮点的话,那就是陆战装备了。
  虽然日本拥有非常先进的地面武器平台,也有能力研制出像90式主战坦克、89式步兵战车与99式自行榴弹炮这样的先进武器,三菱重工也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军火商之一,但是在某些领域,日本仍然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东西,比如在台岛战场上,90式主战坦克就被证明防护太薄弱,连大陆的96式都比不上!
  更重要的是,日本缺乏大批量生产陆战装备的能力。
  在这方面,美国提供的帮助就是让日本获得大规模生产能力,从而在更短的时间内组建足够多的地面部队,代替美军冲锋陷阵。
  文件中说得非常明白,短期内,美国的军火企业将为日本“代工”。
  这也很好理解,如果不这么做,美国就得出动更多的地面部队,承受更大的伤亡。
  为了减少伤亡,肯定得付出一些代价。
  虽然帕特里奇对日军的战斗力很是怀疑,但是想到伤亡数字已经严重超标,他也不好多说什么。真要埋葬几万面国旗的话,谁能保证不会像上个世纪六零与七零年代、也就是帕特里奇的父亲在越南的丛林里摸爬滚打的时候那样,爆发全国性的反战浪潮,让美国不得不接受在军事上战败的事实?
  翻到最后,帕特里奇露出了非常震惊的神色,目光也转向了奥康纳。
  原因无二,在文件的最后一页明确提到,这种为盟国量身定做的军事援助计划的受益者不仅仅是日本,还有在东北亚地区的另外一个盟友。
  东北亚地区有几个国家,又有几个是美国的盟友?
  别说帕特里奇,谁都知道这个盟国是谁!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二百零二章 赤裸政客
  “这是防范性措施?”因为总统没有开口的意思,所以帕特里奇主动问了出来。
  奥康纳不可能不明白帕特里奇的意思,因此神色显得有点尴尬。
  众所周知,除了日本之外,韩国是美国在西太平洋地区最重要的盟国之一。因为韩国不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所以与美国的政治关系还要比日本高半级。长期以来,韩国有两大威胁,一是北面的朝鲜、二是南面的日本。
  从民族感情上讲,韩国更担心来自南面的威胁。不管怎么说,历史上,日本曾经统治韩国数十年,现实中,两国还存在独岛与对马岛等领土领海纠纷。任何有助于日本增长军事实力的举措,都有可能被韩国视为威胁。
  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要在为日本松绑的问题上如此小心谨慎了。
  利用日韩矛盾控制东北亚地区,达到约束两个盟国的目的,既是美国的政治手腕,也是美国的基本政策。
  这种走钢丝的政策,稍有偏差就会酿成难以预料的后果。
  正是如此,发现援助对象中有韩国的时候,帕特里奇首先想到的就是为了维护日韩之间脆弱的军事平衡,而不是拉韩国下水。
  可惜的是,总统的尴尬神情分明在说,他把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听说,你认为我们应该尽可能多的开辟几条新战线。”奥康纳说这句话的时候,朝加布里埃尔看了一眼,把目光转向帕特里奇后才接着说道,“之前,我们讨论过这个问题,并且得出了相似的结论,即要想打赢这场战争,击败中国,我们需要开辟更多的战线,分散中国的军事力量。”
  帕特里奇也朝加布里埃尔看了一眼,因为参联会主席没有告诉他这件事情。
  “这与托马斯没有关系,只是政治层面上的讨论,还没有扩大到军事层面上。”奥康纳看出了帕特里奇的想法,说道,“打到这个时候,除了日本之外,我们没有一个盟友,不是别的国家惧怕中国的战略报复不敢参战,而是看不到好处。就拿韩国来说,最愚蠢的人都看得出来,现在是实现半岛统一,甚至是扩大生存空间的绝佳机会。韩国不是一直在说长白山地区属于他们,并且叫嚷着要打回去吗?即便有我们的支持,没有这么好的机会,韩国也只能叫嚷,不可能使其变成现实。就算不进攻中国本土,仅仅是实现民族统一,韩国也应该采取行动。”
  “问题是,并不是所有韩国人都认为应该与朝鲜统一。”
  奥康纳愣了一下,随即笑了起来。“我还差点忘了,你是第八集团军司令,应该比我清楚韩国的情况。”
  帕特里奇也愣了一下,听出了总统的言外之意。
  “这是我们必须要考虑的问题。”加布里埃尔及时开口,“虽然在不久的过去,韩国也是一个非常封闭落后的国家,甚至是一个由军阀独裁统治的国家,但是经过最近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韩国不但成为了民主典范,还成了经济强国。与之相比,北方的朝鲜不但贫穷,还非常封闭落后。即便所有韩国人都承认,他们与朝鲜人是同族兄弟,可是在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时候,并非所有韩国人都支持统一。前总统卢武铉的结局,算得上是反对统一的极端势力的直接表现。”
  奥康纳点了点头,朝帕特里奇看了过去。
  “除了这种民间的观点之外,韩国高层也会有所顾虑,毕竟朝鲜是一个拥有两千多万人口的国家,即便韩国的人口比朝鲜多得多,几乎是朝鲜的两倍半,可是一下并入这么多具有选举权的公民,肯定会对韩国的政局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影响到韩国的社会稳定,造成无法估计的结果。”
  “主要还是朝鲜太穷了。解决两千多万人的生活问题,肯定不容易。”
  帕特里奇笑了笑,表示赞同加布里埃尔的观点。
  “这么说来,你们都认为,韩国不会参战?”
