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5章 海上之城
作者:三戒大师|发布时间:2024-06-29 00:32:45|字数:10167
“你是说,他有可能……”沈默浑身毛骨悚然道:“图谋不轨?不可能吧,现在什么年代,还有藩王想造反?”其实他也有过造反篡位的设想,当然也不过是想想罢了,知道是没可能的。
“怎么不可能,不要忘了,阳明公的新建伯是怎么得来的。”林润冷笑道:“既然正德朝能出个宁王,本朝为什么不能出个伊王?”说着又给沈默一份文简道:“按规制,伊王府原额护卫旗军二千名,但据查实,最近已多至一万四千六百五十余名!仪卫司校尉原额六百名,今多至六千六百余名!原本两千六百人的武装,保卫王府权益,已经绰绰有余了,现在竟扩大到两万余人,难道伊王的钱没处花了吗?!”
林润的一番问,让沈默没法反驳,沉默一会儿,他轻声道:“参劾一个开国亲王,没有如山铁证,是不行的。”
“这正是我顾虑的。”林润道:“而且也不知道,皇上身边还有哪些人物,是跟伊王一伙儿的,所以我不能贸然禀报上去。”说到这,他面色一黯,低声道:“这些情报,是好几位仁人志士,用鲜血换来的,我不能辜负他们,一定要一击奏效!”
沈默理解的看着他,沉声道:“说吧,你想让我做什么?”
“帮我把这些情况呈报给皇上,请皇上早作提防,万万不能出意外啊,不然我大明可就出大乱子了!”林润深深一躬道:“拜托了!拙言兄!”
沈默赶紧将他扶住,沉声道:“若雨兄,你的苦心我明白!”
“这么说,你答应了?”林润欣喜道。
沈默微笑道:“你当满天下就你一个好人?”
“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林润呵呵笑道:“拙言兄是好人中的好人。”
与沈默商谈了一夜,第二天一早,林润便与沈默告辞,他要先行去河南,监视伊王的动向,沈默紧紧握着他的手道:“若雨兄,千万要注意安全啊,若是事不可为,千万不要强出头。别忘了,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林润郑重地点头道:“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牺牲自己的。”言外之意,到了万不得已的时候,我也不会爱惜自己。
“珍重!”沈默有些艰涩道。
“你也珍重。”林润洒然一笑,对阿碧道:“开船吧!”
阿碧那银铃般的声音,便再次响起道:“娘,开船了!”
竹篙撑起,船儿破水,离开了码头,向着北方越行越远,沈默一直挥手,目送着那小船,消失在茫茫大运河上,却仍然望着河面出神,陷入了沉思之中。
※※※
过了许久许久,沈默才回过神来,对身后静静伫立的三尺道:“走吧,咱们去苏州。”
三尺有些意外,小声问道:“大人,咱们不去追南巡队伍?”无独有偶,苏松的大户同样不愿意皇帝驾临,且他们的手法比扬州人要高明一些,过年后,接连报了几起倭寇死灰复燃,吓得袁炜就没敢将苏州规划进南巡路线中——船队直接从无锡入太湖,然后从湖州到杭州,远远躲开了苏松沿海一线。
“本官已经告假。”沈默淡淡看他一眼道:“就该有个放假的样子。”
三尺知道自己惹得大人不快了,赶紧闭上嘴。
毕竟是多年的老兄弟,沈默不能寒了他的心,轻声道:“江北的锦衣卫,已经不能用了。”
三尺闻言面色一阵感动,沉声道:“大人不用解释,是属下没分寸了。”
沈默宽容的笑笑道:“也不怨你,这几年在京里过得太安逸了,咱们得再把那根弦紧起来了。”
“是!”三尺高声答道。
沈默和他的护卫们,便与皇帝岔道而行,东去苏州。到达苏州时,正是黑夜,便在寒山寺外枫桥夜泊,是夜大雨如注,天黑如墨,沈默那艘客船上的灯,却一直点亮着。若谁的双眼能透过雨幕,必可看到他的窗前人影晃动,似乎有好几拨客人造访,这漫天的大雨,反倒成了客人们隐匿行踪的好助手了。
第二天,天放晴。阳光普照码头,但古枫桥边,已经找不见沈默那艘快船的影子,甚至很少有人知道,这位苏州今日之辉煌的缔造者,曾经悄悄地来过,又同样悄悄地离去。但那见过他的寥寥几人,却可以作证,他的心中无时无刻不牵挂着这里,他也始终在暗暗守护着这里的美好,因为这是苏州,一座水墨画般美好的城市,一个萌芽孕育的地方。
沈默站在船尾,远眺着远处朦胧的城市轮廓,目光中满是不舍,让三尺等人大为不解道:“大人,既然这么想念苏州,为什么不去看看呢?”
