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4章 训练与谈判
作者:无语的命运|发布时间:2024-06-29 01:11:48|字数:12502
长江象山湾位于舟山群岛西南侧,是穿山半岛与象山半岛构成的深割大陆的海湾。象山湾西北岸的穿山半岛,为连绵山地,高程300~600米,呈高丘陵地貌,东南岸象山半岛,为连绵山地,高程500~800米,呈低山地貌。由湾口进入湾内后,天然形成四面环山、水域宽阔、风平浪静的海湾。
象山湾面临东海,南扼台湾海峡,北拒对马海峡,东望日本、琉球,处中国中部,据南北航道要冲;舟山、南沙等群、列岛散列湾口两侧,既是该湾屏障,又便于各类舰艇疏散隐蔽、锚泊待机,利于海军兵力展开。象山湾是中国中部海区最为优良的港口。蔚蓝色的象山湾,大小列山岛从容地浮在海湾入口处,中央山岛以及横山岛、铜山岛等海岛象水滴岩石般地点缀在海面上。
“到昨天为止,结束了海上战斗的基本训练,从今天起,开始进行浅海鱼雷攻击应用训练,你们必须要在一周内掌握袭击停泊舰船,记住你们只有一周时间,你们都是海航最优秀的飞行员,我相信你们,希望你们不要辜负我的信任。”乌尔明激励鱼雷机飞行员。自接到任务后,海航便精心挑选出一百余名最优秀的飞行员,秘密进抵浙江象山湾训练,象山湾的环境与佐世保港地环境近似。
无论是周围地形,或是港区水深,两地非常拉近,而更重要的是,在这里海军进行密训不会有任何危险,相比于被日本情报机关高度关注的葫芦岛、胶州湾、三都澳,只作为海军临时锚地的象山湾,从未进入日本情报机关的视野。
乌尔明心情很焦急,但很多事情急是急不来的。
“今天,用教练雷模拟攻击,不进行实射,要掌握好要领。首先,起飞集合后,由中队长带领,升高到两千米,飞到双德山岛的东边,开始准备攻击。从分水鸟山半山腰飞过去,降入峡谷之中,各机之间距离保持五百米,在峡谷曲折穿行的时候,飞行高度是五十米,然后由峡谷飞到黄墩湾上空,飞行高度保持在四十米,四十米!明白吗?”
尽管对长官命令感觉吃惊,但飞行员们仍然义无反顾。乌尔明点点头,拿着指挥棒接着布置训练计划。
“从飞机左侧看见海军仓库大楼后,海边有个油料罐,一旦飞机避开它,就立即把飞行高度降到二十米发射鱼雷,不能有任何延误!”长官命令让飞行员们变得更加迷茫,在二十米高度发射鱼雷,一不留神,飞机就会一头扎到海里,尽管桀骜不驯的性格早就渗进了飞行员的骨子里,但他们也知道其间担负的风险。
“目标是前方五百米海面上的浮标,以其为在泊敌舰,发射时机头角度保持零度,时速一百六十节。这个发射姿势特别重要!发射鱼雷后,立即升高,从右侧旋回与敌舰脱离,随后立即返航。到此,一次训练结束。”乌尔明斩钉截铁的部署完训练任务,随后用锐利的目光环视一下队员。
“怎么样,能做到吗?”
“能!”长官口气中的轻蔑之意,让海航各联队挑选出的精英飞行员们为之气结,立即响亮地回答,同时摩拳擦掌准备好好表现一番。
“没那么轻松,嘴上说说,可做起来又是另一回事了,你们记住,精确判断发射时的高度非常重要,一到海边,就得立即发射,不然就会失掉瞄准机会,而且,偏离航向,就会撞到障碍物上。记住要胆大心细,光有胆子不行,心不细,恐怕还没完成任务,你们就先玩完了。现在,首先由成队长作示范,开始训练。”乌尔明再次郑重强调,随后飞行员们一股风似的奔向各自的爱机,螺旋桨很快转动起来。
队长成明辉是海军第一批飞行员,也是最优秀的飞行员之一,乌尔明走到他身旁鼓劲:“明辉,好好干,大家指着你,开个好头!”
