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被欺少年穷
作者:吴老狼|发布时间:2024-06-29 02:20:40|字数:13913
听了邻居乔松公子的好心劝说,陈应良还是选择了大度行事,按礼节出了院门迎接,也乘机亲眼目睹了一把这个时代权贵出行的庞大排场。
老柴家的排场很大,十二名穿着整齐的家丁排成两个纵队,步行上前开路,个个腰挎横刀脚步整齐,昂首挺胸目中无人,一名白衣白袍的贵公子骑着高大白马走在家丁中间,四名彩衣丫鬟左右簇拥,步行跟随,背后还跟着同样列队尾随的十几名高大家丁,队伍从头看不清尾,宽度几乎把狭窄小街堵塞,浩浩荡荡,气势压人。
陈老三早就跪下了,陈应良纹丝不动,还硬拉起了陈老三,陈应良虽然不是很懂古代的礼仪,却也知道古代同辈之间不需下跪迎接,眼前这个柴公子算是陈应良名誉上的未来大舅子,陈应良自然不愿向他下跪。
白衣贵公子在陈家门前勒住了马头,定睛看了陈应良一眼,陈应良也毫无畏惧的昂首去看他,发现这名白衣贵公子大约二十出头的年纪,生得甚是英俊,皮肤白皙眉目如画,两道剑眉入鬓,俊美之中带着勃勃英气,看架势铁定就是那个嚣张家丁口中的柴大公子无疑了。
陈应良打量柴大公子的同时,柴大公子当然也在打量陈应良,发现陈应良的相貌比自己想象中要好些,还带着稚嫩的小脸蛋还算看得过眼,即便穿戴寒酸也勉强算是一个俊秀小伙子,但陈应良那双镇定的眼睛却让柴大公子极不舒服,陈应良的眼神中,丝毫平民百姓看到柴大公子时的敬畏和讨好,平静得就好象看到身份相等的普通人一样——这一点,正处于意气风发年龄又在内心中极度蔑视未来妹夫的柴大公子自然难以接受。
这是陈应良与柴大公子的第一次见面,这次见面的结果,是双方都看对方有些不顺眼,没能在对方眼中留下一个好印象——这也就是传说中的八字不和了。
柴公子默不作声的在陈应良面前甩缰下马,家丁牵开高大白马后,然后向陈应良略一拱手,勉强挤出了一点微笑,问道:“你就是应良贤弟吧?初次见面,钜鹿柴郡公是我的父亲,柴陈两家曾为世交,你就叫我嗣昌兄吧。”
“嗣昌兄,小弟陈应良,拜见兄长。”陈应良抱拳拱手,模仿着古人向柴公子一拜,又在心里悄悄嘀咕,“柴嗣昌?没听说过,小角色。”
“居然不下跪磕头,好大的胆子。”柴公子心里对陈应良益发不舒服,勉强压下了不爽念头,道:“应良贤弟,愚兄今天是来探望你的,还有些事想和你商量,这里不是说话的地方,能不能进你家里再说?”
“当然可以。”陈应良很有礼貌的一笑,让开道路做了一个邀请姿势,微笑说道:“嗣昌兄请。”
柴公子点点头,昂首进了陈应良家的破烂小院,打量了一下周围环境,又看了看陈应良家那几间东倒西歪的土坯房,眉头皱了皱,干脆就在小院中站定了脚步,转向陈应良说道:“应良贤弟,愚兄一会还要进宫办差,就在这里说吧。”
“请嗣昌兄赐教。”其实早就猜到柴公子来意的陈应良点头。
“那愚兄就不客气了。”柴公子微一颌首,直接说道:“应良贤弟,愚兄今天登门拜访,有两个目的,一是来探望你,愚兄听说前天,贤弟你一时想不开悬梁自尽,担心你的情况,所以今天特地来探望于你,也替家父来探望于你,表示慰问。”
“多谢兄长关心,多谢柴伯父关心,小弟现在好了。”陈应良拱手还礼,又在心中冷哼,“担心我?是担心你们柴家的名声吧?”
“既然贤弟已经康复,这自然是最好不过。”柴公子假惺惺说了一句,又说道:“第二件事,还是关于三妹与你的事。”
说到这,柴公子举起手来拍了两下,院外立即有一名家丁捧着一个锦盒进来,到柴公子面前单膝跪下,双手把锦盒高举过顶,柴公子顺手打开锦盒,露出满满一盒白银,然后微笑着向陈应良说道:“应良贤弟,看到了吗?白银一百两。”
“看到了。”陈应良点头。
“看到了就好。”柴公子满意点头,微笑说道:“只要贤弟愿意,这些银子就是你的。”
陈应良冷笑,明白柴公子的意思却懒得开口,干脆就来一个笑而不语。
“混帐匹夫,不见棺材不掉泪!”柴公子心中有些火气,说道:“应良贤弟,愚兄来意,想必你心里也清楚了,一百两银子,足够你吃喝半辈子和娶一房妻子了,除此之外,我还会再给你一个补偿。”
“兄长请说。”陈应良笑笑。
“我的岳丈大人,现在正在怀远为皇帝二征高句丽督运粮草。”柴公子说道:“我可以写一道举荐信给你,你去拜见我的岳丈,他会给你一个职位,虽然职位不会很高,但也可以保证让你今生今世衣食无忧。”
“但我还有一个条件,你永远不许再回到这大兴城。”柴公子补充道:“这点你必须做到,不然的话,我会让你后悔一辈子。”
“还要我离开大兴?永远不许回来?”陈应良有些诧异了,疑惑问道:“为什么?小弟为什么不能再回这大兴城?”