沈默手扶着阑干,轻声道:“我的一举一动,在那些大商大户眼中,都是别有深意的,又岂能随性而为?”说着目光望向东方道:“有时为了让某个地方,多获得些关注,我非得厚此薄彼不成。”
快船乘风而去,第二日便抵达了一座年轻的城市外,说这城市年轻,一点都不夸张,但看那城墙、门楼、箭垛、望楼,全都崭新崭新,丝毫没经过岁月的侵蚀,就像昨天才建成的一般,在城的正门上阴刻着两个厚实有力的大字,曰‘上海’!边上似乎还有一行小字,但距离太远,看不清楚。
在那通往城内的宽阔水道上,却有望不到头的货船在排队,船上的商客南腔北调,但绝少焦躁咒骂的,仿佛已经习以为常了。沈默的快船也跟着排了会儿队,便听临船的客商喊道:“喂,那客船上的公子,你们走错道了吧,这是走货的水道,西边那个才是走人的。”
沈默回头看看身后,已经等了十几艘船,不由苦笑道:“我现在还有的选择吗?”
那些客商被他的风趣逗乐了,都哈哈大笑起来。
※※※
笑声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横竖时间还早,在那些客商的招呼下,沈默踏着船板,到对方的船上和他们喝茶聊天道:“听口音,你们是徽州那边的吧?”
“公子爷好耳力。”客商们笑道:“我们正是徽州来的茶商。”还有个爱炫耀地补充道:“胡大帅的同乡哦。”
“呵呵,久仰久仰。”沈默笑道:“诸位来这上海城发什么财?”
“嗨,瞧您这公子说的。”那些人笑道:“咱们茶商不卖茶叶,还能改卖茶叶蛋吗?”便又是一阵哄堂大笑。
沈默也跟着笑,笑完了摇摇头道:“在下的意思是,听闻徽州的茶叶全国闻名,都是坐等各地客商去收的、也能卖上好价钱,怎么诸位舍近求远,亲自运着茶叶出来卖了?”
“哈,公子爷不是外行啊。”徽州茶商中的年轻人一个笑答道:“不错,我们的茶叶确实不愁卖,但人家从我们那收来,运到这里不过几百里,还全是水路,价钱就能贵上八九倍,我们这一偷懒,大头就让人家赚取了,还不如辛苦一点,自己赚大头呢。”有年长的徽商,可能是嫌年轻人说得太直白,便在边上补充道:“其实也不全是为了钱,主要是有人用劣质茶冒充咱们徽州的茶叶,砸了咱们的招牌,所咱们这正宗的得出场镇镇风气,好让那些西洋人,知道什么才是真正的毛尖!”他这话引来众同乡的一阵叫好,显然比那青年有水平多了。
沈默又问道:“你们觉着,在上海通埠方便,还是在苏州方便?”
“当然是上海方便了。”徽商们笑道:“虽然我们客商,要多走一段吴淞江,但这海上码头可比江上码头,吞吐能力强多了;若是在苏州,谈妥了生意,还可能要等个七八天,才能把货物装船运走,这边就厉害多了,最多两三天就能发货,而且这边规矩少,只要按规定完税,官府就大行方便……”
“哦,难道苏州官府还刁难客商不成?”沈默有些吃惊道。
“刁难倒谈不上。”徽商们摇头道:“但您知道,老衙门的规矩多,要打点的神仙也多,可不如这上海城,清清爽爽、利利索索,少操不少心。”
“上海不也有官府吗?”沈默不动声色地问道:“听说上海县令不是正途出身,那些狡猾的老吏都服他管吗?”
