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9章 担忧


  能有内阁这种想法的,整个大明朝,或许没有多少官员,但是,恰巧,这些官员,大多数都聚集在京城。
  或者说,这些权贵们,大多数聚集在京城。
  是以,若是单纯以京城而论,能看透曾毅别有用意的,却是不在少数,只不过,大多数,却都是和内阁一样,能看透曾毅别有用意,可,却看不透曾毅到底想要如何。
  只不过,有一点,却是所有官员都明白的,那,就是日后,要好生管教一番自家的那些不肖子孙了。
  若是单纯的顽劣倒也没什么,可,若是真学成了李子墨那般,可真是要把整个家族都给牵扯进去的。
  就如同李南这个原湖广左布政使一般。
  位置到了他如今,门生故吏肯定也是不少的。
  可,那又如何,此次这件事,谁敢站出来替他李南求情?谁敢说曾毅的惩罚太重了?
  谁又敢说,这事,不该牵连李南?
  李南身为李子墨的父亲,教子不严,以至于犯下了如此滔天大罪,自古以来,子不教父之过。
  这,就是李南的过错。
  李南身为湖广左布政使,为官不正,以至于其子横行霸道,方才酿成今日惨案,这,就是大罪。
  没人敢在这个时候为李南开脱,哪怕是李南的那些门生故吏,也是不敢的,若不然,那赵家庄一百多条人命,谁来偿还?
  这件案子,关键就在于牵扯太大了,牵扯的人命,太多了,而且,是一个庄子被屠杀了,此惨绝人寰之事,哪怕是把李子墨凌迟处死,哪怕是将李南这个湖广左布政使流放,抄家,都是不为过的。
  是以,有了李子墨的教训,一时间,京城内的纨绔们,却都是要老实了许多,甚至,有些,都被禁足了。
  没办法,有了这个例子在前面,自觉自家孩子平日惹事生非的那种,肯定是要好好说教一番。
  也有些,恰巧是这个时候,下面的不肖子孙惹了老爷子不高兴,然后,就直接关了紧闭等。
  “大人,这事,怕是对您不利啊。”
  仍旧是京城,只不过,却是刑部尚书闵珪的府上。
  此时此刻的闵珪面色阴沉,坐在椅子上,不知道在想些什么。
  “曾毅此举,已然暴漏出他和南京刑部尚书文固关系非同一般,且,肯定是在谋划什么事情。”
  “而南京刑部尚书文固,若是在想进一步,自然是要回到京城了。”
  这开口之人的身份虽然不如闵珪,可,其和闵珪的关系,应该是很不错的,是以,才会说出这番话来,也不怕闵珪不高兴。
  而且,他这话,确实是没错的,且是有理有据的。
  若是曾毅真的和南京刑部尚书文固在谋划些什么事情,那,肯定是不能少了文固这个南京刑部尚书的好处的。
  这一点,不管是从利益,从拉拢,从任何方面而言,都是如此。
  若是拉拢,那不消说,曾毅肯定是要给文固好说的,若是利益交换,亦是如此,哪怕是文固投效曾毅,曾毅也不能亏待了他,是以,总之,就是一句话,文固,肯定会从曾毅这得到好处的。
  姑且不论曾毅到底想要和文固搞什么名堂,但是要给文固好处,这点,或许旁人不在意,也和旁人没什么干系,可,却和闵珪这个大明朝的刑部尚书有关。
  大明朝内,只要是提及刑部尚书的,或者是其他尚书的,肯定都是京城的这些个尚书大人们。
  若是提起的是南京刑部尚书的或者是南京其他尚书大人的,肯定是要在前面加上南京二字的。
  虽说南京六部和京城六部是对等的。
  可,权力,却是不如京城六部的。
  这天下人,提及的,也都是京城六部,只有京城六部的尚书,才是真正的六部九卿,而南京的六部,虽说有这名头,可,其实,不过是个名头罢了,已经是被边缘化了。
  只有在朝堂上站不住跟脚,但,却又不好处置的一些朝廷大臣,才会被贬去南京,或者是明升暗降,前去南京任职。
  是以,长久以来,南京,却是成了一处郁郁不得志的官场。
  而此时,曾毅能给或者说是文固这个南京刑部尚书最想要的,肯定还是回京城了,这不仅是文固这个南京刑部尚书如此想,任何一个南京官员,包括是全天下的官员,哪个不想进京为官的?
  虽说京城权贵云集,高官无数,指不定哪个小商贩就能拐弯抹角的是哪位朝廷大员或者权贵家牵扯上几分关系。
  可,京城,却是大明朝权力的中枢,在这里,京城在各个权贵跟前露面,在朝廷重臣跟前混个脸熟,才会有更多的机会。
  在这里,也更容易被发现所隐藏的才华。
  可,文固现如今已经是南京刑部尚书了。
  不论南京是不是郁郁不得志的地方。
  可,有一点,却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一直以来,任何时候,不管朝廷真实是如何处置的,但是,表面上,朝廷还是认可南京六部和京城六部是对等的。
  这么一来,可就有问题了。
  文固并没有任何的过错,是以,他若是回京,肯定不能降级了。
  最起码,也要以如今的这个官职品级过来的。
  这,只是最基本的,可,眼下却是,曾毅和文固似乎在做什么事情,是以,文固以现如今品级回来,是有可能。
  但是,其手中的权力,却是只能大,不能小,最起码,也要是平等的。
  若不然,没好处,还有坏处,文固岂会和曾毅合作?
