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2章 波谲云诡(二)


  亨利总理把玩了一下手里的金丝眼镜,想了想,“我需要一个可行的报告和行动方案来解释这个事情,我可不想因为高昂的价格导致本次内阁的不稳定,明白了吗?钱不是问题。这件事我认为需要马上进行,最好是赶在援军到来之前,让中国的经济遭受冰霜,这对于接下去的战局会有很好的促进作用,那么,接下去,就让中国人看一看我们的手段吧!”
  财政部部长十分冷静,他是十分专业的金融财政人士,他所需要的就是管好每一笔钱,“财政的支出暂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总理您应该是十分清楚,我们这笔两亿法郎的战争拨款,实际上的现金支出只是占据了其中很少的一部分,大部分都是用军舰和军队和一些基础设备来进行抵押折算的,但是我要告诉您,财政可以坚持一次大型的会战,但是绝不可能支撑起一次长达数年之久的持久战,这对于财政来说,是十分可怕的问题,我们的财政已经把所有的积蓄和接下去的潜力都赔付给了法国人,这些年才缓过神来。”
  “当然,我很清楚这一点,所以这两亿法郎,也是吓唬吓唬中国人罢了。”亨利耸耸肩说道,“但是你不能否认海外战争对于经济的刺激是十分巨大的,火药军械,还有农业部长他的计划里谈到的这个行业,也会受益,我们只不过最多会付出一些人员的伤亡,这点伤亡,无关紧要。”亨利继续说道,“只要我们取得了胜利,不仅越南是属于我们的领土,还有中国人必然会付出高额的代价,我个人是十分不赞同西班牙和葡萄牙把全世界的财富都夺取来供自己挥霍的,但是如果中国赔付了高额的战争赔款给法兰西,我认为,这是值得拿来挥霍的一笔钱,甚至我们可以用这笔钱,从柏林那里赎买回阿尔萨斯和洛林。”
  财政大臣摇摇头,“那这一切都建立在东方战局的胜利之上。”
  “我们肯定会夺取胜利的,我们有着比他们强盛的海军,还有掌握了现代军事技术理念的陆军,这点毫无疑问,但是,当然,我们需要谨慎一些,不能让中国人再用诡计取胜。”
  北京的天气,自打出了正月,渐渐的好了起来,虽然是正月之中大雪纷飞,天气较差,可到了二月,除了风沙大一些之外,北京城的天气一天比一天好了起来,前门楼子上有一种燕子,四九城的人称之为“坐地燕”,顾名思义,就是不南迁的燕子,只在北京里头生活,这种燕子会发出沙沙的燕子,所以又称之为沙燕,说的时间长了,就成了“傻燕。”
  这种燕子到处都是,到了二月初春,沙燕就出来活动了,到处筑新窝,恭亲王府的嘉乐堂前,不知道什么时候也来了这一对沙燕,呢喃着四处飞舞,就在檐下要衔来春泥筑窝,春日微雨,沾衣不湿,烟雾朦胧,给显赫的王府里头平添了几丝愁绪,一个月前的恭亲王府还是高朋满座,车水马龙,不过是几日之间,世态炎凉,不仅仅是恭亲王,就连府里头的奴才也感受到了这一点。
  恭亲王站在廊下,就披着一件衣服,背着手看着半空之中飞舞的沙燕,燕子发出了沙沙的鸣叫声,恭亲王不知怎的,突然想起了宋人的一句词,“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喃喃说了两句,竟然有些痴了。
  管家微微抬头,见到一双飞燕,说道,“这燕子可恶,奴才这就叫人把他的窝捣了。”
  “捣他做什么,留着吧,这王府里头,难道有这样的活物,我平时闲得慌,倒是可以来瞧一瞧这傻燕。”恭亲王百无聊赖地说道。
  “载澄呢?回家了没有?”恭亲王想起了自己的儿子,问道。
  “大爷这会子只怕还在宫里头当差。”内管家连忙撒着谎,“还没有回来。”
