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8章 番人
作者:黑椒炒三国|发布时间:2024-06-29 00:45:36|字数:7434
赵懿起身之后把陈馨从仁宗怀里抱了下来,小丫头还有些舍不得仁宗的胡子,极不情愿的离开仁宗的怀抱,那表情看上去格外引人心疼。
仁宗哄了她两句,等赵懿将她抱走之后,看了一眼陈元:“世美,这一次很多南洋使臣来我大宋朝贺,当真是让我大宋扬眉吐气了一番,听说现在在广州和福州有很多番邦的商人,是不是这样的?”
陈元说道:“回皇上,臣知道的是两个月之前的数字,不算吐蕃和回鹘的那些商人,在广州,登记在册的常驻的有两百四十余位,而且人数正在增加。”
仁宗很是高兴:“好,好,人家肯来我们这里住,最少说明咱们这里比他们那儿要好,这些都是你的功劳,朕给你记着呢。你那大丫头有十六了吧?要不要朕封她一个爵位?”
陈元一抱拳:“臣不敢居功。这爵位万万是封不得的,万岁,她只是一个小孩子。为万岁效力,是臣应该做的事情。”
对于陈元来说,宋朝的商业在这个年代本来就发达,在陈元到来之前就有很多国家的商人在宋朝淘金,到了神宗的年代,还专门设立了番市,陈元没有做什么特殊的事情,只是推了一把而已,把这个速度加快了一些罢了。
但是仁宗却不这么看,这三年,大宋的变化有眼睛的人都能看到,不光是汴京,就是那些县城都繁华了起来。
船厂造出了一种大船,重达八百多吨的,是为那远洋航运量身打造的。这种船采用了现在大宋最先进的隔水舱的技术,整个船身三十四个隔水舱。这种技术比之欧洲早了两百多年,三十四个隔水舱也就意味着就算是船触礁了,只要船板不破碎,一两个隔水舱漏水根本不影响航行。
而且能带的货物更多,这种船的下海,加上在南洋一带张匡正从当地找到了合伙人,使得大宋的贸易成本大大的降低。居民的收入提高一些之后,以前那些只有有钱人家才用得起的物品,慢慢的出现在了寻常的百姓家中。
这些实实在在的变化就是功绩,一个皇上能保证自己的臣民的生活水平就是他的成绩,特别是在封建王朝,很不容易。仁宗真的很高兴,假如再能有一个辉煌的战绩,那就足以让他当成那千古一帝了。
仁宗对陈元说道:“一家人在一起,就不用如此客气了,若不是你出力,大宋断然不会有今天的局面。世美你是打算先解决辽国的问题呢,还是先把东瀛和高丽的事情办好?”
打下高丽,为仁宗开疆拓土,是陈元当初的承诺,但是现在仁宗明显的倾向于先和辽国开打了。
陈元能理解仁宗的心情,好不容易逮住一个能欺负一下辽兴宗的机会,仁宗自然不愿意这么轻易的放过。若是辽国还处在内外交困之中,仁宗能等,但是现在辽国也开始改革了,他是真的害怕辽国在赶到自己的前头去。
辽兴宗的改革非常的有目的,他首先也是实行强军,他知道,对付宋朝,用军队来说话是最为合适的。虽然他们偷取武经总要的计划失败了,但是这两年的时间,辽国的军队大批量的装备了他们自己研究的新式的铠甲,据说就是为了对抗宋军那穿透力极强的连弩的。
还有辽兴宗弄的那些良田,基本上都在宋辽边境,显然是为了一旦发生战争,辽国能比较轻松的得到补给。辽国人也开始注意补给了,这和他们以往作战的风格完全不同,说明他们正视了现在大宋,已经做好了打一场长久的硬仗的准备。
仁宗看的很明白,所以他很着急。
陈元说道:“万岁,臣以为,现在还不是打辽国的时候。”
仁宗一声叹息:“朕怕是越过越难打了。”
陈元却是很有把握:“万岁放心,等我们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做完了,我有办法让辽国回到以前。”
仁宗转过头来,看看陈元的眼睛,陈元的眼神告诉他,这不是一句大话。仁宗却心下怀疑,挥退左右闲人之后,和陈元找了一座凉亭坐下:“世美,那耶律宗元看样子是不准备和辽兴宗对着干了,你还有什么好的办法么?”
