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9章 偶现麟角(三)


  “何谓同而不和?从来只听说过和而不同。”
  “同而不和,自然说的是秉政者之心,自然是相同的。”胡林翼回答道,他正在自己的小花园里头,和兵部尚书江忠源对弈,边下了一个白子,他边说话道:“都是要发愤图强的,只是这手段就不一样了,手段方式不一样,这自然就有了争斗,若是派别一样,这争斗少了些,若是派别不一,党争就出来了。”
  “芝翁,以为如今朝局如何?”
  “朝局,也就是这样,一潭死水,若论好戏,前些日子那些好戏,是不会再有了。”胡林翼说道,在天元下了一个子,“这朝政,底下的人看来,似乎都是风云变幻,你争我夺的,斗来斗去十分精彩,可咱们都清楚,朝局日复一日,都是这样的平淡死板无聊,偶有新鲜之事,也只是沉溺在寻常的琐事中,激起一点点水花,随即消弭不见,再也不为人所重视。”胡林翼眼看棋局要输了,随即就住手不下,只是捏着一颗棋子把玩,“本朝新鲜之事最多,可如今大家似乎也是习以为常,提不起什么兴趣咯。”
  他把那可棋子丢回到盒子里,站了起来,对着水边的落叶看的出神,银杏叶子淡黄雅致,铺满了一地,小仆懒散,花园没有及时打扫,倒也别有风韵,“芝翁,说起来,这朝政自然是要归皇上亲统的,昨日皇上垂问于我,问兵马粮草如何,我据实报之,皇上似乎有兴兵西疆之意。这事儿……”
  “这事儿,皇上一个人做不了主。”胡林翼说道,“我知道你的意思,无非是说王侍读那一日上的折子,在朝野颇为轰动,这是皇帝的意思没错,可王侍读为人谨慎,这折子里头说的清楚,‘浩罕之国乃是天朝藩属,切不可轻易弃之’并没有说一定要动武,曾纪泽已经去伊犁了,想着一言退雄兵?这曾纪泽身上的担子可就大了。”
  “这事儿难得很啊。”江忠源摇摇头,“俄罗斯人若是有如此和蔼知礼仪,就不会日夜想着要侵吞邻国领土了,若是能让俄罗斯人退出西疆,已经是万幸,毋庸复论浩罕复国之事。”
  “这是没错。”胡林翼点点头,“恭亲王所虑之事,也有道理,与他国交战,不可轻开,这不同于平叛,谨慎些也没错,可王侍读的折子里头。”胡林翼苦笑,“这礼仪、利益说的清清楚楚,叫人心动,朝野有了议论,也是正常,我这心里也是犹豫的很啊。”
  “这里头一句话我倒是极为欣赏。”江忠源笑道,“为政之道不可只察银钱之利,更需跳出俗务,体察总政,利国为先。”
  “是啊,一言搅动风云,这个王庆琪不简单啊。”
  “是皇上夹带里的人,自然是错不了,再者,也是两榜进士出身,这翰林华选,又是极为通透,知晓洋务之事,将来的前途必然是飞黄腾达的。”胡林翼笑道,“如今科举尽数选的是新式人才,再过几年,咱们这些老家伙,可就没有立足之地咯。”
  “您太过谦虚了。不过话说回来,芝翁,您说,这军机处会补谁呢?”
  “怕是沈小山吧,他已经从上海出发进京了。”胡林翼笑道,“他可是恭亲王的智囊啊,恭亲王如今也知道没有谋主的缺陷了,自然要努力运作沈小山入京。”
  “可曾督也在三日前入京,这时候怕是已经陛见了。”江忠源说道,“论起资格,怕是曾督更为适合吧。”
  “恩?”胡林翼转过身子,看着江忠源,“这是你的意思?还是曾督的意思?”
  “是我的想法,怕也是湖广子弟共同的想法。”江忠源原本是不苟言笑之人,这时候脸上也露出了一丝笑容,只是笑容有些不自然罢了,“论功勋,论资历,曾督乃是朝中第一功臣重臣老臣了,历任多省巡抚,又是连任两江直隶总督,论资格,自然是够够的,再者皇上怕也有此意,不然如何能独独宣召曾督入京?”
  “可如今帝、王相争,入军机,怕不是好时候啊。”胡林翼喃喃说道,“我自然是愿意曾督入京的,在地方上再有威势也是藩镇而已,如何能比得上国朝宰相呢。”
  江忠源正准备说什么,胡林翼的亲随走了近来,“老爷,军机处来人,请老爷入宫议事。”
  “哦,你去准备马车,来人说了什么事儿吗?”
  “说新疆总督下令团练攻打在伊犁河边上驻扎的俄罗斯骑兵,已经打了几次了。”
  看了新疆来的紧急军报,皇帝脸上表情变化莫测,他想了想,告诉了坐在自己面前的曾国藩,“曾督以为如何?西北和俄罗斯人起冲突了。”
  陈胜文把折子递给了曾国藩,曾国藩起身拿了那折子,翻来细细一看,电报甚短,寥寥数字,似乎是轻描淡写,但却在这个时候注定要掀起不少波澜。
  曾国藩想了想,把折子递还了回去,“总督之职,原本就有军事之用,左督镇抚新疆,新疆不必内地,未有成建之基层制度,我观新疆屯田开垦,收集各部青壮之法,颇为可行,可推之西北、西南诸部之地。”
  皇帝不悦的问道,“那这俄罗斯之事呢?”
