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蜀变


  “杨将军被迫出战,耶律斜轸故意诈败,杨将军虽然看出是计,但受命为大军夺路前行,又被那中贵侯莫陈利用以降将耻笑,不得不奋力向前,终于在狭道中伏,众将士拼死突围撤回了陈家谷口,却发现接应兵马杳无踪影,杨将军心知遭人陷害,便遣散部属,自己率领愿意同死的亲兵返身杀入辽兵阵中。在完全可以逃生的情况下,杨业做出了他自己的选择……”
  听完军情司的回禀,陈德陷入沉默,低声道:“让蜀中开始举事吧。”
  ※※※
  旬日后,岷江二郎神庙外,黑压压地聚集了上万信众。此番聚集的不像平常善男信女,反而全部都是手持各种农具、木棍,甚至刀剑利刃的壮年农夫。神庙前面点起了好几堆篝火,火焰明灭,百姓们脸上有激动、有害拍,有狰狞,有忐忑,唯独平常的那种谨小慎微的安逸平和。
  祈伯王安昂首立于神位前面,大声道:“吾乡吾民,原本富甲天下,自从北人入蜀之后,搜刮无所不用其极,财富尽输送于汴梁。现在大家都朝不保夕,饥寒交迫,反正都是死路一条,不如拼却性命,驱逐外人。我生平最恨的,就是贫富不均,大家都是人,宋国朝廷,什么要蜀人受穷,凭什么要蜀人低贱?今天,我们就来均平一下。”
  底下的乡民们静静地听着,这些干犯天条的话,都是数年来大家在私底下议论过的,但造反之后应该如何,总叫人有些忐忑不安。
  这时王安高声道:“吾师弟李舜,乃是孟大王的遗孤,现在吾等愿意奉他为主,兴复大蜀,重建天府之国!”
  李舜身披着从前从未穿过的黄袍,在乐羊傅等几名锦城营军士的簇拥下,站到了王安旁边。他静静地扫视了一遍下面的乡民,这些人都用敬畏和激动的眼光看着他。祈伯王安的话他们是愿意相信的,不少人暗暗想着,如果李舜真的是孟大王的血脉的话,赶走宋人以后,拥立他为皇帝,蜀中的生活,应该能够恢复到宋人侵占之前那样的富足安乐吧。
  李舜面对着上万乡民狐疑的目光,他原本是沉默寡言的性格,初时颇有些不习惯当着上万人讲话,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他回忆陈德在军营中训话时候的举止言谈,去发现那是自己所无法模仿的。
  李舜沉默了片刻,终于沉声道:“我不像别的状元秀才那样能说会道,只和大家约定两条。”
  他精神一振,振臂高呼道:“等贵贱,均贫富!”
  这长期以来在二郎神教的各种活动中深入到人心里去的两句话,虽然简单浅显,却是由孟大王的血脉,未来的蜀王高声呼喊出来,瞬时间引发了众多乡民的情绪,大家一起跟着李舜高声喊道:“等贵贱!均贫富!”
  “等贵贱!”
  “均贫富!”
  “等贵贱!”
  “均贫富!”
  喊了无数遍之后,终于所有人才安静下来。李舜看着下面的乡民都用期盼的目光看着自己,仿佛他们面前的是全部希望所系,终于找到了那种的凌驾于万人之上的感觉。刚想要再说些什么,王安却抢先道:“吾等先打县衙,再打州府,杀贪官污吏,吃大户!”
  “好!”
  “王祈伯带头,我们跟着!”
  “王祈伯!”
  “王祈伯!”
  底下的乡民又开始高呼起来。
  李舜在锦城营军士的簇拥下退到后面,眼神颇为复杂地看着前面享受着信众欢呼的王安。
  第二天,起事的蜀中义军便攻克青城县,开仓放粮,又将城中大户吃了一遍,勒令他们拿出埋藏的钱财和粮食分给附近的贫民。在青城县均贫富以后,义军转而进攻附近的彭山县。
  彭山县知道乡民起事的消息,早已关闭了城门,厢军和弓箭手在城墙上不断地放箭,攻城的乡民死伤不少。
  “杀啊!”
