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战争之王
作者:木子蓝色|发布时间:2024-06-29 01:44:19|字数:18808
白虎台下校场上,怀荒城众人早已经把这里围了里三层外三层。
凌云的榆木长弓,此时在这里进行各种性能的测试。本来这只是王伯当震惊之下出于一个神箭手和制弓行家的个要求,结果凌云制出了神奇长弓的消息很快就已经如风一般的传遍了怀荒三连城,大家闻风而来,都要来争先一睹这种神奇长弓的风采。
“你知道吗,听说盟主只用了一个时辰就制成了十把长弓。”有人兴奋的对旁边的人道。
“我听说,易盟主的这长弓能射一里远呢!”
“你们还不知道吧,这长弓一把成本只有几十文钱呢。”又有一个兴奋的叫道。这引来几个弓敀的反驳,“不可能,一把骑兵的角弓起码三贯起,而一把步兵长弓也得两贯。再便宜的弓,也不可能几十文一把。”此时的弓,都用干、角、胶、筋、丝、漆六种材料复合而成,使用的木材都是柘木桑木这些,且基本上一弓制作时间长达三年,几十文钱一把的弓,你当是弹弓呢?
众人都对这传闻中盟主新制成的弓很是好奇,除了各种夸大其辞的传言外,其实大家心里更多的是不相信的。
校场当中,此时摆着一张台案,上面放着凌云和尉迟恭、程咬金三人一起制成的十张长弓。全都是榆木制成,刚刚新制而成。
与外围那些看热闹的人相比,围在台案长弓前的却都是怀荒城中的军将和当家们,大家没有人言亦言,可也没有马上就否定。他们知道,凌云既然说了这弓很厉害,那肯定不会是吹牛。何况,他们赶来的时候,王伯当已经试过这弓了。
“盟主,这弓真的如此厉害?”高伯捋着胡子激动的问道。如果传言属实,那这弓简直就是神器啊。对于眼下一直担忧着突厥人的怀荒军来说,这是最大的好消息了。
凌云笑着道:“这种长弓,熟练后一个时辰就能做好一张弓。而且他也不需要干角筋丝漆胶这么麻烦,只需要随处可见的榆木就足以。甚至弓弦,只需要麻绳搓成即可。”
“不可思议,难以想象!”王伯当站在十张长弓面前,依然是一副难以接受的样子。
王伯当做为神射手和制弓名家,他确实有说这样话的资格。没有人比他更清楚一张弓的制作复杂程度了,制弓的人都知道一句话,为弓取六材。说的这就制弓的基本,完成一张弓,需要六种材料,干,就是弓背的材料,首选柘木,然后是桑木,再次是橘,再是木瓜、荆、竹。然后选角,角用牛角。再选筋、胶,用的是鹿、马、牛、鼠、鱼、犀等材。最后还要用丝和漆。对于每种材料,都有明确的选择标准,对弓的制作工艺更是讲究。冬天做弓干,春天浸治角,夏天治筋,秋天把三者用丝、胶、漆合起来做成弓体,入冬之后再把弓体放置于弓匣内以定其形,到了来年的春天再装上弓弦检验,等最后完成所有工序后,这种弓前后需要时间达三个年头。
而凌云的这种长弓,居然随手砍一棵榆木,然后拿把斧子左砍砍右削削,前后不过一个时辰,就能立马制成一张弓。既不要什么胶合也不需要什么浸制,最多就是在弓体上涮上几层油防潮就足够了。
“弓弦也只需要麻绳就行?”翟让也在一边惊讶问。他也是联合军械坊的股东,对于制弓也是有些了解的。一般的弓弦,一般用牛筋,也有用马尾制成的,但如凌云的长弓这样直接拿麻绳搓的真的没见过。
牛筋马尾的弓弦和麻绳的弓绳哪个强?翟让不太清楚,但他肯定知道麻绳更便宜简单。要知道,历朝历代,牛马都是相当贵的畜力,官府甚至规定不能私下宰杀耕牛和马匹,就算是你自己的私人牛马,没有老死病残,就不能杀。就算摔残疾了,要杀了,也得报请官府,然后由官府派出官屠屠宰。牛马宰杀之后,你也就最多能吃点肉,如牛皮牛角牛筋牛骨,全都属于国家重要物资,需要征收,得卖给官府,私人是不能留下的。国家收这些东西,当然是因为这些是武器的重作制作材料。牛皮制作铠甲、弓弦,牛筋制弓弦……而用牛筋制成的弓弦却还有一个很大的缺点,回潮的雨季和雨天,弓弦会容易失去张力,这个时候弓弦得用油纸包好。就是平时,弓弦也不是一直挂在弓上的,不用的时候,弓弦都要取下来,这样弓弦才能使用更久时间。而麻绳搓成弓弦,明显就不用担心回潮失去张力了。普通的弓,下大雨的时候,基本上就没什么作用了,而麻绳的弓肯定不会如此。
更别说,麻绳弓弦明显制作更加简单,造价更加的便宜。
战争史上,各种兵器层出不穷,可最终占据主导位置的,往往不是那些威力最大的,反而是那种简陋的武器。因为这些武器造价最便宜,制作也最简单,能大量装备,成本低。好比马槊一样,威力无比,可除了世家出身的将领们,绝大多数的将领还是用枪用矛,只因为枪矛更简单。
王伯当可以想象,只要这种长弓没有什么太致命的缺点,那么这种长弓取代传统的弓,已经是必然了。传统的弓制一把要三年,成本一两千钱,而凌云的这长弓,制一把只要一个时辰,成本么,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哪种更好用,估计傻瓜都会选择长弓了。
而现在,就是要对这长弓进行全面的测试。
“先进行平射,试射程!”王伯当亲自担任检测者,十名最优秀的神箭手被赋予了测试者的荣耀。
拿着足足齐眉高的长弓,几名神箭手都有些不太适合,一般的弓分为步兵长弓和骑兵角弓,步兵长弓比骑兵角弓长,但也就只有四尺左右,而马上使用的角弓更短些,只有三尺左右。而凌云的这十把长弓,长短并不一,但最短的也有五尺高,最长的则更是有七尺长。为此,凌云挑选的十个弓箭手,也全都是和十把长弓相当的。
长弓在手,第一个测试平射,凌云给他们配的是最轻的飞箭,三尺长,五钱重,这是最轻的飞箭。
把围住校场的东面人群赶开,让开了一面之后,凌云才让放箭。翟让有些不以为然,这校场虽被围,可也有五百步了,然后这只是用榆木削成,拿麻绳搓成弓弦的长弓,能射出超过五百步?