陈元对他是没有丝毫的隐瞒:“万岁,耶律宗元不是不敢,臣心中断定,他们之间一定是达成了什么协议,辽国的太子到现在都没有确定,这显然是辽兴宗对耶律宗元做出的让步。”
仁宗点头,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陈元说道:“我猜了一下,能让他们双方都做出让步的,很可能就是辽国的改革。当初在辽国的时候,辽兴宗就像改革,耶律宗元也想,虽然因为那太子的位置两个人闹的很不愉快,但是如果辽兴宗推行改革的话,耶律宗元不会反对。不知道对不对,具体的我已经派人去调查了,只是还没有结果。”
这些情况仁宗都是知道的,可从来没有综合到一起想过,如今听到陈元这么一说,也是微微点头:“你有什么办法?”
陈元说道:“两年之内解决高丽和东瀛,然后马上让辽国的改革全部泡汤。”
仁宗听他说的还是如此肯定,脸上露出了笑容:“你打算这么做?”
陈元从怀里掏出一锭银子来:“万岁,就用它就可以了。”
接着把自己的计划详细的和仁宗说了一下,仁宗听后却是脸色变了:“这么做可以么?这要是收不住的话,咱们这些年可也算是白干了。”
陈元十分肯定的点头:“万岁放心,解决了高丽和东瀛,这事情我有十足的把握。”
仁宗最终点点头:“好,我给你两年的时间,希望你不要让我失望。”
陈元笑了一下,很是恭敬地反问了一句:“我几时让您失望过?”
陈元确实很有把握在两年之内把高丽和东瀛的事情办好,两个人刚刚说道这里,只听那宫人在前面通报:“万岁,夏相国和文彦博大人前来求见。”
仁宗站了起来:“走吧,想他们今天也是来拜年的,咱们一起去看看。”
陈元现在基本上很少和这些朝中的大臣直接接触,朝堂上有宋祁和夏随替他盯着,他放心的很。他自己不是当官的材料,但是夏随可以,等到明天王安石有了足够的资本进入朝堂,就更方便了。
好长时间没见到夏竦了,今天大家抵到面子上,若是不去的话显然有些失礼,当下和仁宗一起去见夏竦和文彦博。
夏竦见了陈元还算客气,陈元现在又不在朝堂,两个人没有什么利益上的冲突,所以也没有什么矛盾,夏竦不是老庞那种看着你觉得有些危险就动手的人。
文彦博这些年又升官了,已经和欧阳修一起,成为大宋第二梯队的主要力量,仁宗对他也很是信赖:“相国,文爱卿,来,过来坐下说话。”
“臣,谢万岁。”
两人谢了一声之后,走到仁宗前面几步站立,旁边的宫人马上搬来椅子。一看见朝中大臣来了,苏晓悠面带微笑给仁宗倒了一杯茶水,然后轻声说道:“万岁,臣妾先退去了。”
这也是仁宗和朝中的大臣们能很快接受这位新的贵妃娘娘的地方,她不会去听那些不该她听的东西。
夏竦和文彦博起来对苏晓悠还礼之后,苏晓悠低头走开,仁宗这才说道:“两位爱卿有什么事情么?”
夏竦看看文彦博,文彦博起身说话:“万岁,也没有什么大事,就是广州知州前日在京师的时候和臣说了一件事情,他觉得在广州的番邦商人越来越多,而且有很多人在我大宋定居,可是那些蛮夷不光语言不通,还不懂我们大宋的人情法典,闹出了不少事情来,他想成立专门的机构,来管理这些番人。”
仁宗听后觉得很有道理,点头:“嗯,他有折子没有?”