“没问题,看我的吧!保证没错,不过……”成明辉放低声音,这次训练目标明确,成明辉猜训练目的,也明白这对海航的意义。
“长官,透露一下消息,一个星期,呵呵!”成明辉向乌尔明求证自己的猜测。
乌尔明笑笑:“明辉,好好干吧!天机不可泄漏。记住要把鱼雷下潜深度控制在十米。”
心中已然明了的成明辉笑笑,跳上飞机……
“嗯,不错,海军航空队的水平,只比空军强!”伴飞的乌尔明仔细观察训练,暗自赞叹。为了这次任务,从整个海军航空队抽调飞行员,这些飞行员是海军最优秀的,个个训练有素,本领过硬,训练以来,没有一架飞机发生差错。今天这些飞行员操纵飞机以出色的垂直旋回从狭窄的山谷里穿出,超低空掠过海岸,冲向海面。紧接着,机身在刹那间向上一翘,机翼一斜,便向右旋回,脱离了目标,其难度不亚于空中特技表演。
现在第一要务就是训练,即便春节,仍未停止。因为没有合格飞行员,再完美的计划也只是纸上谈兵。参加集训的飞行员断绝了与外界联系。而乌尔明除了负责训练外,更多时间是窝在象山锚的作战室内,研究堆积如山的新情报和报告,修订方案。新情报是中央调查局和海军情报处、空军情报处通力合作的结果。
由于严格保密,参加训练的飞行员们虽然知道训练目的是攻击停泊舰船,但是没有一个人知道,目标是佐世保。与此同时,特攻潜艇部队徐明川少校则带领部队,在地形跟佐世保类似的西沪湾,紧张的进行夜袭训练,为确保任务成功,特攻艇部队也将参加作战。
“清空塞气阀、纵舵机发动阀……调压……”操纵袖珍潜艇的赵亨通镇定自若的启动特攻潜艇,随着发动机的轰鸣声,高出水面一尺半的潜望镜后拖出一条明显浪迹。站在母舰上的徐明川看到水面拖浪,眉头紧锁摇摇头拿起舷边的步话机。
海龙艇是吨位仅有十二吨的小型特攻艇,搭载两枚533鱼雷,再加上艇头一枚500公斤磁性炸弹,设计目的一是为了近海防御,二则是为潜入敌港,攻击停泊舰船,而渗透进敌港发起攻击,就是海军突击队目前的主要任务。
“注意保持速度,潜望镜拖浪过高,保持航速5节。”
“明白,降低航速……”
“目标156,距离235,鱼雷两发,间隔1秒,计时,三秒后发射,1、2、3放!”狭窄的特攻艇内响起赵亨通的口令声,随着口令响起,李学福立即按下发射钮。
“……16、15……命中……”结束了默数倒计时,赵亨通如释重负,试图伸展一下腰身,但狭窄小艇显然无法满足他的愿望。
一扭头,赵亨通看到艇内四字“成功成仁!”对于海军特攻艇部队官兵而言,早已有战死的觉悟,平日享受着最好的伙食、最好的待遇,一旦战争爆发,国家就需要他们为之牺牲。
“如果能炸沉一艘军舰,成仁也就值了!”
“两枚鱼雷,一枚500公斤磁性炸弹,或许可以炸沉两艘!”赵亨通不禁憧憬炸沉两艘军舰的可能,炸沉一艘是值得的,如果炸沉两艘……
“喂!回基地吧!今天的训练结束了。”李学福打断赵亨通的憧憬……
共和十二年二月十六日,农历春节。西北市上空响亮的鞭炮声让初来乍到的马歇尔感觉新奇,他是新任美国驻华武官。一月前,美国、英国甚至法德两国都纷纷强势介入中日关系,试图将两国拉回到谈判桌前。外部压力迫使两国在英属香港举行谈判,但最终因为差距太大,在香港举行的谈判毫无进展。
“马歇尔,你刚来中国,应该感受一下中国农历新年的气氛。怎么样有兴趣吗?今天可是中国人一年之中最为隆重的日子。”接受友人邀请准备出门的柯兰下楼时,注意到站在窗边的马歇尔便开口邀请道。马歇尔并没有拒绝柯兰公使的邀请。
“当然!先生!”几分钟后,换上一身西装的马歇尔登上柯兰公使的轿车,这辆车是前任公使芮恩施留下的,是中国总理送给他的礼物,但其并没有带回国,因为这是公方礼物。
在轿车经过中央公园时,透过车窗看到公园内的中国士兵以及直指天空的高炮炮管,春节被战争阴云笼罩。
“先生,您看,中央公园内的高炮比昨天又多了一个营,中国军队想把西北市变成一座高炮城!”
