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0章 比登天还难


  柔佛巴鲁与新加坡隔柔佛海峡相对,1855年由天猛公司侯赛因·依布拉欣与华商黄亚福一起合作开拓。最初,柔佛巴鲁只是个马来亚渔村,但成千上万华族先贤,用近一个世纪时间,挥洒汗水,把柔佛建设成马来亚最繁荣的城市。
  9月24日,国防军第七机械化师先头部队,进入柔佛巴鲁后,城市沸腾起来,街两侧建筑上插满五色国旗,街上挤满欢迎国防军的华侨。而城中马来人,同样欢呼雀跃迎接中国军队的到来。拥有双重国籍的华侨和马来人,中国军队到来意味解放,意味马来亚独立。
  柔佛巴鲁宽柔中学被国防军临时征用,几名荷枪实弹的警卫守卫在校门口,和其它征用为临时宿舍或野战医院的学校不同,这里很少有军人进出,而且禁止华侨慰问团进入。
  “35中队”消息灵通的柔佛巴鲁人获得驻宽柔中学部队番号,不过他们并不知道,35中队在国防军序列中,还有另一个番号“国防军特种作战司令部下属民事与心理战35中队”。
  “心理战作为树立良好形象、争取人心和瓦解敌人的手段,是战争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当心理战与军事、政治行动紧密结合时,就会成为催化剂,甚至成为影响战争成败的关键因素。”早在西北边防军时期,边防军就成立了专门的心理战机构。经过多年建设,国防军建成高度专业化的心理战部队。
  平时,在编制上自成体系,序列上归民事与心理战司令部管辖。战时,国防军按需要将心理战部队配属给战区指挥官,由其统一指挥,充当专业化心理战组织与实施者。为统一组织实施心理战,国防军建立专门的心理战指挥机构,从战略、战役到战术,都有相应的计划安排。
  35中队,是配给第9军的心理战部队,对马来亚居民及英军实施心理战攻势,从而瓦解英军抵抗,促成马来亚人倒向中国。马来亚战役一打响,第35中队便通过各种渠道发起心理战,并临时召集志愿人员配合。如印度志愿者、常年生活在英国、澳大利亚的年轻华侨等。总之,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尽可能诱降英联邦军。
  “生活充满安逸,当你为英国来到新加坡打仗时,你的妻子、女友,已经被其它男人哄上床,回到家乡时……”
  李怡安放下传单样板,抬头看着文质彬彬的赵晴,很难想象,一个大学生,竟然能够想出勾画出如此露骨的传单。
  “你想出来的?”
  “长官,只是针对西方人的心理而已,半裸女人按西方标准是可以接受的,不会触碰道德禁忌,同时提醒英军,他们远离家乡打仗,他们的女人会成为其它男人的情人。”赵晴扶扶眼镜笑着说。心理战部队在制定心理战传单时,首先需要考虑不同地域的文化区别。
  看着手中非常露骨,甚至可以用色情来形容的传单,李怡安犹豫不决。国防军过去心理战宣传往往强调国防军的强大及对俘虏的优待,而赵晴制作的传单显然与众不同,但……值得一试。
  “先印一百万份试试。”
  10月6日,威尔挣扎着从泥泞的战壕中站起来。
  “该死的狗杂种!”威尔目送远去的俯冲轰炸机,恨恨的咒骂。突然,又飞来十几架飞机,空袭警报再次响起,威尔扑倒在满是烂泥的战壕内。飞机飞过战壕,雪花般的纸片布满天空,无数传单飘落。
  “传单?”威尔知道无非又是警告、劝告,再就是“安全证”,凭安全证可以安全通过中国人防线投降。
  传单飘落在威尔面前,他赫然发现是张裸女图画,威尔呼吸急促,连忙抓起传单。传单中微笑赤裸的女孩正在穿长袜,旁边肥胖的中年男人正在整理领带。
  “当你远离时,妻子、女友的老板在和她干这个……”传单背面描画着一名阵亡英国士兵。该死!看到传单,威尔脑海中浮现出妻子的老板,与画中老板如出一辙,都是肥头大耳,秃顶男人,而且同样——好色。
