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礼仪利益(二)


  四方馆外早就已经驱散了所有闲杂人等,开玩笑,怎么可能让泥腿子们见到大南皇帝陛下这样毫无体统的跪在四方馆外?更别说人五人六的大臣们了。
  “请上国天使大发慈悲,救越南黎民百姓于水火之中!”
  四方馆外除了众人的呼喊声之外静悄悄的,不一会四方馆的大门咿呀打开,穿着锦鸡补服的鄂格大步走了出来,看到了众人跪在门前,不免皱眉,他对着阮文祥说道,“首辅大人,你这是何意啊?”
  阮文祥磕了个头,“升龙府陷落,我越南无力抵抗法人侵略,请上使大人救我越南上下!”
  鄂格摇摇头,侧过身子避开了阮文祥的行礼,“越南上下真当我是一言退万兵的神仙?是不是要让我拿着钦差仪仗前往升龙府和法军对垒?”
  “绝无此意!”阮文祥连忙解释,嗣德帝恸哭不已已经瘫坐在地上,阮文祥扶住了嗣德帝,对着鄂格恳切地说道:“请上国天使传书于国内,请天朝速速发兵,解救越南!”
  鄂格眼神微微一凝,没想到这些越南人今日摆了这么大阵仗出来,就是为了这样捧杀中国?出京之前西圣就再三强调,决不可擅开边衅!越南人心里怎么想的,鄂格清楚的很,他是道德君子,却不是傻子。
  无非是驱虎吞狼之计罢了。
  鄂格摇摇头,“我乃是理藩院侍郎,非兵部侍郎,亦非军机大臣,发布发兵我说了不算,再者我此番来是问责于法人,外交之事也非我之职责,之前我押上中华尊严体统在岘港拦住法人进攻顺化,这已经是仁至义尽,别的事情,岂能再烦于中国。”鄂格欲转身离开,却被嗣德帝拉住了朝服的下摆,“请上使救命啊。”嗣德帝虚弱地说道,顺化五月份的天气,太阳已经很毒辣了,嗣德帝的嘴唇发白,“越南国无用,先失去了南圻,如今又让法人占领了北圻,接下去若是法国人南北夹击,顺化城必然是也要沦入法国人之手,这三百里江山我虽然舍得,却是不舍得和中华的父子之情啊!”
  嗣德帝今日可把自己的演技发挥到了极致,居然连父子之情都说出来了,鄂格果然大为受用,虽然他和之前所说的决定毫无变化,但是他的态度缓和了起来,和阮文祥一起拉了嗣德帝,“殿下,您也是饱读诗书的,必然是知道古人的一句话,自救者,人恒救之。越南也是藩属里面第一等的强国,为何见到了法人就腿软了?”鄂格直截了当的指责越南人抵抗法国人不得力,还想天上掉馅饼,“如今越南自己没有对着法人动手,怎么能够指望我大清会施之援手呢?”
  “越南并非没有对法宣战,只是旧年屡次战败,国内无兵可用,就连驻守王城也不过是数百兵丁,就连昔日的政变也是靠着黑旗军……啊,黑旗军!”嗣德帝突然想到了这根救命稻草,“上使说的是黑旗军?!”
  鄂格摇摇头,“贵国国内之事,本官不会干涉,国王你要用何人,与本官无关,不过您放心我来越南就是为了正本清源,明确中越之藩属宗主关系,只要法国人一日不退出越南,本官绝不会返回中国!”