“嗯哼!两周前,他们的总理希望得到我们帮助,希望与我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目的是想借此威慑日本人,迫使日本人让步。尽管海军部非常乐意,但是你知道,我们为欧洲流尽了血,无论是国会或者国民都不愿意为他国战争流哪怕一滴血,所以我们回绝了中国人的请求,知道他们的总理怎么回答吗?我们……背弃了他们的信任。”
柯兰显得沉重,作为驻华公使柯兰比大多数美国政客都明白,在亚洲只有中国和美国拥有共同利益,同样只有中国愿意不惜一切牵制日本。自威尔逊时代,中国政府和中国人一直相信美国是自己的盟友,但当他们真的面对来自日本威胁时,美国却背弃了他们,甚至希望其为了“亚洲和平”接受日本的条件。
欧战改变了美国人的心态,他们在欧战中遭受巨大伤亡,而且绝大多数国民都认为美国是因欺骗而卷入欧洲人的战争,战后参战国根本不愿意考虑美国的利益,这一切让国内孤立主义盛行,无论是政客或是国民都决心不再参与任何欧洲发生的军事冲突,不仅是欧洲,亚洲也同样如此。
“先生,我想除非日本向我们开战,否则国内民众绝不会接受我们和中国人一起对抗日本,欧战已经让国民厌倦战争,根本不愿意卷入事不关己的战争。”
看着车窗外,马歇尔可以体会中国人的心情,国际主流社会从一开始就背弃了他们,在过去自己的前任可以自由到中国军队参观,而自己却未享受到这种待遇,因为他们认为美国背叛了他们的信任。
“先生,您对香港谈判有信心吗?”
“信心?我现在考虑的问题是,我们如何在中国战败后,尽一切可能挽救这个国家!要知道,在亚洲只有中国能帮助我们牵制日本人。”和充满自信的中国人不同,即便是在最乐观的观察家和外交官眼中,中国都无法赢得战争的胜利,或许可以赢得陆战,但在海洋上……等待中国人的将是第二次甲午战争。
“我想,只要中国军队赢得陆战,我们或许可以让战争体面的结束,当然一切都会回到战前!”
香港,自1848年后,这片中国土地便成为英国在亚洲最东方的殖民地,自共和12年2月15日以来,香港声名鹊起,在各国的报纸上经常出现香港这个地名,原因非常简单,在这里举行的谈判将关系到亚洲两个国家未来的走向,是战争或是和平,都将在这里做出定论。
春节时的香港透着浓浓的粤式年味,但对于绝大多数香港人而言,最关心的并不是如何过一个好年,而是把目光都投向位于九龙尖沙咀梳士巴利道的半岛酒店,这座酒店是共和九年,一位国商投资兴建的大饭店,是整个香港最豪华的大型酒店,刚一开业这里便吸引了世人的眼光。中日两国间的谈判即在这里举行,中日两国外交团体同样居于此地。
半岛酒店三楼会议室内气氛清冷,中日两国外交官们保持着冷淡的职业式笑容,但眼神中都极不耐烦。在香港举行谈判并不是两国政府的愿望,而是迫于国际压力。尽管列强们倾向偏袒日本,但日本政府显然并不领情,国际压力让日本政府和国民感觉羞辱。而对于被迫走到谈判桌前,接受日本苛刻讹诈的中国外交官,更是羞愧。谈判本就不是一场公平的谈判,国际压力强迫国家作出让步,用牺牲国家主权,换取中日间“持久和平”。
“本野先生,在亚洲,无论中日两国存在何种矛盾,但有一点是一致的,就是抵抗欧美列强的同时确保本民族的生存权,我想阁下应该没有异议。今天既然列强可以以牺牲我国利益为代价,难道明天就不会牺牲贵国的利益吗?”顾维钧依然带着职业式微笑,但在微笑背后的苦涩或许只有他本人才能体会一二。
“顾总长,我想你误会了,对于贵国,无论是过去和现在,我们从来都是持以友善态度,日中两国矛盾是因贵国拒不谅解我国为贵国利益所做出的牺牲。帝国之所以不会放弃关东州除了因为那里是我国未来对抗西方列强的前沿外,还有一点,为从俄国人手中解放贵国的满洲,日本以十万健儿生命为代价!如果贵国意识到我国为你们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就不会步步进逼!这才是一切矛盾的根本,两国间的矛盾并不是因为关东州,实际是因贵国对日本持以高度敌意!”
