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本领恐慌


  刘和口中念叨着的那个能够延缓卢植生命的牛人,确切的来说,应该称之为神医。
  陶宽称呼赵爱儿为女神医,其实感激的成分居多,当然也不排除赵爱儿在疗伤治病方面确实有些本领。不过若是将赵爱儿与刘和口中这位牛人相比,估计还差着好几条街的距离。
  神医名华佗,字元化,沛国谯人,已近知天命之年,现居于彭城,每月带着三位徒弟吴普、樊阿和李当之,活跃在徐州、豫州、青州、兖州各地,跋山涉水,治病救人,同时寻找各种珍惜药草和民间偏方,因此深受四州百姓的爱戴与尊敬。
  幽州距离徐州彭城有数千里之遥,隔着公孙瓒、韩馥、袁绍、陶谦、孔融、曹操等众多势力,刘和要将华佗请到北方来,谈何容易?
  对于此事,刘和心里已经有了计较,但因时机不对,所以一带而过,转而询问刘放一些关于蓟城的事情。
  刘放将刘虞返回蓟城之后的一连串动作详细地向刘和做了汇报,当刘和听到刘虞要求桃子三兄弟前往涿县吊孝之事,不由得皱起眉头。
  “子弃,你觉得刘备会带着他那两个结义兄弟前往涿县为死去的县令吊孝么?”刘和问道。
  刘放摇头,回答:“卑职以为刘玄德一定会找各种理由和借口推脱,不会真的前往涿县。”
  “那你觉得吾父如此要求刘备,用意何在?”刘和再问。
  “卑职以为,太傅大人如此要求,似是在为今后讨伐公孙瓒布局。”
  刘和点头,听懂了刘放的分析。
  刘备作为公孙瓒的属下,他的义弟犯了杀官之罪,刘虞只是让他们三兄弟前往涿县向死去的县令凭吊一番,看似并不过分,但却有点羞辱人的味道在里头。刘备自称中山靖王之后,说起来也是堂堂汉室后裔,虽然地位没有刘虞尊崇,但也不能答应这样的要求,所以此事注定不会有结果。如此一来,张飞杀官这件事情便成了一根引线,一旦哪天刘虞觉得有实力、有必要对公孙瓒动武的时候,自会旧事重提,以公孙瓒驭下不严为借口,兴师讨伐。
  说完了蓟城的事情,刘和转头问徐邈:“景山,要不你也留在马城,协助我处理代郡和上谷的政事?”
  徐邈一听,面露喜色,知道这是刘和正式招揽于他,于是急忙起身向刘和行礼,说道:“能为大公子效命,实乃邈之幸也!”
  当日夜里,刘和便在府宅内设宴,欢迎刘放和徐邈的到来,席间魏攸和赵爱儿出席作陪,吃得便是刚刚才在马城兴起的铜火锅。
  赵爱儿虽为女子,但身份并不卑微,她是别驾赵该的亲姊,胸有才华,善于音律,谈吐不凡,也是蓟城知名的女子,出席这样的宴席,倒也能够增添不少话题和愉悦的气氛。
  刘放和徐邈如今也算公子身边人,当然知道赵爱儿出现在马城的原因,所以席间频频向赵爱儿举盅敬酒,尽捡一些溢美夸赞之词恭维于她,倒是弄得神仙姐姐有些手忙脚乱。
  刘和在府宅中设宴的时候,史阿则在客栈内陪着慕容平喝酒“扯淡”。
  上次刘和委派丁况去容城招揽孙礼,丁况将任务完成的很漂亮,可以用圆满来评价。这次刘和让史阿接近和观察慕容平,何尝不是出于一种心理平衡的考虑。丁况为公子觅得一员勇武小将孙礼,刚到蓟城没几天就立下大功,脸上自然很有光彩;史阿作为师兄,这次如果能够替公子顺利招揽到慕容平,那么师兄弟两个也算是扯平了。
  房内除了史阿和丁况,还有几个军中统兵的司马和军侯,都是粗声大气的汉子,聚在一起吃肉喝酒,气氛自然十分热烈非常。史阿有公子的“撑腰”,花钱也不吝啬,将一桌酒菜置办的十分丰盛,几乎是把马城商铺中能买到的上等肉菜都买了回来。
  史阿端起酒碗,对慕容平说:“今日一见慕容兄,便觉得你身材魁梧,双臂健硕,真是一条威猛难当的好汉!”
