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章 八面出击!
作者:草上匪|发布时间:2024-06-29 00:23:02|字数:8497
《华日条约》,后世也被称为《江户条约》,在圣道九年七月十三日签署。从条约本身来看,这是一个堪称典范的两国友好条约,也是近代日本签署的第一个国家条约,而非以双方统治者的身份相互约定的古代和约。
除开两国友善的诸多官面词汇,条约核心有三点,一是中日平等相处,不是上国和下邦的关系。二是双方指定贸易通商地,保持有政府监管的商贸往来。三是确认双方侨民管理的原则,将在华日人和在日华人区分出来。
基于这三点核心,幕府尽管被英华打得两脸肿胀,满头是包,也理直气壮地向国中宣布自己的胜利。能在中华上国面前争到平等地位,能在大军威逼下争到日本完整,这怎么都是丰功伟绩。
就一般日本人而言,这也是一场胜利,日本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对日本各派知识分子而言,这也是日本的胜利,因为日本国门就此开了,日本也终于踏出了自己的天下,跟随中国,一起放眼看世界。
至于这核心之下的诸多细目,一般人注意不到,知识分子注意到了,也因为自己的屁股已坐稳一方,而故意忽略。
幕府在条约里确认琉球本为中国藩属,中国如何处置,日本毫无发言权。
幕府开列的通商口岸,除了长崎和界,还有种子岛,这事有些稀奇。种子岛根本不适合当商贸口岸,可种子岛是萨摩藩领地,幕府的税官只要在种子岛登记来往商船,人家实际在哪里下货交易,幕府根本管不到,这其实是默许萨摩藩自主跟中国通商。
幕府承认英华为中国正朔,不承认满清政权,与满清断绝所有来往。这一条本就合乎日本人心理,他们也不把满清当作中国,此时只把满清当作“元寇”,暗中敌视。而当英华崛起,占了南方几处贸易口岸后,日本对满清更是没了什么往来。
这些细目,尤其是萨摩藩这一项,被条约冲满满涨涨的“亲善”气息掩住,一般人是看不透的。因此当日本人高呼自己的胜利时,英华这一边,不满的情绪正在扩散。
“幕府必须得保住,幕府没有握住大义,可以利用。《江户条约》不过是个入口,我们通过萨摩藩这道后门,从容布局,即便日后日本大变,也能确保我们在日本能谋得大利。”
“我们在日本有什么大利?就眼前来说,日本有硫磺,有铜,白银虽然少了,黄金却还多。既是我们英华现在匮乏的军国之物,也是我们英华奠定新钱制的钱本之物。”
“看得长远一些,日本有人,日本现在就有近三千万人口,我们工商织造的货物,现在是在江南和南洋、西洋倾泻,未来呢?”
“从琉球就能看出,海外之地,人心与我华夏并非一体。地确实是利,但不看人心,就看地,那可就难以得利。交趾最近的变乱,不就很明显?只要经营得当,人心在我,以利下手,地终究是我们的。甚至到了那时,咱们还看不上那地那人,因为要失了原本的利。”
冯静尧对前来求助的白延鼎这么说着,白延鼎的压力很大,以罗五桂为首的舰队官兵对《江户条约》格外愤怒。尽管这一战谈不上什么流血牺牲,可终究流了汗,结果换来的是这么一份条约。官兵们都认为,即使不分割日本,也该仿效交趾例,全面把控商权,就是要看到日本人谦卑恭顺地跪伏在自己脚下!