“放!”王伯当一声喝令,十名神射手同时放箭。
极轻的飞箭向前飞去,一直向前。
“哇!”旁边一阵阵的惊呼,虽然还没有量出具体射程,可光凭目测,就已经让人惊呼。“至少二百步!”有人喊道。
“不止,不止,我看三百步都有了。”
五尺为一步,一步也就是一米五,这个步子有些大,但古人其实是两步算一步,一步为跬,两跬算一步,因此五尺为步也很正常。三百步,足足四百五十米,就算二百步,也是三百米。
早有几名骑兵纵马奔驰向落箭地点,白虎校场,早就标有步数记录,每隔二十步有一个角旗。骑兵们很快就得到了飞箭的射程数据。
“最长的一箭是两百四十步,最近的一箭是二百二十步!”
听到这个确切的数字围观的人又是一片惊呼,就算只按最近的二百二十步算,那也是相当惊人了。
王伯当这时又下令道:“飞箭、仰射!”
射过箭的人都知道,弓箭最大的射程就是四十五度角仰射。
十名神射手也在暗暗吃惊刚才那一箭的威力,平射都有二百多步,这下仰射估计能射更远,何况,刚才是第一箭,还微微不太适应长弓,可射过一箭,他们已经马上稍微适应了。
“放!”又是十箭离弦向天而去。
“报数!”王伯当脸上尽量的保持着平静。
报数的骑兵此时脸上全是震惊,声音都有些颤抖的喊道:“射的最近一箭五百步,最远一箭,五百五十步!”
这一下,真的是群起惊呼了,特别是那些观看的弓箭手们,所谓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没有人比弓箭手们更清楚,五百五十步代表着什么了。这个射程,甚至已经超了伏远双人弩机的射程了。此时军中比较通用的四种弩,伏远弩射程三百步,擘张弩射程二百三十步,角弓弩射程二百步,单弓弩射程百六十步。
射程最短的单弓弩射程一百六十步,最远的双人伏远弩射程也不过三百步。而你一把只用一个时辰就制成的弓,居然射了五百五十步远,这不是见鬼了是什么?哪怕这些弓兵们其实心里也清楚,这只是最远射程,而不是有效杀伤射程,论最远射程,伏远弩也是能达到五百步远的。可就算这是最远射程,五百五十步远,也已经把绝大多数的弓箭手们吓尿了。这要是拿着长弓和普通的弓手对射,尼玛,别人还没看到你人,你已经可以射他们好几轮了。
测试还在继续,接下来是飞箭的平射和仰射角度的有效杀伤射程。数据依然让人震惊,飞箭平射有效射程达到一百二十步,一百二十步外,直接穿透了一件牛皮甲。八十步,穿透了鱼鳞甲,六十步,直接穿透鱼鳞甲加皮甲。三十步内,更是简直无坚不摧。
这个数据,让王伯当这个制弓大师和神箭手长叹不已,他知道,仅凭这一点,长弓就已经完全可以取代原来的反曲弓了。一把制作需要三年,价值两千钱以上的反曲弓,一百二十步远,根本没太大杀伤力。一百步,勉强能破皮甲,反曲步弓最佳杀伤射程在六十到五十步步,而不是如这长弓的一百二十步距离。
“换重箭!”刚才用的是飞箭,只有五钱重。而新换的重箭,却更加凶悍,这种箭,光箭杆就有十三钱重,而他配的破甲箭头,更是重达一两。这样的一支重箭,重达二两多,三尺长羽箭,配上二两三钱破甲重箭头,这才是真正的凶器。
一百二十步外,入原木靶一尺深,八十步,入木二尺深,六十步,钉入木中三尺。
在一百二十步的距离,不管是明光甲还是鱼鳞甲还是索子甲,牛皮甲,通通不能挡,中者立透。
经过反复测试之后,王伯当建议,可以给长弓配三种箭,一种是五钱重的飞箭,射的最远,齐射箭雨,覆盖打击的话,杀伤极强。另一种是一两二钱的重箭,杀伤也极强。最后一种,则是二两半的超重破甲箭,专们对付那些骑兵、披甲兵。
最后凌云与王伯当这两个神箭手亲自试射,王伯当一弹指间射出了两箭,半柱香时间射完了一壶三十支箭。这让凌云甘拜下风,按此时的时间计算方法,一个时辰有四刻,一刻有三盏茶,一盏茶两柱香,一柱香有六弹指,一弹指十刹那。一刹那就是一秒钟,一柱香就是五分钟。王伯当已经达到了每分钟十二支箭的速度,且连续射三十箭。
据凌云所知,最精锐的英格兰长弓手,以每分钟七箭的速度,可以连射九十六箭,以每分钟十七箭的速度,则能射四十箭。
凌云自己试射的结果,是每分钟十箭,能连续射完一个箭壶三十箭。但若是在战场上,考虑到综合因素,凌云估计自己一分钟能达到六七箭。
“神器,神器啊!”高伯等全都大赞不止。这下所有人都不再对长弓怀疑,转而是对长弓的极度尊崇。
不过凌云却在这个时候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
“长弓虽利,但却并非无敌。首先,这长弓皆有石力,需要力大者。”一石弓力超过百斤,这需要的力量极大,虽然传说中动不动就有人拉动八九石的弓,但实际上,能拉动一石弓的都是大力士了。而能拉动一石弓并不就是合格的弓手。
“要使用此长弓者,不但得能开得一石弓大力者,而且还须身高在五尺八以上者。”五尺八以上,就是要求身高一米七五以上了。要求身高,主要是因为长弓都是按身高来制,弓越长弓力也就越大,射程越远。长弓需要手长,这是英格兰长弓手们的基本要求之一。
力大、身高手长,这只是基本条件之一,更重要的一个条件是所有弓手的基础,那就是得有弓手天赋,颤射。
这三个要求一出,怀荒军绝大多数士兵都达不到要求。
“而且,长弓太长,骑兵无法在马上开长弓。”凌云的一句话,又把不少骑兵将领想把长弓装备自己的骑兵的愿望给打破了。
虽然如此,可王伯当却依然对长弓充满了赞叹:“虽如此,此长弓亦将取代原步兵长弓,成为战争之王!”