  慕容平也端起酒碗道:“史兄过奖了!在下初到马城,便能得这么多兄弟热情接待,感激于内,唯有借酒以表!”
  一个军司马说道:“你俩别在这里学那些文士扮酸腐了,赶紧喝酒,喝酒!”
  众人于是大笑,举起碗来咕咚、咕咚猛灌。
  此时市面上所贩售的酒,酒精度数不会超过十五度,跟后世的黄酒差不多,所以只要是条汉子,就能喝个七、八碗,也算不得惊人的海量。
  慕容平这次前来马城,确实是因为听说了刘和在歠仇水大败鲜卑轲比能的传闻,因此特意投奔,想要有所作为。
  慕容平虽然复姓慕容,却非鲜卑人,而是中古部落首领“高辛氏”的后裔。这高辛氏,便是中古时期“三皇五帝”中第三位帝王帝喾的名号,而帝喾则是炎黄共祖黄帝的曾孙。
  汉桓帝时,鲜卑分而治之,为中、东、西三个地区,而中部鲜卑则由柯最阙统治,当时他居住在慕容寺一带,所以便将自己姓氏改为慕容。
  自从鲜卑人开始将慕容当成本族姓氏使用之后,一直以祖上为高辛氏而荣的慕容平便觉得气愤难耐,他认为残忍愚昧的鲜卑人使用慕容这个姓氏,简直就是对自己祖先的玷污,所以内心深处便有一种铲除慕容鲜卑,为高辛氏“清理门户”的念头。
  随着酒越喝越多,大家也就越来越熟络,史阿便有意无意地询问慕容平为何要来马城投效大公子,而慕容平也不觉得自己除掉鲜卑慕容的想法有什么不对,所以便将自己的来意说了出来。
  前来陪酒的几个军中头目,都是汉人,对于侵掠成性的鲜卑人自然没有什么好感,对于慕容平的这种志向也是纷纷叫好,言称今后一定会帮助慕容平将所有敢用慕容为姓的鲜卑人连根铲除,还高辛氏后人一个清白。
  喝到后面,有人便跟慕容平叫板,邀请他明日前往军营之中比试箭法和武艺,慕容平一口答应下来,并不担心自己的箭术和武艺能否过关。
  夜深之时,众人散去,史阿返回府宅,向刘和单独报告。
  刘和听完之后,点头说道:“今日安排的不错,明日让那几个军中头目好好考校一下慕容平的武艺。另外,你立即从营内找两个头脑机灵、嘴巴严实的士兵,派他们前往慕容平所说的家乡打听一番,看看他说过的这些话是否属实!”
  史阿领命,悄声退出刘和的书房。
  第二日一早,刘放和徐邈一起来到刘和房内,领受他们来到马城之后的第一项任务。
  刘和从书案上拿起一叠厚厚的蔡侯纸,递到刘放的面前,然后说道:“这是我最近一月在城中各营内锻炼体验时顺手记下的笔录,里面涉及到关于建军治军的方方面面,有些零碎松散,还请子弃替我归纳整理一番。若是遇到不认识的字,便来问我。”
  当刘放听到公子竟然说遇到不认识的字时,便去问他,心里有些不服气,觉得自己貌似比公子的学识还要高出一些好不好?
  刘和又对徐邈递出一叠蔡侯纸,然后说道:“景山,这段时间我已让人将马城内的各中作坊、商铺、流通货物种类进行了摸底和调查,纸上这些数目都是原始记录,我需要你帮我统计和归纳一下,最好是能够列出一张明细的表格,这样便于掌握和记忆。”
  当徐邈听到公子让自己做“表格”时,当场就懵了,表格是个神马玩意?我不是来协助公子处理军国大事的么?怎么干起户曹掾的活了?
