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1章 黄河决口


  “加五成?我没有听错吧,就算是现在这些工人的工钱在整个大明朝也都是最高的了,怎么还要再增加五成?”冯庸脚步一顿,转过头来惊讶地问道,增加五成,这可不是一点点的小数目了。
  现在几十万人,如果每个人的工钱都增加五成的话,那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也难怪冯庸他会惊讶了,因为在他看来这完全就不符合商业的规律——他做了这么多年的帐房先生,自然以商人自居。
  张雷可不在乎这些,他从来都不会去计算自己现在有多少钱,对他来说够用就很多了,因为他一直以为钱只有花出去的才是钱,存起来的那顶多就是一堆金属罢了。
  “这个你还担心什么,刚刚这不是你给我看的吗?花出去的钱可都通过我们的那些商铺给全部赚回来了,那我们给他们多少工钱都不会亏啊,到时候还不是要进我们的口袋?只是要把握好度才好。”张雷说。
  冯庸一想,好像也是这么个道理,便说道:“好吧,既然张大人都这么说了,那我这就下去准备去了,相信这一下子多了一半的工钱,那些人肯定会十分高兴的。”
  张雷随后便开始查看其他的各地送上来的情报,数十万的工人,张雷可不会奢望他们个个都安分守己,自然会有一些捣乱的人,这些人张雷都需要通过自己的情报系统来发现,然后及时清理出队伍。
  突然,姜玉阳从外面急冲冲地推开门就冲进来,将张雷给吓了一跳,看他脸色有些不对,张雷不由得问道:“老七,发生了什么事情?你可是现在情报处的处长,遇事要淡定才对。”
  “张大人啊,实在是没有办法淡定下来啊,我刚刚才接到下面的消息,黄河决口了啊,我们的人淹死不少,那些有心之人就拿这件事情来做文章,说是我们惹怒了上天,要惩罚我们,你说这事情怎么淡定?”
  “黄河决口?”这个消息实在是太震撼了,张雷也没有办法冷静下来,他一下子几乎是从自己的作为上面弹了起来,“你的这消息是从哪里来的?这是什么时候发生的事情?”
  姜玉阳皱了皱眉头,说道:“唉,就是前几天发生的事情,下面的人报上来的,肯定不会是假的,张大人,咱们现在应该怎么办?如果不处理好的话,恐怕对张大人的声誉会有影响啊。”
  “何止是有影响,这简直就是要我的命啊,走,什么都别管了,带上人去黄河决口的地方去看看去,最近这天又没有发什么大水,怎么就决口了呢,这不科学啊。”张雷急急忙忙地说道。
  “真的要去吗?那好吧,我马上下去准备马车来。”姜玉阳说。
  张雷却说道:“马车速度太慢了,我们骑马去,用不着带上什么东西,让骑兵一队跟着就好了。”
  姜玉阳还从来没有看到过张雷如此模样,他也意识到这件事情似乎真的是非同小渴,于是一点儿也不敢耽搁,只不过小半个时辰的时间,骑兵一队五千人就已经全部到位了,这五千人里面大部分是跟着张雷的老部下,还有一部分就是招募过来的能人异士,他们对于张雷的作用就好像是禁卫军对于崇祯的作用一样。
  张雷的动作自然惹得大家的关注,张雷也不会有时间解释,带着人,他们一路往山西而来,到了遇到的景象去一年之前已经大为不同了,繁华了许多,战乱造成的影响已经很少看到了。
  “看来这里恢复得不错啊。”虽然是赶着去处理事情的,但是张雷看到这一幕,也还是十分欣慰,这些可都是自己的业绩。
  姜玉阳笑着说道:“这个倒是真的,张大人许久不在外面走动了可能不知道,就我们在外面的人可是十分清楚,经过这一年半载的时间,半个江山都好像是大变样了,百姓已经从动乱之中脱离了出来,这都是张大人的功劳啊。”
  “如此那我就满意了,本来就是想着你们能够好好地帮我把这里治理好,现在看来效果还是很不错的,只不过这黄河决口这件事情就真心让人费解了。”张雷说。
