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4章 九流宾客(二)
作者:因顾惜朝|发布时间:2024-06-29 01:54:59|字数:4927
陈孚恩在摇摇摆摆的轿子里若有所思,“这中堂大人说的似乎极有道理,如今看来,也只能如此了。”等到自家府前落了轿,伴当掀开轿帘,陈孚恩这才停下思绪,抬起头环视府门,见到冷冷清清,不见一个人影,陈孚恩不禁冷哼一声,甩袖子进了府邸。
刚坐下还没坐热乎,丫鬟才奉茶上来,管家用手拿起长袍的下摆,猫着腰拿了一个名刺进来,“老爷,有人来拜。”
“哦?如今我这鬼憎神厌的地儿今个倒是有人来?”陈孚恩嘲笑地说道,“不拘是何人,一概请进来。”陈孚恩懒洋洋地打开名刺,见到里头的署名,忍不住就抖擞了精神,长眉一抖,眼中精光四射,“快,快请进来!”
……
“陈孚恩?”慈禧太后疑惑地挑眉毛,刚刚和太后禀告过引见的杨庆喜点了点头,“是,是他递牌子求见的。”
“恩?”太后点点头,这会子还是午时不到,上午的时刻,慈禧放下看的折子,揉了揉脖子,“叫吧。”太后站了起来,就着安德海的手到了明黄色纱帘之后,安坐下,内奏事处的太监就引着兵部汉尚书陈孚恩进了东暖阁,陈孚恩连忙跪下行礼如仪,“起来吧,陈尚书。”太后的清朗声音在帘后响起,“有什么事儿?”
自从太后垂帘,一应废话也不想多问,按照母后皇太后的话来讲,“日常请安问好的话在折子里都看的腻了,难得和臣工议事,就不要多讲废话了。”这是陈孚恩求见太后,不是太后召见,故太后有此一问。
“太后,微臣请致仕。”陈孚恩伏在地上也不起身,就这样说了一句话出来。
太后长眉一挑,“这话从何说起?”
“微臣原本就是戴罪之身,附逆在先,又驽钝在后,实在是不堪大用,恰巧京察在即,微臣自觉无用,不如退位让贤。”陈孚恩隐隐有了些凄惨的声音,悲切溢于言表。
“这话说的实在无理。”太后的声音冷漠了下来,叫陈孚恩一时间不敢说话了。
“当年本宫就已然承诺,只诛首恶,从者不论,再者,肃顺等人为非作歹,也是在行在之后,你陈孚恩远在京师,怎么谈得上是附逆呢?可见大谬,再者,这么些差事办下来,本宫也都瞧得清清楚楚,你陈孚恩是有才的,本宫昭告天下,唯才是举,不论出身,更不论说跟着谁过,这都是无稽之谈,你不用多想了。”
“太后盛德浩荡!”陈孚恩仿佛吃了一个人参果,十万百千个毛孔都分外的妥帖,整个人都轻飘飘了起来,心中大石落下,跪在地上宛如跪在云端一般,“微臣感激不尽!”
“怎么了,这时候,你突然递牌子说这个,是什么意思?”太后有些疑惑。
“微臣听闻京察在即,要清算微臣这些跟着顾命大臣过的臣子,故心下惴惴,想着若是被革职,不若自己个致仕求去,反而留个体面。”陈孚恩今天说话特别得直接,直接就把外头的事儿,和自己心里所想的都一股脑的说出来,反而倒是皇太后有些不适应,过了许久,帘子之内没有动静,“京察者,整顿吏治也,不论何人,不论何党,若有违规违纪者,均需处罚,你陈孚恩若是做错了事儿,自然也要罚,做对了,当然要赏,你若是一心为国,本宫和皇帝自然不会亏待了你。”
“太后圣明。”陈孚恩又山呼不已,这时候他分外钦佩给自己出主意的那个人,没想到居然算对了皇太后的想法!“微臣斗胆,想给太后举荐一人。”
“哦?”太后有了兴致,“你有人要举荐?”
“正是,为政之要,唯在得人,若不得人,良政不行,当年王安石若得正人施行新法,宋祚不会只有这么几百年,前明张居正主持变法,后继无人,也是一般的结果,可见若为善政者,首先在得人,周武王得吕尚打下八百年周家天下,昭烈帝三顾茅庐赚得天下三分,苻坚失王猛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一败涂地,这都是活生生的例子,太后不可不察。”陈孚恩侃侃而谈,“如今太后盛德,议政王勤勉,若是得人不当,也是无用。”
“这话倒是没错,这经就是再好,被歪嘴和尚念歪了,也是邪门歪道。”太后点点头,说了这么一句,“就凭你这番见识,吏部尚书是尽当得了。”这个陈孚恩倒是眼界不错……难道他也想来一出“元直走马荐诸葛”吗?
