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大局与鸽子
作者:猫疲|发布时间:2024-06-29 00:54:45|字数:12190
同州韩城下,联营遍野,混杂的义军琳琅各色旗帜中,金吾军的赤底辟邪旗和龙武军左军的紫边青龙旗是格外的刺目。鲜血和尘土难以掩印整齐精良的兵甲,和蓄势待法发的骁悍和精壮,不时有小队骑士纵马兜到城前,无视反击的距离和流矢,搭弓飞射,精准的在城垛后面制造出一声惨呼,大声的笑骂邀战。
高高的城楼上,韩城守将防御使方宿正在巡查,不知道这是秋冬交临特有的寒燥,还是心理的因素,虽然已经喝了许多的茶水,口中焦渴与干涩却丝毫不减,看着城垛上码堆整齐的油釜灰瓶炮石条木,完备的刀槊弓牌,虽然士气有些不高的,但总算是准备齐全。求援的人马也在合城前散出去了,按道理未有什么好担心的。
但看着城外的联营,他心中的不安却始终挥却不走,本以为,那些只懂得截道抢粮检些便宜的乱民,经大军的扫荡,如冬鼠般潜匿无踪了,何时敢冒出来围困城池了,
要知道这韩城虽然只是个小城,却离长安并不算太远,属于本军强力掌控的核心地带,
本连接了几封告急,派出去救援的,反被杀的大败。十停只逃得一二停回来,然后便是不得不连日的困守。
让众军分出互为犄角,说的好听,长安城里那位严大相爷谋划起来是思虑周详,可一散出去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十几路人马统做三路,轮替清剿。初期还好说,但是战线铺拉的长了,有些情形就难以控制了,结果处处遇警,大家都在求援。
保存实力道理谁都知道,再加上些派系的干系和各自的私心在里头,结果就是真假莫辫,除了那支直属的速胜军,短时只能各自相顾了。
他并不是安大王起家的老人,也不是河北响应的故旧,只是手下有些班底,只是为了搏个更大的功名,才在大军压境时,杀了有嫌隙的上官投效的。
作为一个半路投诚的降将,能混到今日的位置,他也不是傻瓜,这些民军平时四散难聚,能够将这么多人马猬集在城下,而且什么都不做,不但所费极大,还要冒这援军被夹击的风险,干耗这些个时日,显然不是来观光的,他们究竟在等些什么。
走上门楼的望角,更清晰的视野,让他心胸稍微解郁了些,这些人只是围而不攻,连攻城的器具都没有营造的迹象……
目光转回城内,看到军士监看鞭策下,蝼蚁般穿流,将拆散的房屋砖石木料输送上城的人群,忽然想起,前些日子为了协守,强行征发了许多城民,以妻女为质,胁其卖命。突然心中一动,难不成……“来人”他高喝一声。
似乎他反应的晚些了,才吩咐下去,却见城中起了几处烟,不多时,“报”一名血流满面的军士奔走跌撞来上来,眼见就扑到在地上,为亲随所架住,才勉强站到面前,口中模糊的说“城质的营地出了大乱子,大多逃散了……”
不由他听的怒上心头,劈头喝斥道“慌个什么,都还在城内,门禁四闭能跑到哪去,少不得事后慢慢寻出来”心中一阵恼恨,这些抓丁来的新兵实不堪用,
又教训道“那些民夫倒是先给看好了,散了再寻,就费时了。难道我没教你们么,该杀的就杀,莫要手软,你是谁的属下,这么没有担待……“
却见此人刀伤纵横,却有些面生,突然想起看守百姓的具是自己亲信,饶是他百战生还出来的人,心生警兆,猛然身退同时拔刀挥斩”好你个……“
却听的低低一声机括声,身上精锻淬钢的软硬双层麟甲,只能稍阻片刻就被锐器透入,巨大的冲力,让他猛然拖出一条血线,翻摔滚倒到后边,狠狠撞到一大片旗牌箭令,爬起只吐出声“有奸……”
却觉得伤处迅速发麻,蔓延至全身僵直,直欲再叫,却觉口舌渐不灵,无法出言了,再次摔到在地。