  这下,加布里埃尔闭上了嘴,没再发表意见。
  “照目前的情况,我们有理由相信……”把话说出口后,帕特里奇才注意到加布里埃尔的神情举止,并且明白了其中的原由,所以他放慢了语速,调整好思路后,改口说道,“不管怎么说,如果能够让韩国参战,并且肩负起重任,而不是像日本那样,给我们制造新的麻烦,就是件好事。”
  “那么,你认为韩国有那样的能力吗?”
  帕特里奇愣了一下,说道:“开辟新战线?”
  奥康纳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这个……”帕特里奇苦笑着耸了下肩膀,“就算我是第八集团军司令,在掌握的情报如此有限的情况下,也不可能做出准确评判。”
  “这么说吧,拜伦的首尔之行并没有白跑。”奥康纳没再藏着掖着,帕特里奇的态度很明确,在了解真相之前,他不会提出任何建设性意见。“你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只是没有那么严重。拜伦第一次去首尔,韩国总统就在出兵参战问题上表明了态度,即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前,韩国不会参与周边地区的战争。拜伦第二次访问首尔的时候,与韩国总统商讨了进攻朝鲜的事情,在我们做出承诺之后,韩国方面答应积极配合。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肯出兵参战,韩国就会积极行动。”
  帕特里奇立即锁紧了眉头。
  “我想知道的是,要想迅速扫荡朝鲜半岛,比如像当年的麦克阿瑟,在数个月内推进到鸭绿江,但是不能被中国军队赶回来,必须占领整个朝鲜半岛,甚至得做好攻入中国本土的准备,需要投入多少兵力、多少物资、以及花多少时间做准备?”
  “这个……”
  “将军,只要说说你的想法就行了,不会让你承担任何责任。”
  帕特里奇点了点头,说道:“第八集团军肯定办不到,毕竟真正具有战斗力的只有第二步兵师,而该师实际上是原来的第三步兵师,还缺乏重装备。光是补充第二步兵师的重装备就要花费好几个月,加上其他准备工作,至少需要半年时间,物资运送量在一千五百万吨到两千万吨之间。”
  “半年?”
  “对,至少半年,能有一年就再好不过了。”
  “如果只有三个月呢?”
  “三个月!?”
  奥康纳笑着点了点头,说道:“按照我们的评估,如果由韩军单独发动进攻,最多能够支撑三个月,到时候我们就得投入地面部队。当然,前提条件是,在此之前,我们在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登陆,让中国无法出兵朝鲜、至少无法在我们之前动手。如果有必要,我们还会努力开辟第三条战线。”
  “即便如此,也得将第八集团军的兵力扩大一倍,并且在此期间运送三千万吨物资。”
  “这些都不是问题。”
  帕特里奇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总统先生,你开始说到开辟第三条战线……”
  “南海地区,我们会以承认主权的方式,鼓动越南、菲律宾攻占南沙群岛,将中国的势力赶出南海海域。”
  “越南会进攻中国?”
  “不会,只是在海上作战。”
  帕特里奇愣了一下,随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一直以来,中国就在南海地区不占优势,影响力甚至比不上越南,与东盟的关系也时好时坏,就算马来西亚、泰国、老挝与柬埔寨等国不会加入进去,越南与菲律宾的行动也不会造成太大的影响,至少不会让中国陆军分散兵力。”
  “南亚呢?”
