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叶志高


  明天就是天启皇帝上早朝的日子,大臣们此时心里都有些忐忑,有的是担心熊廷弼,有的则是担心受到牵连,有的则是单纯的幸灾乐祸,当然这里面也有想浑水摸鱼的。只是这些人的想法能不能实现,都要看一个人的态度,那就是天启皇帝。
  天启皇帝此时也在犹豫,事情到了这个时候,他也有些不知怎么办了!东厂和锦衣卫查出来的东西,虽然自己知道是真的,可是很难压服那些大臣,更不要说御史言官了。只要说是东厂锦衣卫查出来的,这些人很可能都不问对错,直接就站出来反对。
  现在要想的是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一来不能让熊廷弼受委屈,这二来是不能放过那些人。
  “陛下,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来了。”就在天启皇帝冥思苦想的时候,一个小太监快步的走了进来,对着天启皇帝道。
  “让他进来吧!”揉了揉自己的额头,天启皇帝觉得有些疲累,却也只能强打精神。
  在一个小太监的带领下,骆思恭大步的走了进来,轻轻的撩起衣服,对着天启皇帝就跪了下去,大声的道:“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参见吾皇,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看着骆思恭的神态,天启皇帝也是为之一振,精气神倒是不错,满意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笑着道:“爱卿的精神不错,看来是有什么喜事啊!是不是又纳了一房妻妾?”
  听着天启皇帝揶揄的话语,骆思恭顿时有些窘迫,脸上的神色也有些尴尬,有些脸红的道:“陛下玩笑了。”
  天启皇帝顿时大笑,这位锦衣卫的指挥使骆思恭,平日里没有什么爱好,就是喜欢美色。不过也没有什么强抢民女的事情,大多都是买回去或者是明媒正娶的,在这个时代也算不得什么大事。
  似乎心情不错,天启皇帝的神情也好了很多,对着一边的小太监道:“去给骆大人拿个凳子”,又将目光落到骆思恭的身上,轻声道:“起来吧!你来找朕有什么事情?”
  骆思恭却没有说话,而是看了一眼大殿,有对天启皇帝使了一个眼色。
  “你们都下去吧!”天启皇帝没有说话,一边的陈洪就将所有的太监宫女都赶出去了,自己也想要带上门出去。
  “陈洪,你留下吧!”天启皇帝却没有让他走,在他要出门的时候叫住了他。
  骆思恭可不敢说什么,这位陈洪陈公公也不知道有什么本事,在这位天启皇帝面前很是得宠。自己对付一个魏朝已经很吃力了,如果在来一个陈洪,骆思恭觉得自己肯定吃不消。
  “有什么事情说吧!”缓缓的站起身,活动着自己的筋骨,天启皇帝这几天一直觉得身子有些不舒服,每隔一段时间都要这么活动活动。
  压制住自己激动的心情,骆思恭尽量不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奇怪,轻轻的舒了口气才道:“陛下,臣昨天查到了一些消息,另外辽东那边也传了消息!”
  “哦,锦衣卫的效率真的不错,这次的差事爱卿办的不错,朕自当有赏。”天启皇帝的心情顿时好了很多,这个消息来的非常及时,希望对明天的事情能有帮助。
  骆思恭听了天启皇帝的话,顿时心中欣喜,可是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而是笑着道:“这些都是陛下运筹帷幄之功,臣等又有什么功劳的。”
  “好了,说事情吧!这些自谦和拍马屁的话就不要说了。”天启皇帝轻声的笑了笑,不知道是因为事情有了线索,还是骆思恭的马屁,总是现在天启皇帝的心情非常好。
  “是,昨天锦衣卫在风月楼的密探打探到了消息,有人来到风月楼了。”骆思恭的神色有些凝重,却有些兴奋,感情似乎很复杂。
  至于天启皇帝到没觉得有什么,因为他根本没有听说过这个风月楼,这是京城著名的妓院吗?
  “陛下,风月楼是京城的一家酒楼,只是这酒楼并不对外营业,而是东林党人用来聚会,聊天的地方。据他们说是交文交友,平常到没有什么人,不过每逢大考,那里都会聚集很多的读书人。”陈洪见天启皇帝不明所以,便赶忙说道。此时关于党派的资料都由他负责,对着这些东西他是尽可能背下来,一边随时回答天启皇帝的疑问。在宫中这么多年,这位老太监也是深知怎么做一个得宠的太监。
  轻轻的点了点头,原来是这么样一个地方,这可以说是东林党在京城的一个基地啊!无论是举行聚会,还是拉拢赶考举子,都是非常方便的。
  “这个风月楼是什么时候建造的?”天启皇帝面色很是凝重,这些人的胆子可是不小啊!真的以为皇帝不敢抄家,怪不得历史上魏忠贤把这些人全都抓起来杀了!
  “回陛下,是七年前,那个时候的内阁首辅大学士是叶向高。”陈洪还没有说话,骆思恭就抢先着说道。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的脸色变的更加凝重,对着身后的陈洪道:“这个叶向高在东林党之中是什么地位?”
  在脑海中想了想叶向高的资料,陈洪便开口道:“叶向高是东林党的老人了,因为曾经担任过内阁首辅大学士,所以门生故吏很多。当年因为反对矿税为闻名天下,曾经上书一百多次,力主废除矿税。”
  听到这里,天启皇帝就明白了,这位叶向高在东林党之中的地位很高,人脉也非常的广。曾经反对矿税,说明这是一个典型的东林党人,嘴上说的非常好,可是做起事来却是维护着那些人的利益。
  无论这个人能力如何,天启皇帝也不会重用他,反对矿税这一条就不行。因为天启皇帝也要征收这个税,开矿的这些人可都是有钱人,这些人居然不交税,想想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天启皇帝甚至都想过,将这些人抄家,资产全部充公,矿山全部收归国有,当然也就是天启皇帝自己所有。


第一百零一章 王化贞
  虽然不喜欢这个叶向高,可是天启皇帝却也没有说什么,只是轻轻的点了点头,对着骆思恭道:“这样吧!这件事情朕知道了,那个来京城的是个什么人?”
  “回陛下,根据我们的暗桩回报,这个人是一位三十多岁的男子,至于是什么身份暂时还不清楚,他来此的目的也不清楚。只是知道风月楼的掌柜的很是尊重他,而且这个人手里有一块木牌,似乎是什么人的信物,这个就是木牌的图案。”骆思恭一边说着一边在自己的怀里拿出了一张纸,递给了站在一边的陈洪。
  接过陈洪递过来的纸张,天启皇帝的眉头就微微蹙了起来,这个令牌他真的没见过。那是一块看起来很普通的令牌,上面只有一片叶子,也没有文字,也没有标注什么信息,看起来神秘。
  “这个令牌是什么意思?你们锦衣卫没有档案吗?”将图画放在桌子上,天启皇帝在一次看向了骆思恭,此时他的脸色已经有些难看了。原本以为东林党不过是一个松散的团体,没想到居然会组织的如此严密,这简直就像是后世的某些国际组织一样啊!