本野毫不犹豫打断顾维钧的发言,本野和整个日方谈判团已经无数次领教了他的牙尖嘴利。幸好,外交官的实力不在于嘴,而在于其身后的国力,否则本野也不会在面对窘境时,拿出杀手锏:军事威胁,来打破窘境。
“敌意?那么贵国呢?贵国已经向关东州和朝鲜增兵九个师团,叫嚣要将西北市化为第二个汉堡!而我们呢?则保持最大限度的克制,部队调动仅仅只是防御性调动。谁有敌意?谁更友善?”顾维钧满脸不屑之色,心说:忽悠,接着忽悠,真是即想当婊子,又想立牌坊。
“……我们可以考虑在收回辽东半岛后,在辽东半岛设立特别省,日方可以保留相应特权,至于细节我们可以慢慢地谈。同时我国政府愿意以相对优惠的价格收购南满铁路公司全部股份……”
长达三小时的扯皮后,顾维钧仍作出了让步,这是中国的底线了。
顾维钧强压着心中怒火,作为一名外交官,他对借助列强之间的矛盾,争取相应利益颇有心得,但现在顾维钧却不抱任何期望了。即便是在巴黎和会上,面对各国列强丑陋的嘴脸也没有像现在这般愤怒,国家之所以做出让步,是因为来自美国、英国、法国三国的压力,美国背叛了中国的信任选择了沉默,而英法则站到了日本一边,要求中国牺牲部分主权,来换取与日本之间的和平,只有沦为次等列强的德国,仍然坚定地站在中国身边。
“自强!国人不自强,难赢列强之尊重!今日之妥协让步,虽为列强所逼迫,但实为有限,国人必须铭记此等奇耻大辱!如我等与日本签下和约,虽为国家谋得宝贵之时间,然我等必须牢记一点,终身不得忘记今日之奇耻大辱!今虽不及马关之耻,但之辱却远胜于马关!”
参加谈判的孙云勤握紧拳头,咬牙切齿的回忆起在接到国务院密电时,顾总长对众人所说的话语,两国尚未交战,国家迫于列强压力妥协退让,所蒙受的屈辱远胜于马关。尽管非常无奈,但只能妥协退让,列强的逼迫、日本的威胁、国家需要时间,暂时的妥协或许可以换来以后更加辉煌的胜利,鲁案时让小幡都畏之三分,尖牙利齿的孙云勤不见了。
留意到顾维钧道出让步条件时,脸上浮现出的屈辱,本野总算出了压在心头的那股恶气,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本野一直对在顾维钧面前屡屡受挫而耿耿于怀,但本野知道顾维钧的让步,并不是因为谈判桌上的失利,实际上整个谈判其一直占着上风,但外交谈判的胜利,并不取决谈判桌上两国外交官的交锋。
静静听完顾维钧开出的让步条件,本野眼中除了喜悦,眉间甚至带着一种玩弄式的嘲讽。
“顾总长,日本帝国依然坚持月前提出的条件,我国同意将除旅顺以及大连外关东州地区行政权归还贵国,但关东州租约需参考新界租约延期99年!同时贵国立即将朝鲜叛乱份子设立于上海的所谓‘流亡政权’逮捕并移交我国。”日方外交官们,此时大都直起腰,得意洋洋。
会议室内静了下来,似乎是暴风雨前的宁静,本野和他的同僚们静静等待着顾维钧和其它中国外交官的愤怒。
五秒、十秒、十五秒……
出乎本野意料,中国外交官没有怒不可遏,顾维钧谈谈的回答:“我想……谈判暂缓三天,贵国提出的条件与我国政府所能接受的条件相差甚远,希望本野阁下给予凉解!”谈判依然会继续,无论是中国或是日本都无法承受列强的压力,但谈判会带来和平吗?没人相信。
第273章
迫于列强的压力,中国外交总长顾维钧和本野进行了近二十天的马拉松式谈判,而且中国做出了适当让步,但在根本原则问题上无论是中国或是日本政府继续坚持寸步不让,日本要继租关东州,中国要收回关东州,原则上的差距使两国间气氛紧张,谈判濒临破裂。
随着谈判进行,即便是最乐观的观察家也感觉到,战争一触即发。中国报纸每天大量报道官方消息,说什么中国政府绝不放弃最后一线和平希望,决心继续尽最大努力,在互相理解的基础上调整中日关系,以维护两国和平。与此同时,日本报纸却大放厥词,支那要求日本帝国从关东州撤兵,等于逼迫日本举国自杀,中国的蛮横无理不符合国际约法,而且声称日本一贯主张和平,为了避免战争,日本不惜作出最大让步,如此等等。