“服气,简直是服服帖帖哩。”一提到那上海县令,徽商们登时来了精神,道:“这位县老爷平时看着挺和气,甚至挺滑稽的,可发起狠来,那绝对是杀人不眨眼,人又精明的很,在他手下做事,哪个不战战兢兢,谁敢胡作非为?”
沈默饶有兴趣道:“真有这么厉害?”
“那当然,不信给你讲讲,当初他是怎么镇住那帮子黑心胥吏的。”就听他们讲道:“一开始上任时,那些胥吏觉着县令老爷年轻、又是监生出身,应该好欺负,便抱着一大摞杂七杂八的公事案卷呈上,悄悄试探他。”
“结果呢?”提到那上海县令,沈默的兴致也无比高涨,仿佛人家在说自家人似的,关切问道:“他处理的怎么样?”
“不怎么样。”客商们绘声绘色地讲述道:“县令老爷斜着眼,也不问是非曲直,统统点头道,‘可以、可以……’然后又会说:‘你们可不要欺瞒我,不然将来吃不了兜着走。’似乎对政事不太懂,又怕人家以为他不懂似的。”
“这下,那些为非作歹的胥吏们打心里藐视县令老爷:‘果然是草包一个,没一点本事!’于是愈发为非作歹起来,把个上海县闹得乌烟瘴气,也让商人们怨声载道,正常的贸易都大受影响。别人向县令老爷告状,他只是命人家写好状纸递上来,然后就没了下文,一副得过且过的昏官模样。”
“但谁都没想,一个月后的某一天,县令大人向所属官员宣布道:‘统统聚集县衙大堂,本官要宣读胡部堂的谕令!’”一个年轻的商人绘声绘色地讲述着,虽然同样的情节他已经讲了不下二十遍,但每次讲都觉着很爽:“不明所以的上海县官吏,便都来到大堂上,跪听东南总督的谕令。便听县令大人念道:‘今将上海县内所有官吏,尽付上海县令全权管理,所属官员如做不法之事,其有权自己直接捉拿审问,定案后报上即可!’”
“这谕旨一宣布,那些不法的官吏全惊呆了,他们想不到年轻的县令大人,竟能从胡大帅那里讨来这道授权,更没想到,这年轻人竟这么能忍,等他们现了原形才宣读这道谕令!”那青年眉飞色舞道:“宣罢谕令,沈县令马上升堂,众官吏全都提心吊胆、忐忑不安——县令大人却抖擞精神,再不是前些日子萎靡不振的样子,便听他一拍惊堂木,厉声道:‘六房书吏何在?’”
“在,小的在……”显然这一段也是其他人的最爱,马上有客商随上,假扮起受审的书吏来。
那青年学着县令老爷的声音道:“便见沈县令沉下脸道:‘一个月前,你们在县衙账目里作假,侵吞官银三千两!这一个月来,又利用手中的权力,敲诈勒索到了两千里,对吗?’然后又把每个人侵吞的金额说出来,惊得六个书吏面无人色,马上磕头如捣蒜,求饶不已……”
“这,这,您怎么这样了如指掌?”那假扮受审书吏的客商,一脸惊恐道:“大人饶命啊,我们下次不敢了。”
“‘早干什么去了?’只听沈县令长叹一声:‘本官丑话已经说在前头,不听是你们的事儿。我是个粗人,受不了太多烦琐的审判手续,但我能断定的是,就凭你们侵占勒索的金额,杀你们八遍都足够了!’”那青年学着沈县令的样子,一指一个假扮小吏的客商道:“你,先自己的衣服脱光。”
“脱光衣服干吗?”沈默轻声问道,要是让他惩罚这些小吏,最多就是把他们发送到徐海的船上,当一名光荣的远洋水手。
但那沈县令显然更狠更辣手,只听那青年道:“那个被手指点到的书吏,只好乖乖脱下衣服,然后被四个粗壮的衙役用水火棍这么一撑,就别住了四肢、凌空架起,高高地扔到空中,然后落到地上,如是几次,那书吏便七窍流血,摔死了。然后其余五个也全都一命呜呼,但沈县令还不罢休,又马上命令悬尸集市示众——让堂上的贪官污吏个个吓得浑身打颤,唯恐遭受同样的命运,全都夹起尾巴来做人,结果所有的恶习全部消失,上海县的面目焕然一新……”
※※※
客商们说的津津有味,沈默却大为惊异,因为这些人口中的那个上海县令,与他印象中的那个人,形象差距太大了!
