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3章 如何善后
作者:黄昏前面|发布时间:2024-06-29 01:08:50|字数:4680
朝堂上出现了让人难堪的沉静,一些原本想站出来奏议的朝臣们在刘仁轨这样一说后,也犹豫着没有站出来,他们想奏的与前面这三位朝中大佬差不多,朝廷需要采取的策略基本应该如此,但谁去主持事务,这是个难题。
如今朝中善战的将领不多,裴行俭还在回程的路上,放眼满朝文武,真正能领大军出征的还真的没有几个人,刘仁轨在前些年立下的战功,在朝的没有一人能比上,今日这样一位老人站出来请命,其他人除了汗颜,没有人敢与其相争。
“刘爱卿一腔抱国志,朕甚是敬佩,然安北之地离京师数千里,今又是严冬时节,爱卿年岁已经不小了,身体又有恙,朕实是不忍心再让你去领兵!”皇帝李治呆了一会后,开口说道。
朝中无良帅,这是非常让人头疼的问题,刘仁轨这样一大把年纪了,再派他出去实是不忍心,再者,万一身体不太好的刘仁轨因为一些不能确定的原因导致出现意外,甚至身死,更是件大麻烦事,军心出现浮动那是肯定的,还有可能因为军心的不稳,导致战事的继续失利,这是让人难以忍受的,李治说着环看殿内其他的文臣和武将,“还有谁有意见?还有何将愿意领兵出征?”
看到刘仁轨这样的老臣都站出来请战,又听皇帝李治这样说,其他那些比较年轻的中高级将领,如武三思、高真行、李知十等,也都出来请战。
李治看着这些并没经历过什么战事的将领,不置可否,这些人带兵打仗倒还可以,但要统领数十万大军出征,没有一个够格。
这时吏部侍郎魏玄同站了出来奏道,“陛下,臣举荐一个人!”
“何人?”李治两眼放光,看着魏玄同道。
“吏部侍郎裴行俭!”魏玄同用不容置疑的声音说道,“裴侍郎率使团护送波斯王子回国,不费吹灰之力平定了西北突厥人的叛乱,威名震天下,若陛下再委派裴侍郎往安北,反叛的突然人一定慑于其威,而心生惧意,况裴侍郎用兵如神,所历战事从无败绩,实是出征安北的最佳统帅人选!”
在众臣惊异的目光中,魏玄同稍停了一下,继续道:“再过两日裴侍郎即回京了,如今安北已经天降大雪,不利于战事进行,我大军皆退入单于都护府属下城池驻守,严加防备。冰天雪地之时,反叛的突厥人也没有那么大的能耐能攻取我重兵驻守的城池,因此臣觉得,裴侍郎回京后,休整一些时日,待来年春日,再往安北方向,正可指挥接下来的战事……”
“陛下,臣附议!”中书令李义琰站出来支持魏玄同的决定,“臣也推举以裴侍郎来任出征大军的统帅!”
“魏爱卿和李爱卿说的在理,裴侍郎确实是领兵出征统帅的最佳人选,然其刚刚从遥远的西北回来,再令其领军出征安北,朕实是过意不去!”李治颇为感慨,朝中无良将,就是裴行俭和刘仁轨几人可以授命出征,刘仁轨已经太老了,实不宜出征,而裴行俭刚刚从安西回来,还未到京,就要将主意打到他的头上,这是大唐的悲哀。
何况裴行俭也已经是差不多六十岁的高龄了。
众臣听魏玄同话语虽然说的在理,都认同由刚刚立下大功的裴行俭领军出征,但听了皇帝此话,大多的人都感觉到无奈,裴行俭如今还在回京的路上,就准备令其再出征了,一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如此反复出征,实是一年很让人唏嘘可叹的事。
朝中没有可堪大任的统帅人选,够资格的刘仁轨年已近八旬,裴行俭也花甲之年,没有后继者,这是一件让人尴尬的事,许多朝臣甚至包括李治又想起贞观时候,那时候猛将如云,可以当帅者一大把,也才过去这么几年啊……
“陛下,北面叛乱未平,臣觉得即使陛下不下诏令,裴侍郎回京后,也会请命出征的!”魏玄同再次出列奏道,一段时间相处下来,他对裴行俭很是了解了,这样一位以军功出名的武将,朝廷有战事,不请命出征还真不似他的性格。
“由何人领军平叛,那还是待裴侍郎回京后再议此事吧!”李治很是颓然,他多怀念父皇时代,那时候朝中善战的将领无数,李靖、李世绩、李道宗、侯君集、薛万彻兄弟……哪个不是能独挡一面的统帅?即使是自己当了皇帝后的前期,大唐军队所向无敌,领兵出征的将领也还是父皇所留下来的,苏定芳、契苾何力、执失思力、程知节、阿史那社尔等等,甚至是现在的刘仁轨、裴行俭还有一个被赋闲的薛仁贵,都是父皇手中被发现的。只是可惜,这些战功卓著的名将都已经仙去,或者年岁已经老了,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
而因为前期我朝大军鲜有败绩,作为皇帝的李治怕武将权势过大,采取重文轻武之策,以致如今朝中没几个能领军出征的将领,这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遗憾。
众臣见皇帝如此表示,也没有人敢再出来说什么,连请战的刘仁轨也不再说什么,他也知道,自己的身体是吃不消再往安北那种艰苦的地方去了。
见众臣对兵败的事没有更好的良策,李治在心内长叹了一口气后,也是沉下脸色来,再问殿内诸臣道:“对兵败将领如何处置,诸位爱卿可有建议?”