第135章
魏征沉吟半响,向凌云道:“将军,我觉得有此利器,当重用之。我们应当全力生产这种长弓,大量选拔合适长弓手,建立一支精锐长弓部队。”
凌云知他说到了点子上,他制出长弓,自然也是看到长弓生产成本低廉,同时制作方便,另外还威力强大。特别是眼下的怀荒镇,有人,但却缺刀少甲,特别是有一个随时可能打过来的强大突厥敌人,凌云也是整日忧心。哪怕现在每日拿山贼马匪轮流练兵,可也是临阵磨枪。最关键的还在于,突厥人多是骑兵,凌云哪怕有两千骑兵编制,可一时间想要练成能和突厥狼骑争锋的精锐,实在太难。更别提以步对骑了,以步对骑,首先得需要最精锐勇敢的步兵,其次这些步兵得有坚固的铠甲。缺一不可,而怀荒军的步兵一不精锐,二无坚甲,如何跟人家正面刚。
长弓部队是远程部队,这能大大弥补怀荒新军初成,缺少正面对战的经验和勇气的缺点。
而且弓箭,本来就是骑兵的天然克星。
当凌云随即在校场上宣布,将从全军中招募长弓手时,整个怀荒城内外的兵马都争相报名。他们争着报名,当然不只是因为看到长弓射的远射的猛,最大的原因还在于,凌云宣布所有选入弓手营的长弓兵,每天能吃一顿肉,每月还有三千加饷。这个条件,足够吸引人的。怀荒新军整编之后,除了战时的军功赏赐之外,平时每人每日给粮二升,战时每天给粮三升。除此外,帐内亲军每月饷钱五贯,外营兵四贯,外镇兵三贯,守备军和警备军两贯。现在只要能入长弓营,每月不但按外镇兵的三贯饷钱发给,还加饷三钱,等于饷钱翻倍。何况,每天还能吃一顿肉,光这一条,就足够吸引人了。
不过不是报名就能选入长弓营的,长弓手的选拔有三个条件。
第一,身高至少得五尺八以上,第二,至少能开一石弓。第三,一柱香内边续射出三十箭,且三十步外无脱靶。
三条规矩摆在那里,很多兴冲冲想拿双饷天天吃肉的怀荒兵大都傻眼了,知难而退,没有上前白费力气,丢人现眼。当然也有不少人自信满满,认为自己有能力吃肉拿双饷,大步上前。对于他们,负责考虑的军官们是来者不拒,先量身高,再测力气,最后再开弓射箭,反正条件明明白白摆在那里,来不的半点假的。
不过这次报名的基本上都是外镇兵的人,凌云的帐内亲军有不少弓箭手,都够条件,不过凌云早有通知,并不让他们报名。这次长弓手,只在外营兵和外镇兵中招募。这也是为了保持帐内兵实力不降的同时,再努力的新建一支精兵。
长弓虽利,但比普通的弓也强不了太多,真正强的是长弓手。
没有精锐的长弓手,长弓再便宜制作再简单,也一样没用。而且长弓最利害的地方还是密集仰射,打击效果最强。因此,凌云便打算先组建一支长弓营进行训练,到时摆在一起集中使用。
八千外镇兵,三千外营兵,一共是一万一千人马,经过了一连数天的选拔,最终凌云从中挑选出了一千长弓手。本来凌云还想再多挑一些,最终合格的很少。最后他也只得先行招募了一千人,组建了五个团的长弓手,凑成了一个营。不过虽然合格的长弓手只有千人,但凌云可不会就此放过长弓的高性能。他要求新建的长弓坊给长弓营一千弓手人人量身订制两把长弓外,还给其它所有步兵制作长弓,要求他们做到人手一把。两万两千怀荒军,除了一千骑兵和这一千长弓营外,剩下的两万人人手要有一张长弓。
这个要求长弓坊倒表示没什么压力,毕竟一人一个时辰可以制成一把长弓,一天每人起码能制成五到六张弓。而且这长弓制作没什么技术含量,甚至士兵们自己都能制作。麻烦一点的倒是箭!
箭好制成本也简单,可箭支却一点也不简单。
需要铁箭头,木杆,羽毛,沾合组装,几乎都是手工。不但需要木匠、铁匠,还需要大量手工匠。
而箭的消耗是极大的,按每个弓手随手携带两壶箭来算,一千弓手营最基本得配有六万支箭。而全军还有两万人将装备长弓,就算一人配一壶三十支箭,也得六十万支箭了。这还不算战斗储备,这确实是个大问题。好大怀荒虽然一时造不出这么多箭,但联合军械坊却能帮忙解决,制作箭支不似制作弓那般的麻烦,只是工序繁琐,但没什么技术性。只要有需求,王伯当他们完全可以在内地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担心的只是如何把箭支运出关来而已。
“嗯,暂时就制作这三种箭支,五钱的飞箭,一两二的长箭,二两二的破甲箭,每个长弓手配两壶箭,普通步兵配一壶箭。每壶箭五钱飞箭二十支,一两二长箭十五支,破甲重箭五支,都按这个比例来。”凌云拉着王伯当交待道,有了好弓和精锐的弓手,当然还得有充足的箭支。如果按凌云的要求配齐箭支,那么需要上百万的箭支。这个自然一时间不可能完成,但箭支这东西,半消耗品,尽管下订单,多多益善,有多少就要多少。怀荒自己的箭坊,生产能力太低,最终还是得依靠联合军械坊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也让凌云不得不感叹,战争果然就是在拼综合国力,一支五钱重飞箭,价值三十文,一支一两二的长箭价值五十文,而一支破甲重箭,居然价值三百文,几乎都能当的上一把普通的横刀了。这高昂的价格让凌云不得把原本打算一壶里配十支的重箭数额直接划掉一半。
弓箭手射出去的都是钱啊,看起来只有几十文几十文,可一支箭射出去再回收利用的次数并不多。一壶箭四十支,二十支飞箭就是六百文,十五支长箭七百五十文,再加上五支重箭一千五百文,一壶箭就是两千八百五十文啊,人手两壶就是每人五千七百文。四十支箭总重不过五六斤的样子,而他的价值却是两千八百五十文,此时一贯铜钱重达四斤三两,两千七百钱能重达十多斤,这箭比本身贵多了。
光给长弓营人配两壶箭,再给所以步兵各配一壶箭,就得需要六万来贯钱。若是再储备一些,还得十来万贯。
凌云突然头痛起来,刚勉强找到了粮食的解决麻烦,转眼又遇到了缺钱的麻烦。
“伯当,这长弓营新立,还缺一位主将,我打算请你来担任长弓营主将一职,不知你可愿意接受?”凌云望着王伯当道。
