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中德冲突(三)
作者:绯红之月|发布时间:2024-06-29 00:55:27|字数:9879
“今天运气真是好的很啊!”张绍波看到跑道清晰的进入自己视野的时候几乎有些不敢相信的自言自语起来。
能在天空中自由翱翔这是神仙的事情,张绍波甚至加入了飞行大队之后依旧有这种想法。现在张绍波自然不会这么想,他正在空中御风飞翔。再没有了以前的兴奋,也没有了以前的不安。张绍波屏息凝神,注意力高度集中。
张绍波的运气真的很好。这次飞行居然能够找到机场。脚踏大地,看着别人在天上飞是件很有趣的事情。可是在天上飞行的人绝对不会这么想。双方对速度的感受与理解是完全不同的。在天上一秒钟就是十几米的距离,地上的快马也跑不出这样的速度。因为高度的原因,看远处的东西看似位置变化不大。实际上往下一降的时候,就发现自己根本就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这还不是最危险的事情。降落是道鬼门关,多少同志都是在降落时候出的事情。飞行的姿态,速度保持不好的话。降落过程轻则受伤,重则送命。张绍波自己就在降落的时候被摔断过一次腿。那还是他运气不错,至少保住了性命。
张绍波牢牢握着操纵杆,滑翔机向着跑道降了下去。最早的滑翔翼时期,不少同志就是因为把握不住飞行姿态,而且对空中速度与地面速度感觉有问题,可是出了不少伤亡。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到现在已经换了五任,三死两伤。身为第六任飞行大队的大队长,张绍波已经不仅仅是运气好,他的确有着相当过硬的能力。
飞行大队是人民党部队里头最大胆无畏的战士们组成的,至少是在高处从不恐高的战士。最初的两百名同志们从热气球开始练起,到后来学习操纵滑翔翼。再往后,滑翔翼的材料以及模样不断变化。
空军要求有扎实的文化科技知识,教官们每天教书,同志们一开始学的相当辛苦。好多从未听说过的名词和概念被强行灌输洗脑,甚至有同志精神状态出现了异常。
不过空军淘汰率很高,这是用生死来淘汰的,只懂得读书的和不懂得读书的都出事了。剩下来的,都是反应敏锐,能理论联系实践的。
距离地面越来越近,在飞机里头的张绍波有种自己扑向地面的感觉。但是他知道这是错觉,经过多次训练,多少次反思,张绍波已经完全能从这种感觉中找到自己熟悉的那个降落感受。尽管飞机的着陆姿态还不够好,张绍波依旧没有丝毫迟疑。推动操纵杆,飞机向着跑道冲了过去。
剧烈的震动让飞机里面的张绍波身体猛烈的弹动着。幸好有安全带,他的脑袋才没有磕到窗户上。知道颠簸慢慢停下,张绍波才长长的出了口气。他这次又活下来了。
“大队长!”地勤们已经蜂拥而上,张绍波按照飞行手册的规定,打了个自己安全的手势。地勤们随即连拖带推,把滑翔机运向机库。给另外一名飞行员让出跑道。
第两名飞行员都安全着陆,机场立刻响起了一片欢呼声。这不是为了让别人看,而是同志们发自内心的欢呼。出大大小小的问题几乎是常态,像今天这样两机起飞,两机安全在跑道上降落,这是比较少见的局面。
“德国人一共来了七条船。”一出机舱,张绍波立刻说道,“五艘军舰,两艘运输船……”
记录完了情报之后,同志们立刻询问对这新飞机的感受。
“这次的不如上一次的。上次那飞机好歹操控性强,这飞机是改进了很多,但是一旦下了决定采取了飞行姿态就没法变了。这要是让新手用这个,出了事情连个跑都没有。”张绍波一口气说道。
“可是我们看这飞行姿态很稳定啊。”战士们对此不是很同意。
“这飞机对起飞条件要求太高,我会打报告,飞行大队暂时以训练为主,这种飞机起飞方式完全不合适。”张绍波几乎是彻底否定了继续飞行。不过没人会批评这种态度,至少飞行大队里面没有人。
在中国的外国驻军为了尽量实施威慑,他们的军事情报比较透明。德国军舰的情报传递到了徐州之后,与已经收集到的情报一对比,德国太平洋舰队倾巢而出的事实就能够确定。
“德国鬼子这是准备登陆么?”武星辰对此有些意外。
“炮击连云港能吓住咱们么?”陈克反问道。
同志们也觉得很想不明白德国佬到底想干什么。德国在青岛有个海军要塞,如果把在北京的驻军都给算上,德国海军与海军陆战队这等作战部队总共不会超过四千。在山东德国人还有一定量的仆从军。但是这帮人数量至多不过一千人。就这么加起来五千人,居然也敢对根据地动手?他们随便一深入根据地,那就是关门打狗。
陈克原本也认为很可能会如此,不过他又觉得自己是想当然了,“同志们,如果德国人在海军舰炮的掩护下,在连云港修建起要塞的话,你们觉得整个局面会怎么改变?”