陈兴华道:“我们也知日本是真小人,但冯塞防也说得对,如果我英华自成泱泱气象,又何惧宵小作乱?因此我们对日之策,是稳幕府,握萨摩,稳中应变,利化人心。”
“可必要的警惕绝不可少,枢密院最近要将海防司塞防司合并,然后对应四洋舰队,划分出四洋司,监管海疆事务变动。枢密院将设立一位从知事,分管四司,这是在下的新职。在这四司里,北洋司的工作就是紧盯日本动向。跟南洋司紧盯暹罗一样,换句话说,陛下是将日本视为潜在之敌和变乱之地。”
“咱们在条约里留下了暗门,同时还握住了萨摩藩,而陛下之所以决心吞下琉球,也是趁此机会,占住制控日本的前哨之地。在确信日本纳入我华夏体系之前,北洋舰队更以日本为主战目标。”
“可这番谋算,怎么能跟一般官兵和国中民人说呢?所以,我们只能说,中日亲善,只能说,日本人是好人,会乖乖听话。官兵和民人再不满,我们也只有受着,只能当好他们嘴里满腔仁义道德,不懂实务,误国卖国的官僚……”
陈兴华对范四海道:“老范,你也是要入朝的人了,去警告一下你那兄弟,他是武人,武人不得干政,这是陛下立国的铁律。这一国是武人推着陛下建起的,难道还想着去使唤陛下,该如何治国吗?”
陈兴华说得有点重,已确定要入枢密院南洋司,替代陈兴华的范四海赶紧点头。
白延鼎此时也清楚了《江户条约》的本质,但他不可能这么直白地泄露给部下,部下的情绪就这么强压下去,着实有些犯难。
“当然,官兵的心气还是得护住的,就跟他们这么说,至少咱们这一战,是把琉球拿稳了。”
冯静尧这么说着,白延鼎还有些不解,拿稳了?尚敬王的三儿子和一些琉球重臣还在萨摩藩呢,怎么就……哦,对了,萨摩藩已经不是之前那个萨摩藩了。
鹿儿岛城,尚穆和三司官土利和义见到了岛津继丰,不迭地问:“中国贼子被大殿打败了吗?我们是不是可以回琉球复国了?”
岛津继丰点了点头,一群武士就冲了上来,当武士刀的寒气渗透脖颈时,他终于带着一丝怜悯地开口道:“不管是小国,还是小藩,光是生存都很难啊,一旦站错了位置,就再没什么可追回的了。”
噗哧噗哧一阵钝响,尚穆等人的脑袋滚落在地,岛津继丰再道:“赶紧封好,急送给高桥,让他跟冯知事和陈上使尽快敲定好种子岛的租金!”
尽管被英华坑了一把,拖上了暗中对抗幕府的道路,可英华终究没逼迫幕府签订什么屈辱和约,萨摩藩不必背上卖国的罪责。而借《江户条约》,萨摩藩能跟英华名正言顺通商,为此租出种子岛为名义上的幕府和英华交易地,每年坐收租金,这就能极大地缓解藩中财政。
以后跟英华来往还将更为频繁,合作更为密切,这样的利益,比在幕府压迫下占琉球的利益可大得多了,现在岛津继丰已经将这一番遭遇当作萨摩藩的转机。
正如高桥义廉所说的那样,跟魔龙紧密相处,异日日本变乱,要收拾天下,还得靠萨摩藩!
不管是幕府还是萨摩藩,或者是冯静尧和陈兴华,都觉目的达到,各方心满意足,唯一不爽的就只有北洋舰队的官兵,但见到萨摩藩的人毕恭毕敬,自居下臣的态度,大家的心气也有稍稍舒缓,如高层所说,这一战终究是彻底解决了琉球问题,粘了一国好几年的琉球,终于不再是麻烦。
陈兴华带着一些人留在江户,继续确定《江户条约》细节,冯静尧和白延鼎带着舰队主力返回琉球。七月二十日这一天,德川吉宗亲自出面,江户空城,数十万人挤在码头和海岸边,热烈欢送北洋舰队,场面极为壮观。
“日本人真能礼敬华夏,奉我们为盟主,世代毕恭毕敬?”