文彦博摇头:“还没有,他只是和臣说了一下,臣觉得这个想法很是必要,所以,特来向万岁禀报。”
仁宗手指椅子:“坐下说的,朕和世美刚才还说道那些蛮夷,这样吧,你让他上个折子,然后让大臣们商榷一下就是。”
文彦博应声:“是,微臣心中以为,当设立专门的居住地点,还要建立一所学校,让他们能学习我大宋的文化。”
说这两条的时候陈元还没有反应,因为这两条都是应该的,但是最后文彦博说的这句,着实让陈元大为吃惊。
“再专门订立一个法度,当番邦人触犯我大宋律法的时候,按照这个法度来量罪。”
陈元知道个法度绝对不是从严的,这也就是意味着这些番邦人可以在大宋老百姓的面前享受某些特权。
在宋朝的士大夫看来这很正常,是一个大国对番邦的气度,但是这在陈元看来就是一种变态。
大国可以有气度,仁宗可以赏赐给那些使者很多钱,这并不过分。你们这些士大夫也可以对那些人另眼相看,那是你们愿意。
但是不要让老百姓把他们当做洋大人来供着,因为这是你们用那个所谓专门订立的法度强迫老百姓接受的。
陈元的眼光看着文彦博,文彦博显得是那样的理所当然。
他并不知道,历史上文彦博提出这个法度是在神宗时期,这个法度一直延续到南宋,造成的后果就是,福州一地的宋人在自己的土地上被那些番人任意杀戮。
陈元没说什么。这是他现在的习惯,有什么要说的回头跟仁宗单独说,有什么要争吵的让夏随他们上朝来吵,他自己尽量不直接介入任何朝堂上的争斗。
仁宗点点头:“嗯,先上个本吧,写的详细一些。”
文彦博得到了仁宗的认可很是高兴,抱拳说道:“是,微臣遵旨。”
第559章
陈元从仁宗哪里出来之后,正准备再去拜见一下曹皇后,却看见苏晓悠的贴身侍女桃子正站在门外。
桃子远远的招手:“驸马爷,贵妃娘娘请你去一下。”
陈元一愣,不知道苏晓悠这个时候找他什么事情。自从庞贵妃的事情过后,他自己也从朝堂退了出来,和苏晓悠之间见面也就是礼貌性的打个招呼。
他们两个心里都明白,庞贵妃在临死前多次说是苏晓悠和陈元害她,他们若是走的太近,难免会招惹别人的目光,一旦事情走漏的风声,恐怕他们的下场比庞吉父女还要惨。
所以除了逢年过节陈元去拜望一下苏晓悠的父亲之外,基本没有什么联系,好像还不如其他人,两个人之间像是没有任何瓜葛一样。
这时候苏晓悠找自己干什么?陈元实在想不明白。
苏晓悠现在是贵妃,她在朝堂上想做什么事情已经有人帮她了。在夏竦提出为她父亲官复原职的时候苏晓悠虽然拒绝了,可是却授意苏岩上门拜望夏竦。
现在一般的小事情她不会找自己,莫不是她又有什么大计划了?陈元的心跳了一下,因为这个女人的位置已经很高了,如果她还有计划,那就是曹皇后。
曹皇后是长公主的母亲,是把赵懿一手养大的人,而且这个女人真的是对朝堂的事情很少插手,苏晓悠如果真的要搬掉她,那自己该怎么办?
陈元的眉头皱了一下,冲桃子抱拳:“请姑娘带路。”
桃子带着陈元来到苏晓悠的寝宫,陈元很规矩的抱拳:“参见贵妃娘娘。”
苏晓悠坐在那里没有起身,只是抬了一下手臂:“不用多礼了,桃子,你去外面候着吧。”
桃子应声出去,屋里面只剩下苏晓悠和陈元两个,苏晓悠的脸色忽然严峻了起来:“驸马爷,能不能再帮我一次,让我做皇后。”
陈元听的心里一震,这个女人果然是等不及了:“贵妃娘娘,微臣现在根本不上朝了,贵妃娘娘是不是太高估微臣了?”
苏晓悠一下站了起来,声音放的很低:“驸马爷,这里没有外人,我不想和你拐弯抹角。你是不上朝堂了,可是你什么时候下过朝堂?前一阵子夏竦说的过要帮我,我拒绝他了。原因很简单,有些事情,我们两个谁一起做更合适。”
陈元收起了那副恭敬,看着苏晓悠:“苏贵妃未免太急了吧?你进宫三年就做贵妃,还有什么不满意的么?”