  张余左臂裹着箭伤,眼中透着愤怒的眼神。这狗官兵,他周围皆是手持乱七八糟的刀剑、锄头甚至木棍的乡民,上千人扛着毛竹做的简陋云梯,只凭着不怕死的血气,一股脑儿冲到城墙底下。
  城头上厢军都头大声喝道:“放箭!”
  嗖嗖的箭雨从眼前落下来,当即便有些人见血,其他没见血的庄稼汉子抱头鼠窜道:“哎呀,我的妈呀!”
  张余硬着头皮再往前冲了几步,一根利箭擦着他的鼻端,又穿过裤裆,深深扎到土里,吓得他一个激灵,差点蛋就没了,后怕得浑身冷汗,一转身,追着部属们逃了下去。城头上的官兵欢呼起来,军官们哈哈大笑。乱民嘛,不足为惧。
  乐羊傅拧着眉头看着义军和官兵在城墙下面低劣的攻防,颇为尴尬地催促道:“快快快!”
  锦城营士卒还在手忙搅乱地组装床弩。他们从河西只带了核心的部件,其他的皆是在蜀地制作,因为行军时携带不便,便拆开来分别运送,到了城下再重新组装起来。只是王安不理会乐羊傅等军械造好再攻城的劝告,执意派出乡民先将阵势闹起来,用他的话说:“到了城下面不撑起个场面,既寒了人心,又让下面的头领自己撒了鸭子。”
  “好了!”
  百夫长涂关高兴地大声呼道,一架完整的床弩已经被搬到车身。紧接着,第二架、第三架床弩也陆续装好。“那还等什么!”
  乐羊傅着急地大叫。
  涂关颇为不满地看了他一眼,乐羊校尉就是不经事,反而不如小蜀王李舜那般沉着。自从锦城营军士知晓李舜的真正身份后,愈发对他心悦诚服,特别是这群人离开蜀中已有数年之久,在夏国体系中呆的久了,反而和原来的二郎神教的头领有些格格不入的感觉。因此更以蜀王的心腹嫡系自居,牢牢抱团起来。
  “跟我上。”
  李舜已经换上在夏国军中常穿用的步军百夫长铠甲,猫着腰,和十几名军士一同推着床弩朝城门运动过去。彭山县城头应该也是有床弩的,但是一年也用不了几次,不像锦城营的军士,操纵床弩就像使筷子一样熟练。
  第一张床弩很快被推到了预设的阵地,李舜亲自瞄准了城门,搬动扳机。随着一声巨大的弓弦响声,粗大的弩箭带着绳索啪的一声,牢牢地扎进硬木制成的城门上面。“好!”
  周围的锦城营军士都高声欢呼起来。
  他们这边的动静被城上城下的厢军、义军们注意着,厢军有些手忙脚乱,他们实在是不明白为什么这群泥腿子中间居然还会有床弩这等利器,而且第一箭就射中了城门。更为可怕的是,他们不知道接下来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
  而义军中间则高声欢呼起来,那些由分出去的锦城营军士充当头领的小队欢呼得更是大声。“放!”
  “放!”
  “放!”
  随着连珠炮一般的口令,十七八根粗大的床弩箭都钉在城门上,远处的锦城营军士手忙脚乱地将床弩后面连着的绳索套在赶上来几十头耕牛身上。
  “听吾号令!”
  李舜高声喝道:“一,二,三,拉……”
  “驾!”
  军士们同时猛力鞭打耕牛,几十头壮牛吃痛,拼命拉动绳索,所有的缆绳都绷得笔直。从发出第一支床弩到此刻,不过是短短数十息的时间,但李舜额头却已微微见汗,幸好守城的是毫无作战经验的厢军,否则,他们只要抢先派死士垂下城来斩断绳索就可以了。
  彭山县城门的门闩虽然是粗木制成,但几十头耕牛同时发力往外拉扯的力道足有数千上万斤之强,只见那城门几乎要被拉倒一般,极不情愿地微微开了一丝缝隙,忽然噼啪几声爆响,城门后面的扣住门闩的铁圈居然被生生扯了出来,随后发出难听的吱吱嘎嘎的声音,两扇城门被拉开了足有五尺多宽。
  “锦城营,杀呀!”