客商们看到他沉默,以为是公子哥动了恻隐之心,觉着沈县令太冷血了,一个年纪大些的便正色道:“公子爷,您宅心仁厚,是大家户有修养的,可能觉着杀人是不对的。”顿一顿,问他道:“不知您听过一个说法没,叫车船店脚衙,无罪也该杀!说的就是从事这五个行当的人,都是些滚刀肉似的无赖渣滓,一个个心黑着呢,要不杀几个把他们镇住,永远别指望这些人能乖乖听话。”
沈默笑笑道:“我不是那么迂腐之人。”
“那就好,那就好。”客商们笑道:“其实沈县令人很随和,有时来码头上巡视,跟咱们老百姓都能聊到一块去,有时候还教咱们唱歌呢。”
“唱歌?”沈默好奇道:“唱什么歌?”
“叫,叫爱什么鸟。”客商们笑道。
“爱情鸟?”沈默福至心灵道。
“对对,就是那只鸟。”客商们点头道:“怪怪的,不过挺好听的,对了,您怎么知道是那只鸟的?”
‘废话!’沈默暗笑一声道:‘就是当年我教给他的。’
说话间,船捱着终于进了城,便见上海城内的码头上,千帆云集,遮天蔽日,商贾喧嚣,挥汗如雨,分明是一派商埠中心的景象。
沈默的心中更加热烈,一时却无暇顾及这些景象,他迫不及待地与那群善谈的徽商告别,让人问明了方向,便上岸向县衙去了,心中暗叫道:‘久别的兄弟,你还好吗?’
第六七零章 沈县令
上海县的马路,全都用青石铺就,但不是水乡普遍用的那种青石板,而是用三寸见方,一尺多长的石桩子,密密麻麻的楔在地上,组合成一条条平整的马路,可以想象其所耗工作量,该有多大。但整个上海城的主要路面,全都采取这种方式铺就。当初看过这种路面后,士绅们十分的不理解,他们认为这种方法费时费力不说,而且还不如青石板铺出来的路美观,真不知干嘛费这个劲。
但沈默力排众议,坚持用这种方法,铺就了上海城所有的主要路面,而且极其宽广,干道可以并行六辆马车、支路也可以四车并行,为此多花费了几十万两银子,直到今年,有些支路还没完工呢。非但如此,他还命令建造与街道、房址相配套的地下排水道,在上海城所有建筑出现之前。便已经建成了密密麻麻的排水管网,其花费又不知几凡。
但当新城启用后,大家立刻体会到了莫大的好处,首先是路面,原先的青石板路,很容易被过往的马车压得不平整,甚至把石板压断,结果坑坑洼洼,积水积土,结果晴天过车尘土飞扬,雨天过车泥浆四溅,甚至时常会因为马车陷进坑里,造成交通堵塞。但这上海城的路面,下雨不积水、晴天不积尘,过再重的马车也安然无恙,用了几年还完好如初,令人大为惊奇。
更让人感到舒适的,是城内的地下排水系统,江南多雨,内涝稀松平常,时常就水淹七军,让人出不得门,但这上海城就神了,甭管雨多大、下多长时间,地面上都不积水,雨一停路就干,一点都不耽误事儿,让人的心情也特别舒畅。
许多富户在城中购置产业,甚至举家都搬到上海居住。恐怕或多或少与此有关。
沈默坐在马车上、掀开车帘,望着车水马龙的街道、熙熙攘攘的人群,心情十分的舒畅,那种成就感和自豪感,是他在京城数年的时光里,所未曾感受过的。
一路走一路看,马车不知不觉停下来,上海县衙到了,与处处不计成本、精心打造的城市、街道相比,这座青灰色的县衙却显得很不气派,甚至有些寒碜,若不是那醒目的‘县衙’牌匾提醒,怕很多人会走过路过、直接错过……
此时衙门前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大伙踮着脚往里张望,似乎里面有什么热闹可看。
沈默跳下马车,让三尺去打听打听,不一会儿,回来禀报说,今儿是县老爷断案的日子,大家一早都凑来看热闹。
沈默奇怪道:“县太爷断案?在衙门口就能看到?”天下所有的衙门,都是在二堂问案。从大门进去,还有两道门呢,在门口能看到什么。
“是啊,我也觉着奇怪。”三尺道:“结果人家说,他们县太爷的风格,就是这么……拉风。”说着嘿嘿笑道:“这不是您常用的词儿吗?”