王伯当做为河南一个绿林山庄的少当家,家族在当地也是小有势力,特别是河南的许多绿林和这关外的绿林不一样,他们大多有双重身份,表面上是一地豪强,首善人家,在当地极具好名声,修桥铺路,与地方官府也来往密切。而另一面,却又暗中拥有一支私生武装,做一些黑道买卖,比如王家就有一支不小的私人武装,同时还是河南最大的地下弓箭坊的东家。王伯当自小习文练武,尤其一手弓箭射的是出神入化,什么百步穿杨,那只是小儿科。让这样一个专业人士,来充任这支新编的长弓营主将,正是人尽其才。
“承蒙三郎看的起在下,敢不从命。”王伯当对于凌云的授任,既惊且喜,并没有半分犹豫扭捏,直接就答应了下来。他本就是一个神箭手,对于能统领一支长弓营,充满了激动。
把新挑选出来的一千长弓手交给了王伯当后,凌云又从自己的帐内亲军中挑选了一批年青的军官过去。至于如何练兵,凌云也只是稍提了点建议,具体的还得靠王伯当等人自行摸索。
几天后,凌云便带领着自己的一千帐内骠骑离了怀荒城,开始巡察十三个分堂。
此时巡察分堂,一来也是察看各分堂的安迁和防御工作,二来也是顺带着查探下坝上的地形,为将来的战斗做好准备。凌云出了怀荒城,第一个目标就直奔了盐湖分舵。
当初的盐湖分舵,此时已经更名为盐湖城堡,附近的十几个山寨人马都撤入了这里。盐湖分舵本是拓跋横刀的地盘,拓跋横刀原本大本营在更靠近怀荒的白马陂大湖,盐湖这边只是一个分堂。盐湖又名白海,是坝上一带最大的一个盐湖,因为产盐,拓跋横刀便派人马经营此地,后来渐渐繁荣,也有了一个小寨子。后来不断加防寨墙,使得这里成为了一个城堡。上次并寨设堡,一开始本来是打算这个方向的分舵城堡定在白马陂湖边,不过后来还是凌云考虑到盐湖的重要价值,因此把盐湖寨升级为了十三分舵堡城之一。附近的人马都撤入其中,并派人开始整修扩建城堡,加固城防。
此时,盐湖城堡中拥有足足一万人马居住其中,并有一支五百人的守备军。
第136章
骑队到来,一路上早已经为各山寨中的警备军发现。这些山寨如今早已经不复当初的热闹,只是剩下了小队警备军留守,负责预警。等到将来边市弄起来后,这些小寨子也会成为前来怀荒商队的临时补给点。这些山寨的留守警备军远远看到大队骑兵出现,一开始还有些慌乱,好在凌云的人马全都高高举着旗帜,旗号分明。山寨警备军们很快认出了来的是易盟主和他的帐内亲军骠骑,警备队长连忙带着手下兄弟下山迎接。
凌云对于这些警备军好生抚慰嘉奖了他们一通,最后还给每人赏钱一钱,算是奖励他们认真忠于职守。
继续前行,一路经过数个山寨警备队防区后,盐湖城终于出现在了眼前。
凌云在路上时,早就已经派出前锋小队前来通告,因此他一到达城外,盐湖城中的守备和堂主还有虞候等早已经出城迎接。
盐湖城就建在盐湖边上,城池所在之地,正好是湖边的一个坡地上,一面靠湖,又居高临下,地形很好。整个城堡周长约二里,一个正方形状,四四方方,每面约半里长。外面以石头和泥土垒城,城高二丈,建有四门,其中西门为水门。城墙上有女墙,突出的马面,城楼,角楼,箭塔,甚至还在城门口修了一个小瓮城,城外还挖了濠沟。这让凌云很是满意,这座城堡有了不错的防御能力。
盐湖原本是小城,可如今却已经取代白马陂成为这里的中心堡镇,分舵堂主是燕云十八骑之一的贺兰弘,守备则同样是凌云的老部下刘鹰,而曾经掌控着这里的拓跋家族少家主拓跋小刀,如今挂着盐湖城城主的位置。贺兰弘、刘鹰、拓跋小刀三人同掌盐湖城,刘鹰统兵,拓跋小刀管民事,贺兰弘则掌监督刑法。这样的设置,有些类似于明朝时朱元璋对行省的权力的分立。管兵、管民、管法分开,相互监督,不让一家独大。
“刘鹰,我给你带了一批长弓过来,你接收下,装备给盐湖守备,让他们勤加训练。”凌云直接招手刘鹰过来。
当初刘鹰三兄弟随自己南下,结果刘虎刘豹都战死了,仅剩下刘鹰。对于他,凌云总是有些感激的,因此他一到盐湖城,第一个跟他说话,也是提高他在盐湖的地位。与刘鹰说了几句话后,凌云才转过头来和拓跋小刀和贺兰弘说话,贺兰弘也是自己的老部下了,说话也不用那么客气。倒是这个拓跋小刀,虽然拓跋横刀如今全力投靠自己,但拓跋家在盐湖的影响力依然巨大,当初也是因此,最后才让拓跋小刀出任了城主。这个时候,凌云也得小心笼络拓跋小刀。
“小刀,短短时间,盐湖城就已经有如此规模,你这城主当的很尽职,该当好好嘉奖表扬。”
“盟主谬赞,小刀愧不敢当。盐湖城上万人马,整日修筑盐湖城池,至今也只初步修好了外墙,实在有愧盟主重托。”拓跋小刀得到父亲指点,知道这凌云看起来总是温和不已,可实际上手段却狠辣的很,因此不敢有丝毫大意,姿态做的很低。
一番寒暄之后,凌云带兵入城。
登上盐湖城楼,打量着那那一片白色的湖面,可以看到,除了城里还在赶建房屋商铺等,城外也还有不少的人,那些人也都是盐湖城人马。
“那些人在收盐。”拓跋小刀介绍道,盐湖城正是因为面前的这个盐湖而名。盐湖是一个大咸水盐,产盐。过去盐湖分舵在这里建寨,就把持这里的盐买卖,是一笔不错的收益。虽然说大隋立国之后,对盐并不实行专卖,甚至不收盐税,可这里毕竟是塞外,中原的淮盐、解盐、川盐、青盐再多,也卖不到这里来。草原上的牧民,大多是从这些散布于草原上星星点点的盐湖中取盐。
凌云仔细听着拓跋小刀的介绍,越听越是皱眉。
白海盐湖很大,可以堪称是坝上草原附近的第一大盐湖,而且数年来,自慕容恪和拓跋横刀当年联手击败了对手后,就一直控制着这个盐湖的产盐。可是守着这样的一个宝山,盐湖每年产盐不过三万石左右。就这么点产量,拓跋小刀还说的眉飞色舞,很是得意。
凌云略略一合计,一个人一年大约吃盐十斤,光是猛虎盟这十来万人口,一年就要消耗一万多石盐。这么一算,拓跋家以前守着这么大一个盐湖,其实每年的产量不过是供应二十来万人口而已。
“这里的盐卖价多少?”