只见那报信的军士,手中一只黝黑锯齿背的短锋,已经抹断了左右放手抽刀一半军士喉口,喷溅出一股股血水,呜咽做声的不甘倒下。
视野的余光中,自己贴身那几名精悍亲从,不是被一条细铁线从背后勒挂的目崩舌凸,就是胸前还透出一截尖刃,张口咯咯做响却喊不出声来,眼见不得救了。这里是门楼的高处,视野极好,但是底下也一时看不出变故的。
只见那军士马袖下掩有一只奇巧的小弩,又重新搭上一只,飞射在自己身上,却已经感受不到任何痛楚了,这才走前拔出两只小箭,抹了面上的血迹,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笑的象刚咬断猎物喉口回味鲜血美味的豺,“你可以叫我们……剃刀”
又翻手转过锯锋的刀刃来,“少不得要借你人头一用了”
……
做个地主真好,哪怕是有点山林田地的中小地主阶级,衣食住行自需所产,鸡鸭鱼兔猪狗牛羊,稻黍菽栗,瓜菜果蔬,棉麻丝罗、油茶酒醋酱,难怪安逸的可以让大多数人不思进取的,过个几千年不动摇的小农社会。
秋天又是硕果累累的收获季节,各种时令瓜果土产象潮水一样的孝敬进安景宫,小丫头随便进宫一趟,就能附带拉一车回来,让全家尝鲜尝上好几天的。即使是在我坐署办公时,能在案几上用盘盏堆的老高,慢慢的享用。
看着年轻的参军们在一个巨大的模拟沙盘上忙碌,在关中、关内、京畿河西、山南、河东的广大地域上,调整一只只敌我犬牙交错的城池兵马标识,推移演算记录,小声的谈论争议。
因为第一批用于战场信鸽飞回来了,带了了各军最新的初步消息,所以新的推算演变,也开始了。
说起这鸽子,还与小杨有莫大的干系,当初,我撇见小杨手中提了一串大小飞禽,准备去毛洗烤来吃,心中一动要过来一看,其中一只,虽然毛色有点斑杂,但的确是鸽子,野生的鸽子。
“这东西你哪打的”,他纳闷的搔了搔头“怎么拉,那岩壁上头一窝一窝的多的是”,我心中大喜道“那我给你几个人帮手,有办法给我活捉一些下来”,他满不在乎的说“这东西好抓,就是要爬的高”结果他用鸡茏装了好几笼,一笼至少塞了十几只,连未长成的乳鸽和蛋也摸了不少下来。
当晚就吃上烤乳鸽,然后很长一段时间内,虞侯军山地营和林地营的考核项目,多了一项攀爬活捉野鸽测试。把抓来的鸽子分开驯养,待到喂熟了,小鸽子也长大了,蛋也有三成也孵出来了,放出去就可以自己回来的了,然后通过杂交慢慢优选出最耐远的品种。
这个时代居然没人使用信鸽,让我很是惊讶,邮驿传递全靠人力和快马,所谓日夜八百里加急也句是道路通畅邮驿发达的地区才可以做的到。真正民间的通信都靠专人,或者是定期往返的商队捎带的,效率有限,因此我借这安抚司组织大规模修路的机会,以门下掌管兵部驾部司,司掌舆辇、车乘、传驿、厩牧马牛杂畜之籍管理职权,重整了蜀地几条主要的驿路系统,将邮政合并其中。
利用朝廷现有传递的资源,实际上没有增加什么耗费,就建立起来了,开始收费,分为飞报、特快和普通,飞报就是用信鸽传递类似电报明码的小条简语,效率最高,收费也最贵,豪门大户才用的起。特快即使朝廷定期急报的快马,挂带上一大包邮件,一般为富实恒产中人所用。
普通的就是专门的四轮邮车,运载量大可以捎带包裹重物的,按体积和重量收费。面向平民百姓的,结果居然财源滚滚,本是个苦差事的驿丞,因为有了这项固定的岁入,再加上抄报和杂货的售卖,竟然也变成了一类油水丰厚的肥缺。
虽然这东西的通讯效果只是单向的,但是能让我掌握前方情况,及时做出对策和布置,也就足够了,我没有宋朝那些个恨不得把部队都抓在手里皇帝们的恶习,连排军布阵的都要事先画好发给将领,我尽量创造条件和机会,剩下的就看他们的本事和运气了。毕竟这是人力通讯的古代战争