“修要塞的话,他们要塞里头完全靠从海上补给么?”庞梓虽然不太懂海军,但是上了陆地之后打仗也就那么几个模式。
“如果要塞里头只驻扎三百人,一次补给就能让要塞维持好几个月。海上补给并不稀奇。”严复答道。他身为北洋水师学堂的校长,对海上作战非常清楚。
看同志们都没有反对严复的话,陈克朗声说道:“只要德国鬼子今天在这里扎下跟,明天英国佬就敢在长江上修其他要塞。列强们对中国有一个列强一致的原则。德国佬得到的,其他列强都要得到。”
“让德国佬死去吧!”庞梓立刻吼道。
“陈主席,德国佬想着用舰炮来掩护他们的登陆部队。这次让我带兵,我绝对不会让他们在咱们连云港垒起一砖一瓦。我亲自上第一线指挥!”武星辰大声说道。
“我们马上组织地方上的运输队伍,做好战争的准备。”尚远也慨然说道。
不管是军政干部,还是民政干部,都纷纷请缨或者要求负责这次战争的后勤与保障工作。陈克对此是很高兴的,不过他却有些遗憾,同志们热情有余,但是明显被德国佬的行动给打懵了。这仗是一定要打的,但是却不是这么一个打发。如果只是防御战,就算德国佬有舰炮掩护,而这种大口径火炮下,什么土坦克,什么土木挖掘都太抵招。但是陈克觉得实在不行可以使用氯气。以单兵靠近,直接用氯气手雷袭击敌人,也是能有很大的战果的。
不过这都是战斗安排,从战役上,甚至从政治上角度上,这种脑子一热就满脑子想着怎么和敌人进行作战的方法并不可取。
“同志们,大家先不要着急,这次的事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我希望同志们能够从战略上来考虑此事。我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我现在要求同志们讨论出对德国势力,请注意,是对在中国的德国势力的应对。你们可以向我提问,我会回答大家的问题,但是我不会主导这个次的讨论。”陈克说道。旧制度下是很难真正有同心同德的事情,因为旧制度下的等级让讨论者并不平等。下头的人竭尽心力,流血流汗的卖命,结果好处首先让上头得到了。然后上头根据自己的个人圈子与利益亲疏进行“赏赐”。这就是旧时代的常态。
人民党现阶段并没这个问题。党内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地位的不同。职权也远没有与个人利益挂钩。整个人民党呈现出一派朝气蓬勃,欣欣向荣的局面。
同志们都知道德国佬肯定要与根据地起冲突,精神上颇为紧张,没想到陈克居然来这么一出。庞梓焦急的说道:“陈主席,这都啥时候了,你这还给我们出题。你指到哪里,我们就打到哪里。何必这么拐弯抹角呢!你要是有什么想说的,直接就说好了。”
陈克点点头,“很好,我现在就说,如果我现在突然突然疾病发作,我死了。这个仗要怎么打,这个局面要怎么应对。假如我死了,你们就得给我顶上,革命绝不能因为缺了什么一个人就不再进行了!这绝对不行。”
这话就说的相当之不吉利,如果不是人民党这样的组织,陈克的话只怕就能引发误解。
尚远一看陈克态度很认真,他立刻要求发言。“那就这样,同志们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进行常规战备工作,另一部分从事战略讨论。大家看怎么样。”