  无论是在后世,还是在当下,想要打掉这样的组织都是非常困难的,况且这个组织还掌管着这个国家大部分的权力。
  对于天启皇帝的忧虑,骆思恭虽然不能全部理解,不过多少也能猜到一点点,心中虽然忐忑,却只好硬着头皮道:“请陛下恕罪,臣无能。”
  对于东林党的事情,锦衣卫从来就没有停止过调查,不过没有皇帝的支持,很多都是在暗中进行的,所以取得的成果并不多。
  “是朕有些着急了,爱卿别往心里去,爱卿回去安排人,好好的查一查。不过要记住,不要走漏了风声。”轻轻的叹了口气,天启皇帝也觉得有些为难骆思恭了,说话的语气不由的放轻缓了很多。
  骆思恭则是微微一愣,接着便是心中一暖,连忙对天启皇帝道:“陛下如此爱护臣下,臣必当忠心报国,不负圣恩。”
  天启皇帝则是缓步的走到骆思恭的身边,将他从地上拉起来,拍了拍他的肩膀,缓声道:“爱卿乃是国之干城,朕自当疼惜,爱卿不必太过谦虚。爱卿这次的功劳朕给你记下,等到这次的事情完结,朕有重赏!”
  “臣谢陛下,臣必当肝脑涂地,以报圣恩。”骆思恭则是满脸的感动,一脸的决然,一副慷概赴死的模样。
  看到骆思恭的样子,天启皇帝差点没笑出来,赶忙转过身缓步的走回龙书案。这个家伙也真会演戏,不过这件事过去,君臣二人之间的关系却又近了不少。
  “骆爱卿,你刚刚说辽东那边也有些消息,不知道是什么消息?”天启皇帝虽然担心东林党,不过对辽东则是更加的担心,如果那边真的按照历史的发展,那么沈阳丢了,后金真的就是羽翼丰满了。
  “回陛下,是前几天事情,臣派去辽东的人将消息传回来了!”骆思恭对于党寒的能力是丝毫不怀疑,不然也不会派他去辽东。党寒也当真没有让他失望,这次传回来的消息让他很激动。
  天启皇帝自然记得,为了查清东林党在辽东的主要人物,以及和杨渊勾结的主要目的,才在东厂之后派人去的辽东。
  轻轻的点了点头,天启皇帝沉声道:“这件事情也有眉目了,那你就说说吧!”
  “是陛下,这次锦衣卫在辽东主要查了查有东林党背景的人,将消息传回来之后,臣看了一下。和这次的案件有关系的人有一个,那就是广宁知府王化贞。”骆思恭此时可谓胸有成竹,这次他可是要露一把脸,要将魏朝狠狠的甩出去。
  天启皇帝的面色凝重了很多,这个王化贞他还是有印象的,这个人似乎就是将沈阳等地丢了的罪魁祸首,没想到这个人也是东林党人。
  看了一眼骆思恭,天启皇帝有些疑惑的道:“你怎么知道这次的事情和他有关系?”
  “回陛下,这个王化贞乃是东林党叶向高的弟子,还有这次风月楼突然来的这个人,所以臣觉得这件事情和叶向高脱不了关系。那么事情牵扯辽东,那么为叶向高传递消息的很可能就是王化贞。也有可能就是他将杨渊和叶向高联系在一起的,东林党的目的很可能也是在这个人的身上实现。”魏朝看了一眼天启皇帝,将自己的猜想全部说了出来。
  天启皇帝则是在大殿里来回的踱着步子,心中在不断的盘算着,他的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只是很多细节还没有弄明白。忽然间天启皇帝想起了一件事情,这位王化贞可不是一个好人,虽然东林党人很多都是光说不练。可是也有很多的硬骨头,虽然他们不认为自己的观点是错误的,可是却愿意为了自己的观点献出生命,这种精神还是值得尊敬的。
  这个王化贞却很是不堪,他不但有东林党人爱说大话,不会办事的毛病,而且是个软骨头。这个人身为叶志高的弟子,可谓一个非常明显的东林党人,可是他却投靠了魏忠贤。在东林党人和魏忠贤的斗争中,很多人都死了,不过也都是站着死的,那份骨气还是有的。可是这位王化贞却恰恰相反,他投降了,做了阉党。
  相对于那些顽固的东林党,天启皇帝更加的不喜欢王化贞这样的人,这就是个汉奸的典型啊!
  半晌,天启皇帝才严肃的道:“骆爱卿,朕也很相信你的猜想,但是没有证据。骆爱卿,你记住,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朕不会轻易的动一位大明的大臣。所以你们锦衣卫要好好的查,朕要的不是证据,而是事情的真相,你明白?”
  骆思恭自然是明白,也知道这是天启皇帝对大臣们的爱护,当年多少锦衣卫的指挥使因为文官的攻讦,而被下狱甚至被杀。天启皇帝是在告诉自己,放手去做,朕不会那么糊涂。骆思恭的心里这次真的很感动,连忙跪倒在地,大声的道:“臣明白。”


第一百零二章 拜访
  风雨楼后院的听雨阁,止水公子正在品着香茗,脸上也是一脸享受的模样。站在他身后的则是风月楼的掌柜的,一脸的恭敬,丝毫不敢懈怠。
  “掌柜的,本公子是昨天到的这里,虽然休息了一天却还是有些疲累,不过今天却该办正事了。”轻轻的将手中的茶碗放下,止水公子笑呵呵的说道,只不过脸上的笑容虽然不少,可是眼中的目光却是平淡如水,看不出丝毫的情绪波动。
  “不知公子有什么吩咐?”掌柜的看了一眼止水公子,恭敬的回答道。对这位止水公子,掌柜的只有一个感觉,那就是深不可测,虽然看起来很是随和,很是掌柜的知道,这就像是一条随时可以择人而噬的毒蛇。
  微笑着点了点头,止水公子很享受这种感觉,对着掌柜的道:“本公子刚刚来到京城,很多事情还不是很明白,需要了解一下这里的情况,不知道这方面什么人比较了解?”
  掌柜对这位止水公子又高看了一眼,心中微微叹了口气,不愧是那位看重的人物,没有一点的虚假,这本事可是实打实的。想了想,掌柜的道:“要将对事情的了解,以及对京师官场的形式,那就只有工部尚书王林光了。这个人本是京城的本地人,不过也是我们自己人,在京为官三十年,对什么事情都了解。最重要的是这个人十分聪明,从来没有被卷进过什么案子。”
  缓缓的点了点头,止水公子心中有些明悟,这个风月楼的掌柜的也没那么简单。此时看来这京城的事情很多都是由他负责的,毕竟是从开始就在这里,还是很有用的。
  “掌柜的知不知道有什么办法,能让我见他一面?”想到这里,止水公子在对掌柜的说话语气就客气了不少,也有征询他意见的意思。
  “公子,这风月楼虽然是老爷一手建立的,可是自从老爷离京,这六年来的日子并不好过。虽然钱财什么的不缺,可是这里的作用却大不如前了,除了这店里的人,外面也有很多人关注着这里。公子来到这里,很可能已经引起很多人的关注了,如果公子想要见王林光,希望公子还是到他的府上去一趟。”掌柜的虽然那态度看起来很是恭敬,可是说起话来却是不卑不亢,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缓缓的点了点头,止水公子慢慢的陷入了沉思,他不禁有些后悔,本以为这里不会有人注意,此时却知道这不过是异想天开。对这里关心的人肯定不少,东厂和锦衣卫自然在内,那些齐浙楚党人也肯定都知道了。不过他也在心里安慰自己,自己又不是什么大人物,就算有人注意恐怕也不会怎么重视。
  不过止水公子倒是觉得掌柜的说的有道理,缓缓的点了点头,沉声道:“嗯,你说的有道理,我应该去登门拜访。”
  “那小人去为公子准备,公子在这里的身份就是我的侄子,到京城赴考,不知公子怎么看?”掌柜的自然不会让止水公子没有一个对外的身份,那样肯定会让人怀疑,行走气了也方便些,希望这个可以掩人耳目。
  工部尚书王林光的府邸在西城的月牙胡同,是靠着最里面的一间,朱漆的大门,门口一对威风的石狮子,门上则是巨大的匾额,上面写着尚书府三个烫金的大字,门的两侧则是挂着两个大大的红灯笼。
  站在王府的门口,止水公子不禁想起风月楼掌柜的说的话,这王家是京城的一个不算小的家族。从太祖开始就已经有了,以前也出过进士,举人,大多是知府,不过也有做过的巡抚的。此时的当家人王林光位列工部尚书,这王家在京师的地位也不低。
  将手中的拜帖交给看门的下人,止水公子就在门口等着,虽然自己是那位的弟子,不过见了这位还是要称一声世叔的,自己前来拜访也没说的过去。
  王林光今年已经六十多岁了,虽然年纪不小了身体还是不错的,耳不聋眼不花的。此时这位老大人正在书房里写字,前天将作监的监正总给了他一副文征明的字,对于书法喜欢到极点的王林光自然要写个够。
  “老爷,外面有人求见,这是拜帖!”就在王林光写的兴起的时候,老管家王安快步的走了进来,见王林光收笔,才将拜帖递了上去。
  轻轻的皱了皱眉头,王林光有些不耐烦的道:“什么人?”