  “他这个差事当了半个月了,都不曾回来?”恭亲王微微冷哼,“看来现在我这个儿子也看不住了,罢了。”他叹了一口气,“他自己怎么过就怎么过吧。”
  整个人意气萧索,显然是接二连三的打击对他影响很好,内管家不知道怎么劝,只好是站着不说话,这个时候外管家小碎步走了过来,微微鞠躬,喜滋滋地说道,“启禀王爷,宝大人下了帖子,请您去西郊踏春,顺便瞧一瞧陆游的清明诗贴。”
  宝鋆一样是开去一切差事,致仕在家,按照的年纪,原本应该差不多也要养老了,只是这样似乎有些难以接受,恭亲王知道宝鋆的性子,西郊踏春之行,这无非是向外头昭示宝鋆为人洒脱,不将功名利禄放在眼里,军机大臣退下来亦是如此从容的架势。恭亲王摇摇头,“你就回了去,告诉来人,说我的身子不爽利,下次我再请配蘅公吃酒罢了。”
  只是没一会,恭亲王才刚刚坐下来,看了几页宋词,外管家又来报,说是宝鋆亲自到了,恭亲王十分惊讶,没有约好,下过帖子就径直来别人的府邸,是十分失礼的事情,当然两者的关系已经超脱了这种俗礼,恭亲王自然不会怪罪,但是宝鋆这样的行为是从来没有过的。
  宝鋆的脸上比以前差了好多,以前是富态红光满脸,现在虽然还是很肥硕,但脸上的肉松弛了许多,可见失去了权力,对他的影响有多大,宝鋆到了恭亲王的书房,坐下来寒暄几句,“原本我是想着请王爷一起去西郊散散心,只是刚刚知道了一件事儿,倒是也不能等闲视之,故此不顾礼数,亲自来找王爷,看王爷是什么个意思,总是要您来定夺的。”
  恭亲王是懒得问什么事儿,他的语气懒懒的,“咱们都已经下野了,还管什么事儿?还有什么事儿要咱们定夺的?”
  “这事儿关系到外头的事儿,也关系到南边和军机处的事儿,不能不管。”宝鋆坚定地说道,脸上的肉一动也不动,“是上海那边传来的消息,这事儿,怕是最能够给左长沙难看的!”
  恭亲王挑眉,“上海?那里可不是左宗棠的地盘,怎么会有他的不是?”没等到宝鋆开口,即是懒洋洋地说道,“有什么不是,和咱们如今也没什么相干,配蘅公何须这样关注?”
  他是心灰意冷极了,虽然是这起起落落,对于他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宣宗皇帝在的时候,他就已经是当差的阿哥,咸丰皇帝登基,刚开始的时候忌讳着自己,只是让他在上书房读书养心,后来因为太平军叛乱,所以他出来当差,却因为他有些志得意满,让咸丰皇帝找了一个由头发作,开去一切差事继续回到上书房读书,后来英法两国前来进犯,又是起复在京中办理抚局,随即和储秀宫的那位一起联手,废了顾命八大臣,接下去就是顺风顺水的二十年,其中虽然有英宗皇帝的无礼罢黜,却也不过是两三日之间的事情,算不得什么,这么细细的想起来,已经是三起三落,算得上人间冷暖尽数品尝过了,本性应该是闲看云卷云舒,淡观花开花落了,可为何这一次如此的心灰意冷,恭亲王虽然不愿意承认,可心里的确是和以前不同了。
  一是失了权柄,二是伤了心,伤心的事儿,却也不仅仅是因为瓜尔佳氏离世的缘故,只是不能和宝鋆分说罢了,这些日子,恭亲王闭门不出,一概应酬都拒绝了,宝鋆就算这样郑重其事的亲自来禀告上海的事儿,他也是好提不起兴趣。
  “上海不是左宗棠的地盘,所以,这事儿才有可能被我知道。”宝鋆说道,“我防着这事儿是谣言,又特意问了问户部和海关。现在和法国人开战,外贸的商品进出价格自然有了波动,茶叶主要售卖给英国人,倒也罢了,瓷器有近四成的销量是卖给法兰西人的,现在这个价格受到了极大的影响,昨日瓷器的出口价格,已经跌了一成。这还不算什么,最要紧的是另外一样,王爷,可还记得昔日北宁大战前,谁在上海捐了六十万的银子给前线?”