“为了我们柴家的名声。”柴公子坦白答道:“虽然我是让你自愿退婚,但你继续留在大兴城中,对我柴家的声望还是有一定妨碍,所以你必须离开大兴,以后也别回来。”
陈应良开始火大了,心说这世上还有这么霸道的家族?嫌贫爱富悔婚就算了,竟然还要逼着被退婚的对象离开所居城市,永远不许回来?这他娘的不是欺人太甚,是根本就不把我当人看啊?
“柴大公子,你开恩啊。”陈老三突然哭喊了起来,扑通一声冲柴公子双膝跪下,嚎啕大哭道:“你不能这样啊,我家公子和柴家三姐姐的婚事,是太老爷当年和柴老太爷亲自订下的啊,还交换了信物,你不能言而无信,不能又把我家公子往死里逼啊!”
嚎啕大哭着,陈老三连连的向柴公子磕头,可惜柴公子连眼皮都不肯眨一下,看都看陈老三一眼,自然更不会陈老三的号哭哀求。
看到柴公子的冷漠神情,陈应良火更大了,拿公款买肾机当办公用品的陈应良虽然并没有什么尊老爱幼的好习惯,可是做为一个现代人,陈应良却还是无法接受一个白发老人向自己磕头跪求,还能够做到视若无睹的地步。愤怒之下,陈应良放弃了一口就答应退婚的打算,一边去搀扶哭喊不止的陈老三,一边冷笑说道:“嗣昌兄,你有没有听说过一句话?”
“什么话?”柴公子疑惑反问。
“很简单的一句话。”陈应良忽然提高了声音,大声说道:“莫欺少年穷!”
看了一眼神情傲慢的柴公子,陈应良冷笑说道:“你现在是有钱有势,可以蔑视我这个穷苦少年,可以觉得我配不上你的妹妹,但你敢不敢扪心自问,这些荣华富贵是不是你自己努力得来的?!乌鸦能变凤凰,丑小鸭也有变成白天鹅的一天!我还年轻,还有的是时间和机会出人头地!今天你退了婚,将来你可别后悔!!”
柴公子脸色顿时极度难看了,陈应良又笑笑,刚想开口主动提出退婚,旁边却有人鼓起掌来,大声叫好道:“好!千古名句!好一个莫欺少年穷!此句当载史册,以警后人!”
“你说什么?!”满肚子火气正没处发的柴公子大怒扭头去寻叫好之人,陈应良和陈老三等人也一起扭头循声看去,却意外的发现,鼓掌叫好之人,竟是那名穿着补丁裤子还给陈家雪中送炭的好邻居,一直站在院角的乔松公子。
与锦衣华服的柴公子相比,粗布长衫的乔松公子当然在穿着上无法相比,但是在气势上却丝毫输给柴公子,柴公子脸色铁青的怒视乔松公子,凶狠的眼神都快可以杀人了,乔松公子却比陈应良更加毫无畏惧,还向柴公子微微一笑,拱手说道:“柴公子勿怪,在下冒昧,听到陈公子妙语忍不住鼓掌叫好,打扰之处,还望恕罪。”
“你是什么人?”柴公子脸色极不好看的问道。
“陈公子的邻居。”乔松公子指了一个方向,“过去第三家,院子里有棵梧桐树的,就是在下的陋宅。”
“果然也是个穷光蛋。”柴公子心中冷哼,脸色更加难看的喝道:“既然你不是陈家的人,那插什么嘴?马上滚,别自找麻烦!”
“柴公子,别这么大的火气。”乔松公子毫无惧色,微笑说道:“现在的陈公子确实是少年落难,但是他刚才那句话难道说得不对,莫欺少年穷,柴公子动辄以权势压人,传扬出去,不仅对公子的声名不利,柴郡公的面子上也不好看吧?”
柴公子脸色铁青了,双手紧握拳头,怒视乔松公子,柴公子带来的家丁也毫不迟疑,立即就上来左右包夹住乔松公子,虎视耽耽随时可能动手,陈应良大怒,上前一步与好邻居乔松公子并肩而立,大声问道:“嗣昌兄,你这是什么意思?难不成你还想打小弟的客人?”
“我想揍你!”柴公子在心里嘀咕了一句,先挥手让家丁退下,然后面无表情的冲陈应良说道:“我懒得和你废话,我现在只问你一句,你到底退不退婚?”