  “回老爷,是个白衣公子,拜帖上说是风月楼李掌柜的子侄,来京赶考特意来拜访您的。”管家似乎也知道打扰了老爷写字,说起话来也是小心翼翼的,深怕这位老爷迁怒自己。
  深深的叹了口气,王林光苦笑着放下手中的毛笔,轻轻拿过管家手中的拜帖,有些无奈的道:“唉,该来的迟早回来,想躲也躲不掉。”
  “老爷不想见,让我出去告诉他就可以了!”老管家有些不明所以,到了老爷这个地位,除了皇帝王爷还有谁的面子需要给?更何况是一个风月楼掌柜的侄子,不想见直接轰走就是了。
  有些无奈的看了看从小跟在自己身边的管家,王林光再次叹了口气,沉声道:“去吧!把人带进来,要是什么事情都像你想的那么简单,老爷早不知道死了多少次了。”
  时间不大,止水公子在老管家的带领下,缓步的走了进来。
  看了一眼走进来的止水公子,王林光就觉得这个人不简单,看起来温文尔雅的,似乎是一个谦谦君子。脸上那淡淡的笑容,很容易让人产生好感,可是眼中却是有着不一样的桀骜和阴狠。或许也只有像王林光这样的人,才能发现吧!因为他年轻的时候,差不多也是这个样子。轻轻的叹了口气,王林光不禁有了英雄迟暮的感觉。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自己或许真的老了,该考虑回家颐养天年了。
  看到坐在大堂上的王林光,止水公子就是一皱眉,他最不愿意打交道就是王林光这样的人。脸上的笑容和蔼可亲,不过一看就是个老狐狸,这样的人很不好糊弄啊!


第一百零三章 老狐狸
  缓步的走进大厅里,对着王林光施了一礼,止水公子恭敬的道:“小侄止水,见过王世叔!”
  轻轻的点了点头,王林光满脸的笑容,大声的道:“今天早上这喜鹊就在院子里叫,没想到是贤侄来了,真是让老夫高兴的很啊!”快步的走到止水公子的身边,将他的手轻轻的拉在手里。
  “去,将我珍藏的茶叶拿出来。”一边走,王林光一边回过头对身后的老管家淡淡的吩咐道。
  “是,老爷。”管家答了一声,便下去张落了。
  “世叔客气了,小侄哪里当得起这样的礼遇,实在是折杀晚辈了。”止水公子的脸上则全是苦笑,神色则很是很感激,说话的语气也有些颤抖。
  只是二人稍稍对视,便看到了两个人眼中的不同,都是平静如水,透明通透,就连王林光那浑浊的双眼,此时却也是一样。二人稍稍对视了片刻,接着便同时大笑了起来,仿佛一对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
  轻轻的松开止水的手,王林光笑着道:“贤侄坐。”
  “谢过世叔”,止水公子则是一边说着,一边走到了下首的椅子上坐下。
  “贤侄是什么时候来京城的?可有地方住?世叔的尚书府也不算小,住到世叔这里来!”王林光的神色看起来没有丝毫的做作,就像是一个发自内心关心子侄的叔叔一样。
  “小侄谢过世叔了,小侄这次来借住在叔叔那里,多谢世叔。家师就特别交代小侄来拜会世叔,还叮嘱小侄一定要和世叔多亲多近,在这京城有什么不妥的地方,还需要世叔多多的照料。”止水公子眼中精光一闪,看了一眼笑呵呵的王林光,自己也是满脸的感激道。
  看着这个滴水不露的年轻人,王林光在心里轻轻的叹了口气,这样的城府,这样的心智,这样的智慧,何愁不出人头地啊!
  稳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王林光笑着道:“不知贤侄的老师是……”刚刚亲热的交谈了这么久,此时却不知道对方的来历,王林光的脸上也没有一丝的尴尬。
  “小侄拜在家师的门下时间虽然不短了,可是这几年却一直跟在家师的身边,至于家事的身份,世叔一看便知。”在怀里将那块木牌拿了出来,将他给递给了王林光。
  看到拿开令牌,王林光就觉得心中一紧,这么多年了还是再一次见到了。在那个地方,有这种令牌也不多,看来真的是那几个老家伙。等到看到令牌上面的树叶,王林光也只能轻轻的叹了口气,上一次的事情自己就有所怀疑了,看来自己的猜想是真的。
  身在官场多年,王林光深知这里面的玄机,这里的水太深,一步小心就会掉下去。自己的年纪这么大了,此生也就到顶了,想要入阁是不可能了,要是老了老了在声明不保,可是一生尽毁了。自己倒了,王家的这些人可怎么办?此时他的心里颇为复杂。
  心中虽然想了很多,可是王林光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露,反而是一脸的怀念,有些感慨的道:“当年都是雄姿英发,如今都是垂暮之年,叶公还好吗?”
  止水公子知道王林光是一个老狐狸,可是此时在他的身上却看出了一丝真诚,看来他和自己老师的关系也不简单啊!笑了笑,止水公子道:“老师的身体还算安泰,就是多年不见世叔了,有些想念。”
  “是啊!一晃六年过去了,我们还能有几个六年呢!”王林光似乎也是颇多感慨,神态也便的有些复杂。沉思了半晌,王林光才道:“贤侄,说吧!这次你来京师有什么事情,世叔能帮的一定帮忙。不过贤侄也要理解世叔的难处,身为王家的一家之主,世叔也是颇多顾虑。”
  本以为这个老家伙会痛快些,没想到来了这么一句,止水公子不禁在心里大骂。脸上却是满脸的感激,笑着道:“世叔的爱护之心,小侄真的很感动,世叔放心,小侄一定不会让世叔为难。”
  见王林光点头,止水公子才接着道:“这次家师派小侄进京,一来是为了明年的大考,这二来就是为了拜会一下家师在京的老朋友,这最后才是一点小事情。”
  听了止水公子的话,王林光的心里就是一阵冷哼,还为了明年的大考?这才一月,你用的着这个着急的跑来吗?就算来了,不找个地方好好的读书,瞎跑什么?还来看看在京的老朋友,你的老师都走了六年了,虽然每年的年节都会各自派人,可是现在是什么时候?不年不节的,你还来拜访我们?也就是说的小事才是你这次的主要目的。
  心里虽然这么想,可是王林光的脸上却没有丝毫的表现,依旧是一副感慨的模样,半晌才道:“人老了,总爱想些事情,真的不中用了,贤侄接着说!”