“每斗十钱,一直如此。”说出这价格的时候,拓跋横刀脸上全是满足。一斗十文,卖的可是比粮食还贵。粮食还得春耕秋收,而这盐,却是直接湖里取就是了,真是笔好买卖啊。这些年来,拓跋家每年都能从这盐湖里赚上好几千贯呢。可惜如今这盐湖已经归属到盟中了,想来还有些可惜。
而凌云听到这价钱,却是在直摇头。这盐价比起唐宋明清盐专卖下的盐真是便宜,可他感叹的还是这盐湖的产量,一年居然只有三万石盐,年收益三千贯钱。这真是抱着金饭碗要饭啊。
想想看,一个人一年起码吃盐十斤,十个人差不多就是吃一石,十万人吃一万石,若是能销给一百万人就是十万石。而且这个时代的人吃盐明显比后世要多,特别是要拿盐腌菜腌肉防腐坏,需求极大,一人需盐量翻个两三倍都不成问题。而这么大的一个盐湖,盐产量不是问题,只要有多少销路,就能卖多少盐。一年要是销个五十万石盐,每斗盐十文,也得有五万贯进帐。而在他想来,这方面也还能提高,盐湖现在产的盐是最粗糙的盐,根本谈不上加工,因此盐价很低廉。实际上别看盐价是粮价的两倍,可一个人一年得吃好几石粮食,却最多只吃几十斤盐而已。盐需求少,因此就算价格高一些,也花不了多少钱,这里完全有个上涨空间。如果能把盐进行再加工,把盐的质量提升些,那每年的盐利润能再翻上几翻不成问题。
一想到,本来可能是十几万几十万贯的大买卖,结果被拓跋家做成了几千贯的生意,凌云顿时就有种淡淡的忧伤。
其余这个盐买卖真的有利可图,且是有大利可图。怀荒的位置,正好处于河北、河东和草原交界,向往可达河套东突厥汗庭,往东达奚、契丹等地,以怀荒为中心,周边是一个极大的市场,人口众多。而他们最大的竞争对手,河北的海盐,江淮的淮盐,河东的解盐,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都是距离北疆这一线很遥远。而盐这种商品,和粮食一样,都是最受限于运输距离的。距离一长,运输费用就高,利润就薄。盐湖的盐比起那些盐来,在这就近销售,成本上占有极大优势,若是能把质量提升上来,甚至能卖到各南面的河东河北地区去。
出城策马沿湖而行,可以看到湖边的采盐人采盐的过程,他们完全就是最原始的采盐方法。这种采盐法,不但产量极低,而且采出的盐也谈不上什么品质。
这种采盐方法,其实和此时其它地方差不多相同,都是天然结晶,集工捞采。这种原始的采盐方式,还极怕雨涝,一旦遇到雨涝,则影响极大。他抓了一把采好的盐,盐颗粒不匀,大小都有,而且颜色带黑,放嘴里偿了一点,极苦涩。
凌云知道,如今中原的盐,以淮盐产销量最高其次是河东解盐,然后是蜀中的井盐、河西的青盐。这些地方的产盐,都已经开始进入了盐加工时代,他们产出的盐开始按加工程度,分成不同的等级,会销售不同的价格,上等的盐卖给那些贵族豪门,价格高昂,那些精加工过的盐,盐如白雪,其味又美。凌云记得河东盐池的盐,到了唐代时,采盐的方式已经改变,不再是原始的采捞法,而是发展出了垦畦浇晒法,这种采法不但解决了只能依靠天气采盐的劣势,还大大提高了盐的质量。通过在晒卤过程中添加淡水,来提升盐质。天然的卤水中含有许多杂质,一旦成盐,颗粒松脆,缺少光泽,有苦涩味道。而用新法勾兑淡水,则起到消除杂质的作用,使盐颗粒坚硬色白,而无苦涩味道,大大的提升盐的质量口感。
好的盐,不但能卖上更高的价钱,同时也能销售给更多的客户,售出更多的销量,自然也就能赚更多的钱。
凌云沉思着,自己就有着此时最先进的盐湖采盐制盐和加工技术,这里又是燕山北麓最大的盐湖,这还能捧着金饭碗哭穷?而且,自己还要人有人,手上正好有大量的人口如今从各山寨搬出来,全都闲的无事呢。
把这些闲着人手拉出来,教给他们先进的采盐和加工盐技术,然后自己恰好又在建一个怀荒边市,到时这些高品质的盐往怀荒集市上一摆,还怕没有销路?还怕没有钱赚?
弄好了,这可是年产十几万,甚至是几十万上百万贯的大买卖啊,甚至能成为怀荒镇本地支柱产业之一。
想到这里,凌云自己都不由的激动起来,自己怎么当初就没有想到呢?
第137章
季瑶在下面的庭院里与灰风一同嬉戏。
凌云从二楼的窗台上看着这一切,季瑶坐在院里槐树下的秋千上面,轻轻摇荡着,小狼灰风此时已经长成了一只大狼,灰色的皮毛泛着油光,四肢强健,超过了五十斤的重量。无论秋千荡向哪边,灰风总是不知疲倦的跑去追逐,季瑶看着灰风吐着舌头不知疲惫的追逐奔驰,高兴的发出银铃般的欢笑声,然后不时拿脚尖去越发的挑逗着小狼。灰风玩的很高兴,季瑶也充满轻松。凌云突然来到盐湖城,让季瑶惊喜万分。她整个人都好像焕发了光彩,脸上充满了欢笑,眼眸也是透着神彩。如今她坐在秋千上,穿着蓝色的纱裙,如同一只穿花的蝴蝶,穿梭在花丛之中。
这个女子需要的只是他的一点温柔而已,哪怕她整日呆在这座小院里足不出户,可凌云能来看她,哪怕仅仅只是一夕欢好,短暂的相聚,也能让她充满高兴。
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对她来说,不再奢求从此如影相随,不离不弃,但求能够在他心中占得一席之位,足矣。
“盟主,这个盐真的是从盐湖里取出来的?”小楼里,拓跋小刀充满着惊讶的问道,“这样的盐是我见过最好的盐了,就算是青盐、解盐也要逊色三分。这样的盐真的是我们盐湖里产出的?这样好的盐一年能采多少?若是一年能达到一万石,咱们可就发大财了。这样的盐,你就是卖上百文一斗,也一样有大把的人买啊。若是我们能卖给中原的那些豪门大族,估计就是再翻一倍价钱,他们也一样会买。”