  听到这话,帕特里奇朝加布里埃尔看了过去,参联会主席不会在这个问题上开玩笑。
  奥康纳笑了笑,示意加布里埃尔说下去。
  “中国可以不在乎南沙群岛,却不能不在乎巴基斯坦。”加布里埃尔掏出了一根崭新的雪茄,“在中国的众多盟友中,巴基斯坦算得上是个另类,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可以说,中国能够在军事技术上取得重大进步,在很大的程度上归功于巴基斯坦。别的不说,如果没有从巴基斯坦获得的F-16战斗机的技术,中国的新式战斗机恐怕要晚十年服役。与韩国完全不同,印度不是看不到好处,而是得不到保证。巴基斯坦拥有足以毁灭印度的核武器,除非我们答应出手摧毁巴基斯坦的核能力,不然印度就不会发动战争。当然,印度不一定要向巴基斯坦宣战,可以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做手脚,比如两国西部边境线的那几万平方公里的争议地区。”
  “关键是我们得做出承诺,这也是最后的基础条件。”奥康纳对加布里埃尔的解释做了总结。
  帕特里奇朝奥康纳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总统的意思。
  总统与参联会主席没再说下去,而是等着帕特里奇发表高见。
  “如果能办到的话,那就是四条战线。当然,如果能够开辟第五条战线,比如让越南的胆子再大一点,我们就能稳操胜券了。”
  “有多大的把握?”奥康纳问得很直接。
  “不是百分之百,这不是一加一等与二的问题,所以不可能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但是至少有九成以上的把握。”帕特里奇也回答得非常直接。
  奥康纳点了点头,说道:“这么说来,如果给你三个月的时间做准备,并且由你指挥第八集团军,你有足够的把握击败朝鲜,并且率领联军攻入中国本土?”
  帕特里奇稍微迟疑了一下,随即点了点头。
  “很好,将军,我们相信你的能力,只不过这不是我们要达到的目的。我们要做的正好截然相反,而你要做的就是照我们的计划行动,而不是一味朝着军事目标前进。当然,我保证,会像你想像的那样,出现第四条、甚至第五条战线,但是在此之前,我们需要创造一个大的环境,一个足以让我们摆脱困境的大环境。”
  这下,帕特里奇有点搞不明白了。
  思考了一阵,搞明白总统这番话的意思后,他不得不承认,总统就是总统,一个赤裸裸的政客!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二百零三章 一场胜利
  帕特里奇在二十二日上午回到联合司令部,仅仅十多个小时之后,那场引爆朝鲜半岛火药桶的战斗就在军事分界线上打响了。
  半岛局势恶化,完全在预料之中。
  虽然台海战争爆发之后,韩国在第一时间表示严守中立,不会因为是美国的盟国就随同美国参战,但是外界一直认为,韩国表示中立的根本原因不是不想参战,而是畏惧来自中国的军事威胁。
  对于这个生存在大国狭缝之间的国家来说,合理应对大国威胁始终是生存之道。
  说得不客气一点,朝韩统一喊了几十年,结果一直在喊、而没有实际行动,就是大国干预的结果。虽然早在五十多年前,即停战协议签署后五年,中国就从朝鲜撤军,但是朝鲜能够在苏联解体后幸免于难,肯定得归功于中国。说得再直接一点,朝鲜能够在六十多年前成为独立国家,也得归功于中国。
  没有来自中国的援助,朝鲜的金氏政权早就完蛋了。
  对韩国来说,朝鲜的威胁,实际上就是中国的威胁。没有中国发话,朝鲜炮兵绝对不敢胡乱开火。
  更重要的是,隔在韩国与朝鲜之间的不是一条海峡,而是一条十公里宽的军事分界线。
  六十年前,这条军事分界线还足够宽,能将双方隔离开来。问题是,随着大口径迫击炮的射程都超过了十公里,这条军事分界线除了象征意义之外,更多的是保护了生活在里面的野生动物,而不是两国数千万民众。
  几天前,美国对中国实施战略打击之后,就有人预测,韩国很快就会参战。
  当然,不是向拥挤不堪的台岛派遣地面部队,而是越过三八线。
  原因很简单,丧失了战略打击能力的中国成了过河泥牛,尚且自顾不暇,哪有能力照顾手下的小弟呢?
  没有中国的支持,朝鲜的百万大军连个屁都算不上。
  再怎么说,韩国也拥有四十多万军队,拥有数百架先进战斗机,还拥有一支规模不俗的舰队。
  只要解决了几个关键问题,韩国参战就将成为事实。
  一是北上进攻朝鲜的政治理由,即让韩国人支持政府发动统一战争的理由。二是解决朝鲜的核威胁,即便朝鲜拥有的只是核爆炸装置,那也是核威胁,而不是常规威胁。三是解决联合作战问题,即韩军进攻朝鲜,要不要听从美军将领的指挥与调度。四是来自南面的潜在威胁,即日本会不会干预韩国的统一行动,即会不会趁火打劫。
  双方巡逻部队在军事分界线上的战斗解决了第一个问题。
  虽然按照韩国方面的说法,是朝鲜军队的巡逻部队越过了分界线,袭击了在韩国一侧活动的韩军巡逻部队,打死打伤十多名韩军官兵,但是朝鲜军队这么做的动机是什么?金氏家族再愚蠢,也不可能在中国无力提供大规模军事援助的情况下,把“统一”从振奋人心的口号变成自取灭亡行动吧。
  也就在这个时候,陈必时回到了前线司令部,随他回来的还有李一帆。
  罗耀武正在收看新闻报道,见到两人的时候,他并不觉得惊讶。
  “谈正事之前,你先去安排两件事情。”陈必时不像往常那样稳重,显得有点焦急,“一是让薛华毅赶紧过来,二是让警卫员替你收拾好行李。”
  “有新的安排了?”罗耀武问了一句,没等陈必时回答就拿起了桌上的电话。
  随着大部队在昨天全部撤回来,攻台作战总司令的职务也就形同虚设,罗耀武一直在等待新的安排。
  陈必时点了点头,示意罗耀武先打电话。
  安排好这两件事,罗耀武去给两认泡好了茶。
  “老李,是你来说,还是我来说?”
