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6章 一波又起(二)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4248
“一些荷兰人的后裔,不可能在南部非洲翻出什么大波浪来。”爱德华笃定地说道,但是随即又有些可惜,“我回国的路上本来的计划是去南部非洲访问的,但是这样一来,我就没有办法见到好望角了,真是遗憾,我一直想去见一见那里的。”
慈禧太后的眼神闪烁了一下,“一些小的叛乱想必不会有什么问题,好望角还是可以去的嘛。他们应该是在内陆里吧。”
“话是这样说没错,但是我到底也是英国的亲王,不能在叛乱的地方找乐子。”爱德华摇摇头,惋惜地说道,“也只好下次再去了。”
“听说好望角是看遍了大洋里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之后,遇到了一块陆地,才取了这样的名字,意思是好运,爱迪,你出发回英国,一路都要好运。”
慈禧太后当然是真心实意的这样说,不管两国关系如何,她和爱德华如此投契,一定不是因为国家的利益,当然,在中国的时间,两人因为国家利益而闹得有些僵,但还是一笑泯恩仇,重新成为好朋友,大约如果再有国家利益的冲突当前,两人还会继续闹翻,这是心知肚明的事情不需要明说的,所以自然需要珍惜现在还存在的友谊,“当然。”爱德华抚胸鞠躬,身后的大臣们一起鞠躬行礼,这是英国人在中国之行中最有礼貌的一次表示,中国大臣轰然,显然对于英国人的回礼十分满意,“我也希望您能一直好运。”
爱德华背对着码头,还想说什么,突然后面传来的一声汽笛声打破了原本肃穆宁静却又十分感人的现场,慈禧太后越过爱德华的肩膀,看向远方,眼中的情愫顿时被喜悦的光芒替代。
巴扎利注意到了中国的官员似乎有了骚动,对着海面上什么东西开始有了兴趣,并且伸出了手指指点点,巴扎利绝对有些不对劲,未曾开船,怎么会有汽笛声,而且汽笛声一阵阵的响起,他转过身看到了港口外的海面上,看到的场景却让他惊呆了。
爱德华转过了身子,看到了港口外面慢慢驶入了一艘巨大的军舰,看规制应该是七千吨的铁甲舰,爱德华看到了上面的旗帜,是中国的黄龙旗和德国的国旗一起飘扬,他顿时就明白了这艘船是那里来的。
当然是德国给中国制造的那艘七千吨铁甲船。
他转回来,“茜茜。”他对着慈禧太后说道,“你是故意安排在同一天吗?”
“是的。”慈禧太后笑道,“不过你别误会,这不是针对英国的,我只是想顺便来看了一看花了大价钱的军舰是什么样子,如果不是借来送你的机会,我肯定是来不了的。”
爱德华微微一笑,“你言不由衷,没看到你的官员们是多么激动吗?”
那艘慢慢驶入港口的铁甲舰也如同和印度舰队的超级铁甲舰一样恢弘霸气,铁灰色的船身一望望不到编辑,巨大的白色烟囱冒出滚滚黑烟,船舷上那些泛着黑光的炮管林立,也不知道如何,交头接耳之中大家知道了这艘是中国人的军舰,原本鹌鹑一样缩在一边的北洋水师,似乎也来了精神,所有中国的军舰都鸣笛示意,表示对于新成员的欢迎。
那艘船缓慢的靠近了码头,一样的遮天蔽日,一样的威武庄严,一样的暴力可怕,巴扎利等人神色各异,但是中国人的脸上都是一副激动的表情。
“你看!”一个翰林不顾体统的指着七千吨的铁甲舰上飘扬的黄龙旗大叫,“是咱们的船!”
“德国人给咱们造了一艘大船,看着和英国人的差不离儿!”一个看到英国人巨型舰队而十分沮丧的兵部员外郎突然似乎被打了鸡血一样,来了精神,他哈哈大笑,但是谁也没有指责他,特别是管着今日礼仪的御史自己都看着那艘军舰目瞪口呆,无暇顾及别人,他不顾体统的拉住了兵部侍郎,“侍郎大人,你瞧见了没有,这可是七千吨的铁甲船!”