  而曾毅也是聪明人,若真是如此,他就算用强权压制文固和他合作,又能如何,只能是给他自己埋下一颗不稳定的种子。
  可,如此一来。
  文固是南京刑部尚书,若是来京城,肯定不能是去六部任职侍郎吧?
  且,按照朝廷的惯例,文固应该还是在刑名这一块为官的。
  都察院的情况有些特殊,是以,肯定是不会让文固去的。
  而大理寺,也别提,虽有可能,但是不大,大理寺卿的位置,看似风光无限,和刑部、都察院并称三司,可其实,其的权力却是比之刑部和都察院要小那么一些的,是以,让文固任职大理寺,也是不大可能的。
  这最大的可能,其实,还是京城刑部了。
  而若是来京城刑部,左右侍郎,肯定不必提,是不可能的,虽说按道理而言,其实京城六部的左侍郎和南京六部的尚书权力该是一样的。
  可这里面,却是牵扯到了官职品级等。
  是以,让文固这个南京刑部尚书任京城刑部左侍郎,也是不可能的。
  而剩下的,最大的可能,则是京城刑部尚书这个位置了。
  而一个刑部尚书的位置,什么时候能能两个朝廷大臣共同任职了?
  是以,只要文固来京城,怕是如今的刑部尚书闵珪就该提心吊胆了。
  也正因为此,闵珪方才会一直阴沉着脸,他的这位好友,才会如此的说话。
  朝廷的大臣们,和下面的人,是不一样的,朝臣们有一点,是要必备的,那就是要善于琢磨。
  从一丁点的事情或者迹象中,琢磨出线索来。
  “他若是想要动我这刑部尚书的位置,怕也是不容易的。”
  闵珪冷声,别看他和曾毅曾经有过合作,可,那其实都是朝廷的需要罢了,两人之间,却是没什么交流的,更没什么走的太近的关系的。
  这也难怪,当初,谁都以为曾毅不过是侥幸得了圣宠的家伙。
  侥幸得了圣宠的朝臣,不在少数,可是,最终,能够真正以此成长下去的,却没几个,绝大多数,都是因为骄纵或者是能力不足,最终,被遗忘了。
  当然,对于这样的人,是有官员巴结,可,那都是些趋炎附势的官员,和品级不高的官员。
  真正地位足够的官员,是不屑于如此的,若不然,他们的面子岂不是丢完了?
  若是早知道曾毅有先帝赐予的金牌,无论如何,闵珪当初也是要和曾毅拉扯上关系的,可惜,现如今,悔之晚矣。
  坐在一旁的闵珪好友摇头苦笑,他自然看的出来,闵珪这话,是有多么的虚张声势。
  现如今朝堂上,还有曾毅动不了的人么?
  瞧瞧刘瑾,一个太监罢了,在当今圣上的宠信下,都嚣张到了何等的地步,更何况是曾毅了,名正言顺的朝廷官员,更有先帝赐予的金牌。
  别说是刑部尚书了,就是皇亲国戚,没看曾毅也能拉下马吗?宁王朱宸濠,现如今,可不就是一直被软禁在京城的吗?