盐这东西,一人一年不过吃盐十来斤。对大户人家来说,吃盐的钱真是不值一提,就算价钱贵点,可只要真的能有凌云拿出来的这种上等的雪花盐,别说百来文一斗,就是五百文一斗,他相信都能卖的出去。不过拓跋小刀心里还有些担忧,若是这种盐制作太麻烦,产量太低的话,那么就算真的卖千文一斗,也没什么太大的赚头的。毕竟盐虽然是生活必须品,可又消耗不多。没谁能把盐当饭来吃,量大才是赚钱的关键。
凌云站在窗前关注着楼下的季瑶,眼里满是温柔。
天气很凉爽,风很清,云很淡。六月时节,中原已经炎热,可这坝上草原,却还凉爽如春,真是避暑的胜地。凌云现在觉得生活很惬意,之前还在担忧粮食,担忧军队,担忧钱财,可现在,诸事都渐有起色,尤其是他这几天已经亲自试验了他的新制盐法,事实证明,这种新法制出来的盐,十分的漂亮,纯白如雪,而且细腻如粉,不但卖相极佳,关键是味道也很纯,没有半点苦味。这样的盐,简直就跟艺术品一样,让人舍不得吃。当然,凌云在对比了如今原始的靠天吃饭的纯粹原始采盐法后,越发的高兴了。新的盐法,不但制出的盐质量好,而且根本不需要太过于担心天气影响,同时新法盐产量极高。产量高,质量好,还不怎么受天气影响,可以预见,只要能打开销路,那么就会有大笔收入进账,以后财源滚滚。凌云如何不高兴呢。
“这盐就叫雪花盐,是我这几天刚从盐湖里采制的。”
“那产量呢,年产量能达到一万石吗?”拓跋横刀激动的问,现在盐湖的产量是年产三万石,若是这种雪花盐能获得现在产量的三分之一,那也足够了。就算产量只有原来三分之一,那也得立即上这新法制盐。这种雪花盐,完全甩出如今市场上其它盐几条街去。拓跋横刀甚至已经在想,他们可以把这雪花盐定位为高档盐,专们供给那些贵族豪门,走精品路线,如此盐价大幅上涨,同时运输的费用还能大幅下跌,算起来,哪怕雪花盐只比原来的盐涨三倍,就能赚的比原来多了。而这样上等的雪花盐,斗盐三十文,那也太便宜了。专供贵族的奢侈之物,只卖三文钱一斤,也好意思开口?不说三百文一斤,三十文一斤总不过份吧。拓跋横刀心里此时全是一车车的铜钱了,他已经在袖子里扳着手指计算了,一斤三十文,那一斗就是三百文,一石三千文,一年若产一万石,那岂不就是三千万钱,足足三万贯了?这比起原来一年采盐三万石,只卖得三千贯可是翻了十倍啊。
“一万石?”凌云摇了摇头。拓跋小刀有些可惜,如果一万石也晒不到,那想要赚大钱就难了。
不过凌云接着道:“一万石太少,你知道若按我的新法制盐,制盐田垦畦浇晒法来制盐,一个盐工一年可以制出多少盐吗?”
“多少?”拓跋小刀的心又猛烈的跳动了起来。
“新式制盐法,十二天就可以出一期盐,而一亩盐田一次可出盐四千斤,一年至少可以制十期盐,一亩盐田平均一年可制盐四万斤,这种新法,一亩盐田有一盐丁就足够了。”
“真的?”拓跋小刀现在有种听神话故事的感觉,一丁一亩盐田一年可产四万斤盐,这是真的?要知道盐湖分舵以往一年产盐三万石,那可是好几千号人一年的产量呢。而凌云所说的,三万石盐,那只不过是人家七十五个人一年的产量而已。
“我还骗你不成!”凌云笑道。
“那要是我们有一千亩盐田,再有一千个盐丁,那一年岂不是能产盐四万石?”拓跋小刀扳着手指着,心脏跳动的太厉害,算了半天后颤抖着嘴唇道。
“错,一千盐田一千盐丁,正常情况下,一年能产盐四十万石。”凌云纠正道。
“四十万石盐!!!”拓跋小刀感觉自己要疯了,四十万石盐得多少钱?就算是原来的斗盐十文,那也得值四万贯了。而这可是雪花盐啊,要是卖斗盐百文,那就是四十万贯了,如果再卖贵点,卖个斗盐二百文,三百文,那岂不是有八十万贯,甚至是一百二十万贯的收入?天啊,发财了,发财了,发财了啊。
“盟主,这个产量出的都是这种雪花盐吗?”
“当然不是。”凌云直接回答道。
这个否定让拓跋小刀火热的心上又浇了一盆冷水,“那能出多少雪花盐?”
凌云笑道:“产品得多样化,这样才能更好的出售,卖给不同的客户。现在我新制了两种盐,一是这种粉盐,还有一种则是粒盐。”
“粒盐?”拓跋横小刀不解,这雪花盐多漂亮啊,干嘛要去制粒盐,过去盐湖的盐就算是粒盐,甚至绝大多数的地方产的盐都算是粒盐,这些盐颗粒大小不一,颜色带黑,还有很多杂质,味苦涩。
“看看这个,这就是我新制的粒盐,我打算取名冰盐。”凌云将一小盒粒盐摆在拓跋小刀面前。
盒子打开,里面确实是粒盐,只是却与拓跋小刀印象中的粒盐完全不一样。这些粒盐颜色雪白晶莹,粒大,就如石榴子一样的晶莹粒大,而且这盐放在手中,明显能感受到很干燥,没有那原先那些充满杂质的盐一样的潮潮的。
“好盐,冰盐,这个名字好,如冰一样的盐粒,跟宝石一样的漂亮。”一边说,拓跋小刀还直接抓了两颗扔进嘴里,虽然充满咸味,可他却仿佛在吃什么美味的果粒一样,根本不舍的吐出来。
“雪盐、冰盐!这他娘的才是真正的盐啊!”拓跋小刀长叹一声,他占据着盐湖好几年,每年在这里采盐,却从没有想到,原来盐还有这么漂亮,这么美味的,盐原来不是咸中带着苦涩,盐原来只是咸的而已。盐湖有多大,很大很大,若是有人,你就是弄一万亩盐田,估计都没有问题。一万亩,再配一万盐丁,那一年岂不是能采四百万石盐?他这个时候甚至都忘记去想,其实盐田恳畦浇晒盐法虽然先进,可却得先开垦盐田,并建起配套的淡水渠等设施,此时盐虽然采起来了,可也不会马上变成钱,还得运输出去销售,而运输甚至比制盐更麻烦,成本更高。
不过拓跋小刀现在完全忽视了这些,他只知道,原来卖那样苦涩难看的盐,一年都能赚几千,现在有人马有雪盐冰盐的秘方,一年赚个几十万百来万贯岂不应该?