  “那个叫胡雪岩的商人,是吧?”恭亲王懒散地说道,“我记得他那个什么蚕丝协会,还是你户部给他弄起来的,可惜啊,倒是帮了左宗棠的忙。这都不算什么,只是那么多银子,又是白白丢在了北宁那里。”
  恭亲王这话的意思,倒也没有埋怨宝鋆的意思,只是觉得北宁大战,佛山公会和胡雪岩就孝敬了一百两白银,却是白白的丢在了那里太过可惜了。可宝鋆脸上露出了尴尬之色,这说起来,倒是帮着左宗棠助长声势的举动,但是这个时候也不是赔罪的时候,宝鋆咳嗽一声,“这个胡雪岩的气势很是了得,之前成立了这个蚕丝协会,就是为了和外国人打擂台。如今市面上,布匹衣料大头是两个,一个是棉布,一个是咱们的丝绸。英国人用的棉布居多,他们的贵族多用丝绸,但若是用一些丝绸,也大部分问着咱们买,自己甚少生产,可这法国人就不同了,他们生性奢华,对于丝绸的需求极大,这么多年,不仅仅是商人,就是海关都靠着这个赚了不少银子。”
  “时间久了,他们自然是觉得太贵了,可是这天下最好的丝绸就是在咱们大清,他们如何能够找到更便宜,但是质量依然那么好的丝绸?故此,在同治年间,就已经有法国商人陆陆续续朝着咱们买这个织布的机器,预备着自己织。”
  “预备着织什么?”恭亲王有些心不在焉,随口反问了宝鋆一句。
  “自己来织丝绸。”宝鋆耐心地说道,“这么多年下来,他们的工艺倒也还算不错,渐渐的应付他们国内寻常的客商,已经是足够了。”
  宝鋆这是春秋笔法,不是法国人的工艺不错,应该是说大有成效,大有进步,法国把手工的织布机引进到巴黎之后,再用内燃机把手动变成了机动,这样的话,纺织丝绸的速度自然是一日千里,只是大部分的丝绸织造快是快了,但是没什么花纹,较为朴素,可除了江南苏州、江宁、杭州三处内务府官造的丝绸是尽善尽美,极为华丽法国人就算拿去也仿造不出来之外,但这寻常的织造厂还是较为低级的产品,这样价格来说,就被迫让法国人出口的价格压低了。精品还是那么贵,但是普通出口到法国的丝绸渐渐的卖不动了。
  国内的丝绸商人自然是怨声载道,海关是户部管着,出口的税收银子少了,宝鋆在户部自然就要跳脚担心,昔日这个胡雪岩要成立蚕丝协会,这第一个宝鋆还是想着他能够帮着国内的丝绸出口,第二个,自然也是胡雪岩十分上道懂事。“可是无论他们的技艺如何进展,说一千道一万,他们最要紧的原材料还是在咱们的手里!”
  “你说的是蚕丝?”恭亲王终于跟上了宝鋆的节奏,追问道。
  “正是。”宝鋆傲然说道,“天下这十之八九的蚕丝,都出自咱们中国,而中国蚕丝,十之八九出自苏杭嘉湖一带,没有咱们的蚕丝,他们就是无米之炊,什么丝绸都织不出来。胡雪岩这个人的脑子很灵光,抓时机也很准,蚕丝出口的商家实在是太多了,各自竞相降价出口,不仅伤农,更是让洋人白白得了便宜,胡雪岩成立这个蚕丝协会,这一两年来,没有什么大动作,只是把江南一带的蚕丝出口商人都揽了进来,这也是借着户部的招牌来狐假虎威了。”宝鋆隐隐有些后悔,户部亲自批准的金字招牌自然是极为有效的,没有进入这个协会,缴纳一定的费用,是不许出口蚕丝的,这样一下子就把蚕丝行业尽数统领了起来,不过胡雪岩为人十分谦和,前几年和外国人打交道,也不会是仗势欺人,用蚕丝协会来压制洋人,哄抬价格,故此相处的还算融洽,可是接下来,就不是和以前那么和善了。事实证明,胡雪岩的野心根本不会放任他掌握大杀器而不运用。


因顾惜朝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