  “还是我来说吧。”李一帆朝罗耀武点了点头,将茶杯放到茶几上,随手掏出香烟,等罗耀武坐到对面的沙发上后,才问道,“知道刚刚发生的事情吗?”
  “电视上已经报道了,如果没有错的话,算是知道一些了吧。”
  李一帆笑了笑,点上烟,说道:“新闻经过处理,与事实并不完全一致,只不过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朝韩军队已经交火,恐怕韩国总统已经在青瓦台签署了特别命令,只要韩国议会放行,战争就会爆发。”
  “与我们无关?”罗耀武试探性地问了一句。
  “你觉得应该有关系吗?”李一帆反问了一句,随即笑着摇了摇头,说道,“你可以怀疑我们的人品,但是不能怀疑我们的智慧。在这个节骨眼上,惹是生非的肯定不是我们,而是那些希望让我们手忙脚乱的人。”
  罗耀武也笑了笑,点上了烟。
  “虽然三十九军已经回到辽阳,十五军在沈阳重建,加上驻扎在长春的十六军与驻扎在锦州的四十军,我们在东北有四个集团军,算上武装警察部队,总兵力超过二十万,但是这点力量最多只能做到自保,对半岛的影响力非常有限。台岛战场上的战斗已经表明,没有制空权的话,投入再多的地面部队也没用。”李一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在完成战争动员之前,我们只能为朝鲜提供物资方面的援助,最多派遣一些军事顾问人员。如果美国不急于参战的话,朝鲜还能抵挡几个月,说不定还有机会。问题是,如果美国赶在我们之前把军队派了上去,结果肯定会非常悲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如果我的判断没有错的话,我们不大可能在美国之前做好准备。”
  “老李的判断很少出错。”陈必时做了必要的补充。
  罗耀武微微皱了下眉头,他并不怀疑李一帆的分析,只是没有搞明白。
  “有什么问题吗?”李一帆似乎看出了罗耀武的心思。
  “我有点想不明白,这么做,对美国有什么好处?”
  李一帆笑了笑,把这个问题留给了陈必时。
  “你觉得台军有能力打过来吗?”
  “反攻大陆?”
  陈必时点了点头,等着罗耀武回答他的问题。
  “肯定……至少现在不行。”
  “这就对了,以台军的实力,目前肯定不行,就算得到了美日军队的支持,也需要时间做准备,至少需要几个月。”陈必时稍微停顿了一下,转口说道,“前几天的战斗,已经让美军认识到,轰炸我们的本土目标,需要付出巨大的代价,特别是在丧失了军事卫星系统的情况下,美军很难降低战损率。也就是说,美日台联军在为反攻大陆做准备,我们也在为本土防御做准备。只要我们的行动果断迅速,就能让美日台联军反攻大陆的希望落空。虽然从军事上讲,美国成功捍卫了台湾,但是美国得到了什么?除了成千上万具尸体之外,能够摆上台面的好处少之又少。不管怎么说,美国已经下了狠手,摧毁了我们的战略能力,甚至轰炸了我们的核设施,我们也进行了反击,干掉了全世界半数以上的卫星,战争绝对不会就此结束。”
  “需要在另外一个地方继续进行?”
  陈必时点了点头,表示就是这个意思。
  “美国肯定希望我们卷入朝鲜半岛的战争,这样才有机会支持台军反攻大陆。”李一帆接过话题,继续说道,“按照老陈的意思,将由你前往沈阳军区,负责东北防御部署,如果有必要的话,还得由你来指挥这场战争。”
  “我……我可不熟悉沈阳军区的情况,而且……”
  “人事上的事情不需要你操心,我会替你安排好。”李一帆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关键就是,如果我们没有选择,必须出兵朝鲜,必须想方设法的控制住战争规模,绝对不能因此疏忽了本土防御。”
  罗耀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一帆的意思。
  “这边的工作将交给薛华毅,由他善后……”
  “等等……”罗耀武压了压手,说道,“你们不觉得,问题没有这么简单吗?”
  李一帆笑了笑,朝陈必时看了过去。
  陈必时也笑了笑,没有急着开口。
  罗耀武愣了一下,随即明白了过来,说道:“老陈,你肯定想到了,是不是还有什么没有告诉我的?”