“比英国人的还大一些!”一个御史大声嚷嚷,“还要新一些!”
人人都洋溢着得意的表情,之前来迎接爱德华的翰林和御史回去宣扬英国人军舰之胜,北洋水师难以匹敌,众人都是不信,如今倾巢而出,大家都知道了英国的军舰容貌,且不说别的,寻常人也不懂军舰,只是瞧见了样子大小,就知道英国人的水师实在厉害,北洋水师不够份。
这么多年的水师办下来,居然还不够英国人一个印度舰队!这样的心思,自然谁都是冷了。
可这样七千吨的铁甲舰一来,似乎大家原本极为低落的情绪又起来了。
礼部侍郎学庆朝着彭玉麟拱手贺喜,“北洋水师有此大舰,实在是雪帅之幸也!”
彭玉麟拱手还礼,“并非雪琴一人之幸,而是我大清,我中国之幸也!”
大家无人不兴奋,也不知道是谁喊得,大家复又跪了下来,“万岁万岁万万岁!”
起初当然是自己喊自己的,毫不整齐,喊了几次,大家就都整齐了起来,伴着汽笛声气势惊人,“万万岁!”
“好了,爱迪,你该出发了。”慈禧太后仔仔细细的打量了那艘船,长长吐了一口气,对着爱德华笑道,“我迫不及待要去军舰上瞧一瞧了。”
爱德华一行搭乘着离开了,港口内空了不少,北洋水师派了几艘二千吨的铁甲护送爱德华离去,慈禧太后站在罗盖伞之下,对着边上的恭亲王笑道,“若只是看面子,见到了英国人不悦的表情,倒也值得了。”
恭亲王笑而不语,倒是宝鋆凑了上来,“的确是值得,花了这么多银子,终于淘换了一艘和英国军舰能够匹敌的七千吨军舰,中国海域,若是英国人还是想来就来,想走就走,想必是没有那么容易了。”
“配蘅公这话说的在理。”慈禧太后笑道,“走,咱们一同上军舰瞧一瞧。”
新到的军舰上士兵们肃穆站立,朝中重臣陪着慈禧太后参观了大约一个时辰,这才下了船,士兵们这才有了喘气的功夫,几个中级士兵官围在一块,“我的天。”一个浓眉大眼的年轻人激动地说道,“西圣她老人家居然上了咱们的船!”
“咳咳,钟卿,说的是什么呢?”边上一个眉目细长,皮肤白皙,容貌俊美的三十多岁男子假意咳嗽了几下,“什么是咱们的船?明明是北洋水师的船。”
“是的是的。”被称之为钟卿的人连忙改口,“那么北洋水师的船自然也就是西圣她老人家的船,只可惜没福气,我知道那个柳亨,福气实在是大,不仅仅是见到了西圣,更是天语褒奖,这才从戎投军,如今虽然在南洋水师之中位置不高,可人人都说他努力学习也肯吃苦,将来必然是栋梁之才,可惜啊,咱们没福气,没能和西圣当面!”
“那你这个福建子,怎么不在南洋水师?”另外一个中等身材的男子狡黠地说道,“那里可离着你家近些。”
“都是为国效力,自然要选一个最好的地方,北洋水师建成的早,军舰人手都是极好的,我就是知道南洋不如北洋,这才要来北洋当差,方能趁我心愿嘛。”
“只怕你水土不服,上了北洋的船,就下不去咯。”
“这话说的,咱们搞水师的,自然就是以船为家。”那个钟卿笑道,“一直呆在北洋这艘贼船上不下去也是极好的。”
“这话我可是要说给提督大人听了,什么贼船!”边上一个拿着绒布擦拭望远镜的人对着钟卿笑道,他的皮肤黝黑,额头上有几个伤疤,“好你个林永升!我把这话说给提督大人,瞧一瞧提督大人会不会给你打板子!”
林永升哈哈一笑,“你这个老黄啊,真是憋着坏水呢!”