“我要是坚持不肯答应退婚呢?”陈应良冷笑反问。
“那你就死定了!”柴公子大怒。
“柴公子,倚强凌弱不成,难道还想杀人灭口不?”乔松公子也看不惯柴公子的态度,插嘴冷笑说道:“柴公子或许有胆量这么做,可这大隋天下也不是柴公子你能一手遮天,煌煌史册,悠悠众口,自有公断,皇帝陛下一定会知晓此事,到了那时候,看公子如何向陛下国法与世间公论交代!”
“你……!”柴公子又怒视乔松公子,乔松公子毫无惧色,冷笑回视柴公子。
看到柴公子这副张狂模样,满肚子火气的陈应良干脆说道:“嗣昌兄想要退婚,行,要我同意退婚可以,我只有一个条件,很简单的条件,只要嗣昌兄答应并且做到,我就立即退婚!并且永远立即离开大兴,永不回来!”
陈应良此言一出,脸色一度铁青的柴公子放缓了脸色,点头说道:“想要什么条件,说吧,从八品的官职,白银千两,够不够?”
“小弟不要嗣昌兄的官职,也不要嗣昌兄的银子。”陈应良摇头,微笑说道:“很简单的条件,记得大兴城最豪华的酒楼是天兴楼,店中客人几乎都是达官显贵,当世名流,小弟斗胆,想请嗣昌兄出面,在天兴楼中大摆酒席,宴请几十上百名的达官贵人,贵人越多越好,但绝对不能低于百人之数。”
“你想干什么?”柴公子脸色有些微变了。
“当众宣布退婚啊。”陈应良笑道:“请嗣昌兄当众把这件事公诸于众,说明你的退婚原因,还有要求小弟离开大兴条件,然后就有人把嗣昌兄今日之事分成九集,每天轮流不停的讲,听众应该不会少,再然后小弟就当众答应退婚,永远离开这大兴城了。怎么样?嗣昌兄,这小弟个条件很简单吧?”
“匹夫!你找死!”柴公子勃然大怒,一个箭步跳起来,重重一脚踹在了陈应良的胸口,会些格斗技巧的陈应良本能的想要躲避,可惜眼下这具身体却远比不上之前那具刑警队长的身体,被柴公子一脚踹在胸口上,顿时就摔了个五脚朝天。
“公子!”陈老三大喊起来,扑了过来用苍老之躯护住了陈应良。
“柴嗣昌!”乔松公子也是勃然大怒,拦住了柴公子,指着柴公子的鼻子大喝道:“你眼里还有没有大隋国法?失约毁婚在先,几乎逼出人命,动手打人在后,简直无法无天到了极点!别以为你是柴郡公之子就可以肆意妄为,大隋还有国法在!世间还有公理在!”
“匹夫!我早就看你不顺眼了!”柴公子又逮到了一个出气筒,握拳就冲乔松公子大吼,“你算什么东西?敢在我柴家面前如此放肆?!”
“嗣昌兄,我们的事还没完。”陈应良怕好邻居乔松公子吃亏,赶紧一边挣扎着站起,一边强忍着胸口剧痛,大声笑着问道:“嗣昌兄,小弟提出的条件,你已经知道了,选择把,是接受小弟的条件,还是让小弟与柴姑娘完婚?”
柴公子脸色又青又黑,差点又想扑上来把陈应良当场撕了,乔松公子则挺胸拦到了柴公子的面前,防着柴公子再次暴起伤人。
“嗣昌兄,没办法选择了吧?”陈应良冷笑了起来,大声说道:“你的时间宝贵,我的时间更宝贵,废话也别说了,你可以走了!你也用不着拿银子和官职收买我退婚,我现在就休了你妹妹!听凭另嫁,绝不反悔!”
“你说什么?”柴公子的小白脸变成小黑脸了,冲陈应良喝道:“你有种再说一遍!”
“我休了你妹妹!”陈应良大声说道:“你们柴家看不上我,我还看不上你们柴家的姑娘,所以我要休了你的妹妹!我们两家的婚约,就此作废!”
“小子,敢对我说这话。”柴公子表情狰狞异常,一字一句说道:“你将来,别后悔!”
“将来你才别后悔!”陈应良冷笑,忍着胸口剧痛大声说道:“话搁在这里,三年之内,我必然要让你们柴家后悔今天的选择!”
柴公子咬牙切齿的怒视了陈应良许久,突然掉头就走,大吼道:“姓陈的,你给我走着瞧!”
“奉陪到底!”陈应良大声答道。
听到了陈应良这话,柴公子又下意识的停住了脚步想要回头,却又觉得和陈应良再闹下去有失身份,同时也有损自家的名声,一咬牙还是昂首走了,柴公子带来的武装家丁赶紧跟上,还每个人都在出院时都对陈应良是横眉怒眼,陈应良毫无惧色,冷眼以对。
“应良兄弟,愚兄是真的服了你了。”也是到了柴家的人都走光后,乔松公子才转向陈应良,竖起了大拇指笑道:“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能够做到这一点,天下人那是屈指可数。”
“乔兄过奖了,小弟愧不敢当。”陈应良勉强一笑,说道:“小弟本来也不想把事情闹成这样,是他欺人太甚。”
乔松公子点点头,又微笑着说道:“不过贤弟,这位柴公子可不象是什么心胸宽广之人,你今天如此顶撞他,将来可得防着他事后报复。”
陈应良也点点头,也看得出那位柴公子不是什么干吃亏的主,自己和他闹成这样,他肯定不会善罢甘休,自己得赶快想办法应对他可能随之而来的报复。瞟了一眼气度不凡的乔松公子后,陈应良忽然又想起了自己去抱李渊大腿的大事,忙乘机向乔松公子问道:“兄长,你比小弟年长见识广,请问一下,兄长可知道李渊这个人?”