现在关中战场的情形有些复杂,众多势力纠缠其中,光朝廷一方的阵营,就至少有四支人马,还不算那些打着义军。因此番号部属混乱的弊端,不仅仅是贼军,官军其实也有不少问题的。
虽然都是打着正统官军的旗号的,但是分属不同的系统,互不统属,因为沟通不畅,战区交错等因由,既有合作的地方,也少不了一些的小摩擦和杯葛。
其中以山南节度使的兵力最盛,原剑南军成都大营的精锐,再加上十余州新置编练的守捉,团练兵,控甲约十万余,但是负责的战线亦最广,从梁州到凤州到兴州绵长战线上,基本上承受了关中叛军最大压力,经过几番激烈攻战后,也不得不停下来,忙着巩固经营。
西北朝廷前锋大将马廪的安西军,虽然数目不多,却最是骁勇善战,虽然屡屡击破贼军反扑,但是也因为是前锋,兵力太少,又是马军为主,只能就地募义勇自守,在后续步军大队跟进前,没法攻陷玢州、同州一带较大的坚城,时期了最初的突然性后,以云阳一带完全为依托,与这两地数倍的安军在周旋。
陈玄礼统合原北边胜州一线的原河西道、关内道的边军,也汇集了不少的军力,但是也是离长安最远的一部。据渗透过去联络的游击军,带来的最后一次消息,他的治内有好些番胡聚落的都督府,边境上还有些藩众因为大唐内乱消息,已经有些不大安分,所以派出南下攻略的部队也不会太多,止于宁州,正于泾水北岸搜造船只,由于渡口船只被毁弃,要渡河作战怕没那么快。
然后是我掌握的龙武军和金吾卫的人马,仅次于崔圆的第二大势力,各种明暗和附属的力量,再加上兵员素质似乎要还更强一些,却也是最分散的,西线和南线都有,但掌握了各处的关要。
不过由于有哥舒元帅旧部这个颇具影响的招牌,加上天子亲从禁军的身份,在关中大地还是相当有号召力的,象金州的高适高达夫,武关的严武严寄鹰都是现成最好的例子,那些潼关保卫战后逃散出来那些旧属纷纷来投,大大充实了前线的力量,轻易就得到大量经验丰富的中下级军将,再加上后方源源不断轮换的新军。也是在激烈转战侵攻中,能够顽强坚持下来的重要缘故。
而我最得意的,也是散步广大的情报网络,虽然还很不成熟,但已经发挥了相当的效果。
而且山南的崔圆,河西的陈玄礼,乃至西北朝廷马廪的先锋军,都开始发现了这些民军义勇的好处,虽然游击军一如既往号令关中,但是底下的那些离的近的地方义军、民勇却被拉过去个好些,跟换了门庭
却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要知道崔圆本来镇守一方的封疆大吏,总山南诸道,直接听命老皇帝的,无论品级还是官秩,都在我之上,陈玄礼有旧太子的渊源,立场似乎偏向西北朝廷,名义还是我的上司,而虽然最后马蔺的品级最低,但是他直属西北朝廷的前锋军,不是随便可以支使的动的,相互也都没有理由买对方的帐。
哎,搭理这些方面的关系,真是让人头痛啊,还好有魏方进这个长于此道的替我卖命,我拍拍脑袋,慰劳自己一条密瓜。
突然对面埋在文简中的薛景仙,咦了声抬起头来,“大人,有些意外的军情”
第一百三十章
我转了转脖子,伸了伸手脚,昨天和小丫头去万岁池蹬水轮船,玩的太疯了,结果现在还有些腰酸腿疼的。可惜这里是军机重地,不然把初晴唤来好好贴身推拿一番。
“谢思、罗奉义他们里应外合,已经攻取了韩城”
薛景仙小心的掂出一张贴支细羽纸条,显然是飞鸽刚传回的特级。
“那又怎么样,我不说过了么,不用干涉前方的决断,有限的大局指导和全力支持就好”我不已未然的扎了一串蒲桃塞进嘴里,看着薛景仙一副较真的表情,宛然笑道:
“难道他们抓到了什么重要人物,诸如安大肥猪的七大姑八大姨的什么,或者救出什么名士大臣?”