苏晓悠点头:“是,我是该满足了。可是陈世美你知道么?我现在害怕,我真的很害怕,万一皇上碰到一个女子,比我年轻漂亮,那我怎么办?只要皇上一句话,我这个贵妃就做不成了!我必需做皇后,只有我做了皇后别人才不可能那么轻松的把我赶走。”
她的神色有些激动,陈元没有回答她,在后宫的斗争中就是如此,既然苏晓悠选择了这条路,她就必须去面对。
苏晓悠有些失态,过了好长之后自己端起茶水喝了一口,然后说道:“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我本来也想,等几年,我给皇上生个儿子,然后我不用去争,什么都是我的。前几天御医告诉我,我。”
她的语气有些哽咽,好半天才把后面的话说出来:“说我不能再生孩子了。”
陈元大惊,他现在能体会到苏晓悠的心情了,这个女子当初为了扳倒庞贵妃是那样义无反顾,可是当付出的代价远远超出她的预料的时候,苏晓悠心中肯定无法接受,却又不能不接受。
她一定害怕别的宫娥给皇上生下龙子,那样的话等仁宗归天了她苏晓悠什么都不是,新皇帝只会记住养母,生母,至于皇贵妃,一个名号而已。
苏晓悠不是那种甘愿被别人忽视的人,她的眼泪婆娑的下来:“只有在没人的时候我才敢哭出来,陈世美,我知道你有办法,我也知道你和曹皇后的关系,这样求你很让你为难,但是我一定要做皇后,就算你不帮我,我也会去做的。”
陈元长长出了一口气,这个女人很毒辣的,若是让她自己做,对曹皇后更是不利,当下点头:“好,贵妃娘娘请安心,这件事情交给我就是了。”
见到陈元答应,苏晓悠这才笑了出来:“你打算怎么做?”
陈元说道:“好在万岁没有儿子,他准备在诸王爷中间过继一个合适的人来给自己当儿子,我不能保证你做皇后,但是,你可以去做皇太后。”
苏晓悠明白过来了:“驸马爷是让我效仿华阳夫人?”
陈元笑了一下:“微臣愚见,请娘娘自己定夺。”
苏晓悠在屋子里面转了一圈,现在看来,这确实是最好的办法了。曹皇后的身份和地位都很高,如果自己强行想去撼动,也是非常困难,所以当夏竦当初露出那口风的时候她拒绝的非常干脆。
陈世美说的不失一个好办法,毕竟曹皇后比自己大了将近二十岁,自己有的是时间:“好,我想一下,不管我决定怎么做,都会派人去找你的。”
“微臣告退。”
大年初四,汴京还是这样热闹,按照宋朝这个时候的风俗,初三初四都是走亲戚的日子。以前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时候,一些亲戚能不走动的就不去走动了,因为那样自己要花去很多路费,也给亲戚带来麻烦。
但是这几年一般的人家手中都有了一些余钱,那些以往不曾走动的亲戚当去拜访一下才是。
汴京的各个酒楼和茶社顿时人满为患,一般的酒楼在早上就已经被别人定光了桌子。马畅给陈元统计出了一个数字,过年的这几天之内,他的作坊一共卖了七万坛重达五斤的酒。
盛涛也有自己的幸福,他在汴京的西郊租了一间铺面,两层木楼,一共六间房子。一楼打通做大厅,摆了十张桌子,二楼三间雅座,后面柴房改成伙房,雇了两个伙计,小饭馆就这样开张了。
他的饭馆旁边就是一间大酒店,盛涛曾经非常害怕自己的买卖受到影响,可是开业的这几天,他的生意却好的出奇,每天二楼都是早早的被人定出去了,大堂中间的桌子也几乎要上四五茬人,这情况让他的脸上挂满了笑容。
还没到正午吃饭的时候,大堂中间就上了很多客人,看上去有些拥挤,不过那些酒客也不在乎。
盛涛一条胳膊做事当真有些不便,上菜的速度慢了许多,这倒是让酒客们有些抱怨,有些口快的直接说道:“老板,你这一条膀子能忙的过来么?该请伙计了!”