“李渊?!”乔松公子一楞,刚想说叫这名字的多了,却又因为某些缘故一下子想起了一个人,脱口反问道:“贤弟问的,可是前周的唐国公李渊?现在官居卫尉少卿的李渊?”
陈应良当然不知道李世民的老爸现在是什么官职,但听到‘唐’这个字就足够了,所以陈应良赶紧点头,说道:“对,对,就是他,唐国公李渊。”
“贤弟问唐国公做什么?”乔松公子表情有些古怪了。
“想打听他住在那里,现在在什么地方。”陈应良答道。
乔松公子的表情更古怪了,半晌才答道:“唐公目前正在怀远,为皇帝陛下二征高句丽督办粮草。”
“在怀远,为隋炀帝二征棒子督办粮草?”顺利打听到李渊下落的陈应良先是一喜,接着又猛的一楞,惊讶说道:“这话,我怎么好象已经听过一次了?”
“柴公子刚才也说过。”乔松公子面无表情的说道:“他说他的岳丈大人,正在怀远为皇帝陛下亲征高句丽筹办粮草,想推荐你到唐国公的麾下谋取职位,结果贤弟你一口拒绝了。”
“什么?”陈应良这一惊非同小可,指着柴公子离开的方向惊叫问道:“刚才那个柴嗣昌,就是唐公李渊的女婿?”
“嗣昌是那位柴公子的表字。”乔松公子的回答彻底粉碎了陈应良的最后希望,“他的名字叫柴绍,去年迎娶了唐国公第三女为妻,贤弟你和他也算是世交了,怎么连这都不知道?”
刹那间,陈应良连冲出去追赶柴公子的心思都有了。
第四章(上) 柳暗花明
“我竟然和柴绍结了仇?这家伙可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啊,一直死抱李世民的大腿,又和老李家是近亲关系,我和他结了仇,还敢再去投靠老李家么?”
“对了,柴绍那个老婆李秀宁更厉害,文武双全,还是个军事天才,娘子关就是因为她守关改的名字!我今天顶了她老公,休了她小姑子,她对我还能有什么好印象了?我再去投靠老李家,还想有出人头地的机会么?我就算对老李家再忠心再能干,抵得过这个女人在她老爸面前的一句话么?”
躺在又小又窄的床上,陈应良很是长吁短叹了一段时间,但后悔已经来不及了,休掉柴绍妹妹的话已经喊出来了,已经咽不回来了,去柴家登门赔罪这样的窝囊丢脸事,陈应良可绝对做不出来,在已经难以投奔李渊的情况下,陈应良还生出了这么一个念头,“我何必一定要抱李渊的大腿?他能得天下,是因为王世充、李密和窦建德这些牛人耗空了隋朝的实力,又自相残杀自己耗空了自己的实力,这才让躲在太原的他拣了大便宜!”
“既然如此,我为什么就没想过换一只大腿抱?不管是王世充、李密还是窦建德,都未必没有得天下的实力和机会,甚至就连隋炀帝,也未必保不住他的江山朝廷,有我帮忙,他们未必就赢不了李渊!如果有机会有运气,我甚至还可以自己拉一支队伍,自己当老大和他李渊争天下!”
“李渊,我和柴家的事,你不插手便罢,如果你敢插手,我就让你后悔找了柴绍这么一个女婿!”
想通了这些,一度无比失落的陈应良重新振奋了起来,恰在这时,陈老三进来叫陈应良到堂屋吃饭,陈应良也立即从床上一跃而起,脚步轻快的大步出了门。
饭菜仍然很简单,又是菜叶粥就一小碟咸菜,还有一碗用来给陈应良滋补身体的羊肉羹,尽管陈老三坚决推辞,陈应良还是硬把羊肉羹分了一半给陈老三,感动陈应良终于懂事了许多之余,陈老三突然又想起了一件大事,忙停住筷子说道:“公子,今天光顾着替你担心了,老奴忘了一件大事,我们家和柴家的订亲信物还没换回来。”
“订亲信物?什么订亲信物?”陈应良没留心到这段记忆。
“当年我们家老太爷和柴老太爷给你和柴家三姐姐订亲的凭证。”陈老三解释道:“老奴听夫人说过,老太爷给柴家的是一支镶翡翠的金簪,是老太爷当年请高手匠人打的,翡翠我们家自己出都花了好几十贯钱,柴家老太爷给你的,是从他身上解下来的玉佩,听说还是柴家老太爷的心爱之物,还是祖传之物。”
“玉佩在那里?值多少钱?”陈应良赶紧追问道。
“公子你怎么问我?”陈老三苦笑答道:“夫人过世时,亲手把那块玉佩交给了你,要你小心保管,十八岁时拿着玉佩到柴家提亲,后来玉佩一直由你藏着,老奴怎么能知道你放在那里?”
