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透视真相
作者:闪烁|发布时间:2024-06-29 02:09:41|字数:6855
接下来的几天里,白佑彬收到了好消息,也收到了坏消息。
好消息是,针对美军的部署,卫延年同意了江洪波的请求,从负责在西太平洋上执行护航任务的舰队中抽调了八艘轻巡洋舰与十二艘驱逐舰来加强第11舰队的实力。这些战舰都将先行赶往阿普拉港,与后勤保障舰队会合之后再去追上第11舰队。
坏消息是,美军不但动员了破交舰队,还动员了护航舰队。
到三十日夜间的时候,海军情报局已经收到了非常可靠的消息,尼米兹从太平洋与印度洋上一共抽调了四支破交舰队与二支护航舰队。这六支舰队中,一共有十二艘大型巡洋舰,其中四艘“阿拉斯加”级,四艘“古巴”级,以及四艘最新服役的“圣地亚哥”级。另外,尼米兹还为其编入了十二艘轻巡洋舰与十八艘驱逐舰。
除了用于执行作战任务的这些战舰之外,美军还动员了近三十艘战舰为登陆舰队,以及运输船队护航。如果算上第51舰队里的二十多艘战舰,美军将在中途岛战场上投入接近百艘作战舰艇。
就算把为后勤保障舰队护航的战舰算上,白佑彬手里也只有不到七十艘战舰。
如果除掉用于护航的战舰,美军第五舰队与帝国海军第一舰队投入的作战舰艇的数量分别为六十六比五十七。如果除掉无法及时到达的“海狮”号破交舰队,则变成了六十六比五十二。
显然,不管怎么看,第一舰队都处于劣势。
对白佑彬来说,情况已经算得上是糟糕得不能再糟糕了。
以往,他与斯普鲁恩斯交手的时候,在拥有兵力优势的情况下都难以彻底战胜斯普鲁恩斯,仅仅在不久前,才利用战术安排获得的局部兵力优势战胜了斯普鲁恩斯。现在,斯普鲁恩斯获得了兵力优势,白佑彬还有希望获得胜利吗?
即便白佑彬获取胜利的信心并没有因此而动摇,舰队里的其他人员却都持怀疑态度。
十二月一日凌晨,就在白佑彬收到战区司令部发来的第五封电报后大概三个小时,李明博就将他从床上叫了起来。
等白佑彬来到司令舰桥的时候,舰队里的参谋军官都已到齐了。
“才收到的消息,二个小时前,美军开始炮击中途岛,现在还在进行。”庞晋元将电文递给了白佑彬,“具体损失情况还不知道,只是按照守军发出的报告,参加炮击的美军大型战舰的数量不会少于十艘。”
“这么多?”白佑彬的眉头跳了几下。
“守岛部队肯定把大型巡洋舰判断成了大型战舰。”肖定邦凑了过来,“其实大型巡洋舰本来就是大型战舰,且十二英寸高爆弹的威力不比十六英寸高爆弹小多少,比八英寸与六英寸高爆弹大得多。以往,美军的地面部队也经常将我们的三百毫米炮弹判断成四百毫米炮弹,从而将大型巡洋舰判断成战列舰。”
白佑彬微微点了点头,说道:“看样子,斯普鲁恩斯很想尽快离开中途岛,不然不会从一开始就调动大型巡洋舰。”
“也许,这不见得是坏事。”
听到张海波的话,几个人都朝他看了过去。
“按照我们之前的分析,如果美军先用第51舰队执行前期炮火准备,那么第51舰队要在我们到达之前二到三天离开登陆场,完成弹药补给,并且机动到隐蔽海域,准备对付我们。而美军现在才开始炮击,我们在三天之后就能到达中途岛附近海域,这表明美军没有足够多的时间完成前期炮火准备,只能提前投入火力支援舰队。”张海波分析得很详细。“如此一来,第51舰队肯定会在明天凌晨,甚至今天夜间撤离登陆场。为了使炮火准备到位,美军肯定投入了二支火力支援舰队,且这二支火力支援舰队将轮番上阵,这样才能保证其登陆部队顺利上岸。登陆战役打响之后,美军的二支火力支援舰队更不能离开登陆场,不然其登陆部队难以站稳脚跟。如果我们能够在这个时候杀入战场,不但能够缠住第51舰队,秦孝东将军指挥的破交舰队还有可能逮住美军的一支火力支援舰队,从而改变兵力对我方不利的态势。”
“可是,尼米兹不会连这个问题都考虑不到吧?”
