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5章 越南新主(三)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4179
真是瞌睡就遇到了枕头,黎道源原本就是想要进理藩院走走关系,看看能不能谋一个差事,正准备结交一二,边上一个青衣仆役模样的苏拉就不耐烦了,“嗨嗨嗨,这位大人,里头好几位中堂大人都等着您一个人呢?您还有闲心思在这里唠嗑,赶紧走吧您哪!”
军机处的苏拉章京都不可以小看之,黎道源点头哈腰的称是,在隆宗门外整了整衣袖袍服,跟着那个郎中一起进了军机处,到了军机处的楼下,白鹇的官儿又被拦住了,只剩下黎道源和苏拉一起进了楼,苏拉将黎道源交给了一位章京,这位章京倒是颇为温和,朝着黎道源拱手示意,“您请坐,我这就去通报,估摸着马上就能见您,只是这里头忙的很,茶水只怕是没有了,您请稍微忍耐一二。”
黎道源连忙说不敢,章京越过抱厦,进了一处议事厅,不一会就出来,朝着黎道源说道,“礼亲王、六额驸等几位中堂,并奕劻贝勒,左都御史大人均在,就等着您了。您快请进吧。”
这些都是咳嗽一声,四九城都要震三震的大人物,黎道源只好是硬着头皮跟着章京进去,一进到议事厅,只觉得头顶上交织着扫过来许多视线,把自己的帽子差点都要点燃了,尚未说话,额头边就已经渗出了细细的汗珠,他不敢怠慢,甩着袖子跪下来行礼,“下官镶黄旗世袭左营正三品副都统,黎道源叩见礼亲王爷并各位大人。”
言多必失,他索性就遵从自己母亲的话,只提了礼亲王,别的人一概以大人称之,这倒也不算失礼,礼亲王点点头,问了几句琐事,几岁了,素日里做什么,和什么人交往,诸如此类的话,黎道源一一谨慎的回答,礼亲王瞧着黎道源略微拘谨的样子,不免得对着肃顺一笑。“都是六哥的气概把他吓住了。”
“在军机处这里,谁都是要被吓住的。”肃顺笑眯眯地说道,“王爷,这个黎家,也是我昔日听说过有这么一回事儿的,还好我的记性不算差,今个这么一查,这户人家都还在,王爷是个什么意思,就您自己个说吧。”
世铎笑眯眯的摇头,“这事儿既然是六哥您的首尾,您送佛送到西,日后也好叫他知道,谁当了他的贵人,送给他这么一大场泼天的富贵。”听到这里黎道源的心忍不住扑通扑通的跳了起来,“免得乱了门路。”
“这算什么,王爷您这话说的,凡是京中的事儿,都是您军机领班大臣说了算,我那里排的上号。”肃顺也不是傻子,出主意的时候可以自说自话,可办事的时候总归要请大管家来办,他也不乐意闹得每一届的军机处,都和自己不愉快,“我只不过是出主意而已,怎么定夺,您说了算。”
这么多年了肃顺到底是知道轻重了,世铎微微一笑,点点头,对着黎道源说道,“黎大人,你的包裹衣服带了没有?”
黎道源也没准备这个,不免有些呆住了,“回王爷,下官没有带着。”
“那就让苏拉出去让你的家人送进来。”礼亲王笑道,“你先在军机处边上找个地方住下来,这一两日有要紧的事儿候着你,须臾不得离开的,等好消息吧。”他端起了茶,这是送客之意,章京带着一头雾水的黎道源离开了,额勒和布点点头,对着奕劻说道,“这个人和咱们没什么区别,若是不说出来,谁知道他是越南人,瞧着官话说得很溜。”
景寿有些疑虑,“这个人不知根不知底的,若是将来有什么反复,那就是更不好了。”
“这点不用担心,阮朝那些狗玩意,都是自己觉得自己有一套,不愿意跟着大清一起过日子,才搞的如此姥姥不亲舅舅不爱的。”肃顺不以为然地笑道,“黎家已经在京城快一百年了,谁敢说他们不是中国人?谁又敢说他们不是越南人?这样的人,最好把握,自然,这年轻人心气高也是寻常,可都是四九城里长大的,这故土之情,却不知道对他来说,那个更重要些,阮朝倒是知根知底了,可惜人家和咱们不同心,之前就是坐山观虎斗,如今更是把咱们的脸面都放在地上了,这种人如果再姑息下去,理藩院就改成跪藩院罢了!”肃顺继续说道,“这种蹬鼻子上脸的事儿,皇太后那里必然也是震怒无比,正要想个法子来惩治他们呢。”
这话没错,世铎也肯定明白,慈禧太后这个时候的脸色只怕是可以吃人,肃顺的这个建议,这个人选,最合适不过,比立阮朝的宗室更为靠谱,军机处有这么一件事来办,也不至于说被世人一直看不起,觉得本届军机处不行,世铎点点头,定下了主意,“马上发电报将此事汇报给皇太后,若是她准许,明后日就昭告天下!”