  ……
  刘永福阴着脸放下了手里的诏书,这是顺化府下达的嗣德帝的亲笔谕旨,把之前顺化平叛的功劳这次发给了刘永福,从三宣副提督转正,变成了正经儿的提督大人了,又有了一个爵位,一等男,这算的上下血本了,要知道越南对于爵位这个事情是十分谨慎的,极少将爵位赐给阮姓之外的外人,更别说一个中国人了。
  “国王这是要和法国人一起把我放在火上烤啊。”刘永福感叹道,他的额头上都还有一点血迹,这是在升龙府攻防战上被流弹擦伤的,他一头从女墙上滚了下来,守城的黑旗军吓的什么一样,以为刘永福阵亡,乱了军心,这才兵败如山倒,一下子就把升龙府让给了法国人,“法国对我发出了悬赏令,嘿嘿。”刘永福站了起来,望着厅外的天空,艳阳高照万里无云,十分闷热,“想不到我刘某人的头颅居然还值十万法郎。”
  边上的保胜城管带杨著恩沉声说道,“法国人好恶毒的计谋,悬赏令一下来,世人都以为我们黑旗军才可以和法军对抗,现在国王又下了谕旨,虽然没有明说要求出兵,不言而喻,已经把我们当做了救命的稻草,指望着我们和法国人拼命呢。”
  “我从中国出来,第一自然是被冯子材赶出来,无法在广西立足,第二也存了在越南这里立一番基业的心思,既然在中国无法立足,那么咱们帮着越南人打工,剿灭一些叛贼,这倒也可以,可如今他就想拿着这点什么男爵就让我为越南卖命?这是不可能的事儿。”
  “背井离乡原本已经是无根漂泊之人,若是将来在这里伤了元气,何等滋味,想必越南国王是不会帮忙体会的。”刘永福,“如今却是骑虎难下,不少越南人已经来求过咱们了吧?”
  “是,特别是越南的商人,原本从升龙府出海的货物要不被查封,要不就是被课以重税,没办法维持下去了。”
  “我们客居此处,还是不能不顾及民心啊。”
  “可咱们的军备不够啊,就靠着陈文定送来的东西,也不够和法国人拼的。”杨著恩担忧地说道,“北圻各地把那些火枪分分,到咱们的手上,也没剩下多少了。云南那边,虽然现在没有禁止商贸往来,但火枪这种东西,商人们是不敢运出来的。而且现在商贸往来也少了,税收比上个月低了四成,算起来原因就是红河那边升龙府的贸易路线,断了。”
  刘永福犹豫不决,“我现在若是挡在前头,只怕是吃力不讨好,老杨,你是知道我的心思的,若是能够靠着这点子功劳归国,我二话不说绝不推三阻四。”
  落叶归根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想法,刘永福有这样的心思也不奇怪,杨著恩叹了一句,他是很不看好刘永福这种想法的,却不好直接说什么,只是说道,“军主,可不是谁都有翼王那样的福气的。”
  刘永福默然,“罢了。”他似乎苍老了许多岁,“就在这越南熬着罢了。”
  两个人相顾无言,过了一会,亲兵急匆匆的前来禀告,“河口那里来了一批人!好像是官面上的,求见军主。”
  “官面上的人?”刘永福惊讶地说道,“什么人?他们带了什么?”
  “是一个吏部的主事,姓唐!还带了好几车的军火,火枪和火炮!”
  “什么?”刘永福站了起来,对于来的人是官面上的,他丝毫不觉得惊讶,同治年间开始洋务运动之后,云南的官办企业身上都有几品的官身,经常借道保胜城前往越南购买物资,这是寻常的事情,但是这军火,就令人费解了,刘永福心里百转千回,“叫进来!”见到亲兵转身而去,又连忙吩咐,“客气点!”
  来的人自然是吏部候补主事唐景崧,只见他穿着一身青色的长袍马褂,头顶一个六合帽,见到了大马金刀坐在正厅上的男子面无表情的看着自己,就知道必然是这次所行的目的所在之人了,唐景崧面上带着微微的笑意,心里却提高了警惕,他朝着刘永福做了一个长揖,“灌阳唐景崧拜见提督大人。”
  唐景崧是个聪明人,知道这个时候不能用官面上的身份来行礼,若是用官职行礼,这就是丢了朝廷的颜面了,毕竟刘永福的黑旗军还是叛军之属,刘永福站了起来抱拳还礼,“不敢当唐兄的提督之称,刘某见过唐兄,都是广西老乡,何须客气。”他朝着边上一让,“唐兄请坐,看茶。”
  亲兵送上了茶,唐景崧喝了一口,眼神一亮,“好茶,有桂花和梅花的香味,桂花馥郁,梅花清冽,却不能掩盖茶叶原本的清香,是咱们广西的桂雨梅香!”