  看到徐邈发懵,刘和心里一阵暗爽,一脸严肃地说道:“若是景山不熟悉如何画制表格,可以先跟子弃请教一二,也可以直接来问我。”
  刘放在蓟城跟着刘和学习了一段时间,已经从最初的记忆数字符号、标点符号、运算符号,进展到了纸上演算和制表统计的程度,刘和让徐邈跟着刘放学习,既可以提高刘放继续跟着自己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也能让徐邈体会到什么叫做“本领恐慌”。
  数学是所有自然科学的基础,虽然汉代已经形成了中国古代数学的体系,而且出现了《周髀算经》和《九章算术》这样在当时领先全世界的数学著作,但因为受到董仲舒“独尊儒术”思想的影响,士人们绝大多数都不愿意将精力耗费在算学上,而是成天琢磨着儒家经文,一个个之乎者也的坐而论道,却在自然科学方面不屑一顾。
  刘和作为后来人,非常清楚数学对于推动科学技术进步的无可替代的奠基作用,同时也清楚数学运筹在军事、行政管理等众多社会领域内的巨大作用,所以他要从身边的人开始引导和影响,逼着他们从皓首穷经这种没有多少实际意义的行为中摆脱出来,把心思放到真正的国计民生上。
  刘和不仅要影响李严、刘放和徐邈这样的读书人,他还要逼着赵云、孙礼、夏侯兰这些武将也学习数学运算方面的一些知识。
  为什么要让武将也学习数学呢?因为这个时代两军交战,都要排兵布阵,因此涉及到兵力优化配置和阵型排列的问题。
  如何优化骑兵、戟兵、枪兵、刀兵、弓兵、弩兵等各种兵力的配置比例?靠得是反复的统计比较和周密科学的数字运算!
  如何推演和摆设锥形阵、锋矢阵、雁行阵、蛇形阵、方形阵、圜形阵、八卦阵?靠得是各种几何图形的运算!


第一三零章 神射
  刘放和徐邈一大早来见公子的时候,武者慕容平也背着他那张大弓来到了军营。
  昨夜众人拼酒,有好事的军中头目向慕容平叫板,要跟慕容平比试箭术和武艺,还设下了彩头,正中慕容平的下怀。在这个以世家豪族为主导的世道,练武之人想要出人头地,就得亮出真本事来,而较量武技便成为战场搏杀之外最佳的展示途径。
  史阿作为当时的赌约见证人,自然是要陪着慕容平一起来军营一趟的。前段时间,史阿十分“荣幸”地陪着公子下部队当兵锻炼,所以对于城中驻军的分布情况那是一个门清,直接领着慕容平来到了弓箭手平时练习射箭的地方。
  提出比斗的北门军司马昨夜返回营内之后,专门将手下几个军侯、屯长和队率召集起来,命令他们仔细挑选几个射箭精准的弓箭手,再挑一些厉害能打的士兵,作为明日比试的“种子选手”。
  军司马如此重视此事,当然不仅仅是为了输赢彩头那么简单。虽说约定的赌注是由公子“埋单”,那也要认真对待,万万不能输了北门营内数百兄弟的脸面,这里好歹也是大公子曾经“当兵锻炼”的地方不是!
  入得营内,比试所用的场地、靶标、箭矢都已准备就绪,营内的士兵全都披挂整齐地前来围观,一排排、一列列地围在四周,只等双方正式开始。
  北门军司马冲慕容平和史阿抱拳说道:“慕容壮士,史统领,今日比斗分作两场,第一场是比较射艺,第二场是比较近身搏斗之技,具体的规矩要求十分简单,就是看谁射得准、射得远,看谁徒手搏斗对付的人数多,不知可否?”
  慕容平和史阿一起点头,接受军司马的提议。
  “现在开始较量射术,请比斗双方入场!”
  “场外裁判”史阿一声令下,慕容平和四名弓箭手来到了摆放着长弓和箭壶的条案之前。
  “距离五十步,每人十支箭,二十息之内全部射出,以中靶数最多者胜出!”
  “比斗开始!”
