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1章 水至清则无鱼


  京师突然就爆发了一股官吏辞职下海潮。
  在京察公告出来后,短短几天,京师各个衙门里,大批的官吏辞职。各种各样的原因,生病,家人生病等等,总之就是要辞职。
  内阁首辅袁继咸也不由的为这股越来越猛烈的辞职下海潮给惊动,让部下做了一份统计报表后连忙入宫向皇帝禀报。
  刘钧见到袁继咸后,却没有却接统治报告,对于此事,他早接到东厂的锦衣卫的报告。也很快就弄清楚了这股子下海潮的原因所在。
  袁继咸认为这些辞职的官吏都有问题,现在辞职是想要躲避京察考核,逃避调查,他主张立即采取手段,对这些要辞职的官吏重点调查,尤其是查他们的经济问题。他对皇帝道,“眼看没几天就要过年了,各衙都要封印放假,这个时候他们辞职,连年底双薪都不要了,明摆着是有鬼。这些人,只要重点去查,一查肯定一个准。”
  刘钧则只是笑了笑,“老师,我觉得这是一件好事。这些人也晓得自己经不起调查,这个时候便想要主动脱身。我觉得对于朝廷来说,这是好事。”
  “好事?”袁强咸难以理解。黑就是黑,白就是白,既然知道了这些人有问题,还想逃脱,难道不应当制裁?
  “我知道,我们不应当纵容,也不会纵容。但事情有个轻重缓急,眼下朝廷最重要的是什么,考核,考核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对现任官吏的考核,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现在考核还没开始,这些有问题的官吏,主动的先退出了,这不是好事是什么?”
  “他们现在主动退出,朝廷可以把这些人先记下来备查。对这些人,可以等考核过后再查,或者直接交给司法部门调查就好。我们现在还是要做好当前的考核,没了这些人,考核能省不少事,加快不少进程。到明年春季结束前完成这次全国考核,工作量可是不小。”
  刘钧从雪茄盒里取出两支雪茄,给自己和袁继咸各剪了一支。这是来自美洲的雪茄,葡萄牙人出口给大汉的商品,如今葡萄牙把南洋的马六甲和帝汶等殖民地转让给了大汉之后,换取到了大汉的五千万银元贷款,换成了商船战舰以及各种火炮火枪、钢铁、布匹等等物资,正源源不断的运回国内。
  葡萄牙人能卖给大汉的商品很少,也就是金、银,各种矿产,以及他们在印度洋沿海的一些土产了。其是来自于美洲殖民地的雪茄、高级烟草等,也就成了能够赚取大汉银元的一种出口商品了。
  除了烟草,还有鲸产品也是葡萄牙人现在能出口大汉的一项重要商品。
  葡萄牙在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等许多海域,都拥有不少捕鲸船,他们追逐鲸鱼,捕杀鲸鱼,捕鲸船上还有专门的炼脂的设备。他们可以在海上呆上三四年时间,直到船上的鲸油桶都装满了,才满载而归。
  鲸鱼制品是这个时代极受欢迎的一项重要商品,鲸油能够照明以及做润滑油,鲸骨也能做定型材料。
  出海捕鲸虽然辛苦,但利润却很高。只要不出事,捕鲸船的利润能达到百分之十五,这是相当诱人的利润。
  葡萄牙人现在在全球的殖民贸易大大萎缩,但他们的捕鲸业却一直在发展。今年,葡萄牙人从大汉手里拿到大笔贷款,然后转而变成了各种订单,其中就有许多新船订单,除了战舰外,还有不少商船,另外仅捕鲸船就有二十条。
  刘钧抽着美洲产的雪茄,转而想到了葡萄牙人的捕鲸船,鲸油,然后他突然想到,历史上十七八世纪时,好像捕鲸业非常兴旺。尤其是后来美国人接过了捕鲸业的大棒,把这行业做大做强,他们高峰时,曾拥有过八九百条捕鲸船,沿海最富裕的美国人,就是那些捕鲸船的船东们。
  他们嫁女儿最耀眼的嫁妆不是丝绸不是瓷器,而是一船船的鲸油。
  不过后来鲸油难以满足需求,就如现在的大汉一样。
  如今大汉对于照明用的油需求很大,鲸油、牛油以及菜油等各种动植物油照明,但随着现在工商业的发展,城镇化的发展,照明用油的消耗量相当的大。照明用油的价格一直在上涨中,已经非常贵了。
  历史上好像是后来美国人还是法国人研究出了煤油灯?