“还拉面呢。”沈默看他一眼道:“走,咱们也去看看。”
※※※
在三尺和另一个强壮护卫的帮助下,沈默还是费了好大劲儿,才挤到了最前排。整整被挤乱的衣襟,无视旁人的白眼,便往县衙院里看去。
只见两排抱着水火棍的衙役,列班站在院子里,还有两个衙役,合力打着个硕大的罗伞,为伞下的一个身穿七品官服的年轻人遮着阴凉。那年轻人相貌极有特点,脑袋小小的,戴着官帽像头上扣着个铁锅一样;眼睛小小的,下巴尖尖的,偏又留着两撇小胡子,像极了十二生肖之首,看那相貌就滑稽好笑……这要是去吏部大挑,一辈子都别想出头。
偏生他还没个坐相,一边跷着二郎腿,一边摇头晃脑,那官帽的纱翅便跟着颤巍巍,明明是坐在椅子上,却好像在坐轿一样。他手里还端着个紫砂壶,不时抿一口,显得极为惬意。
看到他这副模样,沈默便忍不住想笑,又恐惊动了他,看不成好戏,赶忙憋住笑,把目光移向立在他面前的一排人身上,只见那些人有年长的、有年轻的,有商人打扮的、有穿短衫的力气人,甚至还有穿长袍的外国人。
“这都是来打官司的?”沈默问边上人道。
“是的。”边上人答道:“县尊大人五天接一次案子,一般都是当场断案,除非不服的,否则很少有过夜。”
沈默数了数,将近二十个人,问道:“这得八九个案子吧。”
“八个。”边上人答道:“已经断了这多么了,再把这八个断完,县尊大人又可以歇上三四天了。”
“呵呵,这县令当得清闲。”沈默不由笑道。
“那是这庙小,容不下沈大人这尊大菩萨。”另一边的看客忍不住为县令辩解道:“区区一个上海县,沈大人用两分力就能管好,干嘛还要用那八分?”
这人说话声有点大,影响了边上看客的,立刻引来不满的呵斥道:“嚷嚷什么,打扰我们看戏。”
沈默这个汗啊,心说,原来把这当成戏楼子了。便不再说话,专心看沈县令审案子。
但过不一会儿,他又得开口问了,没办法,谁让他是半道插号,没赶上上半场呢?只好小声问边上人道:“现在审的是什么案子?”
边上那位也是个好说话的,不顾其他人吃人的眼光,为沈默解说道:“现在审的是一起失窃案,那瘦高个便是失主。自称是作蜜饯生意的,在上海辛辛苦苦挣了五十两银子,正准备带回家娶媳妇呢,却不想遗落在渡船上,赶紧回去找艄公却被矢口否认,请大老爷帮忙找回。”
“那县老爷怎么办的?”沈默笑问道。
“县老爷便派人跟他去传那艄公。”那人道:“这会儿刚回来。”沈默这下便接上了。
※※※
这时,便见那去拘人的衙役,提着个布包袱,指着个鼻青脸肿、船夫打扮的男子,禀报道:“太爷,这就是那船夫,小的们去拘他时,就见他匆忙忙的想要把这个包袱藏起来。弟兄们有太爷的英明领导,一个个神目如电、动若脱兔,哪能让他得逞,一下就把他扑倒在地,人赃并获了!”