“是吗?”陈应良仔细搜寻身体前任主人的记忆,发现好象是一块很珍贵的精美玉佩,可一时半会又想不起来藏到那里,便说道:“是有这块玉佩,也肯定没丢,只是我一时想不起藏到那里了,不过没关系,反正就在这家里,我慢慢想,顺便也等等柴家那边的消息,如果柴家想把祖传之物讨要回去,就拿我们家的金簪来换,如果他们不想要了,那我们也不用换了,就算价钱方面吃点亏也没什么了,懒得和柴家计较了。”
陈老三也知道陈应良上吊后记忆有些混乱,便只是催促了几句让陈应良尽快找回玉佩,免得柴家再次登门时手足无措,穷困潦倒的陈应良点头答应,心里则开始盘算如何把那块玉佩卖一个好价钱,给自己的出人头地换取第一笔启动资金。
“院门没上闩,我这恶邻就直接闯进来了,应良兄弟可别介意。”门外传来乔松公子的笑声,接着白天帮了陈应良不少的乔松公子大步进来,右手抱着一个酒坛,左手里又拿着一个小酒瓶。
陈应良和陈老三慌忙让座,又邀请乔松公子一起吃饭,乔松公子也没客气,直接就坐到了陈应良对面,先把酒坛往桌上一放,又从怀里拿出一个荷叶包放在桌上,笑道:“饭我已经吃过了,和应良兄弟喝几杯,酒菜自带,酱肉薄酒,给我准备一双筷子一个碗就行了。”
说着,乔松公子又把小酒瓶递给陈应良,笑道:“秦岭良医孙思邈的跌打酒,白天柴绍在你胸口上踢那一脚可不轻,涂在淤青处,免得落下病根。”
柴绍那一脚确实不轻,在陈应良的胸膛上留下一大块青紫淤痕,到现在都还疼得厉害,只是陈应良怕陈老三担心没有说出来,同时陈应良更没想到好邻居乔松公子会留心到这样的细节,真心感激之下,陈应良忙起身拱手道谢,“乔松兄,小弟多的话也不说了,若有机会,定当厚报兄长今日之情。”
“客气,谁叫我们有缘做了邻居?”乔松公子大度的挥手,反过来招呼陈应良坐下,“一点邻里之谊,要什么报答?”
说话间,陈老三已然拿来了碗筷,乔松公子毫不客气的自己动手倒酒,又给陈应良倒了一碗酒,端起酒碗来说道:“应良兄弟,这碗酒是愚兄敬你的,敬你的铮铮铁骨,威武不能屈,富贵不能淫,也敬你的才高八斗,出口成章,能结识应良兄弟你这样的少年英雄,少年才子,是愚兄的生平大幸。”
“兄长太过奖了,小弟愧不敢当。”陈应良赶紧抬起酒碗,破天荒的在酒桌上说了一句真心话,“兄长,这碗酒应该是小弟敬你的,兄长你扶危济困,给小弟家中雪中送炭,不畏强暴,面对权贵也仍然敢据理力争,大恩不言谢,小弟无以为报,今天借你带来的酒,敬你一碗。”
“举手之劳,何必言谢?”乔松公子也谦虚了一句,然后与陈应良酒碗一碰,笑道:“套话就不说了,咱们干!”
陈应良大力点头,与乔松公子一起把碗中薄酒一饮而尽,然后又放下碗对视大笑,彼此都觉得对方顺眼投缘,一见如故。
连干了三大碗酒,天色已然渐黑,陈老三摸索想去点灯,可是老陈家穷得连吃饭都要靠人周济,又那里找得出灯油点灯?乔松公子听了陈老三战战兢兢的解释后哈哈大笑,道:“三叔,今天月色甚明,还用点什么灯?把门打开就行了,你去忙你的吧,我有几句话想单独和应良兄弟说。”
陈老三抹着眼泪答应,打开房门后去了厨下忙碌家务,也是到了这个时候,乔松公子才好奇的问道:“贤弟,有件事愚兄很奇怪,贤弟你今天为什么突然会想起向我打听唐公李渊的情况?难道贤弟的长辈与唐公有什么交情?想请唐公出面,教训柴绍强行退婚的横蛮之举?”
“当然不是。”尽管已经放弃了去投奔李渊的打算,陈应良还是忍不住苦笑了一声,然后如实说道:“不瞒兄长,小弟是想去投军,谋一个晋身之途,寻一个出人头地的机会,只是没想到,唉……。”
“投军?”乔松公子对陈应良的这个回答颇为意外,疑惑问道:“贤弟怎么会想去起投军?贤弟的家世愚兄也有所耳闻,虽然有些没落了,但也算是名门之后,怎么会突然想起当兵吃皇粮?”