“谁知道?但毕竟这是个好的开始。”
海河号上,罗五桂多少也明白了一些,但心中还有担忧,而范四海对前景也不是完全确定。
是啊,未来谁知道呢?路都是一步步走出来的。
回到琉球时,大家也发现,琉球也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陛下决心一下,日本那边的联系也斩断了,琉球人都绝望了。之前的琉球三司官蔡温该是明白大势不可逆,也改了态度,积极配合。”
临时代管琉球事务的郑永向冯静尧和陈兴华汇报工作,他一脸轻松,显然是为这个泥潭终于平定而高兴。
可从之前的傀儡管治,到吞并为英华领土,由北洋公司托管,这番变化很损人心,并不是水到渠成。幸亏有之前的经验教训,皇帝和枢密院等方面协力而上,总算没有大的动荡。
首先是政治层面,将之前很有名望的蔡温和一帮华人士族拖出来,让他们认清形势,积极配合。
其次是经济层面,北洋公司吸纳琉球的富豪海商,让他们能分享琉球航路的利益,而不是将他们丢到利益圈之外。以公司层面出手,这一招影响最大,原本最有力量鼓动反乱的一些势力全都服软了。
再次是人心层面,这也跟政治层面结合。天主教在琉球建起了天庙,以华夏血脉为根基,确定华人在琉球的特权。原本华人在琉球的政治和经济地位就很高,现在是作了制度确认。而对土人来说,只要跟华人有血缘往来,就能跟琉球土人脱离关系,享到好处。
再跟设立蒙学、小学,所有官员都用华人等措施配合,琉球的人心渐渐被收住。这等于是以华人为脉络,将琉球社会重新梳理了一遍。
原本对英华进琉球有些抗拒的华人,因为政治上获得了特权,人心上由天庙获得了关联,经济上也由北洋公司加以照顾,跻身既得利益阶层,再没什么闹腾,成了英华稳定琉球的中坚。
而在琉球土著一面,虽然有很大一部分人因为跟华人有血缘关系,或者受过华文教育,也能攀附着进入新的利益格局,可终究还是有众多土著成了被压迫者。
伏波军和陆军动员师要对付的就是这些人,而伏波军还不怎么动手,真正下狠手的是这支在枢密院军籍编号为“陆军新编第六师”,大家都习惯地称呼为“琼州师”的部队,这支部队在私底下,还被外人称呼为“旗人师”,师统制是桂真。
不到两个月里,琼州师杀了上万琉球土人,也是稳定琉球局势的功臣。琼州师的所有士兵,大部分军官,都来自旗人俘虏。他们被俘虏的时候,还多是家中“补丁”,十二年前那些广州旗营的官兵,一部分已经退役,一部分晋升为军官。
尽管他们都有了英华国民的身份,但曾为满清汉军旗人的耻辱,仍入巨大的包袱,死死压在他们背上。为此这支部队打仗格外凶悍,之前攻交趾时,频频杀俘的就是这支部队的前身,如今到了琉球,放开手脚,更是肆无忌惮。
八月,一支奇奇怪怪的军队从北方船运到了琉球,头盔和甲胄鲜亮,不少人还背着靠旗,竟是日本军队。再看旗上的图案,太极图外加四射的红条纹,既不是幕府军,也不是其他任何一藩的家纹。
“萨摩藩的军队,但因为是私下派的,所以既不能打幕府的家纹,也不能打萨摩藩的家纹,所以就给他们安上了这么一面旗帜,算是……日本国旗吧。”
郑永对桂真这么说着,郑永和白正理不仅要带伏波军走,也要带这支日本军队走,琉球还组建了一支小部队,也要跟着走,目标是马六甲。
桂真不忿地道:“连日本人和琉球人都用,我们可是正规军,让我们一师都蹲在琉球,真是太浪费了!”
郑永耸肩,“你们是陆军,我们是海军……”
望着战舰远去的帆影,桂真不甘到了极点,“四面八方都在打仗,我们却在琉球抓小偷强盗!真是太不公平了!难道官家和朝廷还在忌惮我们的身份,怀疑我们的忠诚!?”
部下们也都涌到桂真这里叫嚣,让桂真向国中请愿,他们在琉球是杀了不少人,可杀这些土著算什么功绩?当年扶南军杀了十多万高棉人,也只是扶南给赏,朝廷可不认战功的。
桂真的血书递进黄埔无涯宫,落到李肆书案上时,李肆拍拍自己的脑袋:“怎么把这么一个师忘了?”