“哦?”沈县令命差役将包袱拿到面前,默默端详片刻,然后伸手挠挠后背,惫懒地问那失主道:“这是你的包袱?”
“是的是的,正是小人的包袱。”那失主激动道:“多谢大老爷相助!”
“这真的是你的包袱?”沈县令却好似不太相信一般,斜睥着他问道:“那里面都有什么?”
“里面有五两银锭八个,是小人先前换好的,其余的是些散碎银子,还未来得及换。”
沈县令便打开包袱,只见里面果然是八个银锭,一些碎银,与那人说的丝毫不差,围观众人都道:“看来确实是他的银子。”
听了众人的议论,那船夫却着急得大叫起来道:“大人,冤枉啊,这是小人辛辛苦苦卖鱼摆渡攒下的钱,因为每天晚上数一遍才能睡着,小人又有自言自语的毛病,定是让他偷听去了!”
沈县令闻言神色一动,对那船夫道:“你先别说话……”又望向那原告道:“你再看看这包袱,确实是你的吗?”说着面色一肃道:“在本官这里,诬告他人、谋取财物,可是要受双倍的惩罚!”
那人被他一吓唬,忍不住打了个寒噤,却还是坚持那是自己的。
“你再看看。”沈县令挠挠腮帮子,道:“这包袱真是你的?再没有反悔的机会了。”
“真是我的……”那人的声音越来越小,但这时,那头脑简单的船夫,却被他激怒了,指着他大声道:“你骗人,这包袱皮是一块船帆布的下脚料,没裁也没剪,还可以跟我的船帆对起来呢!”
此言一出,那原告立刻明白县老爷为什么老问那包袱是不是他的,赶忙改口道:“我说的是包袱里的东西是我的,这包袱皮不是。”
沈县令无奈地看那船夫一眼,道:“我说老兄,你跟他是一伙的?”这话引来围观者的一片哄笑声,那船夫却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只是断然否认道:“小人都不知道他叫什么,怎么跟他是一伙哩?”
“不是一伙啊?”沈县令吸一口茶,咂咂嘴道:“那就给我闭嘴,大老爷我不问,你一句话也不许说。多说一句,这个案子我不查了,直接把银子判给原告。”
“别别……”船夫慌张道,说了两个字,又赶紧捂上嘴,唯恐大老爷就此结案,又引来一阵笑声。
看了这人表现,沈县令心中有了数,但必须找出让人信服的证据来,证实自己的猜测,便拿着那包袱仔细端详起来,众人都屏下呼吸,唯恐打扰县太爷找灵感。一时间,院子里安静极了,只有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和……‘喵喵’的猫叫声。
※※※
沈县令正端详着那包袱出神,却听到有猫叫,低头一看,原来是自己老婆养的大黄猫,正谄媚的绕着自己的转圈圈,两眼直勾勾地盯着那包银子,似乎十分渴望。沈县令不由暗笑道:‘妈的,这世道果然是变了,不止人爱财,就连猫也喜欢银子了。’转念一想,不对呀,猫要银子有个毛用?难道它能叼着两钱银子到鱼店,对小儿说:‘给爷来条大的?’显然是不可能的……
沈县令看看那遇到喜欢吃的东西,才会如此谄媚的猫,再看看手中的一包银子,突然有些明白了……背过身去,把那包银子凑近鼻端,挨个嗅了一遍,嗅完了便明白了。刚想说话,却忍不住打个喷嚏,擦擦鼻子,问那原告道:“你说这银子是你的,但包袱不是,那原先装在什么地方?”