这个月来似乎是我的人品大爆发,好些我派出去的许多人相继有了消息,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那个写《凉州词》的王昌龄终于在丧命前,被截获了下来,而没有按照历史的发展在安史之乱的头年,死在仇家封丘刺史闾丘晓的派出的亡命手上,因为我下了实在不行可以绑架的口令,所以经办的人还是办的很圆满,除了烧了一间客栈外,还抓住一些重要的人和事物。不过由于当事人精神状态有点异常,所以不得不采取一些措施,正在以人体包裹的形态被快马加鞭的速递回来。
与叛军的交错纠缠中,还有一些旧臣勋故顺带着被解救出来,其中不乏仗着从前的身份和资历,作威作福、气宦指使或者指手画脚的,大都被送到西北去了。至少我和省台的那些大人们,都不希望突然多个顶头上司变故出来,只是美中不足的是,长安陷没后,那位名满天下的杜甫老先生似乎玩起了失踪,不但我的人找不到他的音训,连叛军也在搜寻他。
听了这话,薛景仙不由一阵气结,难得翻了翻他长时间积劳形成的大眼袋,自己这位大人倒是好口气,安氏的宗亲都长在他家菜园子里么,想拔就拔的。
不过这位大人,行事多有些些先知先觉的味道,虽然初始会做一些很让人莫名其妙的事情。他究竟有多少布置和暗手,打理大部分机要事务的自己也搞不清楚把。
我端详了下沙盘中刚被参军插上小旗的位置,
“这地方又不是什么急重要的战略之地,没有山川河流之势可用,基本是平原中的平原,无险可守,老谢他们都是游骑军,不可能抛弃优势固守一地的,无非就补充定员粮草,发展义勇,抄杀从逆为恶之徒,散库藏以资助百姓”,
这套东西是那位毛太祖转战天下,百用不爽的法宝。
“倒是,老薛你这些日子显然太累了,韦老二要忙他的婚事脱不开身,老魏又不在,看你眼圈黑的都似只熊猫了,要不我给你出个方子,用盐水包的茶叶冷敷,有特效……”
“主上”他有些感动又有些气急了,这位大人又开始装浑了。
“好……好,你说”
“韩城为京畿四州之一的同州治下,贼军这下该长安震动了”薛景仙见我不为所动,又耐心解释道。
“原来是政治意义啊,是不是标志王师开始光复京畿,虽然地理上还有很长一段距离”
看着薛景仙摇首拍额的样子。”正是”
“那好,你去拟个章程把,就当作千秋献礼的一部分运做吧。”
虽然我对这种象征意义大于实质的政治做秀不感兴趣,但是能为为自己和前方将士争取好处的机会,也不会放过。
“对了,老魏那里有没消息回来”
魏方进本来是负责剑南道有关的底下走私业务,随着暗中的生意越做越大扩大,再加上对吐蕃南沼这些敌国加大刺探投入的需要。于是就得有足够分量的人坐镇松州前线一段时间,以便长期经营。曾任前剑南节度使使掌书记时,通晓一些羌地事故他,乃至自请为最合适的人选,显然听了我规划的大饼,也有效法班超、张骞一番大作为的打算。
“据松州军那儿传回的消息,吐蕃方面似乎有些异动,党失密、当芎等部的族军开始相互换防,大拂庐(吐蕃王帐)又发金箭银鹘,令从葛容川的象雄军南下,老魏在那些西羌众中的干系,似乎遇上了些周折”
沿茶马古道出松州过东女、羌搪、象雄一直东到天竺的婆利,就是着名的古丝绸之路的南支线——青海道又因为穿过青海众多的羌浑聚居区,又被称做羌中道。在北方战火连天的情形下,这条线路的商事,重新变得繁忙起来,通过商队把各种身份坐探细作渗透进吐蕃国。
羌族自古号称百五十种,渊源纷杂,本来所谓的东羌、西羌不过是传统沿袭地域的划分,自土谷浑战争后,以青徨为界,东羌归于唐治下,西羌并于吐蕃,但期间的往来和渊源并未因为两国的连年战争而断绝,同族同源的身份,是走私最好的掩护,而羌众好勇力而轻生死,又有同近的风俗,通过赎买奴籍招募壮士为死间,收买土人为眼线,大量进出潜伏吐蕃境内,也不至于引起多大动静的。