  史阿话音刚落,四名弓箭手便迅速拿起条案上的长弓,非常熟练的从箭壶之中抽出一支羽箭,几乎不分前后的同时瞄准、上弦、射击……
  “咻!”羽箭破空之声响起,四名弓箭手准确命中靶心。第一轮箭矢射出,弓箭手们动作麻利地开始第二轮的取箭、搭弓、上弦,然后又一轮的射击。
  当四名弓弩手有条不紊地逐轮射击时,慕容平却连第一箭都未射出,而是拿着长弓仔细的弯一弯弓背、扯一扯弓弦,感受着长弓能够受力的范围,似乎并不急于射击。
  史阿刚才可是说的清楚,必须要在二十息的时间内将十支箭射出,否则就算失败。这也是弓箭手平时训练的基本要求,既要保证射击的准确性,也要提高射击的速度,否则如何实现战场上的“火力压制”?
  等到四名弓箭手射到第五支箭的时候,慕容平终于取箭上弦,开始了射击。
  等到四名弓箭手射到第九支箭的时候,慕容平已经射完了十支羽箭,将长弓摆回到几案上面。
  围观的士兵们刚才只看到慕容平左手稳稳的举着长弓,右手就像是从兜里取红枣一般,一支又一支的取着羽箭,中间根本就不带停顿的!
  能做这种高难度动作的牛人,不仅要手臂力量十分出众,而且还要保持高度的稳定性,全凭多年形成的感觉,不用瞄准直接射击!换句话说,慕容平这是在玩“盲狙”呢。
  十支箭射完之后,负责验靶的士兵很快来到靶标前面,认真进行统计和报靶。
  “左一靶,十全中!”
  “左二靶,十全中!”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全中!”
  “右二靶,十全中!”
  慕容平面对的靶标,便是最中间的那个。
  五十步的距离,十全中,对于慕容平而言,实在简单。不过四名弓箭手能够做到十全中,倒也说明他们有些真本领。
  在古代,迈出一足称为“跬”,迈出两足称为“步”,有句名言叫做“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便提到了跬和步。所以说,古时的一步,其实是现代意义上的两步。而秦汉时期一步的距离被定义为六尺,当时的一尺约为21到22公分,所以汉末的一步约合现在的距离为一米三的样子。
  五十步的距离,差不多是六十五米,虽然看似不远,但要十发全部命中,却并非易事。因为弓箭射击不同于后世的手枪射击,不仅在射击稳定性方面差距很大,而且羽箭射出之后受到风力的影响也更加明显,偶然性因素大增。
  后世奥运会射箭比赛中,男运动员与靶面的最远距离为九十米,而靶标的宽度则达到了一点二米!要知道,运动员们使用的可是采用了高新技术材料的反曲弓,不仅蓄能更多,而且稳定性更加可靠,却还经常看到运动员将箭射到靶环之外的空白处!
  史阿接着宣布:“这一轮不分胜负,下面将靶标挪至八十步之外,同样是十支箭,三十息内射完,比斗开始!”
  一息,便是一个呼吸所用的时间,正常人大约为四到五秒,三十息就是一百五十秒,也就是两分半钟。
  这轮比试,因为慕容平已经熟悉了比赛所用的这张长弓,所以动作很快,只用了不到别人一半的时间,就早早的将十支箭射了出去。
  等到其余四人全都射出箭矢,验靶和喊靶的士兵再次进场,不多时各人的成绩被喊了出来。
  “左一靶,十中六!”
  “左二靶,十中七!”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中八!”
  “右二靶,十中七!”
  这一轮,慕容平完胜!
  似乎已经没有继续比下去的必要了,不过史阿却又提议:“将靶标放至一百二十步外!这次比试,仍射十箭,时间不限!”
  一百二十步,便是一百五十六米,这已经是军中长弓平均最大的有效杀伤距离了,若是再往远了放,不仅羽箭会轻飘无力,而且因为受到空气阻力的影响,准确性更是会直线下降。所谓百步穿杨,就是指能够在这个射程上命中目标,可以称得上军中神射手了。
  听完史阿这话,慕容平拿起长弓,笑着说道:“史统领,待会若是我将这张弓拉折了,可别让我来赔!”
  史阿也笑着说:“尽管用力,军中有上等长弓数百张,不怕慕容壮士拉折了!”
