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7章 洞在清溪(四)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3761
胡林翼看着众人,就单单少了一个朱学勤,恭亲王说朱学勤去通政司盯着消息,免得错过了什么不该错过,如今电报发展起来,天津的消息除了官员正式的折子以外,及时性的消息都用电报发送,消息虽然便利了起来,可军机处的事儿又多了,都要有人安装在通政司盯着消息,免得有什么消息太后知道了,军机处的还是睁眼瞎,这几日天津局势十分混乱,瞬息万变,恭亲王这举措极为适时。
“这天津的局势前几日到底又坏了。”文祥叹道,“曾国藩的八百里加急。”其实就是最近一班的火车呈上来的,“有法兰西一位商人的居所,凌晨时候被人偷偷摸摸进去,杀了一家三口并仆役数人,天津的洋人们群情汹涌,到了静海知府处请愿示威,不料在知府门口,有人枪击衙役,群情激愤,说是洋人意图攻占知府衙门,又乱成一片,三人内脏出血,一人腿骨断裂。法兰西天津领事前往曾国藩钦差行辕途中,遭遇土人袭击,所幸只是马车被烧毁。”文祥一样样的把天津的局势说了出来,众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曾国藩虽然是抓了不少人,怕大部分都是起哄之人,这群情之下,也实在难以分辨,那些是主谋,谁是从犯。”
胡林翼继而说道,“在新疆的左宗棠也凑热闹上折子,说天津之事,需严刑峻法方可治之,岂能以妇人之仁对待中外纠葛。”他的折子后头还有许多介绍自己在西疆治理的经验,言下之意,解决纠纷,平息动乱,他左宗棠到底压曾国藩一头。
……
“事儿都查清楚了?”
“差不多都清楚了。”德龄弯腰回道,“有几家王府的人,贝勒贝子等也有几个,事情机密,底下人私下打探过,就这些人。”
太后懒洋洋的歪在炕上,室内的冰放着,十分凉爽,太后有了困倦了,她打了个哈欠,眼眶通红的,抬起手看了看自己指甲上的护甲,今日戴的是两只素银水仙护甲,水仙花的叶子用翠玉,花朵用羊脂玉,花蕊用紫色的碧玺,用在夏天,最是时候了,太后把玩着护甲,一下子拔出来,一下子放进去,“这些人,嘿,内务府办厂子的事儿,我说叫他们上车,带他们赚钱,不信也就罢了,还怕我变着法子问他们要钱,一个个守财奴似的,要藏着掖着,生怕我就花了他们的钱,如今倒是好了。”太后不屑地说道,“看着别人赚钱眼红,倒是生出事端了,真是狗肉上不了台面,还在外头闹这些东西出来,真以为我这内宫里头,连打探消息的人都没有吗?六爷知道这回事儿了吗??”
“还不知道。”德龄说道,“天津乱的很,这消息也实在难得,太后没有吩咐,奴才没有通知六王爷。”
“那就先放着吧。”太后说道,“东西都准备好,什么时候有消息了,再交给曾国藩,如今再让他们得意一下子,洋人死了几个,不打紧,不要出大纰漏就行,最紧要的,是洋人们的官员,外交使节,不要再出问题,我可不想再有一个巴夏礼事件!”
德龄应下来,“奴才瞧着万岁爷这些日子心情不佳,经常在九州清晏发怒。”
太后没有说话,过了一会,才悠悠说道,“皇帝到底长大了,不会凡事都来问我为什么那样做了,德龄,儿子长大了,其实也不是很好,每个人长大了都有自己的心事,不会轻易告诉别人了,我虽然是皇帝的母亲,可也很明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烦恼和心事了,所以,我虽然很想知道皇帝心里怎么想的,可如今,嘿嘿,也不能尽数都明了了。”
德龄只是不说话,依旧低着头,这会,唐五福急急的走了进来,“主子,天津有重要的军情报上来了。”
“拿来。”太后坐直了身子,接过唐五福呈上来的一张纸,打开一看,眼神微凝,“这些洋鬼子。”太后喃喃,“还真敢干。”把那个纸放下,“不过也好。”太后自言自语,“这下不怕他们不服气。”
事情筹备的差不多了,也该一样样落实下去,太后仰起脸,“德龄,你把天津那些人的资料准备好,随时准备给曾国藩,那些人也都监视起来,不许轻易放走了。”
“嗻。”德龄转身退下。
“叫起。”太后吩咐唐五福,“安茜,换衣裳,这些军机大臣,磨洋工那么久,如今还不快出把力?”
军机处这边,朱学勤也带来了最新的消息,这绝对不是一个好消息,从朱学勤苍白的脸上看得出来,“王爷,天津电报,法兰西,法兰西已经派遣了远东第二舰队从法属印度出发,前往中国,现在已经过了南海了!”
恭亲王大惊,刷的站了起来,茶盏打翻,茶水流的满炕都是,“什么!”
军机处等人十分吃惊,胡林翼连忙问道,“消息属实吗?”
“是李鸿章的电报,错不了!”朱学勤哀道,“今天早上已经在福建海域出现了,李鸿章没有军舰,无法阻拦,只能是眼睁睁看着法兰西舰队北上!”