“太后圣明,微臣愧不敢当,敢问太后,当年肃顺门下五子,可有听说过?”
“肃门五子?隐约似乎有这几个人,具体却是不详。”太后对着肃顺有关的一切事情都不感兴趣,谁会对着想杀死自己的人有好感?听到陈孚恩说起这件事儿,太后的声音顿时冷淡了下来,却也没有拉下来脸,只是淡淡得问道。
“正是,微臣知道肃顺这厮对太后,对皇上大不敬,实在是该死一万遍,太后仁慈,这才没有要肃顺的命,微臣等心有忐忑,却又是感恩戴德,实在要肝脑涂地,才能报答太后恩德万一,故冒天下之大不韪,斗胆向母后皇太后举荐一人,愿太后摒弃前嫌,唯才是举,简拔俊杰于漩涡之中。”
“这人是谁?”
“江苏吴县署理知县高心夔!”
……
“部堂大人,大学士已经让你朝着太后,这不是极为简单的事儿?照做便是。”那递名刺见陈孚恩的人就是高心夔,他虽然面带微笑,但是神色之中还是有着隐隐的郁色,祥福茶馆的茶客们若是能登门拜访兵部尚书,并被邀入书房密谈,必然会讶异,那一日在祥福茶馆喝茶的年轻人居然是知县。
“伯足啊,你久不在京里,不知道这里头的事儿啊。”陈孚恩摇摇头,对着高心夔的轻描淡写不以为然,耐着性子“如今哪里还有咱们的立足之地,顾命八大臣一夜之间被推翻,这里头的人,谁不胆战心惊?要知道除了那八个,老夫这个兵部尚书,就算是最大个的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我这日也愁,夜也愁,愁着这身家性命怎么样才能安然无恙,愁地头发都白了!”
“是,门下今个看到部堂大人,见部堂大人比旧年看上去老了许多。”高心夔看着陈孚恩满头华发,默然点头,不怪陈孚恩心惊胆战,自己在南边难道也不是寝食难安吗?
“是啊幸好在北京的时候,听从太后的差遣,从来不使绊子,勤勤勉勉地把粮草兵饷团练的事儿办了下来,风风光光地赢了这次大仗。”陈孚恩脸上尽是红光,“这事儿,就算搁在恭老六那里头,我也是敢挺直腰板说话的!”
“可是先帝宾天,哎,行在有了八大臣,肃顺又是如此不智,派人行刺太后,无怪乎太后要扳倒他们了。”陈孚恩长叹一口气,脸色迅速得暗淡了下来,“太后虽然没夺老夫的兵权,可老夫也不敢去联络肃顺,好让他知晓太后金蝉脱壳,用计赚他,这是我的不对。”陈孚恩的肩膀垮了下来,彷佛老了十岁,“这事儿我对雨亭终生有愧。”
高心夔无声息地叹了一口气,“大人无需自责,门生虽然在南边,可也听说过,那时候,太后已然和恭王联手,又有僧格林沁、胜保、武云迪等兵权在手,周、贾相国,在京六部尚书鼎力支持,东翁他,他就算事先知道,也是大罗金仙,劫数难逃!就算大人您冒着自家风险暗通款曲,也是无力回天了。”
“总是过不了自己那关,如今我失了气节。”陈孚恩惨笑,“唯一留下来的这点名利却是再也不能失去了!伯足,你瞧着,有什么法子?我知道当年肃顺幕下,你是第一个谋士,就算壬秋(王闿运的字)也比不得你堂堂正正杨某之道,你若是给我出谋划策,老夫必然能躲过这节。”
“大学士说的没错,老大人就去求太后便是。”高心夔眼中若有所思,闪烁着莫名的光芒,“门下仔细瞧了瞧太后这些日子的所作所为,用惊世憾俗是吹牛了些,可用锐意进取实在是得当无比,恭亲王那些东西,怕是太后满足不了!”
……
“哦?本宫怎么满足不了?”太后听到这句话,来了兴致,忍不住就开口问道,等到开了金口,才发现这满足不了,实在是有些隐晦,忍不住暗暗骂了一声,却又是竖着耳朵听陈孚恩怎么说。
“高心夔道:恭亲王之举和肃顺并无差别,若论开拓之举,只有洋务一样,洋务之事,心夔虽不了解,可心夔知晓如何筹谋划策,运筹帷幄!”
陈孚恩见太后来了兴致,越发觉得高心夔识人之明,“老大人,你只管直接说就是,无妨的,太后此人喜用阳谋,坦坦荡荡,你若是说开了,她必然不见怪,反而会夸你坦诚,将来听从太后做事,将差事一切摆到明面处,马首是瞻,坦坦荡荡,这就是您安身立命的根本了!”