  李舜抽出横刀,先站起来朝后面的义军示意。
  王安一愣,刚才莫名其妙地扛着梯子,朝着城墙冲了半天,死伤无数兄弟,没想到要打开城门如此容易。“杀呀!”
  此刻眼见城门洞开,义军哪里按捺得住。不待主将那边的命令,似涂关这样勇猛一点的头领已经带着手下冲了上去。
  李舜等锦城营军士也收好床弩,跟着别的义军往县城里冲。他们不似普通乱兵那样四处乱打乱杀,而是部分占领了城楼,将宋人的旗帜扯了下去,换上大蜀旗帜,部分则引导者义军前去占领县衙,捉拿县令齐元振。外面的义军看见城楼上飘起故国旗帜,军心大振,高声欢呼着“大蜀兴,均贫富”的口号,如潮水一般涌入城里。
  宋人在蜀地暴敛十数年之久,此时竟成了遍地干柴的局面,加之二郎神教在蜀中教众数以十万计,遍布各地,又有拥立小蜀王为号召,各地乡民起事响应的就有数十起,几乎在十数日之内,成了燎原之势。义军都打着拥立蜀王,驱逐宋人的旗号,仅聚集在王安身边的就有数万之众。各地乱民越来越多,而且在军情司、承影营和锦城营的协调之下,渐渐有围攻成都府,封闭剑门关的动向。
  蜀地骤生大变,当地官府和驻军节节败退,赵炅不得不命尹元为西川招安使,内侍行首,派阵都监宦官王继恩为监军,雷有终、裴庄为峡路随军转运使、同知兵马事,率领原本驻守长安和关中腹地的禁军,就近入蜀平乱。


卷九 鼎成龙升势争强 第二〇章 夺军
  “不要!”
  宋皇赵炅再一次从噩梦当中醒来。为了睡得安稳,官家就寝时严禁宦官和宫女靠近,就是醒来后,不经传唤上前者,也会受责。眼下,这富有天下的大宋皇帝,唯有独坐在龙床上,冷汗从脊背上涔涔而下。
  在梦中,忽然契丹十余万骑兵高呼着“杀赵炅啊!”
  冲进汴梁,四处烧杀掳掠,赵氏宗族,尽数被北虏拴在马匹后面,一路颠沛流离地到上京献俘,更有甚者,皇妃公主路上尽被契丹蛮将蛮兵玷辱,甚至有途中小产而死者。到了上京,那荒淫无耻的萧后更令大宋皇室妇女与契丹奴隶当众交合,有女眷不从者又被杀死数人,尸体罗列于大帐之外。自己则和三皇子赵德昌一起被关押在一处草原上的囚城之中,每日以泪洗面,苦熬岁月。
  然后,场景忽然转换,时光倒流,自己又回到了汴梁皇宫中,仍旧是锦衣玉食的天子,正在感慨刚才不过是南柯一梦,忽然外面杀声震天,已经死了的石守信和仍然活着的刘延让簇拥着一身黄袍的张永德,在骄兵悍将的簇拥之下,冲进了皇宫。四处都是惊慌失措的宫女和太监,外面的乱兵四起,听声音,有的在放火,有的在抢掠,更多的则在嘈杂的高呼:“点检做天子!”
  “点检做天子!”
  刘延让凶相毕露,手持利刃逼上前来,喝道:“今日为吾大哥报仇矣!”
  一柄直剑直捅心头。
  赵炅捂住心口,仿佛那里真的有一处伤口在流血一样。岐关沟大败,他惊恐之下,迫不得已任用久已赋闲的张永德、刘延让等宿将出镇北边,但是,这心头的隐忧一直未去,契丹人是大患,这批桀骜不驯偏偏又能征惯战的宿将悍卒更是心腹大患。皎洁的月光下,官家的眉头深锁,冥思苦想着,为今之计,唯有……
  “刘延让调知瀛洲,令其邀击契丹以自效,贺令图回镇雄州,侍卫马军都虞候李继隆出镇,为沧州兵马都部署。”
  赵炅面无表情地下旨道,让刘延让这老将和追随他的旧部去和契丹人虚耗实力,心腹将领贺令图在旁监视,而国舅李继隆出镇沧州,一方面分了原先出镇沧州的张永德的兵权,另一方面,在刘延让出兵契丹的时候,让李继隆带兵顶在他的后面,防备他如同当年陈桥兵变一样作乱。
  杨业已死,代北掌兵的主帅潘美乃是国戚,虽然有些不太放心。赵炅叹了一口气,杀杨业还是嫌早了一些,他冷冷道:“杨业战死,主帅有过,潘美坐削秩三等,责授检校太保。”
  ※※※
  两日后,雄州禁军大营。
  官家旨意到达,刘延让恭恭敬敬接旨谢恩后,待宦官得了赏钱高高兴兴地离开后,帐中只留下心腹将校,方才吐了口痰,恶狠狠地骂道:“他奶奶个球!”