  陈必时长出了口气,思索着该怎么开口/。
  “还是我来说吧。”李一帆也长出了口气,说道,“朝鲜半岛只是一个方向,甚至算不上威胁最大的方向。就在朝韩巡逻部队交火的时候,我们收到确切情报,印度当局已经提高了军队的戒备等级。除此之外,南海方向上也出现了异常情况,至少可以肯定,越南与菲律宾正在与美国进行秘密接触。”
  “妈的!”罗耀武低声咒骂了一句。
  “所有迹象都表明,这些肯定与美国有关,而且与正在进行的战争有关。不管我们是否愿意承认,战争会波及到更多的国家,我们不得不在多条战线上作战,而且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期内承受巨大的战争压力。”
  “上面知道吗?”
  “报告已经送上去了,很快就会召开高层会议。”
  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也就是说,该怎么应对,还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李一帆没有多说这个问题,因为他觉得这不是应该与一个中将讨论的问题。
  “不管你们爱不爱听,我认为,我们必须努力在一个方向上取得胜利。”罗耀武绝对不是那种不敢说话的人,“我们已经遭受了一次失败,如果再遭受一次失败,恐怕谁也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不管怎么样,必须打一场胜仗,哪怕是为此承受更大的损失,也要借此振奋民心!”
  李一帆笑了笑,朝陈必时看了过去。
  注意到情报局长的这个动作,罗耀武才意识到,他把李一帆看得太简单了。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二百零四章 有舍有取
  点上第二根烟,李一帆才把话题拉回来。“东北、东南、南面与西南,四个方向,你来选择的话,在哪个方向上的把握最大?”
  罗耀武笑了笑,也点上了烟,说道:“那要看哪种程度的胜利。”
  “就像你开始说的,足以振奋军心士气。”
  “也就是有限程度的胜利。”罗耀武稍微思索了一下,说道,“首先就得排除东南,真要能在东南方向上打赢,别的方向也不成问题。其次得排除南面,那是海空战,我们的海空军早就拼光了,就算美国不插手,打赢的可能性也不大。还存在一种可能,即越南在地面上挑衅我们,让我们打一场比较单纯的地面战争。只要打起来,就算美国插手,甚至再算上几个对手,我们的胜算也不小。”
  “越南当局不会蠢到这种程度。”陈必时代替李一帆做了回答,“再说了,现在越南高层领导人,大多参与过当年的边境战争,知道我们的厉害,也知道当年是我们手下留情,不然越南早就成为历史了。”
  “老陈说的没错,美国肯定会鼓动越南,只不过很难发挥作用。”李一帆做了更深入的解释,“现在的越南,已经不是三十多年前的越南了。从某种意义上讲,现在的越南有点像九十年代的我们,一切向钱看,没有别的目的。他们在南海地区的作为,也是为了钱,不为别的。在地面上与我们打,越南当局、特别是掌握着国家大权的统治集团得不到好处,也就不会贸然与我们打地面战争。”
  罗耀武点了点头,表示明白李一帆的意思。
  “怎么选?”李一帆追问了一句。
  “真要我选的话,我会选择西南。”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不管怎么说,在那边我们还有一个值得信任的盟友。”
  李一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我们在西南方向上打输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
  “输?”
  “当然得考虑输,特别是极端情况下。别告诉我,你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算你认为在西南方向上的胜算要大一些,那也只是相对的,而不是绝对的,是不是?”
  罗耀武愣了一下,随即苦笑了起来。
  “实际上,我认为西南方向上的胜算反而不如东北。”李一帆灭掉了烟头,又顺手点上了一根。“想听听我的分析吗?”
  罗耀武点了点头,虽然李一帆不是真资格的军人,但是谁也不会忽视情报局长的建议。
  “首先一点,现在的印度不是五十年前的印度。”李一帆抽了两口烟,才接着说道,“从战略上讲,我们没有优势可言,因为我们丧失了战略打击能力,就算还有一些核弹头,也不会用到印度身上。”
  “再说了,印度拥有不少核弹头,却没有美国的精确打击能力,真要大打出手,谁也占不到便宜。从周边环境来看,除非我们能像美国那样,一举摧毁印度的战略打击能力,不然巴基斯坦不会参战。只要印度不主动招惹,巴基斯坦就不会参战。”
  “最重要的是,五十年前,印度奉行不结盟政策,在国际上没有几个友好国家,得到的支持并不多。现在美国已经挑明了态度,我们甚至可以相信,印度的任何行动都得到了美国的支持。所以在西南方向上作战,我们的对手是美国,而不是印度。”
  “当然,我们不是没有优势,从地理位置上讲,我们有居高临下的优势,可是这些优势不足以弥补我们在其他方面的劣势,也就很难取得胜利。”
  “考虑得更全面一些,我们的常规军事力量实际上已经不如印度,特别是我们没有足够强大的空军,更没有一支能够前往印度洋的海军舰队,即便我们有一支强大的陆军,也很难翻越喜马拉雅山。”
  说到最后,李一帆苦笑着叹了口气,说道:“真要集中兵力在西南方向上与印度大干一场的话,最高兴的肯定是美国。不管怎么说,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打起来,只能让美国拣便宜。”
  “照你这么说,我们没有别的选择了?”