“张海波的分析有一些道理。”白佑彬压了压手,打住了肖定邦的话,说道,“也许,尼米兹没有想到我们会前来与第51舰队决战。另外,尼米兹肯定收到了消息,知道我们也在调集破交舰队。如此一来,在我们到达的时候,美军要么暂时放弃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转而对付我们;要么先集中力量摧毁中途岛的防御力量,然后撤出支援舰队,让登陆部队顺利上岸。相对而言,尼米兹肯定不会选择后者。”
“为什么?”庞晋元立即问了一句。
“拖下去,对尼米兹没有任何好处。”白佑彬淡淡一笑,说道,“现在,美军调集了几乎所有能够抽调的兵力,才勉强获得了兵力优势。站在尼米兹的角度,如果延迟进攻中途岛的作战行动,我们就有足够的时间抽调部署在后方的护航舰队,甚至将正在塔斯曼海活动的二支破交舰队抽调过来。这样一来,美军的兵力优势将变得荡然无存。如果拖到明年,随着受损的战舰修复,局势将彻底扭转,到时候美军就将失去攻占中途岛的机会,也就失去了巩固夏威夷群岛,牵制我方兵力的机会。因此,尼米兹必然会提前进攻中途岛。当然,除了中途岛的归属之外,我们与第51舰队的决战也将决定太平洋战场在未来半年,甚至未来一年之内的战略态势。”
“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应该提高航速,争取尽快赶到战场。”
白佑彬点了点头,对肖定邦说道:“重新设定航线,将巡航速度提高到二十节。另外,联系秦孝东,让他们尽快做好战斗准备。”
等参谋们忙起来之后,白佑彬离开了司令舰桥。
看着天色渐亮,白佑彬也完全没了睡意。
现在让他担心的不是能否守住中途岛,也不是能否击败实力更强大的第51舰队,而是尼米兹到底想干什么。
从美军炮击中途岛的时间上来看,白佑彬甚至怀疑是不是尼米兹策划的作战行动。
第51舰队在十九日就离开了珍珠港,即便以十四节的速度前进,在二十五日就能到达中途岛附近海域,然后花上二天的时间准备,二十七日就能炮击中途岛。按照一般情况,前期炮火准备大概需要三到五天,因此在十二月二日之前,第51舰队就能单独完成炮击中途岛的行动。到此时,第11舰队还没有到达中途岛附近海域。因此,第51舰队可以从容不迫的离开登陆场,转而与第11舰队作战。
现在,美军炮击中途岛的时间延迟到了十二月一日凌晨。
如果说为了等待火力支援舰队,美军故意延迟了炮击时间,这只是表面上的理由。中途岛算不上是防御坚固的岛屿,而且在帝国海军向西南太平洋发动进攻的时候,也不可能加强中途岛的防御。以第51舰队的实力,完全有能力单独完成前期炮火准备工作。
那么,尼米兹为什么要延迟炮击时间呢?
难道是登陆舰队没有及时到达?
这明显也不太可能。登陆舰队在二十四日就能到达瓦胡岛附近海域,即便进入珍珠港补充物资与燃油,也能在十二月二日之前到达中途岛海域。也就是说,登陆作战行动完全能够在十二月二日,或者三日展开。如此一来,美军就不可能因为登陆舰队无法及时到达而推迟了前期炮火准备的开始时间。
这些问题,最终都指向了尼米兹的企图。
即便尼米兹不会为了干掉并不算强大的第11舰队而放弃攻占更有战略意义,特别是对守卫夏威夷群岛非常重要的中途岛,他也肯定在策划这次作战行动的时候,将消灭第11舰队列入了任务目标,而且是重要目标。
果真如此的话,美军延迟炮击中途岛的时间,就是为了对付第11舰队。
换个角度,此时白佑彬看到的所有机会,都是尼米兹故意露出的破绽,而且其目的就是要白佑彬以为有机可趁。
如此一来,第11舰队赶赴战场的最终结果就是被第51舰队干掉。
想到这,白佑彬立即返回了司令舰桥。
难道就这么简单吗?
在肖定邦走过来的时候,白佑彬摇了摇手,退到了一边。
尼米兹仅仅只是想对付第11舰队吗?相对而言,第11舰队对美军的威胁并不是很大,而且短期之内帝国海军不可能加强第一舰队。战争的重点仍然在西南太平洋上,因此干掉第11舰队对美军的意义并不是很大。最重要的是,珍珠港没有完全恢复使用功能,即便美军打下了中途岛,短期之内也无力继续向西推进。
那么,美军就没有必要急着对第11舰队下手。
如果尼米兹的目标不是干掉第11舰队,那除了攻占中途岛之外,他还想干什么?