两个人嬉闹了起来,边上一个一直未曾说话浓眉大眼,鼻梁挺直的年轻人放下了手里的英文书,上面画着许多罗盘和机械图,“好了,你们可安静些,这会子人可都还在码头上,若是被听到了可不好,咱们都是英国留学回来的,这德式的军舰虽然德国人帮着咱们练了些日子,也是咱们从德国开回来,不过德法不同建造模式,咱们所学的,毕竟还是不同,这会子也不是玩闹的时候,还是老实些吧。苏伊士运河里面,咱们受的耻辱可是够多的了。”
“是嘞。”听到了苏伊士运河五个字,林永升和另外一个人顿时消沉下来,原本脸上的跳脱之色隐去,取而代之的是隐隐的悲愤之色,几个人都沉静了起来,窗外的声音就传了进来,“呜呜呜~”汽笛呜咽,夹杂着海鸥的鸣叫之声,突然之间,来了一阵急忙的脚步声。舱门被打开,走进来了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他留着一点点的短须,双目有神,走了进来环视众人,“好了也不用去别的地方找了,快快快。”他拍着手,“都给我下船去!”
“总兵大人。”大家都站了起来,那个拿着书本劝大家学习的人开口说道,“怎么突然又要下船?”
“废话这么多!”那个总兵大人喝道,“快着点,西圣召见!”
大家一阵激动,别的却没有什么,只有那个林永升惊呆了手里的羽毛笔直接“趴挞”一下,掉在了地上。
大沽口港口边上的一处房子里,旧年慈禧太后访英归国,也曾在这里暂时休息,北洋水师大小官员各船管带等人都已经候在下面,过了半盏茶时分,一个小太监拍着手出来,谦恭的问道,“那些个是北洋水师新到德国铁甲船上将官?”
那个被林永升等人称之为“总兵大人”的中年男子上前一步,“威海镇总兵,北洋水师左翼都统丁汝昌带各将官在此等候。”
“好的很。”那个小太监点点头,“丁大人,您带着人一起进来吧,西圣爷要一体召见!”
“公公。”丁汝昌为难地说道,“今日未曾准备面圣,大家伙都是穿了船上的号服,朝服未上身,这样面圣,怕是失仪啊。”
小太监看了看他身后的那些穿着号服的水师将官,“这么说也是,不过这事儿我做不了主,您先进去,里头我们老祖宗和彭大帅都在,该怎么办就请问他们吧。”
丁汝昌应了一声是,和身后的几个人一起进了小楼,门厅的位置里头,彭玉麟和李莲英正在说话,转过头就见到了丁汝昌等人,“禹先,你们来了。”
“大帅。”丁汝昌指了指身后的那些人,“大家伙可都是穿着号服啊。”
北洋水师的号服是石青色的中式马褂,袖口宽6寸,腰摆紧小,袖口、领口、衣襟、下摆都装饰有传统的镶边和云头图案,夏季用黑色绸缎制成,其他季节用黑绒布。配合这套制服,着装时军官还必须腰束皮带,携带指挥刀。当然今天要御前面圣,自然是不能带刀了。
“李公公,您看?”彭玉麟问了问李莲英的意思,“若是让西圣等着,怕是不好。”
“西圣她老人家最是仁心仁德,不会在乎这些繁文缛节。”李莲英笑眯眯地说道,“今个也是临时起意要召见归来的将官,只要大家礼数恭敬,她老人家是不会怪罪穿什么的。”
“如此就好。”彭玉麟点点头,“今个西圣能够召见北洋水师的将官,实在是北洋水师之无上尊荣。”他转过头看着几个人,“都给我小心着点,御前失仪的话,可就别想上这艘七千吨的铁甲舰了。”
大家噤若寒蝉,袖着手站着,一群人站在楼下等候了一会,楼梯口和转角处站着几个太监,小楼外又是许多侍卫密密麻麻的,可见关防甚严,过了一盏茶的时分,楼上这才下了一个贝子补服的年轻人,他满头大汗,脸色还有些惶恐,李莲英见到此人,喊了一声,“凌贝子爷。”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