  一行人从山海关一直来到了运城。
  运城,因“盐运之城”而得名,是三国蜀汉名将关羽的故乡,属于晋南地区,是山西的南大门,古称河东,运城地处晋、陕、豫三省交界处,北依吕梁山与临汾市接壤,东峙中条山和晋城市毗邻,西、南与陕西省渭南市、河南省三门峡市隔黄河相望,运城历史悠久,是人类及中华民族文化的祖根,是人类的起源地,是人类第一次用火的地方,是人类最早食用盐、开始冶炼和农耕文明的地方,是华人祖先最早聚集生活的地方,更是最早称中国、中华、华夏的地方,素有“五千年文明看运城”的说法,运城是“衣食住行”的发源地,“琴棋书画”的诞生地,中国最早诗歌总集《诗经》的源头、先秦古籍《山海经》的出处等,都在运城。
  运城有一片很大的水域,往西南方向通过永济渠与黄河在风陵渡交汇,而这个风陵渡,则是张雷这一次出门的目的地。
  运城的官员早就已经知道张雷他们即将到来,已经做好了接待的准备,张雷他们一到运城之后就马上安排了住处,张雷哪里有心情去住宿,只是带着人马上便往出事现场去了。
  风陵渡正处于黄河东转的拐角,是山西、陕西、河南三省的交通要塞,跨华北、西北、华中三大地区之界,自古以来就是黄河上最大的渡口,千百年来,风陵渡作为黄河的要津,不知有多少人是通过这里,走入秦晋,金人赵子贞《题风陵渡》就有一句:“一水分南北,中原气自全,云山连晋壤,烟树入秦川。”
  事情是这样的,就在不久之前,工人们施工的时候,因为遇见了一块巨大的石头,没有办法人工挖掘,便有人提意说用炸药,经过商量后大家认为这个方法是可以的,但是他们没有考虑到这里本来就是河滩湿地,土质疏松,再加上火药的剂量可能太大了一些,在将那石头全部炸碎的同时,也将一处地下水给炸了出来,地下水流动带走了泥沙,浸透了地基,竟然惹得黄河堤坝塌陷,导致黄河水汹涌地往风陵渡奔腾而来。
  如今的风陵渡已经成了一片汪洋,张雷他们还隔着很远很远的距离,就已经遇上了维持警戒的士兵,但是士兵很少,那些惊慌失措的人们还是时不时地进入张雷的眼睛,他不得不将自己带来的这些人里面的一大部分派出去一起维持秩序,而张雷则只不过带了一两百个人便继续往事发地点而去了,尽管陪同的人都说前面危险,但是却丝毫改变不了张雷的决心。
  在一个小山坡上面,张雷停了下来,倒不是因为他改变了主意,而是在他的前面似乎已经变成了一片汪洋大海,前面已经没有路了。
  有历史记载的2千多年中,黄河下游发生决口泛滥1500多次,重要改道26次,有文字记载的黄河下游河道,大体经河北,由今子牙河道至天津附近入海,称为“禹河故道”。公元前602年黄河第一次大改道起至公元1855年改走现行河道,其间1128年前,河走现行河道以北,由天津、利津等地入海;以后走现行河道以南,夺淮入海,历史上,黄河有“三年两决口,百年一改道”之说,因此,这一次因为操作失误而造成的决口,张雷并不觉得有什么好奇怪的,但是在有心人的大肆宣扬下,这却成了张雷惹得苍天震怒的表现。
  在一处小小的山头,看着下面的浑浊的黄河水,张雷停了下来,他在思考着,自己应该怎么样做,其实要想黄河以后永远不泛滥决口那是根本就不可能的事情,不说现在,就算是三四百年后的那些人也不可能有彻底解决的办法,张雷能够想到的事情就是清理河道,将淤积的泥沙给清理出来,将一些地方的地势压低一些,至少让它们不至于成为“地上河”。黄河作为中国第二大的河流,要想彻底清理,这个工程有多大可想而知。
  但是张雷是不会退缩的,他相信中国众多的人口一定能够完成这样的壮举,但是这必须要经过周密的计划,首先就是重新设计河道,还有就是那些沉积物如果挖出来之后又要运到哪里去,还有就是人手,张雷初步估计至少要数百万的民工才行,而这么多人聚集在一起,稍有不慎就会有人造反,远在秦朝的时候,修长城就是这么个情况,所以张雷不可能不防范。