作为淮海省的省委书记,尚远的威信还是有的。他这么一说,同志们当即表示同意。
“我的心静不下来,现在参与讨论也是瞎讨论。我去准备常规战备工作。”庞梓立刻表态。这种烧烧燥燥的个性也是庞梓的真性情,让他上阵杀敌,或者从事具体工作,庞梓从来不甘人后。不过搞策划,庞梓真的耐不下来这个性子。而且庞梓是真心想和德国佬打仗。镇压景廷宾大叔起义的时候,洋鬼子可是出了大力的,今天能够打洋鬼子,庞梓斗志昂扬。
要出门前,庞梓突然转过身大声说道:“陈主席,诸位同志。和洋鬼子真刀真枪打仗,最危险的任务请一定要交给我,我庞梓和洋鬼子血战到底。”
说完,庞梓敬了个军礼,然后大踏步的出门去了。
一半多的干部都跑去做常规战备工作,剩下的同志们围坐在大桌子周围开始讨论。
“陈主席,能不能给我们大概指一个方略?”武星辰问道。
陈克立刻否定了武星辰的要求,“不行,如果画了,让大家讨论什么。当然了,如果大家最后讨论出来的结果和我的方略不同,那我也会纠正。所以现在赶紧开始讨论吧。”
众人见陈克态度如此坚定,也就不再在这方面废话。战略讨论随即开始。
严复没有插话,作为海军里头最有资历的前辈,严复对于没有办法用军舰与敌人战斗感到遗憾。不过严复却感到有些庆幸,因为和他在一起的这些年轻人一点都没有因为缺乏海军而有丝毫的畏惧。他们当中也有人眉头紧皱,不过那并非因为惧怕德国人的军舰,而是在认真考虑怎么从战略上才能彻底压倒敌人。
一直以来,严复都把这些年轻人当成自己的晚辈,当成自己某种程度的弟子。可是听着他们认真的讨论如何守住连云港这块中国的领土,讨论着会面对敌人怎么样威力巨大的武器,以及训练有素的部队。严复突然生出一种以前从没有过的感觉,眼前的年轻人不仅仅是严复的晚辈,在面对外国敌人的时候,这些年轻人同时还是严复的战友。
这种突然间的情绪让严复的眼睛不知何时有点湿润了,人民党与各路新军以及北洋的战斗,严复很难让自己融入到里头,这是没办法的事情。严复一点都不喜欢内战,外国人步步紧逼,中国却自己如火如荼的内斗起来,这算是什么事?所以陈克以不希望内战为战略考量,坚持要与北洋谋取妥协,严复是坚决支持,而且颇为欣慰的。
但是对于人民党态度坚定的要打洋鬼子,严复更加坚定的支持。
“想对付德国人,一定要扼制住他们的舰队。实在不行的话,我们用水雷吧。或者使用蛙人潜水设备到德国人船底放置炸弹。”武星辰说道。
听到海军方面的知识,严复的思绪立刻被拉回到现实中来,“想这么做,首先就得确定敌人的位置,蛙人的话,携带着能够炸穿船体装甲的炸弹,这炸弹体积得足够大。体积够大,水下行进速度就很慢,跟不上敌人的船速。而且军舰都有损管,你就是炸出一个口子,也影响有限。”
“那如果用设备呢?”武星辰接着问道。
“海军学院也在设计潜艇,但是你在海里,为了保证供氧,你得树一个通气管。这通气管为了不被海浪覆盖,还得伸出比较高的高度,这茫茫大海里头突然露出这么一个管子,很扎眼的。”严复依旧给了一个否定答案。
尚远虽然不怎么懂军事,但是他发现这些讨论明显还是拘泥于本土防御,甚至是作战细节。这与陈克所说的战略考虑完全不同。他思量一阵,向陈克问道:“陈主席,如果我们与在中国的德国军事全面开战,其他外国的态度会是如何?”