总之,两国官方或民间的宣传报道都是在两国官方主导下,两国政府的宣传使两国人民相信,一切都是对方不对,即便发生战争,也是迫不得已的自卫,是为了争取本民族的权益和生存而战,为奠定远东持久和平而战。但是日本民间却在流传:见鬼去吧!支那人早就想打仗了。哪里想什么和平,说什么为调整中、日关系作最后努力,不过是麻痹的权宜之计罢了!帝国必须要不惜一切,惩戒支那人的无礼。
二月十五日,当本野三郎作为特命全权大使从羽田机场出发,取道冲绳、台湾飞往香港的时候,一些报纸把他称为令远东恢复和平的使者。
“……这是尽最后努力,但愿成功!”与之相反,日本民间却流传着其它的议论:去他的吧!这也不过是打掩护,海军不是已经进入战备了吗?联合舰队不久就会再次集结,把支那人的破船统统打沉至海底。
俗话说,无风不起浪,街谈巷议不可小视,在模模糊糊难以捉摸的传说背后,往往反映了事情真相。起码没有任何人对马拉松式的香港谈判抱以信心。
“战火不日将燃!”在时光迈过共和十二年三月门槛时,中日两国新闻界都用同样的主题表明了两国民间对和平的绝望。
早在西北时代根据当时制定的国防方针,即将日本定为头号潜在敌人,即便是在战争时期,这一点仍然未改变,陆海空军军校更是不断向学员灌输“中国之大敌是日本”的思想。而针对日本的作战计划根据具体形势,逐年修正完善,图上演习也是不断,相应的情报收集工作更早就开始了,要是打起来才临时抱佛脚,国防军参谋总部的人就都得枪毙了。
几年下来,中央调查局、军事情报局、海军情报处、空军情报处不断搜集日本情报,其中关于日本工业布局的东东就有2000个卷宗。原始情报自然是真真假假、虚虚实实,他们最后均被汇集至一个独立机构:联席情报委员会甄别,并由其制定出报告,提供陆海空军部以及总理。
早在共和七年,空军便开始研究对日本实施越海轰炸,共和十年“联席情报委员会”向空军提交了第一份关于轰炸日本战略目标的前瞻性报告,将199个最重要目标分为9大类:军火武器、飞机制造、钢铁、机械、铁路交通、电力、石油、海军基地和船坞以及船舶制造等,同时确定优先顺序,以便有效的削弱日本战争机器,并最终以战略轰炸促成日本投降。
空军在收到报告后,就立即成立了空军战略研究委员会,用于分析目标。除了空军军人参与其中,这个机构还包括众多平民专家、学者,因为其中涉及大量的工业、商业情报资料的分析处理。但找到日本准确工业情报仍然非常困难,日本有严格的保密和审查体制,公开的资料很少,弄不好还是故意放出的,而且外国人也很难接触到关于军事工业布局的关键情报。
正因如此,共和十一年,他们提出一个原则:直接用燃烧弹对日本城市目标进行轰炸。这份报告大胆而且详细:用燃烧弹轰炸日本城市,而且估算了所需吨位,这一切则是建立在日本城市建筑高可燃性的基础上。
“……和欧洲不同,日本工业高度集中在几个主要城市,东京、大阪、名古屋,一大部分日本工厂甚至军事目标还和居民区混杂在一起,一旦居民区起火,大火很容易蔓延到周围工厂。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上,烧毁一片城市总比炸掉城市中一个工厂要容易得多,前者只要不分青红皂白扔炸弹就行。另外,在民居区当中还有大量小工厂和手工作坊,战时条件下,小工厂、作坊等等都担负着给其他大工厂提供零部件的重要任务,从哪一个角度上讲都算是日本战争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理所当然的军事目标……”
在向总理讲解时,张锐不停用几年来空军侦察机航拍照片加以说明,这些情报是几年来国内情报机构通力合作的结果。
“我想知道一点,如果用燃烧弹攻击日本城市、工业区,我们需要动用多大力量,空军有没有能力?还有就是在轰炸后,对日本工业的打击效果?”