“那伯足,你想要什么?”陈孚恩看着高心夔,疑惑得问道,春日温暖,在这暗室之中确实秋风飒飒,寒意入骨,“难不成?”
“不错。”高心夔脸上惨淡一笑,“若是永居地方,我这身上打着的‘肃’字永远地去不了,只能沉沦下僚,一辈子兴许也就这样了。原本也是这样想的,没曾想见新朝有了新气象,这才到了这首善之地,再试试运气,要知道,门下这样的人,靠着自己一个人的力气,是成就不了什么事业的,上次误押十三元,以后也没这个机会再科举了,若是这次承蒙天上人青眼,自然是极好,若是不成,我也就回南边,安心守牧地方,横竖曾总督,也不为难我。”对于高心夔这样的人来说,不能施展自己的才能是最最难受的地方。“老大人,您别瞧不起我……”
陈孚恩唏嘘之余,又快速地把思绪拉了回来,只见太后还在沉思,太后无意识地用手打着手边的垫子,胸前的东珠朝珠熠熠发光,这高心夔?算是毛遂自荐吗?若是人才,倒也使得,就怕是个嘴尖腹中空的人物儿,“倒是有趣,本宫第一次见到如此大胆之人。”太后微笑道,“龚澄人品极差,不过其父诗文却是极好,本宫最爱那一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若是高心夔有才,本宫不会顾及什么的,传旨,叫内奏事处排好秩序,召见吴县署理知县高心夔!”
“喳!”
“太后圣恩浩荡!”陈孚恩山呼不已。
“你且别忙,这些日子,醇郡王找过了你了不成?神机营的事儿,别耽误了!还有那英烈祠,虽然素日里是别的衙门在操持,可一干事宜你也不是坐视不管的,之前武云迪纵兵扰乱城南驿站,我已经处罚他了,可那个驿丞实在可恶,你兵部可是将士们的娘家人,就这么坐视不管?”
一个“娘家人”词说的陈孚恩心中火热,连忙大声应下,“微臣这就盯着,务必要让将士们有个安身之所,这样才能为国朝鼎力相助,为太后娘娘扫除障碍,成就不朽伟业。”
“如此最好。”太后满意地点点了头,“如今这洋人虽败,发逆虽灭,可这兵事还远未完结,兵部做的事儿,还多的很,日后有你忙的时候,你跪安吧。”
太后看到陈孚恩磕头出殿,站了起来,对着案上的折子,也失去了再看的欲望,吩咐内奏事处的太监,“拿到军机处,请六爷他们先拟吧,午后再办事儿。”
“喳。”安德海挥手让太监们把折子抱下去,太后没看见德龄,一般自己召见大臣的时候,德龄都是会在场的,“德龄去了哪里?”
“彷佛出宫去了。”安德海想了一下,似乎有些不太确定,“大约是这样。”
他老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也不知道他在搞什么名堂,太后暗暗嘀咕,也不再理他,“咱们回宫去。”
“喳,太后起驾类!”安德海拉长了腔调,叫了个花牙子,倒是把太后逗笑了,一行人打着华盖,提着香炉,执着羽扇,跟着太后一起走回了储秀宫,刚到了正殿,太后用了茶,又翻了几页书,又逗了逗一只山东德州进的狮子猫,那狮子猫两只眼睛一只黄色,一只翠碧,矫捷灵敏,肉球一般在炕上滚来滚去,太后十分的喜爱,如此过了半个时辰,唐五福又来报,“武大人夫妇进宫朝见。”
太后哼了一声,“叫进来。”
武云迪和帆儿进了正殿,只见太后端坐“大圆宝镜”的牌匾之下,两人行礼如仪,太后摆摆手,“起来吧。”又叫人给帆儿搬凳子坐下,说了一会养胎的事儿,许久不理武云迪,武云迪也只是尴尬得站在地上,过了一会,还是帆儿心疼自家丈夫,笑着对太后说道,“太后,臣妾这会子把这个胡闹的人带进来,让太后亲自发落。”
太后这才看了看武云迪,“也不是什么大事儿,这是小事儿,只是太难听了些,武云迪,我说你也该长长脑子。”太后有些恨铁不成钢,“这事儿原本你是占理的,如今倒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了。”
“太后恕罪。”武云迪有些讪讪。
“以后做事要注意方式方法,如今虽然是大快人心,但是也落人把柄,行了,罚了俸,又降了官,这事儿就过去了,不过那个人该打!以后注意着些就够了,别在这里杵着,滚过去瞧瞧皇帝的马术如何,等会再来接你夫人回去。”
信息量有点大,武云迪有些困惑,还没来得及等他回神,内奏事又送了一个折子进来,这时候显然是急件,太后打开一看,眼睛眯了起来,不由自主叫了声好。
“英法购置的军舰到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