所有人都看向陈克,却见陈克脸上露出了赞许的表情,“如果我们彻底打垮了德国人,而且在这种战争中证明了我们人民党的军事实力。那么列强在做好守住他们利益底线的准备前,是不会对我们动手的。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的事情,列强也不会干的。”
尚远紧绷着嘴唇,他的想法是如此激烈,即便是绷住了嘴唇,但是尚远的眼角却忍不住微微抽动。稍稍平息了一下呼吸,尚远大声说道:“如果我们这次是要把德国的军事力量从中国彻底打出去呢?”
有几个同志虽然也有类似的想法,但是真的听到这个说法,一种颤栗的感觉让他们打了个寒颤。
“陈主席,这就是和德国全面开战了。”武星辰脸上混合着期待与一种担忧。
“把德国军事力量打出中国,和与德国全面开战是两码事。我们并没有能力进攻德国本土,怎么个开战法?”陈克答道。
“那这该怎么打?”陈天华知道陈克早就铁了心和德国开战,或者说铁了心要与入侵中国的外国军事力量作战。所以他一开始就没有参与讨论,此时已经确定了作战范围,陈天华立刻问道。
“我是希望大家来讨论此事,充分的利用学到的知识来判断当前的局面,来对各方利益诉求,以及其特点进行分析。也就是说,大家不仅仅要建立对中国认识,还要有一个对世界的看法。我从来不主张闭关锁国,我主张融入到这个世界里面来。咱们人民党通过对外贸易得到了很大的收益。所以我们必须要去接触世界,理解世界。要有对全世界的实事求是的看法。大家接着讨论。”
“那我问个问题!”武星辰立刻提问,“各国在中国的利益到底是什么样的。”
这个问题的确问的很好,陈克就把英国要求彻底打开中国市场,德国希望通过争夺殖民地和市场来扩张德国的势力。法国人跟着英国到处趁机捞好处,以及俄国希望在东北建立“黄俄罗斯”,美国作为后起之秀,全力推动“门户开发利益均分”的政策大概讲述了一遍。
等陈克讲完,武星辰皱着眉头说道:“这听起来欧美列强都是一丘之貉。”
陈天华毕竟和陈克对此有过讨论,他已经想明白了一件事,“同志们,敌人是不是一丘之貉不是太重要。重要的是我们到底能够多大程度上保卫中国的利益。而且我们愿意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要把战争进行到什么程度。是只打德国人,还是干脆把所有洋鬼子都撵出中国去?我们是要中断和洋鬼子的所有贸易,还是如何寻求一个暂时的平衡点。这就是战略上的策划。”
“那这是中央的工作……”武星辰忍不住说道,刚说完就想起陈克已经在淮海省,而且实际上现在的中央基本上都剩了办公处,中央留下的那个办公处负责向陈克汇报,而且把陈克的批示以及其他各省讨论出来的优秀方法传达给整个根据地。
大家都没有进行这种全盘战略制定的能力,尚远则勉强将几个基本要点总结起来,然后对陈克说道:“陈主席,在这几个基本要点上,同志们现在需要你来进行解释。”
通过旁听同志们的讨论,陈克已经确定大家现在也就这么一个水平了。尚远能够拿出几个基本要点来,已经算是非常不错的方法。陈克也不再耽搁,他就针对这些要点对局面进行分析理顺。并且将其组织成整个战略设想。