让日本燃烧!脑中一浮现出这个念头,司马就按不住心中的兴奋,这是多少国人的梦想,二战时美国的东京大轰炸能不能在自己手下上演,对此司马并没有信心,毕竟相比于二战美国强大至变态的远程轰炸能力,中国的远程轰炸力量还十分脆弱。
先生的问题非常专业,作为战略研究委员会成员,张锐自然知道这两个问题,是过去一年中委员会面对的最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这个问题是越海轰炸成功与否的关键所在。张锐留意到,总理似乎并没有翻看手中报告,而是等待讲解,原本准备概括解释的张锐,连忙在脑中回忆具体数据,幸好数据早已经被刻进脑子里。
“先生,请您将手中资料翻至第75页。根据燃烧弹轰炸效果,我们将日本城市分为3种,A类区是最脆弱地区,包括主要商业区、拥挤的混合小工厂、作坊住宅、工业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8000人以上,大约占到城市人口的25%,如果要彻底破坏,每平方公里约需要250枚燃烧弹。B类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5000人以上,彻底破坏,每平方公里约需要385枚燃烧弹。最后是C类区,非燃烧区,如城郊、纯粹的工业区、消防设施良好的商业区等等,大约占总城市人口的29%。相比之下,尽管A类区所含工厂要少于B类区,重要性差一点,不过高人口密度,破坏造成的接效应非常明显,所以A类区和B类区是轰炸的重要目标。”
“根据日本工业布局,轰炸应主要集中在6个主要城市:东京、大阪、神户、名古屋、横滨、川崎,按照标准的高空编队轰炸模式,12架一个编队,6000~8000米,每架携弹21枚,根据测试数据显示,可以覆盖长15公里、宽5公里的地方。假设20%的飞机没有到达目标,20%到达目标又由于种种原因投得不准,这样估算起码一次要一个大队160架左右H-17才能对类似神户一类区等地域达到较好的轰炸的效果。而且分几次是不行的,投燃烧弹太少很容易扑灭,即使烧了几个房子也等于帮日本人建防火隔离带了。”
“空军目前装备有1172架H-17型轰炸机,因而有足够的能力摧毁重要目标,根据分析数据显示,如我们摧毁750平方公里城区,即可摧毁18000家小工厂和作坊,主要工厂产量降低58%,同时可造成600至少800万人无家可归。”
张锐的报告让司马兴高采烈,轰炸日本对司马而言并没有任何压力,如果有机会,司马非常乐意看到“东京大屠杀”的上演,但理智告诉司马,那……是不可能的!不过轰炸或许可以帮助自己达成几十年来,十余亿同胞的宏图壮志。
“告诉我,需要多少吨炸弹?”
参会诸人都听出司马的轻松和快意,对他的“双重标准”颇感诧异。要知道在英法对汉堡进行轰炸时,他可是全世界第一个站出来反对对城市狂轰滥炸的,“那是对全人类的犯罪!是不可饶恕的罪行!”言犹在耳,竟然……这就是总理常说的“双重标准”的体现吧!
“估计至少15000吨以上通用高爆炸弹才能对日本工业造成严重破坏,10000吨燃烧弹就可以达到同样目的……”
出乎张锐意料,报出数字后,总理眉头一皱,这是怎么了?张锐心中忐忑不安,总理不会……
司马挥挥手打断张锐的报告,二战时美国对日本的战略轰炸至少说明一点,自己的空军过于乐观了,对燃烧弹的威力过于自信。
“不够,相信我,一万吨燃烧弹远远达不到估计的效果,我相信要15万吨燃烧弹才能达到。”
话说一半,司马又犹豫了数秒:“这样,你们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增加轰炸强度,至于炸弹的问题,自然有国动委考虑。培林,记住你给我的承诺,600万至800万,放手干吧!”
龙颜大悦的司马最后拍板,空军对日本的战略轰炸,在小范围内获得通过。军方情报分析人员的任务算是圆满完成,剩下的就是作战参谋制定作战计划加上最终拍板了。
会议结束后,司马将郑培林留下来,“培林,试验怎么样了?”