接着他大怒:“枢密院是干什么吃的!?一边叫着兵力不足,一边又将一个整师丢在琉球那种地方!?”
主理枢密院事务的苏文采匆匆而来,一头是汗地道:“陛下……八面进军,事情太乱,是臣督导无方……”
李肆此时也消了气,摇手道:“古往今来,也确实没有这番动兵之势,你们枢密院确实太忙了。但忙也要忙个条理,你好好整顿一下枢密院,别继续这样像没头苍蝇似的,分清楚主次!发下的战事大略,就已经定好了主次!”
苏文采舒了一口气,心说也好,咱就赌了这条命,押着枢密院,把这场八面出击的大战好好维持下去。
圣道九年八月,跟日本签订《江户条约》的事传入国中,却没激起一点波澜,因为这一国已经沸腾了。
皇帝陛下发布动员令,八面出击!打仗!打前所未有的大仗!
西北,打四川,目标是打到兰州。
北面,打荆州和南昌,实质是策应四川路线,牵制满清兵力。
东面已经打过了,琉球和日本。
主战场在西南和南面,南面是携手北大年的华人,要将荷兰人从马六甲彻底赶出去。为此不仅有陆战,海战更是关键。
西南则是缅甸,缅甸已跟不列颠人联手,之前通过暹罗和兰那打代理战争的力度已经不够,英华要卷袖子亲自上阵。这一面也是陆海并行,西洋舰队的设立正基于这项背景。
动静太大,战线太长,一国人心都安顿不住。
第六百四十八章
八月盛夏,日当正午,但凡树荫丛丛之处,都是鼎沸人声,吃饭的,喝茶的,闲磕牙的,歇脚的,都在树荫下纳凉。
广州县西关天庙本是一座土丘,自天庙重建后,买下了一直到江边的土地,广种高冠大木,多年下来,竟成闹市里的一处幽静之地。此时林中摆开一圈桌椅,正是天庙开的茶馆。
一桌半个时辰十文,茶水另计,便利的正是寻常人。靠着珠江一侧的布设则上了档次,竹林环绕,亭台临江,半个时辰一两银子,自然是富贵人专享。
不管是寻常人还是富贵人,绕着天庙洒开,各纳各的凉,各吃各的饭,而喧嚣声则混杂在一起,分不出良庶贵贱。
“西北有羊有马!南洲知道吧!?官面叫大洋州,番禹鸟兽园的袋兽和树熊就是探险公司从那里抓回来的!据说那里草木繁茂,一望无垠,还没什么狮虎狼狐,最适合放牧。咱们国中缺马缺羊,皮货的价也一年比一年贵,那个什么大洋州联合公司憋足了劲地从北面贩运马种羊种,想到南州牧养,却总是不得力。为啥?鞑子拦着呗!官家说了,鞑子不落教,打!咱们打四川,就是这么来的。”
“打通了西北好啊,可以跟西北直接通商了,如果在南洲也养出羊马,这畜生的生意可就要兴隆起来了。看来咱们得多看看这方面的行当,对对,皮货!”
临江一间亭子里,一群穿着绚丽细绸,戴着员外巾子的人正侃得唾沫横飞,亭中石台上还丢着《工商快报》、《金鱼报》等读物,身后站了一圈肤色黝黑的少年男女,忙着给这些老爷们打扇沏茶。
“缅甸人杀了大明的永历帝,官家要替大明报仇。之前还是好言相劝,让他们纳贡称臣,认罪服法。可缅甸人一点也不领情,还把代咱们传话的暹罗使节杀了。官家不想让咱们老百姓平白流血,只是招呼暹罗和交趾人上去打。打了好几年,占了缅甸人老大一片地,那缅甸人就是个无赖泼皮,还是不认输。居然勾结西洋人,把暹罗和交趾人打得大败,这下终于惹恼了官家,发大军征剿,缅甸人……没救了!”