“盟主,我请求马上增派一支兵马过来,把盐湖围起来,另外挑选最忠诚可靠的一批盐丁制盐,且必须挑有家眷的,还得把他们的家眷全都送到总舵去。专门在盐湖城里单独安排一个内堡,派重兵严格保护他们,禁止外人接触,盐田更得派专人守卫,禁止它人靠近。还有……”拓跋小刀激动的有些语无伦次,但话里的中心意思很明显,这种新式的盐田浇晒法,还有雪盐冰盐的加工提炼法,都必须严格保密,建立盐厂招募盐丁的同时,要把盐田和盐丁们单独隔离起来,禁止他人碰触到这些机密,甚至有必要把这些盐丁的家眷送到总舵去做为人质,来防止盐丁们泄密。
凌云对于拓跋小刀的这个敏锐意识还是很满意的,“小刀,这个盐田晒盐和提炼加工盐这一块的事务,我打算以后就交由你来负责,怎么样,有信心吗?”
“有!”拓跋小刀简直就是受宠若惊啊,这样重要的事情,凌云没给刘鹰和贺兰弘,而是交给了自己,这得是多大的信任啊。他心中突然之间,甚至有股子士为之子者死的感觉。“盟主,我们建多少亩盐田?”
“先弄一千亩吧,盐丁你就从盐湖堡的青壮里挑选。”凌云沉吟片刻后道。
第138章
“上谷孙家商队借路经过,承二龙堂兄弟们关照!”山谷里,一支百辆马车组成的商队缓缓而行,商队的护卫们都紧握着手中的长矛横刀,小心翼翼充满紧张。虽然上谷孙家商队长年走这条商路,对于盘踞附近的猛虎盟二龙堂的绿林好汉们也不陌生。孙家商队每年都要向这二龙堂上交一笔大礼,换得在二龙堂地盘上平安通行。这已经是数年来的惯例,每年上一次贡,另外每次商队路过的时候,也会再拿出万把钱做为一点酒水钱。
孙平是孙家大管家的儿子,担任孙家出塞商队护卫头领也有三年时间。走这条路也算是轻车熟路了,可是今天孙平却总有些心些不宁的样子。一遍遍的扯开喉咙喊着,报着名号,可喉咙都快要喊哑了也没有见到半个人回应。
没有人回应,这绝不是能省下十贯过路费这么简单。孙平心里暗暗着慌,前些日子听说这猛虎盟好像起了内讧,二龙堂也换了当家堂主,这事情孙家一时也是弄不清楚。可孙平心里担忧,若真的换了当家,这对他来说绝不是好事。二龙堂的当家换了,那么孙家以往和二龙堂的约定,也有可能不被新当家承认。谁也不能保证新的当家会不会承认他们以往的约定,如果新当家是个胃口大的,那就是件大麻烦。
跑塞外总是很有钱途的,一块江南越窖出窖价一两银子的青瓷器,辗转运到草原去,就能换回一匹不错的小马驹,哪怕只是普通的挽马马驹,可再运到江南去,也能是数倍的利润。一个普通的瓷碗,就能换一只羊,一块茶砖,能换上几块上好的皮子。越往草原深处,中原带去的货物就能换回更多值钱的草原皮货牲口。不过这买卖虽然赚钱,可却也有很多风险。
这最大的风险就来自于这些绿林山贼马匪们。
孙家是个大商队,每年都要组织好些支商团往塞外跑,对沿路的山贼马匪都算熟悉,重金花费之下,倒也和这些绿林们订下了约定,除每年固定一次的孝敬外,再按次收取一些过路费,孙家给钱,好汉们也省事,大家互相配合,各不为难,这样一来,孙家虽然打点各山各寨要花费一大笔钱,但只要人不出事,货不出事,每趟依然能保持很大的利润。
怕就怕那些人不肯收钱,或者收了钱后又不肯算数的。
孙平喊了这么大半天,鬼影子都看不到一个出来,心里已经渐不安起来了。
以往只要一出军都关,刚入关沟,他们孙家商队的旗号一打出来,扯两嗓子,立马就会有二龙堂的好汉出来,笑嘻嘻的来取了那份买路费,再顺手拿他们点酒肉什么的就走了,并不坏规矩。可现在,一直出了南口,又经过了二龙戏珠山口,眼看都要出二龙堂地盘了,还是不见人出现,他真是心慌了。
“大哥,怎么愁眉苦脸的?”孙平的三弟问。
“二龙堂的人到现在也没出现。”
“没出现就没出现,还省十贯酒钱呢,这可不是我们不给,是他们不来拿。”孙家老三孙保笑道,并不以为意。
孙平却摇了摇头,“看来传言猛虎盟内讧之事属实,这二龙堂多半换当家了。”
“不会吧,这猛虎盟可是这燕山一带最大的绿林了,听说人马成千上万呢。”
“你知道什么,猛虎盟当年可不止在燕山算老大,当年甚至还号令阴山和太行,千余山寨都听他们号令,可数年前内讧,便只剩下百余山寨了。”
“那咱们怎么办?”
孙平摇了摇头,还能怎么办,当然是继续。他这趟,其实就是得了孙家家主的意思,前来探路打听猛虎盟的具体消息的。对于孙家这样常跑塞外的大商家来说,猛虎盟的情况与他们息息相关,一旦猛虎盟内乱,说不定以后这条商路可能就不再好走了。若只是换个当家,哪怕是增加点保护费都不是大事,怕就怕换了人后,不再买他们的帐,或者以后这片绿林无人约束,见财就抢,那才是问题。
“老三,商队到前面停下扎营,你负责留守,我要亲自去拜下山。”孙平无奈的道。虽然上山很危险,也会有不好的影响,不到万不得已,商队是不会直接上山联络的,可眼下的情况,他不得不如此了。若是搞不清楚情况,等出了大宁,过了外长城后,那时才是更加危险。
正说话间,突然听到一声尖啸声响起,下一刻一支长箭已经射在了马前。
坐骑不安的人立而起,嘶鸣不止。
孙平脸色微变,强自镇定。“大家不要慌乱,把马车围成一圈,端起家伙事,都守在马车后面。”
那支箭过后,紧接着是几声哨声,尖锐的哨声在山林之间回荡,让孙平此刻的心直接提到了嗓子眼上。
得得的马蹄声响起,只见林中突然奔出数骑人马,皆是人高马大,彪悍异常。不过当孙平看到来人之中的一个熟面孔后,整个人立时长松了一口气。
他连忙翻身下马,上前两步,拱手道:“见过段大哥,小弟出了军都关后便一直在想,等见了段大哥,一定要拉段大哥好好喝两杯。这几位兄弟是谁,段大哥介绍一二。”
他心中着实紧张,不过却只能故作镇静,他早看出,今天这段志安只是来人中身份最低的,这让孙平暗自有些奇怪。以往每次都只是段志平来收过路钱而已,而据他所知,这段志安在二龙堂也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巡山队头而已。
段志安冲他笑笑,没有以往的那种熟络自然,“孙队头怎么这个时候就出塞了,不过倒是正巧,某来给你介绍下。”
孙平在一边听着段志安的介绍,越听越是有些惊讶。那几个人居然是二龙堂的堂主、城主和守备等,二龙堂的堂主以前是暴龙周方和笑面虎薛亮,那二人他都曾经是见过一面的,却从没有见过眼前这三人,不过那个堂主的名字他却是曾经听过的,王保。若他没记错,王保又名乌丸保,是猛虎盟九当家白马银枪易三郎手下的燕云十八骑中的头号大将,却没想到现在居然成了二龙堂的城主,看来传闻中猛虎盟发生了内讧的消息果然是属实的。只是这二龙堂不是只有学堂主吗,什么时候又有了城主和守备,那是什么?