  “要将军统率大军十二月出征,一月邀击辽军,这不是给契丹人送肉么?”
  龙虎卫指挥使张思钧牢骚道。
  “正是滴水成冰的时候,契丹人骑军愈寒愈劲,而且我军中弓弩大部分都拉不开了。两军相交,这不是让我等送死吗?十二月间出瀛洲,只怕还没出君子馆就被辽军吃掉。”
  大将桑赞也愤愤道。
  刘延让放任麾下的心腹将领各自抱怨,心中盘算着王侁早已传递过来的计划,情势如此,这笔买卖,看来不干也得干了。待众将都安静下来等他拿主意,刘延让方沉声道:“隆冬时节邀击辽军,九死一生,有了功勋还要分给李继隆那裙带官儿。眼下还有另外一条路,倒有六七分的把握,一旦成功,大家富贵无极。太祖皇帝长子赵德昭,仁爱宽厚,当年太原之战便为我等请赏而甘愿受责。说起来,这皇帝大位本来就应该是德昭来继承的,赵光义杀兄夺位,眼下又倒行逆施,将我等送入死地,莫不如干脆回军汴梁,拥立德昭即位。此事若成,诸位都有拥立大功,德昭亦必不吝赏赐。这桩大事,不知诸位敢不敢做?”
  他的虎目扫视着帐下众将,对张思钧这样由周入宋的宿将而言,这等事情也不生疏了。左右互相看了片刻,终于,在事先知情的刘延让心腹的带领下,众将七嘴八舌地嚷道:“末将等甘愿追随刘大人,共谋大事!”
  “愿为大人效死!”
  “杀进汴梁!”
  “拥立太祖血脉,拨乱反正!”
  旬日后,新出镇沧州都部署李继隆颇为志得意满,他甫至沧州,便以圣旨捋夺了张永德的兵权,张永德还是那个踏脚石一样的庸将啊,怪不得身居殿前点检高位,一手提拔了太祖,临了还被人摆了一道,踩着他来登基。李继隆皇恩眷顾已不在曹彬、潘美之下,手握沧州大军数万精锐,而且还负有监视前线瀛洲、雄州、高阳关的十余万军队的职责。
  不过这刘延让也颇为知情晓事,主动提出来,日后进击契丹,由刘延让自己率领前阵十数万人出击,请李继隆再往他营中挑选精锐营伍组成殿后阵,作为援应。李继隆也是惯战的宿将了,晓得刘延让这是摆明了是向他示好,前锋阵打硬仗,殿后阵捞功劳,已是心照不宣的规矩了,更何况,刘延让还以全军精锐拱手相让。
  在数百亲兵的护卫下,李继隆昂首阔步地踏入了刘延让在瀛洲的军营,周围的军兵莫敢仰视。唯一的遗憾是刘延让这老匹夫倚老卖老,既然决心示好,却要摆架子,仗着自己官职高,不知变通,不到营寨门口相迎。
  “呵呵呵,刘老将军。”
  虽然腹诽不已,李继隆见到刘延让还是笑着拱手。
  他挤出来笑容让刘延让右眼皮子一跳,不知怎的,他一见到李继隆,心里就生出自己一定会被被他摆上一道的厌恶感,原本因为他是官家看重的心腹国舅而不得不相让,不过眼下嘛,似乎这个并不重要了。
  刘延让冷冷一笑,一挥手,沉声道:“给我拿下!”