“陛下,上一年朝廷重新制定了对领兵将领奖惩的制度,臣觉得应该严格按奖惩制度处置,以示警效,给兵败的将领给予严惩!”中书舍人魏元忠出列奏道。
“陛下,臣附议,应该给予兵败的将领严惩!”薛元忠站出来表示支持,接着马上有其他几名大臣也站出来表示附议。
“传朕旨意,兵败的萧嗣业除其所职,回京受审,并除花大智、李景嘉等职……”李治以前所未有的强硬姿态,不顾身后武则天的反对,宣布了处置的诏命!
※※※
朝廷在宣布对兵败将领的处置命令后几天,又再宣布,遣左金吾卫将军曹怀舜率军屯井陉,右武卫将军崔献屯龙门,并令营州都督周道务、幽州都督李文暕等严加防备,以防突厥人趁我不备偷袭……
第一百二十三章裴行俭回京
在安北境内兵败消息传回来的第三天,率使团护送波斯王子泥洹师回国,并“顺便”平定了西突厥叛乱的吏部侍郎裴行俭回到了长安。
因裴行俭在安西以非常的小代价就将叛乱平息,并将肇事的敌魁首擒获,如此大的功绩,所获得的待遇自是不一般,由太子李贤代表朝廷迎出长安城外十里。
在裴行俭回长安后的第三天,皇帝李治在朝会上对裴行俭的功绩进行了一番评述。
李治当着众臣的面,盛赞裴行俭护送归国的波斯使团过安西境时,以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方法突袭了突厥部落,在突厥人来不及做出应对前就将其叛乱平息,这样威慑四夷的壮举,朝廷一定会给予其重赏的!
或许李治与武则天已经商量好了对裴行俭的赏赐,不待众臣出来附和什么,李治即宣布道:“裴爱卿文武兼资,数次征战无一败绩,在吏部任职时候制定多项选拔人事制度,于国有大功,为嘉卿功,朕今授卿二职,宣旨……”
一名宦官上前,展开手中所持圣旨,“……以吏部侍郎裴行俭为礼部尚书兼校右卫大将军,赏金二十斤,帛两百匹,尚乘马两匹……”
“谢天皇陛下、天后娘娘圣恩!”裴行俭大步上前,叩拜行礼。
在殿内值守的刘逸,也是近距离地看到了裴行俭那张因长途跋涉而略显疲惫和苍老的脸,在这之前他其实一直不明白,为何裴行俭立下这么多大功,还只是一吏部侍郎职?
这吏部侍郎这职真的是太委屈这位文武兼修的名臣名将了,刘逸觉得,以裴行俭之才,封相那应该是理所当然的,裴行俭无论是在文还是武方面,朝中可以与之相比的都没有。只可惜,这次朝廷虽然给予及不小的奖赏,但还只是一部尚书,再兼检校右卫大将军职,与自己的父亲刘审礼当年所任职务差不多,离“相”的职位差的还不是一步距离!
刘逸正想着,却听李治又开口说话了,“裴爱卿,如今安北一带突厥人叛乱又起,萧嗣业所领大军惨败,数万将士伤亡,朕想问你,可有何良策?”
殿内所有人的目光都注视到裴行俭身上,他们都想听听这次刚刚回京的名将是如何评述安北的突厥叛乱,还有我大军兵败的事宜。
裴行俭似乎早已经考虑过这个问题了,李治刚问出口,他基本没做考虑,就娓娓说道:“陛下,臣以为,安北之叛乱,必须举更多的兵力进剿,如今我安西境内的叛乱刚刚平息,安北叛乱又起,无论如何不能姑息,一定要在叛乱刚起,还没有更多的部落响应前,将其平定!”