  “基本上可以这么说。”
  罗耀武暗自叹了口气,说道:“如此说来,我们仍然没有机会取胜。”
  “不是没有机会,而是非常渺茫,需要我们拼命争取。”
  罗耀武朝李一帆看了过去,情报局长则朝坐在一旁的陈必时看了过去。
  “四个战略方向,我们一个都不能含糊。”陈必时点上烟,说道,“西南方向上,我们需要一名善于防御战,而且善于在艰难条件下作战的将军。按照我的想法,可以让薛华毅独当一面。因为他的职位还不够高,所以只能任前线指挥官,总指挥另有人选。南方战场上,我们只能暂时放一放,让成都军区与广州军区在云南与广西陈设重兵,只要越南不在地面战场上挑衅,我们就得忍,忍到有能力在地面上打垮越南为止。东南方向上,由我亲自负责,采用积极防御战术,以空间换时间,充分利用东南地区的复杂地形,拖延与消耗敌人。关键在东北战场上,要想扭转局面,我们就得放手一搏。”
  罗耀武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说道:“这样的话,我们就得主动一些。”
  “积极主动,正是你的特长。”
  听到李一帆的话,罗耀武才反应了过来。
  陈必时朝他点了点头,示意他听下去。
  “按照我的判断,短期之内,美军会做出战略调整,把重点转向朝鲜半岛,即集中海空力量支援韩军北上。为此,美国肯定会说服日本与台湾当局,争取在韩军越过三八线之前登上大陆,开辟东南战线,迫使我们将主力集中在东南方向上。在此阶段,美日台联军肯定会以防御为主,加上适当的战术进攻,给我们造成威胁。”
  “说不定还会发动战役级别的佯攻。”
  李一帆点了点头,说道:“我与老陈的想法是,我们会在东南方向上采取积极主动的战术行动,让敌人认为我们会首先解决东南方向上的威胁。也就是说,让韩军放心大胆的越过三八线。”
  “然后出兵朝鲜?”
  李一帆又点了点头,说道:“打第二次抗美援朝战争,并且争取在美军出手之前,把韩军赶回三八线以南,尽可能的将战线向南推进。然后在三八线布防,利用朝鲜人民军建设了几十年的防御阵地挡住反击的美韩军队。”
  “只要能够守住,就算取胜。”
  “这就是你开始说的胜利,一个足以激发我军斗志的胜利。”
  罗耀武点了点头,在赞同了李一帆的说法之后开口问道:“如果美军及时参战,我们没有能够取得胜利的话……”
  李一帆笑了笑,朝陈必时看了一眼。
  “美军肯定会及时参战,老李已经收到情报,美军正在整编第二步兵师。虽然有理由相信,在韩军北上的时候,美军不会跟进,毕竟美国只有保卫韩国的义务,没有替韩国完成国家统一的义务,但是同样有理由相信,在吃过一次亏之后,只要韩军进攻受阻,美军就会积极行动起来,不会给我们反攻的机会。”
  “也就是说,开始说的只是最理想的结果了。”
  陈必时点了点头,说道:“着眼于一时,我们需要一场胜利,就像你说的,一场振奋人心的胜利。可是从长远来看,我们更需要一个有利的战略环境。打到这个时候,不管我们是否承认,都得相信,这是一场早有预谋,早就策划好了的战争。我们有少把握在朝鲜半岛上击败美军?不是我没有信心,而是必须承认事实。可以说,换了谁上去,这个把握都几乎为零。客观估计,打到最后,我们仍然得退守本土,把长白山变成第二个武夷山,争取利用本土的战略空间来击败敌人。”
  罗耀武长出口气,心情顿时沉重了许多。
  “如果为了一个战术上的胜利而致使战略上惨败,我们肯定会输掉这场战争,而且是彻底战败。”陈必时又点上了一根烟,说道,“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出现,我们就得想尽一切办法争取战略上的主动权,哪怕承受一些损失。这是我们必须正视的现实,也是我们必须承受的伤痛。为此,我们就得迫使美军在没有做好准备的情况下参战,打乱美国的战争部署,让美国也付出足够大的代价。要想达到这个目的,唯一的办法就是在朝鲜半岛发起积极主动的作战行动,打败韩军,把美军逼上战场!”
