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5章 危局


  溪谷间防御的九连官兵紧盯前方绵延的丛林,雨水落在树叶上沙沙声,掩盖了所有声音,尽管不是主战场,但溪谷间的尸臭,仍彰显出战争的残酷。重叠交织的叶片低垂,散兵坑内泥水半人深,窝在其中的两名战士,紧握自动步枪,警惕扫视。突然,其中一人听到有微微响动,但大雨中什么都看不到,难道是错觉?满是泥腥味的丛林,弥漫着恶臭。
  “长官,什么都看不到,但我能闻出印度阿三的骚臭味。”
  “是尸体发臭了?”纪恩泽警惕张望,似乎没有异动。
  “不是尸体,是活人味,肯定想偷袭。”纪恩泽见下属如此肯定,拿起电台话机,“需要照明,座标612、136。”两人端起六式甲自动步枪,打开保险,竖起表尺瞄准前方雨林。
  突然空中传出炸响,漆黑不见五指的雨林瞬间照的通明,雨林树木间一个个端步枪的影子赫然出现在面前。纪恩泽毫不犹豫扣动扳机,怪影惨叫着猛然跃起,是个披雨衣的印度兵,半梭子弹全部打在他身上。
  机警的士兵挽救了九连,哨位上正在打瞌睡的机枪手被惊醒,向丛林中疯狂扫射,睡在梦中的士兵,也立即开火,向前方密林中射击。
  “炮击标定位置,一连、二连、三连六发急速射。”通信兵立即呼喊炮火支援。十几秒后,炮弹落在距离九连防线不及50米的雨林中。
  “立即停火,节约弹药。”纪恩泽探出半截身子大吼,命令官兵节约弹药,谁知道下次补给是什么时候。
  “有人受伤吗?”纪恩泽再次询问,无人回应,他放下心。
  纪恩泽拿起电台话筒,“长官,如果你要派人上来,一定提前通知,这里什么都看不到。”威克迟疑片刻,“恩泽,今天晚上不会有增援。”纪恩泽大失所望。
  “别担心,你们一定能坚持住。”威克标准而低沉的西北腔通过无线电波传到纪恩泽耳中。
  “明天早上会派去增援。”
  “是,长官。”纪恩泽放下话筒,失望透顶。
  数十具尸体横七竖八散布在散兵坑周围,血腥味被雨林冲淡,雨林间只有树叶上的水滴声,显得静寂安详。
  “第三营,请求补充制式弹药,撤出伤员。”孙守鹏大声呼喊。
  “直升机半小时后到达,撤回伤员,弹药无法补充,可补充英式械弹。”
  “他妈的!”扔掉话机,孙守鹏破口大骂。
  “仗打得太憋屈了,狗日的金星,让我们用人命抗英国佬的重炮。”
  孙守鹏正在咒骂狗日的金星时,数十公里外英帕尔城内,英帕尔专员漂亮的豪宅中,衣着整洁的最高司令官,上装辍将星的蒙巴顿左右为难,撤退还是坚守?四个月前,被紧急任命为东南亚战区总司令的蒙巴顿,就职后敏锐发现,东南亚战区的主要问题不在于武器装备或人员数量,而在精神和士气。
  1941年底,蒙巴顿沿印缅边界视察溃退的英印部队,得出结论是:士气尽丧。可怜的人成了惊弓之鸟,中国人、疾病和饥饿无时无刻不在折磨他们。所有人深信中国军队不可战胜。面对困境,东南亚战区总司令蒙巴顿极尽努力恢复部队自信。尽管有人不喜欢蒙巴顿,不欣赏他的军事才能,但是不得不承认,蒙巴顿在激发士气方面卓有成效的。
  四个月中,尽管蒙巴顿未能让英印军做好反攻东南亚的准备,但却让撤到孟加拉省、英帕尔等地的英印军重拾战斗勇气,至少面对中国军队时不会四散奔逃。但现在面对四面合围,蒙巴顿却一筹莫展,究竟是在英帕尔坚守并击败中国军队,还是不计代价回师孟加拉省,在中国登陆军队占领恒河流域、新德里前,挽回岌岌可危的印度战局。