严复很能理解陈克提出的思路,不过他却很快又跑神了。他一直觉得人民党与其他势力不同,而且与严复自己曾经设想过的能够拯救中国的政治力量不同。其他势力都是下级对上级无条件负责,但是上级是绝对不会教下级办事。更不会力图让下级学到更多知识。就算是这年头的老师也不会做到如此地步。
陈克方才有句话是真心话,“我死了,你们就得给我顶上。”这就是人民党的制度,军队里面反复强调,在关键时刻,指挥员要亲自带队。只有“跟我上”没有“给我上”这一说。就是因为陈克这样的态度,青年同志们才觉得这场人民革命是自己的事业自己的革命,因为如果前面的同志倒下了,后面的同志立刻就要跟上。就是这么一群在旧时代会被认为是疯子的青年,偏偏创造出了眼前的业绩来。
“我有没有这样的态度?”严复突然想。思忖了片刻严复就已经确定,他现在的确没有。
第一二十零章 中德冲突(四)
1911年7月7日中午,人民党极为罕见的通电全国。“德国太平洋舰队于7月7日凌晨炮击连云港,在军舰的掩护下,德国海军陆战队攻入连云港市。华中危机。人民党守卫连云港的部队在德军入侵的同时奋起反击。德国人这是要重演当年强抢胶州湾。由于人民党与中国其他省份现在的关系,人民党一不要求各省支援,二不要求各省捐款。但是,如果有其他政治势力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支持德国人,人民党在取得这场神圣的中国领土保卫战胜利之后,定当对这种卖国贼进行严厉的打击。”
各省大多数都不知道人民党与德国人的矛盾,即便从北京那里得到一些消息的,也以一种看笑话的角度来对待。人民党是比北洋更加危险的存在,各省当政者都知道这点。虽然人民党面对德国的进攻,吆喝出“一不要支持,二不要钱”的口号,但是后面那句战争之后要“严惩卖国贼”,不能不让各省想起了人民党通电诸省“谁保皇人民党就要消灭谁”那件事。
面对人民党的这通通电,各省都感觉到一种无法形容的味道。按道理说,人民党面对洋人的进攻,能不能自保尚且是个大问题。可是看现在的这通通电,人民党居然一副游刃有余的样子。这绝非正常的局面。因为情报迷雾,各省都处于一种非常困惑的状态下。所以各路探子向着号称战场的连云港赶去。希望得到准确的消息。
北洋政府则没有这等情报迷雾,他们已经确定果然如人民党所言,德国太平洋舰队向连云港发动了炮击,并且派兵登陆。而人民党除了通电全国之外,还特别向北洋发了电报,并且通过人民党在北京的代表团向袁世凯递交了陈克的信件。
信里面的内容很令人惊讶。陈克表示,基于战争局面,人民党将要攻打青岛,所以事先通知袁世凯,希望在人民党进军青岛的时候,不要引起双方的误会。
陈克也会担心被误会?袁世凯对此实在是很无语。打发走了人民党代表团年轻代表,袁世凯派人去请徐世昌、王士珍、段祺瑞。三人都知道袁世凯的意思,坐下后轮流看完了陈克的信,徐世昌就说道:“大总统,这次人民党是要博取自己的名声了。我不太懂军事,却不知道人民党这次能不能获胜。”
袁世凯转向段祺瑞,“芝泉,你怎么看?”