  从泥沼中又拾起一张传单,传单上漂亮的女人正站在书架梯子上找书,下方一个男人正偷看她裙下风光。
  “今天是偷窥,明天呢?”传单下面赫然是一对男女缠绵的图画,而一旁是一个被泥沼掩没半截身子的英国士兵。明天呢?威尔朝周围一看,浑身泥污的战友有一多半神色极不自然。E连阿尔盖两周前接到女友分手信,因为爱上了其它男人。
  当数十万件与过去截然不同的心理战传单,被空投到英军阵地上时,黄百韬让手下写了一份措辞谨慎而严厉的“劝降书”,同时派出侦察机投下29份“劝降书”。为了醒目,还在装有劝降书的通信桶上系上红白相间的飘带,并且投送到英军司令部所在地坎宁堡高地附近。
  “基于人道主义精神奉劝贵军投降。贵军以大不列颠传统精神为建军根本,并踞守业已孤立无援的新加坡,用艰苦卓绝的行动与英雄气概提高大不列颠之声威。然此后抵抗已属无益,徒使战士白白牺牲,百万平民置于战火之中。战局既定,新加坡陷落迫在眉睫,继续抵抗殊为不智。依我军之见,继续战斗已不能再为英军增添声威。”
  接到劝降书的帕西瓦尔沉默不语。几天来,不断接到战斗到底的命令,中国人切断了水源,但在雨季新加坡坡最不缺乏雨水,尽管雨水可能带来痢疾的危险。
  直到6日傍晚,仍不见英军答复,珀西瓦尔保持沉默。双方炮战仍在继续,国防军炮火明显增强。双方前锋仍旧在交战,国防军突击部队锐势大不如前。前线官兵已连续战斗了七天七夜,体力严重透支,疲劳到极点。当然英军同样疲劳,只不过作为进攻方的国防军官兵更累。
  站在武吉知马山山顶,黄百韬眺望仍飘扬在新加坡坎宁堡上的“米”字旗。
  “如果新加坡守军拒绝投降,后果不堪设想。单攻下坎宁堡高地就得用一星期,要完全攻占新加坡遥遥无期。”
  “长官,前线官兵疲惫不堪,短暂休整根本不可能恢复精力,疲劳作战使伤亡不断增加。我建议,暂停进攻,15师、24师,各抽出两个团,撤到马来亚休整……”
  黄百韬厉声打断参谋的建议:“疲劳的官兵一旦停止攻击会更疲劳,甚至意志崩溃。必须坚持,与英军较量意志与精神,我们累,他们也好不到那去。”
  根据国防军喀山经验,当部队进入疲劳状态后,最忌讳停止攻击。即便疲惫不堪,黄百韬也只是下令降低进攻强度。让24师修整时,还不时抽出一部分部队策应性攻击,目的就是防止意志松懈而崩溃。
  “但是长官……”
  “没有但是,必须继续进攻,把15师换下来,由24师发起进攻。24师主力已修整一天一夜,完全可以投入战斗。告诉张钟麟,适当控制进攻强度,用最猛的炮火撕开一点,但不要过于进逼,给英国人造成假象。”黄百韬补充道。两支同样疲惫不堪的部队,一旦拼命一搏就会充满不确定因素,自己必须要妥协的赢得战争。
  “司令官的要求非常简单,他想给英国人造成我军全力进攻的假象,迫使英军放弃抵抗。命令71团全力进攻,明天傍晚前必须打到布基帖马大街。”
  张钟麟立即猜到长官的意图。同样也明白第九军的困境,8月21日打响马来亚战役,整整47天,第九军8.3万官兵夜以继日的进攻、战斗,连续不断高强度进攻作战,令部队上下体力严重透支。司令官希望稳妥赢得战争,而不是冒险一搏。想用不间断进攻和高强度轰炸、炮击,彻底打掉英国人抵抗的信心。
  面对24师突然发起的全力进攻,英军防线瞬间崩溃,向城内溃逃。司令部情报少校戴维·詹姆斯从汽车上跳下,拦住一队印度兵,询问他们为什么往回跑,指挥官说有个澳大利亚军官叫他们“快跑,中国鬼子来了。”于是大家都跑回来了。
  “你们要与中国人战斗,而不是与他们赛跑。”
  “一点不错,不过,人家不要你呆的地方就别呆,你说对吗?”军官说完就领着他的人大摇大摆地走了,只丢下瞠目结舌的戴维詹姆斯愣愣地站在路上,这还是英国军队吗?