“总理,很不顺利!使用重型轰炸机对军舰进行水平轰炸,结果很不乐观!高度和精度是成正比的,海军的单引擎水平轰炸机可以降至三千米以下,但四发重轰降至三千米或者更低,立即会变成空中的靶子!”空军在青海湖试验,利用H-17轰炸机投掷穿甲炸弹精度有限,固定靶位还可以接受,但对移动目标,根本就没有准头可谈,攻击水面舰船最有效的办法还是使用低空中型轰炸机和俯冲轰炸机。
“不过,根据情报显示,日舰水平装甲板普遍在60至80毫米左右,而800公斤级航弹在2500米高度投下,就足以击穿150毫米装甲钢板。考虑到威力等多方面因素,我们赞同空军采用800公斤航弹的决定。但技术部门认为采用800公斤级航弹,可进一步将高度下降至2000米,以增加水平精度。我们已经通过试验证明完全可行,可将命中率提高65%,已经和海军方面进行沟通,他们也认同这一方案,同时修改了计划。当然,这样会增加飞机被高射炮火击中的危险,但海军方面认为值得一试!”
见总理脸色难看,郑培林连忙向其汇报一些“好消息”,尽管这一好消息无法改变一个事实,空军远程轰炸机的作用非常有限。
……
胶州湾海军基地长官办公室,浓浓的烟雾和满地烟头,很难让人相信这里是基地长官处,要知道身为司令官的沈鸿烈一直强调一尘不染,而现在……他自己的办公室却成了一个垃圾堆。
“联合舰队!”沈鸿烈站起身来吐出四个字,日本海军舰队是压在沈鸿烈心头的一根刺,不!准确来说是四根刺,分驻于四镇守府的日本海军就是四根心头之刺。
程壁光在办公室来回踱着步子,香烟燃尽时,又点燃一根,两人身心交瘁,双眼布满血丝,显然很多天都未曾休息好。
“问题在于如何让日本海军再次集结,组成联合舰队,如果日本不集结组成联合舰队,我们冒险收到的效果并不显著,这一次可是要赌上海军全部家底啊!”
“难办啊!无论我们释放出再多假情报,日本海军就是按兵不动,根本没有组建联合舰队的意思,他们是看不起咱们这丁点家底,觉得不值得为咱们组建联合舰队。”沈鸿烈自嘲道。
换个角度思考,自己也不会担心实力薄弱的中国舰队,毕竟日本是第三海军强国,而中国……尽管竭尽所能,包括南北洋舰队集结,日军不过是将第二舰队集中于佐世保,显然在他们看来,拥有3艘战列舰以及多艘旧式装甲舰的第二舰队就足够威慑中国舰队。
“日本人只动用第二舰队,意味着他们的主力舰队第一舰队不会进驻佐世保,不进驻佐世保,我们就不能对其发起攻击!”吸完一支香烟后,程壁光忧心忡忡。
如果可以击沉或重创佐世保基地的日军战舰,无疑将是一次辉煌的胜利,但距离海军的希望相差甚远,毕竟第一舰队才是日本海军的精华所在,即便全歼第二舰队,又能怎么样?
“按照原定计划,在我们发动第一波攻击的同时,潜艇部队即开始在佐世保湾入口布设水雷,同时空军也会派出远程轰炸机协助布雷,随后被封锁于湾内的日本联合舰队,就会成为空军的靶子,但是……现在日军根本没有组建联合舰队的念头,该死的美国佬!”狠狠拧灭烟头,沈鸿烈诅咒美国人,如果没有美国人横插一杠,日本海军也不会像现在这么谨慎小心,直到现在仍没有组建联合舰队的意思。
尽管美国政府背弃中国,但并不意味着美国海军会无视日本的威胁,美国国会和总统虽未批准美国海军与中国海军举行联合军演的要求,但是在美国海军运作下,总统还是同意,太平洋舰队地两艘战列舰驶抵夏威夷进行“远航训练”。美国海军的“训练调动”,引起日本警觉,为了防范美国介入,于是选择保留舰队主力应对来自美国的压力。沈鸿烈气得想骂美国人的娘。
来回踱着步子不时打量墙上地图,沈鸿烈猛地吸了一口烟,随后重重吐了出来,下定决心。
“南北洋舰队汇合,并没有刺激到日本人,咱们的实力太过薄弱,我们最初制定的计划也过于乐观。对付咱们,根本不需要联合舰队,第二舰队就够我们喝一壶了,现在应该调整计划,要不然咱们……分兵!”