  煤油灯照的不是煤中提炼出来的油,而是石油提炼出来的油。煤油的提炼技术好像也并不是什么很难,就是蒸馏。
  而且采油的技术也不难,美国人后来开采石油,用的就是中国人的盐井开采技术。不论是打井,采油,还是蒸馏提炼煤油,似乎技术上都没有问题。
  也许自己应当组建一家石油开采公司,然后建立炼油厂,提炼煤油来照明。
  捕鲸一年能捕多少条鲸,能炼多少鲸油?但开采一口油井,一年能采多少油?而且煤油比起鲸油牛油肯定更加便宜,照明也没有什么太大的异味。
  制作一盏煤油灯也很简单啊。
  “陛下!”
  袁继咸说着说着,发现皇帝抽着雪茄却在出神发呆。
  “哦,你说什么,我刚才想到别的事情去了,你继续?”
  袁继咸有些无奈,“陛下老臣是想问,对于那些眼下辞职官吏,都给予批准同意吗?”
  刘钧点点头,“只要他们请辞,全都同意。”
  “不追查他们的问题?”
  “先不急着查,等考核过后,到时再查也来的及。若是有贪污渎职的,该怎么办还是怎么办,移交给司法部门。当然,若问题不大,仅是一些灰色收入,只要他们辞职了,差不多就算了,水至清则无鱼。若是真的事后全面追查,只怕人心慌慌,不利于稳定。”
  那些辞职的官吏多多少少还是能查出问题的,事实上,只要认真查,没有一个官吏查不出问题。
  但没那个必要。
  那些贪腐的厉害的,亏空公款挪用公款受贿比较巨大的,当然不能饶过,别说辞职,就是跑路了,都要抓回来。
  但其中有绝大多数辞职官吏,并不算严重,甚至多数也算不上是受贿,只能算是各种打擦边球的灰色收入。
  现在既然这些官吏都辞职了,那刘钧也可以睁只眼闭只眼的放他们一马,他们去经商也好,买地也罢,都可以把他们灰色收入的钱洗白。
  刘钧要盯的,还是官场上在位的那些官吏。
  皇帝表了态,袁继咸也没话可说。
  当天,刘钧就有旨意传到各部衙,然后那些打报告辞职的官吏,都立马得到了批复,同意辞职。
  顺天府。
  李德坐在自己廊下,有些心不在焉,今天衙门里的同事来通知他办事离职手续。听说离职终于得到批复同意,心里不免高兴万分,算是长松了口气,可另一面,又觉得有点空落落的,李家传了好几代的吏职,就在他手里终结了。
  顺天府衙很大,并不都在一个院子里办公,事实上,现在顺天府衙也分出了好几套班子,都在一条待上,各有府衙。
  李德属于民事行政这一块的,这一块官吏数量不少,这次辞职的也不少,光他们这一个衙门里,就足有五十多个辞职,以吏员为主。
  一开始只有几个辞职,但这两天又多了不少,等今天传出可以辞职,且还没有其它什么事后清算追究后,一下子又有三十多个请辞。
  上面也不挽留,来者不拒,谁辞都批。
  反正眼下也快过年了,本来就是要封印关衙放假的,现在就当是这些人提前放假了,等年后,自然能补进新人,也不怕一时人走太多,耽误事情。
  大家默默的坐在那里,等着叫自己名字进去办理手续。
  “李德!”
  自己的名字被喊到,李德连忙起身向屋里走去。
  负责办手续的是一位老吏,也跟李德是老同事了。
  “老弟,真决定了?”
  李德点了点头,“决定了。”
  “不再考虑了?”