“区区缅甸,就敢跟咱们叫板,也不掂量掂量份量,西洋人里最强的西班牙人都夹着尾巴从吕宋滚蛋了……”
“嘿!说到当年打吕宋,我们总司就是从那时候发起来的,咬牙买了条破船,精心修好了,给大军运送补给,现在已经有了十多条大船!眼下南洋不止是打缅甸,还要打马六甲,好机会啊,咱们哥几个是不是也凑个份子,自己来干?”
林子里,也有穿着布衣的朴素汉子聊得起劲,话语里既有豪情,也有憧憬。
林子深处,一帮羽扇纶巾的书生却在相互争执,嗓门扯得比外头的喧嚣还高。
“琉球和日本的首尾都还没有料理干净,一国就八面出击,亘古未有!忘战必危,好战必亡,眼下这番动静,已经不是好战,而是癫狂了!”
“怕是武人裹挟吧,咱们这一国,最早就是武人推着官家立起的,之前十来年都安安生生,现在会不会有了以武御国的想法?枢密院不入朝堂,终究是祸患啊。”
“不止是武人!西院的老爷们都是想着打仗的,靠着打仗,他们能供军械给养,靠着打仗,他们能买俘卖奴!靠着打仗,他们能夺矿产田地!东院那帮王八蛋怕是被他们收买了,竟然一声不吭,甚至同流合污!跟西院一起麻利地批了军债增股的法令,咱们得把东院都换下来!”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一帮麻衣士子情绪最为激愤,看他们的装束,该是国中墨党。
“武人什么时候能定国策了?你们墨党不要老搞树敌同攻,挟民意自重这一套!这一套就是法术,当心惹了众怒!”
“不在其职,不谋其言!你们别老是以百姓自居,去街上问问百姓,有多少反对打仗的?肯定有,一百个里有三十个就不错了。西关这里,估计你还找不到十个,为啥?打服了缅甸,打通了西北,西关这里的织造坊生意就更好了!”
“我倒是不反对打,可八面出击,头尾难顾,总要出点岔子,官家也不知是怎么想的……”
另一群士子气质沉稳些,但思路却没凑在一起。
争吵声传入林中另一桌子,这桌人都是一脸疲惫,眼圈发黑,听到这些话,相视一笑,笑意里既有鄙夷也有无奈。见他们服色虽朴素,面料却很考究,就忙着大吃大嚼,没有杂声,座次还排得很规整,以一个二十五六的年轻人为首。眼尖的人就能看出,这是一帮官爷。
“有些仗是压了很久,到现在不得不打,有些仗是提前打了,凑在一起,八面生风,也难怪国中不解。”
那年轻人吞下一只烧鸡,才像是活了过来,喝了口茶,悠悠说道。
“郎中说得是,寻常人更怕八面为战,总有胜败,却不知本国军事的底细。咱们兵备司现在头疼的已不是兵员不足,而是太多,战后该怎么疏遣安置的问题。”
“是啊,官家洞烛先机,立国时就建了兵部、枢密院和总帅部三级兵制,分别主持训练营、警军、卫军、镖局和殖民地之军。只是将这些兵员汇聚起来,一国就有二十万能战之军,年前又订立《兵备法》,把训练营散为古时的征发之制,不计财税供养,要照着咱们兵备司这般动员下去,到年底能汇出百万大军!”