  止水公子则是一阵的无力,这老狐狸真是难相与,也不知道能不能从他的嘴里掏出些东西来。
  “世叔,小侄听说最近京城发生了些事情?上次还有人推举家师?不知是不是真的?”止水公子此时觉得也差不多了,没有必要在绕了,他相信王林光肯定能听得懂自己的话!
  轻轻的点了点头,慢慢的端起桌子上的茶碗,抿了一口,王林光才道:“事情是出了些,不过都是小事情,贤侄说的事情确实有,不过没有成!世叔也希望叶公能够回来,可是事与愿违啊!”
  虽然不知道王林光说的是真的假的,不过既然他愿意开口,那就好了。轻轻的点了点头,止水公子道:“世叔,不知道上次的事情为什么没有成?”这次问的则是更加的直接,可更加的露骨了。
  心里叹了口气,王林光有些感叹,六年的时间,当年那位英明睿智的叶公,此时这是怎么了?新皇登基,根基未稳,你们就搞出这么多的事情,从李选侍郑贵妃到方从哲,再到现在的熊廷弼,你们真的以为能一手遮天?虽然那位少年天子什么也不说,什么也不做,可是王林光却总是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第一百零四章 朝局
  王林光此时的心情很复杂,虽然身在官场这么多年,见多了尔虞我诈,反倒觉得当年的感情颇为珍贵。他现在心里明白,自己的老友选了一条很危险的路,成则名垂千古,败则一败涂地。
  自己的心里虽然有这样的想法,可是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办,也不知道是不是应该阻止自己的老友。这让王林光觉得自己很为难,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位老大人的心里充满了无奈。自己能做的或许就是为他提供一些帮助,当然是在不牵扯自己和王家的前提下。只是这次的事情却不行,新皇帝刚刚登基,王林光的心里也没底,上次天启皇帝罢免了顾慥,让王林光知道这位年轻的陛下是绝对不会手软的。
  止水公子此时则是有些不明所以,从刚刚开始王林光的眼神就不断的变幻,刚刚他还以为王林光是在思考是不是要帮着自己,现在看来根本就不是,这个老狐狸肯定在想什么重要的事情。
  轻轻的叹了口气,王林光道:“止水,身为你师傅的好朋友,我有这个资格这么叫你。你师傅让来京城的目的我也是一清二楚,可是有些话我却不得不说。你师傅距离京师太远了,虽然这次你来了,可是却来不及了。”王林光的语气很是真诚,说出的话也似乎是发自肺腑的,脸上挂着的却是一丝苦笑。
  “不知世叔为何这样说?”虽然王林光这样说话,可是止水公子却是很高兴,王林光这样的态度只能代表他愿意帮助自己,只要有了这个态度,那以后的事情就好办了。
  意味深长的看了一眼止水公子,王林光对自己的那位老友真的有些佩服,居然调教出了这样一位人才。苦笑着摇了摇头,王林光笑着道:“贤侄,你可能还不知道,京师现在的情形很复杂。上次的事情,虽然赶走了方从哲,可是你老师的目的却没有达到。其实就算你的老师目的没有答道也没什么,毕竟只要赶走方从哲就是一大胜利。”
  止水公子也是轻轻的点了点头,王林光的说法他是赞同的,自己的老师也是这么说。现在的朝廷上能和东林党抗衡的就只有齐浙楚党,这里面又是以楚党为首的。这次能够将楚党的掌权人方从哲赶走,那就是最大的胜利。
  见止水公子有些不解的看着自己,王林光接着道:“在这件事情没有发生之前,那位刚刚登基的陛下就换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吏部尚书李汝华,新任的吏部尚书则是周嘉谟。李汝华虽然是没有自己立场,可是和我们的关系还是不错的,这个周嘉谟我们都是知道。虽然身上有些我们的立场,可是却也很多自己的想法,如果有了什么事情,他站在哪边就还很难说。”
  轻轻的喝了口茶水,王林光接着道:“吏部可是六部之首,掌管着天下的官帽子,其实要是没有后面的事情,这也算不的什么大事。你们的计划进行的很顺利,成功的赶走了方从哲,可是却半路杀出个杨鹤,推举了一个孙承宗,皇上也没有犹豫,直接就准了,这里面的肯定有我们不知道的东西。”
  止水公子的脸色也变得很难看,他本就不是蠢笨之人,这件事情本来就没这么简单,此时也大概能猜到一些了。稳定了一下自己的心神,止水公子才接着道:“世叔有什么经管说,小侄洗耳恭听!”
  “那次的事情,有了一个很不好的倾向,那就是另一股势力的崛起,代表的就是内阁首辅孙承宗,左都御史杨鹤,如果在加上一个吏部尚书周嘉谟,那么就真的可怕了。而且因为上次的事情,再加上势单力孤,齐浙楚党已经开始靠向了孙承宗,如果这两批人真的走到一起,那事情就真的麻烦了!”王林光的脸色也有些难看,这些东西他是一直放在自己的心里,从来没有说出来过。也不是因为他多么信任止水,而是想通过这个人将这些告诉自己的来由,就算是自己最有的一点心意。
  至于怎么选择,那就要看自己的那位老朋友自己了,自己这么做也算对得起自己的老朋友了。
  难道自己这次还要灰头土脸的回去?不要,一定不要。止水公子的心里不断的盘算着,脸上的表情也变得有些可怖。
  客厅里忽然安静了下来,两个人谁也没有说话,王林光一脸的惬意喝着茶,止水公子则是一脸的犹豫,似乎在思考着什么紧要的事情。
  “世叔,那你觉得事情为什么会这样?”此时止水公子已经明白,朝中的局势在不知不觉间已经发生了改变,现在的局势不但没有自己想的那么好,反而有些岌岌可危了。
  “这件事情我也一直在怀疑,这后面一定有人在操纵,只是现在我还没有想明白是谁,不过杨鹤和孙承宗就算不是领头之人,恐怕也是主要之人!”王林光深深的叹了口气,这些人苦心经营了这个久,怎么忽然之间就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其实在他的心中还有一个更大胆的猜想,只是他也年不敢说出来,如果这一切真的是那位少年天子操纵的,那么这些人做什么都徒劳无功。
  当初那么对李选侍,为的也是在新君的面前争得一个好感,让其像泰昌皇帝一样的信任自己这些人。可是这位少年天子,一来就是没有什么城府,可是后面却又一位极为得宠的人。根据现在是所掌握的情况来看,这个人不可能是太监,魏朝和王安都没有被宠信到这个份上。那么只有一个人可能,那就是天启皇帝极为宠爱的李岚,那个帮着天启皇帝批阅奏折的女人。
  如果是另一种情况,就是这些都是天启皇帝自己的注意,那么这位少年天子就是城府极深,也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无论是哪种情况,王林光都不会参与进去,也不会说出去。他已经老了,没有那份争雄的心思了,况且这天下是皇家的,和这两位哪位较劲,王林光都觉得会死的很惨,他在等,只要这次的事情过去就致仕,无论是老朋友那边还是皇帝那边,都和自己没有关系了。


第一百零五章 愁
  对于王林光的说法,止水公子也很赞同,只是他总觉得王林光没有将所有的事情都告诉自己,似乎还隐瞒着很重要的事情。只是对方不说,自己也没有什么办法,或许能做到现在这种程度,也算是仁至义尽了。
  “那世叔对这次的事情怎么看?”沉吟了半晌,止水公子面色凝重的道。按照王林光的说法,这次的事情真的晚了。明天就是早朝,就算自己现在布置恐怕也是来不及了。
  深深的叹了口气,王林光苦笑着道:“朝中的局势很复杂,上次的事情还没有弄清楚,这次又出了这样的事情。熊廷弼的事情你们不应该参与进来,虽然不知道你们这次为了什么,可是事情没你们想的那么简单。熊廷弼的事情说到底是辽东的问题,这些人争来争去不是为了国家,也不是为了辽东,而是为了自己。杨渊嫉贤妒能,希望将权力揽在杨家的手里,那个为你们报信的人也是没安好心,他希望从中能够拿到好处。你们虽然会得到一些,可是肯定得不偿失,现在辽东的情势严峻,你们这么做只会让陛下产生反感,以前的那些好恐怕也会当然无存!”