  英帕尔集中英印军全部精锐,印度只能依靠刚刚动员的民兵保卫,中国人成功骗过英军,令所有人都相信,进攻路线是从英帕尔攻入孟加拉,谁也未曾料到,中国人会在最不可能地区展开大规模登陆。撤退或坚守?蒙巴顿迟疑不定。坚守,第2师、第7师有多少可能在中国援军到达前夺回科希马城?撤退,会不会导致士气再次土崩瓦解,造成大溃败。
  蒙巴顿一筹莫展,决定必须在今夜前做出,63军前峰已突破英帕尔外围多处防线,继续拖下去,想撤都没机会了。就在蒙巴顿左右为难之际,办公室门突然被推开,副官史密斯上尉面色苍白,甚至忘记礼节,“司令官阁下,半小时前,西姆拉行宫遭到中国突击队袭击,副王被绑架。”
  曼谷事件重演。蒙巴顿脑海中下意识浮现出泰国总理被中国军队俘虏,签署投降协议的场面,泰国十数万军队未放一枪一弹向中国军队投降,旧事在印度重演。
  “卑鄙下流的中国人!”蒙巴顿全不见英国皇室的贵族风范,破口大骂中国人不顾“交战法则”的“土匪”行径。只有野蛮的土匪、海盗才会经常做出绑架的勾当。
  “维克托·霍普会不会签署投降协议?”蒙巴顿惴惴不安,本土应该及时任命新的印度副王。毫无疑问,一旦副王被俘并签署投降协议,印度会陷入一片混乱。尽管泰国悲剧重演的可能性不大,但不可低估在印度造成的乱局。试图独立的民族主义者、心怀异见的土邦王公、野心家……届时印度会掀起巨浪狂潮。
  “绝不允许发生动乱。”蒙巴顿暗下决心。
  蒙巴顿在办公室内来回走动,思考应对方法。中国军队拥有成熟的心理宣传体系,善于煽动殖民地民众反抗心理,副王被俘,为中国加上一个重重筹码。不仅可以煽动平民、民族主义者,还有土邦王公。土邦王公拥有数十万军队,如果蠢蠢欲动,印度作为大英帝国国王王冠上“明珠”的历史就将宣告终结,自己也会身败名裂。
  “韦唯尔!”蒙巴顿突然眼睛一亮。韦唯尔是印度战区总司令,目前唯一解决之道,就是尽快任命新的副王,但之前,副王被俘的消息绝不能外泄。
  蒙巴顿连忙起草一长一短两份电报,“史密斯,这份电报发给韦唯尔将军,这一份直接用王室密码发给皇帝陛下。”就在史密斯恭敬退出办公室时,蒙巴顿再次命令,“通知第四军斯康斯将军来我办公室。”
  蒙巴顿盯着地图,焦虑万分,中国人究竟想干什么?第四军是唯一预备队,第17军及57、73师,正在全力阻挡中国军队,而第7、第8军也同样在左右两翼防御中国军队。中国人与西方人作战方式迥异,惯于偷袭、声东击西、穿插、迂回、渗透。中国士兵特别能吃苦,不畏惧死亡,信念坚定,只有绝对优势兵力和火力才能可能战胜。
  “情报显示,中国第7空降师已到达云南昆明,可能在明天空降科希马城,支援第6山地师。两小时前,中国军队投入上百架直升机为科希马部队空运物资和援兵,甚至吊运了火炮。中国人的后勤兵站到科希马只有100英里,物资、援军会源源不断抵达科希马城。第6山地师、第7空降师是中国最精锐的步兵。英印军在科希马进攻的两个师,在坦克、大炮掩护下,却寸步难进,而我们面对只是轻步兵。而现在却需要面对整整一个军,十一万中国军队,还拥有重型坦克、重火力支援。据估算,3个印度师才有可能在野战防御中击退一个中国师,而我们却需要面对5个中国师。”斯康斯将军已非常鲜明的表达出撤退的意思。
  “斯康斯将军,中国人为什么会在坚德布尔登陆?”