  “这可是个苦差事。”
  陈必时叹了口气,没有接话。
  李一帆犹豫了一下,说道:“说不定,这还是个吃苦不讨好的差事。说得直接点,真要战败了的话,肯定有人要为此承担责任。”
  “这么说来,我是头号人选了。”
  李一帆笑了笑,没有开口,反正就是那个意思。
  罗耀武长出口气,说道:“不管怎么说,总得有人来做这些事情。再说了,我还真不放心把十五军交给其他人。”
  陈必时的目光在罗耀武身上停留了一阵,才意味深长地点了点头。
  “你尽快去沈阳,其他的事情我会替你安排好。”李一帆也不再耽搁时间,“等下我们会与薛华毅一同离开,等你到了沈阳,我们再联系。”
  罗耀武没再啰嗦,在他这里,时间永远不够用。


第一卷 时势英雄 第二百零五章 硝烟未散
  随着攻台作战结束,罗耀武在攻台作战总司令的位置上走马观花般的转了一全,随即被调往沈阳军区,以中将身份出任军区参谋长,全权负责军区的大小事务,并没让人觉得非常意外。
  不管怎么说,在此之前,罗耀武兼领的第十五集团军已经进驻沈阳。
  因为第三十九集团军,即三十九军已经在此之前回到辽阳,加上驻扎在长春的第十六集团军与驻扎在锦州的第四十集团军,沈阳军区的集团军由之前的两个猛增到四个,总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事实上,能够进驻东北的还不止这四个集团军。
  驻扎在保定的第三十八集团军、驻扎在张家口的第六十五集团军、以及驻扎在潍坊的第二十六集团军都能及时出关,如果驻地在石家庄的第二十七集团军、以及驻地在开封的第二十集团军能够及时完成重建工作,也有能迅速出关。
  也就是说,短期内能够进驻东北的集团军将多达七个,中期能增加到九个。
  按照一个集团军拥有三万到五万官兵计算,这就是三十万到四十万的地面部队了,而在六十年前,入朝作战的志愿军也就这个水平。
  看似强大,实际上仍然不足以发起一次像模像样的进攻。
  要知道,即便在面积小得多的台湾岛上,最初的时候也投入了四个军,打到最后则投入了六个军,如果算上两栖部队与补充兵力,则相当于动用了八个军的兵力。照此计算,要在朝鲜半岛上打一场以进攻为主的战争,怎么也得动员十到十五个集团军,总兵力不能低于五十万。
  毫无疑问,这是办不到的。
  罗耀武到达沈阳,受到影响最大的就是第十五集团军。
  如果说,在此之前,还没有几个人把黎卫东这个外来汉放在眼里,认为十五军只是匆匆过客,完成整编后就会滚蛋,那么在罗耀武出任军区参谋长之后,再也没人敢小看十五军的官兵,也没人认为十五军只是过来打秋风。
  很多黎卫东解决不了的问题,在罗耀武这里都不是问题。
  比如装备问题。
  按照新的编制,第十五集团军编内的三个师都将升级为全员重型装甲师,团级部队则全部升级为旅。四十三师仍然是头号王牌,辖有全军唯一的第一二七坦克旅,另外两个旅也是全员装甲旅。四十四师编下的一三零旅为装甲旅、一三一旅为军级独立炮兵旅,一三二旅则是机械化步兵旅。四十五师的一三三旅与一三四旅为机械化步兵旅,新增的一三五旅则为全军唯一的摩托步兵旅。
  编制好确定、人员也容易招募,关键是装备能否及时补充到位。
  在罗耀武到来之前,这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虽然在此之前,黎卫东已经晋升为少将师长,兼集团军参谋长,在罗耀武过来的时候又得到格外提拔,兼任集团军临时司令,但是像他这种临时提拔的将军,在军队里一抓一大把,特别是那些参加了攻台作战的部队,黎卫东又没有全程参与战斗,所以很少有人给他面子。
  这不是黎卫东的问题,也不是那些故意刁难他的将军的问题,而是整个系统的问题。
  在组建一二七坦克旅的时候,按照计划,应该在九月十五日之前,将三个坦克营的七十四辆99式主战坦克、以及配套的八辆装甲抢修车与一百多部各类野战车辆运送到位,结果坦克与装甲抢修车一辆都没送来,其他车辆也只来了十多台。不是厂家没有发货,而是在运送途中被强行调走,送往石家庄,编入了同样新建的二十七军。
  黎卫东想过办法,只是没有让罗耀武出面,结果一直没有搞定。
  罗耀武走马上任的第二天,这个看上去非常棘手的问题就得到解决,不但七十四辆坦克与配套野战车辆悉数到位,而且送来的还是99B、不是之前确认的99A。
  当然,这也与刚刚进入委员会,即进入最高决策圈的陈必时有很大的关系。
  就算不给罗耀武面子,也得更陈必时面子,谁都知道罗耀武与陈必时是什么关系!