  对于自己老友的事情,王林光还是知道一些的,这些人在辽东都自己的利益纠葛,自己不能说的太深,希望他能明白吧!
  客厅里再一次陷入了短暂的安静,止水公子在慢慢的咀嚼着王林光的话,这位官场老吏的话对他的触动非常大。当年受辱离京,自己的心里那份恨意从来就没有消减过,学了些东西就以为自己很了不起,其实自己差的太多了。
  “世叔,多谢世叔指点迷津,小侄告辞了。”止水公子觉得自己来这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是该离开的时候了,自己还要回去想一想这次的事情究竟该怎么办!
  轻轻的点了点头,王林光笑着道:“知道贤侄还有事情,这次就不留贤侄了,下次在和贤侄一醉方休!”王林光知道,这位老头的弟子肯定不会按照自己说的办,不知道他会在做些什么?
  目送着止水公子离开,王林光对着站在不远处的管家招了招手,语气中略带苦涩的道:“去把我那几个不孝的儿子找来,就说我要辞官了。”
  “辞官?老爷,您这是……”老管家顿时大惊失色,这位老爷是怎么了?这官是说辞就能辞的吗?
  “走的早或许能够平安的渡过晚年,走的晚,或许就被抄家灭族了。方从哲啊!方从哲,你还真是个老狐狸!”王林光的语气颇为感慨,又带着几分萧索,很是意味深长,见管家还站在那里,顿时皱了眉头,大声的喝道:“还不快去!”
  “是,小的这就去!这就去!”管家赶忙答应一声,快步的离开了。
  这个时候,止水公子已经来到了尚书府的大门口,翻身上马之后,慢慢的向着风月楼的方向走去。
  在他离开不久,一个躲在墙后面的人缓缓的露出了身影,看着远去的止水公子,心中暗道:“这次苏饼那个小子立了大功了,这六年可没有白费,就这一个功劳恐怕就得有个百户的位子。”
  对于外面发生的事情,天启皇帝虽然有些担心,可是却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能先那么放着。虽然自己对事情的来龙去脉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可是有些事情办起来却没有那么简单,自己刚刚登基,如果给人留下刻薄寡恩的印象,那就真的麻烦了。
  “皇兄,皇兄!你在哪里啊?”就在天启皇帝愁愁不展的时候,一个身影猛地跑进了大殿里,一边走一边大声的叫着,还不时催促着身后的小男孩,“你快点,让皇兄跑掉了,本公主要你好看!”
  一身粉红色的公主装,头上戴着一只蝴蝶发簪,让这位大明朝的公主看起来很是漂亮可爱。跟在她身后的则是一个小男孩,小嘴厥得老高,看向小女孩的目光也是惧怕不已,一点也没有王爷的威风。
  来的不是别人,正是刚刚被册封为长公主的朱婉君,那个小男孩则是刚刚被册封为信王的朱由检。前些时日,天启皇帝下旨册封朱婉君为长公主,朱由检为信王,让朝野一片哗然。因为自大明开过以来,只有朱元璋册封过一位长公主,很大臣都觉得不妥,可是却没有人站出来反对,这毕竟是皇帝的家事,且不像立太子这样政治意图明显的家事,这件事情也就这样定了下来。
  “长公主,您慢点!”跟在这二人身后的是十几个太监和宫女,有一个年纪不小的宫女则是紧紧的跟在朱婉君的身边,不时还小声的提醒一句。
  看着走进来的这一群人,天启皇帝知道自己今天又什么也做不上了,不够接着便皱起了眉头,没有理会见礼的太监和宫女,天启皇帝直直的看着朱婉君,大声的道:“你的公主冠呢?为什么要带这个?”
  原本兴冲冲的朱婉君却是一愣,天启皇帝一项对她是爱护有加,今天这是怎么了?不由一愣,眼泪顿时在眼里打转,一副可怜巴巴的样子,小声的道:“这只蝴蝶簪是母后送给我的,人家戴上了就想要皇兄看看,没想到皇兄居然凶人家!”
  完了,天启皇帝在心里暗暗叫苦,本以为先发制人,唬住这个小丫头,让她少提些不靠谱的要求,看来这次肯定要被她敲一笔狠的了。
  “皇姐,这哪是母后送给你的,明明是岚姐姐送给你的,不对,是你在岚姐姐那里抢来的。”天启皇帝还没有说话,站在朱婉君身后的朱由检已经将她出卖了。
  “闭嘴,瞎说什么!”回过头吓唬了一下小叛徒,朱婉君有些讨好的看着天启皇帝,眼中的泪光早就消失不见了,拉着天启皇帝的手摇啊摇的!
  “好了,说说来这里有什么事情吗?”天启皇帝拿自己这个小妹妹也没什么办法,不由苦笑着问道。
  “是母后让我们来的,母后说皇兄很久没到后宫吃饭了。”朱婉君此时却是认真了起来,只是眼睛还在不断的四处打量,似乎在寻找什么感兴趣的东西。


第一百零六章 私心
  天启皇帝在宫里陪着太后吃饭,外面的大臣们也各自呆在家里,这几天互相拜访的事情也似乎少了不少。所有人都等待着明天的到来,事情或许到了明天就可以见分晓了。
  止水公子回到风月楼的时候,夕阳已经落了下去,和去的时候相同,同样是两个人两匹马。来到自己的房间,止水公子就坐到了桌子边的椅子上,笑了笑道:“来了就出来吧!”
  “唉,几年没见,你倒是成熟了不少!”一个淡淡的声音在屋子里响起,随着话音,一个人从屏风的后面转了出来。
  “人总是要成熟的。”看着来人,止水公子轻轻的笑了笑,语气之中颇多的感慨。
  那人微微一愣,也有些感慨的道:“是啊!人总是要成熟的!今天的事情顺利吗?”
  轻轻的叹了口气,止水公子道:“有什么顺不顺利的,我不过是那个人的弟子,离开京师这么多年,回来就被人盯上了,这里还真是一点都没变啊!”
  “这里本就是卧虎藏龙,不然当年你也不会离开了,我也不会隐姓埋名的过这么多年,我们可都在等着你回来!”来人也不客气,缓步的走到一边,轻轻的坐了下去。看了一眼止水公子,沉声道:“既然回来了,有什么打算?”
  轻轻的笑了笑,止水公子接着道:“能有什么打算,现在势单力薄的,能做什么?我要是能在老师的位置上,或许还能做些什么,现在还能怎么样?”