“投军是苦,也危险,但机会也最多。”陈应良坦然答道:“乱世出英雄,现今天下群寇四起,已露大乱之象,正是英雄用武之时,所以小弟才想到去投军立功,寻一个安身之所,也争取重新光大已经衰败的家业。”
“天下已露大乱之象?”乔松公子看了看陈应良,又喝了口酒,这才说道:“贤弟,你说这天下已露大乱之象,此话是否言过?不错,短短两月之内,齐鲁一带是数传噩耗,孟海公、孟让、郭方预和郝孝德等十几股逆贼聚众作乱,再加上年初在灵武造反的奴贼白瑜娑,始终没有剿灭的清河高士达与东郡瓦岗贼,算得上是狼烟四起,是对于大隋天下来说,这些蝼蚁小贼不过是疥癣之疾,举手可灭,贤弟为何要说天下已露大乱之象呢?”
“兄长,天下大乱的根源不在这些乱贼,在皇帝身上。”
无知者无谓的陈应良一句话,惊得乔松公子差点也跳起来了,可是没点油灯的房间里看不清楚乔松公子的紧张恐惧神色,所以陈应良又继续说道:“当今皇帝确实是雄主,凿运河通南北,加强南北联系,平边患抗突厥,护我华夏子民,又数征高句丽,不惜代价要把高丽蛮夷亡国灭种,永除东北隐患,这些事桩桩件件,都是足以永载史册、造福万世的大业伟业。”
“可是,皇帝太心急了,他一心只想流芳百世,却忘了百姓负担。”陈应良又说道:“本来要五十年才能做完的事,皇帝偏偏要在五年之内做完,这些雄功伟业又需要从百姓身上征收赋税钱粮才能完成,五十年的赋税要在五年之内从百姓头上征收完成,这一点让百姓如何能够承受得了?”
“所以小弟认为,皇帝如果再这么心急下去,再这么好大喜功下去,这些看似蝼蚁的逆贼就永远无法剿清剿灭,还只会是按下葫芦浮起瓢,逆贼越剿越多,越剿天下就越乱,最终疥癣之疾变成心腹大患,甚至变成我大隋亡国的掘墓人……。”
陈应良说的这些话,当然是后世对隋炀帝的评价,在后世绝对不足为奇,可是在大业九年隋朝京城大兴城里敢说这番话的,绝对也就有陈应良刚刚从现代社会来到这个时代才两天的愣头青了。结果是陈应良敢说,乔松公子都不敢再听下去,赶紧向陈应良连打手势,低声说道:“贤弟,够了,够了,别再说了,这样的话可不是能够随便乱说的,贤弟到了外面,可千万不能再这么直言无讳,否则小心有性命之忧。”
得乔松公子的提醒,又想起古代的言论管制,陈应良这才发现自己的话有些冒险,便也赶紧住嘴,尴尬笑道:“兄长勿怪,小弟这些话也就是敢在你面前说说,到了外面,小弟绝对不敢胡说八道。”
“贤弟敢说,愚兄都不敢听啊。”乔松公子苦笑,又叮嘱道:“贤弟,这样的话今天出了你口,进了我耳,不会有第三个人知道,这倒没什么,可是到了外面,贤弟可千万不要再这么直言无讳,小心祸从口出。”
陈应良也知道乔松公子是为了自己好,便也一口答应,乔松公子这才稍微放下些心来,再细一回思陈应良刚才的议论,乔松公子却又马上发现,陈应良的话确实很有道理,现在这个皇帝干的几件大事,其实出发点都非常好,只是太过好大喜功,太过心急想要成事,所以才造成了现今这个民变四起的局面。
惊奇陈应良这个十七岁少年能有如此见识之余,乔松公子不由生出了继续试探之心,便又说道:“贤弟,有个话题我们可以继续谈谈,你刚才说皇帝征讨高句丽是雄功伟业,永除华夏东北隐患,可是高句丽已然臣服我大隋,先帝时高丽国王还上表以辽东粪土臣元自称,对我大隋已然俯首称臣,贤弟为何还要坚称他们为东北隐患?”
乔松公子不提高丽棒子还好,提起高丽棒子陈应良就满肚子火气,因为在后清时,曾经有南棒子丢了钱包到局子里报案,又没提供足够的线索破案甚至记不得在何时何地丢了钱包,让陈应良的部下大感为难,一时难以破案,结果南棒子就不高兴了,一边举出某地的后清捕快为倭寇找车的例子,坚决要求陈应良的部下立即破案当天就破案,一边找到陈应良的上司大闹,害得正在尝试冲击副局职位的陈应良前功尽弃,从那件事起,陈应良就对棒子恨之入骨,痛恨程度还在对倭寇的愤恨之上。
忿怒之下,陈应良干脆背起了网上流传的千古名句,大声说道:“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第四章(下) 柳暗花明
背完了某人的名句,颇为熟悉隋唐历史的陈应良又问道:“兄长,你可知道皇帝第一次亲征高句丽,是因为什么原因?”