  “士兵把阻拦进城的宪兵推到一边一拥而入,向宪兵叫喊:老兄,让马来亚新加坡见鬼去吧!海军把我们卖了,空军也把我们卖了。这里的土佬都不为这鬼地方打仗,我干嘛要?中国飞机扔下大量传单,造成严重混乱,各部队上报失踪人数已超过1.7万人,其中多数带着‘安全证’向中国人投降了。阿盖尔营除营长和少数军官外,一枪未发就投降了。”
  贝内特的话让帕西瓦尔意识到全线崩溃在即,坎宁堡内所有将军和参谋人员都明白新加坡陷落不可避免。
  “向韦维尔发电,请求同意我们投降!”沉默半晌,帕西瓦尔异常艰难的作出决定。但与同时又下达在城内构建防线的命令,现在最重要的是在全线彻底崩溃前,争取通过谈判为士兵谋求好的结果。
  “继续尽可能重创敌军,必要时与中国军队展开巷战。”
  韦维尔的回电在帕西瓦尔意料之中。韦维尔绝不可能同意投降。
  “英勇抵抗是有意义的,必须最大限度继续抵抗。”
  10月7日傍晚,帕西瓦尔第二次发出请求投降的电报后两个时,韦维尔再次拒绝同意投降。
  “查尔士,把实际情况告诉韦维尔,再次请求,为避免十万英国、澳大利亚、印度军人和更多平民无谓伤亡,请他批准我们向中国军队投降。”
  10月8日上午,坚守新加坡的英联邦军将军聚集到坎宁堡地下指挥室。整整一夜未睡的帕西瓦尔扫视众人,他们与自己一样,憔悴到极点。
  “汽油及野战炮、高射炮弹即将告罄,越来越多士兵向中国人投降。安全区管委会打来电话,无法容纳更多英国士兵。”帕西瓦尔唇角颤抖。
  昨天一夜有1万人主动投降,1.5万放弃武装撤到安全区战俘准备营,这是将军们为安全区伤员收留所取的名字。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大家都明白,最后时刻到了。
  “我……我将在下午四点钟要求中国人停火。”
  “投降吧!已经不可能再战斗下去了。”贝内特叹息一声,同时闭上眼睛。四旅澳大利亚部队早已崩溃,更多的军队正在崩溃。
  海峡殖民地总督申顿·托马斯爵士支持帕瓦西尔,“将军,做你认为正确的事吧!”
  没等到计划的时间,帕西瓦尔就得到允许,去做他本就准备做的事情。韦维尔发来一封电报,给予帕西瓦尔一旦战斗变得“毫无意义”之时,决定停止抵抗的权力。
  “不论发生什么情况,我仍对你和全体部队过去数日的英勇努力表示感谢。”
  10月8日15时15分,攻入布基帖马街道的第24师第9营正面,出现一辆破旧不堪的小轿车。车头前一边插“米”字旗,一边插白旗。车子驶到九营阵地前停下,从车上下来三个抗白旗的英国人。几小时前,坎宁堡将军们分析了残酷的局势,认为抵抗已没有意义,珀西瓦尔首先提出投降,会上没有任何人反对。这人是帕西瓦尔派来谈判的代表。
  黄百韬站在武吉智马山顶望着坎宁堡上迎风飘扬的英国国旗,眉头紧锁。首义纪念日快到了,除非下令部队不计代价全线强攻,否则根本不可能以新加坡为献礼,献给三十年首义纪念日。
  “该死,难啊!”黄百韬颇感沮丧,犹豫是否应该命令部队全面进攻。如果抛开伤亡,同时将柔佛海峡对岸正在修整的部队调过来,一定能在10号前打下新加坡。
  但值得吗?就在黄百韬犹豫不决时,电话铃声响起。
  “什么?英国人打出休战旗。”接电话的黄西群一愣,没反应过来,英国人打白旗要休战?听到英国人打出休战旗,黄百韬眉头一皱,英国人准备干什么?