段祺瑞已经有了想法,他立刻答道:“人民党胜在兵多,即便是在连云港与青岛同时打仗,他们也不会遇到兵力匮乏的问题。不过青岛的德国要塞建筑的极为坚固。”
一面说,段祺瑞一面拿出了一张德国青岛要塞的地图出来。德皇对青岛的定位首先是军港,次为商港,因而建了大批军事设施称为“青岛要塞”。驻守青岛的德军除原有永久性炮台以外,又修了一条防线,从浮山湾大体上沿今延安三路、镇江路再沿海泊河到胶州湾,这条防线上有原有炮台,也有新建的炮台,全部由明壕与暗道相通。
北洋也很关注青岛要塞的布局,对于青岛要塞的炮群大概情况也有一定的了解。
台西镇炮台21CM加农炮4门;
团岛炮台8.8CM加农炮3门;
衙门山(今小鱼山)炮台15CM加农炮三门;
会前岬(今汇泉角)炮台;
24CM加农炮2门带炮塔15CM加农炮3门带炮塔;
凤台岭(毛奇山,今贮水山)炮台8.8CM加农炮3门;
俾斯麦山(今青岛山);
南炮台28CM榴弹炮4门;
北炮台21CM加农炮2门;
……
……
……
……
纸上列了好长的一串数据,全部是要塞各处大炮的统计。
即便是自称“不懂军事”的徐世昌,也是小站练兵时代的关键性人物。他一来受到袁的高度信任与尊重,言听计从,称之为兄;二来是翰林出身,受到将领的尊重,皆称之为师;三来工作勤奋,自学军事及英语,先后编写了《新建陆军兵略存录》及《操法详晰图说》十三册,以新传统筹全军训练及教育,成绩卓着,声望很高,从而奠定了自己在北洋军队中仅次于袁世凯的地位,也达到了“以文修武、以军功进身”之目的。
听着段祺瑞的介绍着装备了总共上百门各种口径,各种射速的大炮的现代化要塞,徐世昌微微吁了口气。这要塞的确是固若金汤。只要弹药补给能够确保,青岛要塞的确是无法攻克。
日俄战争,日本为了进攻旅顺要塞的时候战伤亡五万余人依旧没有能够攻下旅顺要塞。而德国人的青岛要塞准备的更加完备,人民党虽然在国内屡战屡胜,却没听说人民党有什么大规模的炮兵。如果想硬攻青岛要塞,只怕是完全做不到。
介绍完了青岛要塞的情报,段祺瑞冷笑一声,“陈克见到德国公使的时候,曾经对德国公使说,他老家对于办不到的事情有句俗话,叫做洗洗睡吧。德国公使要求人民党承认旧条约的行动,陈克说,不用洗,直接睡。我看陈克面对青岛要塞只怕才是不用洗直接睡。他对德国公使说出这话,只怕是没想到,德国公使就是以陈克侮辱德国公使为理由发动的战争。”
徐世昌倒是第一次听到这件事情,他万万想不到陈克居然会在正式的外交场合说出这灯花来。却见袁世凯脸露嘲讽,王士珍则是一副不屑的神色。徐世昌这才相信陈克这个看似挺理性的三十多岁中年也有犯二百五的时候。
不过或许是徐世昌并没有和人民党打过交道,也没有吃过亏。所以徐世昌心里头有一种隐约的不安。陈克或许会犯二百五,但是徐世昌并不认为陈克是一个莽撞之人。以陈克对德国公使的无礼,以及如此迅速的做出对德战争的反应。陈克的态度前后极为一致。
想到这里徐世昌的神色已经凝重起来。
袁世凯与徐世昌很熟,一看徐世昌这神色,他立刻问道:“菊人,怎么了。”
徐世昌答道:“大总统,虽然德国公使要对人民党动手的事情是早有预谋的。可是陈克这前后的态度却也不是偶然为之吧?”
在座的都是能干的人,徐世昌这么一提醒,大家立刻就理解到了徐世昌所指的意思。段祺瑞讶异的说道:“菊人先生,你的意思是陈克早就想和德国打,所以故意激怒德国公使?”