  比试于是继续进行,围观的士卒一个个伸长了脖子,期待着接下来更为精彩的这一幕。
  “咻—!”箭矢破空的声音响起,却是慕容平率先射出了第一箭。
  因为距离太远,加之没有时间限制,所以慕容平也变得慎重起来,每射一箭之后,都会放下弓调整呼吸,恢复一些体力。至于两侧那四名军中射手,此时却是有些显出了疲态,都在勉力支撑。刚才的两轮射箭,已经耗费了他们不少力气,现在一下子上了最高难度,对于他们的体力和意志都是极大的考验。
  时间似乎过得慢了许多,等到四名弓箭手全都将箭射完时,慕容平早就在一边跟史阿闲聊起来。
  验靶的士卒进场,喊靶的士卒却多了一倍,因为距离太远,他们只好采用接力喊话的方式,将射击结果传到前面来。
  “左一靶,十中二!”
  “左二靶,十中三!”
  “中间靶,十全中!”
  “右一靶,十中二!”
  “右二靶,十中一!”
  这次的数据对比,差距远远超过了前两次。慕容平依然是十发全中,而四名弓箭手中发挥最好的仅中三箭,还有一人差点全部脱靶!
  不能怪这四名士兵射术不精,实在是这样的距离难度太大,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平时的训练要求。军中训练弓兵的考核标准是五十步命中目标为合格,优秀标准则是在八十步稳定命中目标,能在一百步的距离上命中目标,那就是最优秀的弓箭手,何况这次还是一百二十步的距离。
  弓箭手在步兵各兵种之中是最难训练的,训练一名合格的弩手,大概需要花费三个月的时间,而训练一名合格的弓手,至少需要花费一年半的时间!像今日参加比试的这四名弓箭手,都是从军时间长达七年以上,有着五年左右射箭经验的老兵。
  毫无疑问,比试到了这里,慕容平已经凭借惊人的射术毫无悬念的赢得了比赛,同时也赢得了场中所有人的尊敬和佩服。
  不过史阿今天似乎有意刁难慕容平,竟然又说道:“慕容壮士,我看你一直未曾使用来时背着的那张大弓,不如趁此机会,让兄弟们开开眼界?”
  慕容平点头同意,说道:“既然史统领有此提议,平自当尽力而为。便请士兵将靶标移至一百五十步外!”
  “一百五十步?!”史阿闻言,不由大骇。
  “一百五十步!”慕容平面色平静地重复。
  既然慕容平主动提出这么吓人的要求,史阿也不会反对,毕竟他表现的越出色,公子也就会越重视,自己回头也就越有面子。
  过了一会,靶标被士兵移动到了一百五十步的位置,也就是两百米左右。这个时代,所谓的一箭之地,也就是一百三十步,被认为是弓箭的极限射程。在正面战场上,指挥军官都要站在距离敌人前锋一箭之地以外,才能保证自身的安全,而慕容平却要求将靶标放远到一百五十步,足足超出了一箭之地二十步!
  可不敢小看了这二十步,如果对敌的将领不小心,正好站在这二十步的范围内,会是怎样的结果?
  此时放眼看去,黑白相间的靶标已经有些模糊不清,想要在这么远的距离上射中目标,简直是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
  慕容平终于拿起了他自带的那张黑色大弓,从随身所带的箭囊中取出一支比军中所用箭矢略粗一些,稍长三寸的雕翎羽箭,稳稳地搭上弓弦。
  屏息、伸臂、抬腕、拉弦、松指……,每个动作流畅自然,极具视觉冲击力。
  黑色的羽箭被松开的刹那,“嗖”的一声激射而出,让人根本看不见它的轨迹。
  一支箭射出,稍等片刻,第二支箭又被射出。
  第三支、第四支……慕容平一直射完十支箭,额头隐隐开始冒汗,终于停了下来。
  “开始验靶,报靶!”史阿的声音在空旷的靶场内响起。
  不多时,远处传来士兵接力喊靶的声音。
  “检靶完毕,十中九!”
  “检靶完毕,十中九!”
  声音传到场地这边时,闻者皆惊。


终南道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