“分兵?”程壁光颇感诧异,计划已经开始实施,现在调整会不会……而且海军的实力根本无法满足分兵的要求,如果制定奇袭计划是冒险,分兵无疑就是自杀。
“用海龙艇,原计划除了空袭之外,就是特攻艇趁乱潜入港内确保攻击的有效性,现在佐世保没有那么多军舰,自然用不上特攻艇,所以把突击部队散出去。两洋舰队的突击队有很多海龙艇,如果分兵扑向他地,至少还可以取得一些战果,即便多重创两艘,对我们而言,也是好的,咱们过去有几艘艇就进去过,这次一样能进去。”沈鸿烈指着地图上的横须贺对长官说道,既然要冒险,就干脆大赌一场。
用特攻艇渗透进军港是最原始的对日本作战计划,尽管欧战时德国潜艇部队渗透斯卡帕湾的尝试以艇毁人亡宣告结束,但德国人的失败并不意味着中国同样会失败,实际上在过去几年中,海龙特攻艇不止一次成功渗透进日海军各镇守府军港进行侦察照相、勘探航道、演练战时突击手段。
日本四大镇守府所属海湾大都是湾长水深,面积少则数十平方公里多则数百平方公里,整个海湾均为海军镇守府所辖,与民港毫无关系,宽阔的海域为专门用于潜入敌港攻击停泊于港内的舰船设计的海龙艇提供了机会。
程壁光吸着烟来回踱步子,眉头紧锁,平时渗透不代表战时可以成功渗透,一旦有一艘特攻艇被击沉,走漏消息那么……。
“但是防潜艇网怎么办?过去我们是单艇渗透,但这一次,至少要进去12艘,甚至更多,这么多特攻艇潜进港,至少需要一个小时,这一个小时,任何一艘潜艇发生意外,都会导致整个行动的失败,你考虑过吗?”
对佐世保采用特攻艇渗透作战是趁乱而为,在舰载机轰炸时,突击队会趁乱强力破坏防潜网,快速驶入内港,随后立即发起攻击,而对他港攻击则是建立在“渗透”基础上,意味采用传统水下特攻作战。
日本海军在海参崴被抵抗军炸沉了两艘军舰,引起日本海军警惕,一般会在军港布设密集防潜网。过去特攻艇渗透侦察,可以用危机重重形容,如果是大编队渗透,等于自杀,隐蔽通过防潜网和日军基地警戒线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还有什么办法?按备用计划,对佐世保发动空袭的同时,向其它日海军基地派出游猎潜艇,伺机寻找进攻时机;要么就期待空袭佐世保后,日舰仍停于泊位静等空军的轰炸,同时等待与日海军主力决战;要么就再赌一次,至于防潜网,改造几艘海龙艇,把磁性炸弹换下来,换成机械式切割器,总会有办法不是吗?”
之所以冒出这个念头也是迫于无奈,尽管空军发誓会不惜一切轰炸军港,但事实上呢?沈鸿烈清楚,水平轰炸对机动目标效果有限。而日军基地的分布决定,想要轰炸横须贺、吴港,就必须从日本本土上空飞过,到时还怎么保密?参谋人员提出的海空军同时行动,根本就是一个笑话,恐怕在空军轰炸机还未到达两港时,日舰已经开始机动。
“可时间……他们能做到吗?”程壁光知道已经没得选择了,但仍忧心忡忡,特攻突击艇部队虽然同样接受秘训,但却是针对佐世保,现在调整目标还来得急吗?
沈鸿烈从来没有考虑过海龙艇可以击沉剩余的日本战舰,这是一次赌博,不到最后关头,谁也不知道结局。但沈鸿烈却明白,一旦特攻艇由母舰释放,即便是完成了自己的任务,他们将会面对什么。
“我们只能赌一次,用几十名水兵去博取一线胜机,他们会明白的。”
消灭一支舰队,最佳时机莫过于它泊港时,这时,整支舰队下锚熄火、官兵休息,因为在港内不需要担心遭遇外敌,而疏于防范,加上锚位固定无法机动,无论是对于特攻艇或是飞机这时的军舰都是最好的靶子。但想击沉靶子又谈何容易,至少远比人们想象的更为复杂。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