  李继隆没想到天下一统多年,居然还有胆敢造反的叛将,一瞬间,全身的血液冰凉,脸色煞白,怒呼道:“刘延让,你敢投靠契丹人,背叛朝廷!”
  一边喊,一边挣扎。
  旁边的军卒三拳两脚将他放倒在地,用绳槊绑了个结实。
  刘延让嘿嘿冷笑道:“契丹人?我呸!你爷爷我扶保的是真龙天子。”
  他顿了一顿,他看着惊疑不定的李继隆,吐了一口气,开声道:“太祖皇帝驾崩,原本就该德昭即位,可是赵光义杀兄夺位,又将我等兄弟胡乱糟蹋,重用你等小人,伐辽丧师辱国,折腾够了,这天下,也该换回德昭侄儿来坐!”
  李继隆一惊,旋即咬牙切齿地骂道:“原来是赵德昭!”
  刘延让怕他骂出什么污言秽语来,忙命麾下军卒将用臭布条将他的嘴堵住。
  众将计议已定,由宿将张思钧留守瀛洲,既防契丹人入寇,又防高阳关方向的田重进所部抄袭后路,若来辽兵势大就坚壁不出。而刘延让则亲自统领大军出雄州,中道与定州张永德、米信率领定州驻屯禁军合兵一道,先斩了赵炅的国舅李继隆祭旗誓师,打出拥立宋太祖长子赵德昭的旗号,近十万禁军向汴梁开进。
  “刘节度,你不是要跨海击契丹么?”
  宿营的时候,张永德开玩笑道。
  “这个……”
  刘延让有些尴尬,解释道:“这都是军中礼聘的穷措大瞎写的,百十年来,有谁当真渡海出师的,谁想得到赵光义这厮居然当了真。”
  ※※※
  雁门关内,杨业被辽兵传首边关后,军中的河东兵立刻哗然,有的胆寒,声称如杨业之勇猛无敌仍不免为辽人所杀,那大家还是趁早逃吧;有的则是传说杨业是被潘美嫉贤妒能给害死的。这时代的步兵为主的中原军队,与擅长骑马作战的塞外蛮人相比,作战中的阵势配合极为重要。其中最为常见的做法就是一支敢战之军为前阵,与敌人骑兵缠斗,限制住骑兵奔驰的空间,作战到一定的时机,后阵压上,发挥弓弩和混战的优势,击败敌军。这样的战法,使前阵军与后阵军之间的信任尤为重要,潘美此番见死不救,在代北军中,算是数十年声名毁于一旦。
  因此,边寨将士逃亡日众,潘美却束手无策。近些日子来,边寨军兵成建制逃亡的情况也出现了,潘美唯有从大营抽掉兵马补充上去而已。
  这些逃出来的军兵,倒有一多半如同涓涓细流汇成大河一般,聚集到太原南面,太行山中一处山寨之中。外人只不过以为此处是一个山贼寨子,实则此地乃西北折杨家经营了数十年的屯兵据点,原本就是以防万一之用的。这次赵炅借用潘美之手剪除杨家家主,痕迹太过明显,折杨两家各旁支都唇亡齿寒、兔死狐悲之感,所以对杨延昭的举动都给予了默许和暗地里支持的态度。营寨中除了原本储备的马匹粮食军械,前段时间王侁还送来一批粮食和军械箭矢等物,和赵德昭手书的旨意。
  这早晨,杨业长子杨延昭召集众军,准备南下汴梁。
  “害死老将军的,潘美、刘文裕、侯莫陈利用只是爪牙,真正的主谋,便是汴梁那个弑兄夺位的畜生!”
  侥幸未死的杨业副将王贵站在杨延昭身旁,高声道:“正所谓善恶到头终有报,左卫大将军张永德,右骁卫大将军刘延让已经率领驻屯定州,雄州的十万大军拥立太祖皇帝长子赵德昭。现在新皇帝明白老令公的冤屈,请杨将军带我们入汴梁,既为老将军报仇,又从龙立功!”
  五千臂扎白麻的河东健儿,人人脸上带着悲愤而激动的神情。杨延昭脸色冷峻,翻鞍上马,一提手中河曲大枪,沉声道:“出兵!”


卷九 鼎成龙升势争强

鼓元吉说:

暂无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