猛然间,白佑彬醒悟了过来。
尼米兹要对付的根本不是第11舰队,而是长期在太平洋上活动,给美军造成了巨大损失,牵制了美军大量兵力,迫使美国花费更多的资源建造运输船只,并且不得不减少向盟国提供战略援助的破交舰队!
对,尼米兹肯定想借此机会干掉破交舰队。
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朝着破交舰队而来的!
第十二章第二战场
破交作战被称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影响范围最广,战场区域最大,战斗强度最高,作战效率最高,其重要性丝毫不亚于正面战场的“第二战场”。可以说,破交作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发展,以及最终结局产生了远超过其他任何一种战争方式的重大作用。
战争初期,德国海军就用有限的兵力在破交战场上给英国与俄罗斯制造了巨大的损失。
随着明帝国开始在破交战上加大投入,随后美国也加强了破交战与保交战的投入,这二个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也分别为同盟国集团与协约国集团最强大的国家逐渐成为了破交战场上的绝对主力。
相对而言,破交战对协约国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对同盟国的影响。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是二个国家集团的地理环境。
同盟国集团中,占主导地位的几个国家都位于亚欧大陆上,除了海运之外,还能通过陆运相互支援,相互支持。当然,陆上运输线路的效率以及运输能力都远远比不上海运。只是,从帝国出发,船队只需要经过南洋、印度洋、红海、地中海就能到达土耳其与意大利的港口,然后再通过陆上交通线将物资运送到德国。同样的,土耳其出产的物资也只需要经过印度洋与南洋就能到达帝国本土。
除了澳洲大陆,协约国集团在南洋与印度洋周边地区没有成员国,也没有海外领地,更没有海军基地。而澳洲大陆的人口主要集中在其东南部,主要的港口也集中在东南部。因此,协约国集团要想出动破交舰队打击同盟国集团的海上航线,就必须扩建澳洲南部与西部的港口,并且派遣战舰跨越半个地球前往这些港口,然后再进入印度洋执行破交作战任务。即便不看地图,都能知道,这样的作战方式效率不会高到哪里去。
相对而言,协约国的处境就极为尴尬了。
从美国西海岸,或者从巴拿马运河前往澳洲与新西兰,船队需要穿越大半个太平洋。而太平洋极为广袤,即便南太平洋上分布着大量岛屿,协约国集团也不可能在如此广阔的范围内建立起足以阻拦破交战舰的防线,也就不可能确保海上航线的安全。
从美国东海岸前往英国、西班牙与俄罗斯的海上航线都要途径北大西洋。在帝国海军控制着直布罗陀要塞的情况下,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可以自由进出北大西洋,也就能够对北大西洋上的海运航线产生巨大的威胁。
另外,从南美洲,以及西部非洲出产的物资要运抵美国或者协约国其他成员国的本土港口,都需要经过大西洋中部与大西洋北部,这两片海域都在帝国海军破交舰队的活动范围之内。如此一来,协约国集团在获取海外资源的时候,也要受到巨大的威胁。
正是这种地理环境上的差别,导致交战双方在破交战场上处于不同的境地。
从一开始,同盟国就更加重视破交作战,而协约国则更加重视保交作战。在七十五年(43年)之前,协约国集团投入破交作战的舰艇还不到执行护航任务的十分之一。当时,美国海军的大部分老式战列舰,以及最先服役的大型巡洋舰几乎都在执行护航任务。
也正是如此,战后很多人都认为,同盟国集团能够获得胜利,主要就是在破交作战上占有主动权。
从经济学角度看,即便破交作战的主要力量,即大型巡洋舰的造价极为高昂,可是在破交战场上,大型巡洋舰的作战效率超过了其他所有战舰。按照交换比来计算,一艘大型巡洋舰相当于一百三十五万载重吨的商船与七万五千吨护航战舰的总和。如果按照造价来计算,大型巡洋舰能够在战场上获得自身价值三点五倍的战果。
毫无疑问,破交战比护航战的效率更高,也更有价值。
由此也不难理解,美国为什么情愿少造几艘快速战列舰,也要建造足够多的大型巡洋舰。如果美国输掉了破交战,就必然输掉整场战争。
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军指挥官对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肯定是深恶痛绝。
也正是如此,尼米兹才会想方设法的干掉帝国海军在太平洋上活动的破交舰队。
问题是,如果采用普通的战术,很难消灭破交舰队。