  李德又点点头。
  “那就签字吧,再把私章盖上,再按个手印。”老吏递上几份表格,李德接过看了看,都是一些交接单子,以及还有他的辞职报告。
  李德一一签名,盖章,按手印。
  当最后一份单子上的手印按下后,李德觉得自己身体似乎一下子被掏空了。从现在开始,他就已经不再是衙门里的吏员了。
  “老李,把衙门公房里的钥匙、能行牌都交一下。”
  李德依要求把钥匙等都交了出来。
  “好了,你的离职手续已经办好了,现在可以去财务结算下你的薪水,上面有令,虽然离放假还有几天,但给你们发足十二月的薪水,年底加一月薪水奖金也不会少,就是咱们衙门里自己准备的那些水果啊鱼肉这些年终福利没你们份了,不过相信老弟你也不稀罕这点东西是吧。”老吏笑着道。
  李德也笑笑,“那我就不继续打扰老哥了,等过年时哪天你有空,我去你府上拜年,找老哥喝两杯。”
  “好,就这样说好了,慢走。”老吏挥手。


第七百五十六章
  天津。
  这座北方的门户已经正式设为中立港,整个天津港区都是自由港区。外国的商船入港,只要货物不出天津港区,那么不管是转运,还是在天津出售,都是零关税待遇。这个中立港政策,使得现在许多外商的船只来汉都只进入天津等十几个中立港。
  甚至有许多黄头发红头发高鼻子甚至是包着头巾的各式各样的外商,开始在天津港区开店做生意,直接售卖他们的货物,不少汉商也涌进港区,投资新建了许多工坊加工厂。
  百姓们也乐意来到港区批发购物,同样一件货物,比如说南洋来的香料。在天津港区购买,比在港区外要便宜起码三成,因为自由港区免进口关税,只要货物不进入港区之外,就免进口税,因此直接在港区销售的香料,比港区外便宜许多。
  南洋的战事停歇,大汉在中南东部沿海建立的一个个自由贸易港,让南洋的商人来到大汉更加方便,甚至许多欧洲、以及印度等地的商人也能通畅前来。中立港的设立,更让这些商人一路前来降低了许多成本,利润大为提高,他们争相前来大汉购买那些优美的商品,转运往南洋、印度、波斯、非洲、欧洲、美洲。
  天津自由港区里也允许外商居住、工作,许多常来的外商也都喜欢在这里租一间房子,或者干脆买一栋房子,享受这东方帝国的富饶舒适生活。
  港口如今每天都有许多船只进出,一片繁忙。
  清晨,又一条帆船入港。
  引导艇在前导引入港,商船缓缓跟随。
  甲板上,一群身着便服的欧裔男子打量着更加繁华的天津港,不由的都惊叹连连。
  “我们才离开了一年,这里都快变的认不出来了。”
  “是啊,越加繁华了。”
  这群年青的男子都是刚从安南战场上返回的外籍佣兵。
  “安德烈,终于拿到大汉身份了,接下来你打算干什么?”
  长着大胡子的瑞典裔佣兵安德烈咧着嘴露出一口大白牙,“我也没有想好,不过外籍军团里也挺好的,我打算再干几年,等攒够一笔钱,到时买套房子开个店什么的。”
  “你会开什么店?”