众人的心似乎顿时被人粗暴的挖了出来,再丢到室内放着冰块的青花大缸里头,又痛又冰凉。文祥第一个就是不好,他的身子刚好转,受不得这样的刺激,身子就朝着炕上仰去,幸好被宝鋆扶住,在胸口推拿了几下,这才回过神,第一件事就是说道,“千万不可再起战端!”
恭亲王心里乱糟糟的,站在地上焦急的来回踱步,“法兰西人怎么会如此无礼,突然就派遣军舰北上,他们想做什么?难道又想和咱们打仗了?”恭亲王又连忙叫苏拉进来,“快,去总理衙门,让庆海紧急召见法兰西大使!”
……
总理衙门大堂内,庆海正满脸苍白的看着站在自己面前的法兰西大使,如今的法兰西大使褪去了以往散漫的表情,戴着金丝眼镜的他,眼中露出调侃的目光,穿着一身灰色的燕尾服傲慢的看着庆海,以及一堆总理衙门章京们,“我奉法兰西皇帝,拿破仑三世的旨意,经过议会表决,内阁下发命令:命远东第二舰队开往中国天津,保护本国侨民安全。”
“这……”庆海大吃一惊,走到了法兰西大使的跟前,他欲言又止,但不由自主的摸了摸额头上的冷汗,“公使先生,中国海域乃是中国之领土,天津更是我大清之土地,贵国不经中国同意,就擅自派遣军舰来中国,似乎不妥当吧。”
“我们法兰西人最重视契约自由和平等。”法兰西大使徐徐说道,“我们和中国通商,在中国传教,是签订过条约的,为什么贵国在天津没有好好处置这次的教堂事件,反而让无辜的商人全家死亡,更让我们的领事遭受这样的屈辱,这是完全违背契约精神的,传教自由和通商自由,是写在中法北京条约上的,对于你们官僚的推诿和不配合,让我们的商人和宗教人员时刻处在危险之中,拿破仑三世陛下忍无可忍,所以派出了舰队来保护本国子民,请大人放心。”法兰西大使戏谑的看着惊恐但却无言以对的庆海,“我们会保持克制的态度,就像贵国的曾国藩大人在天津一样的克制。”说完不屑的转过身,就只留给了庆海一个华丽的后脑勺。
……
“总理衙门的事儿,就召见法兰西大使,不好说了。”文祥定定神,“这是外交的事儿,只是扯扯皮,不管用,法国的军舰已经北上,总理衙门这里,要先问问各国的态度!”昔日对着法国人在天津有格外优惠,所以在天津的法人较多,但其他各国之人也不会在少数,“王爷。”文祥咳嗽几声,“要先问问英国、美国、奥匈、俄罗斯等国大使的意思!”
勤政殿的太监来传召叫起了,恭亲王心烦意乱的拿起帽子,“不错,先问问各国的意思,是法兰西一家的行动,还是他们也有这样的想法。”恭亲王想到当年的烽火连天,十分后怕,“千万不可再有当年的兴兵犯禁之事了!”当年的事有肃顺顶缸,现在若是有个不好,顶缸的事儿就轮到自己了。
一时间众人也无暇说话,只是心里在默默盘算得失,一行人默默到了勤政殿外,在殿外候着的时候,李鸿藻轻轻开口喊道:“王爷。”
恭亲王转过身看着李鸿藻,李鸿藻叹了一口气,脸上露出羞愧的表情,“等会出了园子,我就叫李慈铭传信去。”恭亲王挑眉惊讶的看着李鸿藻,这话的意思是,不会再阻扰天津之事了?“形势严峻,和衷共济吧。”
到了勤政殿,还未等大家跪下请安,皇太后的声音就在帘子之后响起,“议政王,诸位大臣,这法国人的军舰居然就这样北上了?是何道理?法兰西人实在是太狂妄了!”声音透着一股焦急的意味,“才安稳这么几年,这洋人又打上来了!”
恭亲王先说话,“太后勿忧,法国人的意思,只是以防万一,为了保护天津的法人,并不是想要和中国开战。”
“外交上冠冕堂皇的话,你们也信?”慈禧太后微怒,“宣宗年间英国人攻打广州,用的也是保护本地英人的借口,洋人最会用这些借口,我只问你,到时候他们到了大沽口,又打上岸,你们是不是又准备着让我和先帝一样,去承德避暑了!”
一群大臣连忙俯身请罪说不敢,文祥见到恭亲王微窘,连忙接话,“总理衙门已经去询问各国使节,先问明各国态度,再做定夺,奴才以为,若是法兰西一国擅自行动,可让各国调停。”
“指望外国人,也不能有什么好的。”太后说道,“他们不可能让咱们白使唤,还有呢?”
文祥在路上显然是想了几个主意,刚才也和恭亲王沟通过了,“请太后下旨,命彭玉麟戒备渤海,不可让法国的军舰轻易入大沽口。”
“准了。”
恭亲王继续说道,“明年购买军舰的合同尚未敲定,奴才以为可以从这个地方敲打法国人一番。”
居然想到了这点,很是不错么,太后心里点点头,脸上却是没露出来,“这事儿,不怕法兰西人恼羞成怒?罢了,且去试试也行,最关键的还是天津的事儿。”太后拔高了声调,“天津的事儿,再不解决,始终是他们的借口,明发旨意下去,曾国藩若是再办不好这事,让他滚蛋,我亲自去天津,给你们收拾烂摊子!”
“这……”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