  “你可不是甘于寂寞的人啊!这几年难道转性了?”那人轻轻的笑了笑,缓声道。
  “都是些老狐狸,我能有什么办法?如果我没猜错,王林光明天就会上辞官的折子,他都这样,别人就更不好说了!”轻轻的叹了口气,止水公子接着道:“现在我已经被人盯上了,做起事来本来就不方便,今天如果不是我去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你能到这里来?”
  那人也不在意,喝了一口茶,才道:“这不就是你的打算吗?想要人知道他们派人回来了。”
  “当年拜在老师的门下,不过是为了一个前程,现在事不可违,怎么能把自己搭进去?”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止水公子无所谓的道。
  “你这个说法,说给别人听听还差不多,可是我却知道,你当年拜他为师,不过是为了报仇,现在有机会了,还不出手?”那人脸上一脸的不屑,对止水公子的说法也是颇为不以为然。
  深深的看了一眼那人,止水公子叹了口气,便道:“现在局势很复杂,只有保存自己,才能在想别的。我现在是身不由己,想做什么,也是没有办法!他们的势力已经不如从前了,或许是树敌太多了,我的那个老师也没能再次回到权力的巅峰,我能有什么办法?”
  “好了,别说这些人,你费了这么多周折将我找到这里,不是为了和我说这些骗人的话吧?”那人似乎失去了耐心,放下手中的茶杯,神色也渐渐的变得严肃了起来。
  “你这个人啊!还是像当年一样没趣!”轻轻的笑了笑,止水公子接着道:“这次老师也没有给我明确的交代什么,至于熊廷弼的事情,不能在参与进去了,一不小心就陷进去了。那些人想要对付我的那个老师,可能不太容易,可是要想对付我,可就简单的多了。”止水公子的神色也渐渐的严肃了起来。
  缓缓的点了点头,那人问道:“那你接下来打算怎么办?你如果不出手,冯三元和姚宗文怎么办?这两个人恐怕就保不住了?”
  摸了摸桌角,止水公子淡淡的道:“冯三元本就无足轻重,贪得无厌的家伙,要保也是兵部尚书姚宗文。这样吧!等一下我写一封信,你派人送到姚宗文那里,他就知道怎么做了!”
  “那辽东那边呢?如果这次不帮着杨渊,我们在辽东那边的事情就不好办了。我们能这样高房大屋的,可都是因为那些人,辽东可是他们的命根子啊!”那人似乎没想到止水公子的态度,脸上满是不可置信,诧异的道。
  “杨家这次还不知道能不能过去呢!熊廷弼短期内回到辽东的可能性也不大,我们要做的是尽力的在辽东推举我们自己的人!其他的都是无关紧要。”意味深长的笑了笑,止水公子的眼中冷光一闪而过。
  缓缓的点了点头,那人笑着道:“这几年你倒是颇有长进,看来你的老师也教了你很多的东西啊!”笑过之后,那人又接着道:“只是辽东的事情似乎也没那么简单,朝廷不一定会使用我们的推举的人啊!”
  “这个世界上就没有完美的人,只要去查,就肯定能查出问题。我们的人如果不能上去,那就派个人去查查那个能上去的人,我就不相信,还弄不倒他们。不过我们要站的远一点,不要像这一次一样,事情还没办的怎么样,就把自己卖了个底掉。”止水公子对这些蠢材是没有一点办法,只有站在阴暗的地方,才能看到外面的事情而不被发现。他们倒好,还没等做什么呢,就先让人盯上了。
  那人深以为然的点了点头,心里也是叹了口气,自己的这位老朋友变了很多啊!也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沉吟了一下,他接着道:“你还有什么事情吗?没有的话,你去写信吧!”
  “还有一件事情,那就是王林光的事情,他肯定会辞官,户部尚书的位置我们要拿到手里。户部掌管着天下的钱粮,掌握了那里就能办很多的事情了,这次要用我们自己的人,老师那边我会想办法!”止水公子眼中闪烁着莫名的东西,当年自己离开京城,留下的那些后手,此时也该拿出来了。
  想要我为你们卖命,那可没有那么简单,我不是任何人的狗。朝廷上政乱,那更好,正好利用这个机会安插一下自己的人。至于东林党的人,不过是我的垫脚石,老师,你已经老了,是时候放手了,交给我,你会很放心的。


第一百零七章 大朝会一
  天启元年的一月十九,本来是非常平淡的一天,可是整个京城的官员却知道今天很特殊,因为今天是天启皇帝召开庭审的日子。在朝堂上审理官员,大明立国这么多年也很少这样的阵仗,这让很多官员都有些紧张。
  因为泰昌皇帝驾崩,天启皇帝取消了上元节的庆祝,这让原本应该繁华的京师,这段时间显得分外的萧索。也让很多人觉得这就是山雨欲来,平静的下面隐藏的是巨大的波浪。
  随着太阳升起,大明的官员都知道事情要来了,伴随着钟鼓齐鸣,大明在京的四品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的武官全部都向着一个地方聚集,那就是紫禁城的皇极殿。此时所有大臣都很困惑,每年的年首都会举办大朝会,可是今年天启皇帝却并没有召集。这本来没有什么,大朝会虽然是古来就有的规制,可是上不上还是要看皇帝本人。
  只是现在所有人都疑惑了,因为这次天启皇帝招来了在京的文武百官,而且举行朝会的地方就是每次大朝会举行的皇极殿。难道一个熊廷弼的事情,还要在皇极殿审理吗?这也太兴师动众了。更多的有心人都能明白,这次的事情真的麻烦了。每个人脸上的表情都不相同,也没有人交头接耳,目光平直,挺胸抬头。
  “皇上驾到”,随着陈洪熟悉的喊声,天启皇帝缓步的走进了皇极殿大殿,宫殿里面的顿时响起了礼乐声。
  等候在外面的大臣也是鱼贯而入,文官在左,武官在右。文官的领头人乃是内给首辅大学士,刚刚被加封为太保的孙承宗。武官的领头人则是大明奉天靖难推诚宣力武臣定国公徐希,在这二人的带领下,文武百官缓缓的走进大殿里。
  等到都走了进来,百官在孙承宗的带领下,对着天启皇帝三拜九叩,口中好喊着:“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轻轻的抬起手,天启皇帝面容严肃的道:“平身。”
  等到所有人都站了起来,顿时愣住了,因为他么看到了天启皇帝的服饰。今天这位年轻的陛下没有传常服,而是穿上了冕服,头上带着平天冠,在腰间还握着一把宝剑,看起来英姿勃勃的。看惯了这位少年天子温文尔雅的样子,这种气势逼人的打扮,顿时让那些文官有些不适应。反倒是另一侧的世袭勋贵和武官都是心神一阵,甚至有一种热血沸腾的感觉。
  在明朝皇帝很多时候都是穿着便服的,冕服和平天冠除了祭祖祭天或者登基等大的礼仪,皇帝是很少穿着的。不像汉朝的时候,皇帝平日里都需要穿着的。
  没有理会下面大臣的目光,天启皇帝向下面扫视了一眼,此时他已经越来越喜欢这样的感觉了。“众位爱卿,今天的朝会有几件事情要定下来,所以有什么人有什么事情,现在就奏上来。”天启皇帝的声音虽然不大,可是听起来却是让人一阵。
  半晌,大殿里依旧安静,没有一个人说话。这些大臣也不傻,这个时候天启皇帝摆出这么大的阵仗,明显就是要处理大事的,自己的那些小事还是写个折子递上去吧!就连准备辞官的户部尚书王林光,此时也是将袖子里的奏折向里推了推,谁也不想做出头鸟,生怕被天启皇帝给煮了。
  “既然众位爱卿都不想说,那朕就说说!”轻轻的笑了笑了,天启皇帝接着道:“先说说熊廷弼的事情吧!”