不说别的,任何一艘大型巡洋舰的速度都在快速战列舰之上,其持续巡航速度更是远远超过了快速战列舰。另外,大型巡洋舰有着无与伦比的续航力,拥有最先进的探测设备,能够做到先敌发现。如此一来,别说那些速度慢得出奇的老式战列舰,就算是美军出动以快速战列舰为主力的作战舰队,也不见得能够消灭那些在太平洋上神出鬼没,东打一枪,西放一炮的破交舰队。
如果不出动快速战列舰,就算派遣大型巡洋舰组成的“反破交舰队”,也不见得能够战胜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
更何况,破交舰队即便在执行作战任务的时候,都是分散行动的,而且每支破交舰队都有预定的巡逻海域,很少聚在一起。因此,即便能够在战斗中干掉一艘大型巡洋舰,也无法干掉所有的破交舰。同样的,即便能够抓住机会干掉一支破交舰队,也不可能干掉所有的破交舰队,反而会使其他破交舰队更加小心谨慎,更加难以对付。
如此一来,要想干掉太平洋上的所有破交舰队,尼米兹就得想办法让其集中行动。
只有当帝国海军抽调不出更多的作战舰队,而美军的攻势又是第11舰队无法单独应付的情况出现,帝国海军才会调集破交舰队,为第11舰队提供支援。
显然,此时的情况完全符合尼米兹的要求。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尼米兹不但出动了第51舰队,还调集了能够找到的所有大型战舰,然后以攻打中途岛为饵,迫使帝国海军不得不迎战。也许,尼米兹根本没有想过要干掉第11舰队,只是想借此机会干掉集中行动的破交舰队!
理清思路之后,白佑彬顿时有一种拨云见日的感觉。
当然,这还远远不能解决问题。
为了对付秦孝东等人指挥的破交舰队,尼米兹有两种选择。一是出动第51舰队,由四艘强大的快速战列舰出手,以毫无悬念的方式解决掉困扰美军二年多的难题。二是集中数量更多的大型巡洋舰,以围攻的方式一劳永逸的解决问题。
很明显,尼米兹更希望采用前一种战术。
只要被快速战列舰逮住,大型巡洋舰往往连还手之力都没有。
问题是,在第11舰队的威胁之下,尼米兹不可能采取前一种战术,不然美军的大型巡洋舰也将遭到第11舰队的屠杀。
换个方向,仅仅干掉秦孝东等人指挥的破交舰队不足以使美国在破交战场上获得胜利。要想扭转局势,尼米兹不但要干掉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还要保存自己的破交舰队。这样一来,美军才能在印度洋上投入更多的破交力量,让帝国海军不得不建造更多用于护航作战的战舰,或者让帝国损失更多的运输船只与战略物资,从而让帝国的战争实力下降,最终使帝国海军无以为继。
想到这一点之后,白佑彬几乎敢肯定,尼米兹派来的大型巡洋舰不只十二艘。
他甚至敢断定,除了留在南太平洋上为运输船队提供掩护的那二支护航舰队之外,尼米兹已经将美军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的二十艘大型巡洋舰全部集中到了中途岛附近海域,而且编成了至少二支舰队。其中一支舰队扮演火力支援的角色,负责引诱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前去交战,而另外一支舰队则埋伏在附近,准备围歼帝国海军的破交舰队。
果真如此的话,即便第11舰队缠住了第51舰队,秦孝东杀向中途岛,也等于送死。
那么,该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呢?
在众多参谋的注视下,白佑彬在司令舰桥内不停的来回走动着。
此时要求增兵已经来不及了,而且卫延年已经力所能及的派来了增援力量,如果再要求增兵,就只能从西南太平洋上抽调兵力。这样一来,势必影响到新喀里多尼亚的进攻行动,从而迟缓进攻澳洲大陆的作战行动。
在没有增援的情况下,怎么才能打赢这场海战呢?
想了半天,白佑彬也没有想到一个有效的应付办法。到最后,他还打起了退堂鼓,毕竟保护好舰队,是稳住西太平洋局势的关键。相对而言,就算丢掉了中途岛也算不了什么。反正短期之内帝国海军不会进攻夏威夷群岛。等到西南太平洋上的战斗结束,帝国海军将有足够的力量进军夏威夷群岛,到时候再打下中途岛也不算什么难事。
只是,白佑彬不想就此放弃。
虽然前面充满了危险,但是也同样存在机会。如果能够借此机会干掉几艘,甚至十几艘美军的大型巡洋舰,不但能够消除印度洋航线受到的威胁,还能削弱美军的护航力量,为今后太平洋上的破交作战提供帮助,甚至能够为进攻澳洲大陆提供巨大的帮助。
问题是,到底该怎么打?
天亮后,白佑彬把秦孝东与莫怀成叫了过来。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三个人不一定解决不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