这也是未雨绸缪的打算,因为我知道历史上吐蕃会在若干年内大举西倾,成为安史之乱的最大收益者之一(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爆发一年内,吐蕃乘虚攻占陇右、河西二道,切断了唐朝与西域驻军的联系。贞元六年(790)攻占北庭,不久攻占西州。至元和三年(808)又攻占了唐朝在西域最后一个据点安西,即龟兹镇,完成了对黎域(亦即汉文史料中的西域)地区的征服。)
眼下虽然吐蕃暂时没有动静,但是谁也不能保证,已经改变的历史中会放生什么,要是那位肃宗皇帝真的把我的建议当回事,加强了西北的防范,让觉骨头太难啃的吐蕃人改变主意,派大军突破松潘一带的险阻,下高原到相对薄弱的川地来逛逛,那我的好日子不就完蛋了。(史上吐蕃几度南下攻川,不过由于历任的北川节度使严武、韦皋等都是一时人杰名将,所以吐蕃人的野心全撞上了铁板),所以我需要一个足够的预警体系。
所刺探的也不仅仅是简单的军情,还有政治体制、社会生产结构、经济模式、宗教与部族关系等看似并不要紧的信息,眼下已经有了初步的成果。
吐蕃是一个多部族构成的半农半牧的奴隶制国家,本属西羌的一支,公元6世纪末其核心部落悉补野氏崛兴于雅鲁藏布江南岸的雅垄地区,一统帕米尔高原诸羌。至松赞干布之世又拓境河源,与唐朝联兵,共灭吐谷浑,瓜分其国而达到全盛。
因此吐蕃除了王族悉补野氏以外,还有娘氏、韦氏、朗氏、没庐氏等原蕃域诸豪宗巨族,他们不仅皆有世袭采邑,而且各有世袭家臣,其家臣复又有自身封地、家臣、部曲,层层如宝塔结构的封建领主制国家,其社会阶层类似于古代,由用奴(奴隶)、自人(部分自由的平民)、奴隶主、大部族贵姓、僧侣巫师、王族。
随着吐蕃势力向四境扩张,逐渐建立了五茹(军区)、六十一东岱(千户所)的军事体制。实行的半定居半游牧的生活,其赞普,吐蕃语意为雄伟之丈夫,平时居住在红山宫内,每三至六年巡游一次,与各部会猎逻桫川,盟誓效忠。
但其内部并非铁板一块,吐蕃王室也不过是其中实力最强的一部,地方上豪宗巨族依旧有相当的力量。甚至王庭庸弱的话,那些贵族大姓可以联合起来挑战王室,乃至废易擅杀赞普,松赞干布的父亲就是被象雄等部大贵族毒杀,虽然松赞干布时代,通过对外战争树立权威,效法唐制置官设军,加强中央集权,但也造成了王室和大贵族间尖锐的矛盾,自松赞干布死后,甚至政权长期为大论(宰相)禄东赞家族所把持,赞普沦为傀儡。直到近几代王姓氏族威信和实力的强弱变化,王权才重新集权巩固起来。
而那些这些青徨地区的西羌众诸国被吐蕃征服不过百年,内部的差异和离心力虽然在吐蕃王朝的强势下被统合,但是想摆脱吐蕃自立的反对力量却并未彻底消亡,而且吐蕃历任统治者,显然也不是喜欢倡导多民族大团结的主,按照亲疏远近,实力的三六就等,对这些附藩侵夺盘剥起来丝毫不会客气,是以外藩小部叛走唐国屡见不鲜。
今昌都一带“康延川”,即故东女国的旧地,本朝的武德年间,还接受过朝廷的册封和赏赐,与唐境关系最是密切,有使者往来。唐高祖武德年间,东女国汤滂氏遣使贡方物。唐太宗时曾降玺书以示慰抚。武则天时,册拜东女国敛臂为左玉钤卫员外将军,赐以瑞锦制蕃服,东女国使者亦多次来朝。中宗时方为吐蕃所并,但依旧是内地与吐蕃进行丝绸贸易的中间商。也是现下经营的重点。
当然最好的渗透手段还是贸易,用经济利益联系起来,再辅以政治手段,诸如以朝廷的名义,复国独立等名目,通过适当的经营和扶持这些藩部,就算吐蕃将来真打上西北的主意,也可以给他们制造点麻烦,扯一扯后腿,还是有机会的。
至少我不认为通过这些消费奢侈品贸易,让吐蕃那些高原奴隶主们改善饮食或是提高生活品质,让他们的后代多长一些蛀牙或者减少一些便秘的症状,对提升他们的国力有什么实质帮助,或者对大唐造成什么长远的威胁。