“此次我大军兵败,臣对战事经过也略有了解,臣觉得,此战开始之时,我各路大军排布妥当,相互间协调也不错,只是领兵主将因战事的胜利而产生骄傲心里,在大雪降临之际,以为接连遭受败绩的突厥人没有能力在严寒的雪日里突袭我军,没有加以防备;而在遭敌突袭之后,又没有组织有效的抵抗,致使我大军迅速溃败,大量的军士因主将溃逃及天气恶劣的原因伤亡……所幸花大智与李景嘉两将军奋力抵抗,我军才得以退回单于都护府内……”
裴行俭在回程的途中已经接到了安北战事失利的报告,也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回到长安后,在向兵部汇报西北的战事经过时,再一次详细地打探了,可以说对这次战事的经过都有非常清楚的了解,战事失利的原因也进行了分析,他在抵达长安后,第一时间就知道,朝廷准备再委以他为领军主帅,出征安北,平定突厥的人叛乱,因此今日皇帝当殿问询,并没什么意外,而且他已经做好了打算。
裴行俭喘了口气,继续说道:“如今我大军新败,突厥人一定认为我军不敢再北上攻击,因此臣以外,朝廷应该马上增派兵力往安北,在突厥人安营过冬,不加防备时候,趁势攻击,一定能迅速平定突厥人的叛乱。”裴行俭说着,恭敬地行了一大礼,“臣刚从安西归来,安西境内的叛乱已经平息,突厥人对臣还是有些畏惧,因此臣请命往安北,统帅指挥平叛的大军!还请陛下和娘娘恩准!”
李治听了裴行俭所说的,大喜过望,原本他还怕委以裴行俭安北的军务,他会推托,自己也有些不忍心把刚刚从西北归来的这位老臣再派往北面,没想到裴行俭自己来请命了,当下站起身,在殿内众臣的注视中,快步走到裴行俭面前,搀起作礼的裴行俭:“裴爱卿拳拳抱国之心,朕甚是感动,如今我定襄道的大军新败,朕正是希望爱卿能替朕去收拾这残局,爱卿不顾艰辛,在刚刚归朝时候即请命出征,如此忠义之举,朕允!”
“多谢陛下成全!”裴行俭再行了一礼,来参加今日朝会之前,他知道皇帝一定会问询安北的事,皇帝既然已经有心让自己去领兵了,还不如自己请命好。
李治站在裴行俭面前,托着裴行俭欲行礼的手,脸上已经满是喜悦之色,语调也高亢起来,“裴爱卿不顾征战的艰辛,刚刚从安西回京,即请命出征安北,朕甚是欣慰,朝中若都是如爱卿这般,外敌何愁不灭,朕和皇后何需为此担虑。”李治说着还横眼扫了一下边上那些战战兢兢的大臣,继续托着裴行俭的手道:“待爱卿好好休养几天,朕自有诏命下达!”
“多谢陛下!”裴行俭自然地又行礼,皇帝这样有些特殊性质的表示让他有些隐隐的担忧,刚刚这话有些打朝中其他大臣的脸了,裴行俭担心的还有武则天的态度,这位手握重权的天后对他还是有些提防的。
李治走回御座前,看着满朝文武,脸上有傲然之色,“朕相信,裴爱卿携平定西北突厥叛乱之威,再往安北而去,北面突厥的叛乱也一定会马上平息的!”
许多朝臣马上站出来附和,对裴行俭的功绩赞赏了一番,也恭维皇帝与皇后知人善用。
李治环看着殿内诸臣,出乎朝堂上所有人的意外,也出乎帘后武则天的意外,大声地说出了这么一句:“裴爱卿,你有何要求,尽可提出来,朕一定会满足的你要求的!”
这相似的一句话,刘逸在上次裴行俭将率领使团护送泥洹师返回波斯时候,听到李治当堂说过,今次又是当着朝堂上众臣的面说,看起来裴行俭在李治的心目中,份量还是挺重的,背着皇帝面对裴行俭所站的刘逸,用非常热切的眼神看着裴行俭,他多希望裴行俭能当堂要求自己随他这位旷世名将出征。
听皇帝如此说,裴行俭没有任何的客套,而是直接开口提了要求,“陛下既然如此说,那臣有三个要求,还请陛下恩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