盛涛赔笑:“客官包涵,这不是最近伙计难请么,我在门口打出牌子了,每月两贯半都没有人来,也着实没办法。”
有个酒客点头:“两贯半太少了,谁愿意来呀?我在货行做事的,天天扛麻袋,多了不敢说,随便扛着一个月最少也三四贯呀。”
另一个马上说道:“三四贯还多呀?我们隔壁的那个后生,以前看着弱不禁风的样子,我都不知道他长大了怎么过活,可是人家现在跑到广州的一个船厂,每月十几贯的俸禄,奶奶的,看的我眼红。”
“你眼红什么?前些天船厂不是还在招人么,去就是了,我就报名了,等过了年就去广州造船去,这一年百多贯,干上五年,回来我也能当个老板了。”
先前那人一声叹息:“没办法,不是家里那婆娘孩子都舍不得么?等孩子大些,我再去看看吧。”
盛涛的脚步始终停不下来,他感觉自己店里伙计真的少了,可是他又有些犹豫,因为请伙计是要付给工钱的,而自己饭馆的生意真的能一直这么好么?
他没有信心。这个时候有人说了一句:“掌柜的,我看你不如找个老板娘算了,白天照顾餐馆,晚上照顾你,还不用给工钱。”
这话说的一屋子人都笑了起来,盛涛一愣,觉得这倒是一个办法。
言占一下从门口蹿了进来,一巴掌拍在盛涛的肩膀上:“兄弟!”
盛涛看到以前的几个兄弟,当真是大喜:“几位哥哥来了?快请上面坐!”
董奎四下看看:“我们还说来给你捧场呢,看样子买卖不错啊?”
盛涛呵呵一笑:“那是自然,你们在楼上坐着,尝尝兄弟的手艺,等会我上去陪你们喝两杯。”
看着这帮兄弟的衣服,盛涛忽然有些伤感,董奎和言占,高迎喜,武鸣他们都穿着将军的军服,如果不是自己当初丢了一条胳膊,现在也该和他们一样了。
他那伤感的神情董奎明显看了出来,上前搂了他一下:“兄弟,别想那么多了,大伙都没忘了你,就是现在的部队重新组建了,也有许多兄弟还惦记着你呢,这一次是我们几个先来,以后大家都会来看你的。”
盛涛点点头,压住心头的悲伤:“楼上来吧,我给你们带路,你们今天来的巧,刚刚雅座里面走了一桌,不然还要让你们坐在大堂才是。”
言占看到旁边放着一份报纸,顺手拿了过来:“是不是新的?”
盛涛点头:“嗯,今天才买的,现在那些识字的人来吃饭的时候喜欢看这些,哥哥,你看的懂么?”
言占嘿嘿一笑:“看的懂的,这几年部队有规定,不识字的人不能做将军,刘平将军专门找来了那些识字的书生教过我们。”
他说的很是无意,却让盛涛的情绪更是伤感:“哎,要是我还能当兵,咱们兄弟还在一起,有空的时候我在军营烧饭给你们吃,那日子多好?”
说着他的眼眶就红了,董奎狠狠的踢了言占一脚:“你个破嘴。”
言占的嘴巴咧了一下,也没敢吭声。倒是盛涛最终用那一条胳膊擦去眼泪:“现在也不错,我准备讨房媳妇,和我一起把这饭馆做起来,再生个娃儿,知足了。你们最近在做什么?我听很多人说要和辽国打仗了,是不是真的?”
董奎摇头:“我们也不知道,不过最近部队训练的非常紧张,今天我们出来杨青只批了一个时辰,估摸着是有大仗要打了,看现在的形势,应该是和辽国吧?言占,报纸上有什么消息没有?”
言占粗略看了一下:“没有,还是上一期那几件事情,这后面倒是有东瀛人和高丽人打仗的事情。”
董奎有些失望:“那关咱们鸟事。”
不光是普通人不知道宋军的下一步要做什么,就连董奎这样的基层的将军,也对接下来的行动一无所知。在他们都认为最有可能的目标是辽国的时候,东瀛和高丽的战争已经进入了最关键的时段。
他们一直打了三年,这三年之间他们谁也赢不了谁,是因为有一双看不见的手在操纵着平衡,现在,该是倾斜的时候了。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