(说实话,我十分佩服某位用糖养蛆的同志,这技术也就20世纪90年才发明的东东,成本是一斤3块5毛的红糖或者4块的白糖,如果是批发,那更便宜,但古人当然不是傻瓜,只是在有宋以前,糖似乎还不是普通人家可以消费的奢侈品,哪怕以我现在的产量,用半斤也可以从吐蕃边部换回一匹上好的健马,居然拿去间接养鸡,何止是一个败家子可以形容的心胸和气魄啊。)
不过这十一个长期的过程,眼下还看不到什么效果。
不知道吐蕃方面,是否有所察觉,东女旧族的党失密、当芎等部被调换,又调来了吐蕃内四族的象雄军,显然有谋求
”不过”薛景仙接着说“我们羌部商队的前哨,已经到达苏毗的旧地了”
“那就好”
苏毗属于西羌诸国中大支之一,就是小说西游记中女儿国的原型,一个位于丝绸之路上,曾经由母系氏族组成的女贵男贱的国家,所谓“俗轻男子,女贵者咸有侍男”,实行世袭大小女王和女官主政制度,男子唯务耕战狩猎。苏毗物产丰富,出产牦牛、骏马、黄金、黄铜、朱砂、麝香、盐等。手工业及商业贸易也十分兴盛。史书记载苏毗“恒将盐向天竺兴贩,其利数倍”。
初为吐蕃王南日伦赞所征服,后南日伦赞死于内部斗争,苏毗与达波、娘波等纷纷叛起,各自独立。直到松赞干布时期再次为吐蕃所并,成为吐蕃五茹中最有战斗力的孙波茹,号十箭部族。但仍保有相当的势力,为吐蕃诸部中“最大”。
苏毗贵族大氏,如巴、农、蔡邦等君臣也成为了吐蕃上层新贵族,连同被吐蕃征服的羊同、党项、吐谷浑一起称作吐蕃内四族。也是吐蕃的重要的经济军事支柱之一,所谓“吐蕃举国强援,军粮马匹,半出其中”。
但让我知道这个古代大多数人也莫名其妙的地方,却是来自我那个研究民族史的师兄的关于西北宗教的获奖论文。
由于苏毗属于佛教相当发达的西域文化圈内,信奉阿修罗,历史上苏毗贵族与吐蕃上层所信仰的土着宗教——本教,有很大的矛盾,史上记载,曾经有人跑到同样佛法大兴的唐境来求助的情形,不过当时的皇帝只给了册封和赏赐,并没有什么实质的帮助,乃至后来又发生贵人举部归唐的事件。甚至引发了两国的大规模战争。
按照我那师兄的说法,历史上写《大唐西域记》的唐玄奘就曾经路过此地,虽然这位年纪大了点,但如果长的真如小说中写的仪容俊美,被人女王看上了,强留去宏扬佛法兼改良人种也不是不可能。
有了这个前提,不论是打通丝绸之路南支,还是牵制吐蕃的考虑,苏毗都是一个很好的对象。要是这里都能烧起火来,看吐蕃还有什么心思南下高原。
搞这些权谋的手段,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自有唐一代,地方上道一级的军事力量,分做若干层次,以剑南道为例,象这样比邻南沼、吐蕃等敌国、镇抚百夷诸蛮的边要大道,其军事力量,大致由行营牙内兵(节度使亲军),行营牙外兵(节度使直属)、外镇兵(诸边州、军镇的防御使、讨击使、兵马使、城督守等)、州兵(二十三州守捉)、民兵(团练使)五个层次组成梯次国防战略体系,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有相当的弹性。
不过,由于州属的守捉兵,顾名思义更接近治安部队,视各州产出和岁入配置,只给衣粮,武器地方自己解决,而团练兵只有紧望之所才置,有编制而无钱粮,只有需要服役时才有地方供给,而且还受到春秋两季的农忙的影响,因此,虽然充分动员看起来能量不小,但由于边防的压力,能派上用场的部队不多。
平时的节度使牙军,是重要的战略机动力量,在对外征战时就是负责攻略的野战部队,必要时还可以自行扩充,但是战后必须马上遣散。(安禄山就是利用常年对外的征战,将三大节度的直属牙军不断的扩充到一个相当庞大的地步。)