  虽说是宁王有谋逆的意图,可,若非是他派人刺杀曾毅,指不定,曾毅段时间内,还真未必会去管这事的。
  是以,闵珪这个刑部尚书,若是曾毅真的想要动他,是绝对能拿下的,这,就是要看曾毅的决心了。
  而闵珪,自然也该清楚这个道理,只是,这个时候,他也不能说,听天由命,看曾毅的心情吧?若是那样说,他的脸面,也真是丢的一干二净了。


第420章
  只是,曾毅动内阁,只是一个假设,他有这个能力,但是,不代表他会动。
  除非,曾毅愿意承受一些名望的损失的代价,若不然,想要动内阁,曾毅就要先考虑一番。
  这是有能力,但是,要考虑得失的问题。
  可,这只是对内阁而言,可,对刑部而言,可就不是这么一回事了,虽然刑部尚书是六部九卿之一。
  可,想要动他,却是比内阁要容易多了。
  “其实,咱们或许还有一线转机。”
  闵珪的好友一手在桌子上轻轻敲了几下,眉头稍微舒展开了一些,却是看着门外的月色,低声道:“你不妨给曾毅去一封信,对其在湖广一案,进行一番肯定,就足够了。”
  “亦或者,你行文湖广提醒按察使司,严惩一番。”
  闵珪好友所说的这两种方法,的确不错。
  第一种,那是直接向曾毅示好的,若是曾毅不是已经下定了决心要动他这个刑部尚书的位置,看到信以后,肯定会考虑一番的。
  毕竟,现如今,曾毅没有自己的势力,不存在什么势力之间的争斗。
  而第二种,则是委婉一些向曾毅传递善意的一种方式。
  之所以说出第二种方法,是闵珪的好友看的清楚,闵珪是绝对不会用第一种方法的,这,也涉及到了面子问题。
  朝廷当中是有官员喜欢趋炎附势。
  可,却也有官员最为在乎名声和面子,而闵珪,就是其中之一,若是让他为了保住官职而向曾毅卑躬屈膝,哪怕是稍微有这么一点的意思,都是不成的。
  若是如此,怕是闵珪宁可丢官罢职。
  是以,闵珪的好友才说出了第二种折中的法子。
  “本官乃是朝廷钦命刑部尚书,无须看任何人的脸色。”
  闵珪却是摇头,若是像朝中的一些老臣低头,这个,闵珪还能忍受,可,曾毅的年纪摆在那里,若是传了出去,他丢不起这个人。
  闵珪的好友苦笑,他就知道,会是这么一个结果,所以,才会说了第二个折中的法子,只是,没想到,这个折中的法子,也不成。
  “若是他曾毅真敢撤了本官的官职,那,本官自会当面问清,本官是何处做错了,他必须要给本官一个交代才行。”
  闵珪的倔脾气却是上来了,身为刑部尚书,或者说,刑名这一块的官员,其实,都有倔脾气的,这是他们平日里所要经历的给慢慢积攒出来的。
  闵珪的好友苦笑,有些话,他是没说出来的,若不然,怕是闵珪要和他翻脸的。
  但是,心里,闵珪的好友却是看的明白,完全知道,闵珪刚才的这一番话,是根本不可能实现的。
  或许说,闵珪,太过高看自己了。
  朝廷大臣,是官员们眼中的大臣,是朝臣眼中的重臣。
  可,在皇帝眼中,臣子,终究是臣子,只要不是边关手握重兵的大将,其余的,只要皇帝不满意,那,根本就不用顾忌那么多。
  而曾毅行事,像来是不会乱了分寸的,也不会给人留下什么明显的把柄的,他若是想要京城刑部尚书换人,肯定是要经圣旨的,到时候,圣旨下达,你难不成,敢违抗圣命吗?
  亦或者,你敢找皇帝问话不成?若是那样,十个脑袋,也不够砍的,还会留下猖狂的名声。
  若是找曾毅理论,你又有什么证据,能够证明是曾毅在背后用力的?
  有些事情,虽然看的明白,可,若是没有证据,那,只能是心里明白,却是不能拿到台面上的,若不然,就是落了下乘的,且也不会被任何人所认可的。
  而且,若是圣旨上,随意找个理由,给你支派了出去,而且,还说几句勤勉的话,如此一来,就算是心中在不满,也不能表达出来了。
  自古以来,或者说,只是大明一朝,就有多少的朝廷重臣,是被这样的圣旨给派出去了?
  先是一番勤勉嘉奖的话,然后,委以重任云云,可结果呢,其实就是交付了手中大权,然后有多远滚多远。
  这,就叫做是软刀子,明明是在收拾你,可还让你无话可说,甚至,连辩解的办法都没有。
  若是直接降职之类的,还能喊几句冤枉,说几句不公。
  可,若此,嘉奖一番,然后,委以重任,似乎让你去任职的地方或者是官职缺你不可云云,那你能如何?
  平日里,不都喊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么?难不成,事到临头了,反悔了?
  自古以来,多少的朝廷重臣,都是被这样的圣旨给逼的,有苦无处说,只能是自己吞下去。
  尤其是,这样的圣旨,其实谁都看的明白,只要看日后的权力,就知道是升还是降了,圣旨上的话,其实可以忽略。
  但是,却不好安慰,圣旨上明明说着是嘉奖等,而接了圣旨的官员,不管心里如何,也是要表面高兴,叩谢隆恩的,这个时候,你跑过去安慰人,虽然知道是好意,可,却没有这么做的。
  是以,闵珪的话,在他好友看来,只是气话,不可能实现的。
  只不过,现如今的闵珪心情可是极差,是以,他也不方便再说什么,其实,之前的几句话,已经表明了他的看法,要么,就是像曾毅低头,而且,要趁早,要么,就是等了。
  而所谓的等,就是看运气了。
  若是曾毅没有动他这个刑部尚书的心思,那,算是他们白担心一场,可,若是曾毅真有这心思,那,闵珪这个刑部尚书,就等着收拾铺盖走人吧。
  这,就要看闵珪冷静下来以后,怎么选择了。
  是低头,亦或者是等待,当然,亦或者,闵珪还能想出更好的办法来,这,也是有可能的。
  只不过,这,在闵珪的好友看来,可能性是极低的。
  若是真有什么好办法,闵珪此时也不会如此了,怕是直接就说了出来。
  对此,他也只能对安慰安慰闵珪了,除此外,他是真没什么办法,他并非是当事人,只能是出谋划策一番罢了。


宗辰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