“知道。”乔松公子也是博闻广识之人,答道:“朝廷发现高句丽派遣使者联络突厥,皇帝担心二者勾结犯我中原,就以此为借口,出兵三十万亲征高句丽?”
“兄长,你看过我们华夏的地图没有?”陈应良又问,然后比划着说道:“高丽棒子的位置,恰好位于辽西平原的边上,北面是通古斯禽兽,西面是突厥铁骑,南面是我们大隋的辽西走廊,辽西走廊的南面就是华北平原。”
“如此一来,高丽棒子如果真的和突厥联手犯我中原,那么立即就能对我大隋的辽西平原形成夹击之势,辽西平原这块战略要地一旦沦陷,我大隋不仅将丢失东北产马之地,还将被迫在辽西走廊屯驻重兵加强防御,付出更多的钱粮军队代价,因为如果辽西走廊再丢了,我们大隋的华北平原就无险可守了,高丽棒子却可以对我大隋形成泰山压顶之势,无时无刻不将威胁我中原腹地的威胁,守无可守,想要反攻,更是难上加难。”
“所以!一定要让高丽蛮夷亡国灭种!”陈应良挥手,激动的说道:“高丽蛮夷和突厥蛮夷一样,早就对我富庶繁华的中原土地是垂涎三尺!我们大隋如果不出兵把高丽棒子打服打怕,进而杀光灭绝,那么我们华夏的东北边陲就永无宁日!”
“因为棒子是养不熟的白眼狼,是见风使舵助纣为虐的癞皮狗,一有机会,他们绝对不会错过猛咬我们大隋一口的机会!那怕是给其他蛮夷当狗当奴才,这些棒子也会仇视敌视我们华夏,说什么都要抢走偷走我们华夏的一切东西!”
乔松公子一直凝神细听陈应良的见解,觉得陈应良对高丽的仇恨虽然有些偏激,更不明白陈应良为什么要骂高丽为棒子,却又觉得陈应良的分析很有道理,战略上的判断也十分正确。暗暗点头过后,乔松公子又问道:“贤弟,那以你之见,皇帝二次亲征高句丽,前景如何?”
“凶多吉少。”也就在嘴上发泄一下却不敢把无理取闹南棒子暴打一顿的陈应良叹了口气,又喝了一碗闷酒,一边倒酒一边闷闷不乐的说道:“皇帝的目的很对,但方式错了,对付高丽这群棒子,用得着动用几十万大军御驾亲征?动用这么多军队,跑这么远的路去征讨高丽,不仅老百姓受不了,我们大隋军队的后勤也很难保障,战事一旦陷入持久,我们大隋老百姓就负担更重,前方的粮草军需也更难保证,要不了多久就得被迫粮尽退兵。”
重重放下已经快要见底的酒坛,已经喝得脸红脖子粗的陈应良再次端起了酒碗,一边喝着酒,一边对凝神倾听的乔松公子说道:“小弟认为,现在的情况,我们对付高丽最好的办法就是对耗,派偏师征讨,讨伐的军队不用多,每次三五万精兵就足够了,这样出征规模我们大隋绝对承受得起,可是高丽棒子却不同,他们国小民少,那怕是应对我们的偏师也得倾国之力。”
“如此一来,高丽棒子就惨了。”陈应良打着酒嗝说道:“我们也不求偏师一次就灭高丽,只需要每次都逼迫高丽棒子起倾国之兵迎战,每次杀一些高丽的士兵百姓,毁他们一些农田城池,耽搁他们的农时,见好就收就退兵,让高丽棒子疲于应付,永无宁日,如此要不了几次,高丽棒子就得国力耗尽,无兵可征,无粮可食,内乱自起,我们大隋再出重兵把他们杀光杀绝,那就是易如反掌了。”
好不容易结束了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口干舌燥的陈应良又低头去喝酒了,乔松公子却是彻底的震惊了,心中暗道:“如果不是亲眼所见,亲耳所闻,真不敢相信眼前这个十七岁的少年郎,竟然能够提出如此正确合理的灭敌方略!如果皇帝能够采取这个方略用兵,剿灭高丽蛮夷,那真的是易如反掌啊!”
顺便说一句,这个方略就是大唐最终消灭高句丽的战略,是陈应良从后世抄来的,而提出这个方略的人,恰好就是第一个说出‘彼高丽者,边夷贱类’这句话的人。
盘算了许久后,乔松公子突然又向陈应良问道:“贤弟,愚兄还有个问题,既然你想投军立功,那为什么会想起去投奔唐公李渊,到他的麾下效力?”
“这个……。”陈应良犹豫了一下,这才答道:“小弟听说唐公李渊求贤若渴,用人只重才能不重门第,觉得到了他的帐下能多些机会出人头地,所以小弟才生出了去投奔他的念头。”
“原来如此。”乔松公子点头,又看了看陈应良,这才说道:“贤弟,唐公好交四方豪杰,愚兄也是有所耳闻,但据愚兄所知,唐公再是求贤若渴,也不是什么人都结交都重用,贤弟既没有深厚背景,又没有显赫名声,贤弟就算去投靠他,也很难得到重用吧?”