  “俄罗斯人狡诈凶狠,但也越不过新疆去,皇上尽可放心。”曾国藩回道,“国朝虽然不宜出动大军和俄罗斯人对战,但是,却不可不表自己的态度,以施恩于天下藩属,这原本就是难以两全之事,可如今左督行止,倒是给皇上解决了这个难题。”
  “这话怎么说的?”皇帝来了兴趣。
  “俄罗斯人此兴兵于中亚诸汗国,并非用举国之力,只不过是土耳其斯坦总督座下一将军率领着哥萨克骑兵出战而已,浩罕汗国枉费有十个回兵不及一个浩罕人的声誉,就这样差点亡了国,俄罗斯人亦非是倾国之力,中国亦不用如此,臣在京中也听说了,许多人上折子,要求十二镇再出玉门关,而与俄罗斯人对垒,且不说银钱花费之问题,就说这十二镇组建以来,西北之地已经盘桓了数年之久,军心怕是极为厌恶西北了,若是这样为了一藩属而劳费大军,军心必然有所怨言,从而影响战绩。”
  “你说的很有道理。”同治皇帝说道,“朕亦是担忧,所以不知如何处置。”
  “圣心早就有了定论。”曾国藩笑道,“何须来问臣,皇上见了左督的折子,不发一言,不就是有定论了吗?既然是地方之事,由着地方去办就是,左宗棠此人,臣甚是了解,为官从来不避事,且老成谋国,一定会处理好此事,且不说能不能帮着浩罕复国,若是能让俄罗斯人在夷播海一带不得安稳,这就极好了,更不用说,能将屯田练兵之事更为完善,促进新疆之发展了。”
  皇帝点点头,若有所思,“那就是让左宗棠去处置?闹些小风波也是无妨的,大动干戈,似乎也不妥当,外交上总理衙门派人去交涉,左宗棠这样时不时的弄点事儿出来,想必俄罗斯人也不会觉得中国无人,这样甚好。”
  “是,圣明无过皇上。”
  “哪里是朕圣明,是曾督你看的透彻。”同治皇帝笑道,“那浩罕国主上折子说请中国助其复国,你以为如何?”
  “既然浩罕国主在国内,这俄罗斯人就永远不能名正言顺占了浩罕。”曾国藩说道,“臣以为,若是让浩罕国主入京好生待之,等他见识了中原盛景,在京中常住,怕是要乐不思蜀了,将来中国若有图谋中亚之事,此人养废了反而不美,臣以为放在新疆,让左宗棠管着,让俄罗斯恶心一番也是极好。”
  “你说的不错。”皇帝点头赞许笑道,陈胜文进来打了个千,“议政王和军机大臣都到了。”
  “让他们在外头先候着。”皇帝吩咐到,陈胜文略微带着为难应了下来,曾国藩眉毛微微一动,皇帝又问他在直隶总督任上的事儿,曾国藩昔日处理天津教案之后,就转任为号称疆臣之首的直隶总督,“为官避事生平耻”这是他一贯的准则,到了直隶之后,劝农桑,兴洋务,又依托天津港口之便利,在海河和沿海一带大兴手工业和轻工业,将口外的羊毛运到这些地方进行加工,然后在国内售卖的沿京杭运河南下,外售的就地整装打包送到天津出海。又大力开拓滦平煤矿,更借交通部新建铁路的东风,欲将滦平、天津、保定、京城练成铁路网,其心勃勃,却不失实干之意。
  “听说你在保定,也新建了什么研究所,这是做什么的?”
  “臣昔日在金陵,有中国学者和工匠,自主研发了内燃船只,之后又参照西洋最新的技术,连续建造出了不少款式的铁甲船,这为江宁轮船招商局的船只来源,这船只虽然不能用作军用,但是纵横长江,运货运人,都极为方便,臣想着,中原并非无能人,若是精通洋务之人,有了时间,又不虞有生活之忧,必然会有不输于西洋之技术涌现。”
  “这极好,皇太后从西洋也收罗了许多洋人的学者来,和曾督你的意思也是一样,这研究所,在直隶要好好办下去,若是缺了银子,就从朕的内库里头拿。”皇帝豪爽地说道。
  “如今这银钱倒是不缺,只是,这闭门造车到底不算是明智之举,太后带回来之学者,若是皇上能匀几个到保定,这直隶技术必然是无忧的。”
  皇帝摆摆手,“这就别指望了,那些学者皇太后视若珍宝,刚刚带到京城,就放到西郊的皇庄里头,好吃好喝的招待着,那个皇庄日后就作为他们的住所和授课之地,同文馆学习理科的人,都要去进学,他们提出的意见,皇太后没有不应允的,内务府有个太监扣了一点银钱,就被打发出去了。那里还能匀给你保定呢,趁早别提吧。不过你那里既然有意学习,不妨派遣人进京学习,两江浙闽上海都知道了这个好消息,准备派人入京了。保定近在京畿,可不能落后于人哦。”
  过了一会,曾国藩到底是顾忌恭亲王等重臣在外头候着,就自请退下,皇帝点点头,“你就在京中休息几日,见见湖南老乡,亦是极好,皇太后得了你进的辣椒酱,倒是觉得不错,说不定什么时候要见你,你先候着吧。”
  曾国藩退了出去,恭亲王等人进来,除了恭亲王外,其余人都大礼参拜,皇帝摆摆手,“都起来吧,是为了新疆的事儿?”


因顾惜朝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