王保似乎看透了孙平的疑惑,笑着道:“孙兄弟来的早不如来的巧,最近猛虎盟有些变动,你们恐怕还不知道吧。实不相瞒,猛虎盟今非昔比,大不相同了。从前些日子起,猛虎盟已经正式改行,不再是绿林了。”
孙平大为震惊,猛虎盟难道被招安了?
王保的话证实了他的猜测,“如今猛虎盟已经在新盟主易风的带领下,接受了晋王杨广的招安,易盟主如今也是朝廷的冠军将军加仪同三司,并受晋王府兵曹参军职。另外还有,咱们猛虎盟如今大有改变,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从此猛虎盟不再吃绿林饭,也不再收过路费了。”
“不收过路费?”孙平难以相信,“难道易盟主要带诸位南下中原,由朝廷安置?”
“嗯,不,我们暂时没有这打算,依然会留在这里。”
“那?”孙平话没说出来,他想说的是,你们本来是一群绿林,靠抢劫和收过路费为生,如果既不南下,又不抢劫了,你们拿什么生活。
“我们现在也开始做生意了。”王保一本正经的说道,可听在孙平的耳中,却觉得荒缪无比。你们一群绿林放着好好的抢劫大好前途不干,学什么做生意啊。他心里根本不相信王保的话,也难以相信。
只是王保却很热情的对他道:“我知道这么说你也不信,你们一起上山去看看就知道了。正好天色也不早了,你们就到山上休息一晚,也补充一下给养。”
孙平心里格登一下,翻江倒涌起来,心说这下是遇上大麻烦了。估计刚才说的那么好听,其实还是为了要哄我们上山。这是真碰到狠的了,十贯过嘴费都看不上,这是要全吞了他们的车队财物,弄不好完了还要把他们这些护卫伙计们当作肉票,狠狠的向孙家勒索一票了。他有心拒绝,可一看王保那热情的模样,最后话也说不出来了,只好招手让商队跟着一起上山。他心里想,罢了,只要不伤他们人命,倒算了,这一来,也算是摸清情况了。
怀着这样的心情,这一路上他是走的十分纠结。
不过当来到二龙堡城面前时,他还是惊讶住了。他曾来过二龙堡,且不止一次。可面前的这个二龙堡,根本不是以前的那个二龙堡啊。原来的二龙堡其实是个山寨,算不得很多。可眼下这个,还在原来的地方,可却比原来大了不增一倍,高大的石头城墙,宽阔的道路,吊桥,城门,甚至还有濠沟,城门楼子,角楼等等,这就好似平地生出了一座新城堡来。
段志安在一边笑着介绍:“按我们易盟主的吩咐,撤寨建城,如今这关外的诸寨人口都迁到了这里,二龙寨也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二龙堡成了内堡,外面扩建的这一圈是外城。各种防御齐全,十分安全。而且城里也修有街巷坊里,仓库酒楼饭店客栈等一应俱全。来往路过商队都可以在这里休整,甚至是直接把货物放在这里交易出售,也可以在这里购买到不少商货。按我们盟主的吩咐,如今咱们猛虎盟有十三座这样的城堡,分布在怀荒城的外围,原来的那些山寨,全成了路上的小补给点。而原来的总舵,如今已经即将成为北疆边境上最大的集贸市场,中原的商人北方的商人,都可以在那里贸易……”
段志安在那里滔滔不绝的说个不停,孙平却已经有些愣在了马上,信马由缰的任马带着他入城,看着出现在面前规划整齐的街道,还有街道两旁那一间崭新的商铺,以及街道上往来的三三两两的商人,他有种恍如梦中的感觉。
白马银枪易三郎成为了猛虎盟的新盟主,他不是要去做北方最大的绿林首领,不是去征服其它的山寨,居然受了晋王招安,而且改行要做个商人,而且还把猛虎盟诸分舵山寨改成了一个个商贸小镇和商路中转站补给站,还把怀荒镇弄成一个边境贸易大集市?他怎么有种那么不真实的感觉,这是真的?
可看着眼前的这一切,他又想不出来有其它的可能?
最初的震惊与怀疑过后,出于商人的敏锐,他马上想到了一个问题,如果这是真的,那对于孙家这样的大商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好消息!
二龙城明显是新建成没多久,处处都透露着一股子崭新的味道。虽然城池防御和街坊还有许多地方在施工,不过从城南到城北,城东到城西的两条交汇相聚成十字的主干道,却是已经完工,这两条主干道都有足足二十步宽,且全部铺上了平坦的青石板,在这宽阔的干道两边,则全是最先修好的一间间商铺。这些商铺此时大多数还都关着门,不过听段志安的介绍,这些商铺将按照不同的行市区分,以后会租售给商人们做生意,划分为各个不同的商市经营。
不过在这干道上,却也有一些商铺已经开门,他仔细打量了下,发现基本上是饭店、客栈、酒楼、甚至还有青楼、茶馆、赌坊、仓库等这些店铺。
“嗯,那家是什么商铺?”在两条干道相汇的十字路口,有一家新开的店铺,竟然有许多人聚在外面排队,这引起了孙平的好奇心。
段志安笑道:“哦,你说那个铺子啊,那是新开的盐行。”
“盐行?”孙平有些奇怪,不过很快就有些不以为意了。在这卖盐,也算不得什么好生意。
“孙兄弟不去看看?”段志安问。
“盐有什么可好看的,不都那样吗?”孙平有些奇怪。
“这可不是普通的盐,这里出售的是雪盐和冰盐,一种如雪花一样洁白,如细粉一样细腻,一种如冰一样晶莹,宝石一样漂亮。而且不带半点杂质,更无半点苦涩,可谓是前所未有的一种盐中珍品。”
听到这里,孙平这下也不免有些心动了,他倒不相信,世上竟然还有这样的神奇之盐?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