“那就从基层做起呗。”陈应良自信的答道:“小弟并非好高骛远之人,自信只要能有机会为国效力,就一定能够大放光彩,展露才华,所以小弟不会在意职位的高低,待遇的好坏,小弟只要一个机会,只要一个初展拳脚的机会!”
“说得好,有志气!”乔松公子鼓掌,又犹豫了一下,极为欣赏陈应良韬略见识的乔松公子下定决心,微笑说道:“应良贤弟,为兄可以给你这个机会,就是不知道你可愿意接受。”
“兄长可以给我这个机会?”陈应良一楞。
“对。”乔松公子点点头,说道:“不瞒贤弟,愚兄我也曾经是在职官员,虽然现在赋闲在家,但我的父亲却一直都在为朝廷效力,目前正在我们刚刚谈到的辽东战场上担任监军一职,前日家父有书寄来,说是辽东军中紧缺文职官员,询问我可愿前去辽东军中效力。”
“贤弟,你的书法文字我见过,算是不错,文才方面我今天也几次见识了,深为钦佩。”乔松公子笑吟吟的说道:“你嫂子正有孕在身,如今我实在脱不开身,但机会放在这里,若是贤弟有意前往辽东军中效力,我可以把这个机会转让与你,替你写一道举荐信,你拿着举荐信去辽东见我父亲,必有职位让你大展拳脚。”
又看了一眼已经张口结舌的陈应良,乔松公子微笑说道:“当然,鉴于贤弟之前没有功名爵位在身,刚去的话,职位肯定不会很高,一般是在某位将军帐下担任记室或者主薄之类,但这些职位却亲近将帅,甚至可以参谋军机,待遇也比同等武职要好一些,贤弟若是想大展拳脚,刚入仕途,这样的职位怎么都比郡县官职更加合适。”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正发愁找不到机会步入仕途的陈应良当然是顿时大喜过望,赶紧点头说道:“小弟愿意,小弟愿意,小弟可以保证,一定不会辜负兄长的举荐,一定不会让兄丈和伯父失望!”
“贤弟愿意就好,那就这么说定了。”乔松公子点头,又提醒道:“不过贤弟,愚兄有言在先,现在辽东可是交战的前线,我大隋军队与高句丽军队在那里激战正酣,贤弟去了那里,虽然机会很多,但危险也同样的大!”
“富贵险中求!”陈应良借着酒劲一挥手,大声说道:“怕死怕危险不敢出去闯荡,出人头地的机会难道会从天上掉下来?就这么定了,小弟愿去辽东投军,无论结果如何,绝不后悔!”
乔松公子微笑点头,还是满意陈应良的勇气与志气。但也是到了这个时候,陈应良才猛的想起了一件大事,忙问道:“兄长,你父亲到底是谁?既然你父亲的官职如此之高,那你为什么还穿成这样?住在大兴最穷的南城?”
“家父的名讳是房彦谦,现在官居扶余道监军一职,他老人家为官清廉,常教导愚兄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不许愚兄居豪宅,穿华服,奢侈饮食。”乔松公子微笑答道:“愚兄不敢违背严父教导,所以就住在了这里,平时也刻意低调,没让周围邻里知道家中情况。”
“还有。”乔松公子又补充道:“只是愚兄没有想到,居住在此,竟然能结识贤弟这么一位少年英才,看来父亲的话是对的,寒门之中多俊才。”
“原来如此。”陈应良先是恍然大悟的点头,接着又发现了一件怪事,忙问道:“兄长,你不是姓乔吗?刚才怎么又说,你的父亲姓房?”
“谁说我姓乔了?”乔松公子比陈应良还糊涂,道:“愚兄姓房名玄龄,字乔松,怎么,贤弟你连这都不知道?”
“兄长恕罪,小弟真不知道……。”
陈应良赶紧拱手请罪,可是话还没有说完,陈应良却猛的一蹦三尺高,指着乔松公子象杀猪一样的大叫道:“什么?房玄龄?乔松兄,你就是房玄龄?!”
“愚兄就是房玄龄啊,怎么了?”房玄龄反问,接着又惊叫,“贤弟,贤弟你怎么了?怎么摔在地上了?”
陈应良确实摔在地上了,一个原因是受不了与千古贤相超近距离接触的打击,二是身体问题——别看乔松公子带来的只是一坛寻常薄酒,可是对于一个在很长时间靠野菜粥充饥的少年来说,一口气喝下大半坛酒还是绝对受不了的。
“醉倒了?应良贤弟,你这酒量,也太浅了吧?”仔细检查了陈应良情况,发现陈应良只是不胜酒力醉翻在地上,房玄龄这才放下心来,稍微松了口气后,房玄龄又在心中默默念道:“彼高丽者,边夷贱类,不足待以仁义,不可责以常礼,古来以鱼鳖畜之,虽日杀万夫,不足为愧。”
“奇怪,这文风,怎么和我的文风如此相象?”
“或许是巧合吧,应良贤弟,看来我们兄弟俩真的是非同寻常的投缘啊。”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