“是!”
此间事了,肃顺站了起来,“我这出来的时候也不早了,耽误了半天,也该回去了。”他朝着军机大臣并奕劻等团团作揖,洒脱的走了出去。
礼亲王朝着殿内神色各异的人笑道,“这位爷的性子,倒是和以前没什么区别。”
“是啊,是啊。”景寿昔日是和肃顺共事过的,最是清楚肃顺的脾气,“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他就是这样的性子,只是时来运转。”他不免有些唏嘘,兜兜转转这么多年,肃顺和自己一样,沉沉浮浮又回到了这个红墙黄瓦的帝国中心,岁月之无常,机遇之离奇,也是寻常人,所见不到更是感受不到的,“没想到没想到,他又回来了。”
“他倒是有点像是水龙队的。”奕劻笑眯眯地说道,“回来就救火,救了八旗的事儿,还要去救杨乃武和小白菜,接下去,这又救了越南的事儿了。”
说到这里,景寿似乎想起了当年的一个有关于肃顺的趣事,倒也值得一说。
电报瞬息可至,到了夜间,慈禧太后就已经收到了这个消息,有关于军机处如何应对此事的建议,慈禧太后原本认为,除了在朗生前线继续压迫法军,并且在外交上予以回击之外,别无他法,正在为此事头疼了,叫了太医开了膏药,准备贴到太阳穴去,接到了京中的奏报,也不过的懒洋洋的,“放着吧,什么事儿啊?”
在行在之中人手不够,王恺运暂且充当机要秘书之职,听到太后吩咐,于是他打开了折子,略微一看,顿时挑起了眉毛,“西圣,这折子,您还是要看一看比较好。”
慈禧太后依言接过了折子,打开一看,原本懒洋洋的精神头消弭无踪,“恩?没想到京城里头这么快就给了一个方案出来了?黎朝。”她下意识的拍了拍折子,“是什么情况,我却是不知道了,只是知道如今的阮朝,那么,这事儿,就叫庆海来。”她扬了扬脸,吩咐李莲英,“他管着理藩院,这些陈年旧事,应该他是最清楚的了。”
庆海果然对于越南之事十分了解,侃侃而谈,黎朝的建立还是在明朝的时候了,1407年,中国明朝灭越南胡朝,并吞越南。明朝在越南多有扰民之举,再加上越南人的民族主义,使得反明冲突不断。1418年,黎利在蓝山起义反明,自称“平定王”。黎利听从少尉黎只的建议,于1424年起先占领越南中部地区,再占领东都(今河内)。黎利于1427年(明宣德二年)将明朝逐出越南。黎利击败中国明朝占领军后,发布《平吴大诰》,宣示其驱逐明人,复兴国家的功业及建立政权的合理性。1428年(顺天元年),黎利称帝,是为后黎太祖,国号“大越”,建立后黎朝。明朝亦册封黎利及承认其政权,两国订立黎氏向明三年一贡之例,明朝不干涉越南内政,保持和好。
到了乾隆年间,黎朝地方割据势力十分强大,1592年,后黎朝大将郑松击破北方莫朝,后黎朝重返升龙。此时郑松权势炙手可热,自任“都元帅总国政尚父平安王”,掌握官吏任免、征税、抽丁、治民等权,地位世袭,人称“郑主”,黎皇只负责临朝听政及接见使节,后世史家以“黎氏为皇,郑氏执政”来形容此一局面。越南南部则由阮氏家族控制,早在黎莫南北对峙期间,黎朝大臣阮淦之子阮潢因见郑检猜忌自己,便自请出镇顺化,时为1558年(天祐二年)。阮淦在顺化积极经营,争取人心,到日后发展成“阮主”政权。