  见天启皇帝直奔主题,大臣们都是松了一口气,他们心里都明白,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这位新皇帝登基之后并没有培植自己的心腹,也没有安插自己的心腹,这是不正常的。此时都没有认为孙承宗和杨鹤是天启皇帝的人,毕竟上次的事情并不是天启皇帝主导的,就算有人察觉了一点点,也没敢肯定。
  在这样的时候,谁也不想做天启皇帝立威的对象,天启皇帝上次罢免了一个顾慥,就已经让很多人心里没底了。这个时候如果还找不自在,那可就真的是脑袋有问题了。
  “这件事情本应该在上次的早朝就解决,只是朕的身体有些不舒服,所以才拖了下来,今天就解决了吧!”天启皇帝对着下面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落到了御史冯三元的身上。
  “冯爱卿,那日你参劾熊廷弼,不知道这几天可有什么新的证据吗?”天启皇帝的声音不带丝毫感情,脸上的表情也是丝毫不变,摆明了一副公事公办的模样。
  “陛下,臣有罪。”冯三元此时已经是脸色苍白汗如雨下,昨天晚上他去见兵部尚书姚宗文被拒之门外,他就知道自己被抛弃了,他们要抽手了,而自己就成了弃子。在痛恨这些人的同时,冯三元心里就是害怕,他可不认为以自己的能力能搞倒熊廷弼。那些人收手了,就证明事不可为,辽东的杨家都未见得能够保得住,更何况自己。内阁大学士都是说罢免就罢免,自己不过是一个御史。
  冯三元也曾想过在大殿之上,来一次死谏,就算被打一次廷杖,自己也能名扬天下了。可是冯三元知道,事情没那么简单,熊廷弼本就没有什么罪责,这纯属栽赃嫁祸,一旦朝堂上有人拿出证据,自己肯定会遗臭万年的。
  看着跪在地上磕头的冯三元,天启皇帝微微一笑,这个时候就不能太光明正大了,还是弄一些小手段的好。
  “冯爱卿,你这是做什么?有什么话经管说来,朕自当为爱卿做主!”天启皇帝的语气似是颇为关心,又像是有些好笑,总之是让人捉摸不透。
  “陛下,臣有罪啊!臣失察,在没有真凭实据之前就参劾辽东经略熊廷弼,请陛下治罪。”冯三元此时跪在地上,身子不断的发抖,看起来很是可怜。只是他的心里却带着几分希望,暗暗的道:“希望你不要骗我,只要我倒戈,你们就保住我。”想着昨天晚上来见自己的人,冯三元把自己的心一横,自己这次豁出去了。


第一百零八章 大朝会二
  整个朝堂上此时鸦雀无声,谁也没有想到冯三元会做出这样的事情,这些御史是出了名的难缠,没有什么人能让屈服,廷杖只能让他们更加嚣张。
  只有兵部尚书姚宗文脸色变得很难看,心里也是一沉,昨天晚上他接到了一封信,知道自己这边要放弃冯三元了。这个冯三元搞出这么一手,事情看来又变的复杂了,心里顿时无比的忐忑。
  在一阵安静之后,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天启皇帝的身上,此时能够做主的只有这位了。很多人看向冯三元的眼光都充满了怜悯,和他站的近的大臣甚至都微微挪了挪身子,生怕天启皇帝大发雷霆时溅到自己。在大明朝的官场上,御史风闻奏事,很少有受到牵连的,可是此一时彼一时。辽东的形势在场的大臣都明白,这个时候参劾边关大将,往小了说是私人恩怨,不顾大局。要是往大了说,那就是通敌卖国了。
  感受着朝堂里的气氛,冯三元的心不断的往下沉,不禁对那些人也产生了怀疑,他们真的会帮自己吗?看向兵部尚书姚宗文的目光中,更是充满了恨意。
  “参劾熊廷弼的人不止冯爱卿一个,只不过冯爱卿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参劾,那就可是说是诬陷了,构陷边关大将,冯爱卿你可知道是什么罪名?”天启皇帝的声音很冷,似乎在努力的压制着自己心里的怒气,没有破口大骂。
  大臣们都是噤若寒蝉,只说是构陷边关大将其实已经是很小的罪名了,如果这个时候有人提出通敌卖国,冯三元也只能认着。就算是构陷边关大将,皇帝一个不高兴也是抄家灭门的罪名,冯三元这次真的完蛋了。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所有人都沉默的时候,一个声音在大殿里想起,声音很是低沉,不带丝毫的感情。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到了说话的人身上,只是谁也没有想到居然是兵部尚书姚宗文。大臣们心里也是明白,冯三元参劾熊廷弼,第一个站出来支持的就是姚宗文,这个时候他站出来保护冯三元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只是跪在地上的冯三元身子猛地一颤,看向姚宗文的眼光越发的阴狠起来。
  “爱卿有本经管奏。”看到姚宗文天启皇帝的脸色顿时含难看,似乎对他这个时候站出来很是不满。
  “陛下,御史冯三元涉嫌构陷边关重臣,臣怀疑他通敌卖国,包藏祸心,希望陛下下旨严查。”姚宗文也没看冯三元,声音低沉而阴冷,说出的话也是让所有人大吃一惊。谁也没有想到,在这个时候,原本的队友姚宗文会狠狠的踩一脚。
  站在朝堂上的东林党官员此时也愣住了,他们没想到冯三元居然就这样被抛弃了,再看想冯三元的眼光中就多了很多的怜悯。很多人的心里都是微微一寒,这会不会就是自己将来的下场?
  天启皇帝的脸色则是年越发的阴沉,嘴唇也在不住的颤抖,显然是相信了姚宗文的话。
  “冯爱卿,你可有什么话说?”将目光转向冯三元,天启皇帝的目光阴沉的可怕,只要冯三元一个答对不上来,恐怕就会被直接拉出去。
  很多东林党的官员此时站不住了,冯三元在东林党之中的人员还不错,尤其是都察院之中的一些御史,受过他恩情的人不在少数。冯三元虽然贪钱,可是对同僚还算大方,那些生活困苦的御史很多都受过他的接济,此时看到冯三元可怜的样子,顿时就有人忍不住了。
  只是还没等这些人出来,内阁大学士韩旷的目光便扫了过来,眼神中满含着深意。很多人刚抬起的腿就被这一眼顿住了,脸色也变得很难看,他们此时明白这不是姚宗文和冯三元之间的矛盾,而是整个东林党都将冯三元抛弃了。
  这个时候唯一无所谓的就是那些世袭勋贵了,对于这些来说,这些文官斗的越是热闹,他们就与高兴。那些武官也是一脸看好戏的模样,锦衣卫的指挥使骆思恭则是一副老神在在的模样,此时朝堂上的明白人不多,他或许就是其中一个。
  “陛下,臣,臣……”冯三元的心里充满了绝望,说起话来也有些语无伦次了,这些人实在太狠了,不单单的是抛弃了自己,还想将自己弄死啊!眼中的疯狂之色一眼,似乎下定了某种决定。
  天启皇帝没有在说话,目光在下面的大臣之中不断的闪过,意味深长。
  “陛下,臣有本奏!”就在所有人都等着天启皇帝的决定的时候,大殿里再次响起了一个声音,中正平和,很是威严。
  所有人的目光再一次集中到了说话的人身上,再次让所有人没有想到,这次开口的是左都御史杨鹤。这位杨大人经过上次的事情之后,才朝中的地位很高,很多人都称呼他为孙党的二号人物。一号人物自然就是内阁首辅大学士,太保孙承宗。
  “杨爱卿,你最好想好了再说!”看到杨鹤站了出来,天启皇帝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看向杨鹤的目光也是充满了不善。所有人都能看得出来,天启皇帝很生气,这位杨大人恐怕要有麻烦。
  “陛下,自古就有文死谏,武死战之说。臣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上书谏言本就是为臣的本份,臣时刻不敢忘。”杨鹤此时目光直视着身后的御史,这些人大部分属于都察院,很多都是自己的下属。看到杨鹤的目光,这些人大部分都低下了头。
  天启皇帝的神色似乎缓和了一些,深深的看了一眼杨鹤,才缓缓的道:“我大明自开国以来,就没有阻塞言路之事,朕自然不会做。君有过可以直谏,臣有过可以明参,可是杨爱卿你可要想好你要说的话!”