而在南方边防不太紧要的江南诸道,则以次一级的若干经略使负责,如岭南五府经略使,福州经略使、广州经略使等等。
现下自剑南军成都大营北移后,龙武军便取代其地位,成为蜀地唯一的机动力量后,因此哪怕我有心北伐,但出于战略预备、防务平衡以及拱卫天子的诸多考虑,手上的人马,是绝对无法全力出动的。故此,我利用安抚处置流民的名义,和朝廷体制打个搽边球,以团练、义勇的名头,建立了相当程度预备队……
一声令下,那些参军士官们热火朝天的,又开始重新推算,敌军可能的变化和对应,我部的趋向和实力对比,虽然这种纸上谈兵的推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来说,还有许多不足的地方,但是对那些个士官来说,却已经是一种难得的锻炼。
战争既是灾难,也是机遇,至少在我手下,有本事就不怕升官的快,虽然战事激烈时,死人也不会少,但是晋身的机会也足够的多,尤其是这些武学出身的预备校尉,只要能熬过最初的磨练,便是前方那些将领们最抢手的部下。
批点了一阵那些参军和间隙士官们拿出的谋划和方案,又装了会高人,拿那些史上名家的言着,稍稍指点和分析了些优劣得失。于是“上下惊敬畏服,相效而师事。”
到了我这个程度,已经不用担心被人揭穿的可能了,当人对某些事物的信心达到一个程度,就会自觉的忽视掉一些不符合其身份和表现的东西,或者干脆直接当作一种诸如低调,谦虚等策略性的姿态,甚至是当成某种高明而隐晦的暗示,而可以牵强出许多东西。
就如某天老皇帝把我叫去召对唱曲的时候,在耳热忘情之时,突然说到我在军中搞的那些东西,不动声色的笑道“卿素有兵家之能,老留在后方,未免有些屈才了”。
好在我反映的快,也真的是享受眼下的生活,拿出背语录的精神,随口就道:圣上的安全才是国家的根本纭纭……如果不能保护太上的周全,打再多的胜战也没用纭纭,毕竟圣上才是全天下的精神支柱,只要圣上在安在,哪怕一时的失利,也能鼓舞号召天下军民前赴后继,不谓牺牲无谓流血的取得最后的胜利……因此哪怕没有功绩也是一种功绩纭纭……,这话似乎说对了老皇帝的心思,于是“上不语乃大悦,以器物赏赐之“。
哄完这群小白,又批签了几份薛景仙挑拣出来的公文,见得日头越发西沉,斜光昏色印在案几上,再过一段时间,诸内市的鼓楼就要敲响收市闭门的鼓点了。不远处武学的喧哗也渐渐平服,唱响起学军收队的号子。
我开始考虑晚上可以安排的食材和菜色,现成的有栗子烧羊蹄筋、刀鱼烩豆……早上底下的庄户刚送了鹿肉和乌鱼,还有一只小半盆大的团鱼,这东西不能隔夜的,可以脱壳斩快用菏叶包起来泡在酒酿里积碳瓮烧,大补啊,现在正秋冬进补的节令,前段时间才过完看菊吃蟹的瘾头,再过段时间,就可以在冷风寒气中下狗肉火锅了。
突然远处有革甲叮当声,大步奔踏而来,止于堂前,高声道“快绎营报,八百里加急鸽传”。
当下,有值日虞侯上前取了事物,呈递进来一只蜡封的纸管。搓捏开来,用细密的绿豆大小楷,由记室对照一本《密字文抄》,迅速抄录成一大篇。
“有扶风民康景龙等自相帅击贼所署宣慰使薛总,斩首二百馀级。募义士以自守,又请书以官军协守”。我念了出来,“最进情势很好啊,又一个送功劳的,还说这这康景龙好象还是你旧识啊”
薛景仙微微动容,这扶风可不是韩城那种小城可比,乃一大郡望,他曾任职的陈仓县就属于扶风治下,对这郡府自然熟洛的很,乃捏了捏胡子说:
“扶风乃关西大郡,位于西北通途的要冲,不过,这协守的公文怎么会老远,递到这儿来”迟疑了下,又道“依地理最近的当是崔使君的山南军,或是云阳马军使的前军”
“你看了自明”我递过纸卷,