  “黄参谋,看看英国人想干什么?告诉他们,休战的前提是投降。”
  “是!长官!”黄西群冲出指挥部,跳上吉普车,到九营阵地与英军代表会面。
  “你好,黄西群中校。”在九营阵地后茶楼里,黄西群向英国少校介绍自己,同时习惯性的首先给对方行了个军礼,国防军规定上级先向下级行军礼。
  对方首先行军礼的举动让西里尔·怀尔德少校一愣,未反应过来,之所以选择怀尔德谈判投降事宜,是因为他会说一口流利的中文,他父亲是一位曾在中国传教数年的传教士,怀尔德本人亦在中国长大。
  “怀尔德少校,长官,我奉帕西瓦尔将军命令,向贵军转达休战要求。”
  “如果英军答应投降,可以休战。”知道对方身份后,黄西群用流利的英语转达司令官的要求。黄西群会俄语、德语、法语和英语四种语言,英语交流毫无问题。
  “你们想投降吗?”黄百韬迫切想知道英军是否有投降意愿,至于休战,见鬼去吧!
  “先生,你觉得现在还有战斗下去的必要吗?我们自然愿意投降,否则我也不会来这里,不是吗?”怀尔德少校蓝眼睛中带着期待,战争该结束了,再抵抗徒劳无益,代价是更多人付出生命。
  “我想帕西瓦尔和他的参谋们更有资格说出这句话,不是吗?”黄西群笑着递给怀尔德一根香烟,对方拒绝后,黄西群把从九营营长那里要来的香烟装进口袋。
  四时四十五分,两人再次见面后,帕西瓦尔和参谋长及三名陪同人员,在黄西群陪同下坐上军部特意准备的两辆吉普车,前往武吉智马村附近的福特汽车组装厂,黄百韬将在那里接受英国人投降。
  被临时任命为联络官的黄西群坐在帕西瓦尔旁边。车上黄西群忍不住打量这位英国将军,他面容憔悴、布满血丝的双眼显示出他对失败的沉痛感受。
  “将军阁下,我们打了一个半月,终于结束了。英军作战英勇,我向你表示钦佩。”出于礼貌黄西群安慰帕西瓦尔。并非恭维,至少在战争初期,英军打的很勇敢,有一支英军部队甚至曾在国防军迂回部队进攻后方时,不顾一切甩开手向迂回部队发起逆袭,如果不是因为白天轰炸已令其伤亡过大,恐怕真会创造一个记录。
  帕西瓦尔绅士地轻声道谢。黄西群注意到帕西瓦尔瘦削的面孔涨得通红,双眼充满血丝,眉间带着悲痛和失落,或许他并不愿意投降,至少不甘心。
  “决不考虑投降”的英军终于决定投降。10月8日下午6时,珀西瓦尔和他的参谋长特朗斯准将一行在福特汽车公司办事处门前下车,就被第九军随军新闻记者和摄影师团团围住。
  这是一个震惊世界的重大新闻,也是中国南进战略取得历史性胜利的时刻,来自国内外记者们争先恐后抢新闻。摄影师在抢镜头,白色闪光灯不断照耀在珀西瓦尔和他的参谋长特朗斯准将等人身上。
  英方一行人穿着英国陆军短袖制服,短裤、长统袜,头戴像洗脸盆一样的扁平钢盔,怀尔德手举白旗。此时他成为记者们“重点照顾对象”。
  用了一两分钟时间,他们才算冲破记者包围快速走进屋内,在谈判桌一侧坐下,等候黄百韬中将出场。
  房间不大,但前前后后涌进多名随军记者和军官,新加坡不同于香港,是英国人口中永不沦陷的东方直布罗陀,而且英国首相曾信誓旦旦向全世界宣布,新加坡将成为大英帝国远东堡垒。但现在,决不投降的英国佬,终于在国防军重拳打击下投降了。
  黄百韬对英军投降期盼已久,但因事发突然,同时又担心中了英国人的缓兵之计,以至没来得及考虑投降条件,对谈判细节更没有仔细琢磨,只是临时抱佛脚,按香港投降协议内容,照抄了事。
  黄百韬军装上佩带两枚勋章,一枚是对日战争纪念勋章,一枚是一级忠勇勋章,这是黄百韬在辽东用生命换来的,也是最为珍视的勋章。此战后会加一枚宝鼎勋章至少是五色自由勋章,但无法与象征军人铁血的忠勇勋章相比,只有上过一线亲自同敌军血战的官兵,才有资格获得忠勇勋章,宝鼎勋章是高级军官的专利,忠勇勋章是士兵和低级军官的专利。
  换上礼服,黄百韬走进屋,面带笑容却举止刻板的在谈判桌另一边坐下,一开口就给帕瓦西尔一行一个下马威。
  “帕瓦西尔将军,我军除接受投降外,其他条件一律不予考虑。”黄百韬内心深处仍不停警告自己,珀西瓦尔可能再用缓兵之计。英军主力尚在,更重要的是双方都非常疲惫,任何一名军官,都不会在仍有抵抗余地时,牺牲荣誉放弃抵抗。
  参谋部昨天紧急从泰国调来一个师,并从国内调来一个师,增援第九军,以便让疲惫不堪的部队进行适当修整。身高二米,削瘦的珀西瓦尔,两眼布满血丝,涨红脸,局促不安,说话时底气不足,甚至看向黄百韬时,眼神都有些涣散。
  “晚上10点半前恐怕不能作出最后答复。”
  “不行!”黄百韬毫不犹豫一口拒绝珀瓦西尔的条件。
  “帕瓦西尔将军,你们必须立即投降,休战是以投降为前提条件的。否则,我们就按照原计划,立即发起全面攻击。”黄百韬的威胁让珀西瓦尔涨红的脸变得煞白。
  “贵军能否留在原地不动,明天上午再谈?”