  “唐兄是识货的。”刘永福笑道,“一喝就喝出来了。”
  “我来保胜城之前,在两广总督曾大人那里也喝到一次,这茶不是难得的东西,却是要机缘巧合才喝的到,曾大人起居八座,自然什么物件都是顶好的,不过相比较之下,还是刘大人这里的桂雨梅香最好。”
  刘永福眼角一跳,杨著恩不悦的冷哼了一声,显然他们对于曾国荃的观感是十分差的,曾国荃号称曾剃头,剃的可都是太平军的人头,“我这里的东西哪里能比得上曾总督哪里。”刘永福冷然说道,“唐兄说笑了。”
  “不是说笑。”唐景崧把盖碗放在了一边,笑着说道,“曾总督不是广西人,是喝不出这桂雨梅香的味道的,再好的桂雨梅香在他那里,也仅仅是茶叶的一种,在曾督的心里,大约还比不过海内的名茶,类似铁观音碧螺春狮峰龙井此类,而在提督大人这里,能用家乡的茶叶来招待唐某,唐某足感盛情,只是不知道提督大人心里,是不是怀念家乡?要知道梁园虽好,到底是非久留之地啊。”
  刘永福避而不答,反而问唐景崧,“唐兄带了这么多的火枪火炮到保胜城是做什么?”
  “是送给提督大人的。”唐景崧说道,“提督大人现在想必是为了军备的事儿发愁,所以我自作主张,代提督大人从曾总督哪里讹了三百支德制火枪,十门虎蹲炮,尽数解到保胜城,提督大人请叫人都收了吧。”
  “这是何意?”刘永福说道,“我虽然缺军备物资,却没有伸手讨要的道理,何况……”
  “何况和朝廷也不太对付,是也不是?”唐景崧收起了脸上的笑意,平静地说道。
  “是,所以兄弟我有些疑惑,这些火枪是什么意思?”
  “自然送给提督大人的,所谓好马配好鞍,宝剑送英雄,这样的好火枪,自然要送给提督大人这样的英雄,黑旗军这样的劲旅才好使用,想必提督大人得了这些火枪,也不会要攻打进河口的。”
  刘永福低着头沉默不语,过了一会才抬起头来,“唐兄,兄弟是粗人,以前没有读过多少书,但多少也知道老辈的道理,俗话说无功不受禄,您有什么吩咐,直接说就是,若是兄弟能做得到的,自然是二话不说,拼了老命也要去做的;若是做不到,兄弟也决不会白拿人家的东西,黑旗军虽然穷,骨气还是有些的。这样不明不白的把东西送来,我倒是有些疑惑了,请划个道下来吧。”
  “好,提督大人是个爽快人,我自然也不能藏着掖着。”唐景崧站了起来,“今年正月,我上了个折子,奏请朝廷将黑旗军收编,纳为己用。”
  “什么收编!”杨著恩喝道,他站了起来,满脸怒火,“就靠着这么一点子火枪火炮就想把我们招安吗?”
  “先听在下说完,我说,黑旗军久在越南,熟悉本土人情,若是两方既往不咎,将黑旗军招安收编,用之对付法人,即可收之奇效,且可避免中法直接开战,超脱战外,更为便利。”
  “我与朝廷隔阂已深,一个逆贼的称呼是逃不了的,如何能够相信朝廷不是坐山观虎斗或是渔翁得利之举?”刘永福冷笑道,“如今中国财源滚滚,不差钱,自然一点点的火枪火炮不算甚么。再者我虽然居于保胜城,但也知道朝廷现在和法国人热乎的很,黑旗军算不上什么虎狼之师,不值得别人惦记。”
  “我就知道双方隔阂甚深,所以我请缨自己前来保胜城,一来送东西,二来呢,我也是当做特派员前来沟通协调,第三,是最最紧要的一件事。”唐景崧从胸前掏了一本折子出来,“是要把西圣她老人家朱批带给提督大人您瞧一瞧,看看她老人家是怎么个说法的。就在第一页。”
  刘永福摊开了折子,朱红色的笔迹清秀坚定:“天朝宽大为怀,凡我华夏子孙,但能御外侮,卫国疆者,不计前嫌,和衷共济,皆是中国的好子民。”


因顾惜朝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