  “随便吧,大汉遍地商机,人人都这么富裕,开什么店也不会亏啊。”安德烈笑着道。
  这群自中南战场上回来的外籍佣兵们,基本上都是欧洲移民,来到大汉后,加入了外籍军团,为了一个大汉的身份而在战场上拼杀。如今,安德烈等不少的外籍佣兵们,都凭着自己的战功,终于拿到了大汉的户籍,也终于成为了大汉的子民。
  成为了大汉的子民,他们就能享受到诸多的好处。比如说买房等能享受到很多优惠,子女可以到学校里读书,不用花高价送去那些移民学校。总之,成为了大汉子民的好处数不尽,对于一个从欧洲逃来的移民来说,为了这一张纸,他们愿意付出一切。
  不过还是有许多人没能享受到这一刻的喜悦,安德烈他们有不少的战友,最后还是死在了战场上,死在了日本,死在了安南,死在了南洋,死在那无名的战场,客死他乡。
  不过虽然这些人没能享受到成为大汉子民的好处,但他们立下的功劳也没有被遗忘,他们在大汉的妻儿子女,能够直接获得大汉的户籍身份。
  这两年,越来越多的欧洲人移民来到大汉。
  其中有少部份是大汉主动挖来的,都是一些人才,科学家、工程师、各种行业的工匠等。这些人来大汉,享受很好的待遇,大汉负责他们一路过来的所有花费,还要给他们不菲的安家费路费等,到了后,也立即就有住宅工作等,薪水待遇不低,一到大汉就能入籍。
  当然,更多的移民是自己来的,有些独自一人来闯荡,有些拖家带口而是来。对于这些移民,如果技术,或者本身很有钱,那么大汉也是能够接受他们入籍的。但是对于那些并没有太多什么技术,也没有资产的普通移民,他们就很难和入籍了,连落脚都难。
  现在大汉并不需要那么多一无所长的欧洲人,因此他们到了大汉后,只能去做一些辛苦的劳工,只能拿到暂住证,得表现良好,有稳定工作后,才能拿到临时居住证。
  要想入籍,要么加入外籍军团上战场为大汉作战,要么就只有他们的女儿、姐妹嫁给大汉男子。按规定,一个外籍女子嫁给大汉男子后,就能获得大汉身份,还可以帮两个亲人入籍。
  当然,如果这移民有本事能够娶一个大汉的女子为妻,他也能够入籍。
  不过多数移民都没有姐妹女儿可以帮他们入籍,他们也没本事能娶一个大汉女子做老婆,因此既不愿意留在大汉做苦工,又想留在大汉,他们的选择便只有加入外籍军团。
  但移民这么多,想加入外籍军团还是不容易的,到现在,外籍军团的规模也才三万人而已。绝大多数的移民,还是只能在那些矿场、工坊里干苦力活挣饭吃。不过就算是在大汉的矿场里干苦力,也足以让许多移民们万分高兴,深感幸福了,比起战乱不止水深火热甚至还充满宗教迫害的欧洲,东方的大汉有如天堂。
  朱利安靠在一边,嘴里叼着一支卷烟,他与那些同伴们不一样。
  他早就有了大汉的身份了,他的身份是姐姐帮他拿到的。姐姐嫁了一个汉人官员,还是个年青高官,有才多金。姐姐靠他的帮助,如今的饭店都开了几十家连锁店,都成了拥有数十万身家的女富豪。
  上次姐姐来信,还告诉他说她还进了顺天府的众议院,成了一位尊贵的众议员。
  朱利安当初坚持要加入外籍军团,在外籍军团这两年,他辗转各地作战,也对大汉这个国家有了更深的认识。
  那个男人不简单。
  如今从中南归来的朱利安,已经是外籍军团的一位左都尉营长,虽然他自认为这些是靠自己本事争取来的,但他心里也明白,以他的年纪、资历,能够迅速的升到营长并不容易,毕竟外籍军团里,有许多人都曾经是有过十几年甚至二三十年当兵打仗,甚至是指挥经验的老军人。
  他明白,自己升迁的这么快,肯定与自己的姐夫有关。
  猛吸了一口烟,朱利安有些迷茫。那些同伴们多是为了一个大汉身份而加入外籍军团拼命,而自己呢?
  姐姐上次信中劝说自己退出外籍军团,说有办法帮自己转到其它的部队中去。他明白,姐姐说的办法,肯定是姐夫。姐姐还说,甚至有办法帮他调到禁卫亲军,或者侍卫亲军去。调到这两支军队里,以后基本上就是在京城驻守,既不用经常上战场,有生命危险,而且他们一家人还能经常见面。
  若是他不想继续呆在军中,姐姐愿意帮他创业,姐夫也答应给他十万块,做为他的创业资金。
  这些都很好,可朱利安却总觉得有些心烦。
  多少同伴只为了能够挣取一份大汉身份,在战场上出生入死,可最终却永远倒在了战场上。自己却能轻松的得到一切,这似乎不公平。
  “我准备再干几年,等攒够买一块地建个农庄的钱,我就退役,到时侯买一块地,盖一栋房子,娶个妻子,雇几个佣人,当个逍遥快乐的农场主。”
  大家又在议论以后的生活,说的那么开心。
  “嘿,高个邓肯,你打算在哪买地,也许我们可以做个邻居呢!”