  在山头站了一个多时辰,那风吹得张雷都有些浑身麻木了,他才似乎从沉思里面回过神来,他对一直站在身边陪伴着的姜玉阳说道:“老七,走,回去吧。”


第378章
  “啊?张大人有主意了?”姜玉阳一直坐在地上叼着一根嫩草在发呆,张雷这么一说,他马上一骨碌爬起来,将嘴巴里面的嫩草吐出来,笑呵呵地问道。
  张雷微微点头,说道:“暂时是有那么一个想法,到时候具体怎么实施的话还需要在做计较,回去吧,这里挺冷的,你要让下面的兄弟们注意点,别让人趁着这个乱子给我惹是生非,谁要是打砸抢烧的,抓了就直接杀了。”
  “不是吧?直接杀了?这么严重?”姜玉阳一阵错愕。
  张雷说道:“有,这是人性的问题,如果一个人犯错误,那是可以被原谅的,但是如果一个人心术不正,留在这个世界上也只能够会是个祸害。”
  “哦,明白了,这一点我会注意的,张大人,咱们回去吧。”姜玉阳说。
  两人刚刚准备走,却突然有一朵乌云从远处飘荡过来,然后就是一阵晴天霹雳,张雷抬头看了看,说道:“这天气,真是和女人的脸一样,说变就变,看起来要下雨了的样子,咱们快些走吧。”
  马不停蹄地往官府的方向而去,却不料只不过是转瞬之间,豆大的雨点就已经落了下来,不一会儿的时间两个人就都已经淋成了落汤鸡,天上一道巨大的紫色闪电,似乎要将天空也给撕裂了。
  “张大人,这雨也实在是太大了一点,不如咱们还是找个地方先躲雨吧,前面有一片小树林,我们可以去那里。”姜玉阳说道,在大雨里面骑马实在是算不上好的体验。
  张雷朝姜玉阳说的地方看了一样,说道:“你开什么玩笑?你没见天上现在正在打雷吗?如果我们现在躲在树下,那说不定就被雷给劈得连渣子都不剩下了,那我到还不如在这里淋雨呢。”
  话音刚落,一道闪电准确无误地击中一棵大树,那两人合抱粗细的大树就这样被拦腰斩断,并且燃烧起了熊熊大火,我就算是这暴雨也没有办法一下子将它给浇熄。
  “看到了吧,幸好我们没去。”张雷说。
  姜玉阳也吓得缩了缩脖子,不由得咋舌,说道:“这个也太恐怖了一点吧,那我这么多年一直都是在树下面躲雨的啊。”
  “那就还真的是算你走运了,回去上香感谢老天爷的保佑吧,走吧。”张雷说。
  两人又往前面走了一会儿,却发现前面不知道什么时候变成了一片汪洋泽国,根本就没有办法过去,而且看这样子这水还会越来越深的,张雷皱了皱眉头,说道:“看来这下子问题就大条了,估计是哪里又决口了,现在水已经浸泡过来了。”
  “那咱们现在怎么办啊?”姜玉阳问道。
  张雷一边脱衣服一边说道:“现在已经没有其他的办法了,直接把衣服脱了游过去吧,现在这水还算比较平静,如果等水再多一些的话,恐怕我们就连游过去的机会都没有了。”
  “那好吧,看来也只能够这样了。”姜玉阳说道。
  于是两人便脱了衣服就开始游起来,而那战马却大声嘶鸣起来,张雷不由得回过头去看了一眼,说道:“唉,这两匹马只能够自求多福了,走吧,没时间了。”
  他们游到对岸,然后两个人便就这样往官府而去了,到了门口,张雷不由得打了个喷嚏,看到张雷这样的狼狈样,大家都慌乱起来,马上叫了丫鬟过来为张雷洗漱换上了衣服。
  忙活了一个多时辰,张雷终于感觉到身体回暖了,这里大大小小的官员都趁着这个时间来到了他的面前,张雷和他们寒暄了几句,便将他们打发走了,正所谓救灾如救火,他可没有时间和这些官员胡扯。
  然后他马上就一头钻进书房里面去搞设计去了,重新规划黄河河道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要查阅很多很多的资料的。
  很快就到了晚上,一直到外面有人敲门张雷才从自己的思绪里面出来,他看了看外面,天已经黒了,便开了门,见是姜玉阳,便问道:“老七,交代下去的事情你都做好了没有?”