踏入18世纪后半期,南方阮主政治败坏。1771年,归仁西山邑发生阮岳、阮惠、阮侣兄弟起事(史称西山起义),打击阮氏政权。西山阮氏联合郑主,于1776年攻破富春(即顺化),次年击杀阮氏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颠覆阮主政权,阮侣于1778年称帝,阮主势力剩下阮福映继续抵抗。此时,北方郑主政权亦呈现衰象,“将惰卒骄”,阮惠乃北征郑氏,于1786年击败郑军,郑主郑楷自杀,升龙落入西山阮氏控制之下。郑槰继位为末代郑主,但与黎昭统帝内哄,在位仅一年余便出逃,郑氏政权终结。昭统帝企图恢复权力不遂,于1789年(昭统三年)逃入中国,后黎朝灭亡。
“乾隆爷也为了越南出兵过一次,这就是十全武功之一的平安南。”庆海继续说道,“但是其中有所曲折,咳咳,先胜后败,高宗皇帝认为黎愍宗黎维祁已失人心,不能为越南之主,上天已经把黎朝抛下,故此不再助他复位。”
征越统帅福康安摆下酒宴招待黎愍宗,声称安南酷热,时值盛夏,不宜出征;待秋季到来之时便立即发兵讨伐西山朝,希望后黎朝遗臣成为先驱。同时建议黎愍宗“暂时地”剃发易服,以免在征讨西山朝时被阮惠的部众发现而遭暗杀。黎愍宗同意了,率先剃发易服;后黎朝遗臣见国君如此,也纷纷剃发易服。事实上福康安此举是为了讨好乾隆帝,他根本就没有出兵安南的计划。黎侗不从,被关押在南宁。随后黎愍宗一行被乾隆帝召到了京师。在诱骗黎愍宗一行剃发易服之后,福康安上奏乾隆帝,声称黎愍宗已经断绝了复国之念,愿意安居中国。乾隆帝接到奏章之后,下令将黎愍宗一行迁到京师居住。黎愍宗一行到达京师,乾隆帝将他们编入汉军八旗中。乾隆帝将黎愍宗和皇太后、元子安置于京师安定门国子监衙侧,号“西安南营”;后黎朝的遗臣则被安置在东直门羊铺衙侧,号“东安南营”。照给口粮,许其往来自便。乾隆帝又派遣镶黄旗都统金简前去,授予黎愍宗左领职、世袭三品官衔。但黎愍宗复国的愿望依然不灭,多次前往金简的府邸,上书请求清廷发兵讨伐西山朝。但这些书信都被和珅指使金简拦截,不让乾隆帝知道;另一方面则找各种理由一再推脱以搪塞黎愍宗。
“后来元子感染天花去世,愍宗十分痛心,次年也就去世了,后代之人,奴才倒是不清楚,只要理藩院里头去翻一翻以前的档案,就可以查得到端倪的。”
“根据京中的奏报,说黎愍宗后代已经承袭四代,都是单传,如今的继承人叫做黎道源。”慈禧太后翻着奏折,“礼亲王说可以册立此人为君,重返越南,复黎朝国主之位,庆海,你觉得如何,此事可行吗?”
庆海眼中一亮,“若是真的还有此人在,必然是可用的,阮朝如此倒行逆施,必然是民怨沸腾,苦不堪言,加上许多越南国内有识之士,能够靠拢过来,咱们手里头未必就没有大义。”
“咱们手里头自然有大义。”慈禧太后微笑说道,“咱们是宗主国,自然是大义在手。”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