“问题就在这财税供养了,幸亏官家早有所备,留下了两千万预算额和五百万实银,不然咱们还没办法动得这么利索。前日东西两院批了军债转股,官家的预算才有了实银托底,否则这一仗还不知怎么打下去。”
“银子足了,才会八面出击嘛,如果东西两院扯皮,这银子没着落,八面出击恐怕就只有两面出击了。”
“光银子也不够啊,不仅得靠咱们动员官兵,组织师营,军械司也得有足够的库存武装官兵,瞧军械司那帮人,也不比咱们轻松,早前是满地乱窜地核查各地的军械库,一发炮弹,一斤火药都不放过。可现在又跟咱们一样,被如山的军械压住,就忙着调度来往了。前几年佛山制造局可没歇息,火枪大炮闷着头地造,现在正派上用场。”
长官说话了,下属们才纷纷开口,这些人竟是枢密院兵备司的官员,他们负责调遣和组织国中后备兵员,一国八面大战,最忙的就是他们了。
兵备司郎中是王久,老凤田村人,一般人并不清楚他的背景,他其实也算是李肆的弟子,百花楼第一代楼主,死在雍正手下的王思莲就是他的母亲。
说到忙累,王久摇头道:“我们这点忙累还不算什么,眼下这一国最忙的是神通局里我那些师兄师弟。他们帮着后勤司打理辎重补给,如山的货物,得分发到各地,不能说一丝不差,怎么也要确保一厘不差,据说他们是一日换一副算盘,更没有神仙时间出来纳凉喘气……”
王久也是神通局里出来的,对组织运筹尤为精通,这也是他年纪轻轻就管一司的资本。
正说话间,就听靠江一侧响起如潮呼喊:“轮船!轮船来了!”
珠江上,一艘巨大的江船慢吞吞地顺流而下,船上既没有风帆,两侧也没有撸桨。船身两侧是两个大轮子,如宋时的车船一般,呼呼转着,搅起洁白水浪,而船中央还竖着一个烟囱,喷吐着浓浓黑烟。
船舷两侧站满了红衣身影,该是要出战南洋的红衣兵,两岸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声,即便是那些争吵的读书人,也都振臂呐喊,战争究竟给百姓带来的是苦还是乐,这事并不清楚,可为这一战而流血牺牲的,终究是武人,是这些红衣官兵,是他们在守护这一国,为这一国争利。
“加油!”
“万胜!”
民众的呼喊传入耳中,船上的官兵挥臂还礼,脸上原本的灰败蜡黄之色也渐渐被红晕驱散。
“总算要换船了,这该死的轮船,这辈子绝对不乘了!”
轮船靠上青浦港码头,陆军新编第九师一百营前翼翼长侯全两脚发软地上了岸,嘴里还这么唠叨着。他都这样了,部下们更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下船就恨不得摊倒在地上。
“整队!整队!看看你们这些软脚虾,你们配穿这身红衣吗!?你们的官长呢!?就这混帐模样,你们去南洋是杀敌呢还是铺路的?”
码头派驻有总帅部的调度官,见这些兵站都站不稳,顿时发了火。
“长官!这轮船一路抖个不停,把兄弟们的胆汁都抖出来了,现在还能站着,职下觉得已经不错了。”
侯全挺胸昂首,向这个外朗将调度官申辩着。
“已经不错了?这船抖点又怎么了?战场上地还抖呢,是不是觉得只要能站着,敌人就会自尽!?别老找理由!”
调度官当然不愿在这个校尉翼长面前失了威严,挥着马鞭继续训斥,侯全脸色又青又白,苦不堪言地受着训,当调度官训斥够了,挥鞭示意谈话结束时,侯全觉得自己已经打赢了一场战争。
“他们也真是点背,搭上了这破船……”
看看那艘此刻已歇火停烟的轮船,调度官怜悯地摇摇头。蒸汽机已经用在了船上,将宋时的车船概念套上,就有了这明轮船。可惜的是,还有太多技术问题没有解决,比如船身的震动,比如还没研究出蒸汽回路,锅炉只能不断补充水,没办法出海,所以这艘船依旧只是试验性质,在江河里跑跑。眼下调度兵员物资,什么船都得用上,谁搭上这船,就只能自认倒霉。
侯全带着这一翼三百多人,顺着路牌指引,向青浦广场的集结地走去。此时的青浦码头已经成了大军营,火红的军衣几乎遮蔽了灰白地面,来来往往的官兵成千上万,他们这一翼人马进去,就如小溪汇入了海洋一般,没起一点波澜。
小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章节目录,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