  所有大臣的心里都是微微一禀,天启皇帝看样子是真的生气了,很多人都不明白杨鹤为什么要这么做,一个被东林党抛弃的人,值得吗?
  跪在地上的冯三元身子微微一震,看向杨鹤的眼中则是充满了感激,充满了决然。站在前面的内阁大学士韩旷,脸色则是变得很难看,心里顿时有了一种不好的预感。


第一百零九章 大朝会三
  “臣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陛下信任微臣,臣自然不敢信口雌黄!一定对得起陛下的知遇之恩。”杨鹤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冯三元,眼中闪过一丝莫名的光芒,可是说起话来却是掷地有声。
  天启皇帝的脸色依旧不是很好看,阴沉的可怕,半晌才缓声道:“熊廷弼乃是辽东经略,现在辽东是个什么样子,朕不说你们也知道。萨尔浒之战之后,熊廷弼保住了辽东,那是对朝廷有大功的,朕不能寒了边关将士的心,不能寒了众臣的心。”深深的看了一眼杨鹤,天启皇帝道:“杨爱卿,你有什么话说吧!”
  听了天启皇帝的话,所有的大臣都明白,这位少年天子对熊廷弼的印象非常的不错,想要扳倒熊廷弼的人怕是要倒霉了,首当其冲的就是冯三元。刚刚那些想要站出来为冯三元鸣不平的人,此时也全部收住了脚,为了冯三元得罪内阁大学士韩旷,还得罪了天启皇帝,实在是得不偿失。
  那些齐浙楚党的官员和刚刚加入孙党的官员,此时则是满脸担心的看着杨鹤,他们怎么也想不明白,这位杨大人这是怎么了。这样一个人值得吗?千万别触怒了天启皇帝,那可就麻烦了。
  “臣斗胆问一句,不知陛下想要怎么处置冯御史?”杨鹤接下来的话让所有人都呆住了,这位大人的胆子可不是一般的大啊!不过他的话问完,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天启皇帝的身上。
  “参奏失实,交付有司衙门查处,至于有没有构陷大臣,通敌卖国,那就要查过之后才知道了。”天启皇帝似乎也没有生气,将自己的想法说了出来。
  下面的大臣一听,果然自己没猜错,进了三法司还能出得来?这可是天启皇帝钦定的罪名,没有人敢轻易的推翻。况且这个冯三元不过是东林党的弃子,谁敢冒着得罪皇帝还得罪的东林党的风险救他啊!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落到了杨鹤的身上,所有人的都看着他,有担心,有幸灾乐祸。也有人将目光落到了站在最前面的人孙承宗身上,毕竟在他们看来孙承宗是因为杨鹤才又的今天,这个时候孙承宗怎么也应该站出来啊!
  “陛下对臣有知遇之恩,可是今日臣有些话却不得不说了,陛下既然以国士带臣,臣自当以国士报之!”杨鹤却是上前一步,缓缓的撩起自己的官服跪了下去,轻轻的将自己的官帽摘了下来,放在了地上。
  看到这一幕所有的大臣都愣住了,这朝会刚刚开始,都察院的左都御史就摘了自己的官帽。跪在地上的冯三元此时双眼通红,眼中泪水不断的流了下来,自己在官场这么多年,见过太多的尔虞我诈,太多的落井下石。此时杨鹤这样对自己,真的让他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天启皇帝此时也很诧异,心中暗道:“好你个杨鹤啊!让你演个戏你也太投入了,等这件事情完了,看朕怎么收拾你。”
  心里虽然不高兴,可是天启皇帝的脸色依旧还是原来的样子,将看向杨鹤的目光放到了一边,似乎对于杨鹤的动作无动于衷。
  “陛下,自古一来御史就有监察百官的责任,风闻奏之本就是御史的职责,至于审狱断案乃是三法司的事情。冯御史参奏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一个御史的本分,不但无过反而有功。至于陛下说的有没有证据的事情,那是应该交给三法司去查的,如果御史将这些事情都做就是越权了。大明从无阻塞言路之说,陛下乃是盛世明君,更不应该有这样的决定。臣今日在这大殿之上,力保冯御史。”杨鹤的话可谓震耳发聩,震得大殿之上鸦雀无声,所有的人都愣住了,这可是批龙鳞,犯颜直谏啊!
  很多人都激动了起来,这次的事情过去,无论结果如何让,这位左都御史杨鹤在清流之中的地位一定会再升一个台阶,这天下恐怕在也无人能望其项背了。杨鹤身为左都御史,在清流之中有着极高的威望,要不然也不会在东林党和齐浙楚党争斗那么激烈的情况下,保住都察院的位子。此时更是犯颜直谏,这声明想必就是如日中天了,很多站在杨鹤身边的御史顿时也有些跃跃欲试了。
  天启皇帝此时心里也不知是个什么滋味,总觉得好像自己挖个坑把自己埋里了,这些人啊!没一个好对付的。
  “杨爱卿,你可知道自己在说什么吗?”天启皇帝脸色阴沉的可怕,脸色也变得铁青,站起身子对着杨鹤大声的喝问道。
  “陛下,冯御史参劾辽东经略熊廷弼乃是本分,因为这件事情陛下处置了他,今后让我等御史如何自处?臣深受皇恩,身为都察院左都御史掌管都察院,这个时候如果不站出来,上对不起陛下知遇之恩,下对不起属下的拥戴之义。这是为臣的本分,如果陛下要处置冯御史,身为冯御史的上官,臣请带之受罚!”杨鹤此时居然也站了起来,回头看着看站在自己身后的几位御史,眼神十分的锐利,说出的话却把所有人都震住了。
  这个时候所有人的目光都不一样了,这位杨大人简直就是正义的化身,上对得起皇上,对得起下属。为了心中的一股正气,批龙鳞,犯颜直谏。如果皇帝一意孤行,愿意为了自己属下顶罪,这样的上官到哪里去找?
  那些投靠过来的人,此时心中一片火热,站在杨鹤身后的御史们,东林党的人或许还有些犹豫,那些无党派的人此时也不再观望,有这样的上官一定要好好的逢迎一下。
  天启皇帝缓缓的做了下来,看向杨鹤的眼光中充满了威慑,似乎想要将他一口吞下去!
  “陛下,臣觉得杨大人说的有道理,请陛下收回成命!”这次站出来的是吏部尚书周嘉谟。
  “请陛下收回成命!”有人一带头,顿时大殿里的大臣跪下来一大半,齐浙楚党,孙党,中立的文官,包括一些世袭勋贵。


独坐池塘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