  除了装备之外,还有很多因改编产生的问题都在罗耀武到来后得到解决,比如与叶振邦有关的身份问题。
  在此之前,他是团参谋,陆军少校。问题是,一三三团变成了一三三旅,而旅参谋的对应军衔至少应该是中校。
  提拔一个中校不算什么,可是提拔一个还不到二十一岁、两个月前还中士、已经连续得到数次破格提拔的空降兵,那就有点不正常了。说得不好听一点,就算他的老子是罗耀武也没有理由得到提拔。
  要知道,即便在所有参与了攻台作战的部队中,在所有得到战地提拔的军人中,也没有第二个人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由中士晋升为少校。
  虽然在战时情况下,晋升是奖励手段,特别是在某些特殊的部队里,晋升关系到津贴待遇、关系到身份地位、也关系到军人最重视的成就,所以晋升成为最好的奖励手段,比如在特种部队里,人人都是军官或者高级士官,实际上并不需要那么多的军官与高级士官。但是在作战部队里,随同军衔一起升高的还有对等的职责,特别是在战场上,就算只是一名没有具体职务的军官,也要在必要的时候承担起指挥作战的重任,而这关系到了其他军人的根本利益,甚至会决定很多人的生死存亡。
  在罗耀武回来之前,叶振邦就做出了选择。
  不是他不想留在旅部,而是他有自知之明。在接受正式培训之前,像他这种只知道在前线拼命作战的军官,留在旅部不会有多少作用。
  虽然黎卫东替他做了更好的安排,与其他十多名战时提拔的军官一道前往国防大学接受临时培训,回来后就有机会留在旅部、甚至有机会前往军部担任高级参谋,但是叶振邦没有选择这条路,因为他知道,没有足够厚实的背景,过早进入军队的参谋机构,即便能够获得更大的安全保证,也能更加频繁的接触到高级将领,今后的发展空间也非常有限,甚至一辈子都只能当参谋。
  要知道,像罗耀武、陈必时,甚至向薛华毅与黎卫东这些有资格统军作战的将军,都在基层摸爬滚打了好多年,对部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与认识之后,始终沿着一把手的路线往上晋升,而沿着参谋路线晋升的,很少有机会成为统帅。
  罗耀武回来后,这个问题得到了妥善解决。
  与以往一样,罗耀武把选择的机会留给了叶振邦,只是承诺,为叶振邦保留那个前往国防大学接受系统培训的机会,并且保证,只要能够回来,还将给出更多的机会,让那些跟随叶振邦作战的军官都能得到培训机会。
  不管怎么说,这是一个比较妥善的安排。
  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也是罗耀武在奖赏叶振邦,并且通过奖赏叶振邦,让十五军的老兵知道,军长没有忘记他们,只要奋勇作战,所有人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叶振邦,也能获得军长的奖赏。
  按照罗耀武的安排,叶振邦将回到一三三旅,出任九连所在的三营营长。
  如此一来,跟随他的诸葛宏彦将出任三营参谋长兼军事指导员、陶安康将出任三营侦察连连长兼警卫排排长。因为整体编制规模扩大,所以甘应明、卢鼎炫、柯良雄等人的职务都得到提升,而伤愈归队的丁浩洋、卜小勇、任侠歌与郭暧红等人也得到了合理安排。叶振邦还想办法把易小春调了过来,至于政治指导员这样的职务,那就不是他能够关心与应该关心的事情了。
  九月二十五日,拿到正式任命书之后,叶振邦就去了三营驻地——丹东宽甸灌水镇。
  一座离沈阳好几百公里的小城镇。
  部队整体靠前部署也是罗耀武的安排,准确的说是在罗耀武到来之前才做的调整,在此之前,三营的驻地就在沈阳郊区。如果不是需要留下来等正式批文的话,叶振邦应该随同大部队一起出发。
  不过有诸葛宏彦跟着,他也没什么好担心的。
  再说了,卢鼎炫就是辽宁人,而且有八分之一的满族血统,听说他有个需要好几杆子才打得到的远房亲戚就住在宽甸县。
  不管怎么说,没什么需要让叶振邦操心。
  对于这些血里来火里去的老兵,连生死都不在乎,还有什么好担心的呢?
  当然,这么说也不对。
  前往宽甸的路上,叶振邦的心情就比较沉重。
  所有迹象都表明,战争并没有因为大陆军队撤出台岛而结束,而且即将从东南方向扩散到东北方向。见到罗耀武之前,叶振邦就从新闻中听出了问题。当然,他收听的不是国内的广播电台,而是让伤愈归队的郭暧红“翻译”的国外电台。对于朝鲜半岛军事分界线上发生的那些事情,国内新闻总是避重就轻,不会说到要害。
  战争会再次爆发吗?
  叶振邦觉得这个问题有点荒谬,战火没有熄灭,只是换个地方燃烧而已。
  荒谬归荒谬,他不能忽视这个问题,因为被顶到前面的第十五集团军很有可能再次冲锋陷阵。
  朝鲜会成为第二个台海吗?


第二卷 青山黑水

闪烁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