原告不假思索道:“回老爷,装在我随身携带的箱子里。”说着一指身边一个有许多抽屉的大木箱,道:“小人还进了批货,准备回家去送人,跟银子装在一起,定是昨天好心拿蜜饯给这船夫吃,让他给看见了,这才见财起意的……”
“你身上还有银子吗?”沈县令的好脾气到此为止,打断他道。
“有……”那人道。
“拿来给本官看看。”沈县令伸手道。
那人便从怀里摸出个精致的小钱袋,一边递给衙役,一边道:“这是八两四钱银子,因为装在身上,所以没被他偷去。”
沈县令不置可否的哼一声,示意衙役将那些银子也捧到面前,端详片刻便起身背着手、低着头,在院子里踱步,仿佛在思考什么似的。
于是院子里又陷入了安静,大家都盯着转圈圈的县太爷,不一忽儿,便见他站住了,用脚尖点点地面道:“把两包银子都放这儿……”
“太爷,放到地上吗?”衙役小声问道。
“废话,我脚尖上放得开吗?”沈老爷翻翻白眼道。
那衙役缩缩脖子,赶紧将两包银子搁在县太爷指定地点,然后便陪着太爷瞪大眼睛在那看,过一会儿,大黄猫也跟过来,执着的在那一大堆银子上嗅啊嗅。
看了一会儿,县太爷点头道:“真相大白了。”说着问边上的差役道:“你看出来了吗?”那差役揉着酸麻的脖子,不明所以道:“太爷,没看出什么呀。”
“所以我是长官,你是小兵。”县太爷得意地笑笑,目光扫过那二人,最后落在原告脸上,两眼一瞪、厉声道:“大胆刁民,还敢编造谎言欺骗本官、诬陷好人,快快从实招来!”
那原告的脸色脸色骤变,声音发颤大喊冤枉。
沈县令冷冷一笑:“不服气,就过来看看。”
原告踉跄着上前,死死盯着那一大一小两堆银子,便听沈县令问道:“都看到什么了?”
原告支支吾吾道:“两堆银子……猫,还有蚂蚁。”
“为什么会有猫和蚂蚁呢?谁都知道,猫喜欢腥味,蚂蚁喜欢甜食!”沈县令冷笑道:“你看这银子在地上这么一放,我的猫就赖在这一大堆上嗅来嗅去,这说明银子上有很重的鱼腥味,而从你身上拿出来的这一小堆,却爬满了蚂蚁,仔细看看,蚂蚁在干什么。”
那原告腿软,反应也慢,倒是那衙役动作快,趴在地上瞪大眼睛看了一会儿,兴奋道:“原来这些蚂蚁在搬一些糖末……”
“对!”沈县令沉声对那原告道:“你是卖甜食的,手上难免粘上糖,然后粘在银子上,所以你的这堆银子上,才会爬满蚂蚁,而另一堆上,一点糖都没有,也就不会招蚂蚁,却招来了猫,难道这五十两的主人还不清楚吗?”
说着面色一沉,喝道:“来呀,把他拿下,大刑伺候!”
那原告吓得一下瘫软在地,终于承认是自己在乘船时,听见艄公数钱,便见财起意,但看那艄公身强力壮,不敢强夺,便自作聪明的想出这么个法子,谁知被县太爷当场拆穿了。
沈县令命将其收押,又命人将五十两银子,还有那原告的八两都包起来,给那艄公道:“不好意思把你弄伤了,多出来的钱,就算是汤药费吧。”艄公洗清不白之冤,又得了一笔意外之财,激动的连连磕头,多谢青天大老爷。
沈县令的正经劲儿一下子过去,对那艄公笑眯眯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以后可不要轻易露富了。”在旁观众人的喝彩声中,那艄公千恩万谢的下去了,沈县令似乎很享受这种欢呼,竟然还朝人群挥手致意——谁知一眼就看到了一个好久不见的身影,正在一脸微笑地望着自己。
一看到那个人,他先是一喜,然后一缩脖子,吐吐舌头,想要驱散告状的人,却见那人微微摇头,他便乖乖止住,正襟危坐回去,一本正经的断起案来,其实以他的聪明劲儿,处理这些简单的案子,根本用不了那么多时间,只不过他就喜欢这个调调,所以才故意搞得那么复杂。
现在一加快速度,三下五除二便将剩下的案子断完了,原告被告没有异议,却让观众们十分失望,因为没看到什么精彩的段子,回去怎么吹牛。
衙役们也十分诧异,小声问道:“太爷,您是不是尿急?”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