  高个子邓肯道,“我觉得广南不错啊,从没见过那么肥沃的土地,一年能够三熟呢,而且又靠着海,商船往来,在那里买地过日子,生活肯定不会差。”
  谈笑着,船只进港。
  朱利安他们乘坐的这艘船并不是军舰,而是在安南搭乘的一艘商船,中间还换了几条船。船费算不是便宜,但对于朱利安他们这伙佣兵来说,也不算贵。
  他们东征西讨,每次作战冲锋在前,拿命挣钱,只要没死,都没少挣。外籍军团隶属朝廷,但又不是朝廷的正规军,朝廷不负责粮饷,不负责抚恤,不发赏赐。但只要有仗打,外籍军团就能抢夺战利品,战事越频繁,他们收益越高。
  外籍军团犹如一家股份公司,每个佣兵在里面都有股份。作战得到的战利品,除掉给朝廷缴纳的部份,以及各级军官们的那部份“管理费”,以及战士们的作战功劳赏赐等,最后剩下的收益就相当于股份红利了,分下来,每个人都有不少。
  每次战后,他们的战利品直接交给朝廷派来的人,由他们估值,然后折算成银元券。因此虽然他们每次作战的战利品各式各样,人口牲畜,金银珍珠,粮食,房屋、家具等等,但最后都算成了钱。
  现在大家怀里就都揣的是存单,银元早就存进了银行里面了,根本不会每个人分一堆俘虏、牲畜、金银之类的,也不需要他们自己去找商人变现,全都早就换成了银元券。
  朱利安做为外籍军团的营长,也算是中层军官了,两年下来,他的银行存折上已经攒了一笔不小的钱。
  “走,去银行取点钱,好好潇洒一回。”
  佣兵们下船上岸,望着那更加热闹的天津港,不由的大声道。
  朱利安点点头,没去打断大家的兴致。其实他更想早点回京,见见姐姐,见见父母。
  天津港里最热闹的应当就是东大街了,这条街上拥有着大大小小上百家的金融业的店铺,皇室名下的各大银行,还有那些有名的银号、钱庄、当铺等等,这一条街上这些店铺集中一起。
  许多外国商人进港入城后,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基本上都是要到银行来换钱。
  外商们来自各国,因此他们携带的货币也是各式各样,各种重量、不同含量的金币、银币甚至是铜币,这样的货币当然不好直接用来交易。
  而且就算许多商人们携带的是货物,以货易货也很不方便,因此在天津港,都是以大汉银元券为结算货币,他们的货物出售,以银元券结算,就算采购港内货物,也是以银元券结算。
  因此钱币兑换,在天津这样的中立港非常繁荣。
  把真金白银,换成一张张纸,全因为大汉的坚挺信用,让来自各国的商人们都能接受。
  银元券可以兑换成银元,只要不是大额数量,都可以直接兑换,只有超过一定量时,才需要提前预约。
  不过如今基本上没有什么人愿意去兑换银元币,一百块银元币都能有一小袋,装在身上沉重无比。而银元券有各种面额的,哪怕就是揣一万块在身上,也根本不影响什么。
  朱利安等选择了皇家商业银行,银行大厅里人很多,进进出出存钱取钱,不过都很有秩序,门口站着一排保安,大厅里也站着好几个保安,眼睛不断的从众人身上扫过。谁要是敢在这里偷钱抢钱,那真是嫌命长了。
  “嘿,门口那一排保安,全是欧洲人,我估计是俄国人,你看他们那块头。”一名佣兵道。
  “这么大块头不去当佣兵来当保安真是可惜了。”另一人道。
  “总好过去矿场挖矿强吧,要知道外籍军团现在可是深受移民们向往的地方,据说每天都能收到上千份申请呢,想进外籍军团可不容易。”
  看着那些黑熊一样强壮的俄国大汉,此时却只能站在银行门口当看门保安,于是乎,一众佣兵们越发的觉得自己混的很不错了。
  终于排到了窗口,安德烈递过自己的存折,惊讶的发现里面居然是一位年轻的汉人女子。没想到,银行居然还雇佣起了年轻女子。
  安德烈微微失神,等到那女子用普通话再次问起他要存钱还是取钱时,原本只准备取个五块钱的安德烈立马豪气万丈的大声道,“取一百!”


木子蓝色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