  “总司令阁下,你是否注意过中日战争?”斯康斯反问后继续“中日战争时,中国军队完全可以强行突破鸭绿江防线,但中国人选择用侧后登陆方式瓦解了日军鸭绿江防线。中国军队一方面要协调陆海空及海军陆战队的利益冲突,同时利用各种武装力量和战术,以小代价博取大胜利。”
  斯康斯将军言犹未尽,“总司令阁下,请问,缅甸战役结束后,中国军队为什么没有抓住机会一鼓作气进攻印度。”
  “后勤问题。”蒙巴顿斩钉截铁。缅甸战役结束,十数万英印军经海路、陆路逃回印度,是中国军队进攻印度的最佳时机,因为英印军已成惊弓之鸟。中国人在印缅边界,唯一可能原因是进展过快,后勤给养跟不上。
  “后勤问题,归根结底是交通问题,印缅边界复杂的山地雨林地形限制了极度信赖后勤的中国军队。但自从缅甸战役结束,中国机械化工兵,就开始在缅甸丛林山地间修建简易公路,目前只完成一条,每月运力最高只有1.5万吨,简易公路力不从心。”斯康斯走到大幅作战地图前侃侃而谈,洋洋自得的认为看穿了中国人的弱点。
  “英帕尔有良好的交通条件,四通八达。但英帕尔至缅甸间,却只有几条丛林小道。限制中国人进攻速度的,恰恰是恶劣的交通条件,发起进攻后,不得不扔掉绝大多数汽车、坦克、装甲车及重炮,依靠步兵进攻,火力支援只能依赖迫击炮和飞机。表面夺取英帕尔是因英帕尔的良好交通条件,如通往孟加拉省腹地的铁路,几乎所有人都相信……”
  斯康斯将军边说边用标记笔在距离英帕尔不远的地方点上一个标识,然后又将其与英帕尔的一条公路连接起来,继续分析。
  “中国人进攻英帕尔,正是基于此。”看着地图上的划线,蒙巴顿知道斯康斯的意思,所有人都坚信,中国军队会以英帕尔为跳板进攻印度。
  “英帕尔——科希马——铁路,良好的公路、近在咫尺的铁路,任何将军都会选择从这条路线进攻印度,但铁路原本是为制茶业设计的,每天可运送600吨茶叶,即便现在,运输能力也只有1000吨。雨季中,缅甸实皆省、英帕尔那加丘陵地的公路,会面临道路冲断,桥梁卷走,低洼地一片汪洋的现实。中国人有可能将后勤保障寄托每年有5个月恶劣天气的印缅边界吗?”
  恶劣的雨季天气,令人谈虎色变。每年从5月份开始,印度洋高空积聚一冬的暖湿气流被强劲的西南季风搅动,气势汹汹闯入南亚次大陆。太阳顷刻消失,翻滚的浓云遮天蔽日,凶猛的暴雨倾盆而下,道路被冲断,桥梁被卷走,所有地方一片汪洋。英军、华军不可能在雨季季风时期作战。因此,5月至10月期间,双方都会避免大规模作战。
  此次第63军恰恰选择在3月中下旬发起进攻。
  “什么原因,让63军不惜代价进攻英帕尔呢?”沉思默想数分钟,蒙巴顿脸色一变,扭头走到办公桌边,按动桌上铜铃,史密斯上尉进入办公室后,蒙巴顿吩咐,“史密斯,把柯宁上校报告取来。”史密斯连忙从办公桌文件堆中取出一份报告,毕恭毕敬递到蒙巴顿手中,默默退出办公室。
  柯宁上校的报告是三天前上报的,报告中的情报来自西藏、缅甸及云南,内容提到三地中国军队调动频繁,尤其是缅甸和云南的军队,正在向缅北运动,显然意图支援63军。
  “他们的目标是我们。”斯康斯将军手指印度地图上的坚德布尔。
  “这里才是中国主战场,对于拥有制海权的中国,印度洋如同内湖。63军之所以不顾雨季即将到来,进攻英帕尔,并不是为占领英帕尔,而是牵制我们,将英印军主力彻底消灭在英帕尔,赢得印度战场主动。一旦中国人计划成功,韦唯尔将军将只剩230万印度士兵,每名英国人需要管理50名手持武器的印度士兵,中国人会轻而易举,夺取印度。”
  每一名英国人需要管理50名印度士兵,蒙巴顿脑海中浮现出85年前那场几乎瓦解英国在印统治的大起义,起初不过是大规模哗变。现在相比上次,军队哗变可能性更大。早在1912年蒙巴顿与威尔士亲王访问印度时,印度人民独立的迫切愿望就给他留下深刻印象:民众群情激昂,学生纷纷造反,当地警察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如临大敌。
  印度国大党谴责一切帝国主义战争,主张印度对英国战争不予合作,并深受中国“驱逐欧洲殖民统治者,亚洲是亚洲人的亚洲”宣传蛊惑。1942年8月,国大党在孟买召开大会,通过《要求英国撤出印度决议案》全面展开不服从运动。英国殖民当局立即宣布国大党非法,逮捕国大党全部领袖和积极分子4万余人,印度陷入混乱。
  国大党激进分子钱德拉·鲍斯甚至组织印度国民军,公开与中国军队合作,还直接参加对英帕尔的进攻。鲍斯领导的“自由印度临时政府”与中国达成协议,中国军队攻占的印度领土,将交由他领导的“解放地区行政委员会”管理。中国人非常善于煽动土著人的反殖民情绪,亚洲土著人坚信,同样遭受西方列强长期侵略和压迫的中国人不会欺骗他们,一旦煽动起印度的反英情绪……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