  “珀西瓦尔,如果是你,可以答应这个要求吗?”黄百韬反问,“我要求今晚停止敌对行动。再提醒一下,现在你们并没有讨价还价的资本。”
  珀西瓦尔被黄百韬镇住了,原指望体面的议和已不可能了。
  “我们准备今晚8点30分停火,但有一个请求。”
  “什么请求?”帕瓦西尔的话让黄百韬心生警惕,果然英国佬还有要求。
  “为防止混乱,我请求8点30分前双方军队都不要向前推进。”
  犹豫一会,黄百韬装出非常勉强的模样,“好吧!”
  停顿一下,黄百韬又十分大度的补充,“投降后,允许英军保留500名全副武装士兵,维持新加坡市治安,直到国防军彻底接收新加坡为止。”
  珀西瓦尔沉默好大一会,黄百韬立刻警觉,“我已同意你的请求,但你还没有明确表示是否投降。当然,我希望投降减少你我两军的伤亡,但我亦不反对以全歼敌军作为新加坡战役的结局。”
  珀西瓦尔被逼得走投无路,这是珀西瓦尔一生中最耻辱和最痛苦的时刻。他蠕动一下喉头,又伸出舌尖舔舔干裂的嘴唇,勉强点点头。
  对方的态度,让黄百韬无法接受,无声的承诺算什么?难道国防军付出3700人伤亡代价,连一句“投降”都换不来?于是便直视珀西瓦尔,用并不熟练的英语喝问:“投降,还是不?是和,还是战?请回答。”
  黄百韬一字一句轻喝出这句话,周围记者纷纷拿起笔记下,这可以作为明天报纸的头条。
  “yes,我们投降。”珀西瓦尔有气无力的回答。所有记者都留意到帕瓦西尔说出这句话时,像被打断脊梁一般,身子一下软下来。昔日神气十足的殖民统治者和大英帝国高级将领,终于在黄百韬威逼下,低下高傲的脑袋。
  珀西瓦尔突然又抬起头,“我请求,贵军保护马来亚和新加坡军方妇孺和英国平民?”之所以提这个要求是因为国防军“十倍惩罚”原则,这让珀西瓦尔不能不担心新加坡数万英国人和军人家人未来的命运。
  “请您放心,他们会得到妥善安置与照顾。请在投降协定上签字。”进行了将近一个小时的谈判以英国人彻底屈服而宣告结束。
  1941年10月8日,晚七时五十分,帕西瓦尔在投降协议上签字。四十分钟后,隆隆枪炮声突然沉寂。三小时后,八万余名英联邦军列队向国防军投降。新加坡,“狮子之城”举世闻名的要塞,属于中国人了。前后四天,国防军第九军以伤亡三千七百一十二人为代价,自北向南席卷马来半岛近一千一百公里,占领新加坡。英军伤亡1.7万,投降八万多。
  10月9日上午8点30分,大英帝国“狮城”新加坡一片沉寂,连零星炮声都消失殆尽。英军远东苦心经营100多年的“东方直布罗陀”和世界第四大军港插满五色旗。
  这一天是英国首相丘吉尔最黑暗、最耻辱的一天。一个月前,他还向全世界信誓旦旦的保证:中国人想攻克大英帝国在远东的堡垒新加坡,比登天还难。仅仅一个月后,比登天还难的新加坡十万英军投降。


无语的命运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