  “做好了,这个就是统计上来的死亡名单,那些没有找到人的也都按照死亡一样处理了,每个人一百两的抚恤金,已经向上面申请了。”姜玉阳递过来一个信封说道。
  张雷接过信封说:“嗯,那就好,这样虽然麻烦了点,不过按照规矩来总不会错,把这个都送到山海关去,让冯庸调拨银两,将这件事情尽快压下来,我可不喜欢老是被别人背后说坏话。”
  “这个我会的,张大人,那咱们现在是情况也已经知道了,是不是这就回去了?这里看起来随时都有发大水的危险,可不安全啊。”姜玉阳说道。
  “这点危险算什么,我要是回去了的话,那外面的人更加会有话说的,以后你就不要说这样的话了,这黄河不治理好的话,我是绝对不会回去的,下去做你的事情去吧,我还要看一些资料。”
  “张大人,您已经忙了一天了,还是先吃饭吧,明天再做好了。”姜玉阳说道,在外面的时候,没有那些下人,照顾张雷的饮食起居,就成了姜玉阳应该管的事情了。
  张雷也感觉到有些饥饿了,便说道:“那好吧,先吃了饭再说,走吧。”
  出了书房,张雷发觉外面还在下雨,有些奇怪地说道:“我还以为下一会儿就会停下的,却没想到这么长的时间了,这可不妙,你赶紧下去派人盯着水位,别大水都漫上来了都还不知道。”
  “是。”姜玉阳应了下来。
  吃了饭,张雷又一头钻进了书房里面去研究去了。
  过了大半个月的时间,张雷终于将黄河的河道图给画了出来,这一幅图将黄河上几个比较危险而且是经常发生灾害的地方全部给改了道,并且将成为悬河的部分也全部改了道,为了节约人力物力,都尽量利用现有的其他的小河河道,张雷还创造性的将一些容易发生灾害的地方一分为三,也就是新开挖几条河流来分流,减轻黄河的压力,等到了安全的地方再将三条河道合为一条。
  张雷还特地找了在这个领域里面具有很强实力的高人来,将自己的方案给他们看,大家一起来讨论,又经过了半个月的时间,终于将方案给确定了下来,然后张雷便将图纸印发了下去,招募工人开始工作。
  在这里呆了几个月的时间,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了,只需要按照安排的事情去做就好了,张雷便离开了风陵渡,在前往山海关的路上,他又突发奇想地前去各个工地视察,等回到山海关的时候都已经过去半年的时间了。
  整个北方在张雷的管理下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百姓们有了正当的工作,能够赚到比自己种田还要多得多的银子,吃的都是买的大白米,生活比之前还要好得多,在这样的情况下,自然就不会有人造反了,就算是有那种想要造反的人也不可能招募得到士兵,哪个百姓会愿意放弃现在这样的生活呢?再者说了,最近几年以来造反的谁是有好下场的呢?李自成现在已经死心塌地跟着张雷混了,张献忠也已经销声匿迹,除了这些人之外,其他的都带着自己的军队到南方去了,不敢北上触及张雷的霉头。
  时间已经到了崇祯十六年的冬天,山海关已经下了很长时间的雪,张雷天天都呆在府衙里面不出门,什么事情都是通过姜玉阳和冯庸两个人去完成的。
  这一日,已经是十一月末了,再过一个月就是新年,一大早的时间,张雷就被一阵敲门声给惊喜了,他起来穿戴整齐了,才让人进来。
  进来的是冯庸,接近年关,可能最忙碌的人就是他了,天天在外面跑的。“张大人,按照您的说法,年前一个月和年后一个月都不上工,但是两座军工厂都已经接近完工了,按照大家的意思,是说能不能再赶一赶,把工厂建造好了再散工,这是下面的人送上来的请愿书,还请张大人过目。”
  “哦?居然会有这样的事情?之前我都是只听说过有人不愿意工作的,现在居然还有人不愿意下工,这还真的是一个稀奇的事情,拿来我看看,这都是些什么样的怪胎啊。”张雷不由得有些纳闷,想起上辈子,如果能够不让自己加班,他都恨不得直接给老板上三炷高香。
  冯庸笑着说道:“张大人真会说笑话,只要是工作的,这工钱都不少,有些人甚至是全家人都在工地做工呢,眼看着就过年了,都想着再多赚一点回去,开开心心地过年啊。”
  “嗯,那可真的是太好了,工程的进度我是十分满意的,没想到大家都这么卖力,既然他们想要继续工作,那就随他们去吧。”张雷说,“好的,还有啊,大家都还想着等这里的工都做完了,还要去应征清理黄河呢。”冯庸说。


小酒浅酌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