原来,这康景龙乃扶风大户,平时仗义往来豪杰,又心怀朝廷纭纭,贼军本在扶风屯有兵粮,但为了维持与山南大营的战线,以及抵御云阳马凛的骚扰,已经先后抽调走了部分人马,剩下的新卒居多,兵备薄弱。乃有了可乘之机,康景龙夜率义士潜入府衙邸,暴起杀饮酒作乐的宣慰使薛总,粮料使张进等以下二百员,举城声势响应,余部属皆惊惶而散,又有团练兵反正,乃轻易得城。
说实话,我脑子有些混乱了,扶风的勾起我看唐史演义的一点记忆,按照那点依稀的印象,历史上克复扶风的人应该是站我面前这个薛景仙才对,而且时间也要早的多,没想到,错乱的历史中,没有薛景仙的帮助,康景龙也能成事……
占城后,由于些这些义军缺少组织,便推举了郡内滞留旧属官吏为代太守,不过随后雍县的贼兵,就火速进抵扶风城下后,新州代太守孙廖却惊骇欲绝,欲直献城,使心腹偷出输款,却为州上义士刘雄飞所觉,斩杀于城头,军民大震,戳力抗贼。不过仓促成军的义士,终比不过数量优势又训练有素的贼军。眼见就被扑灭下去
所幸的是,梁州大散关的兵马使卫伯玉,领了新补充的部下,游战附近寻找战机意雪前耻,乃收附近牛马千乘列阵驱为声势,背袭之,贼惊乃退,顺理成章接手了这个炭手山芋。
加上韩城易手,这一东一西,就足够贼军喝一壶的了,真是计划永远跟不上变化啊。不过我真的很佩服这卫伯玉,派他守卫后方还能鼓捣出这么多事来,两次好死不死的都能让他遇上了。
“这个家伙还有真有消防队员的潜质啊”我脱口而出
“消防队员?”薛景仙顿时一楞“什么东西”
“那个啊”我脑子一转,嘿然假释道“便是泰西之国水龙队的差事”
他顿做了然,拂了短须“却实如此啊”
不过,所谓位于要冲、坦道通途的含义就是,你占领的快,敌军去而复返杀过来也快,就算我不想把机动战的有生力量变成消耗战,却也没有办法了。
从地图上就可以看出来,这地方位置实在太好了,象钉子一样,不但将山南和云阳两线敌军分开,而且将平凉、蜀中、山南连成一线,从此以后,江淮地区的奏疏以及物资等需要运往蜀中或者平凉的,都可以重新开辟一条交通线,从襄阳水路装船取道商州上津后抵达扶风中转,而一路畅通无阻。
(也因为交通便利,四方汇集之所,历史上扶风后来又做了西北朝廷的行在,而被改称风翔府,后来就有了那个着名的西风酒。)
相信留驻在那里的卫伯玉也正有些如此考虑的,才动用了紧要情况下才准使用的信鸽(这东西单向通讯,只能飞回来再用快马送过去,基本用一只少一只),联署发来急报。
相信现长安出发的叛军,已经在路上了。
而显然薛景仙任陈仓县令时,在地方上治政安民很有一套,居然很多人都是旧识,卫伯玉小小的借用了以下他的名号,得四乡八野的响应从者甚众,加上叛军粮料使在此地有大量搜刮来的粮草中转,又有大城依托,所以一时暂无困顿之需。
“值日参军”
“在”堂下顿首齐声应到
”启用备案,编列最近的我军部伍,敌军分布动向,以千人为单位。拿出个估算来……”
”是“
“老薛,需你去中书门下的大人沟通一下,就说是追击越境……再拟书给那位崔使君了,还有云阳的马军使,陈明这其中的厉害关系,他们应该不会做视的“,
至少行文过去,他们理论上不能坐视的,无论是表面上姿态还是实质的利益,虽然那位崔使君对不安心守关,老越界跑到他战区检便宜,抢军功的卫伯玉部,很有些想法。但好在最近才欠了应援的人情。
”是“
”等等“我又唤住薛景仙”让文房他们把这登载在文抄上去,声势做的越大越好的“
“发布自由讨击令,游击军及游击所属义勇、土团兵等,视自身情形,袭击滋扰就近的贼军仓厩、屯点,最少一次……以阻滞其行程为要”
“中军升帐,召集齐韦副及诸曹郎将议事,前方的投入,要再追加了”
计议下来已是入夜,明堂耀烛,处置毕定,领命各去。
我又走到偏厅站了会,对着空处唤了声:“老猫。”
烛光幽影中,已然站着一员汉子恭敬回礼:“见过大人。”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