徐世昌也不敢完全确定,他只好从另一个角度解释道:“德国虽然态度强硬,可是除了青岛之外,亚洲范围内没有谁支持德国。俄国虽然和德国关系比较好,但是日俄战争之后,俄国已经暂时无力南下。日本是英国的同盟,法国也是英国的同盟,荷兰更是唯英国马首是瞻。所以德国现在反倒是势单力孤。”
袁世凯觉得徐世昌这话颇为耳熟,仔细一回想,竟然是陈克在拜访自己的时候对自己说过的话。这下,连袁世凯都忍不住变了脸色。德国公使是以陈克无礼为战争的借口。而这场战争其实德国方面早就做了准备的。他们需要一个理由。如果陈克也早就想打这场战争,所以他故意给了德国公使一个借口,让德国公使率先挑起战争。这个解释其实也是能够解释得通的。
想到这里,袁世凯已经明白陈克为什么不选择主动宣战。陈克毕竟是要与英国人谈一揽子贸易协议的。如果主动对德国动手,只会招致各国的共同打击。但是如果只是德国一家动手的话,欧美列强暂时是不会采取对人民党的军事打击。
“那也得陈克能够攻得下青岛要塞。”段祺瑞也是明白人,他同样想通了这个问题,而且段祺瑞也已经把更进一步的要点想通了,“人民党想拿不下青岛要塞,就只能靠围困。列强怎么可能给陈克这样的机会。他们肯定会在背后给陈克施压。到时候陈克还是得撤兵。”
“那如果陈克真的能拿下青岛要塞呢?”徐世昌在小站练兵的时候,因为是翰林出身,受到将领的尊重,皆称之为师。对于段祺瑞,徐世昌还是有足够的气势。
段祺瑞被这个问题给问住了。是啊,如果人民党真的能够拿下青岛要塞的话。段祺瑞想起了自己和王士珍在怀远县被人民党团团围住,人民党以强大的攻坚能力一举破了怀远城。北洋第三镇与江北新军全军覆没。
“如果人民党真的能攻下青岛要塞,咱们北洋就可以洗洗睡了。哦,是不用洗,直接睡。”袁世凯大笑道。
这话说的极为突兀,其他三人都是一惊。他们先是看了看开心大笑的袁世凯,又互相看了看。竟然不知道该理解袁世凯的意思。
袁世凯停下笑声,“如果青岛要塞都能攻克,人民党还有什么是不能攻克的?遍观整个中国,哪里是比青岛要塞更加坚固的?”
“项城兄……”徐世昌被吓住了。
袁世凯站起身轻轻拍了拍徐世昌的肩头,“菊人兄,我绝没有别的意思。你知道我最看不起揪着别人一句话不放的那种人。那种人总以为好像一句话就能决定事情成败一样。攻打青岛要塞是人民党要去打,咱们事前说什么根本就没用。”
“大总统,若是你觉得人民党能够拿下青岛要塞,咱们绝对不能让人民党那么顺当。”段祺瑞连忙说道。
袁世凯微微要要求,“不,我们就让开路给他们去打。陈克离开北京的时候,他麾下几千人四天里头走了四百里地。我们想挡住人民党,陈克难道就没有料到么?”
听到这话,段祺瑞不吭声了。如果陈克果然是先算计了德国的话,那么他肯定早就算计了北洋。联想到人民当通电全国的电文里头“如果有其他政治势力在这次反侵略战争中支持德国人,人民党在取得这场神圣的中国领土保卫战胜利之后,定当对这种卖国贼进行严厉的打击。”
段祺瑞已经明白这话的意思。人民党打输了之后那自然不说,如果人民党能够胜利。那么到时候他们挟大胜之威,想打谁就打谁。北洋已经输给过人民党,而这败军之将就是段祺瑞和王士珍,如果北洋再输给人民党一次,那么北洋这个中央政府也就走到了尽头。
“聘卿,这次是打仗,你就以陆军部的名义给陈克发电报。我们北洋驻军在人民党攻打青岛的时候,绝不出营。”袁世凯对王士珍命令道。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